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朝阳市北票市2024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基础乐园。
1.(2024·北票)看拼音,写词语。
bǐ cǐ
shū jí
nuó yí
yán jùn
xī shēng
qiū yǐn
chū bǎn
xī shuài
2.(2024·北票)下面每组中加点字读音是否全对?全对的打“√”,有误的打“×”。
①火炽(chì) 搅和(jiǎo) 剔除(tī) 褴褛(lǚ)
②徘徊(huí) 明媚(mèi) 僻静(pì) 炊烟(chuī)
③凹陷(āo) 诞生(dàn) 可恶(è) 钵子(bō)
3.(2024·北票)选出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过来。
①恰好 染缸 绞洁 控制
②空虚 耽搁 苦形 剥削
③健树 吻合 洪亮 清脆
4.(2024·北票)词语积累。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其所 司空 知著
箱 柜 重见 万象
(2)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写几个表示着急的词语,将句子补充完整。
一个孕妇在公交车上要生孩子了,情况十万火急,她的家人 , 地希望司机能立刻将车开到医院。
5.(2024·北票)下面每组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最是一年春好处 晓看红湿处 B.为是其智弗若与 自愧弗如
C.终日不成章 顺理成章 D.及其日中如探汤 四菜一汤
6.(2024·北票)下列习俗与寓意不相符的一项是( )
A.过年守岁:年年有余 B.生日吃面:健康长寿
C.清明祭祖:寄托哀思 D.中秋吃月饼:幸福团圆
7.(2024·北票)下面的诗句最适合用来赞美老师的是哪一项?( )
A.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B.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C.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D.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8.(2024·北票)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名著里有鲜明的人物:热爱自由、爱冒险的尼尔斯,勇敢、聪明、积极向上的鲁滨逊……
B.《匆匆》中作者用一连串的问句,直接表达了对时间飞逝的惋惜和感叹。
C.卜算子、浣溪沙、清平乐都是词牌名。
D.“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写作时如果引用这句话可以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9.(2024·北票)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用自己的话写写诗句的意思)
(2)读例句,体会加点部分的用法,照样子补全句子。
例: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会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声音 。
(3)根据提示续写句子,写出心情不同时的不同感受。
心情好时:我仰望天空,那一个个星星 。
心情不好时:我仰望天空,那一个个星星 。
二、根据积累填空。
10.(2024·北票)根据提示,填写诗词句。
(1)年迈的爷爷感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时,你可以用苏轼的“谁道人生无再少? ! ”来宽慰他。
(2)“春风又绿江南岸, ”,读到这伤感的诗句,哪个游子不会涌起乡愁呢?
(3)同样是送别,王维用“ ,西出阳关无故人”来抒发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王观用“若到江南赶上春, ”来表达对友人的深深祝福。
11.(2024·北票)先补全名句,再选择恰当的句子填空(填序号)。
①青, ,而青于蓝。
②书到用时方恨少, 。
③ ,一字值千金。
④穷则变,变则通, 。
☆当今世界,变革创新的潮流滚滚向前,中国的先人们早就认识到“ ”的道理。
三、口语交际。
12.(2024·北票)对于劳动,家长们各有说法,请读一读并完成练习。
家长1:儿子10岁了,还不太会系鞋带。每次看他系得那么费劲,我很着急,干脆所有的鞋子都买成带粘扣的。男孩就是没有女孩那么细心,生活能力差点儿就差点儿吧。
家长2:作为80后,因为有超能干的妈妈,导致我的个人生活能力很差。我倒是挺想教会孩子一些生活技能,问题是我自己也不太会做。对此我也很无奈。
家长3:我觉得孩子的任务就是读书。只要学习成绩好,长大了自然有出息。至于劳动教育,对孩子没什么意义。
(1)当今不少中小学生劳动能力较差,你觉得原因是什么?
(2)针对“家长3”的说法,请发表你的观点。
四、阅读。
(2024·北票)阅读
表里的生物<节选>
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这样过了许多天。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有一次,父亲也许看我的样子太可怜了,也许自己有什么高兴的事,他对我笑着说:“你来,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可是只许看,不许动。”
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拨开,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这小世界 ____被表盖保护着,____被一层玻璃蒙着。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但是,过了一会儿,父亲还是把表盖上了。父亲的表里边真是好看。
此后我就常常请求父亲把他的表打开给我看,有时父亲答应我,有时也拒绝我,这要看他高兴不高兴……
13.在选文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14.根据选文写出“我”和“父亲”的表现,完成思维导图。
15.画横线的句子是对“我”的 、 描写,表现出“我”对表的 之情。
16.“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下列对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蓝”“红”“金黄”等词写出了表里世界的色彩之美。
B.这句话生动地写出了表在“我”心里的神秘,在“我”眼里的美丽。
C.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出表里世界的缤纷色彩。
D.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摆来摆去的零件比作小尾巴。
17.从选文可以看出“我”是个怎样的孩子?
