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同步训练(基础卷)
一、基础知识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学习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同学们被伟人的豪情壮志深深感染。为此,班级开展以“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拟写标语】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主题标语。
2.【活动设计】在参与此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过程中,老师设计了两项活动,请你再补充两项。
①排风流人物座次。
②讲风流人物故事。
③ 。
④ 。
3.【人物推介】根据毛泽东的“风流人物”标准,请你推介一个这样的人物,并简述理由。
风流人物:
理由:
4.【解说内涵】请你说说毛泽东《沁园春·雪》笔下的“风流人物”指的是什么样的人物。
5.根据课文内容,按提示默写诗句。
(1)词中概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 , , 。
(2)词中描写作者想象景色的句子是: , , 。
(3)词中承上启下的句子是: , 。
(4)词中点明全文主题,抒发诗人豪情壮志的句子是: , , 。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一九二五年
6.请概括选文上阕和下阕的主要内容。
7.选文的前三句,点明了 、 。其作用是什么?
8.如果让你给这首词配乐朗诵,你会选择哪一首曲目?说说理由。
9.选文的第四句到第十句,描写了湘江大自然的寒秋景色。一个“ ”字,领起了下文景色的描写。写景层次分明: 、 、 、 ,依次写来;远眺、近看、仰视、俯视、上下、高低、动静结合,写出了寒秋中国江山呈现的美丽画面和万物在寒流里争取生存自由的斗争情景。请仔细体会揣摩。
10.词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在结构上起 作用。
11.你认为哪些词句表现出革命青年们对反动统治者的极端蔑视,表现出他们大无畏的战斗气魄?
12.结尾三句,如果让你写一段话表达出作者的豪情壮志,你会怎样写?
三、语言综合运用
某班开展以“走近伟人毛泽东”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3.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写出你从中得出的结论。
[材料一]
毛泽东在长沙读书时期,总共只用了一百六十块钱,其中有三分之一是花在订报上,其余的钱还买了许多书籍和杂志。考入师范学校时,学校发了一套青色呢制服,这套衣服他一直穿着,穿了好几年,到褪了色、穿了孔,还没有换掉。
[材料二]
毛泽东在求学期间选定以“冷水浴”作为锻炼体格的方法,认为冷水浴除了可以锻炼体魄外,还可以磨砺意志。从实行之日起,一直到毕业,他每天天亮前就来到井边,脱去衣服,用吊桶打上水来,通身淋下,淋一阵,擦一阵,直到全身擦红发热为止。穿好衣服后,还要做几节运动。
14.“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话语激发了伟人毛泽东探寻救国救民真理的强烈责任意识,也震撼了无数有志之士的心灵。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初中生,你对这句话有着怎样的感想呢?
四、写作题
15.片段练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两句中,"山""原"都是静物,以"舞"字形容群山披雪似"银蛇"逶迤曲折,以"驰"字形容白雪覆盖的高原如"蜡象"奔腾跃动,赋静景以动态,把冰封雪盖的群山、高原写活了,使之生机勃勃。请你也运用化静为动的手法写一段文字,100字以内。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示例一:说风流人物,传丰功伟绩。
示例二:学风流人物,做国家栋梁。
2.示例:诵风流人物诗文;评风流人物功过;写风流人物英姿
3.示例:钱学森 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
4.广大的无产阶级人民大众。他们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力量,是使祖国繁荣昌盛、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人,是对人类作出贡献的人。
【知识点】活动设计;见解表述;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拟定标语、宣传语等
【解析】【点评】⑴ 本题考查宣传标语的拟写。宣传标语的拟写要紧扣主题且语言简洁,具有宣传性。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
⑵ 本题考查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对于设计活动类型的题目,我们一般从平时掌握的几种常见的主题活动中做出选择即可。只是需要在表达时注意考题对于句子形式上的要求。
⑶语言的运用是我们日常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能够简明、连贯、得体的表达我们的见解,不仅是应考的需要,更是我们交往能力的一种体现。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这方面的训练。
⑷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1.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宣传标语的能力。拟写标语时,除了围绕活动的主题之外,有时还为了宣传标语的感召力,适当的运用一些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 示例一:说风流人物,传丰功伟绩。示例二:学风流人物,做国家栋梁。
