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水乡船歌》
一、课时:1课时
二、教材分析
《水乡船歌》是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的一首优美动听的民族管弦乐曲。这首作品以丰富的音乐语言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秀丽风光,展现了水乡居民的欢乐生活。乐曲通过悠扬的旋律和多变的节奏,带领听众仿佛置身于烟波浩渺的江南水乡,感受着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意与温柔。
这首乐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欣赏能力,还能激发他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提高音乐感知能力,学会分辨不同乐器的音色,并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理解。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欣赏基础,他们能够感受简单音乐的情绪变化,并对常见的乐器有初步的认识。但面对较为复杂的民族管弦乐曲,他们可能还需要老师的引导来理解音乐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美好事物有着天然的感知能力和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新鲜有趣的学习方式,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然而,他们的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来保持学习兴趣。
考虑到学生的这些特点,本节课将采用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动作表现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水乡船歌》的音乐魅力。
四、教学目标
1.审美感知
学生能够感受《水乡船歌》优美的旋律和江南水乡柔美的风光,培养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审美能力。
2.艺术表现
学生能够识别乐曲中不同乐器的音色,理解乐曲的基本结构,并尝试用简单的方式表现水乡的意境。
3.创意实践
学生能够根据音乐的情绪变化,创造性地用身体动作或简单的绘画来表现自己对水乡意境的理解。
4.文化理解
学生能够了解江南水乡的文化特色,认识中国传统乐器,培养对中国传统音乐和文化的兴趣。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感受乐曲的情绪变化,识别主要乐器的音色,理解乐曲所表现的水乡意境。
2.教学难点:
理解乐曲的三个乐段结构及其特点,分辨不同乐器在乐曲中的作用。
六、教学方法:
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1.欣赏法:引导学生多次聆听乐曲,逐步深入感受音乐。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思考,促进相互学习。
3.演示法:教师示范动作表现,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与动作的结合。
4.创造法:鼓励学生用动作或绘画创造性地表现音乐。
5.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直观资料,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七、教具准备:
1.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
2.音响设备
3.《水乡船歌》音频
4.江南水乡风光图片和视频
5.中国传统乐器图片
6.绘画用具(白纸、彩笔)
八、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5分钟)
师:亲爱的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节课学过的歌曲《采菱》吗?
生:记得!
师:那《采菱》唱的是哪里的景色呢?
生:江南水乡的景色。
师:非常好!今天,我们要欣赏另一首描绘水乡美景的乐曲,它的名字叫《水乡船歌》。大家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乘着音乐的小船,去探索美丽的水乡吧!
环节二:讲授新课(30分钟)
(一)感知(10分钟)
1.初步聆听
师: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这首乐曲。想象你正坐在一艘小船上,慢慢地在水乡的河道中穿行。听完后,告诉我这首乐曲给你什么感觉?
(播放《水乡船歌》全曲)
生:(听后分享感受)轻快、悠闲、美丽、舒服等。
2.展示水乡图片
师:睁开眼睛,看看这些美丽的图片。这些就是江南水乡的景色,你们觉得和刚才听到的音乐匹配吗?
(展示江南水乡的风景照片)
生:匹配!音乐就像在描绘这些美丽的景色。
师:没错,《水乡船歌》正是用美妙的音乐语言,为我们描绘了如画般的水乡风光。
(二)探究(15分钟)
1.分析乐曲结构
师:我们再来听一遍这首乐曲。这次请大家仔细听,想一想这首乐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再次播放乐曲)
生:(讨论后)可以分为三个部分,速度和情绪有变化。
师:很棒!这首乐曲确实可以分为三个乐段。第一个乐段舒缓优美,像是在描绘宁静的水乡清晨;第二个乐段欢快热闹,仿佛展现了水乡人民忙碌的生活场景;第三个乐段又回到了舒缓的感觉,像是夜幕降临,水乡又恢复了平静。
2.识别乐器音色
师:在这首乐曲中,作曲家运用了许多中国传统乐器。让我们再仔细听听,看能不能分辨出哪些乐器的声音?