(2024·北票)阅读
蹬布
①那天放学回家,响莲先是高兴,后是惊讶。高兴的是爸爸难得在家,惊讶的是爸爸的左胳膊上吊着绷带。
②因为爸爸意外工伤,响莲那天难以入睡。她听见爸爸妈妈在低声商量事儿。妈妈说:“欠人家两个月车钱了,这下更艰难了。”爸爸说:“再艰难,也得保证响莲。”
③在这个城乡结合部的居民区里,响莲上的却是城里一所挺有名的学校。有一天,老师宣布,今后有的作业要在电脑上完成,响莲庆幸自己并不落后,妈妈在小超市打工,用攒了三四个月的工钱,给她置备下一台电脑。妈妈说,超市老板娘早给她闺女置下电脑了,那闺女才上四年级。妈妈问响莲:“老板娘说的‘未雨绸缪’,什么意思?”响莲说:“老师还没教。”妈妈紧接着说:“家长们都知道,一上五年级,有的功课就得在电脑上完成,‘未雨绸缪’就是不等老师教,一搜就懂。”他们家住的地方,离响莲上的那学校挺远,家长们几乎没有让孩子自己乘公交车去的。若自己家没有车,就跟别人家拼车。响莲就跟另外四个孩子拼车,每月450元。
④但是,两个月前,妈妈被超市辞退了,本来妈妈那份工资除了日常费用,还可应付响莲每月的拼车费、午餐费,现在可就困难了。爸爸再出事故,虽说是对方负全责,医药费不愁,但只剩基本工资,困难就变成艰难了。
⑤第二天响莲起床后,不见爸爸,于是就跟妈妈说:“今天我不搭小车了,我去坐公交。”妈妈大声回应:“你老老实实坐上去!”车在她家门外按喇叭,妈妈对师傅说:“响莲她爸一早就蹬布去了,人家同意先预支他1500块,明天我就连这个月总共1350块给你。”
⑥车子往城里开,马路边有排专卖建材的商店,有家店最近专营再生布。再生布就是用回收的废旧衣服等纺织品,捣烂了再热压成型。那家店从厂里进大批的货,一卷一卷的,宽度从两米到八米,长度从十米到二十米,那些搞大棚养殖的,棚顶上要苫(shàn)这种东西,他们的大棚往往长达一百米,那就需要把成卷的再生布先在地面上铺展开,再将其用手提缝纫机缝合成指定的长度,缝完了,再整体卷起,装车运走。在操作过程中,有个环节,就是蹬布。缝合前,每卷布要搁到地上,用脚蹬展开,那还不算太难;缝合后,如果是八米宽的缝成了一百米长,再用脚将其蹬卷起来,那就不仅需要旺健的脚力,更需要平衡的技巧。这个活儿很累人,但是又不可能给高工钱,因此都是些最没办法的人,才一早来干临时工,四个小时,管一顿粗茶淡饭,给五十元。
⑦响莲从车窗老远就望见了爸爸的背影。爸爸虽然一只胳膊伤了,两腿却仍雄健有力,只见他两腿轮流蹬布,那布卷越蹬越厚,爸爸再蹬,就有点儿跳动的意味了……车开过去了,蹬布的爸爸从后视镜里消失了。
⑧响莲微微咬着嘴唇,心里发誓,一定要报答父母。那天晚上,她从网络上查到了“未雨绸缪”的解释,她心中浮现出许多的方案。
18.文章主要写了两天的故事,请简要概括并回答问题。
那天: 。
第二天: 。
在第二天的叙述中,作者通过第⑥段详细叙述了 ,这样写的好处是 。
19.文章两处提到“未雨绸缪”,请说说你的理解。
超市老板娘“未雨绸缪”的行动是 ,响莲“未雨绸缪”的想法是 。
20.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品一品它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品质?进行简要批注。
批注: 。
21.第③段写到“响莲庆幸自己并不落后”,响莲在哪些方面并不落后?下面不符合的一项是( )
A.上的是城里挺有名的学校
B.妈妈给她置备了一台电脑
C.不乘公交车,跟别家孩子拼车上学
D.爸爸伤着胳膊还能靠蹬布赚钱
22.下列最不可能成为结尾处响莲“心中浮现出许多的方案”的一项是( )
A.努力学习,争取成绩优秀,减轻家庭负担
B.休学回家,争取早日挣钱补贴家用
C.加强锻炼,争取身体健康,不让父母操心
D.学做家务,课余照顾爸爸早日康复
五、习作。
23.(2024·北票)习作。
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画上圆满的句号,有的同学从“旱鸭子”变成了游泳健将,有的从“邋遢鬼”变身整洁之星,有的从“闷葫芦”变成了社交小达人……你有了什么样的变化呢?请以“我成了 ”为题目写一篇习作。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详略得当,表达出真情实感:450字左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彼此;书籍;挪移;严峻;牲;蚯蚓;出版;蟋蟀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不要把“书籍”的“籍”写成“藉”,不要把“严峻”的“峻”写成“竣”。
故答案为:彼此;书籍;挪移;严峻;牲;蚯蚓;出版;蟋蟀
【点评】这道题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要正确拼读,规范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答案】正确;错误;错误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1)正确。
(2)有误,“徘徊”的“徊”应读“huái”。
(3)有误,恶:读“è”时意思有罪过;罪恶(跟“善”相对);凶狠;凶猛;坏;不好。读“wù”时意思有讨厌;憎恨(跟“好”(hào)相对);羞耻;嫉妒;得罪。故“可恶”的“恶”应读“wù”。
故答案为:正确;错误;错误
【点评】考查了汉字读音的辨析。辨析汉字读音要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3.【答案】绞——皎;形——刑;健——建
【知识点】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1)皎洁:明亮而洁白。故“绞洁”的“绞”应改为“皎”。
(2)苦刑:酷刑。故“苦形”的“形”应改为“刑”。
(3)建树:建立(功绩)。故“健树”的“健”应改为“建”。
故答案为:绞——皎;形——刑;健——建。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的字词积累,对每个字词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4.【答案】(1)死;得;见;惯;见;微;翻;倒;天;日;更;新
(2)心急如焚;心急火燎
【知识点】补充成语;成语运用
【解析】【分析】(1)要根据提示的字来补充,补充后的词语依次是:死得其所 司空见惯 见微知著 翻箱倒柜 重见天日 万象更新
(2)心急如焚: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形容十分焦急。心急火燎: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形容非常着急。也说心急如焚、心急如火。
故答案为:(1)死 得 见 惯 见 微 翻 倒 天 日 更 新;(2)心急如焚 心急火燎。
【点评】本题考查补全词语、近义词、词语仿写。此题要求在日常学习中多进行词语积累,识记字形。
5.【答案】B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A:不同,“晓看红湿处”的“处”指地方。“最是一年春好处”的“处”指时节。
B:相同。
C:不同,“终日不成章”的“章”指布匹。“顺理成章”的“章”是指章法。
D:不同,“及其日中如探汤”中“汤”的意思是沸水。“四菜一汤”的“汤”是指食物加水煮熟后的汁液。
故答案为: B
【点评】考查了多义字。“多义字”现象是指就是一个汉字在不同的词语或句子中有不同的意义。结合词义或者语境判断多义字的具体意思。
6.【答案】A
【知识点】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B、C、D正确。
A.有误,过年的时候吃鱼,寓意年年有余。过年的时候守岁,寓意辞旧岁迎新年。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传统习俗的掌握。根据课内外的学习与积累完成。要求学生在日常读书与学习中,注意多积累,多背诵,这样才能轻松应对此种题型。
7.【答案】B
【知识点】诗
【解析】【分析】A.“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出自北宋苏轼《赠刘景文》,意为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
B.“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出自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意思: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落下,无声地滋润着春天万物。此句赞扬了春雨不图名利、默默奉献的无私精神,常被当做歌颂教师的诗句使用。