2.本题考查活动项目的设计,设计活动项目是开放性试题,只要能体现“千古风流人物”这个主题就可以。
故答案为: 诵风流人物诗文 ; 评风流人物功过;写风流人物英姿
3.本题考查任务推介。 首先写出推介的“风流人物”,然后结合人物事迹写出理由即可。
故答案为: 钱学森 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
4.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现在的无产阶级全意为人民服务,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奋斗目标。它既有武功又有文治,不仅要掌握中国的命运,并且必将掌握全人类的命运,成为整个未来世界的主人。“风流人物”指的是新时代在文治和武功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伟大的抱负的人。
故答案为: 广大的无产阶级人民大众。他们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力量,是使祖国繁荣昌盛、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人,是对人类作出贡献的人。
5.【答案】(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4)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 裹 、 妖娆 、 竞 ”
故答案为:⑴ 北国风光 , 千里冰封 , 万里雪飘 ⑵ 须晴日 , 看红装素裹 , 分外妖娆 ⑶ 江山如此多娇 ,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⑷ 俱往矣 , 数风流人物 , 还看今朝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做好对于古诗文、名言名句的背诵,更要注重这些语句的默写,特别关注文句中容易写错的字,从而做到准确、工整的完成作答。
【答案】6.上阕:通过湘江秋景的描写,展现出当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通过对往昔斗争生活的回忆,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号召人们发扬勇敢无畏的精神,坚定无产阶级立场,为了民族的解放,担当起“主”中国革命“沉浮”的历史责任。
7.观看大自然景色的季节;地点;在内容上显示了诗人在激烈斗争的风暴中昂扬豪迈的革命风度和坚韧刚毅的英雄气概,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在结构上,为下文抒情作了铺垫,也以“独立”与下文的“百舸”遥相呼应映衬。
8.示例:《命运交响曲》;因为这首曲子充满着与命运抗争的豪情与力量,这与本词的意境情感相类似。
9.看;山;江;天;水
10.承上启下的过渡
1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12.示例:大家肯定记得当年我们革命青年激流勇进,一往无前,力挽狂澜的豪迈气概;肯定会记得当年那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无畏革命精神。让我们继续发扬这种精神,坚定革命立场,为了使中国人民从水深火热中解放出来,担当起“主沉浮”的历史重任吧。(答出大意即可)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文章结构方式
【解析】【点评】
(1)本题概括诗歌内容。先阅读诗歌,理解上阕和下阕的主要内容;再分析诗歌的行文结构与逻辑;最后把握诗歌主题和情感态度,组织语言概括作答。
(2)本题考查分析句子的作用。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思考,内容上理解句子大意,结构上根据句子的位置进行判断。
(3)本题考查诗歌朗读配乐。先阅读和理解诗歌内容,然后分析诗歌意象特征,结合写作背景和上下文揣摩诗歌情感。根据诗歌情感基调确定合适的曲目。
(4)本题考查梳理诗歌结构。先阅读对应诗句,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主题;然后按照题目要求赏析诗句,梳理诗句的写景层次。
(5)本题考查分析诗句的结构作用。先理解诗句内容,判断诗句的位置,再结合诗句前后文综合分析。
(6)本题考查诗句理解与分析。先阅读整首诗歌,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情感;再结合题目要求,进行对应的词句匹配。
(7)本题考查体会诗歌情感。先阅读并翻译诗歌,把握诗歌的情感;然后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和时代特征,发挥想象适当扩展。
6.全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表现了词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
上阕:从“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到“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先描绘自己在湘江边上所看见的“山”“林”“江”“百舸”“鹰”“鱼”等深秋景物,再提出“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问题。
下阕:从“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到“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主要回忆自己年轻时的革命斗争生活,表现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同时也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据此概括作答。
