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人音版四年级下册第4课《彼得与狼》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人音版四年级下册第4课《彼得与狼》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7.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4-08-15 15:06: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彼得与狼》
一、课时:1课时
二、教材分析
《彼得与狼》是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的经典之作,这部交响童话不仅为儿童创作,更是世界乐坛的瑰宝。作品巧妙地将音乐与故事融为一体,通过不同乐器音色塑造各个角色,生动有趣地展现了一个关于勇气和智慧的故事。这部作品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还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是音乐教育的绝佳素材。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想象力丰富的年龄段。他们对音乐有着天然的亲和力,但对西方古典音乐的接触较少。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感知能力,能够辨识简单的音色差异。然而,他们可能还缺乏系统的音乐欣赏经验,对复杂的音乐结构和主题可能理解有限。通过学习《彼得与狼》,学生可以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逐步培养对不同乐器音色的辨识能力,提升音乐欣赏水平,同时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四、教学目标
1.审美感知:学生能够准确辨识《彼得与狼》中各种乐器的音色,并将其与相应的角色联系起来。他们应能描述不同乐器音色的特点,如小提琴的明快、长笛的轻盈等。
2.艺术表现:学生能够流畅地讲述《彼得与狼》的故事情节,并通过简单的肢体动作或表情来表现不同角色的特征。他们应能在音乐中找到故事的关键转折点,并用自己的话语描述出来。
3.创意实践:学生能够根据音乐的变化,创造性地用身体语言表现不同角色的动作和情感。他们应能在小组活动中,与同学合作设计简单的表演,展现故事中的某个片段。
4.文化理解:通过《彼得与狼》这部作品,学生能够感受到外国儿童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背景。他们应能比较中外儿童故事的异同,并理解音乐如何跨越语言障碍传递情感。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不同乐器音色与故事角色之间的对应关系,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和想象力。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在欣赏复杂的交响乐作品时,能够专注听辨不同乐器的音色,并将其与故事情节结合起来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用肢体语言表达音乐感受的能力也是一个挑战。
六、教学方法
本课程将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达成教学目标:
1.欣赏法:引导学生仔细聆听音乐,感受不同乐器的音色和表现力。
2.讨论法: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表演法:通过角色扮演和肢体表达,加深学生对音乐和故事的理解。
4.比较法:引导学生比较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增强音乐辨识能力。
5.创造法:鼓励学生根据音乐创作简单的动作或故事情节。
七、教具准备
1.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音乐和展示相关图片、视频。
2.音频资料:《彼得与狼》的完整音频和分段音频。
3.乐器图片:各种西洋管弦乐器的图片或实物。
4.角色卡片:故事中各个角色的图片卡片。
5.绘画材料:纸张、彩笔等,用于学生创作活动。
6.简易道具:可用于角色扮演的简单道具,如帽子、围巾等。
八、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微笑着走进教室,热情地向学生问好:"同学们早上好!今天我们要一起踏上一段奇妙的音乐之旅。你们准备好了吗?"
等待学生回应后,教师继续说:"我们今天要认识一位特别的朋友——彼得,还有他的动物伙伴们。他们生活在一个充满音乐的世界里,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声音'。你们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教师稍作停顿,观察学生的反应,然后说:"那让我们一起走进《彼得与狼》的音乐世界吧!"
环节二:讲授新课(35分钟)
(一)感知(10分钟)
1.教师简要介绍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和音乐童话的概念:
"《彼得与狼》是由一位叫普罗科菲耶夫的作曲家创作的。他用音乐讲述了一个精彩的故事,这种形式我们称之为音乐童话。想象一下,如果故事里的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主题音乐,会是什么样子呢?"
2.初听乐曲:
"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一听这个音乐故事。试着感受音乐中的不同角色,看看你能听出几种不同的'声音'。"
教师播放《彼得与狼》的片段,时长约3分钟。
3.分享感受:
音乐结束后,教师邀请几位学生分享他们的听感:"谁能告诉我,你听到了什么?有没有特别吸引你的声音?"
(二)探究(15分钟)
1.角色与乐器的对应:
教师展示各个角色的图片,同时播放相应的音乐片段:"现在,我们来认识故事中的主角们。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乐器'声音'。仔细听,看看你能不能猜出他们是谁?"