C.“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出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意思是: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本句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作者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D.“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出自清代诗人郑燮的《竹石》,意思是:岩竹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本句托物育志,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诗文词句理解。做题时要能理解诗歌大意,注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细细揣摩,慢慢体会。
8.【答案】A
【知识点】其他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A.有误,尼尔斯是《骑鹅旅行记》中的人物,尼尔斯的人物形象是:尼尔斯开始不爱学习,一看到书本就会犯困;不爱牧鹅放鸭,会经常捉弄家里饲养的小动物,以至于家禽看到他就会咬他。可是同住一个小村庄里的还有一群小妖精,尼尔斯有一天戏弄了一只小妖精,受到惩罚变成一个拇指大的小人。还没等他弄明白是怎么回事,他已经骑在家鹅马丁的脖子上,和一群野鹅飞上了天空。马丁决定和野鹅飞往北方,那是他向往已久的拉普兰。途中尼尔斯发挥人的聪明机智和狡猾的狐狸做斗争,不畏艰险和困难智取乌鸦山的盗贼。尼尔斯和野鹅群一起主持正义,扶危济困,在去往拉普兰的路上,结交了很多好朋友。正是这些经历使尼尔斯从一个顽皮捣蛋的孩子变成一名具有正义感、真诚、智慧、勇敢、善良的小英雄。尼尔斯最终变成善良懂事的小男孩,他变回原形,回到家生活在父母身边,从此也变成一名热爱学习的好学生。尼尔斯并不是热爱自由、爱冒险。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阅读名著可以使人陶冶情操,在经典的名著里去探索、去挖掘那些潜在的文学风格,了解主要人物、关键情节、艺术特点是阅读名著的关键。
9.【答案】(1)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我轻轻地敲打柴门久久不开。
(2)简直是震耳欲聋
(3)仿佛都在眨眼微笑,让我的心充满了喜悦;仿佛都在嘲笑我,让我感觉心烦意乱
【知识点】遣词造句;仿写;古诗词翻译
【解析】【分析】(1)“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出自宋代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其中“值”的意思是遇到;不值,表示去某地方不合时,未能遇到想见之人。“应”的意思是表示猜测。“怜”的意思是怜惜。“屐齿”的意思是屐是木鞋,鞋底前后都有高跟儿,叫屐齿。“小扣”的意思是轻轻地敲门。“柴扉”的意思是用木柴、树枝编成的门。所以可译为: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我轻轻地敲打柴门久久不开。
(2)例句中“眨眼就到了”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说明时间过得快,仿写时,我们也要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掌声”的声音很大,我们可以说“震耳欲聋”,即声音大到把耳朵要震聋了。所以可填:简直是震耳欲聋。
(3)抓住题干中“写出心情不同时的不同感受”的要求去续写句子。心情好的时候,看见星星,会觉得星星闪烁都是在对我们眨眼微笑,如可填:仿佛都在眨眼微笑,让我的心充满了喜悦。心情不好的时候,看见星星,会觉得星星仿佛都是在嘲笑我们,如可填:仿佛都在嘲笑我,让我感觉心烦意乱。
故答案为:(1)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我轻轻地敲打柴门久久不开。(2)简直是震耳欲聋;(3)仿佛都在眨眼微笑,让我的心充满了喜悦 仿佛都在嘲笑我,让我感觉心烦意乱。
【点评】本题考查诗歌翻译、句子仿写、情景写话。诗歌翻译是指将诗句用白话文的形式翻译过来。句子仿写时要仔细揣摩例句,寻找和例句在内容上与结构上的相同点。
10.【答案】(1)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2)明月何时照我还
(3)劝君更尽一杯酒;千万和春住
【知识点】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1)由上句“谁道人生无再少”可知下句是“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2)由上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可知下句是“明月何时照我还”。
(3)由下句“西出阳关无故人”可知上句是“劝君更尽一杯酒”,由上句“若到江南赶上春”可知下句是“千万和春住”。
故答案为:(1)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2)明月何时照我还;(3)劝君更尽一杯酒 千万和春住
【点评】这道题考查了古诗句的积累。学习古诗,不但要熟练背诵,还要正确书写,理解意思学会恰当运用。
11.【答案】取之于蓝;事非经过不知难;读书须用意;通则久;④
【知识点】格言、名言
【解析】【分析】①由“青”可知后面是“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由上句“书到用时方恨少”可知下句是“事非经过不知难”。
③由下句“一字值千金”可知上句是“读书须用意”。
④由上句“穷则变,变则通”可知下句是“通则久”。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表明事物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只有适时求变,才能长盛不衰。这反映了一种自然发展的规律,只有遵循这个发展规律,社会才会发展,国家才会进步。
故答案为:取之于蓝、事非经过不知难、读书须用意、通则久、④
【点评】这道题考查了名句的积累。学习名言警句,不但要熟练背诵,还要正确书写,理解意思学会恰当运用。
12.【答案】(1)家长过度保护:许多家长担心孩子受伤或耽误学习,不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导致孩子缺乏实践机会。教育体制偏重学术成绩:学校和家庭都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学业成绩上,忽视了劳动教育和生活技能的培养。缺乏劳动意识:一些家长和学生认为劳动不重要,只要学习成绩好就行,这种观念导致劳动教育被边缘化。
(2)针对“家长3”的说法,我认为劳动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同样重要。首先,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在日常生活和未来的工作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其次,通过劳动,孩子可以学会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增强责任感和独立性。最后,劳动教育还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他们明白成功不仅仅依赖于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全面发展和个人品质的培养。因此,劳动教育与学术教育同样重要,二者不可偏废。
【知识点】畅谈想法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材料内容分析。结合家长3“我觉得孩子的任务就是读书。只要学习成绩好,长大了自然有出息。至于劳动教育,对孩子没什么意义”分析,可以看出其原因是家庭教育缺乏劳动教育。学校也没有认真执行劳动课。对此,建议家校联手,采取有力的措施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