7.选文的前三句是“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意思是:深秋季节,我独自站立在橘子洲头,望着滔滔的湘水向北奔流。前三句点明了观景的时间(深秋季节)和地点(橘子洲头)。
内容上,词人“独立寒秋”看见的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蓬勃景色,感受到其豪迈壮阔的胸襟与英雄气概。结构上,词人触景生情,有感而发,为下文抒情作铺垫,而开头的“独立”又与后文“百舸”等内容相呼应。
8.该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全词在片语之间,融情入理,情景交融,感情层层递进,激昂向上。所以朗读配乐也应蕴含这种相似的情感意境。本题答案不唯一,所选曲目与诗歌的情感意境相似即可。
9.选文的第四句到第十句对应为: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以“看”字统领全词,开启对湘江秋景的描写,按照观景的顺序,词人先看“万山”,再看“漫江”,然后抬头看“鹰击长空”,低头俯“鱼翔浅底”,分别对应山、江、 天、 水。
10.“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意思是:面对广阔的宇宙惆怅感慨:这旷远苍茫大地的盛衰沉浮,该由谁来主宰呢?从位置上看,该句位于词的中间,是上阕的结尾,连接下阕的开头。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11.结合题意“表现出革命青年们对反动统治者的极端蔑视,表现出他们大无畏的战斗气魄”,可知要找的是词的抒情部分。词的上阕侧重写景,下阕着重抒情,所以答案在词的下阕。
下阕:“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自然地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详细描绘了青年时代的革命斗争生活,展示出革命青年们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所以能表现出革命青年们对反动统治者的极端蔑视,表现出他们大无畏的战斗气魄的句子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12.结尾三句“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意思是:可曾还记得,那时的我们到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游泳,激起的浪几乎阻挡了飞速行驶的船只。展现出革命青年激流勇进,一往无前的豪迈气概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同时表现出词人坚定的革命立场,认为革命青年能够承担起“谁主沉浮”的重任,改造旧中国,创造新世界。
答案不唯一,意思相近即可。
【答案】13.毛泽东具有爱好读书,勤俭节约的习惯和持之以恒的坚忍毅力。
14.(示例)只有心系祖国,把自己的理想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地结合起来,我们的人生才会更有价值。
【知识点】材料探究;见解表述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探究。解答时注意结合材料中的修改语句,进行概括和探究,写出自己的发现。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围绕话题,从相应的角度进行阐述,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思想即可,要做到的是积极向上。
13.本题考查信息提取概括能力。由“三分之一是花在订报上,其余的钱还买了许多书籍和杂志"可知毛泽东爱好读书,由“到褪了色、穿了孔,还没有换掉"可知毛泽东勤俭节约;根据材料中的"认为冷水浴除了可以锻炼体魄外,还可以磨砺意志.……还要做几节运动"可知毛泽东具有坚忍的毅力。
14.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题时可以紧扣"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救国救民"等,从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的角度进行阐述。
示例:我们应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肩负起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以自己的行动为祖国增光添彩,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15.【答案】范文:
例文∶那些松树不怕山高,把根扎在悬崖峭壁的缝隙里。有的松树身子扭得像柱子上的蟠龙,在半空展开枝叶,与狂风乌云争夺天日;有的松树迎风招展,和清风白云嬉戏;有的松树望穿秋水,不见你来,独自爬到高处,斜着身子张望。
【知识点】微写作(片断写作)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片段写作的能力。根据题干的要求,运用化静为动的手法,结合示例,设定语境,选取某物,运用流畅、生动的语言。例文∶那些松树不怕山高,把根扎在悬崖峭壁的缝隙里。有的松树身子扭得像柱子上的蟠龙,在半空展开枝叶,与狂风乌云争夺天日;有的松树迎风招展,和清风白云嬉戏;有的松树望穿秋水,不见你来,独自爬到高处,斜着身子张望。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片段作文的能力。解答时要仔细阅读题干的要求,把握题意,按照题干的要求进行写作。
1 / 1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同步训练(基础卷)