教师依次介绍:
彼得:由弦乐器演奏,轻快活泼。
小鸟:由长笛演奏,清脆悦耳。
鸭子:由双簧管演奏,声音低沉略带滑稽。
猫:由单簧管演奏,优雅灵巧。
爷爷:由巴松管演奏,沉稳有力。
狼:由圆号演奏,声音低沉威严。
猎人:由定音鼓和木管乐器演奏,节奏强烈。
2.互动讨论:
教师提问:"为什么作曲家选择这些乐器来表现不同的角色呢?比如,为什么用长笛代表小鸟?"
鼓励学生发表看法,引导他们思考乐器音色与角色特征之间的联系。
(三)示范(10分钟)
1.教师示范:
"现在,让我们来尝试用身体语言表现这些角色。看老师怎么做的。"
教师播放彼得的主题音乐,同时做出轻快、自信的步伐。
2.学生模仿:
"轮到你们啦!我们一起来扮演彼得。听音乐,感受节奏,用你的动作表现彼得的性格。"
教师邀请学生站起来,跟随音乐一起模仿。
3.角色转换:
"太棒了!现在我们来试试其他角色。当你听到小鸟的音乐时,你会怎么表现呢?"
教师播放不同角色的音乐片段,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现。
环节三:巩固延伸(20分钟)
1.分组表演:
"现在,我们来一个有趣的游戏。大家分成小组,每组选择故事中的一个场景来表演。记住,要用动作来表现音乐,不要说话哦!"
教师将学生分为56人一组,给每组分配一个场景,如"彼得遇到小鸟"、"猫追鸭子"等。
2.排练时间:
"各小组有5分钟时间讨论和排练。记住要仔细听音乐,根据音乐的变化来安排你们的动作。"
3.小组展示:
"时间到!让我们看看每个小组的精彩表演。其他同学要认真观察,看能不能猜出他们在表演哪个场景。"
每组表演23分钟,教师和其他学生给予积极评价。
九、小结拓展、布置作业(5分钟)
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彼得与狼》这个音乐童话,认识了不同的乐器,感受了音乐的魅力。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勇敢和机智能帮助我们战胜困难。你们每个人都像彼得一样勇敢和聪明!"
作业:
"回家后,我希望你们能画出你最喜欢的《彼得与狼》中的角色。可以是彼得、小鸟,或者是任何一个你印象深刻的角色。明天带到学校,我们一起分享,好吗?"
十、设计意图
(1)初步感知环节:通过介绍作曲家和音乐童话的概念,激发学生对《彼得与狼》的兴趣。初次聆听整体音乐,让学生自由感受,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
(2)探究音乐环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音乐与角色的关系,通过比较不同乐器的音色,增强他们的音乐辨识能力。讨论环节鼓励学生思考和表达,培养音乐分析能力。
(3)巩固延伸环节:通过分组表演活动,让学生将音乐听觉转化为肢体语言,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记忆。小组合作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造力。
十一、板书设计
《彼得与狼》
|
角色乐器
彼得弦乐器
小鸟长笛
鸭子双簧管
猫单簧管
爷爷巴松管
狼圆号
猎人定音鼓
|
音乐特点:生动有趣、形象鲜明
故事主题:勇气、智慧、团结
十二、教学反思
这堂《彼得与狼》的音乐欣赏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多感官、多形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深入体会这部经典作品的音乐魅力。课程开始时,通过简短的背景介绍和整体聆听,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在探究环节,学生对不同乐器音色的辨识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他们能够逐步将乐器音色与故事角色联系起来,这显示了他们音乐感知能力的进步。表演环节是课程的一个亮点。起初,部分学生在用肢体语言表达音乐时显得有些羞涩,但随着活动的进行,他们逐渐放开,展现出了极大的创造力。这种表演形式不仅加深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表现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然而,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表演时过于关注动作而忽视了音乐,这一点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加以改进。课程设计中融入了一些讨论和互动环节,这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学生们在讨论乐器音色与角色特征关系时表现出了很强的思考能力和想象力。不过,我发现部分学生在表达自己想法时还有些困难,今后可以考虑增加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组织语言。整体而言,这堂课达到了预期目标,学生们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为今后的音乐欣赏课程奠定了良好基础。学生们不仅学会了欣赏一部经典音乐作品,还通过故事理解了团结、勇气等价值观。但我也意识到,可以进一步增加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延伸活动,使音乐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帮助他们将课堂所学应用到生活中。在未来的教学中,我计划增加更多互动性强的小游戏,如音乐猜谜或角色扮演游戏,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音乐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