(2)理由一:结合材料三“劳动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基本的生活生产劳动技能、初步的职业意识、创新创业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分析,如果缺乏劳动教育,那么学生就很难掌握基本的生活生产的劳动技能,也制约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所以这样的学生就算成绩好,长大了也未必有出息。理由二:结合材料三“劳动可以促进学生强健体魄,形成健康身心和健全人格。劳动教育要引导学生在劳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分析,劳动教育对学生成长的意义是多方面的,既能让学生强健体魄、健全人格,也能够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审美观。
故答案为:(1)家长过度保护:许多家长担心孩子受伤或耽误学习,不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导致孩子缺乏实践机会。教育体制偏重学术成绩:学校和家庭都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学业成绩上,忽视了劳动教育和生活技能的培养。缺乏劳动意识:一些家长和学生认为劳动不重要,只要学习成绩好就行,这种观念导致劳动教育被边缘化。(2)针对“家长3”的说法,我认为劳动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同样重要。首先,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在日常生活和未来的工作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其次,通过劳动,孩子可以学会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增强责任感和独立性。最后,劳动教育还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他们明白成功不仅仅依赖于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全面发展和个人品质的培养。因此,劳动教育与学术教育同样重要,二者不可偏废。
【点评】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简洁、流畅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见解。
【答案】13.不但……还……
14.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 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 有时父亲答应我,有时也拒绝我,这要看他高兴不高兴。
15.神态;心理;好奇
16.C
17.“我”是一个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的孩子。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读懂文本,明确主旨,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并能灵活运用,要结合全文内容来体会作答。
13.考查关联词语。“被表盖保护着”与“被一层玻璃蒙着”属于递进关系。故选用“不但……还……”
连接。
故答案为:不但……还……
14.考查内容的理解。结合“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有一次,父亲也许看我的样子太可怜了,也许自己有什么高兴的事,他对我笑着说:‘你来,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可是只许看,不许动。’”可知答案为: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结合“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可知答案为: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结合“此后我就常常请求父亲把他的表打开给我看,有时父亲答应我,有时也拒绝我,这要看他高兴不高兴……”可知答案为:有时父亲答应我,有时也拒绝我,这要看他高兴不高兴。
故答案为: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 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 有时父亲答应我,有时也拒绝我,这要看他高兴不高兴。
15.考查描写方法及作用。结合“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可知,运用了神态和心理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我”对表的好奇之情。
故答案为:神态、心理、好奇
16.考查了对句子的理解、修辞手法。画线句子把“摆来摆去”的零件比作小尾巴。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句中“蓝”“红”“金黄”等词语是表示颜色词语,体现了表里这个小世界的色彩之美。表现出了孩子丰富的想象力。
故答案为:C
17.考查对文中人物的评价。通读语段可知,语段主要写了“我”对爸爸的表非常好奇,总想知道表里到底有什么,终于有一天,爸爸满足了“我”的好奇心,让“我”看到了表里的世界。从这件事可看出“我”是一个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的孩子。
故答案为:“我”是一个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的孩子。
【答案】18.响莲的爸爸意外工伤回家,生活变得更艰难了;爸爸到专营再生布商店蹬布,响莲深受感动;蹬布的过程;表现爸爸对家庭的担当和责任感
19.为读四年级的女儿提前置备电脑;现在努力读书,将来好好报答父母;
20.作者运用了动作描写,详细描绘了响莲爸爸蹬布时的吃力,表现爸爸对家庭的担当和责任感
21.D
22.B
【知识点】散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不仅要平时多阅读,还必须掌握一些解题技巧。
18.考查概括故事内容的能力。概括故事内容一定要抓住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通过阅读可知,那天发生的故事可以概述为:响莲的爸爸意外工伤回家,生活变得更艰难了。第二天发生的故事是:爸爸到专营再生布商店蹬布,响莲深受感动。在第二天的叙述中,作者通过第⑥段详细叙述了蹬布的过程,这样写的好处是表现爸爸对家庭的担当和责任感。
故答案为:响莲的爸爸意外工伤回家,生活变得更艰难了;爸爸到专营再生布商店蹬布,响莲深受感动;蹬布的过程;表现爸爸对家庭的担当和责任感
19.考查从文章提取特定信息的能力。仔细阅读小说第3段,可知答案。
故答案为:为读四年级的女儿提前置备电脑;现在努力读书,将来好好报答父母。
20.考查了描写方法,由“蹬”这个字就可以看出是动作描写,详细描绘了响莲爸爸蹬布时的吃力,表现爸爸对家庭的担当和责任感。
故答案为:作者运用了动作描写,详细描绘了响莲爸爸蹬布时的吃力,表现爸爸对家庭的担当和责任感。
21.考查摘取信息的能力。细读文章第3段,可知答案。响莲不落后表现在:上的是城里挺有名的学校;妈妈给她置备了一台电脑;不乘公交车,跟别家孩子拼车上学。
故答案为:D
22.考查学生根据故事内容,构想人物想法的能力。根据文中爸爸的行为和这些行为给响莲带来的心理感受,可知答案。ACD都合理。
故答案为:B
23.【答案】我成了自信的演讲者 六年前,我还是一个见到陌生人就会脸红的小女孩。记得刚入学时,老师让我在全班面前做自我介绍,我紧张得声音发抖,短短几句话就说完了,然后迅速地坐回座位,心里扑通扑通跳个不停。
但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改变了我。
三年级的时候,学校举办了一次演讲比赛,班主任鼓励我参加。虽然我心里十分忐忑,但还是答应了。为了准备这次演讲,我每天在家里对着镜子练习,妈妈成了我的第一位听众。她不仅耐心地听我演讲,还给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比赛那天,我站在台上,面对台下的观众,心跳得比任何时候都快。可是,当我开始讲述自己的故事时,渐渐地忘记了紧张,全身心地投入到演讲中。那次比赛,我获得了二等奖,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鼓励。从那以后,我开始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和比赛,逐渐锻炼了自己的胆量和表达能力。五年级时,我甚至主动竞选了班长,并成功当选。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与同学们沟通,如何组织活动,变得更加自信和负责。现在,我已经不再是从前那个害羞的小女孩,而是一个能够在众人面前从容演讲的自信少年。我明白了,只要勇敢地迈出第一步,不断努力,就一定能够超越自己,取得进步。
