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第3课时
摩擦力
(苏教版)四年级
上
01
教学目标
内容总览
02
新知导入
03
探究新知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总结
06
作业布置
教学目标
知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会产生摩擦力;知道摩擦力好处与坏处,并能分析现实中某些行为是增大还是减小摩擦力。
01
02
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03
能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能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知道摩擦力大小受接触面粗糙程度影响。
科学观念
04
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研究如何减小液体的阻力,知道把物体做成流线型是减小液体或空气阻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科学思维
探究实践
态度责任
新知导入
用弹簧测力计在桌面上拉动这些物体,为什么所用的拉力比提升这些物体所用的力大?
剪刀
胶带
钢笔
布鞋
文具袋
水杯
物体和桌面间有摩擦
新知导入
小时候最爱玩滑梯。我们在感受速度刺激的同时,身体和滑梯接触部分有什么感觉?
有摩擦,阻碍滑行速度
新知导入
为什么小男孩推不动木箱,需要爸爸帮忙推?
箱子与地面间存在摩擦,阻碍向前的推力
新知导入
推木箱的人穿鞋底带花纹的好还是鞋底比较光滑的好?
穿鞋底带花纹的好,推木箱不发滑。
新知导入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这种力叫作摩擦力。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新知导入
下面这些运动中,哪里存在摩擦现象?
游泳:人体与水间存在摩擦
跳伞:伞面与空气产生摩擦
新知导入
物体在液体或空气中运动时,也会产生摩擦力,这种摩擦力是一种阻力。
探究新知
测量摩擦力
只要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并且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就会产生摩擦力。摩擦力是一种常见的力,是可以测量的。
想一想,弹簧测力计怎么使用?
探究新知
测量摩擦力
用测力计测量小木块的摩擦力,该怎么操作?
探究新知
测量摩擦力
(1)将弹簧测力计的指针调到“0”刻度处。
(2)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拖动物体,使物体在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3)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测量方法
匀速是指在运动过程中测力计读数基本保持不变。
探究新知
测量摩擦力
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对物体的拉力大小,摩擦力和拉力是什么关系?
拉力
摩擦力
拉力方向与摩擦力方向都在水平方向上,力的方向相反。拉力大小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相等。
探究新知
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与阻力大小的因素
同一个小木块,分别在桌面上和粗砂纸上作匀速直线运动,摩擦力有什么不同?与什么有关?
在粗砂纸上的摩擦力大于桌面上的摩擦力,这可能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
探究新知
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与阻力大小的因素
猜想,需要搜集科学数据加以验证。如何设计实验?
实验器材
粗砂纸
带钩的小木块
测力计
探究新知
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与阻力大小的因素
确定保持不变的量和需要改变的量,保证实验科学、公平、公正。
保持不变的量
需要改变的量
物体本身和接触面的大小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探究新知
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与阻力大小的因素
实验方法
(1)在桌面上用测力计水平拖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记录测力计的拉力,也就是摩擦力大小,重复三次计算平均摩擦力。
(2)在粗砂纸上用测力计水平拖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记录摩擦力并计算平均值。
探究新知
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与阻力大小的因素
实验记录
接触面 摩擦力/ N 平均摩擦力/ N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桌面
砂纸
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探究新知
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与阻力大小的因素
分析实验数据,我们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探究新知
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与阻力大小的因素
观察实验演示,摩擦力的大小还与其他因素有关吗?
摩擦力的大小还与接触面受到的压力有关。如果接触面的大小与粗糙程度不变,接触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
探究新知
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与阻力大小的因素
鱼、火箭、飞机、炮弹、高铁,它们形体有什么共同点?
流线型
探究新知
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与阻力大小的因素
流线型能减少水或空气的阻力(摩擦力)吗?
探究新知
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与阻力大小的因素
实验器材
橡皮泥
敞口饮料瓶
清洁精
细绳
探究新知
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与阻力大小的因素
实验方法
(1)在一个塑料瓶里装大半瓶洗洁精。
(2)用等重的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的模型。
(3)将这些模型同时放入塑料瓶,比较它们下沉的速度。
探究新知
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与阻力大小的因素
实验发现
不同形状的橡皮泥当中,水滴形和球形的物体下沉速度最快,受到水的阻力最小。
流线型能减少水或空气的阻力(摩擦力)
探究新知
综合应用
摩擦力有哪些好处和坏处?