一、基础知识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学习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同学们被伟人的豪情壮志深深感染。为此,班级开展以“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拟写标语】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主题标语。
2.【活动设计】在参与此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过程中,老师设计了两项活动,请你再补充两项。
①排风流人物座次。
②讲风流人物故事。
③ 。
④ 。
3.【人物推介】根据毛泽东的“风流人物”标准,请你推介一个这样的人物,并简述理由。
风流人物:
理由:
4.【解说内涵】请你说说毛泽东《沁园春·雪》笔下的“风流人物”指的是什么样的人物。
【答案】1.示例一:说风流人物,传丰功伟绩。
示例二:学风流人物,做国家栋梁。
2.示例:诵风流人物诗文;评风流人物功过;写风流人物英姿
3.示例:钱学森 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
4.广大的无产阶级人民大众。他们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力量,是使祖国繁荣昌盛、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人,是对人类作出贡献的人。
【知识点】活动设计;见解表述;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拟定标语、宣传语等
【解析】【点评】⑴ 本题考查宣传标语的拟写。宣传标语的拟写要紧扣主题且语言简洁,具有宣传性。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
⑵ 本题考查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对于设计活动类型的题目,我们一般从平时掌握的几种常见的主题活动中做出选择即可。只是需要在表达时注意考题对于句子形式上的要求。
⑶语言的运用是我们日常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能够简明、连贯、得体的表达我们的见解,不仅是应考的需要,更是我们交往能力的一种体现。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这方面的训练。
⑷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1.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宣传标语的能力。拟写标语时,除了围绕活动的主题之外,有时还为了宣传标语的感召力,适当的运用一些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 示例一:说风流人物,传丰功伟绩。示例二:学风流人物,做国家栋梁。
2.本题考查活动项目的设计,设计活动项目是开放性试题,只要能体现“千古风流人物”这个主题就可以。
故答案为: 诵风流人物诗文 ; 评风流人物功过;写风流人物英姿
3.本题考查任务推介。 首先写出推介的“风流人物”,然后结合人物事迹写出理由即可。
故答案为: 钱学森 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
4.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现在的无产阶级全意为人民服务,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奋斗目标。它既有武功又有文治,不仅要掌握中国的命运,并且必将掌握全人类的命运,成为整个未来世界的主人。“风流人物”指的是新时代在文治和武功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伟大的抱负的人。
故答案为: 广大的无产阶级人民大众。他们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力量,是使祖国繁荣昌盛、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人,是对人类作出贡献的人。
5.根据课文内容,按提示默写诗句。
(1)词中概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 , , 。
(2)词中描写作者想象景色的句子是: , , 。
(3)词中承上启下的句子是: , 。
(4)词中点明全文主题,抒发诗人豪情壮志的句子是: , , 。
【答案】(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4)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 裹 、 妖娆 、 竞 ”
故答案为:⑴ 北国风光 , 千里冰封 , 万里雪飘 ⑵ 须晴日 , 看红装素裹 , 分外妖娆 ⑶ 江山如此多娇 ,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⑷ 俱往矣 , 数风流人物 , 还看今朝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做好对于古诗文、名言名句的背诵,更要注重这些语句的默写,特别关注文句中容易写错的字,从而做到准确、工整的完成作答。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一九二五年
6.请概括选文上阕和下阕的主要内容。
7.选文的前三句,点明了 、 。其作用是什么?
8.如果让你给这首词配乐朗诵,你会选择哪一首曲目?说说理由。
9.选文的第四句到第十句,描写了湘江大自然的寒秋景色。一个“ ”字,领起了下文景色的描写。写景层次分明: 、 、 、 ,依次写来;远眺、近看、仰视、俯视、上下、高低、动静结合,写出了寒秋中国江山呈现的美丽画面和万物在寒流里争取生存自由的斗争情景。请仔细体会揣摩。
10.词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在结构上起 作用。
11.你认为哪些词句表现出革命青年们对反动统治者的极端蔑视,表现出他们大无畏的战斗气魄?
