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古诗三首》教案及预习卡

文档属性

名称 12.《古诗三首》教案及预习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13 11:34: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导读
本单元以“爱国情怀”为主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节选)》《圆明园的毁灭》和略读课文《小岛》。四篇课文所涉及的年代、人物、事件各异,贯穿其中的是中国人代代相传的爱国情怀,表现了中国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在中年级已经学过了查找、整理资料的基本方法,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结合资料,更深人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古诗《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少年中国说(节选)》引导学生结合资料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课文的意思,并通过查找资料,了解百年来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杰出人物故事,了解中国人的强国梦想;《圆明园的毁灭》通过查阅资料,引导学生深人了解圆明园的历史、文化价值,感受作者的痛惜之情;《小岛》引导学生结合资料了解我国边防守岛部队的生活,感受海防战士的爱国情怀。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学习列提纲,分段叙述”,习作话题是“二十年后的家乡”。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用列提纲的方式,先进行整体构思再习作。和中年级相比,高年级习作内容更加丰富,而学生把握篇章的能力还比较弱,列提纲有助于学生梳理习作内容,理清习作思路,表达更加有条理。
课文 主要内容
《古诗三首》 本课由宋代陆游的《示儿》、宋代林升的《题临安邸》和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三首古诗组成,这些古诗都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少年中国说(节选)》 《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先生于1900年发表的一篇文章。当时八国联军阴谋瓜分中国,为了驳斥帝国主义的野蛮行径和卑劣阴谋,纠正国内一些人自暴自弃、甘为亡国奴的心理,激起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梁启超先生适时地写出了这篇《少年中国说》,全文逻辑严密,语言气势磅礴,感情充沛。课文节选了其中的一部分,以整齐的句式描绘了少年中国的光辉前程,激励中国少年发愤图强,勇挑建设少年中国的历史重任,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繁荣富强的热切期盼。
《圆明园的毁灭》 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抒发了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愤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小岛》 课文写的是一位将军到我国南海一个小岛视察的故事,展现我国海防前哨守岛部队的生活。
《习作三》 本次习作的话题是“二十年后的家乡”,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体验出发,想象二十年后家乡的样子,规划未来家乡发展的蓝图。
《语文园地三》 “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围绕借助资料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表达的情感以及通过朗读表达课文的感情等方面的内容展开交流; “词句段运用”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旨在让学生体会、辨别词语的感彩,并学会正确运用,第二部分旨在通过体会顿号的用法,能正确使用顿号。 “书写提示”编排了书写古诗的两种不同行款,旨在引导学生书写时考虑整体性,注意行款整齐,提高书写质量。 “日积月累”编排了十六个成语,分为两组。第一组主要表现太平盛世的景象,第二组主要表现国破家亡的境况。
12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示儿》。
3.能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语文要素】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示儿》。
2.能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示儿》《题临安邸》
[课时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示儿》。
3.能借助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重难点)
[教学过程]
单元导读,新课导入
1.同学们,诗人艾青曾在诗中说过这样一句话“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本句出自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表达了作者深深的爱国情怀,本单元就是以“爱国情怀”为主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节选)》《圆明园的毁灭》和略读课文《小岛》。四篇课文所涉及的年代、人物、事件各异,贯穿其中的是中国人代代相传的爱国情怀,表现了中国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同学们在中年级已经学过了查找、整理资料的基本方法,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同学们结合资料,更深人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学习列提纲,分段叙述”,习作话题是“二十年后的家乡”。这是同学们第一-次学习用列提纲的方式,先进行整体构思再习作。和中年级相比,高年级习作内容更加丰富,而学生把握篇章的能力还比较弱,列提纲有助于同学们梳理习作内容,理清习作思路,表达更加有条理。
2.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下面我们一起做一个小互动,一起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吧。遇到下面的情景时,你会用什么诗词名句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呢?
博大精深的古诗词用最简练的语言赞美了友情、亲情、爱国之情等人间真情,今天让我们跟着诗人的作品,一起去感受他们的忧国之心吧。一起来学习本单元的《古诗三首》。
二、初读古诗,疏通诗句
1.自由读三首古诗,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结合注释理解三首诗的题目,说说你从题目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还有什么疑问。
预设1:“示儿”的意思是说这首诗是父亲写给儿子的。我想知道父亲为什么要给儿子写诗,这首诗里都写了什么。
预设2:“题临安邸”的题是“书写”的意思,结合注释我知道了“临安”是指浙江杭州,曾为南宋都城,而“邸”是指旅店。题目的意思是说,这首诗是在浙江杭州的一个旅店写的。我想知道为什么要在那里写诗,那里曾经发生了怎样的事情。
预设3:结合注释,我知道了“己亥杂诗”是龚自珍在己亥年写的一组诗,共315首。课文中选取的是其中一首。我想知道己亥年发生了什么事情,作者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感慨。
同学们说得很好,借助注释是我们学习古诗的好方法。诗题给同学们带来了这么多的思考,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疑问走进古诗。
三、学习《示儿》
1.请同学们诵读《示儿》,注意把字音读准确,诗句读通顺。
2.随文识字,学习本诗中的两个生字:“祭、乃”。
3.作者介绍。
陆游,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一生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一直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诗歌洋溢着爱国主义精神。
4.创作背景。
5.解诗题,明诗意。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示儿”的意思是“给儿子看”,从而明白这首诗是诗人给儿子的遗嘱。
教师引导:同学们,这首诗比较好理解,接下来请大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结合注释说一说诗句的意思。开始吧!
