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人音版四年级下册第7课《友谊的回声》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人音版四年级下册第7课《友谊的回声》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7.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4-08-15 15:16: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友谊的回声》
一、课时:1课时
二、教材分析
《友谊的回声》这首歌曲是小学四年级音乐教材中的一颗明珠。它以优美的旋律和富有意境的歌词,将大自然的奇妙与人际间的友谊巧妙融合。歌曲分为两个段落,每段都描绘了不同的自然景象,如湖水、山谷、森林和高山。这些意象不仅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想象和热爱,还能引导他们思考友谊的珍贵。歌曲的节奏明快活泼,旋律起伏有致,非常适合小学生的音域和表现能力。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天真活泼、充满好奇的年龄段。他们对音乐学习普遍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具备了基本的歌唱能力和音乐感知能力。大多数学生能够准确地模仿简单的旋律,并能跟随节奏进行简单的律动。然而,在音乐表现的细节方面,如力度的变化和情感的表达,学生们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练习。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友谊有了初步的认知,但还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体验来深化理解。
四、教学目标
1.审美感知:
学生能够感受歌曲中回声的美妙效果,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和友谊的温暖。通过聆听和演唱,培养对音乐美的感知能力。
2.艺术表现:
学生能够正确演唱歌曲,掌握"f"(强)和"p"(弱)的力度对比,并在演唱中恰当运用。能够通过声音的强弱变化,表现出回声的效果。
3.创意实践:
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现回声效果,如通过身体动作、不同的发声方法,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4.文化理解:
引导学生理解歌曲所传达的友谊主题,认识到友谊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珍惜友谊的情感。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正确演唱歌曲,准确把握旋律和节奏,并能恰当运用"f"和"p"的力度变化。
2.教学难点:
在演唱中准确把握力度的变化,特别是表现回声由强到弱的渐变效果。同时,要将力度的变化与情感的表达自然结合。
六、教学方法:
范唱法:教师示范演唱,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范例。
示范法:通过具体示范,帮助学生理解力度变化和回声效果。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歌曲中的意境和友谊主题,深化理解。
游戏法: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音乐技能。
七、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节奏乐器(如三角铁、小鼓)
八、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室里,充满期待的学生们安静地坐着。音乐老师微笑着走进教室,站在讲台前。
老师:(轻声问候)"亲爱的同学们,早上好!"
学生们:(轻声回应)"老师早上好!"
老师:(略带调皮地)"咦?我怎么没听清楚呢?你们能再说一遍吗?这次用更亲切的语气哦。"
学生们:(热情洋溢地)"老师早上好!"
老师:(笑着)"这才对嘛!现在,我要做个小实验。"(老师走到教室角落,离学生较远)"同学们,我们再来打个招呼。"
学生们:(提高音量)"老师好!"
老师:(走回讲台)"刚才我们的距离变远了,你们不由自主地提高了声音。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站在云雾缭绕的山顶,面对连绵起伏的群山,我们是不是也会用这样响亮的声音喊一声'你好'呢?"
学生们:(兴奋地)"是的!"
老师:(神秘地)"那么,山谷会给我们什么回应呢?"
环节二:讲授新课
(一)感知
老师:(坐到钢琴前)"让我们一起来听一首美妙的歌曲,仔细听听,歌曲中描述了哪些地方。"(弹奏并演唱《友谊的回声》)
(演唱结束后)
老师:(温和地)"小朋友们,你们听到歌词中提到了哪些地方?"
学生们:(踊跃回答)"湖水边!""山谷!""森林!""高山!"
老师:(赞许地点头)"说得太好了!想象一下,如果你在这些美丽的地方,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学生们:(兴奋地)"开心!""兴奋!""好奇!"
老师:(鼓励地)"没错,在大自然中,我们总会感到无比愉悦。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尝试在这些地方大声呼喊,看看会发生什么?"
