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人音版二年级下册第1课《春之歌》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人音版二年级下册第1课《春之歌》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6.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4-08-13 14:09: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春之歌》
一、课时:1课时
二、教材分析
门德尔松的《春之歌》是《无词歌》系列中的第30首,以A大调谱写,采用四二拍,结构为三段体。这首乐曲以其优美动听的旋律闻名,生动地刻画了春天的勃勃生机与无限活力。乐曲通过轻盈流畅的音符,勾勒出春日阳光下摇曳的柳枝、绽放的花朵和欢快的小鸟,让听众仿佛置身于一幅生动的春日画卷中。
三、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小学生正处于天真活泼的年龄段,他们对音乐有着与生俱来的兴趣和热爱。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虽然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还在发展中,但他们对春天有着直观而丰富的感受。他们能够感知到春天的温暖、看到春天的色彩、听到春天的声音。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经验为我们的音乐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将他们熟悉的春天意象与音乐结合,我们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更深入地感受音乐的魅力。
四、教学目标
1.审美感知:引导学生细致聆听《春之歌》,感受其优美动听的旋律。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乐曲带来的春天意境,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2.艺术表现:指导学生随着音乐做简单的律动,如模仿柳枝摇摆、花朵绽放等动作。通过这些肢体表现,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乐曲的情绪变化和节奏特点。
3.创意实践: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用多种方式表现春天的景象。例如,可以让学生尝试用简单的绘画、肢体动作或声音模仿来诠释他们心中的春天。
4.文化理解:向学生介绍作曲家门德尔松及其代表作《无词歌》系列。通过简单有趣的故事,帮助学生了解这位音乐家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增进对音乐文化的认知。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春之歌》优美的旋律,理解其所蕴含的春天意境。重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乐曲的三段式结构,感受每个乐段的情绪变化。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识别音乐的结构和细微的情感变化可能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教师耐心引导。
六、教学方法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本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1.欣赏法:引导学生仔细聆听乐曲,感受音乐的美。
2.讨论法:鼓励学生分享听音乐后的感受,培养表达能力。
3.演示法:教师示范钢琴演奏,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乐曲。
4.实践法:让学生尝试用动作、绘画等方式表现音乐,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七、教具准备
1.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音乐和展示相关图片。
2.钢琴:教师现场演奏,增强教学效果。
3.春天景色图片:辅助学生理解春天意境。
4.绘画工具:供学生创作使用。
5.小型打击乐器:如三角铁、手鼓等,用于节奏训练。
八、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师:亲爱的小朋友们,春天悄悄来到了我们身边。你们最喜欢春天的什么呢?
生:(可能的回答)我喜欢春天的花!我喜欢春天的阳光!我喜欢看小鸟飞来飞去!
师:太棒了!你们说得都很好。春天确实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美好的事物。今天,老师要带大家欣赏一首美妙的音乐,它就像是用音符编织的春天。这首曲子叫做《春之歌》,我们一起来听听,看看能不能在音乐中找到春天的影子。
环节二:讲授新课
(一)感知
师: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这首《春之歌》。听的时候,想象一下春天的样子。
(播放完整的《春之歌》)
师:睁开眼睛吧。听了这首美妙的音乐,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生1:我感觉音乐很轻快,像春天的微风。
生2:我听到了好像小鸟在唱歌。
生3:音乐让我想到了摇摆的柳枝。
师:你们的感受真丰富!这首音乐确实描绘了美好的春天景象。
(二)探究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谁创作了这首美妙的音乐吗?
生:(摇头或猜测)
师:这首《春之歌》是由一位德国作曲家创作的,他的名字叫门德尔松。门德尔松从小就喜欢音乐,他创作了很多优美的曲子。《春之歌》是他写的一系列钢琴曲中的一首,这些曲子统称为《无词歌》。
师:现在,我们再来仔细听听这首曲子的第一段。听完后,告诉我你们听到了什么。
(播放第一段)
生1:我听到像溪水在流淌。
生2:我觉得像春风在吹拂树叶。
师:说得好!这段音乐确实像是在描绘春天的溪水和微风。现在,我们再听听第二段和第三段,看看有什么不同。
(播放第二段和第三段)
师:相比第一段,这两段有什么变化吗?
生3:感觉音乐变得更欢快了。
生4:好像有更多的声音加入进来。
师:观察得真仔细!确实,第二段和第三段的音乐更加丰富多彩,就像春天越来越热闹了。
(三)示范
师:现在,老师来为大家弹奏这首曲子的主要旋律。
(教师在钢琴上演示主旋律)
师:听,这就是我们刚才听到的美妙旋律。现在,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做些简单的动作。当音乐轻柔时,我们可以像柳枝一样轻轻摇摆;当音乐欢快时,我们可以像小鸟一样展翅飞翔。准备好了吗?音乐开始!
(播放音乐,师生一起做动作)
环节三:巩固延伸
师:小朋友们,我们再来完整地听一遍这首美妙的《春之歌》。这一次,我希望你们能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现春天。你们可以画一幅春天的画,也可以用动作来表现,甚至可以编一段小故事。准备好了吗?我们开始吧!
(播放完整的《春之歌》,学生进行创作活动)
师:时间到了。看看大家创作的作品,真是太棒了!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美丽的春天。
九、小结拓展、布置作业
小结: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门德尔松的《春之歌》。这首优美的音乐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我们不仅听到了轻柔的旋律,还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了春天。音乐真是一种神奇的语言,它可以描绘出美丽的画面,表达丰富的情感。
作业:回家后,和家人一起听听其他描写春天的音乐作品。你可以比较它们和《春之歌》有什么不同,然后在下次上课时和大家分享你的发现。
十、设计意图
(1)初步感知环节:通过讨论春天的特征来引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导入方式能够让学生将生活经验与音乐学习联系起来,为后续的音乐欣赏奠定基础。
(2)探究音乐环节:通过分段聆听和引导性提问,帮助学生深入感受乐曲的结构和情绪变化。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分析能力,提高他们对音乐细节的敏感度。
(3)巩固延伸环节: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表现对音乐的理解,如绘画、肢体动作等。这种综合性的艺术表现活动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悟,同时发展他们的创造力。
十一、板书设计
春之歌
作曲:门德尔松
特点:优美、生机勃勃
结构:三段体
|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
(用简单图示表现每段的特点)
十二、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感官体验和表现方式,引导学生欣赏《春之歌》,有效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和创作活动,展现了对音乐的浓厚兴趣。然而,在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结构变化时,部分学生仍显得有些困难。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考虑以下几点改进:
1.增加更多互动性强的小组活动,如小组讨论或创作性表演,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
2.适当融入跨学科元素,如将音乐与美术、语文等学科结合,使学习更加丰富多彩。例如,可以让学生创作一首简短的春天主题诗歌,并配上《春之歌》的旋律。
3.设计一些简单的音乐游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结构和特点。如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的乐器,按照音乐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动作或声音。
4.在介绍作曲家和作品背景时,可以增加一些有趣的历史小故事,让学生对音乐文化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5.考虑使用更多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如音乐软件或应用程序,让学生通过互动的方式探索音乐的构成。
通过这些改进,我们希望能够创造一个更加生动、有趣且富有成效的音乐课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欣赏美妙音乐的同时,培养自己的音乐素养和创造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