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情景交融的山水画 课件(1)

文档属性

名称 5 情景交融的山水画 课件(1)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岭南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6-01-09 10:48:40

文档简介

(共55张PPT)
情景交融的山水画
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城西中学 余坤








中国山水画简称“山水”。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
山水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隋唐时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
传统上按画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山水画的意境表现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画要有如诗般的意境。
画水不画水,画云不画云。
—— 画要有禅般的境界似有非有。
山水画的历史
-----最早的山水画
现存最早的山水画:中国画从创作题材来看,出现最早的是人物画,最初描绘的山川风光是作为人物画补景出现的,后来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科——山水画。我们现在能见到最早的山水画是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
山水画的历史
----
山水鼻祖
唐代的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的青绿山水可以说造百代影响,画史界有人称之为山水北宗之祖。
唐代-李思训《江帆楼阁图》
山水画的历史
----
北宗山水典范
五代
五代-荆浩
《匡庐图》
山水画的历史
----
五代
五代-关仝
《关山行旅图》
山水画的历史
----
北宗山水典范
北宋-郭熙
《早春图》
山水画的历史
----
南宗山水典范
北宋-董源《龙宿郊民图》
山水画的历史
----
南宋四家山水
南宋-李唐 《万壑松风图》
山水画的历史
----
南宋四家山水
南宋-刘松年 《秋窗读书图》
山水画的历史
----
南宋四家山水
南宋-马远《水图》
山水画的历史
----
南宋四家山水
南宋-夏圭《风雨行舟图页》
山水画的历史
----
元代山水
元代-赵孟頫 《鹊华秋色图》
山水画的历史
----
元代山水四家
元代-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
山水画的历史
----
元代山水四家
元代-王蒙 《青卞隐居图 》
山水画的历史
----
元代山水四家
元代-吴镇《渔父图 》
山水画的历史
----
元代山水四家
元代-倪瓒
《容膝斋图》
山水画的历史
----
明代山水四家
明代-沈周
《庐山高图》
山水画的历史
----
明代山水四家
明代-文征明
《惠山茶会图》
山水画的历史
----
明代山水四家
明代-唐寅《事茗图》
山水画的历史
----
明代山水四家
明代-仇英
《桃源仙境图》
山水画的历史
----
清代山水四王
清代四王,是指清朝初期以王时敏为首的四位著名画家: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和王翚。
他们在艺术思想上的共同特点是仿古,把宋元名家的笔法视为最高标准,这种思想因受到皇帝的认可和提倡,因此被尊为“正宗”。
“四王”以山水画为主,各自画风略有区别,又以师承关系,分为“娄东”与“虞山”两派,影响了后代三百余年。
山水画的历史
----
清代山水四王
王时敏王 鉴
王原祁王 翚
山水画的历史
----
清代山水四僧
四大名僧:是指明末清初四个出家为僧的画家。原济(石涛)、朱耷(八大山人)、髡残(石溪)和渐江(弘仁)。
四人都擅长山水画,各有风格。其特点:石涛之画,奇肆超逸;八大山人之画,简略精练;髡残之画,苍左淳雅;弘仁之画,高简幽疏。都自具风裁。作品多表现不平之气,个性鲜明;既学习古人,也敢于突破古人成法,而取材直接来自自然,贴近生活,故作品中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山水画的历史
----
清代山水四僧
原济(石涛)
朱耷(八大山人)
髡残(石溪)
渐江(弘仁)
山水画的历史
----
近代山水
----
岭南画派
岭南画派是海上画派之后崛起的最成体系,影响最大的一个画派。创始人为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简称“二高一陈”。它是岭南文化至具特色的祖国优秀文化之一,它和粤剧、广东音乐被称为“岭南三秀”,是中国传统国画中的革命派,是中华民族绘画史上的一个重要民族绘画流派。
代表画家:赵少昂、关山月、黎雄才、杨善深等。
山水画的历史
----
近代山水
----
岭南画派
关山月
黎雄才
山水技法
----
透视
三远
----
散点透视
“三远”法:是中国山水画的特殊透视法。指的是在一幅画中,可以是几种不同的透视角度,表现景物的“高远”、“深远”、“平远”。
散点透视:画家观察点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也不受下定视域的限制,而是根据需要,移动着立足点进行观察,凡各个不同立足点上所看到的东西。都可组织进自己的画面上来。如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
山水技法
----
透视
三远
----
高远
高远:就是“自山下仰山巅”,反映的是一种仰视所见的巍峨宏伟的山势。
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就是以高远法的构图方法创作的成功之作。他的艺术特色,除了用笔雄强、坚实之外,还善于以仰视的手法,表现山峰的高远,正如赵孟頫所评:“山势逼人。”
山水技法
----
透视
三远
----
深远
深远,就是“自山前而窥山后”。
王蒙作《青卞隐居图》是以深远见胜的杰作。作品纵141厘米,横42.2厘米。青卞山本是江南不起眼的小山。王蒙以三远法加以夸张,为了突出一个“隐”字,作者以“S”形的连续取势,以重山复岭、密树深溪等景象的交替组合来增加山势的深度,沿着溪流的寻索,几经曲折方能在山坳的深处见到一座草堂,其中,有一人依稀可辨,这抱膝倚床而坐者正是画中的主题人物;隐居者。《青卞隐居图》的成功,就在于塑造了一个深邃莫测的深远空间。
山水技法
----
透视
三远
----
平远
平远:就是自近山而望远山,反映的是一种俯视的境界,塑造的是“山随平视远”的那种艺术效果。
如元代赵孟頫的 《水村图卷》,使用的便是平远法。作品高仅24.9厘米,横达120.5厘米,场景开展,描绘了沙渚村舍、渔舟出没、丘陵长堤、岸柳塘苇的江南清旷平远景象。
山水技法
----
山石画法
----
勾皴点染
山水技法
----
树干树叶画法
----
点叶
山水技法
----
树干树叶画法
----
双勾



作业:
学习与临摹山石、树木画法,并尝试表现一幅山水小品。
要求:注意用笔及墨色变化。
学生优秀作品欣赏
学生优秀作品欣赏
学生优秀作品欣赏
学生优秀作品欣赏
学生优秀作品欣赏
学生优秀作品欣赏
学生优秀作品欣赏
学生优秀作品欣赏
学生优秀作品欣赏
学生优秀作品欣赏
学生优秀作品欣赏
学生优秀作品欣赏
学生优秀作品欣赏
学生优秀作品欣赏
学生优秀作品欣赏
学生优秀作品欣赏
学生优秀作品欣赏
学生优秀作品欣赏
学生优秀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