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我爱这土地》同步训练答(培优卷)
一、基础知识
1.(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我爱这土地》 课课练)阅读诗歌,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sīyǎ的喉咙/歌唱【】②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fèn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guā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lí明……/③——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④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本诗的作者是 ,他的长诗《 》《 》,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 ”的歌手。这些诗歌也是自由体诗的代表,表现出 的特点,呈现出散文化、口语化的风格。
(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喉咙( ) 汹涌( ) sīyǎ( )悲fèn( )吹guā( ) lí( )明
(3)诗歌中画线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句是 。(只填序号)
(4)诗歌中【】处应填的标点是 。
(5)这首诗歌里没有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 .排比 B .拟人 C .对偶 D .设问
【答案】(1)艾青;向太阳;火把;太阳与火把;简洁明快
(2)lónɡ; xiōng; 嘶哑; 愤; 刮; 黎
(3)④
(4):
(5)C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停顿与节奏;汉字的部首与偏旁;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品味现代诗歌的韵律美、节奏美;拟人;排比;设问;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本诗的作者是艾青,他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这些诗歌也是自由体诗的代表,表现出简洁明快的特点,呈现出散文化、口语化的风格。
故答案为:第1空、艾青第2空、向太阳第3空、火把第4空、太阳与火把第5空、简洁明快
⑵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的识记。“ 喉咙 ”读作“ lónɡ ”;“ 汹涌 ”读作“ xiōng ”;“ sīyǎ ”写作“ 嘶哑 ”;“ 悲fèn ”写作“ 愤 ”;“ 吹guā ”写作“ 刮 ”;“ lí明 ”写作“ 黎 ”。
故答案为: lónɡ; xiōng; 嘶哑; 愤; 刮; 黎
⑶本题考查诗歌的朗读。 ④ 有误,正确的为“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
故答案为: ④
⑷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后面的内容是对前面语句的解释和说明。故应用冒号。
故答案为: :
⑸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使用。依据诗歌的内容可知,没有使用对偶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 C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⑵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⑶本题考查的是朗读设计。根据仿写示例,首先要了解句子的内容和情感,再仔细揣摩语气、重音、语速等读法,最后整体把握情感,有感情地朗读。
⑷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平时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⑸本题考查判断修辞手法的能力.判断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手法,首先要明白各种修辞手法的定义,根据这些定义进行判断.
2.(2023九上·莲湖期中)经典诗文默写。
(1)欲渡黄河冰塞川, 。(李白《行路难 其一》)
(2) ,在洞庭一湖。(范仲淹《岳阳楼记》)
(3) 云横秦岭家何在?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 ——然后我死了, 。(艾青《我爱这土地》)
(5) 长大后/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6) 江山如此多娇, 。(毛泽东《沁园春 雪》)
(7) 在古代,真正的酒文化是一种雅趣。古人喝酒,往往是追求意境的。正如欧阳修《醉翁亭记》所说“ , ”,喝酒不是目的,真正的情趣是欣赏山水美景。
(8) 苏轼在千年前的中秋夜望月感怀“ , ”(《水调歌头》),表达对亲人的美好祝愿。而在今天的杭州亚运村内,来自千里之外的各代表团欢聚一堂
【答案】(1)将登太行雪满山
(2)予观夫巴陵胜状
(3)雪拥蓝关马不前
(4)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5)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6)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7)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沁园春·雪;我爱这土地;乡愁(诗);行路难(其一);岳阳楼记;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解析】【分析】此题(1)--(6)题属于直接性默写。注意:“ 予 “” 陵 “” 秦 “” 岭 “” 腐烂 “” 竞 “” 折 “等词语的书写。从提示语”正如欧阳修《醉翁亭记》所说,喝酒不是目的,真正的情趣是欣赏山水美景“可知第(7)题应填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从提示语” 苏轼在千年前的中秋夜望月感怀 “” 表达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可知第(8)题应填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注意” 醉 “” 愿 “” 婵 “等词语的书写。
故答案为:(1) 将登太行雪满山 (2) 予观夫巴陵胜状 (3) 雪拥蓝关马不前 (4)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5)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6)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7)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点评】 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2022九上·薛城期末)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问题。
甲《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长于律诗,有“杜律”之称。《春望》为五言律诗,表达了忧国伤时、念家悲己之情。
B.艾青是“土地的歌者”,代表作《我爱这土地》,诗节形式自由,句子长短错落,不讲究押韵和对仗。
C.甲诗颈联写出了战争离乱中人们共有的一种心情,能够引起广泛的同情和共鸣。
D.两首诗都是基调沉郁、感情凝重,深沉中蕴含着炽烈昂扬,悲愤中预示着新生希望。
4.甲诗以“ ”字领起前四句,由远及近,视域开阔;乙诗以“ ”一词统领四句,由近及远,虚实相映,以声夺人。
5.才情到深处,诗人泪目。杜甫和艾青之“泪”有什么相通之处?
【答案】3.D
4.望;歌唱
5.因为他们都有一腔爱国热情,而且国家都在遭受战争的摧残。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春望;我爱这土地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⑶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3.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ABC.正确。D.有误,甲诗前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悲哀感叹;后两联写自己心念亲人境况,充满离情愁绪。“深沉中蕴含着炽烈昂扬,悲愤中预示着新生希望”的说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 D