12.结尾三句,如果让你写一段话表达出作者的豪情壮志,你会怎样写?
【答案】6.上阕:通过湘江秋景的描写,展现出当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通过对往昔斗争生活的回忆,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号召人们发扬勇敢无畏的精神,坚定无产阶级立场,为了民族的解放,担当起“主”中国革命“沉浮”的历史责任。
7.观看大自然景色的季节;地点;在内容上显示了诗人在激烈斗争的风暴中昂扬豪迈的革命风度和坚韧刚毅的英雄气概,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在结构上,为下文抒情作了铺垫,也以“独立”与下文的“百舸”遥相呼应映衬。
8.示例:《命运交响曲》;因为这首曲子充满着与命运抗争的豪情与力量,这与本词的意境情感相类似。
9.看;山;江;天;水
10.承上启下的过渡
1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12.示例:大家肯定记得当年我们革命青年激流勇进,一往无前,力挽狂澜的豪迈气概;肯定会记得当年那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无畏革命精神。让我们继续发扬这种精神,坚定革命立场,为了使中国人民从水深火热中解放出来,担当起“主沉浮”的历史重任吧。(答出大意即可)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文章结构方式
【解析】【点评】
(1)本题概括诗歌内容。先阅读诗歌,理解上阕和下阕的主要内容;再分析诗歌的行文结构与逻辑;最后把握诗歌主题和情感态度,组织语言概括作答。
(2)本题考查分析句子的作用。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思考,内容上理解句子大意,结构上根据句子的位置进行判断。
(3)本题考查诗歌朗读配乐。先阅读和理解诗歌内容,然后分析诗歌意象特征,结合写作背景和上下文揣摩诗歌情感。根据诗歌情感基调确定合适的曲目。
(4)本题考查梳理诗歌结构。先阅读对应诗句,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主题;然后按照题目要求赏析诗句,梳理诗句的写景层次。
(5)本题考查分析诗句的结构作用。先理解诗句内容,判断诗句的位置,再结合诗句前后文综合分析。
(6)本题考查诗句理解与分析。先阅读整首诗歌,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情感;再结合题目要求,进行对应的词句匹配。
(7)本题考查体会诗歌情感。先阅读并翻译诗歌,把握诗歌的情感;然后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和时代特征,发挥想象适当扩展。
6.全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表现了词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
上阕:从“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到“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先描绘自己在湘江边上所看见的“山”“林”“江”“百舸”“鹰”“鱼”等深秋景物,再提出“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问题。
下阕:从“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到“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主要回忆自己年轻时的革命斗争生活,表现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同时也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据此概括作答。
7.选文的前三句是“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意思是:深秋季节,我独自站立在橘子洲头,望着滔滔的湘水向北奔流。前三句点明了观景的时间(深秋季节)和地点(橘子洲头)。
内容上,词人“独立寒秋”看见的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蓬勃景色,感受到其豪迈壮阔的胸襟与英雄气概。结构上,词人触景生情,有感而发,为下文抒情作铺垫,而开头的“独立”又与后文“百舸”等内容相呼应。
8.该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全词在片语之间,融情入理,情景交融,感情层层递进,激昂向上。所以朗读配乐也应蕴含这种相似的情感意境。本题答案不唯一,所选曲目与诗歌的情感意境相似即可。
9.选文的第四句到第十句对应为: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以“看”字统领全词,开启对湘江秋景的描写,按照观景的顺序,词人先看“万山”,再看“漫江”,然后抬头看“鹰击长空”,低头俯“鱼翔浅底”,分别对应山、江、 天、 水。
10.“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意思是:面对广阔的宇宙惆怅感慨:这旷远苍茫大地的盛衰沉浮,该由谁来主宰呢?从位置上看,该句位于词的中间,是上阕的结尾,连接下阕的开头。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11.结合题意“表现出革命青年们对反动统治者的极端蔑视,表现出他们大无畏的战斗气魄”,可知要找的是词的抒情部分。词的上阕侧重写景,下阕着重抒情,所以答案在词的下阕。