(播放乐曲片段,突出不同乐器的声音)
生:(尝试回答)笛子、琵琶、二胡等。
师:太棒了!你们听得真仔细。主要的乐器确实包括笛子、琵琶和二胡。笛子的声音清脆悠扬,像是在描绘水面的波光;琵琶的声音清脆灵动,像是船桨拨水的声音;二胡的声音柔美动人,则像是船夫的歌声。这些乐器共同创造出了水乡的美妙意境。
(三)示范(5分钟)
师:音乐不仅可以听,还可以用身体来感受。现在,老师来示范如何用简单的动作表现水乡的意境。大家跟着我一起做:
1.双手轻轻摇摆,像水面的波浪(配合笛子声)
2.双手划船状,像划船前进(配合琵琶声)
3.身体轻轻摇摆,像随着音乐起舞(配合二胡声)
(教师边示范边解释,学生跟着模仿)
环节三:巩固延伸(10分钟)
1.分组活动
师:现在我们分成三组,每组选择一种乐器的声音。第一组是笛子,第二组是琵琶,第三组是二胡。当你们听到自己组的乐器声音时,就用刚才学到的动作表现出来。准备好了吗?
(播放乐曲,学生根据听到的乐器声音做出相应动作)
2.全班合作
师:太棒了!现在我们全班一起来完整地表现这首乐曲。记住,要根据音乐的变化来调整你们的动作哦!
(播放完整乐曲,全班学生用动作表现)
九、小结拓展、布置作业(5分钟)
小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水乡船歌》这首美妙的乐曲。通过优美的旋律和丰富的乐器音色,它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和人们的欢乐生活。我们不仅听懂了音乐,还用身体感受了音乐。大家觉得水乡美吗?
生:美!
师:是的,水乡很美。其实,我们的家乡也有很多美丽的地方。
作业:
1.回家后,请大家搜集一些关于自己家乡美丽景色的图片或视频。
2.尝试用简单的话语或者小画来描述这些美景。
3.下节课我们将分享大家的作业,一起欣赏我们美丽的家乡。
十、设计意图
(1)初步感知环节: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学生已学过的《采菱》,自然引入新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用图片和音乐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听觉与视觉的联系,加深对水乡意境的理解。
(2)探究音乐环节: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多次聆听乐曲,逐步深入分析乐曲结构和乐器音色,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分析能力。采用问答和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
(3)巩固延伸环节:
设计意图:通过动作表现和分组活动,让学生将听觉感受转化为身体动作,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全班合作活动则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巩固了对乐曲整体结构的把握。
十一、板书设计
(黑板中央写上《水乡船歌》)
左侧:
乐曲结构
-第一乐段:舒缓优美
-第二乐段:欢快热闹
-第三乐段:回归平静
右侧:
主要乐器
-笛子:水面波光
-琵琶:船桨拨水
-二胡:船夫歌声
底部:
江南水乡的美景与生活
十二、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学生深入感受了《水乡船歌》的音乐美和意境美。学生们在欣赏过程中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识别乐器音色和用动作表现音乐时,参与度很高。这种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抽象的音乐概念变得具体可感。在分析乐曲结构时,部分学生还需要更多引导。这提示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考虑增加一些简单的乐理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结构。比如,可以用简单的图形来表示音乐的起伏变化,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乐曲结构。课堂上的动作表现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们积极参与,充分体现了"做中学"的教学理念。不过,在组织全班活动时,课堂秩序的把控还需要改进,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足够的参与机会。本节课还可以进一步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例如,可以引入语文中描写江南水乡的诗词,或者美术中的山水画,让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全面的认识。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形成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在作业设计方面,让学生搜集家乡美景的做法很好,它不仅巩固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还培养了学生观察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怀。今后可以考虑增加一些创造性的作业,如请学生用简单的乐器或物品创作一段表现家乡特色的音乐。这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今后,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让音乐课成为学生最期待的课程之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