摩擦力的好处:(1)可以产生人们需要的反作用力,如地面对鞋子的摩擦力使人前进,地面对轮胎的摩擦力使汽车开动;(2)固定物体,防止物体在受其他力影响时发生运动,如筷子夹起食物,游戏机的机械臂夹起娃娃。
摩擦力的坏处:(1)增大运动时的阻力,如游泳时受到的阻力;(2)造成物体的磨损,如鞋底、车胎的磨损。
探究新知
综合应用
人们或增大摩擦力或减小摩擦力,让摩擦力更好地为生产生活服务。
探究新知
综合应用
下面哪些是在增大摩擦力(画“√”)?哪些是在减小摩擦力(画“ ”)?
√
√
√
运动会上很多体育项目都与摩擦力有关,有时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时需要减小摩擦力,如体操运动员上单杠前会在手上抹镁粉,这是为了______摩擦力;百米赛跑运动员穿钉鞋是为了______ 摩擦力;冰壶比赛中运动员不停用刷子在刷冰面, 这是为了 ______摩擦力。
课堂练习
填空题
增大
增大
减小
课堂练习
选择题
C
1.用弹簧测力计拖动物体来测量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应使物体在桌面上做( )。
A.减速直线运动 B.加速直线运动 C.匀速直线运动
2.2013年,“嫦娥三号”火箭把我国自主研制的“中华牌”月球车送上月球,月球车装有六个轮子,轮子上刻有螺旋形花纹,这主要是为了( )。
A.增大摩擦 B.减少摩擦 C.美观
3.下列对流线型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鲸或海豚的流线型体形有利于减小游动时海水的阻力
B.飞机、火箭的流线型外形可以减小在飞行时空气的阻力
C.鸟类能够长距离飞行,都是因为它们的流线型体型
A
C
1.其他条件相同,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也越大。( )
2.行驶在水面上的船,不受摩擦力影响。( )
3.海豚的体型可以减少海水的阻力。( )
4.给物体装上轮子可以减小摩擦力。( )
5.生活中,摩擦力越大越好。( )
课堂练习
判断题
√
√
√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会产生摩擦力;知道摩擦力好处与坏处,并能分析现实中某些行为是增大还是减小摩擦力;知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影响摩擦力大小。
作业布置
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摩擦力?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摩擦力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按照认识概念—实际测量—探究因素—综合应用的思路进行编写,教学内容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生活经验出发,认识什么是摩擦力。 第二部分是一个实际测量活动,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在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既可以感知摩擦力的大小与方向,又为下面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做技术铺垫。 第三部分,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与阻力大小的因素。包括两个活动:活动一,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从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这个假设给出了一个研究范例,这是定量研究;活动二,研究如何减小液体的阻力,从物体在液体中下沉的速度间接地看阻力的大小,这是定性研究。通过这两个活动认识到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的大小、流体中物体的形状等会影响摩擦力(或阻力)的大小。 第四部分是综合应用,分析摩擦力的好处与坏处,观察生活实践,分析人们在生活中对于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实际应用。
学习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力的基本概念,对力有一定的了解。他们有一定的观察和实践能力,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来认识摩擦力。然而,学生对摩擦力的概念和测量方法可能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互动探究来加深理解。
学习目标确定 科学观念:知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会产生摩擦力;知道摩擦力好处与坏处,并能分析现实中某些行为是增大还是减小摩擦力。 科学思维: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探究实践:能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能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知道摩擦力大小受接触面粗糙程度影响。 态度责任: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研究如何减小液体的阻力,知道把物体做成流线型是减小液体或空气阻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摩擦力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测量摩擦力的大小并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难点:研究如何减小液体的阻力。