4.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把握。分析诗句可知,甲诗前四句围绕“望”字展开,前两句写诗人望见的沦陷后的长安的破败景象,三四句写诗人看见花鸟而伤情;乙诗中“歌唱”一词引出了四个对象,以声夺人。
故答案为: 望 ; 歌唱
5.本题考查诗歌的对比阅读。作答本题,考生要结合诗句内容及诗歌创作背景具体分析。甲诗是杜甫安史之乱时期在长安所作,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乙诗作于国难当头之时,当时饱经沧桑的祖国正遭受日寇铁蹄的无情践踏。诗中饱含诗人对祖国土地的热爱之情以及对这片土地遭受灾难的悲伤之情。故两位诗人的“泪”都是忧国伤时,深爱祖国的悲伤之泪。
故答案为: 因为他们都有一腔爱国热情,而且国家都在遭受战争的摧残。
二、阅读理解
(【精彩练习】3我爱这土地)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净业寺观水记
[明]王心一
长安以水为奇遇,每坐对砚池盂水,与天光相映,便欲飞身溟海,一诉洪流。而净业寺在都城之北,面临清波,汪洋数十顷,两涯之间,几不辨牛马。而一望镜彻,直令人心一空。
予厌苦尘汙。一日,舍舆①循涯而步,见有败荷如盖,余香乘风,来扑入鼻。忽木鱼响歇隔林笙歌隐隐出红楼中觉耳根如洗。转视昔日从马驴间听传呼声,顿隔人天。已而,穿萝寻径,复有小筑,自为洞天。四顾竹树,交加成帷,更为奇绝。予乘小酣,暂憩草裀②。顷刻,西山落日,斜挂树杪③,如轮如烛,返照水面矣。
归来抱膝对砚池孟水,余兴欲勃,便欣然神往,遂漫为追次④其事。倘他日乞得冷曹⑤,借吏隐闲身,再觅句以志胜事,当不负此佳境也。
(选自《古代小品文鉴赏辞典》,有删节)
小池(其二)
[唐]白居易
有意不在大,湛湛⑥方丈⑦余。
荷侧泻清露,萍开见游鱼。
每一临此坐,忆归青溪居。
(选自古诗文网)
[注]①舆:车。②草裀(yīn):草地。③杪(miǎo):树枝的细梢。④追次:追忆,记录。⑤冷曹:清闲的官职。⑥湛湛:清明澄澈的样子。⑦方丈:一丈见方。
6.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
临:①面临清波
②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志:①再觅句以志胜事
②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居:①忆归青溪居
②居无何,上至
7.用“/”给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忽木鱼响歇隔林笙歌隐隐出红楼中觉耳根如洗
8.比较阅读《净业寺观水记》和诗歌《小池》(其二),然后回答问题。
①诗和文都写到了水,王心一在净业寺看到的水与白居易在诗歌《小池》(其二)中所描写的水,有何异同点?请结合诗文内容简要分析。
②诗和文的作者都借观水表达了内心感受,请分别概括。
【答案】6.对着;到达,登上;记载,记录;做标记;住所;经过,过了
7.忽木鱼响歇/隔林笙歌/隐隐出红楼中/觉耳根如洗
8.①同:清澈。“清波”“一望镜彻”“湛湛”均言其清。异:前者辽阔,“汪洋数十顷”言其阔;后者小巧,“方丈”言其小。
②《净业寺观水记》中,作者看到家中的小小水景,想要挣脱束缚,飞越大海;净业寺观水时,充分享受了超然物外之趣,人心为之一空,借此暂避“尘汙”之苦;观水后,企盼能从宦海忙碌中解脱,偷得闲暇再觅如此佳境。《小池》(其二)中,作者借观水表达了对小池清景的欣赏和赞美,感悟到了“有意不在大”的哲思,流露了对清幽宁静生活的向往之情。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文言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文言文断句;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⑶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能力,文言文要点的分析概括,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
【参考译文】
长安城里能见到大的水域就算是奇遇。每当我坐下来面对家中砚池、盆盂里的水,看到它与天光互相映照,就想飞越大海,在洪流中逆流而上。净业寺在都城的北面,面对着一池清波,汪洋数十顷,两岸之间水面开阔无比,几乎分辨不出马和牛。那水如镜子一般清澈见底,令人心旷神怡,全然忘记了尘世喧嚣。
我厌恶京城俗务,深感痛苦。有一天,我舍弃车马沿着净业寺的湖水边步行,看见残荷仍然亭亭如盖,风送余香,送入鼻中。忽然听到木鱼声时响时歇,隔着花木,红楼一角,隐隐约约传出动人的歌声,觉得耳中如清泉流过,一片洁净。转而想到自己平时在官场出入,驴马嘶鸣,皂隶喝道,顿时觉得此刻与从前如隔天上人间两个世界。继而穿林披萝,曲径寻幽,又见到一座玲珑的小阁,自为洞天福地。(我)向四周看看竹子树木,(它们)交互叠加,形成帷幔,更是奇特绝妙。乘着微醉,我暂时在草地上休息了一会儿。不久,西山落日仿佛斜挂树梢,(那霞光)返照水面上,圆如轮盘,亮如烛火。
回来后抱膝再次面对砚池、盆盂里的水,我的兴致仍然很高,便欣欣然沉浸其中,就挥笔追记下游玩之事。如果将来哪天能得一个清闲官职,借着官身做一个隐者,会再来此地寻觅佳句来记录美好的事情,必当不辜负这美妙的地方。
6.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首先要理解句子意思,然后再结合句意理解词语意思。
[临]①句意: (敬业寺)正对着这一泓清波。临:对着。
②句意:向东登上碣石山,来观大海的景色。临:到达,登上。
[居]①句意:会再来此地寻觅佳句来记录美好的事情。志:记载,记录。
②句意: (渔人)就沿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志:做标记。
[居]①句意:就会忆起以前回到青溪住所所看到的景色。居:住所。
②句意:过了一回儿,皇上到了。居:经过,过了。
故答案为: 对着 ; 到达,登上 ; 记载,记录 ; 做标记 ; 住所 ; 经过,过了
7.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再根据句意及句子的语法结构断句。这句话的大意是:忽然听到木鱼时响时停,隔着花木,红楼一角,隐隐约约传出动人的歌声,觉得耳中如清泉流过。
故答案为:忽木鱼响歇/隔林笙歌/隐隐出红楼中/觉耳根如洗。
8.①结合文中相关语句分析。
同:从“一汪清波”“面临清波”“一望镜彻”可以看出敬业寺所观的水非常的清澈;从“湛湛”可以看出小池水的清澈。
异:从“汪洋数十顷,两涯之间,几不辨牛马”可以看出敬业寺所观的水的辽阔;从“小池”“方丈”可以看出小池的小。据此概括异同点即可。
②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净业寺观水记》中,文章第一段根据“便欲飞身溟海,一溯洪流”可知,作者看到家中的小小水景,就想要挣脱束缚、飞越大海;根据“一望镜彻,直令人心一空”可知,在净业寺观水时,看到敬业寺旁边的那一泓清波,非常的辽阔,看着这样的水,心就为之一空;第二段根据“忽木鱼响歇,隔林笙歌,隐隐出红楼中,觉耳根如洗”可知,作者听到木鱼声时响时歇进而红楼里传出动人的歌声,觉得耳中如清泉流过,一片洁净;第三段根据“倘他日乞得冷曹,借吏隐闲身,再觅句以志胜事,当不负此佳境也”可知,作者企盼能从宦海忙碌中解脱,偷得闲暇再觅如此佳境。《小池》中“荷侧泻清露,萍开见游鱼”,作者描写了对小池情景的欣赏和赞美,感悟到了“有 意不在大”的哲思,借此表达自己向往清幽宁静生活的的感情。据此即可作答。
故答案为: ①同:清澈。“清波”“一望镜彻”“湛湛”均言其清。异:前者辽阔,“汪洋数十顷”言其阔;后者小巧,“方丈”言其小。
②《净业寺观水记》中,作者看到家中的小小水景,想要挣脱束缚,飞越大海;净业寺观水时,充分享受了超然物外之趣,人心为之一空,借此暂避“尘汙”之苦;观水后,企盼能从宦海忙碌中解脱,偷得闲暇再觅如此佳境。《小池》(其二)中,作者借观水表达了对小池清景的欣赏和赞美,感悟到了“有意不在大”的哲思,流露了对清幽宁静生活的向往之情
9.(部编版九上语文第一单元A学习区 第2课 我爱这土地)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好沉的一抔土
石英
①在这里,旧的皇历是更不灵了。
②原本我以为,黄河口的土是粗糙的、贫瘠的。因为在我幼小时,大人们就告诉我:那是个盐碱沙荒、十年九不收的地方。
③但当我实地来到这黄河入海处,亲眼领略了它的豪迈气势和不凡的资质后,我便意外地发现:这里不仅地阔,而且土肥,土攥在手里,酥细得像润了油,却又匀和而不腻;凑近鼻沟下一闻,别有一种清香。以我年轻时在老家从事农桑的经验,这样的土质,不管种蔬菜还是种庄稼都是很理想的。
④果然,在后首那块干松的地段,有好一片秋禾!风过时,高粱擎起硕大的锣鼓槌相互撞击,没有敲出多大的声响,却惊起一对翠蓝色的珍鸟从深处腾出,在半空里飞旋两遭,没有树枝可依,又飘落在旁边的一片谷地,立在穗上颤颤悠悠,像一对新婚伉俪相对荡着秋千。那千枝万条谷穗的金笔,在漫野里尽情描绘秋熟的图景。
⑤再往前,更接近河口的一片土地,许是刚冲积成不久,还没有好好利用。如此潮润的沃土,瞅着都会口舌生津,谅也不会长时间被闲置的。
⑥我是个庄户底儿,颇有些“爱土成性”,走着走着,禁不住又珍惜地捧起一抔土来,觉得好沉重,真的——比一般的土要有分量。“你的手感不一样吧?”我们的老向导、治黄四十年的专家王总工程师看出来了,接着他以充满诗意的幽默口吻向我解释,“这土确实有点特殊:黄河口虽说在山东,这里的泥沙却不全姓鲁,它们有的姓甘,有的姓秦,有的姓晋,有的姓豫,大都是外来户。你手里攥着九个省区呢,怎能不重?”
