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疆舞曲第一号》
一、课时:1课时
二、教材分析
《新疆舞曲第一号》是丁善德创作的一首极具民族特色的钢琴曲。这部作品巧妙地将新疆民歌曲调与西洋和声手法相融合,不仅展现了浓郁的新疆风情,也体现了中西音乐的完美结合。该曲旋律优美动听,节奏明快活泼,充分展现了新疆人民欢快热情的生活态度和独特的音乐文化。通过学习这首曲子,学生能够感受到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魅力,拓宽音乐视野,提升文化理解能力。
三、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想象力丰富的阶段。他们对音乐有着天然的兴趣和热爱,乐于参与各种音乐活动。然而,由于年龄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学生对新疆音乐文化的了解较为有限。他们可能对新疆的地理位置、民族特色等知识缺乏认知,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补充相关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曲子。同时,考虑到学生的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教学设计应当丰富多样,穿插各种互动和实践活动,以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目标
1.审美感知
学生能够通过聆听《新疆舞曲第一号》,感受其欢快明朗的节奏特点和丰富的情感变化,培养对新疆音乐的审美能力。
2.艺术表现
学生能够学会用简单的打击乐器表现歌曲的主要节奏,并尝试用肢体动作表达音乐情感。
3.创意实践
学生能够根据音乐的特点,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4.文化理解
学生能够了解新疆音乐的基本特征,认识新疆的地理位置和主要民族,培养对中国多元文化的认同感和尊重意识。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感受新疆舞曲的节奏特点和情感变化,学会用简单打击乐器表现音乐节奏。
2.教学难点:
理解无歌词钢琴曲所表达的情感,并通过肢体动作准确表达音乐情绪。
六、教学方法:
欣赏法:引导学生仔细聆听音乐,感受其特点和情感。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示范法:教师示范打击乐器演奏和舞蹈动作,为学生提供直观参考。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参与演奏和舞蹈创编,加深对音乐的体验。
七、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钢琴曲音频、简单打击乐器(如三角铁、小鼓、沙锤等)、新疆地图、维吾尔族服饰图片。
八、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微笑着走进教室,向学生们问好:"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神奇的地方旅行,那里有美丽的歌声,有欢快的舞蹈,还有热情好客的人们。你们猜猜是哪里呢?"
学生兴奋地猜测各种地方。
教师:"这个地方就是我们美丽祖国的新疆!"(展示新疆地图)"新疆位于我国西北部,是一个充满神奇和美丽的地方。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来自新疆的美妙钢琴曲——《新疆舞曲第一号》。"
环节二:讲授新课
(一)感知
教师:"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聆听这首美妙的钢琴曲。想象一下,音乐带我们来到了新疆,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播放《新疆舞曲第一号》完整音频。
学生闭眼聆听,然后分享自己的想象:
"我仿佛看到了美丽的草原和雪山。"
"我听到了欢快的歌声和舞蹈。"
"我感觉到了新疆人民热情好客的性格。"
教师肯定学生的想象,并补充:"是的,这首曲子确实描绘了新疆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人们欢快的生活。现在,让我们再听一遍,这次我们边听边用身体感受音乐的节奏。"
学生随音乐轻轻摇摆,感受节奏。
(二)探究
教师:"小朋友们听得真仔细!现在我们来探究一下这首曲子的特点。你们觉得这首曲子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总结:"没错,这首曲子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节奏欢快,像是在描绘新疆人民欢乐的舞蹈;第二部分旋律变得舒缓,好像在诉说美丽的风景;第三部分又回到了热烈欢快的节奏,像是一场盛大的庆典。"
教师:"这首优美的钢琴曲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丁善德先生创作的。丁先生1911年出生在江苏,他非常热爱中国民族音乐。1950年,他创作了这首《新疆舞曲第一号》,将新疆的民歌曲调与西方的和声技巧完美结合,创造出了这样一首深受欢迎的作品。"
(三)示范
教师:"现在,让我们用简单的打击乐器来表现这首曲子的节奏。看,老师准备了三角铁、小鼓和沙锤。我们先来试试第一部分的节奏。"
教师示范用打击乐器演奏第一部分的主要节奏。
教师:"现在轮到你们来试试。记住,要跟着音乐的节奏来打。"
学生分组尝试用不同的打击乐器演奏,教师巡视指导。
环节三:巩固延伸
教师:"小朋友们演奏得真棒!现在我们来做一件更有趣的事情。我们要根据音乐,创编一小段舞蹈动作。"
教师示范几个简单的维吾尔族舞蹈动作:"看,这是维吾尔族舞蹈中常见的一些动作。你们可以模仿这些动作,也可以发挥想象,创造自己的动作。"
学生分组讨论并创编舞蹈动作。教师巡视鼓励。
教师:"时间到了,现在每个小组来展示一下你们的舞蹈吧!"
各小组依次展示自创舞蹈,其他同学欣赏并给予掌声。
九、小结拓展、布置作业
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新疆舞曲第一号》这首美妙的钢琴曲。通过聆听、演奏和舞蹈,我们感受到了新疆音乐的独特魅力。新疆音乐热情奔放,节奏鲜明,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作业:
教师:"下课后,请大家搜集一首新疆民歌,可以是音频或视频。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分享和欣赏。记得要了解这首歌的背景哦!"
十、设计意图
(1)初步感知环节:
通过整体聆听和想象,激发学生对新疆音乐的兴趣,培养其音乐感知能力。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体验音乐,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2)探究音乐环节:
通过分析乐曲结构和介绍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音乐内涵。培养学生的音乐分析能力和文化认知能力。
(3)巩固延伸环节:
通过创编舞蹈,让学生将音乐理解转化为肢体表现,加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十一、板书设计
新疆舞曲第一号
┌作曲:丁善德(1950年)
├特点:民族风格+西洋和声
├结构:三段式
└情感:欢快→舒缓→热烈
十二、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感官体验和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深入感受了新疆音乐的魅力。学生们在整个课程中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参与态度,特别是在创编舞蹈环节,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解释无歌词钢琴曲的情感表达时,部分学生仍然显得有些困惑。这提醒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考虑增加更多具体的情景描述和生动的比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音乐情感。例如,可以借助图片或视频等视觉材料,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新疆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从而更容易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在介绍新疆音乐文化背景时,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有趣的民俗知识和历史故事,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也能培养他们对中国多元文化的认识和尊重。在实践环节,虽然学生们表现得很积极,但有些学生在使用打击乐器时显得有些生疏。今后可以考虑在课前让学生提前熟悉各种打击乐器的使用方法,这样在课堂上就能更顺畅地进行演奏活动。这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们不仅学习了新的音乐知识,也在实践中获得了快乐的体验。今后,我们将继续优化教学设计,更好地结合理论与实践,让音乐课成为学生们喜爱的课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