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评价指标表现程度自评互评师评☆☆☆☆☆☆看图交流,认识什么是摩擦力。能知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会产生摩擦力。能基本能不能测量摩擦力。能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能基本能不能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知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会影响摩擦力大小。能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知道摩擦力大小受接触面粗糙程度影响。能基本能不能研究如何减小液体的阻力,认识到物体的形状会影响阻力的大小。能把物体做成流线型减小液体或空气阻力。能基本能不能交流摩擦力的好处与坏处,认识增大与减小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分析现实中某些行为是增大还是减小摩擦力。能基本能不能学习收获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现象导入,揭示主题教师活动1 1.用弹簧测力计在桌面上拉动这些物体,为什么所用的拉力比提升这些物体所用的力大? 2.小时候最爱玩滑梯。我们在感受速度刺激的同时,身体和滑梯接触部分有什么感觉? 3.为什么小男孩推不动木箱,需要爸爸帮忙推? 4.推木箱的人穿鞋底带花纹的好还是鞋底比较光滑的好? 教师小结: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这种力叫作摩擦力。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教师画出力的方向) 5. 下面这些运动中,哪里存在摩擦现象? (1)游泳 (2)跳伞 教师小结: 物体在液体或空气中运动时,也会产生摩擦力,这种摩擦力是一种阻力。学生活动1 物体和桌面间有摩擦 有摩擦,阻碍滑行速度 箱子与地面间存在摩擦,阻碍向前推力 穿鞋底带花纹的好,推木箱不发滑 游泳:人体与水间存在摩擦 跳伞:伞面与空气产生摩擦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情境,引导学生使学生将生活经验与新知识结合,能够正确认识摩擦现象及摩擦力,知道除了固体与固体之间,固体在液体、空气中运动时也会产生摩擦力。环节二:测量摩擦力教师活动2 1.只要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并且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就会产生摩擦力。摩擦力是一种常见的力,是可以测量的。 想一想,弹簧测力计怎么使用? 2.用测力计测量小木块的摩擦力,该怎么操作?视频演示。 教师强调测量方法: (1)将弹簧测力计的指针调到“0”刻度处。 (2)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拖动物体,使物体在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3)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温馨提示: 匀速是指在运动过程中测力计读数基本保持不变。 3.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对物体的拉力大小,摩擦力和拉力是什么关系? 教师讲解: 拉力方向与摩擦力方向都在水平方向上,力的方向相反。拉力大小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相等。(教师画力的示意图)学生活动2 回答 观看演示视频 在教师指导下,组内测量拉动小木块的摩擦力。 思考 活动意图说明:让学生学会测量摩擦力,能够正确地使用测力计,为下面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做技术铺垫。环节三: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与阻力大小的因素教师活动3 1.同一个小木块,分别在桌面上和粗砂纸上作匀速直线运动,摩擦力有什么不同?与什么有关? 2.猜想,需要搜集科学数据加以验证。如何设计实验? (1)提供实验材料 粗砂纸、带钩的小木块和测力计等 (2)确定保持不变的量和需要改变的量,保证实验科学、公平、公正。实验中保持不变的量和需要改变的量分别是什么? 3.讲解实验方法 (1)在桌面上用测力计水平拖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记录测力计的拉力,也就是摩擦力大小,重复三次计算平均摩擦力。 (2)在粗砂纸上用测力计水平拖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记录摩擦力并计算平均值。 4.分析实验数据,我们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5.观察实验演示,摩擦力的大小还与其他因素有关吗? 6.鱼、火箭、飞机、炮弹、高铁,它们形体有什么共同点? 7.流线型能减少水或空气的阻力(摩擦力)吗?播放视频。 (1)提供实验器材 橡皮泥、敞口塑料瓶、细绳、清洁精 (2)讲解实验方法 ①在一个塑料瓶里装大半瓶洗洁精。 ②用等重的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的模型。 ③将这些模型同时放入塑料瓶,比较它们下沉的速度。 (3)通过实验,有什么发现? 教师补充:流线型能减少水或空气的阻力(摩擦力)。学生活动3 猜测:在粗砂纸上的摩擦力大于桌面上的摩擦力,这可能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 保持不变的量:物体本身和接触面的大小 需要改变的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组内合作完成,搜集数据。 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摩擦力的大小还与接触面受到的压力有关。如果接触面的大小与粗糙程度不变,接触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 流线型 观看交流。 组内合作完成 不同形状的橡皮泥当中,水滴形和球形的物体下沉速度最快,受到水的阻力最小。活动意图说明:通过设计对比实验的过程使学生理解控制变量的对比实验如何设计、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发现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的大小、流体中物体的形状等有关,在此过程中,也能让学生明白要用数据来说明科学,不能光靠猜测就下结论。