小学六年的生活,让我从一个内向的孩子,成长为一个自信的演讲者。这段经历不仅让我收获了成长,也让我明白了坚持和努力的重要性。未来,我会继续努力,迎接更多的挑战,成为更好的自己。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为半命题的想象作文,要求以“我成了_____”为题目写一篇习作。爱、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画上圆满的句号,有的同学从“旱鸭子”变成了游泳健将,有的从“邋遢鬼”变身整洁之星,有的从“闷葫芦”变成了社交小达人……你有了什么样的变化呢?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选择自己最想表达的去写。注意写清起因、经过和结果,写好起因、经过和结果。其中,以“经过”为要点部分必须写完整。从人物动作,到人物语言和神态等各个方面都要进行非常细致传神的描写。注意表达成功后的真实感受。
【点评】这篇习作通过具体的事例,生动地展现了作者从小学到现在的成长过程。文章结构清晰,详略得当,特别是对参加演讲比赛的经历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让人感受到作者的成长和变化。情感真挚,语言流畅,结尾的总结升华了主题,展示了作者对未来充满信心的态度。整体来看,这篇习作很好地完成了题目要求,是一篇优秀的成长故事。
1 / 1辽宁省朝阳市北票市2024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基础乐园。
1.(2024·北票)看拼音,写词语。
bǐ cǐ
shū jí
nuó yí
yán jùn
xī shēng
qiū yǐn
chū bǎn
xī shuài
【答案】彼此;书籍;挪移;严峻;牲;蚯蚓;出版;蟋蟀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不要把“书籍”的“籍”写成“藉”,不要把“严峻”的“峻”写成“竣”。
故答案为:彼此;书籍;挪移;严峻;牲;蚯蚓;出版;蟋蟀
【点评】这道题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要正确拼读,规范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2024·北票)下面每组中加点字读音是否全对?全对的打“√”,有误的打“×”。
①火炽(chì) 搅和(jiǎo) 剔除(tī) 褴褛(lǚ)
②徘徊(huí) 明媚(mèi) 僻静(pì) 炊烟(chuī)
③凹陷(āo) 诞生(dàn) 可恶(è) 钵子(bō)
【答案】正确;错误;错误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1)正确。
(2)有误,“徘徊”的“徊”应读“huái”。
(3)有误,恶:读“è”时意思有罪过;罪恶(跟“善”相对);凶狠;凶猛;坏;不好。读“wù”时意思有讨厌;憎恨(跟“好”(hào)相对);羞耻;嫉妒;得罪。故“可恶”的“恶”应读“wù”。
故答案为:正确;错误;错误
【点评】考查了汉字读音的辨析。辨析汉字读音要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3.(2024·北票)选出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过来。
①恰好 染缸 绞洁 控制
②空虚 耽搁 苦形 剥削
③健树 吻合 洪亮 清脆
【答案】绞——皎;形——刑;健——建
【知识点】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1)皎洁:明亮而洁白。故“绞洁”的“绞”应改为“皎”。
(2)苦刑:酷刑。故“苦形”的“形”应改为“刑”。
(3)建树:建立(功绩)。故“健树”的“健”应改为“建”。
故答案为:绞——皎;形——刑;健——建。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的字词积累,对每个字词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4.(2024·北票)词语积累。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其所 司空 知著
箱 柜 重见 万象
(2)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写几个表示着急的词语,将句子补充完整。
一个孕妇在公交车上要生孩子了,情况十万火急,她的家人 , 地希望司机能立刻将车开到医院。
【答案】(1)死;得;见;惯;见;微;翻;倒;天;日;更;新
(2)心急如焚;心急火燎
【知识点】补充成语;成语运用
【解析】【分析】(1)要根据提示的字来补充,补充后的词语依次是:死得其所 司空见惯 见微知著 翻箱倒柜 重见天日 万象更新
(2)心急如焚: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形容十分焦急。心急火燎: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形容非常着急。也说心急如焚、心急如火。
故答案为:(1)死 得 见 惯 见 微 翻 倒 天 日 更 新;(2)心急如焚 心急火燎。
【点评】本题考查补全词语、近义词、词语仿写。此题要求在日常学习中多进行词语积累,识记字形。
5.(2024·北票)下面每组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最是一年春好处 晓看红湿处 B.为是其智弗若与 自愧弗如
C.终日不成章 顺理成章 D.及其日中如探汤 四菜一汤
【答案】B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A:不同,“晓看红湿处”的“处”指地方。“最是一年春好处”的“处”指时节。
B:相同。
C:不同,“终日不成章”的“章”指布匹。“顺理成章”的“章”是指章法。
D:不同,“及其日中如探汤”中“汤”的意思是沸水。“四菜一汤”的“汤”是指食物加水煮熟后的汁液。
故答案为: B
【点评】考查了多义字。“多义字”现象是指就是一个汉字在不同的词语或句子中有不同的意义。结合词义或者语境判断多义字的具体意思。
6.(2024·北票)下列习俗与寓意不相符的一项是( )
A.过年守岁:年年有余 B.生日吃面:健康长寿
C.清明祭祖:寄托哀思 D.中秋吃月饼:幸福团圆
【答案】A
【知识点】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B、C、D正确。
A.有误,过年的时候吃鱼,寓意年年有余。过年的时候守岁,寓意辞旧岁迎新年。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传统习俗的掌握。根据课内外的学习与积累完成。要求学生在日常读书与学习中,注意多积累,多背诵,这样才能轻松应对此种题型。
7.(2024·北票)下面的诗句最适合用来赞美老师的是哪一项?( )
A.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B.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C.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D.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答案】B
【知识点】诗
【解析】【分析】A.“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出自北宋苏轼《赠刘景文》,意为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
B.“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出自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意思: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落下,无声地滋润着春天万物。此句赞扬了春雨不图名利、默默奉献的无私精神,常被当做歌颂教师的诗句使用。