⑦我始而以为他是在开玩笑,再一琢磨,或许还真有道理。但究竟是科学上的依据,还是哲理上的深远含义?科学上的道理,土质的某种特殊性,还有待请教;引我深思的倒是他所说的“攥着九个省区”这句话,确实是够有分量的,其中不但有地理上的广阔,更有历史的重负,大河不舍昼夜滔滔奔流,融雪纳雨,诸种情味,掺和着千年万载艰辛的汗珠。经过漫长历史淘滤,轻浮的、劣质的分子被冲出河口,混杂于海水中;能够落下来的便执着地痴恋于河口,不肯随波逐流。这些分子多是精华,它们当然最凝重。
⑧这土,攥在手里是无声的,我却觉得它储留、凝结着我们这个民族苦难和奋起的回声。太遥远的且不说,近的就有黄泛区百姓流离失所啼饥号寒的哭泣,更有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的雄浑声浪……
⑨我更深深感悟到我手里攥着的不是一抔普通的土。一时竞舍不得扔弃它——它值得我珍惜并作为一种精神的动力。这时我不仅觉得它的分量沉重,而且攥得好苦!
⑩但不论是何种滋味,过去的毕竟已成为过去。现在,我闻到的是风赠秋熟的醇香;眼前,是驰向海口的两栖机动勘测船。王总工程师兴致勃勃地向我透露:三年以内就将结束这里“有水无航,有油无厂,有口无港”的局面。“到那时,你再来看!”
他的语气是那么坚定,那么充满信心;无须怀疑,他过去四十年间的治黄成绩就是金质“信用卡”。
至此,我可以愉快地松开手了。土,被攥成紧紧的一团,我随手把它揉碎,轻松地撒开去,土星儿均匀地铺在地面上,幻觉中,我的眼前仿佛展开了一幅新洲远景图……
(略有删改)
(1)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高粱擎起硕大的锣鼓槌相互撞击,没有敲出多大的声响,却惊起一对翠蓝色的珍鸟从深处腾出,在半空里飞旋两遭,没有树枝可依,又飘落在旁边的一片谷地,立在穗上颤颤悠悠,像一对新婚伉俪相对荡着秋千。
①赏析画线句子。
②赏析划线词语。
(3)第⑨段写“我”将土“攥得好苦”,第 段写“我可以愉快地松开手了”,“我”心情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4)作者为什么认为黄河口的土“好沉”?请简要分析。
【答案】(1)紧承上文;欲扬先抑;强调印象中黄河口土质的粗糙、贫瘠;与下文写土的肥沃、清香形成对比。
(2)①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高粱穗比作硕大的锣鼓槌,形象地写出高粱穗的饱满;“擎”赋予高粱以人的动作,生动地写出高粱的壮硕。②“腾出”写出珍鸟受惊吓后急速飞离的情态;“飘落”写出珍鸟的轻盈;给秋熟图景增添了生机。
(3)沉重的历史已经过去;治黄成绩显著;新洲的美好前景指日可待。
(4)来源地域广阔,汇聚九省区沙土精华;凝结中华民族苦难和奋起的回声,有历史厚重感;历经淘滤,不随波逐流,成为精神动力。
【知识点】文章过渡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比喻
【解析】【分析】(1)内容上,该段中“黄河口的土是粗糙的、贫瘠的”强调黄河口土质的“原本我以为”的特点。结构上,该段承接上文。此外,由第③段中“这里不仅地阔,而且土肥”可知,“以为的”与“现实的”形成对比,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综上,分点作答即可。
(2)第①题可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入手。联系语境可知,画线句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即可。第②题,作答时,要注意结合词语本义及语境进行赏析。“腾出”是升到空中的意思,联系语句中的“惊起”,可知该词写出了珍鸟因受惊吓而飞速离开的情态;“飘落”是飘着降落下来的意思,写出了珍鸟飞落在谷地里的情态,表现了珍鸟的轻盈。综合运用这两个极富动态的词语,为整幅画面增添了几分情趣和生机。
(3)作答时,应先阅读相关段落,即⑧一 段。作者的心情由“苦”变成了“愉快”,应是现实情境有了变化。作答时,抓住“民族苦难”已过去、现在的“治黄成绩”以及“新洲远景”的期望分析作答即可。
(4)作答时,首先明确这里的“沉”不单指重量上的;然后阅读全文,结合“你手里攥着九个省区”“地理上的广阔”“历史的重负”“执着地痴恋于河口,不肯随波逐流”“储留、凝结着我们这个民族苦难和奋起的回声”等语句不难分析出黄河口的土“好沉”的原因。
故答案为:⑴紧承上文;欲扬先抑;强调印象中黄河口土质的粗糙、贫瘠;与下文写土的肥沃、清香形成对比;
⑵①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高粱穗比作硕大的锣鼓槌,形象地写出高粱穗的饱满;“擎”赋予高粱以人的动作,生动地写出高粱的壮硕。②“腾出”写出珍鸟受惊吓后急速飞离的情态;“飘落”写出珍鸟的轻盈;给秋熟图景增添了生机;
⑶沉重的历史已经过去;治黄成绩显著;新洲的美好前景指日可待;
⑷来源地域广阔,汇聚九省区沙土精华;凝结中华民族苦难和奋起的回声,有历史厚重感;历经淘滤,不随波逐流,成为精神动力。
【点评】⑴指出画线语句或段落在文中所起的作用。答题技巧:(1)根据句段所在的位置。一般情况下,文章开头的句子或段落起到总领全文,引起下文的作用;结尾的段落一般起到总结全文,深化主旨的作用;而在文章中间部分的句段的作用则有预设伏笔、承上启下、照应上文的作用。(2)根据句段所采用的表达方式。运用记叙或描写的句段的作用是交代故事内容,使笔下的人物或情节更加形象、完整;运用抒情或议论的句段则是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或表明自己的观点,常常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⑶分析句段的作用,要把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综合起来分析;
⑵本题考查赏析句子。赏析句子的解题思路:选角度+表达效果关键词+内涵(景物人物特点)+感情、主题;
⑶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归纳概括。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注意表述的简洁通顺;
⑷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抓住关键句即可作答。
(2023九上·衡山期末)名著阅读
【甲】对四家邻舍道:“ 小人因与哥哥报仇雪恨,犯罪正当其理,虽死而不怨。却才甚 是惊吓了高邻……”
【乙】扯出戒刀,把索子都割断了,便扶起林冲,叫:“兄弟,俺自从和你买刀那日相 别之后,洒家忧得你苦……”
【丙】便去包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 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
【丁】便睁圆怪眼,大叫道:“招安,招安!招甚鸟安!”只一脚,把桌子踢起,攧作 粉碎。
10.以上情节中,【甲】【乙】【丙】【丁】四个人物分别是( )
A.武松 鲁智深 林冲 李逵 B.鲁智深 李逵 林冲 宋江
C.李逵 杨志 花荣 武松 D.武松 杨志 林冲 鲁智深
11.在《水浒传》所塑造的英雄群体中,武松是着墨颇多的人物,金圣叹盛赞他为“天人”,“一百八人中,定考武松上上。”你赞同金圣叹的观点吗?请结合一个情节简述理由。
【答案】10.A