环节四:综合应用教师活动4 1.摩擦力有哪些好处和坏处? 整理归纳: 摩擦力的好处:(1)可以产生人们需要的反作用力,如地面对鞋子的摩擦力使人前进,地面对轮胎的摩擦力使汽车开动;(2)固定物体,防止物体在受其他力影响时发生运动,如筷子夹起食物,游戏机的机械臂夹起娃娃。 摩擦力的坏处:(1)增大运动时的阻力,如游泳时受到的阻力;(2)造成物体的磨损,如鞋底、车胎的磨损。 2.人们或增大摩擦力或减小摩擦力,让摩擦力更好地为生产生活服务。播放视频。 3.下面哪些是在增大摩擦力(画“√”)?哪些是在减小摩擦力(画“ ”)? 学生活动4 讨论交流 观看视频了解 交流 活动意图说明:初步认识摩擦力的正负效应,了解生活中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具体事例,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7.板书设计 摩擦力 两物体接触 测力计测量 摩擦力 影响因素 好处与坏处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课堂练习: 一、填空题 运动会上很多体育项目都与摩擦力有关,有时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时需要减小摩擦力,如体操运动员上单杠前会在手上抹镁粉,这是为了______摩擦力;百米赛跑运动员穿钉鞋是为了______ 摩擦力;冰壶比赛中运动员不停用刷子在刷冰面, 这是为了 ______摩擦力。二、选择题 运动会上很多体育项目都与摩擦力有关,有时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时需要减小摩擦力,如体操运动员上单杠前会在手上抹镁粉,这是为了______摩擦力;百米赛跑运动员穿钉鞋是为了______ 摩擦力;冰壶比赛中运动员不停用刷子在刷冰面, 这是为了 ______摩擦力。三、判断题 1.其他条件相同,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也越大。( ) 2.行驶在水面上的船,不受摩擦力影响。( ) 3.海豚的体型可以减少海水的阻力。( ) 4.给物体装上轮子可以减小摩擦力。( ) 5.生活中,摩擦力越大越好。( ) 【参考答案】 一、增大 增大 减小 二、CAC 三、√ √√ 作业布置: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摩擦力?
9.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了摩擦力的大小和影响因素。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了对摩擦力的理解。然而,在实验过程中,有些学生可能遇到了困难,比如如何准确测量力的大小等。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并提供更多的指导和支持。同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探究摩擦力的应用和扩展知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单元基本信息
单元主题 常见的力
课标要求 一、核心概念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二、学习内容 3.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①知道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力、弹力、浮力等都是直接施加在物体上的力。 ②举例说明给物体施加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可以使物体开始或停止运动;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 三、学业要求 1.能说明有些力是通过接触物体施加的,有些力是不直接接触物体施加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能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常见的力对物体运动的作用。 3.能在好奇心驱使下,表现出对日常生活中力与运动关系的探究兴趣。
单元课时设计 4课时
一、单元学习主题分析(体现学习主题的育人价值)
主题名称 常见的力
单元设计意图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我们虽然看不到力,但是可以从物体的形状以及运动状态的改变去感知力。自然界中,力与运动一样普遍存在,只要两个物体相互作用,就会产生力。力的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现代科技中应用非常广泛,比如汽车制动、划船运动涉及摩擦力,撑竿跳高、弹力玩具涉及弹力,轮船受浮力的影响,发射火箭要借助反冲力等。 本单元主题关注的是生活中常见的力,是施力物体直接施加在受力物体上的力。这样的主题从生活中来,从学生身边的经验或经历开始,接着科学地学习,深入地探究,最后又回归生活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或分析解释生活现象。这样的主题学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使教材更加生活化、人文化。本单元将力与运动两个主题整合在一起,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和施加在物体上的力有关,有利于建立起事物之间的联系。此外,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还涉及许多探究性的学习任务,学生动手又动脑,经历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探究方案、开展相关实验并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从而发现规律的过程,教材内容为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供了很好的载体。