C.“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出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意思是: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本句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作者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D.“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出自清代诗人郑燮的《竹石》,意思是:岩竹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本句托物育志,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诗文词句理解。做题时要能理解诗歌大意,注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细细揣摩,慢慢体会。
8.(2024·北票)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名著里有鲜明的人物:热爱自由、爱冒险的尼尔斯,勇敢、聪明、积极向上的鲁滨逊……
B.《匆匆》中作者用一连串的问句,直接表达了对时间飞逝的惋惜和感叹。
C.卜算子、浣溪沙、清平乐都是词牌名。
D.“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写作时如果引用这句话可以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答案】A
【知识点】其他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A.有误,尼尔斯是《骑鹅旅行记》中的人物,尼尔斯的人物形象是:尼尔斯开始不爱学习,一看到书本就会犯困;不爱牧鹅放鸭,会经常捉弄家里饲养的小动物,以至于家禽看到他就会咬他。可是同住一个小村庄里的还有一群小妖精,尼尔斯有一天戏弄了一只小妖精,受到惩罚变成一个拇指大的小人。还没等他弄明白是怎么回事,他已经骑在家鹅马丁的脖子上,和一群野鹅飞上了天空。马丁决定和野鹅飞往北方,那是他向往已久的拉普兰。途中尼尔斯发挥人的聪明机智和狡猾的狐狸做斗争,不畏艰险和困难智取乌鸦山的盗贼。尼尔斯和野鹅群一起主持正义,扶危济困,在去往拉普兰的路上,结交了很多好朋友。正是这些经历使尼尔斯从一个顽皮捣蛋的孩子变成一名具有正义感、真诚、智慧、勇敢、善良的小英雄。尼尔斯最终变成善良懂事的小男孩,他变回原形,回到家生活在父母身边,从此也变成一名热爱学习的好学生。尼尔斯并不是热爱自由、爱冒险。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阅读名著可以使人陶冶情操,在经典的名著里去探索、去挖掘那些潜在的文学风格,了解主要人物、关键情节、艺术特点是阅读名著的关键。
9.(2024·北票)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用自己的话写写诗句的意思)
(2)读例句,体会加点部分的用法,照样子补全句子。
例: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会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声音 。
(3)根据提示续写句子,写出心情不同时的不同感受。
心情好时:我仰望天空,那一个个星星 。
心情不好时:我仰望天空,那一个个星星 。
【答案】(1)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我轻轻地敲打柴门久久不开。
(2)简直是震耳欲聋
(3)仿佛都在眨眼微笑,让我的心充满了喜悦;仿佛都在嘲笑我,让我感觉心烦意乱
【知识点】遣词造句;仿写;古诗词翻译
【解析】【分析】(1)“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出自宋代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其中“值”的意思是遇到;不值,表示去某地方不合时,未能遇到想见之人。“应”的意思是表示猜测。“怜”的意思是怜惜。“屐齿”的意思是屐是木鞋,鞋底前后都有高跟儿,叫屐齿。“小扣”的意思是轻轻地敲门。“柴扉”的意思是用木柴、树枝编成的门。所以可译为: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我轻轻地敲打柴门久久不开。
(2)例句中“眨眼就到了”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说明时间过得快,仿写时,我们也要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掌声”的声音很大,我们可以说“震耳欲聋”,即声音大到把耳朵要震聋了。所以可填:简直是震耳欲聋。
(3)抓住题干中“写出心情不同时的不同感受”的要求去续写句子。心情好的时候,看见星星,会觉得星星闪烁都是在对我们眨眼微笑,如可填:仿佛都在眨眼微笑,让我的心充满了喜悦。心情不好的时候,看见星星,会觉得星星仿佛都是在嘲笑我们,如可填:仿佛都在嘲笑我,让我感觉心烦意乱。
故答案为:(1)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我轻轻地敲打柴门久久不开。(2)简直是震耳欲聋;(3)仿佛都在眨眼微笑,让我的心充满了喜悦 仿佛都在嘲笑我,让我感觉心烦意乱。
【点评】本题考查诗歌翻译、句子仿写、情景写话。诗歌翻译是指将诗句用白话文的形式翻译过来。句子仿写时要仔细揣摩例句,寻找和例句在内容上与结构上的相同点。
二、根据积累填空。
10.(2024·北票)根据提示,填写诗词句。
(1)年迈的爷爷感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时,你可以用苏轼的“谁道人生无再少? ! ”来宽慰他。
(2)“春风又绿江南岸, ”,读到这伤感的诗句,哪个游子不会涌起乡愁呢?
(3)同样是送别,王维用“ ,西出阳关无故人”来抒发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王观用“若到江南赶上春, ”来表达对友人的深深祝福。
【答案】(1)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2)明月何时照我还
(3)劝君更尽一杯酒;千万和春住
【知识点】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1)由上句“谁道人生无再少”可知下句是“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2)由上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可知下句是“明月何时照我还”。
(3)由下句“西出阳关无故人”可知上句是“劝君更尽一杯酒”,由上句“若到江南赶上春”可知下句是“千万和春住”。
故答案为:(1)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2)明月何时照我还;(3)劝君更尽一杯酒 千万和春住
【点评】这道题考查了古诗句的积累。学习古诗,不但要熟练背诵,还要正确书写,理解意思学会恰当运用。
11.(2024·北票)先补全名句,再选择恰当的句子填空(填序号)。
①青, ,而青于蓝。
②书到用时方恨少, 。
③ ,一字值千金。
④穷则变,变则通, 。
☆当今世界,变革创新的潮流滚滚向前,中国的先人们早就认识到“ ”的道理。
【答案】取之于蓝;事非经过不知难;读书须用意;通则久;④
【知识点】格言、名言
【解析】【分析】①由“青”可知后面是“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由上句“书到用时方恨少”可知下句是“事非经过不知难”。
③由下句“一字值千金”可知上句是“读书须用意”。
④由上句“穷则变,变则通”可知下句是“通则久”。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表明事物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只有适时求变,才能长盛不衰。这反映了一种自然发展的规律,只有遵循这个发展规律,社会才会发展,国家才会进步。
故答案为:取之于蓝、事非经过不知难、读书须用意、通则久、④
【点评】这道题考查了名句的积累。学习名言警句,不但要熟练背诵,还要正确书写,理解意思学会恰当运用。
三、口语交际。
12.(2024·北票)对于劳动,家长们各有说法,请读一读并完成练习。
家长1:儿子10岁了,还不太会系鞋带。每次看他系得那么费劲,我很着急,干脆所有的鞋子都买成带粘扣的。男孩就是没有女孩那么细心,生活能力差点儿就差点儿吧。
家长2:作为80后,因为有超能干的妈妈,导致我的个人生活能力很差。我倒是挺想教会孩子一些生活技能,问题是我自己也不太会做。对此我也很无奈。
家长3:我觉得孩子的任务就是读书。只要学习成绩好,长大了自然有出息。至于劳动教育,对孩子没什么意义。
(1)当今不少中小学生劳动能力较差,你觉得原因是什么?
