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单元教学设计
课题 单元课题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所含课时 第1课时 列强入侵,国门大开——鸦片战争 第2课时 侵略扩大,都城沦陷——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3课时 民不聊生,揭竿而起——太平天国运动
设计课时 3课时
2022版课标内容要求 通过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等两次鸦片战争期间的主要史事,以及《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初步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单元教学主题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讲述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由于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失败,清政府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太平天国运动爆发。通过对本单元内容分析整合后,将本单元内容确定如下:
单元结构
学情分析 刚上八年级的学生已学过七年级历史,掌握了历史学科的能力与方法,同时,已经了解了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清朝中期的社会危机、闭关锁国政策以及这一政策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具备了学习本单元的知识基础。 (1) 通过设置有效的问题,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解读教材中提供的图文资料和教师补充的资料,学习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割占中国领土等史实,以点带面,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列强侵华给近代中国带来的深重灾难,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3)帮助学生认识太平天国运动从兴起、全盛到失败的一个完整过程,通过相关史料的解读准确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生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由于农民的阶级局限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农民运动不可能领导革命走向成功。
单元目标 充分利用视频,文字,图片等史料和相关的地图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历史学科知识和地理学科知识的联系与渗透,完成知识的迁移与升华。 结合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来看,学生需要知道林则徐虎门销烟、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依据单元主题“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再通过分析教材,解读课标,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后,把这个单元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通过自主搜集史料和问题探究,了解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中重要的事件、人物、现象等,知道两次鸦片战争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原因和结果,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2.运用史料分析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运用史料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意义,认识到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通过林则徐、关天培、陈化成的事迹,认识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感悟爱国精神,培养优良作风;通过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等,认识到落后家要挨打;通过太平天国运动感悟近代中国农民阶级面对列强侵略和清政府压迫的反抗斗争精神(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这样的设定充分利用了教材,并把教学内容进行高度的整合,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教材知识的分散、缺乏整体性的缺陷,把教材每一课的内容进行拆分后并纳入一个整体中进行比较和联系,让学生更全面、更深入地认识和理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单元评价任务 通过问题探究,分析认识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影响,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2.总结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通过问题探究,分析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的农民起义之间的不同。 3.结合课本和史料学习,可以用历史时间轴清楚梳理重大历史事件;一分为二的认识历史事件的历史作用。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列强入侵,国门大开——鸦片战争
学习目标: 了解鸦片战争中重要的事件、人物、现象等,知道鸦片战争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原因和结果,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运用史料分析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通过林则徐、关天培、陈化成的事迹,认识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感悟爱国精神,培养优良作风。(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林则徐虎门销烟和中英《南京条约》。 难点:分析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重大变化,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导入:中国近代史分期、第一单元大单元架构 设计意图:通过时间轴明确中国近代史分期,树立时空观念;建构第一单元框架,明确三课时之间的关系。
活动一:分析理解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在这个环节中教学重点为:分析出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Q1:列强指的是谁? Q2:两国相距甚远,又素无冤仇,为何要侵略中国? Q3:英国侵略中国,为何要动用鸦片? Q4:动用鸦片后,英国扭转贸易逆差了吗? Q5:鸦片的持续输入,对国人产生了什么影响? Q6:中国如何应对? 过渡:1840年6月,英国以此为借口,舰队驶入广东海面,鸦片战争开始。 Q7:真的是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导致了这场侵略战争吗? 材料一: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 ——《安得鲁·韩德森致拉木特函》 材料二:那次的战争我们称为鸦片战争,英国人则称为通商战争,两方面都有理由。关于鸦片问题,我方力图禁绝,英方则希望维持原状:我攻彼守。关于通商问题,英方力图获得更大的机会和自由。我方则硬要维持原状:彼攻我守。就世界大势论,那次的战争是不能避免的。 ——蒋廷黼《中国近代史》
设计意图:本部分通过问题链引领,展示图片、地图、表格、史料等,分析出鸦片战争的背景,注重学生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培养。
活动二:分析理解鸦片战争发生的过程(在这个环节中教学重点为:理顺鸦片战争的过程)
Q8:根据地图,结合教材,梳理这场蓄谋的战争的过程 Q9:英雄人物 Q10:这场战争的结局如何?
设计意图:本部分通过问题链引领,展示地图、表格等,梳理鸦片战争的过程,注重学生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培养。
活动三:分析理解《南京条约》以及鸦片战争的影响(在这个环节中教学重点为:鸦片战争影响)
Q11:《南京条约》内容是如何规定的?各项条约内容有哪些危害? Q12:《南京条约》签订后,列强的野心满足了吗? Q13: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Q14:中国为什么输掉了这场战争?从中可获得哪些启示?