主题学情分析 低年段学生主要从施力方向上认识了推力和拉力,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到了中年段继续学习直接施加在物体上的力,如弹力、摩擦力、浮力,不仅继续关注力的方向,而且能够使用简单工具测量力的大小,同时将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体现在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运动快慢与方向。整个小学阶段只涉及力的三要素当中的大小与方向。对于影响弹力、摩擦力、浮力大小的因素,在本单元中都有所涉及,但只是让学生有一个粗浅的认识,为中学继续深入学习力的三要素以及具体探究影响这些力的因素做铺垫。
开放性学习环境 1.指导性预习:阅读+问题+检测; 2.大单元大概念大任务课堂学习:问题+探究+讲述+整合+实战; 3.现代教育新技术:PPTX+微视频+网络+师生互助
二、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基于标准、分析教材、结合学情,体现素养导向)
单元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认识拉力、磁力、弹力、摩擦力和浮力。 科学思维: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生活中常见的力,能够举例说出弹力、摩擦力、浮力等在生活中的应用。 探究实践:结合力的测量,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研究影响弹力、摩擦力的大小以及物体沉浮状态的因素。 态度责任:体会到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需要利用证据来验证假设,必要时要收集一定的数据。
三、学习活动/任务设计(指向学习目标,强调学生的活动与体验)
第1课时 任务1 名称:看图导入,揭示主题 首先复习力可以改变物体形状知识点,然后引导学生看图说话。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力不仅可以改变物体形状,还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通过看图,认识不同的力。
任务2 名称:探究活动 通过实验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的关系、研究磁力能否改变钢珠的运动方向,完成实验记录,并分析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认识到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和运动的方向。
第2课时 任务1 名称:游戏导入,揭示主题 提供橡皮筋、弹簧、海绵、钢尺等物品,学生动手改变物体的形状并思考:撤去所用的力,这些物体的形状又发生怎样的改变? 设计意图:既引发兴趣,又了解学生对弹性认知的前概念。学生在玩中有所发现,知道物体具有弹性,发生形变时会产生弹力,培养学生关心生活,发现生活的秘密,使得弹性、弹力这些比较抽象的知识变得简单易懂,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任务2 名称:探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的关系 猜想:给弹簧施加一个拉力,弹簧会发生什么变化?拉力大小和弹簧拉伸长度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规律? 学生做科学实验,整理实验数据,验证猜想。 设计意图:能够让学生通过亲自收集数据,参与实证、讨论和辩论,建构和理解主要的科学概念;学生有了参与探究活动的亲身体验,也有利于他们对科学精神的理解和培养,学会尊重事实,尊重和欣赏不同的意见,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
任务3 名称:认识弹簧测力计 出示图片,介绍弹簧测力计结构;视频介绍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学生动手测量提起剪刀、胶带。钢笔、布鞋、文具袋、水杯所需的力的大小。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帮助学生认识弹簧测力计结构,再借助视频引导学生学习弹簧测力的使用方法,最后引导学生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从理论到实际,一步步引导,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弹簧测力。
任务4 名称:做一个弹力玩具 教师提供可选择的物体:橡皮筋、气球、弹性丝袜、铁丝、弹跳球、指甲剪、橡皮、竹片等,学生选择合适的材料做弹力玩具。 设计意图:让学生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结合在一起,自己动手,设计制作,有更多的科学思维的参与。
第3课时 任务1 名称:现象导入,揭示主题 由作业导入,提问:用弹簧测力计在桌面上拉动这些物体,为什么所用的拉力比提升这些物体所用的力大? 出示图片滑滑梯、推木箱、游泳、跳伞情境图,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情境,引导学生使学生将生活经验与新知识结合,能够正确认识摩擦现象及摩擦力,知道除了固体与固体之间,固体在液体、空气中运动时也会产生摩擦力。
任务2 名称:测量摩擦力 复习弹簧测力计的用法,视频演示用测力计测量小木块的摩擦力。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测量摩擦力,能够正确地使用测力计,为下面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做技术铺垫。
任务3 名称: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与阻力大小的因素 设计对比实验,探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再通过实验探究如何减小液体阻力。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对比实验的过程使学生理解控制变量的对比实验如何设计、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发现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的大小、流体中物体的形状等有关,在此过程中,也能让学生明白要用数据来说明科学,不能光靠猜测就下结论。
