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1.草原(第一课时)
【素养分析】
文化自信:感受草原风情,欣赏草原风光,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语言运用:指导学生通过主动积累、梳理,感受文章语言表达特色。
思维能力:抓住“情景交融”的表达方法,运用联想与想象,让形象更加丰富,情感更加饱满。
审美创造: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积累美的语言。
【学习目标】
1.会写“毯、玻”等9个生字,理解“渲染、勾勒”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主要内容。
3.感受草原的美,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学习重点】
朗读指导,自主识字。了解课文主要描绘了几个场面。理清叙述顺序。
【学习难点】
能概括主要内容。借助描述的画面,初步体会表达方法。积累词语。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导学案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学习任务。
任务一、情境导入 了解背景
1.视频欣赏:播放歌曲《呼伦贝尔大草原》,初步感受草原的广袤无垠、风景秀丽。
2.助读资料,介绍呼伦贝尔草原:
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位于大兴安岭以西,由呼伦湖、贝尔湖而得名。它是世界三大草原之一,也是世界上最优质的草原。呼伦贝尔草原地域辽阔,风光旖旎,水草丰美,是内蒙古主要的畜牧区。
3.走进作者,介绍老舍的生平简介和写作背景。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代表作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剧》《龙须沟》等。
写作背景:1961年,老舍先生同其他作家、画家、音乐家、舞蹈家、歌唱家、摄影家等二十多人,走访内蒙古地区,他来到了内蒙古最北边的呼伦贝尔草原,写下了《草原》。
4.解析课题:《草原》
散文:指以描写物体或景色为主的文章。认真观察、抓住特点,适当地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达到托物寄意的写作目的。
任务二、初读课文 感知草原
1.出示阅读提示: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草原》这篇课文主要从________和_________两方面进行叙述。
(3)阅读时有不懂的地方,批注交流。
2.读文后,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
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依次描写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蒙古族人民热情迎客,主客饮酒联欢的场面。
3.出示背景资料,介绍奶豆腐、陈巴尔虎旗。
任务三、字词积累 强化运用
1.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本课要掌握的生字,指名朗读,随机正音。
(2)强调“裳”字音。
(3)给生字组词。
2.指导书写生字“毯、蹄、腐、微”。强调书写姿势。
3.借助字典掌握多音字“稍“读音以及字义,并组词。
4.再次认读词语。
5.抓住重点句子理解“渲染、勾勒、翠色欲流”含义。
任务四、再读课文 走进草原
1.出示阅读提示,再次朗读课文:
有感情朗读课文,说说你对草原的初步印象是什么?找出相对应的语句(描写的手法、词语的运用……)并批注感受,划分文章结构。
2.反馈交流,感受景色美、人情美、习俗美。
3.概括内容:按照作者进入草原的顺序,说说课文写了哪些内容?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1)草原风光图
(2)喜迎远客图
(3)主客联欢图
4.结构划分:
(第1自然段):草原的美丽风光。
(第2、3自然段):描绘了陈巴尔虎旗的主人们迎接远方来客的情景。
(第4、5自然段):作者到达目的地后,主人热情接待客人、主客联欢和话别的情形。
5.阅读拓展,播放视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第二部分:目标达成
1.交流: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
2.知识梳理。
(1)总印象:草原——美:风景、人情、习俗
(2)按顺序:草原风光——迎客——待客——话别
(3)说结构:三大部分、五个自然段。
(4)写字词:难写的字有毯、腐。
第三部分:素养评价
1.过渡语:这节课就要结束了,给自己的表现打打分吧!
2.交流:从学习态度、学习参与、学习效果三个方面进行自评和互评。
第四部分:课后作业
1.完成《分层作业》中对应练习。
2.预习下一节内容。
【板书设计】
1.草原
总印象:草原——美:风景、人情、习俗
按顺序:草原风光——迎客——待客——话别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