预设:我本来就知道人死后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感到悲伤,没能见到国家统一。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你们的父亲。
6.体会诗中的情感。
教师提问:“但悲不见九州同”,一个人知道自己将要辞世,心情一般会万分悲哀,而陆游的“悲”有何不同?
北宋宣和六年(1124)十月,金太宗下诏侵宋。同年十二月,徽宗向南逃窜。同月下旬,徽宗禅位给太子赵桓,是为钦宗。靖康元年(1126),金军占领开封城;靖康二年(1127),金俘获徽宗、钦宗。三月下旬,金军先后两次将皇室直系宗族及后、妃等四百七十多人全部押送回金,北宋灭亡。
预设:诗人临终前为“不见九州同”而“悲伤”;为“王师北定中原日”而“悲壮”;为“家祭告慰”而“悲欢”。
教师提问:诗人明明知道人死后万事空,为何最后还要说“告乃翁”?
预设:诗人虽然知道人死后,这世间的一切都与他无关了,但还是希望祖国能早日统一。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
教师提出要求: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同时提示学生,边读边想象作者写这首诗时的状态、神情、心理活动,理解他对祖国深沉、热烈、真挚的爱,以及他对收复失地、平定中原的殷切期望。
学生根据提示自由朗读古诗。
7.梳理结构,指导背诵。
过渡:就这样,一位怀着满腔爱国之情的老人,带着他毕生的遗憾和无限的希望永远地离开了。与此同时,当朝统治者在做什么呢?《题临安邸》的作者林升和陆游生活在同一朝代,下面我们来学《题临安邸》。
四、对比阅读《题临安邸》,加深体会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好节奏。
2.学习生字“熏、杭”。
3.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4.补充资料:北宋如何灭亡,南宋如何建立。
5.解题(题写在临安一家客栈墙壁上的诗),这是一首题壁诗。这种题壁诗在唐宋年间十分流行,诗人们在墙壁上留诗寄情,一些客栈还专门设置“诗板”。
6.明诗意。结合注释及创作背景,简单了解古诗大意。
预设:重重叠叠的青山,重重叠叠的楼阁,(达官贵人们)在西湖边上悠闲地听歌看舞,这种情况到什么时候才会停止呢?暖洋洋的春风吹得这些权贵们如醉如迷的,他们忘乎所以,只图偷安宴乐于西湖,简直把这临时苟安的杭州当成了汴州。
7.体会情感。
(1)“西湖歌舞几时休”是反问的语气。王朝初立,国家还在风雨中摇摆,统治者不思收失地,救俘虏,不思兴国安邦,只顾纵情歌舞。眼见这一幕,诗人怒从心头起,不禁高声怒斥道——(西湖歌舞几时休)转念一想,半壁江山已失,统治者一味地卑躬屈膝,休战言和,到什么时候才能看到祖国一统河山啊!诗人不禁愁绪万千,悲叹道——(西湖歌舞几时休)。同学们自己来读一读这两句,读出诗人的气愤与担忧。
(2)“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点拨:“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只社会上颓废之风;“游人”就是指达官显贵。这里的“醉”是指那些当权者醉生梦死,纸醉金迷。
北宋灭亡,南宋的王公贵族们不是卧薪尝胆,不收复中原,却在这里醉生梦死,作者是多么的心痛啊!难怪他要问“西湖歌舞几时休”。请你体会作者的这份着急、担忧和愤怒,读一读后两句诗。
(3)如果说诗的前两句是写人们行为上的享乐,那么这一句就是写精神上的沉沦,是一种自甘堕落。因此,诗人在最后一句中写道:简直把这避难所杭州当作是老家汴州了。这是对统治者极大的讽刺。
5.对比《示儿》和《题临安邸》两首诗,你发现了什么?