任务4 名称:综合应用 总结归纳摩擦力的好处与坏处,再看图辨别人们在生活中是如何利用摩擦力的。 设计意图:初步认识摩擦力的正负效应,了解生活中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具体事例,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第4课时 任务1 名称:实验导入,揭示主题 观察物体在水中沉浮现象,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解释物体漂浮原因。用手把浮的物体压入水中,感受手受到的力。 设计意图:观察物体沉浮现象,解释物体漂浮原因,从感官表象到科学概念,由表及里,认识浮力及方向。
任务2 名称:下沉物体是否受到浮力 用弹簧测力计先测出石块在空气中受到的拉力,再测出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拉力,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下沉物体是否受到浮力。 设计意图:纠正学生头脑中错误的概念认知,认为下沉的物体不受浮力。
任务3 名称:影响物体沉浮因素 设计实验,探究体积相同、质量不同的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再探究质量相同、体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知:在体积相同时,重的物体沉,轻的物体浮;在质量相同时,体积小的物体容易下沉,体积大的物体容易上浮。
任务4 名称:综合应用 尝试让A4纸在水里承载更多的硬币,阅读曹冲称象的故事。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一个取材方便、实用性很强的STEM环节,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学生既动手又动脑。
四、单元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要素 针对单元整体描述
评价内容 第1课时:力与运动 1.看图交流,认识到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离不开力。 2.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关系,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 3.研究磁力对钢珠运动方向的影响,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 第2课时:弹力 1.认识物体的弹性,体验弹力的存在。 2.研究拉力和弹簧拉伸长度的关系,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3.学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提起物体需要的力。 4.做一个弹力玩具巩固对弹性与弹力的认识。 第3课时:摩擦力 1.看图交流,认识什么是摩擦力。 2.测量摩擦力。 3.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知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会影响摩擦力大小。 4.研究如何减小液体的阻力,认识到物体的形状会影响阻力的大小。 5.交流摩擦力的好处与坏处,认识增大与减小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4课时:浮力 1.观察物体的沉浮情况, 初步认识浮力。 2.研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 3.研究影响物体沉浮状态的因素。 4.做A4纸承载硬币的活动,综合应用浮力知识。 5.阅读曹冲称象的故事, 解释其中的科学道理。
评价指标 第1课时:力与运动 1.认识摩擦力、风力、磁力、弹力、浮力等生活中常见的力。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科学观念) 2.明白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需要利用证据来验证假设。(科学思维) 3.能够与同伴合作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的关系。通过实验研究磁力能否改变钢珠的运动方向。(探究实践) 4.培养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主动与同伴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的态度。(责任态度) 第2课时:弹力 1.知道物体具有弹性,发生形变时会产生弹力;了解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科学观念) 2.能用较准确的科学词汇、统计图表等记录和整理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科学思维) 3.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弹力与物体形变之间的关系;能够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能够根据物体的弹性做一个弹力玩具,更好地感受弹性与弹力。(科学探究) 4.在科学探究的学习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乐于与他人合作,学会创造;乐于将学到的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责任态度) 第3课时:摩擦力 1.知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会产生摩擦力;知道摩擦力的好处与坏处,并能够分析现实中的某些行为是增大还是减小摩擦力。(科学观念) 2.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科学思维) 3.