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摇篮曲》
一、课时:1课时
二、教材分析
《摇篮曲》选自小学四年级音乐教材,是一首优美流畅的儿童歌曲。这首歌以F大调谱写,节奏轻快愉悦,旋律优美动听,非常适合小学生学习演唱。歌曲通过温柔的曲调和富有诗意的歌词,表达了母爱的温暖和对孩子的祝福。这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音乐技能,还能培养他们对美好情感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音乐素养,他们能够理解简单的音乐概念和掌握基础的演唱技巧。对于摇篮曲这种温柔抒情的曲风,学生们可能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不过,由于年龄和经验的限制,他们可能在表现歌曲细腻情感方面存在一些困难。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够准确把握简单的节奏和旋律,但在气息控制和声音表现力上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考虑到学生们活泼好动的天性,教学设计应该融入一些互动和创新元素,以维持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目标
1.审美感知
学生能够感受摇篮曲温柔、抒情的特点,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母爱之情。
2.艺术表现
学生能够正确演唱歌曲,把握音准和节奏,并能表现出摇篮曲柔和、抒情的风格。
3.创意实践
学生能够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演唱歌曲,如改变速度、力度或加入简单的动作表演。
4.文化理解
学生能够了解摇篮曲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音乐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
2.教学难点:表现出摇篮曲柔和、抒情的特点,控制气息和声音的柔和度。
六、教学方法:
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演唱,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风格和表现方式。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歌曲的情感和含义,加深理解。
练习法:通过反复练习,提高学生的演唱技能。
创新法: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演唱方式,培养创造力。
七、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设备、歌谱、节奏卡片、小摇铃
八、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微笑着走进教室,轻声问候:"同学们,今天感觉如何?"待学生回应后,教师继续说:"我相信你们每个人都有被妈妈哄睡的美好回忆。还记得妈妈唱的摇篮曲吗?"
教师暂停片刻,让学生有时间思考和回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美妙的摇篮曲。通过这首歌,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母爱的温暖,还能学习如何用音乐表达温柔的情感。"
环节二:讲授新课(30分钟)
(一)感知(10分钟)
教师坐到钢琴前,柔和地说:"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首美妙的摇篮曲。"
教师弹奏歌曲,不带歌词演奏一遍。演奏结束后,教师温和地问:"同学们,听了这首曲子,你们有什么感受?"
学生可能会给出各种回答,如"很轻柔"、"让人想睡觉"。
教师点头微笑:"没错,这首歌给人一种温暖、安详的感觉。现在,我再弹一遍,这次请你们仔细听,看能不能找出歌曲中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教师再次弹奏,这次稍微强调节奏变化。
弹奏结束后,教师提问:"有没有同学注意到歌曲中的节奏变化?"
(二)探究(10分钟)
教师展示歌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歌词。"教师朗读歌词,然后问:"这首歌讲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是的,这首歌描述了一个温馨的场景——妈妈在哄孩子睡觉。"
教师指着歌谱说:"看,这里的节奏很有意思。"教师用手指轻轻打拍子,"大家跟我一起,我们来感受一下这个节奏。"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拍打节奏,强调重音和弱音的变化。
(三)示范(10分钟)
教师站起来,面对学生:"现在,我来示范一下如何演唱这首歌。请大家注意我的呼吸和声音的柔和程度。"
教师示范演唱,特别强调柔和的声音和平稳的呼吸。
演唱结束后,教师说:"大家注意到了吗?唱摇篮曲时,我们要用柔和的声音,就像在轻声细语一样。"
教师开始分句教唱:"我们一句一句地学,先从第一句开始。"
教师带领学生反复练习每一句,注意纠正音准和节奏问题。
环节三:巩固延伸(10分钟)
教师鼓励地说:"现在我们已经学会了整首歌,让我们一起来唱吧!"
全班齐唱,教师在旁边用手势指挥,调整音量和节奏。
唱完后,教师说:"非常好!现在我们来点有趣的。我们分成两组,看哪一组唱得更柔和、更像摇篮曲。"
学生分组演唱,教师和其他学生一起评价。
教师总结:"大家都唱得很棒!记住,唱摇篮曲时,声音要柔和,就像在哄小宝宝睡觉一样。"
九、小结拓展、布置作业(5分钟)
小结:
教师微笑着说:"今天我们学习了这首美丽的摇篮曲。我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演唱,还感受到了歌曲中蕴含的母爱。记住,音乐不仅是旋律和节奏,更是情感的表达。"
作业:
教师温和地说:"回家后,请大家继续练习这首歌。你们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演唱,比如改变速度或加入轻轻的摇摆动作。如果可以,也可以和家人一起唱,感受音乐带来的温暖。下次课我们会互相分享演唱的心得。"
十、设计意图
(1)初步感知环节:
通过提问和回忆个人经历,激发学生对摇篮曲的兴趣和情感共鸣。钢琴演奏帮助学生直观感受歌曲的旋律和风格,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2)探究音乐环节:
引导学生分析歌词和节奏,加深对歌曲内容和结构的理解。通过动手拍打节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歌曲的韵律特点。
(3)巩固延伸环节:
通过全班齐唱和分组演唱,巩固学习效果,同时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引入评价环节,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促进互相学习。
十一、板书设计
摇篮曲
|
柔和、抒情
|
F大调
|
轻快节奏
|
演唱要点:
柔和的声音
平稳的呼吸
富有感情
十二、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全面感受和学习摇篮曲。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不仅学会了歌曲的演唱技巧,还体会到了音乐所传达的情感。课堂氛围轻松愉快,学生参与度高,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对于柔和演唱的把握还需要加强,这可能需要在今后的课程中多加练习。此外,部分学生在理解歌词含义时表现出了困难,这提醒我在未来的教学中应该更注重对歌词内容的解释和讨论。总的来说,这节课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技能,也培养了他们对美好情感的感知和表达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探索如何更好地将音乐教育与情感教育相结合,让音乐课不仅是技能的学习,更成为学生情感成长的重要途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