设计意图:本部分通过问题链引领,展示地图、表格等,分析《南京条约》以及鸦片战争的影响,注重学生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的培养。
课后作业: 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出现了许多英勇抗敌的人物,比如: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江南提督陈化成等等。请同学们课下选择一位感兴趣的英雄人物,搜集资料,了解他们的英雄事迹。
第2课时 侵略扩大,都城沦陷——第二次鸦片战争
学习目标: 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重要的事件、人物、现象等,知道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原因和结果,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运用图文史料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通过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等,认识到落后家要挨打。(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战争的国家、战争过程、战争的结果及影响);列强的侵华罪行(洗劫空前、割地最多)。 难点: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活动一:分析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在这个环节中教学重点为: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
Q1:列强通过鸦片战争已打开了中国市场,为什么还要来侵略? Q2:列强认为产品滞销的原因是什么? 英国在华贸易在1846年出现下降趋势,直到1856年前夕,也未能恢复到1845年前的水平。这一情况的形成,既有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对英国商品的抵制,也有鸦片贸易的迅速增长对其他商品销售的排斥。但英国政府认定商品滞销在于中国通商口岸开放太少,遂从1854年到1856年间,伙同法、美等国先后多次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 ——王先明《中国近代史(1840—1949)》 Q3:列强计划通过什么方式达到目的? 1856年,三国公使再次提出修约要求。朝廷告知可允许作一些合理的小变动,但重大条款不予考虑,以免万年和约(《南京条约》)失去其意义。然而,在广州的叶名琛顽固地拒绝谈判,即使细小变通也不容许,坚称如予夷人一寸,彼等或进一尺。……即使是那位生性平和的包令也被迫向伦敦报称,需要用战舰来扩展和改善英国与中国的关系。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Q4:为了发动又一次的侵略,列强制造了哪些借口? Q5:这次的列强与前一次相比有何变化? 设计意图:本部分通过问题链引领,展示地图、表格、史料等,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注重学生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培养。
活动二:分析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过程(在这个环节中教学重点为:理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
Q6: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概况?
设计意图:本部分通过问题链引领,展示地图、表格、史料等,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知道列强犯下的滔天罪行,注重学生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的培养。
活动三:分析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影响(在这个环节中教学重点为: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Q7: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Q8:这场战争为何叫“第二次鸦片战争”,与鸦片战争有何关系? Q9:两次鸦片战争都是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你觉得根本原因是什么?你们觉得怎样才能避免历史的重演? 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理由是我们的落伍。我们的军器和军队,我们的政府是中古的政府,我们的人民,连士大夫阶级在内,是中古的人民。我们虽拼命抵抗终归失败,那是自然的,逃不脱的。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设计意图:本部分通过问题链引领,展示表格、史料等,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两次鸦片战争之间的关系,注重学生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的培养。
课后作业: 时至今日,复建圆明园依旧是很多中国民众的心声,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第3课时 民不聊生,揭竿而起——太平天国运动
学习目标: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中重要的事件、人物、现象等,知道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原因和结果,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运用史料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意义,认识到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通过本课学习,感悟近代中国农民阶级面对列强侵略和清政府压迫的反抗斗争精神。(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天朝田亩制度》。 难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最终失败的原因。
活动一: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在这个环节中教学重点为:原因分析)
Q1:农民为何要揭竿而起?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逐步破坏了沿海通商口岸及其附近地区的传统手工业。鸦片输入年年激增。由它所引起的白银外流、银贵钱贱等问题,比战前更为严重。清政府为了支付战费和赔款,借端进行搜刮。这些,都使劳动人民的负担更加沉重。地主、官僚、贵族也加剧了土地的兼并,地租剥削率很高。 ——摘编自李侃《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道光十三年(1843年),桂平蝗。十四年夏,浔州蝗,复大水。十五年,平南蝗食草木百谷殆尽。十七年丁酉,浔州雹,大如斗。 ——《浔州府志》 Q2:在揭竿而起的过程中,哪一人物起到了领导作用?
设计意图:本部分通过问题链引领,展示史料等,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注重学生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的培养。
活动二: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在这个环节中教学重点为:理解天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Q3:这场农民起义的过程? Q4:在起义的过程中颁布了哪些文件? Q5:这两部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有何异同? Q6:这场农民起义为什么以失败告终? 材料一:脱尽凡情顶高天,金砖金屋光焕焕,高天享福极威风,最小最卑尽绸缎,男着龙袍女插花。 ——《太平天囯·天命诏旨书》 材料二: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 ——李大钊
设计意图:本部分通过问题链引领,展示时间轴、表格、史料等,梳理天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了解《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以及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注重学生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的培养。
活动三: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在这个环节中教学重点为:理解天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Q7:这场农民起义有何影响? 材料一:太平天国的出现使原本就已经行将就木的清王朝的统治力量进一步削弱,不得不起用汉族士大夫的力量来维持其最后几十年的国运。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鱼宏亮 材料二:西方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但太平天国不予承认……中国之所以没有像印度那样成为殖民地,正是由于中国人民坚持反侵略斗争的结果。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Q8:这场起义与之前农民起义相比有何不同?
设计意图:本部分通过问题链引领,展示表格、史料等,分析天平天国运动的影响,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特殊性,注重学生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的培养。
课后作业: 制作太平天国运动大事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