(2)针对“家长3”的说法,请发表你的观点。
【答案】(1)家长过度保护:许多家长担心孩子受伤或耽误学习,不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导致孩子缺乏实践机会。教育体制偏重学术成绩:学校和家庭都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学业成绩上,忽视了劳动教育和生活技能的培养。缺乏劳动意识:一些家长和学生认为劳动不重要,只要学习成绩好就行,这种观念导致劳动教育被边缘化。
(2)针对“家长3”的说法,我认为劳动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同样重要。首先,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在日常生活和未来的工作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其次,通过劳动,孩子可以学会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增强责任感和独立性。最后,劳动教育还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他们明白成功不仅仅依赖于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全面发展和个人品质的培养。因此,劳动教育与学术教育同样重要,二者不可偏废。
【知识点】畅谈想法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材料内容分析。结合家长3“我觉得孩子的任务就是读书。只要学习成绩好,长大了自然有出息。至于劳动教育,对孩子没什么意义”分析,可以看出其原因是家庭教育缺乏劳动教育。学校也没有认真执行劳动课。对此,建议家校联手,采取有力的措施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
(2)理由一:结合材料三“劳动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基本的生活生产劳动技能、初步的职业意识、创新创业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分析,如果缺乏劳动教育,那么学生就很难掌握基本的生活生产的劳动技能,也制约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所以这样的学生就算成绩好,长大了也未必有出息。理由二:结合材料三“劳动可以促进学生强健体魄,形成健康身心和健全人格。劳动教育要引导学生在劳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分析,劳动教育对学生成长的意义是多方面的,既能让学生强健体魄、健全人格,也能够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审美观。
故答案为:(1)家长过度保护:许多家长担心孩子受伤或耽误学习,不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导致孩子缺乏实践机会。教育体制偏重学术成绩:学校和家庭都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学业成绩上,忽视了劳动教育和生活技能的培养。缺乏劳动意识:一些家长和学生认为劳动不重要,只要学习成绩好就行,这种观念导致劳动教育被边缘化。(2)针对“家长3”的说法,我认为劳动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同样重要。首先,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在日常生活和未来的工作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其次,通过劳动,孩子可以学会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增强责任感和独立性。最后,劳动教育还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他们明白成功不仅仅依赖于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全面发展和个人品质的培养。因此,劳动教育与学术教育同样重要,二者不可偏废。
【点评】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简洁、流畅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见解。
四、阅读。
(2024·北票)阅读
表里的生物<节选>
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这样过了许多天。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有一次,父亲也许看我的样子太可怜了,也许自己有什么高兴的事,他对我笑着说:“你来,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可是只许看,不许动。”
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拨开,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这小世界 ____被表盖保护着,____被一层玻璃蒙着。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但是,过了一会儿,父亲还是把表盖上了。父亲的表里边真是好看。
此后我就常常请求父亲把他的表打开给我看,有时父亲答应我,有时也拒绝我,这要看他高兴不高兴……
13.在选文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14.根据选文写出“我”和“父亲”的表现,完成思维导图。
15.画横线的句子是对“我”的 、 描写,表现出“我”对表的 之情。
16.“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下列对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蓝”“红”“金黄”等词写出了表里世界的色彩之美。
B.这句话生动地写出了表在“我”心里的神秘,在“我”眼里的美丽。
C.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出表里世界的缤纷色彩。
D.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摆来摆去的零件比作小尾巴。
17.从选文可以看出“我”是个怎样的孩子?
【答案】13.不但……还……
14.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 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 有时父亲答应我,有时也拒绝我,这要看他高兴不高兴。
15.神态;心理;好奇
16.C
17.“我”是一个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的孩子。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读懂文本,明确主旨,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并能灵活运用,要结合全文内容来体会作答。
13.考查关联词语。“被表盖保护着”与“被一层玻璃蒙着”属于递进关系。故选用“不但……还……”
连接。
故答案为:不但……还……
14.考查内容的理解。结合“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有一次,父亲也许看我的样子太可怜了,也许自己有什么高兴的事,他对我笑着说:‘你来,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可是只许看,不许动。’”可知答案为: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结合“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可知答案为: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结合“此后我就常常请求父亲把他的表打开给我看,有时父亲答应我,有时也拒绝我,这要看他高兴不高兴……”可知答案为:有时父亲答应我,有时也拒绝我,这要看他高兴不高兴。
故答案为: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 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 有时父亲答应我,有时也拒绝我,这要看他高兴不高兴。
15.考查描写方法及作用。结合“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可知,运用了神态和心理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我”对表的好奇之情。
故答案为:神态、心理、好奇
16.考查了对句子的理解、修辞手法。画线句子把“摆来摆去”的零件比作小尾巴。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句中“蓝”“红”“金黄”等词语是表示颜色词语,体现了表里这个小世界的色彩之美。表现出了孩子丰富的想象力。