11.武松重情重义,武松是哥哥养大的,闻听哥哥暴病死去,武松悲痛,可是也很理智,等到了武大郎托梦之后,他才觉得事有蹊跷,结过调查,最后替哥哥报仇。或武松敢作担当,武松在鸳鸯楼打死了可恶的张都监,为了不连累无辜的人,也毅然在墙上写了“杀人者,打虎武松也”显示出武松“一人做事一人当”的英雄气节。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经典情节;《水浒传》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学名著情节的积累。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著要点加以了解和识记,尤其是教材中文学文体及作家作品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
(2)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重要情节及人物的掌握程度。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注意人物在作品中重要的故事情节。
10.本题考查名著故事情节与相关人物。根据《水浒传》原著第二十七回中“话说当下武松对四家邻舍道:‘小人因与哥哥报仇雪恨,犯罪正当其理,虽死而不怨。却才甚是惊吓了高邻。小人此一去,存亡未保,死活不知。我哥哥灵床子就今烧化了。家中但有些一应物件,望烦四位高邻与小人变卖些钱来,作随衙用度之资,听候使用’”可知【甲】人物;根据《水浒传》原著中第九回"他扯出戒刀,把索子都割断了,便扶起林冲,叫:‘兄弟,俺自从和你买刀那日相别之后,洒家忧得你苦。自从你受官司,俺又无处去救你。打听的你断配沧州,洒家在开封府前,又寻不见。却听得人说,监在使臣房内。又见酒保来请两个公人说道:‘店里一位官人寻说话。以此洒家疑心,放你不下。恐这厮们路上害你。俺特地跟将来。见这两个撮鸟,带你入店去,洒家也在那店里歇。夜间听得那厮两个做神做鬼,把滚汤赚了你脚。那时俺便要杀了这两个撮鸟’"可知【乙】;根据《水浒传》原著中“(林冲)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俪背者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的紧"可知【丙】;根据《水浒传》原著中“乐和唱这个词,正唱到‘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只见武松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黑旋风便睁圆怪眼,大叫道:‘招安,招安,招甚鸟安!'只一脚,把桌子踢起,颠做粉碎。宋江大喝道:‘这黑厮怎敢如此无礼!左右与我推去,斩讫报来’”可知【丁】。
故答案为:A
11.本题考查名著人物。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金圣叹的评价:“天人”,“一百八人中,定考武松上上。”这是对武松的高度评价,认为他在《水浒传》所塑造的英雄群体中是最出色的一个。这种评价是基于武松的形象特点和行为表现而得出的。其次,我们需要结合具体的情节来分析武松的形象。武松是一个重情重义、敢作担当的英雄形象。他的哥哥武大郎是他的亲人,他听到哥哥暴病死去的消息后,虽然悲痛,但并没有盲目行动,而是等到哥哥托梦之后,才开始调查事情的真相,最终为哥哥报仇。这个情节表现出了武松的理智和勇敢,也展现出了他对亲情的深厚感情。另外,在鸳鸯楼事件中,武松打死了可恶的张都监,为了不连累无辜的人,他毅然在墙上写下了“杀人者,打虎武松也”,这个情节表现出了武松的担当和英雄气节。最后,我们需要结合这些情节来分析是否赞同金圣叹的评价。从武松的形象特点和行为表现来看,他确实是一个出色的英雄形象,他的重情重义、敢作担当等品质都值得称赞。因此,我们可以赞同金圣叹的评价,认为武松是《水浒传》中最出色的英雄之一。当然,我们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和分析武松的形象,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他的认可和赞赏。
故答案为:武松重情重义,武松是哥哥养大的,闻听哥哥暴病死去,武松悲痛,可是也很理智,等到了武大郎托梦之后,他才觉得事有蹊跷,结过调查,最后替哥哥报仇。或武松敢作担当,武松在鸳鸯楼打死了可恶的张都监,为了不连累无辜的人,也毅然在墙上写了“杀人者,打虎武松也”显示出武松“一人做事一人当”的英雄气节。
三、语言表达能力与运用
12.(部编版九上语文第一单元A学习区 第2课 我爱这土地)下面是刘杨同学在参加诗歌朗诵活动后写下的心得体会,有两处语病,请帮他修改。
①中国一直就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围。②能否弘扬诗歌文化,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大事。③在此次活动中,同学们围绕诗歌文化为中心,进行了一系列探讨和学习。④此次活动使我对诗歌有了更多的了解!
【答案】第②句,删去“能否”。第③句,将“围绕诗歌文化为中心”改为“以诗歌文化为中心”或删去“为中心”。
【知识点】句式杂糅;前后矛盾
【解析】【分析】②句,两面对一面,可删去“能否”。③句,句式杂糅,可删去“为中心”或把“围绕”改为“以”。
故答案为:第②句,删去“能否”。第③句,将“围绕诗歌文化为中心”改为“以诗歌文化为中心”或删去“为中心”。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去考虑,确定最后选项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
13.( 诗两首)品读下面诗歌,你会得到得多启发。请你从下面题目中任选一题,也来创作一首小诗。
供选题目:微风 惊雷 浪花 落英
细雨
朱自清
东风里,
掠过我脸边,
星呀星的细雨,
是春天的绒毛呢。
【答案】略
【知识点】我爱这土地;乡愁(诗);语言生动;语言得体
【解析】【分析】能抓住事物特征,有合理的联想或想象,能表达一定的情感,语言形象凝练即可。诗句不得少于四句。要抓住本题题干的要求:借物喻人,托物抒怀。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要运用诗的语言,运用联想和想象,
14.(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2 我爱这土地同步练习)《我爱这土地》这首诗运用象征手法,表达出诗人愿为祖国奉献一切的赤子深情。请运用象征手法写一段话,表达心中的情感。(200字左右)
【写法分析】这首诗的意象内涵丰富(运用象征手法)。诗中的每一个事物都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鸟”是诗人的虚拟,嘶哑着喉咙歌唱的既是“鸟”,也是“我”(作者自己),接着,诗中接连出现了所歌唱的对象:土地、河流、风、黎明等,它们都被赋予了不同的象征意义。象征手法的使用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注意抓住象征体和象征本体之间的相似点;②注意围绕相似点,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③注意运用多种修辞方法。
【答案】【参考例文】你看那在风雪中傲然挺立、怒放着的梅花,难道你就丝毫没有感受到她的美吗?难道在漫无边际的白雪中,你突然看到前方有一株挺立着的梅花,你就不被她那种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精神所感染吗?难道你不曾想到,她与红军战士们坚强不屈的精神多少有些相似吗?难道你就没有想到,这傲雪凌霜的梅花,真真切切地象征了我们的革命战士们,象征了他们那种不畏艰险、勇于拼搏、顽强不屈的精神品质吗?
