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红蜻蜓》
一、课时:1课时
二、教材分析
《红蜻蜓》是一首深受喜爱的日本儿童歌曲,由才华横溢的三木露风作词、山田耕筰作曲。这首歌曲以其优美的旋律和真挚的情感,描绘了童年时代珍贵的记忆。全曲仅有8小节,结构简洁而精妙,和声色彩丰富多彩,非常适合小学生学习和欣赏。歌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还能唤起他们对美好童年的回忆和对生活的热爱。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小朋友们对音乐充满了好奇和热情。他们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歌唱技能,能够准确地演唱简单的歌曲。然而,在二声部合唱方面,他们的经验还比较有限。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正处于童年的美好时期,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想象和期待。他们容易被优美的旋律所打动,也能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些特点为本节课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四、教学目标
1.审美感知:引导学生感受《红蜻蜓》优美动人的旋律和深情款款的情绪,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审美能力。
2.艺术表现:培养学生用亲切、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的能力,帮助他们表达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向往。
3.创意实践:鼓励学生尝试用多种方式演绎歌曲,激发他们的音乐创造力。
4.文化理解:通过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了解日本音乐文化,拓宽他们的文化视野。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深入感受音乐情绪,用优美的声音深情演唱歌曲,培养他们良好的聆听习惯。
2.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掌握二声部合唱技巧,特别是第二声部的第2、3小节和最后两小节的演唱。
六、教学方法:
为了使教学更加生动有效,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富有意境的画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内容。
2.示范法:教师亲自示范演唱,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参考。
3.分组练习法:通过小组练习,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信心。
4.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版本的歌曲,拓宽音乐视野。
七、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设备、精心制作的课件
八、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微笑着走进教室,轻声说道:"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美丽的歌曲。在开始之前,让我们先欣赏一幅美丽的画面。"
教师播放一幅黄昏的画面,柔和的光线洒满整个教室。教师温柔地问道:"孩子们,看到这幅画面,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纷纷举手回答:"很温暖!""让人感到平静。""像是在回家的路上。"
教师点头赞许:"是的,你们说得真好。这幅画面让我们感受到了黄昏的美好。现在,让我们想象一下,如果在这美丽的晚霞中,飞来了一群红色的蜻蜓,会是怎样一幅画面呢?"
学生们兴奋地描述着自己的想象。
教师继续说道:"真是太美了!这些美丽的红蜻蜓不仅带来了美丽的画面,它们还为我们带来了一段动听的旋律。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教师播放第二声部旋律,柔美的音乐声在教室里回荡。
环节二:讲授新课
(一)感知
教师在黑板上优雅地画出第二声部的旋律线,说道:"孩子们,我们来想象一下,这条线就是蜻蜓飞舞的路线。让我们跟着这条线一起唱一唱,好吗?"
学生们兴致勃勃地跟着旋律线学唱。
教师注意到一些学生在第二、三小节和结束部分遇到了困难,于是耐心地说:"这几个地方可能有点难度,我们一起来重点练习一下。"
教师示范演唱这些难点部分,并鼓励学生反复练习。
接着,教师播放第一声部旋律,说:"现在,我们来听听另一只蜻蜓带来的音乐。听听看,它和刚才的有什么不同?"
学生们仔细聆听,分享自己的发现。
教师赞许地说:"你们听得真仔细!没错,这个旋律的起伏更大,飞得更高呢。我们一起来学唱这个旋律吧。"
(二)探究
教师播放完整的《红蜻蜓》歌曲,柔声问道:"听完这首歌,你们有什么感受?"
学生们踊跃发言:"很优美!""让我想起了小时候。""感觉很温暖。"
教师微笑着说:"你们的感受真棒!这首歌确实充满了美好的回忆。现在,让我来告诉你们这首歌的故事。"
教师生动地讲述了《红蜻蜓》的创作背景,描绘了日本富士山下小女孩采桑果时被晚霞和红蜻蜓吸引的美丽景象。
(三)示范
教师拿起歌词,深情地说:"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美丽的歌词吧。谁愿意来试试?"
一位学生站起来,在教师的鼓励下,用充满感情的声音朗读歌词。
教师赞赏道:"读得真好!现在,让我们跟着钢琴的伴奏,把这美丽的歌词唱出来。"
教师弹奏钢琴,带领学生演唱歌曲。
在练习二声部合唱时,教师温和地提醒:"记住要注意换气,两个声部要互相倾听,像是两只蜻蜓在空中翩翩起舞。"
环节三:巩固延伸
教师兴致勃勃地说:"《红蜻蜓》这首歌非常受欢迎,有很多不同的演唱版本。让我们来听听另一个版本,看看有什么不同。"
播放另一个版本后,教师问道:"你们听出了几种不同的演唱形式?"
学生们热烈讨论,指出了齐唱、合唱和领唱的部分。
教师鼓励道:"太棒了!现在,让我们也来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演唱这首歌吧。"
学生们分组尝试各种演唱方式,教室里充满了欢乐的歌声。
九、小结拓展、布置作业
小结:
教师温和地说:"今天我们学习了这首美丽的《红蜻蜓》,感受到了音乐带给我们的美好回忆。童年的时光是那么珍贵,就像这首歌一样,永远留在我们心中。希望大家能够珍惜现在,创造更多美好的回忆。"
作业:
教师微笑着说:"回家后,请大家继续练习演唱《红蜻蜓》。你们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这首歌的情感,比如可以轻声细语地唱,也可以充满激情地唱。下次上课时,我们一起分享你们的创意表演。"
十、设计意图
(1)初步感知环节:通过展示黄昏画面和播放旋律,激发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感官,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起学习兴趣。
(2)探究音乐环节:通过讲述歌曲背景故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曲内涵,感受音乐所传达的情感。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
(3)巩固延伸环节:通过欣赏不同版本的《红蜻蜓》和尝试多种演绎方式,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掌握。这种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十一、板书设计
《红蜻蜓》
旋律特点:优美流畅
情感表达:怀念童年
二声部合唱要点:
1.注意换气
2.声部协调
3.情感投入
十二、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围绕着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情绪、理解歌曲背景展开。通过创设情境、示范演唱、分组练习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歌曲演唱技巧,特别关注了二声部合唱这一难点。课程安排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既照顾到了大多数学生的需求,又为音乐基础较好的学生提供了挑战。通过欣赏不同版本的《红蜻蜓》,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了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于创造性活动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未来的教学中,可以考虑增加更多的创造性环节,如编创简单的律动或改编歌词,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在二声部合唱的练习中,一些学生还存在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考虑设计更多的互动练习,如小组间的对唱比赛,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自信心。这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们不仅学会了演唱《红蜻蜓》,还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激发了对美好童年的珍惜之情。这种将音乐学习与情感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我将继续探索如何更好地将音乐教育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让音乐课不仅是一门技能课,更成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