(师生一起模仿在不同场景中呼喊,体验回声效果)
(二)探究
老师:(温和地)"现在,我们来学习这首歌的歌词。跟我一起朗诵:'静静湖水边,静静山谷中,向着大森林,向着高山岭。'"
学生们:(跟随朗诵)
老师:(鼓励地)"读得很好!现在我们再来读一遍,这次要更有感情一些。想象你正站在这些美丽的地方,用充满感情的声音来描述它们。"
(学生们更有感情地朗诵)
老师:(赞赏地)"太棒了!现在让我们来学唱第一段的旋律。"(弹奏钢琴,示范演唱)"请跟我一起唱。"
(学生跟唱)
(三)示范
老师:(引导注意)"注意听最后一句的变化。"(示范演唱)"'可爱的回声越传越远',你们有没有发现,回声是怎么变化的?"
学生们:(思考后回答)"越来越小!"
老师:(点头)"没错!回声越传越远,声音也越来越小。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一个重要概念——力度变化。在音乐中,我们用'f'表示强音,'p'表示弱音。现在,让我们来练习一下强弱对比。"
(带领学生练习力度对比,用手势辅助指导)
环节三:巩固延伸
老师:(热情地)"现在我们已经学会了歌词和旋律,也掌握了力度变化。让我们把这些都运用起来,完整地演唱这首歌曲。记住,要用心感受歌词的意境,注意力度的变化。"
(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老师:(赞许地)"唱得真好!现在,让我们来想一想,这首歌告诉了我们什么?"
学生们:(踊跃发言)"友谊很重要!""要珍惜朋友!"
老师:(总结)"是的,这首歌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也让我们体会到了友谊的可贵。就像回声一样,我们对朋友的友善也会得到回应。"
九、小结拓展、布置作业
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友谊的回声》这首美妙的歌曲。我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演唱,还学习了力度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这首歌,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友谊的珍贵。记住,友谊就像回声一样,我们付出的善意和关心,总会以某种方式回到我们身边。"
作业:
"回家后,请和你的家人一起唱这首歌。试着用不同的力度来演唱,感受一下歌曲的变化。同时,也和家人聊聊你对友谊的理解。下节课,我们将分享大家的心得。"
十、设计意图
(1)初步感知环节:
通过生动有趣的导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声音传播和回声的现象,为后续的歌曲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音乐环节:
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教授歌曲。先从歌词入手,让学生理解歌曲的内容和意境。然后逐步学习旋律,重点练习力度变化。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
(3)巩固延伸环节:
通过完整演唱和主题讨论,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感悟。引导学生将音乐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他们对友谊的珍视之情。
十一、板书设计
┌─────────────────────────┐
│《友谊的回声》│
││
│力度:f(强)p(弱)│
││
│主题:友谊的美好│
││
│歌词:静静湖水边,│
│静静山谷中,│
│向着大森林,│
│向着高山岭...│
└─────────────────────────┘
十二、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整体上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通过生动有趣的导入活动,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歌曲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范唱法、示范法,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了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特别值得肯定的是,在力度变化的教学中,通过具体的示范和练习,学生们较好地理解和掌握了"f"和"p"的概念,并能在演唱中初步运用。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也为他们今后的音乐学习打下了基础。在讨论友谊主题时,学生们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并能结合自身经验发表看法,这显示出音乐教育在情感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然而,在这一环节中,可以进一步深化讨论,引导学生更多地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友谊。课堂氛围整体活跃,学生参与度高,但在时间分配上还有改进空间。例如,可以适当增加学生自主探索和实践的时间,让他们有更多机会尝试不同的表现方式。在回声效果的模仿和创新表现方面,虽然学生们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但由于时间限制,没有充分展开。未来可以考虑设计一些专门的音乐游戏或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体验和创造回声效果。这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们不仅学会了新的歌曲,还在音乐技能和情感体验方面有所收获。未来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实践环节,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同时注意将音乐学习与生活实际更紧密地结合,以提升教学效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