【知识点】把握现代诗歌主题;感悟现代诗歌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倾向;微写作(片断写作);我爱这土地;象征
【解析】【分析】作者艾青堪称“土地的歌者”,“土地”构成了作者诗歌的中心意象。“土地”这一意象是民族精神的象征,中华文明的象征,也是祖国命运的象征,其中聚集着作者对祖国和大地母亲深深的爱,这种感情在这首诗中得到充分的反映:诗人表示要像鸟一样歌唱祖国大地;死了,也要使自己融进祖国的土地中。“土地”的意象也凝聚着作者对生于斯、耕作于斯、死于斯的劳动者最深沉的爱,对他们的命运的关注与探索。这里的“土地”,不再单纯是客观景物,而是贯注了作者主观情感的“象”。
故答案为: 你看那在风雪中傲然挺立、怒放着的梅花,难道你就丝毫没有感受到她的美吗?难道在漫无边际的白雪中,你突然看到前方有一株挺立着的梅花,你就不被她那种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精神所感染吗?难道你不曾想到,她与红军战士们坚强不屈的精神多少有些相似吗?难道你就没有想到,这傲雪凌霜的梅花,真真切切地象征了我们的革命战士们,象征了他们那种不畏艰险、勇于拼搏、顽强不屈的精神品质吗?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象征手法和片段写作。答题时应注意,象征手法的使用应注意以下几点:注意抓住象征体和象征本体之间的相似点;注意围绕相似点,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注意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莲花:出污泥而不染,为花之君子,象征高雅纯洁、爱情;梅花:不畏严冬酷寒,环境艰难,暗香浮动,即零落亦清香如故,是高洁的志士,也是报春的使者;菊花:凌寒傲霜,是高洁的志士,也象征孤高的隐者;牡丹:花开热烈灿烂,一片繁华景象,一派富贵气象,是豪华富贵的象征; 杨花:随风飞扬,轻而易变,是轻薄和不坚贞的象征; 兰花:有“空谷幽兰”的雅称,是典雅高贵不染尘埃的象征。
1 / 1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我爱这土地》同步训练答(培优卷)
一、基础知识
1.(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我爱这土地》 课课练)阅读诗歌,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sīyǎ的喉咙/歌唱【】②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fèn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guā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lí明……/③——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④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本诗的作者是 ,他的长诗《 》《 》,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 ”的歌手。这些诗歌也是自由体诗的代表,表现出 的特点,呈现出散文化、口语化的风格。
(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喉咙( ) 汹涌( ) sīyǎ( )悲fèn( )吹guā( ) lí( )明
(3)诗歌中画线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句是 。(只填序号)
(4)诗歌中【】处应填的标点是 。
(5)这首诗歌里没有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 .排比 B .拟人 C .对偶 D .设问
2.(2023九上·莲湖期中)经典诗文默写。
(1)欲渡黄河冰塞川, 。(李白《行路难 其一》)
(2) ,在洞庭一湖。(范仲淹《岳阳楼记》)
(3) 云横秦岭家何在?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 ——然后我死了, 。(艾青《我爱这土地》)
(5) 长大后/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6) 江山如此多娇, 。(毛泽东《沁园春 雪》)
(7) 在古代,真正的酒文化是一种雅趣。古人喝酒,往往是追求意境的。正如欧阳修《醉翁亭记》所说“ , ”,喝酒不是目的,真正的情趣是欣赏山水美景。
(8) 苏轼在千年前的中秋夜望月感怀“ , ”(《水调歌头》),表达对亲人的美好祝愿。而在今天的杭州亚运村内,来自千里之外的各代表团欢聚一堂
(2022九上·薛城期末)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问题。
甲《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长于律诗,有“杜律”之称。《春望》为五言律诗,表达了忧国伤时、念家悲己之情。
B.艾青是“土地的歌者”,代表作《我爱这土地》,诗节形式自由,句子长短错落,不讲究押韵和对仗。
C.甲诗颈联写出了战争离乱中人们共有的一种心情,能够引起广泛的同情和共鸣。
D.两首诗都是基调沉郁、感情凝重,深沉中蕴含着炽烈昂扬,悲愤中预示着新生希望。
4.甲诗以“ ”字领起前四句,由远及近,视域开阔;乙诗以“ ”一词统领四句,由近及远,虚实相映,以声夺人。
5.才情到深处,诗人泪目。杜甫和艾青之“泪”有什么相通之处?
二、阅读理解
(【精彩练习】3我爱这土地)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净业寺观水记
[明]王心一
长安以水为奇遇,每坐对砚池盂水,与天光相映,便欲飞身溟海,一诉洪流。而净业寺在都城之北,面临清波,汪洋数十顷,两涯之间,几不辨牛马。而一望镜彻,直令人心一空。
予厌苦尘汙。一日,舍舆①循涯而步,见有败荷如盖,余香乘风,来扑入鼻。忽木鱼响歇隔林笙歌隐隐出红楼中觉耳根如洗。转视昔日从马驴间听传呼声,顿隔人天。已而,穿萝寻径,复有小筑,自为洞天。四顾竹树,交加成帷,更为奇绝。予乘小酣,暂憩草裀②。顷刻,西山落日,斜挂树杪③,如轮如烛,返照水面矣。
归来抱膝对砚池孟水,余兴欲勃,便欣然神往,遂漫为追次④其事。倘他日乞得冷曹⑤,借吏隐闲身,再觅句以志胜事,当不负此佳境也。
(选自《古代小品文鉴赏辞典》,有删节)
小池(其二)
[唐]白居易
有意不在大,湛湛⑥方丈⑦余。
荷侧泻清露,萍开见游鱼。
每一临此坐,忆归青溪居。
(选自古诗文网)
[注]①舆:车。②草裀(yīn):草地。③杪(miǎo):树枝的细梢。④追次:追忆,记录。⑤冷曹:清闲的官职。⑥湛湛:清明澄澈的样子。⑦方丈:一丈见方。
6.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
临:①面临清波
②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志:①再觅句以志胜事
②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居:①忆归青溪居
②居无何,上至
7.用“/”给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忽木鱼响歇隔林笙歌隐隐出红楼中觉耳根如洗
8.比较阅读《净业寺观水记》和诗歌《小池》(其二),然后回答问题。
①诗和文都写到了水,王心一在净业寺看到的水与白居易在诗歌《小池》(其二)中所描写的水,有何异同点?请结合诗文内容简要分析。
②诗和文的作者都借观水表达了内心感受,请分别概括。
9.(部编版九上语文第一单元A学习区 第2课 我爱这土地)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好沉的一抔土
石英
①在这里,旧的皇历是更不灵了。
②原本我以为,黄河口的土是粗糙的、贫瘠的。因为在我幼小时,大人们就告诉我:那是个盐碱沙荒、十年九不收的地方。
③但当我实地来到这黄河入海处,亲眼领略了它的豪迈气势和不凡的资质后,我便意外地发现:这里不仅地阔,而且土肥,土攥在手里,酥细得像润了油,却又匀和而不腻;凑近鼻沟下一闻,别有一种清香。以我年轻时在老家从事农桑的经验,这样的土质,不管种蔬菜还是种庄稼都是很理想的。
④果然,在后首那块干松的地段,有好一片秋禾!风过时,高粱擎起硕大的锣鼓槌相互撞击,没有敲出多大的声响,却惊起一对翠蓝色的珍鸟从深处腾出,在半空里飞旋两遭,没有树枝可依,又飘落在旁边的一片谷地,立在穗上颤颤悠悠,像一对新婚伉俪相对荡着秋千。那千枝万条谷穗的金笔,在漫野里尽情描绘秋熟的图景。
⑤再往前,更接近河口的一片土地,许是刚冲积成不久,还没有好好利用。如此潮润的沃土,瞅着都会口舌生津,谅也不会长时间被闲置的。
⑥我是个庄户底儿,颇有些“爱土成性”,走着走着,禁不住又珍惜地捧起一抔土来,觉得好沉重,真的——比一般的土要有分量。“你的手感不一样吧?”我们的老向导、治黄四十年的专家王总工程师看出来了,接着他以充满诗意的幽默口吻向我解释,“这土确实有点特殊:黄河口虽说在山东,这里的泥沙却不全姓鲁,它们有的姓甘,有的姓秦,有的姓晋,有的姓豫,大都是外来户。你手里攥着九个省区呢,怎能不重?”
⑦我始而以为他是在开玩笑,再一琢磨,或许还真有道理。但究竟是科学上的依据,还是哲理上的深远含义?科学上的道理,土质的某种特殊性,还有待请教;引我深思的倒是他所说的“攥着九个省区”这句话,确实是够有分量的,其中不但有地理上的广阔,更有历史的重负,大河不舍昼夜滔滔奔流,融雪纳雨,诸种情味,掺和着千年万载艰辛的汗珠。经过漫长历史淘滤,轻浮的、劣质的分子被冲出河口,混杂于海水中;能够落下来的便执着地痴恋于河口,不肯随波逐流。这些分子多是精华,它们当然最凝重。
⑧这土,攥在手里是无声的,我却觉得它储留、凝结着我们这个民族苦难和奋起的回声。太遥远的且不说,近的就有黄泛区百姓流离失所啼饥号寒的哭泣,更有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的雄浑声浪……
⑨我更深深感悟到我手里攥着的不是一抔普通的土。一时竞舍不得扔弃它——它值得我珍惜并作为一种精神的动力。这时我不仅觉得它的分量沉重,而且攥得好苦!
⑩但不论是何种滋味,过去的毕竟已成为过去。现在,我闻到的是风赠秋熟的醇香;眼前,是驰向海口的两栖机动勘测船。王总工程师兴致勃勃地向我透露:三年以内就将结束这里“有水无航,有油无厂,有口无港”的局面。“到那时,你再来看!”
