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双泉中学 八 年级 上 (上/下) 语文 学科导学案
本周习惯养成:
课题:亲爱的爸爸妈妈 课型: 新授 编号:
主备人: 审核: 小主人:
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主题; 2、体会议论和描写的作用,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3、教育学生热爱和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一、自主学习 目标导学知识点链接:1. 作者简介:聂华苓,美国华裔女作家;代表作有《台湾轶事》等小说集,《三十年后》等散文集,《百花文集》等翻译集。2. 背景材料有谁知道“六一儿童节”的由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2年6月,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村里的房舍、建筑物均被烧毁,好端端的一个村庄就这样被德国法西斯给毁了。 21世纪教育网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贩子虐杀和毒害儿童,保障儿童权利,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召开执委会,正式决定每年6月1日为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即国际儿童节。 作者记述自己参加悼念活动的所见所闻,着重通过再现被残杀者的生命活动,反衬出法西斯强盗的灭绝人性。自学导读:自学检测:1.给加点的字注音。荒谬( ) 纳粹( ) 蜿蜒( ) 恍惚( ) 屹立( ) 憧憬( )杀戮( )盟誓( ) 悼念( ) 缭绕( )2.解释下列词语。 肃穆: 荒谬:杀戮:憧憬:赤裸裸:缭绕:[来源:21世纪教育网]探究展示:本节课的重难点是:疑难点记录:
二、合作互助 质疑解惑1.文前面为什么引用萨特的话?萨特说记忆是“沉重”的,又说是“美丽”的,这如何理解?2.为什么说“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合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类似的景物描写还有哪些?有什么作用?3.文中引用迪桑卡的诗包含怎样的思想感情?4.“世世代代‘人’的声音”一句,为什么给“人”加了引号?
三、自学展示 精讲点拨1、为什么着重再现孩子们被屠杀的历史? 2、西德作家明赫白为什么会得到人们的谅解?3、作者对那位日本作家的表现持什么态度?说说理由。
四、反串互动 拓展提升、联系上下文说说“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的含义。
五、感悟成功 颗粒归仓1、知识归纳:2、感悟生成:
六、达标测试 巩固落实1.在括号内填写引用的作用。引号的作用有:A.引用 B.特殊含义 C.强调作用。(1)世世代代“人”的声音,在诗和音乐的韵律中,响彻云霄,响遍山谷。( )21世纪教育网(2)我们一共六十几位作家,从世界许多地区应邀讨论“放逐与文学”。( )(3)“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也建在当年日军集体屠杀中国人的地。( )2.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方法。
(1)没有仇恨,没有愤怒,只有悲哀,只有记忆,只有警告。
(2)多少人记得呢?世界上多少人知道呢?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3)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4)纳粹将其所有的愤怒残酷地发泄在这个温和的小城里。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