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学科《满井游记》教案
主备人:沈月琴 备课时间:2014年5 月 12 日
学习目标:
1、 继续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 http: / / www.21cnjy.com )
2、 体会本文作者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 了解这篇游记描写的北方初春景物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难点:体会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设计理念:根据学情和文言文特点进行设计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2014- 5 - 12 )
一、导入
猜猜他是谁?(袁宏道)
1、他生活在四百年前的明朝, ( http: / / www.21cnjy.com )青年时期,就很有才华,25岁便中了进士,做过官,但无意于仕途,多次告假回乡,过隐居的生活,仅42岁就病逝。
2、 他生性酷爱自然山水,其散文充满疏放不羁的精神,是对自然的热爱,是对官场的厌倦,是个性的张扬或抒发。
3、他“反对承袭,主张变通”“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其“性灵说” 崇尚个性表现,真情发露,影响很大。
4、他与哥哥宗道,弟弟中道,三人文学主张相同,自成一派,又因他们是湖广公安人,故称“公安三袁”,形成“公安派”。
小结:袁宏道。跟袁宏道同时代的张岱说:古人写山水手,太上郦道元,其次柳子厚,近时则袁中郎。
二、朗读课文
(一)读准字音
燕地 花朝节
辄返 廿二日
靧面 脱笼之鹄
罍而歌者 蹇者
呷浪 堕事
恶能 髻鬟
(二)读准节奏
听课文录音,注意;朗读节奏,特别是下列句子。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三、整体感知文意
(一)疏通文意
(二)概括各段内容
第一部分(1)城中的景象。
第二部分(2)满井春色。
第三部分(3)抒发自己的感受。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2.完成绿色文言文
第一课时(2014- 5 - 13 )
一、导入
背诵、回顾导入。
二、深入阅读,分析课文内容
(一)课文描写的是那个季节的景色?
明确:早春
(二)阅读第一段,思考:
1.北京一带早春气候有什么特征?写城中余寒景象表达作者什么心情?
明确:气候特征是“余寒犹厉”“冻风时作”“飞沙走砾”。表达作者 “欲出不得”的抑郁和烦躁的心情。
2.第一段中景色的特点是什么?(用一个字概括)
明确:寒
3、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分别是哪些句子?
明确:(正面描写)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
(侧面描写)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4.第1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用烘托、反衬的手法,欲扬先抑,写出燕地的气候特征,暗示作者渴望出游的心情,为后文做了铺垫。
(二)阅读第二段,思考:
1.第二段作者用白描手法写景,写了哪些景物?分别有怎样的特点?主要运用了怎样的修辞?
(1)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
以新开明镜比喻新绿水波,写出了水光的明丽。
(2)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以新妆倩女比喻被晴雪洗过的山峦,写出了春山的“鲜妍明媚”,生动而又传神。
(3)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以兽颈之毛比喻还没有长高的麦苗,形象地写出麦苗破土出芽的情景。
2.第二段中你看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若脱笼之鹄。(轻松、喜悦)
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喜悦)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赞美、感叹)
(三)阅读第三段,思考:第三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
表达对自然的无限热爱,在公事之余继续出游的愿望。
三、问题探究:“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中的“近”你是如何理解的?
不仅指空间距离相近,还指作者心灵与自然的贴近,表露出作者寄情山水、厌恶官场的思想感情。
四、主旨探究
文章的主旨句是哪一句?如何理解这句话?
明确:“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而城居者未知知也。”
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回应了前一段,是对自己冒寒出游的肯定,并对“城居者” 困坐京城不知大好春光表示惋惜。
★写作背景:袁宏道始终无意于仕途,他1592年就中了进士,但不愿做官,而去访师求学,游历山川。他曾辞去吴县县令,在苏杭一带游玩,写下了很多著名的游记,如《西湖游记二则》等。他生性酷爱游山玩水,在登临山水中,思想得到了解放,个性得到了张扬,创作的激情也格外高涨。1598年,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职的哥哥的信,让他进京。他只好收敛游山玩水的兴致,来到北京,被授予顺天府教授。第二年,升为国子监助教。由于所任职务比较清闲,使得他有空闲寄情北京附近的山水。本文便写于此时。
五、课堂小结:
1.作者的感情发展
2.本文以游览行踪为线索,描绘了郊外满井早春秀丽的景色,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闲适意趣。
六、阅读拓展,鉴赏比较。
本单元的几篇散文都属游记,试从思想内容方面比较本文与其他散文的不同。
明确:
唐宋时代的游记重寄托重理念,如:《小》借景抒贬官失意的孤凄悲凉之情;
《岳》借景抒忧国忧民之情;
《醉》抒发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情怀。
袁宏道的山水游记更注重对大自然的客观描写,也揭示出人们游山玩水的愉悦心情。
七、作业布置
1.课外阅读袁宏道的其他作品;
2.完成作业本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