他的语气是那么坚定,那么充满信心;无须怀疑,他过去四十年间的治黄成绩就是金质“信用卡”。
至此,我可以愉快地松开手了。土,被攥成紧紧的一团,我随手把它揉碎,轻松地撒开去,土星儿均匀地铺在地面上,幻觉中,我的眼前仿佛展开了一幅新洲远景图……
(略有删改)
(1)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高粱擎起硕大的锣鼓槌相互撞击,没有敲出多大的声响,却惊起一对翠蓝色的珍鸟从深处腾出,在半空里飞旋两遭,没有树枝可依,又飘落在旁边的一片谷地,立在穗上颤颤悠悠,像一对新婚伉俪相对荡着秋千。
①赏析画线句子。
②赏析划线词语。
(3)第⑨段写“我”将土“攥得好苦”,第 段写“我可以愉快地松开手了”,“我”心情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4)作者为什么认为黄河口的土“好沉”?请简要分析。
(2023九上·衡山期末)名著阅读
【甲】对四家邻舍道:“ 小人因与哥哥报仇雪恨,犯罪正当其理,虽死而不怨。却才甚 是惊吓了高邻……”
【乙】扯出戒刀,把索子都割断了,便扶起林冲,叫:“兄弟,俺自从和你买刀那日相 别之后,洒家忧得你苦……”
【丙】便去包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 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
【丁】便睁圆怪眼,大叫道:“招安,招安!招甚鸟安!”只一脚,把桌子踢起,攧作 粉碎。
10.以上情节中,【甲】【乙】【丙】【丁】四个人物分别是( )
A.武松 鲁智深 林冲 李逵 B.鲁智深 李逵 林冲 宋江
C.李逵 杨志 花荣 武松 D.武松 杨志 林冲 鲁智深
11.在《水浒传》所塑造的英雄群体中,武松是着墨颇多的人物,金圣叹盛赞他为“天人”,“一百八人中,定考武松上上。”你赞同金圣叹的观点吗?请结合一个情节简述理由。
三、语言表达能力与运用
12.(部编版九上语文第一单元A学习区 第2课 我爱这土地)下面是刘杨同学在参加诗歌朗诵活动后写下的心得体会,有两处语病,请帮他修改。
①中国一直就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围。②能否弘扬诗歌文化,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大事。③在此次活动中,同学们围绕诗歌文化为中心,进行了一系列探讨和学习。④此次活动使我对诗歌有了更多的了解!
13.( 诗两首)品读下面诗歌,你会得到得多启发。请你从下面题目中任选一题,也来创作一首小诗。
供选题目:微风 惊雷 浪花 落英
细雨
朱自清
东风里,
掠过我脸边,
星呀星的细雨,
是春天的绒毛呢。
14.(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2 我爱这土地同步练习)《我爱这土地》这首诗运用象征手法,表达出诗人愿为祖国奉献一切的赤子深情。请运用象征手法写一段话,表达心中的情感。(200字左右)
【写法分析】这首诗的意象内涵丰富(运用象征手法)。诗中的每一个事物都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鸟”是诗人的虚拟,嘶哑着喉咙歌唱的既是“鸟”,也是“我”(作者自己),接着,诗中接连出现了所歌唱的对象:土地、河流、风、黎明等,它们都被赋予了不同的象征意义。象征手法的使用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注意抓住象征体和象征本体之间的相似点;②注意围绕相似点,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③注意运用多种修辞方法。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艾青;向太阳;火把;太阳与火把;简洁明快
(2)lónɡ; xiōng; 嘶哑; 愤; 刮; 黎
(3)④
(4):
(5)C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停顿与节奏;汉字的部首与偏旁;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品味现代诗歌的韵律美、节奏美;拟人;排比;设问;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本诗的作者是艾青,他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这些诗歌也是自由体诗的代表,表现出简洁明快的特点,呈现出散文化、口语化的风格。
故答案为:第1空、艾青第2空、向太阳第3空、火把第4空、太阳与火把第5空、简洁明快
⑵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的识记。“ 喉咙 ”读作“ lónɡ ”;“ 汹涌 ”读作“ xiōng ”;“ sīyǎ ”写作“ 嘶哑 ”;“ 悲fèn ”写作“ 愤 ”;“ 吹guā ”写作“ 刮 ”;“ lí明 ”写作“ 黎 ”。
故答案为: lónɡ; xiōng; 嘶哑; 愤; 刮; 黎
⑶本题考查诗歌的朗读。 ④ 有误,正确的为“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
故答案为: ④
⑷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后面的内容是对前面语句的解释和说明。故应用冒号。
故答案为: :
⑸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使用。依据诗歌的内容可知,没有使用对偶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 C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⑵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⑶本题考查的是朗读设计。根据仿写示例,首先要了解句子的内容和情感,再仔细揣摩语气、重音、语速等读法,最后整体把握情感,有感情地朗读。
⑷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平时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⑸本题考查判断修辞手法的能力.判断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手法,首先要明白各种修辞手法的定义,根据这些定义进行判断.
2.【答案】(1)将登太行雪满山
(2)予观夫巴陵胜状
(3)雪拥蓝关马不前
(4)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5)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6)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7)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沁园春·雪;我爱这土地;乡愁(诗);行路难(其一);岳阳楼记;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解析】【分析】此题(1)--(6)题属于直接性默写。注意:“ 予 “” 陵 “” 秦 “” 岭 “” 腐烂 “” 竞 “” 折 “等词语的书写。从提示语”正如欧阳修《醉翁亭记》所说,喝酒不是目的,真正的情趣是欣赏山水美景“可知第(7)题应填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从提示语” 苏轼在千年前的中秋夜望月感怀 “” 表达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可知第(8)题应填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注意” 醉 “” 愿 “” 婵 “等词语的书写。
故答案为:(1) 将登太行雪满山 (2) 予观夫巴陵胜状 (3) 雪拥蓝关马不前 (4)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5)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6)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7)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点评】 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答案】3.D
4.望;歌唱
5.因为他们都有一腔爱国热情,而且国家都在遭受战争的摧残。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春望;我爱这土地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⑶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3.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ABC.正确。D.有误,甲诗前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悲哀感叹;后两联写自己心念亲人境况,充满离情愁绪。“深沉中蕴含着炽烈昂扬,悲愤中预示着新生希望”的说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 D