能够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能够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知道摩擦力的大小受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影响。(科学探究) 4.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研究如何减小液体的阻力,知道把物体做成流线型是减小液体或空气阻力的一种有效方法。(责任态度) 第4课时:浮力 1.知道在水中的物体,不论沉浮,都受到水的浮力。(科学观念) 2.能通过观察、对比、实验等方式进行探究;在实验中理解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和思想意义。(科学思维) 3.能够根据结构性的材料探究质量、体积对物体沉浮状态的影响;能够做A4纸在水中承载硬币的实验,更好地体验浮力的大小。(实验探究) 4.能够把知识与生活进行联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曹冲称象的科学道理。(责任态度)
评价方法 课上评价 1.教师激励评价 2.学生自我反思评价 3.成果展示,学生互评:赞赏性评价和质疑性评价 5.使用评价量化表,延时评价 课后评价 1.课时作业 2.单元测试
五、单元作业设计
一、选一选,将正确的序号填写在括号。 1.飞机、火箭模仿鱼类身体的形状做成流线型,主要是为了( ) A.减小阻力 B.增大阻力 C.更结实 2.下列行为不适宜出现在浴室中的是( ) A.铺防滑垫 B.铺凹凸不平的花纹地砖 C,穿光滑平底拖鞋 3.如图,质量相同形状不同的三块橡皮泥,同时放入装有液体的塑料瓶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①最先落入瓶底 B.②最先落入瓶底 C.③最先落入瓶底 4.如下图甲和图乙, 重物和长木板完全相同,用弹贽测力计水平拉动重物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弹簧测力计读数较大 B.乙图弹簧测力计读数较大 C.两图弹簧测力计读数相同 5.下图木片和小车上分别粘有一个圆形磁铁。当甲磁铁去接近乙磁铁时,小车( ) A.会运动 B.静止不动 C.无法判断 6.小丽同学用力弯曲钢尺,发现变弯曲,松手时钢尺恢复原状。这种现象说明了( ) A.钢尺具有弹性 B.钢尺没有弹性 C. 用的力太大了 7.古时候,曹冲利用大船称出了大象体重。其原理是利用了什么( ) A.水的摩擦力 B.水的压力 C.水的浮力 8.如图,挂一个钩码弹簧拉伸毫米。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挂5个钩码时,弹簧拉伸长度是2毫米 B.如果无限制地挂钩码,弹簧会被损坏 C.在一定限度内增加钩码,弹簧拉伸长度是没有规律的 9.为了让张A4纸在水中承载更多的硬币,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A.把A4纸涂成黄色 B.把A4纸撕碎 C.把A4纸折成纸船的形状 10.下列利用弹性的例子是( )。 A.玩拉力器 B.苹果从树上掉下来 C.玩滑滑梯 【参考答案】 ACBB AACC CA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 1.皮球能从地面弹起是由于自身构造造成的,与受力无关。( ) 2.风力使静止的风车转动起来,改变了风车的运动状态。( ) 3.物体在液体或空气中运动时,不会产生摩擦力。( ) 4.其他条件相同,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也越大。( ) 5.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 ) 6.力一定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7.同一种物体,体积越大,越容易上浮。( ) 8.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本身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 9.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性原理制成的。( ) 10.磁力能改变钢珠运动的快慢,但不能改变钢珠的运动方向。( ) 【参考答案】 √ √ √√√ 三、连一连,把下列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与相关的力连起来。 运动中的自行车停下来 浮力 风车转动起来 弹力 磁力小车拐弯 磁力 皮球弹起来 风力 潜艇浮出水面 摩擦力 【参考答案】 运动中的自行车停下来 浮力 风车转动起来 弹力 磁力小车拐弯 磁力 皮球弹起来 风力 潜艇浮出水面 摩擦力 四、简答题 1.铁块在水中是沉的,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还能装载货物,请你解释这是为什么? 2.假如从行走安全的角度出发,你会挑选哪双鞋?为什么? 【参考答案】 1.轮船是空心的,能增加轮船自身在水中排开的水量。 2.第一双鞋子:鞋底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对人有益,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行走越安全。 五、实验题 1.科学小组在装有清水的玻璃水槽内放入三个物体(如图)。 (1)你认为哪些物体受到了水的浮力作用,请在下面对应的横线上画“√”,没受到水的浮力的画“×”。 A __________ B___________ C __________ (2)研究下沉的物体C是否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 ①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C在__________中受到的拉力,再测出物体C在_______中受到的拉力。 ②通过实验,发现物体C在________中受到的拉力大,说明物体C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 √ √ 空气 水 空气 受到了水的浮力作用
六、单元教学结构图
力的大小可测量 弹力 弹簧测力计 影响因素:物体重量 接触面 常见的力 摩擦力 (改变状态和方向) 应用 沉与浮 浮力 影响因素 应用
七、反思性教学改进
实施后填写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