下阕:“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自然地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详细描绘了青年时代的革命斗争生活,展示出革命青年们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所以能表现出革命青年们对反动统治者的极端蔑视,表现出他们大无畏的战斗气魄的句子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12.结尾三句“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意思是:可曾还记得,那时的我们到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游泳,激起的浪几乎阻挡了飞速行驶的船只。展现出革命青年激流勇进,一往无前的豪迈气概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同时表现出词人坚定的革命立场,认为革命青年能够承担起“谁主沉浮”的重任,改造旧中国,创造新世界。
答案不唯一,意思相近即可。
三、语言综合运用
某班开展以“走近伟人毛泽东”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3.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写出你从中得出的结论。
[材料一]
毛泽东在长沙读书时期,总共只用了一百六十块钱,其中有三分之一是花在订报上,其余的钱还买了许多书籍和杂志。考入师范学校时,学校发了一套青色呢制服,这套衣服他一直穿着,穿了好几年,到褪了色、穿了孔,还没有换掉。
[材料二]
毛泽东在求学期间选定以“冷水浴”作为锻炼体格的方法,认为冷水浴除了可以锻炼体魄外,还可以磨砺意志。从实行之日起,一直到毕业,他每天天亮前就来到井边,脱去衣服,用吊桶打上水来,通身淋下,淋一阵,擦一阵,直到全身擦红发热为止。穿好衣服后,还要做几节运动。
14.“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话语激发了伟人毛泽东探寻救国救民真理的强烈责任意识,也震撼了无数有志之士的心灵。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初中生,你对这句话有着怎样的感想呢?
【答案】13.毛泽东具有爱好读书,勤俭节约的习惯和持之以恒的坚忍毅力。
14.(示例)只有心系祖国,把自己的理想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地结合起来,我们的人生才会更有价值。
【知识点】材料探究;见解表述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探究。解答时注意结合材料中的修改语句,进行概括和探究,写出自己的发现。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围绕话题,从相应的角度进行阐述,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思想即可,要做到的是积极向上。
13.本题考查信息提取概括能力。由“三分之一是花在订报上,其余的钱还买了许多书籍和杂志"可知毛泽东爱好读书,由“到褪了色、穿了孔,还没有换掉"可知毛泽东勤俭节约;根据材料中的"认为冷水浴除了可以锻炼体魄外,还可以磨砺意志.……还要做几节运动"可知毛泽东具有坚忍的毅力。
14.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题时可以紧扣"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救国救民"等,从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的角度进行阐述。
示例:我们应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肩负起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以自己的行动为祖国增光添彩,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写作题
15.片段练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两句中,"山""原"都是静物,以"舞"字形容群山披雪似"银蛇"逶迤曲折,以"驰"字形容白雪覆盖的高原如"蜡象"奔腾跃动,赋静景以动态,把冰封雪盖的群山、高原写活了,使之生机勃勃。请你也运用化静为动的手法写一段文字,100字以内。
【答案】范文:
例文∶那些松树不怕山高,把根扎在悬崖峭壁的缝隙里。有的松树身子扭得像柱子上的蟠龙,在半空展开枝叶,与狂风乌云争夺天日;有的松树迎风招展,和清风白云嬉戏;有的松树望穿秋水,不见你来,独自爬到高处,斜着身子张望。
【知识点】微写作(片断写作)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片段写作的能力。根据题干的要求,运用化静为动的手法,结合示例,设定语境,选取某物,运用流畅、生动的语言。例文∶那些松树不怕山高,把根扎在悬崖峭壁的缝隙里。有的松树身子扭得像柱子上的蟠龙,在半空展开枝叶,与狂风乌云争夺天日;有的松树迎风招展,和清风白云嬉戏;有的松树望穿秋水,不见你来,独自爬到高处,斜着身子张望。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片段作文的能力。解答时要仔细阅读题干的要求,把握题意,按照题干的要求进行写作。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