4.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把握。分析诗句可知,甲诗前四句围绕“望”字展开,前两句写诗人望见的沦陷后的长安的破败景象,三四句写诗人看见花鸟而伤情;乙诗中“歌唱”一词引出了四个对象,以声夺人。
故答案为: 望 ; 歌唱
5.本题考查诗歌的对比阅读。作答本题,考生要结合诗句内容及诗歌创作背景具体分析。甲诗是杜甫安史之乱时期在长安所作,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乙诗作于国难当头之时,当时饱经沧桑的祖国正遭受日寇铁蹄的无情践踏。诗中饱含诗人对祖国土地的热爱之情以及对这片土地遭受灾难的悲伤之情。故两位诗人的“泪”都是忧国伤时,深爱祖国的悲伤之泪。
故答案为: 因为他们都有一腔爱国热情,而且国家都在遭受战争的摧残。
【答案】6.对着;到达,登上;记载,记录;做标记;住所;经过,过了
7.忽木鱼响歇/隔林笙歌/隐隐出红楼中/觉耳根如洗
8.①同:清澈。“清波”“一望镜彻”“湛湛”均言其清。异:前者辽阔,“汪洋数十顷”言其阔;后者小巧,“方丈”言其小。
②《净业寺观水记》中,作者看到家中的小小水景,想要挣脱束缚,飞越大海;净业寺观水时,充分享受了超然物外之趣,人心为之一空,借此暂避“尘汙”之苦;观水后,企盼能从宦海忙碌中解脱,偷得闲暇再觅如此佳境。《小池》(其二)中,作者借观水表达了对小池清景的欣赏和赞美,感悟到了“有意不在大”的哲思,流露了对清幽宁静生活的向往之情。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文言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文言文断句;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⑶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能力,文言文要点的分析概括,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
【参考译文】
长安城里能见到大的水域就算是奇遇。每当我坐下来面对家中砚池、盆盂里的水,看到它与天光互相映照,就想飞越大海,在洪流中逆流而上。净业寺在都城的北面,面对着一池清波,汪洋数十顷,两岸之间水面开阔无比,几乎分辨不出马和牛。那水如镜子一般清澈见底,令人心旷神怡,全然忘记了尘世喧嚣。
我厌恶京城俗务,深感痛苦。有一天,我舍弃车马沿着净业寺的湖水边步行,看见残荷仍然亭亭如盖,风送余香,送入鼻中。忽然听到木鱼声时响时歇,隔着花木,红楼一角,隐隐约约传出动人的歌声,觉得耳中如清泉流过,一片洁净。转而想到自己平时在官场出入,驴马嘶鸣,皂隶喝道,顿时觉得此刻与从前如隔天上人间两个世界。继而穿林披萝,曲径寻幽,又见到一座玲珑的小阁,自为洞天福地。(我)向四周看看竹子树木,(它们)交互叠加,形成帷幔,更是奇特绝妙。乘着微醉,我暂时在草地上休息了一会儿。不久,西山落日仿佛斜挂树梢,(那霞光)返照水面上,圆如轮盘,亮如烛火。
回来后抱膝再次面对砚池、盆盂里的水,我的兴致仍然很高,便欣欣然沉浸其中,就挥笔追记下游玩之事。如果将来哪天能得一个清闲官职,借着官身做一个隐者,会再来此地寻觅佳句来记录美好的事情,必当不辜负这美妙的地方。
6.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首先要理解句子意思,然后再结合句意理解词语意思。
[临]①句意: (敬业寺)正对着这一泓清波。临:对着。
②句意:向东登上碣石山,来观大海的景色。临:到达,登上。
[居]①句意:会再来此地寻觅佳句来记录美好的事情。志:记载,记录。
②句意: (渔人)就沿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志:做标记。
[居]①句意:就会忆起以前回到青溪住所所看到的景色。居:住所。
②句意:过了一回儿,皇上到了。居:经过,过了。
故答案为: 对着 ; 到达,登上 ; 记载,记录 ; 做标记 ; 住所 ; 经过,过了
7.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再根据句意及句子的语法结构断句。这句话的大意是:忽然听到木鱼时响时停,隔着花木,红楼一角,隐隐约约传出动人的歌声,觉得耳中如清泉流过。
故答案为:忽木鱼响歇/隔林笙歌/隐隐出红楼中/觉耳根如洗。
8.①结合文中相关语句分析。
同:从“一汪清波”“面临清波”“一望镜彻”可以看出敬业寺所观的水非常的清澈;从“湛湛”可以看出小池水的清澈。
异:从“汪洋数十顷,两涯之间,几不辨牛马”可以看出敬业寺所观的水的辽阔;从“小池”“方丈”可以看出小池的小。据此概括异同点即可。
②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净业寺观水记》中,文章第一段根据“便欲飞身溟海,一溯洪流”可知,作者看到家中的小小水景,就想要挣脱束缚、飞越大海;根据“一望镜彻,直令人心一空”可知,在净业寺观水时,看到敬业寺旁边的那一泓清波,非常的辽阔,看着这样的水,心就为之一空;第二段根据“忽木鱼响歇,隔林笙歌,隐隐出红楼中,觉耳根如洗”可知,作者听到木鱼声时响时歇进而红楼里传出动人的歌声,觉得耳中如清泉流过,一片洁净;第三段根据“倘他日乞得冷曹,借吏隐闲身,再觅句以志胜事,当不负此佳境也”可知,作者企盼能从宦海忙碌中解脱,偷得闲暇再觅如此佳境。《小池》中“荷侧泻清露,萍开见游鱼”,作者描写了对小池情景的欣赏和赞美,感悟到了“有 意不在大”的哲思,借此表达自己向往清幽宁静生活的的感情。据此即可作答。
故答案为: ①同:清澈。“清波”“一望镜彻”“湛湛”均言其清。异:前者辽阔,“汪洋数十顷”言其阔;后者小巧,“方丈”言其小。
②《净业寺观水记》中,作者看到家中的小小水景,想要挣脱束缚,飞越大海;净业寺观水时,充分享受了超然物外之趣,人心为之一空,借此暂避“尘汙”之苦;观水后,企盼能从宦海忙碌中解脱,偷得闲暇再觅如此佳境。《小池》(其二)中,作者借观水表达了对小池清景的欣赏和赞美,感悟到了“有意不在大”的哲思,流露了对清幽宁静生活的向往之情
9.【答案】(1)紧承上文;欲扬先抑;强调印象中黄河口土质的粗糙、贫瘠;与下文写土的肥沃、清香形成对比。
(2)①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高粱穗比作硕大的锣鼓槌,形象地写出高粱穗的饱满;“擎”赋予高粱以人的动作,生动地写出高粱的壮硕。②“腾出”写出珍鸟受惊吓后急速飞离的情态;“飘落”写出珍鸟的轻盈;给秋熟图景增添了生机。
(3)沉重的历史已经过去;治黄成绩显著;新洲的美好前景指日可待。
(4)来源地域广阔,汇聚九省区沙土精华;凝结中华民族苦难和奋起的回声,有历史厚重感;历经淘滤,不随波逐流,成为精神动力。
【知识点】文章过渡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比喻
【解析】【分析】(1)内容上,该段中“黄河口的土是粗糙的、贫瘠的”强调黄河口土质的“原本我以为”的特点。结构上,该段承接上文。此外,由第③段中“这里不仅地阔,而且土肥”可知,“以为的”与“现实的”形成对比,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综上,分点作答即可。
(2)第①题可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入手。联系语境可知,画线句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即可。第②题,作答时,要注意结合词语本义及语境进行赏析。“腾出”是升到空中的意思,联系语句中的“惊起”,可知该词写出了珍鸟因受惊吓而飞速离开的情态;“飘落”是飘着降落下来的意思,写出了珍鸟飞落在谷地里的情态,表现了珍鸟的轻盈。综合运用这两个极富动态的词语,为整幅画面增添了几分情趣和生机。
(3)作答时,应先阅读相关段落,即⑧一 段。作者的心情由“苦”变成了“愉快”,应是现实情境有了变化。作答时,抓住“民族苦难”已过去、现在的“治黄成绩”以及“新洲远景”的期望分析作答即可。
(4)作答时,首先明确这里的“沉”不单指重量上的;然后阅读全文,结合“你手里攥着九个省区”“地理上的广阔”“历史的重负”“执着地痴恋于河口,不肯随波逐流”“储留、凝结着我们这个民族苦难和奋起的回声”等语句不难分析出黄河口的土“好沉”的原因。
故答案为:⑴紧承上文;欲扬先抑;强调印象中黄河口土质的粗糙、贫瘠;与下文写土的肥沃、清香形成对比;
⑵①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高粱穗比作硕大的锣鼓槌,形象地写出高粱穗的饱满;“擎”赋予高粱以人的动作,生动地写出高粱的壮硕。②“腾出”写出珍鸟受惊吓后急速飞离的情态;“飘落”写出珍鸟的轻盈;给秋熟图景增添了生机;
⑶沉重的历史已经过去;治黄成绩显著;新洲的美好前景指日可待;
⑷来源地域广阔,汇聚九省区沙土精华;凝结中华民族苦难和奋起的回声,有历史厚重感;历经淘滤,不随波逐流,成为精神动力。