故答案为:C
17.考查对文中人物的评价。通读语段可知,语段主要写了“我”对爸爸的表非常好奇,总想知道表里到底有什么,终于有一天,爸爸满足了“我”的好奇心,让“我”看到了表里的世界。从这件事可看出“我”是一个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的孩子。
故答案为:“我”是一个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的孩子。
(2024·北票)阅读
蹬布
①那天放学回家,响莲先是高兴,后是惊讶。高兴的是爸爸难得在家,惊讶的是爸爸的左胳膊上吊着绷带。
②因为爸爸意外工伤,响莲那天难以入睡。她听见爸爸妈妈在低声商量事儿。妈妈说:“欠人家两个月车钱了,这下更艰难了。”爸爸说:“再艰难,也得保证响莲。”
③在这个城乡结合部的居民区里,响莲上的却是城里一所挺有名的学校。有一天,老师宣布,今后有的作业要在电脑上完成,响莲庆幸自己并不落后,妈妈在小超市打工,用攒了三四个月的工钱,给她置备下一台电脑。妈妈说,超市老板娘早给她闺女置下电脑了,那闺女才上四年级。妈妈问响莲:“老板娘说的‘未雨绸缪’,什么意思?”响莲说:“老师还没教。”妈妈紧接着说:“家长们都知道,一上五年级,有的功课就得在电脑上完成,‘未雨绸缪’就是不等老师教,一搜就懂。”他们家住的地方,离响莲上的那学校挺远,家长们几乎没有让孩子自己乘公交车去的。若自己家没有车,就跟别人家拼车。响莲就跟另外四个孩子拼车,每月450元。
④但是,两个月前,妈妈被超市辞退了,本来妈妈那份工资除了日常费用,还可应付响莲每月的拼车费、午餐费,现在可就困难了。爸爸再出事故,虽说是对方负全责,医药费不愁,但只剩基本工资,困难就变成艰难了。
⑤第二天响莲起床后,不见爸爸,于是就跟妈妈说:“今天我不搭小车了,我去坐公交。”妈妈大声回应:“你老老实实坐上去!”车在她家门外按喇叭,妈妈对师傅说:“响莲她爸一早就蹬布去了,人家同意先预支他1500块,明天我就连这个月总共1350块给你。”
⑥车子往城里开,马路边有排专卖建材的商店,有家店最近专营再生布。再生布就是用回收的废旧衣服等纺织品,捣烂了再热压成型。那家店从厂里进大批的货,一卷一卷的,宽度从两米到八米,长度从十米到二十米,那些搞大棚养殖的,棚顶上要苫(shàn)这种东西,他们的大棚往往长达一百米,那就需要把成卷的再生布先在地面上铺展开,再将其用手提缝纫机缝合成指定的长度,缝完了,再整体卷起,装车运走。在操作过程中,有个环节,就是蹬布。缝合前,每卷布要搁到地上,用脚蹬展开,那还不算太难;缝合后,如果是八米宽的缝成了一百米长,再用脚将其蹬卷起来,那就不仅需要旺健的脚力,更需要平衡的技巧。这个活儿很累人,但是又不可能给高工钱,因此都是些最没办法的人,才一早来干临时工,四个小时,管一顿粗茶淡饭,给五十元。
⑦响莲从车窗老远就望见了爸爸的背影。爸爸虽然一只胳膊伤了,两腿却仍雄健有力,只见他两腿轮流蹬布,那布卷越蹬越厚,爸爸再蹬,就有点儿跳动的意味了……车开过去了,蹬布的爸爸从后视镜里消失了。
⑧响莲微微咬着嘴唇,心里发誓,一定要报答父母。那天晚上,她从网络上查到了“未雨绸缪”的解释,她心中浮现出许多的方案。
18.文章主要写了两天的故事,请简要概括并回答问题。
那天: 。
第二天: 。
在第二天的叙述中,作者通过第⑥段详细叙述了 ,这样写的好处是 。
19.文章两处提到“未雨绸缪”,请说说你的理解。
超市老板娘“未雨绸缪”的行动是 ,响莲“未雨绸缪”的想法是 。
20.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品一品它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品质?进行简要批注。
批注: 。
21.第③段写到“响莲庆幸自己并不落后”,响莲在哪些方面并不落后?下面不符合的一项是( )
A.上的是城里挺有名的学校
B.妈妈给她置备了一台电脑
C.不乘公交车,跟别家孩子拼车上学
D.爸爸伤着胳膊还能靠蹬布赚钱
22.下列最不可能成为结尾处响莲“心中浮现出许多的方案”的一项是( )
A.努力学习,争取成绩优秀,减轻家庭负担
B.休学回家,争取早日挣钱补贴家用
C.加强锻炼,争取身体健康,不让父母操心
D.学做家务,课余照顾爸爸早日康复
【答案】18.响莲的爸爸意外工伤回家,生活变得更艰难了;爸爸到专营再生布商店蹬布,响莲深受感动;蹬布的过程;表现爸爸对家庭的担当和责任感
19.为读四年级的女儿提前置备电脑;现在努力读书,将来好好报答父母;
20.作者运用了动作描写,详细描绘了响莲爸爸蹬布时的吃力,表现爸爸对家庭的担当和责任感
21.D
22.B
【知识点】散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不仅要平时多阅读,还必须掌握一些解题技巧。
18.考查概括故事内容的能力。概括故事内容一定要抓住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通过阅读可知,那天发生的故事可以概述为:响莲的爸爸意外工伤回家,生活变得更艰难了。第二天发生的故事是:爸爸到专营再生布商店蹬布,响莲深受感动。在第二天的叙述中,作者通过第⑥段详细叙述了蹬布的过程,这样写的好处是表现爸爸对家庭的担当和责任感。
故答案为:响莲的爸爸意外工伤回家,生活变得更艰难了;爸爸到专营再生布商店蹬布,响莲深受感动;蹬布的过程;表现爸爸对家庭的担当和责任感
19.考查从文章提取特定信息的能力。仔细阅读小说第3段,可知答案。
故答案为:为读四年级的女儿提前置备电脑;现在努力读书,将来好好报答父母。
20.考查了描写方法,由“蹬”这个字就可以看出是动作描写,详细描绘了响莲爸爸蹬布时的吃力,表现爸爸对家庭的担当和责任感。
故答案为:作者运用了动作描写,详细描绘了响莲爸爸蹬布时的吃力,表现爸爸对家庭的担当和责任感。
21.考查摘取信息的能力。细读文章第3段,可知答案。响莲不落后表现在:上的是城里挺有名的学校;妈妈给她置备了一台电脑;不乘公交车,跟别家孩子拼车上学。
故答案为:D
22.考查学生根据故事内容,构想人物想法的能力。根据文中爸爸的行为和这些行为给响莲带来的心理感受,可知答案。ACD都合理。
故答案为:B
五、习作。
23.(2024·北票)习作。
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画上圆满的句号,有的同学从“旱鸭子”变成了游泳健将,有的从“邋遢鬼”变身整洁之星,有的从“闷葫芦”变成了社交小达人……你有了什么样的变化呢?请以“我成了 ”为题目写一篇习作。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详略得当,表达出真情实感:450字左右。
【答案】我成了自信的演讲者 六年前,我还是一个见到陌生人就会脸红的小女孩。记得刚入学时,老师让我在全班面前做自我介绍,我紧张得声音发抖,短短几句话就说完了,然后迅速地坐回座位,心里扑通扑通跳个不停。
但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改变了我。
三年级的时候,学校举办了一次演讲比赛,班主任鼓励我参加。虽然我心里十分忐忑,但还是答应了。为了准备这次演讲,我每天在家里对着镜子练习,妈妈成了我的第一位听众。她不仅耐心地听我演讲,还给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比赛那天,我站在台上,面对台下的观众,心跳得比任何时候都快。可是,当我开始讲述自己的故事时,渐渐地忘记了紧张,全身心地投入到演讲中。那次比赛,我获得了二等奖,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鼓励。从那以后,我开始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和比赛,逐渐锻炼了自己的胆量和表达能力。五年级时,我甚至主动竞选了班长,并成功当选。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与同学们沟通,如何组织活动,变得更加自信和负责。现在,我已经不再是从前那个害羞的小女孩,而是一个能够在众人面前从容演讲的自信少年。我明白了,只要勇敢地迈出第一步,不断努力,就一定能够超越自己,取得进步。
小学六年的生活,让我从一个内向的孩子,成长为一个自信的演讲者。这段经历不仅让我收获了成长,也让我明白了坚持和努力的重要性。未来,我会继续努力,迎接更多的挑战,成为更好的自己。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为半命题的想象作文,要求以“我成了_____”为题目写一篇习作。爱、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画上圆满的句号,有的同学从“旱鸭子”变成了游泳健将,有的从“邋遢鬼”变身整洁之星,有的从“闷葫芦”变成了社交小达人……你有了什么样的变化呢?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选择自己最想表达的去写。注意写清起因、经过和结果,写好起因、经过和结果。其中,以“经过”为要点部分必须写完整。从人物动作,到人物语言和神态等各个方面都要进行非常细致传神的描写。注意表达成功后的真实感受。
【点评】这篇习作通过具体的事例,生动地展现了作者从小学到现在的成长过程。文章结构清晰,详略得当,特别是对参加演讲比赛的经历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让人感受到作者的成长和变化。情感真挚,语言流畅,结尾的总结升华了主题,展示了作者对未来充满信心的态度。整体来看,这篇习作很好地完成了题目要求,是一篇优秀的成长故事。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