这两首诗都抒发了爱国之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写,《示儿》侧重直接表达,《题临安邸》则用讽刺的手法来体现。
6.梳理结构。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示儿》和《题临安邸》两首古诗,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同时,借助资料,我们了解了南宋时期的历史,查找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诗的背景,感受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下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第2课时己亥杂诗
[课时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重难点)[教学过程]
一、背景导入,了解作者
1.背景:这一年,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大的清帝国行将没落;这一年,腐朽没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一年,力主改革时弊的龚自珍愤然辞官南下,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在了315首组诗——《己亥杂诗》中;这一年,是1839年,道光十九年,农历己亥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龚自珍写于己亥年的杂诗当中的第一首。请大家齐读课题。
2.作者简介:龚自珍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由于屡屡揭露时弊,触动时忌,因而不断遭到权贵的排挤和打击, 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朝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著有《龚定庵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多是咏怀和讽喻之作,抨击专制统治的同时,也惊醒了很多世人的沉梦,促使人们向真、向善、向美、向勇。
二、疏通诗文,了解大意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准节奏。学习生字“亥、恃、哀、拘”。
2.同桌合作,借助注释和资料了解古诗大意。
诗意:要使中国兴旺发达,就得依靠像风雷一样能振奋人心的思想言论。全国一片死气沉沉的政治局面,实在是太可悲了。我希望老天爷重新振作起精神来,不要拘于一种规格,为人间降下大批有用的人才。
三、聚焦诗句,体会情感
(一)课件出示:九州生气恃风雷。
1.此处的“风雷”仅仅是指自然界的风雷吗?作者想表达的是什么
预设:当时的清政府,腐朽无能,内忧外患,特别是帝国主义侵略者,虎视耽耽,奴役中国民族、灭亡中国国家之心不死,掀起了瓜分风潮。龚自珍意识到封建的闭关锁国政策行不通了,于是他主张变革。所以这里的“风雷”其实是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及尖锐猛烈的变革”,表达了诗人渴望改革现状的强烈愿望。
2.一提到“万马”你想到的是什么词?(万马奔腾、千军万马)那是何等热闹、壮观的场面!而这“万马齐喑”呢 (万马都沉寂无声)看到这个词语你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场面?
3.社会政治毫无生气,这是一种怎样的局面呢?下面我就带大家一起去当时的大街上看看吧!看到一幕幕这样的场景,也难怪诗人会发出“万马齐喑究可哀”的悲痛。举国上下死气沉沉,人们不敢讲话,到处是一种令人窒息的沉闷气氛。这就是——万马齐喑。
4.用一个词说说你此刻的情绪(悲哀、愤恨……)这万千情绪同样也翻滚在龚自珍的脑海中,他选择了最能表达他此刻情绪的一个字:“哀”。体会着读读这句诗。
5.正因为“哀”,所以大家盼望着一场大的变革的风雷来唤醒这九州的生气。
盼望着“九州生气”,可偏偏生活在这样“万马齐喑”的哀世中。叫人怎能不感慨?把两句诗连起来,放声读出来吧!
小结:当时的清政府,腐朽无能,内忧外患,特别是帝国主义侵略者对中国虎视眈眈,奴役中华民族,妄图灭亡中国。诗人渴望砸烂黑暗统治,出现一个崭新的世界。
(二)课件出示: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1.龚自珍希望朝廷打破死板、陈旧的制度,选拔任用各个方面的人才,力挽狂澜。
2.激情朗读。
(1)这首诗写下后不到一年,英国的大炮首先轰开了中国的国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硝烟让这个本已贫困的国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读!
(2)距离这首诗不过三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英法联军火烧了圆明园,与清政府陆续签订了数十个不平等的条约。再读。
(3)甲午海战败了,“百日维新”败了,八国联军侵华,国家危急了!再读!
3.师生同读。
四、拓展延伸,领悟情感
1.出示《己亥杂诗·其五》,帮助学生积累古诗。
2.梳理结构,明确这首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愿望(这首诗通过描写当时社会政治死气沉沉的状况,表达了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
3.带着这样的期盼,全班齐诵全诗。
4.同学们看,诗中的“万马”“风雷”“天公”这些浩大的景象都不是真实的,而是作者想象出来的,诗人用其恢宏奇特的想象来抒发自己复杂的情绪,表现出了他强烈的爱国之情。
4.课后作业。
[教学板书]
12 古诗三首
[教学反思]
学生在中年级已经学过了查找、整理资料的基本方法,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结合资料,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三首古诗旨在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示儿》时,我从学生耳熟能详的诗句入手,与本诗形成对比,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再通过细读诗句来理解诗意,把一句诗浓缩成一个“悲”字,抓住“悲”字,让学生体验、感悟诗人的悲伤、悲痛、悲哀,把学生的情感引向深入。
理解诗句的意思后,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想象诗人是在怎样地嘱咐,化抽象的文字为形象生动的画面,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走进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与诗人同悲戚。
12.古诗三首
预习目标一: 掌握字词 音 给下列画横线的字注音,并将诗句读准确,读出停顿。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形 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三首古诗,圈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把易错的生字词写一写。
义 解释下面的词语。 元:___________ 邸:___________ 恃:___________ 喑:___________
预习目标二: 整体感知 将古诗题目与右栏对古诗的描述对应起来,并用线连接。
预习目标三: 思考质疑 读三首古诗,完成下面的表格。
拓展 积累其他表现爱国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