【点评】⑴指出画线语句或段落在文中所起的作用。答题技巧:(1)根据句段所在的位置。一般情况下,文章开头的句子或段落起到总领全文,引起下文的作用;结尾的段落一般起到总结全文,深化主旨的作用;而在文章中间部分的句段的作用则有预设伏笔、承上启下、照应上文的作用。(2)根据句段所采用的表达方式。运用记叙或描写的句段的作用是交代故事内容,使笔下的人物或情节更加形象、完整;运用抒情或议论的句段则是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或表明自己的观点,常常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⑶分析句段的作用,要把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综合起来分析;
⑵本题考查赏析句子。赏析句子的解题思路:选角度+表达效果关键词+内涵(景物人物特点)+感情、主题;
⑶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归纳概括。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注意表述的简洁通顺;
⑷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抓住关键句即可作答。
【答案】10.A
11.武松重情重义,武松是哥哥养大的,闻听哥哥暴病死去,武松悲痛,可是也很理智,等到了武大郎托梦之后,他才觉得事有蹊跷,结过调查,最后替哥哥报仇。或武松敢作担当,武松在鸳鸯楼打死了可恶的张都监,为了不连累无辜的人,也毅然在墙上写了“杀人者,打虎武松也”显示出武松“一人做事一人当”的英雄气节。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经典情节;《水浒传》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学名著情节的积累。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著要点加以了解和识记,尤其是教材中文学文体及作家作品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
(2)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重要情节及人物的掌握程度。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注意人物在作品中重要的故事情节。
10.本题考查名著故事情节与相关人物。根据《水浒传》原著第二十七回中“话说当下武松对四家邻舍道:‘小人因与哥哥报仇雪恨,犯罪正当其理,虽死而不怨。却才甚是惊吓了高邻。小人此一去,存亡未保,死活不知。我哥哥灵床子就今烧化了。家中但有些一应物件,望烦四位高邻与小人变卖些钱来,作随衙用度之资,听候使用’”可知【甲】人物;根据《水浒传》原著中第九回"他扯出戒刀,把索子都割断了,便扶起林冲,叫:‘兄弟,俺自从和你买刀那日相别之后,洒家忧得你苦。自从你受官司,俺又无处去救你。打听的你断配沧州,洒家在开封府前,又寻不见。却听得人说,监在使臣房内。又见酒保来请两个公人说道:‘店里一位官人寻说话。以此洒家疑心,放你不下。恐这厮们路上害你。俺特地跟将来。见这两个撮鸟,带你入店去,洒家也在那店里歇。夜间听得那厮两个做神做鬼,把滚汤赚了你脚。那时俺便要杀了这两个撮鸟’"可知【乙】;根据《水浒传》原著中“(林冲)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俪背者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的紧"可知【丙】;根据《水浒传》原著中“乐和唱这个词,正唱到‘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只见武松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黑旋风便睁圆怪眼,大叫道:‘招安,招安,招甚鸟安!'只一脚,把桌子踢起,颠做粉碎。宋江大喝道:‘这黑厮怎敢如此无礼!左右与我推去,斩讫报来’”可知【丁】。
故答案为:A
11.本题考查名著人物。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金圣叹的评价:“天人”,“一百八人中,定考武松上上。”这是对武松的高度评价,认为他在《水浒传》所塑造的英雄群体中是最出色的一个。这种评价是基于武松的形象特点和行为表现而得出的。其次,我们需要结合具体的情节来分析武松的形象。武松是一个重情重义、敢作担当的英雄形象。他的哥哥武大郎是他的亲人,他听到哥哥暴病死去的消息后,虽然悲痛,但并没有盲目行动,而是等到哥哥托梦之后,才开始调查事情的真相,最终为哥哥报仇。这个情节表现出了武松的理智和勇敢,也展现出了他对亲情的深厚感情。另外,在鸳鸯楼事件中,武松打死了可恶的张都监,为了不连累无辜的人,他毅然在墙上写下了“杀人者,打虎武松也”,这个情节表现出了武松的担当和英雄气节。最后,我们需要结合这些情节来分析是否赞同金圣叹的评价。从武松的形象特点和行为表现来看,他确实是一个出色的英雄形象,他的重情重义、敢作担当等品质都值得称赞。因此,我们可以赞同金圣叹的评价,认为武松是《水浒传》中最出色的英雄之一。当然,我们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和分析武松的形象,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他的认可和赞赏。
故答案为:武松重情重义,武松是哥哥养大的,闻听哥哥暴病死去,武松悲痛,可是也很理智,等到了武大郎托梦之后,他才觉得事有蹊跷,结过调查,最后替哥哥报仇。或武松敢作担当,武松在鸳鸯楼打死了可恶的张都监,为了不连累无辜的人,也毅然在墙上写了“杀人者,打虎武松也”显示出武松“一人做事一人当”的英雄气节。
12.【答案】第②句,删去“能否”。第③句,将“围绕诗歌文化为中心”改为“以诗歌文化为中心”或删去“为中心”。
【知识点】句式杂糅;前后矛盾
【解析】【分析】②句,两面对一面,可删去“能否”。③句,句式杂糅,可删去“为中心”或把“围绕”改为“以”。
故答案为:第②句,删去“能否”。第③句,将“围绕诗歌文化为中心”改为“以诗歌文化为中心”或删去“为中心”。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去考虑,确定最后选项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
13.【答案】略
【知识点】我爱这土地;乡愁(诗);语言生动;语言得体
【解析】【分析】能抓住事物特征,有合理的联想或想象,能表达一定的情感,语言形象凝练即可。诗句不得少于四句。要抓住本题题干的要求:借物喻人,托物抒怀。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要运用诗的语言,运用联想和想象,
14.【答案】【参考例文】你看那在风雪中傲然挺立、怒放着的梅花,难道你就丝毫没有感受到她的美吗?难道在漫无边际的白雪中,你突然看到前方有一株挺立着的梅花,你就不被她那种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精神所感染吗?难道你不曾想到,她与红军战士们坚强不屈的精神多少有些相似吗?难道你就没有想到,这傲雪凌霜的梅花,真真切切地象征了我们的革命战士们,象征了他们那种不畏艰险、勇于拼搏、顽强不屈的精神品质吗?
【知识点】把握现代诗歌主题;感悟现代诗歌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倾向;微写作(片断写作);我爱这土地;象征
【解析】【分析】作者艾青堪称“土地的歌者”,“土地”构成了作者诗歌的中心意象。“土地”这一意象是民族精神的象征,中华文明的象征,也是祖国命运的象征,其中聚集着作者对祖国和大地母亲深深的爱,这种感情在这首诗中得到充分的反映:诗人表示要像鸟一样歌唱祖国大地;死了,也要使自己融进祖国的土地中。“土地”的意象也凝聚着作者对生于斯、耕作于斯、死于斯的劳动者最深沉的爱,对他们的命运的关注与探索。这里的“土地”,不再单纯是客观景物,而是贯注了作者主观情感的“象”。
故答案为: 你看那在风雪中傲然挺立、怒放着的梅花,难道你就丝毫没有感受到她的美吗?难道在漫无边际的白雪中,你突然看到前方有一株挺立着的梅花,你就不被她那种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精神所感染吗?难道你不曾想到,她与红军战士们坚强不屈的精神多少有些相似吗?难道你就没有想到,这傲雪凌霜的梅花,真真切切地象征了我们的革命战士们,象征了他们那种不畏艰险、勇于拼搏、顽强不屈的精神品质吗?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象征手法和片段写作。答题时应注意,象征手法的使用应注意以下几点:注意抓住象征体和象征本体之间的相似点;注意围绕相似点,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注意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莲花:出污泥而不染,为花之君子,象征高雅纯洁、爱情;梅花:不畏严冬酷寒,环境艰难,暗香浮动,即零落亦清香如故,是高洁的志士,也是报春的使者;菊花:凌寒傲霜,是高洁的志士,也象征孤高的隐者;牡丹:花开热烈灿烂,一片繁华景象,一派富贵气象,是豪华富贵的象征; 杨花:随风飞扬,轻而易变,是轻薄和不坚贞的象征; 兰花:有“空谷幽兰”的雅称,是典雅高贵不染尘埃的象征。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