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情景交融的山水画 配套教学设计(6)

文档属性

名称 5 情景交融的山水画 配套教学设计(6)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4.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岭南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6-01-09 13:14:32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学会从构图布局、表现技法等方面欣赏——山水画(能从绘画技法的层面对山水画进行欣赏评析)
2、学会透过画面感悟山水画的意境美——山水情 (在欣赏山水画的过程中体会山水画的意境美,并能使
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欣赏评述)
过程方法:
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发现学习、探究学习; 通过同学之间合作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山水画的魅力,体会国画艺术的博大精深。学会珍惜、保护民族传统文化。
激发同学们热爱祖国河山的爱国情怀。
2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1、学生在第二单元《奇妙的水墨世界》中,初步了解中国画的欣赏方法,对中国画的审美情趣有所了解,为本
课学习积累了知识基础。
2、祖国辽阔壮美的山河,容易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
3、如何透过画面感悟画中之意,对初中二年级学生而言,具有一定难度,教师应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充分启发
学生进行学习。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从构图、表现手法等方面对山水画进行欣赏评析,体会山水画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如何启发学生感悟山水画意境美。
难点处理:1、通过优美的诗句结合山水画图例进行欣赏。
2、通过学案导学,降低学习难度,给予学生足够的提示与支持。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视频导入
教师活动:播放一段《精忠报国》的音乐视频,体会山水画在视频中的视觉美感,感受祖国河山
的壮美,体会边关将士“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保家卫国的决心。
学生活动:伴随着大气磅礴的画面,风格雄壮的音乐旋律感悟山水画情景交融的魅力。
设计意图:视、听交融,领略山水画的魅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活动2【活动】教学发展
环节一:通过摆正“心态与姿态”的小活动,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向同学们讲授山水画最基本的欣赏
常识。
学生活动:以宽愉的心态展开学习。
设计意图:向学生普及欣赏山水画的常识。为课堂开展创设愉悦气氛。
环节二:引导学生总结山水画的概念。通过《洛神赋图》以及《游春图》的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
山水画脱离人物画作为独立画种的来龙去脉。
学生活动:了解山水画的概念及早期发展简况。
设计意图:了解山水画早期发展简况,拓展知识面,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简单介绍“元四家”。为学生课后拓展学习埋下伏笔。
环节三:通过西洋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的对比,结合《富春山居图》让学生感受山水画特有的散点
透视观察法。了解山水画“三远”的透视法则。以《江山如此多娇》为例,体会山水画侧重
写意的哲学精神。
学生活动:了解山水画“三远”的透视法则,体会山水画侧重写意的哲学精神。
设计意图: 让学生了解山水画“三远”的透视法则,体会山水画侧重写意的哲学精神。
活动3【练习】学案练习
学案导学:
1、连线练习:让学生观察分析图片,了解山水画主要的表现形式:没骨、浅绛、青绿、水墨。
学生活动:完成连线练习。了解:没骨、浅绛、青绿、水墨四种表现手法及其艺术效果。
设计意图:了解山水画的主要表现手法及其艺术效果。
2、分析练习: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六君子图轴》、《寒江独钓图》感受山水画家,借景抒情的深层
意蕴。
学生活动:结合优美诗句分析山水画作的深层意蕴。
设计意图:感受山水画家,借景抒情的深层意蕴。
活动4【作业】小组合作完成作业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资料图片中选出自己认为最美的山水画作。小组合作讨论,从布局构图、
表现手法等方面对作品进行深入欣赏评析,着重探究山水画的深层意境。(体现我校科组“小班教
学,分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校本研训内容)
教师随堂辅导答疑。
学生活动:学生分小组合作完成学案。上讲台展示自评、互评作业。
展示作业: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互助合作学习的能力。
活动5【活动】课堂结束
学习反馈:让学生在学习评价卡上写上本节课的学习感受或心得,同时亦可写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
存在的疑问或未及解决的问题。(注:此环节在课堂时间较为充裕下完成,若课堂时间不足,
亦可留待课后解决)
学生活动:学生完成学习评价卡。
设计意图:增强师生互动交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敢于质疑的探索精神,进一步拓展课堂。
教师总结,结束课堂。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