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西风的话》
一、课时:1课时
二、教材分析
《西风的话》是一首优美抒情的儿童歌曲,采用四三拍,大调式。这首歌曲以情景交融的写法,描绘了秋天的美景,曲调典雅、抒情动人,歌词含蓄而富有诗意。歌曲通过西风的视角,传达了珍惜时光、热爱生活的主题,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和艺术享受。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音乐素养,能够理解简单的音乐概念和符号。他们对自然现象有一定的认知,能够感受季节的变化。然而,在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深层情感时,可能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学生们普遍喜欢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对于新鲜有趣的音乐活动充满好奇心。
四、教学目标
1.审美感知:感受《西风的话》优美的旋律和抒情的意境,体会秋天的美丽与西风带来的感悟。
2.艺术表现:学会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演唱歌曲,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和力度变化,表现歌曲的抒情特点。
3.创意实践:尝试用不同的声音和动作表现"风"的特点,培养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4.文化理解:了解作曲家黄自的生平及其对中国音乐教育的贡献,增强文化自信。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演唱歌曲,正确运用力度变化和连音线,准确表现歌曲的抒情意境。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力度的变化,有表情地歌唱,充分表达歌曲的情感。
六、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法:通过播放风声、展示秋季景色等方式,创设身临其境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示范法:教师示范朗诵歌词和演唱歌曲,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范例。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歌词内容、音乐特点,培养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分组表现歌曲,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七、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西风的话》课件、手风琴、口风琴、秋天景色图片、风声音频。
八、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进入风的世界,感受风的魅力。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播放风声音频)
学生:(闭眼聆听)
教师:睁开眼睛吧。刚才你们听到了什么?风声有什么特点?
学生:(可能的回答)听到了呼呼的声音。风声有时大有时小,忽高忽低。
教师:很好!风确实有不同的声音。现在,让我们用自己的声音来模仿风吧。谁来试试?
学生:(模仿风声)呜~呜~呜~
教师:太棒了!我们还可以用动作来表现风。看,像这样(教师示范)。大家一起来试试?
学生:(模仿风的动作)
环节二:讲授新课(30分钟)
(一)感知
教师:同学们表现得真精彩!自然界的声音是最原始的音乐。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风的歌曲——《西风的话》。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看作曲家是如何把风的声音变成美妙的音乐的。(播放歌曲录音,同时展示秋天风景课件)
学生:(聆听歌曲)
教师:听完歌曲,你们觉得这首歌描写的是什么季节?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
学生:(可能的回答)描写的是秋天。速度比较慢,很舒缓。
教师:没错,这是一首描写秋天的歌曲。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能说出一些和秋天有关的词语吗?
学生:(可能的回答)金黄的落叶、丰收的果实、凉爽的天气等。
教师:很好!当夏天的南风离去,阵阵西风就带来了秋天的信息。让我们再仔细听一遍歌曲,看看西风到底告诉了我们什么。
(二)探究
教师:(再次播放歌曲)听完这一遍,你们觉得西风告诉了我们什么?
学生:(可能的回答)西风告诉我们要珍惜时光,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未来。
教师:非常好!现在我们来看看这首歌曲的音乐特点。请大家找出歌曲中的力度记号、连音线和渐强渐弱的标记。
学生:(观察乐谱,指出音乐符号)
教师:很棒!这些音乐符号帮助我们更好地表现歌曲的情感。下面,我来朗诵一遍歌词,请大家仔细听,想象歌词描绘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朗诵歌词)
学生:(聆听)
教师:通过歌词,你们感受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秋天?
学生:(分享感受)
教师:每个人的感受都很独特。现在,请大家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朗诵一遍歌词。
(三)示范
教师:接下来,我们要开始学唱这首歌了。在唱之前,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用"呜"的声音来模仿风声,要求声音饱满,嘴巴圆着唱。(示范)大家跟我一起来。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
教师:很好!现在我们用这个音来唱低音的5、6、7。(用手风琴带音高,融入渐强渐弱)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
教师:准备好了吗?现在我们来完整地演唱这首歌。记住要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注意力度的变化。(示范演唱)
学生:(尝试演唱)
教师:(针对学生的演唱给予指导和鼓励)大家唱得很棒!我们再来唱一遍,这次要特别注意词曲的结合和表情的表达。
环节三:巩固延伸(10分钟)
教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有趣的游戏。大家分成小组,每组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这首歌。可以用声音、动作,甚至可以创作一段小故事。
学生:(分组讨论、准备)
教师:(巡视指导)时间到!让我们欣赏每组的表演。
学生:(各组展示)
教师:太精彩了!每个小组都有独特的创意。现在,我想跟大家介绍一下这首歌的作者——黄自。(简要介绍黄自的生平和贡献)
学生:(聆听)
教师:最后,我们来尝试用口风琴吹奏这首歌的主旋律。(示范口风琴的基本指法)
学生:(练习口风琴)
九、小结拓展、布置作业(5分钟)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西风的话》这首优美的歌曲。我们不仅学会了演唱,还了解了作曲家黄自,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如何去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美。
作业:请大家在生活中留心倾听各种声音,记录下你听到的有趣声音,下节课我们一起分享。
十、设计意图
(1)初步感知环节:通过模仿风声,激发学生的听觉想象力和兴趣,为学习歌曲做铺垫。
(2)探究音乐环节: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歌曲的音乐元素和情感表达,培养音乐鉴赏能力。
(3)巩固延伸环节:通过分组活动和口风琴练习,加深对歌曲的理解,提高实践能力。
十一、板书设计
[黑板中央写"西风的话"]
[左上角写"作曲:黄自"]
[右上角写"力度变化"]
[左下角写"感受秋天"]
[右下角写"珍惜时光"]
十二、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围绕《西风的话》这首歌曲展开,通过多种感官体验和互动方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导入环节,利用风声音频和模仿活动,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为后续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在歌曲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情感和意境,同时也关注了音乐技能的培养。通过反复聆听、讨论和练习,学生逐步掌握了歌曲的旋律和表现技巧。特别是在力度变化的教学上,采用了手势示意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运用这一音乐要素。分组活动的设计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每个小组都展现出了独特的想法,这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也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了对歌曲的理解。介绍作曲家黄自的环节,增加了文化知识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建立对中国音乐的认同感。口风琴练习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新的音乐表现方式,激发了他们学习乐器的兴趣。在时间安排上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有些环节稍显仓促,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深入思考和练习。未来可以考虑减少一些内容,或者将部分活动延伸到下一节课,以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得到充分的实践。可以增加更多创造性的活动,比如让学生尝试改编歌词或创作简单的旋律,这样可以让学生有机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创作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这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们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参与态度。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优化教学设计,努力创造更多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的学习机会,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