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周总理,你在哪里》同步训练 (基础卷)
一、基础知识
1.(【精彩练习】2周总理,你在哪里)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我们对着森林 喊:
周总理——
松涛阵阵: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sù yíng 地上gōu 火红啊,
fá 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
【答案】sēn lín;宿营;篝;伐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故答案为: sēn lín ; 宿营 ; 篝 ; 伐
【点评】考查字音字形。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2.(第二课 《周总理,你在哪里》随课练习)课文《周总理,你在哪里》多义词语解释。
(1)诗里说“革命征途千万里”,请你写出其中加点的“征途”这个词在词典中的意思: ;诗中的意思:
(2)诗里说“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请你写出其中加点的“居住”这个词在词典中的意思: ;诗中的意思:
【答案】(1)远行的路途;行军路途
(2)较长时间住在一个地方;存活
【知识点】创新题型;推敲现代诗歌关键词语的表达作用;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字词含义的掌握。解答此题,要有一定的字词积累。
故答案为:
(1)远行的路途;行军路途;
(2)较长时间住在一个地方;存活。
【点评】本题考查对字词含义的掌握。在日常学习中,要注意积累字词,并有意识地进行复习。
3.(第二课 《周总理,你在哪里》随课练习)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轰鸣 谷穗 沉甸甸 呵,总理
篝火 松涛 心脏 宿营地
【答案】hōng;suì;diān;ā;gōu;tāo;zàng;sù
【知识点】形近字字音
【解析】【分析】考查汉字的字音。”轰鸣 “中的”轰“应读作”hōng“ ; ”谷穗“中的”穗“应读作” suì “;”沉甸甸“中的”甸“应读作” diān “ 。” 呵“应读作” ā “;”篝火“中的”篝“ 应读作” gōu “ ; ”松涛“中的”涛“ 应读作” tāo “ 。 ”心脏“中的”脏“ 应读作”zàng“ ;” 宿营地“中的”宿“应读作” sù “。
故答案为:hōng; suì;diān ;ā; gōu;tāo;zàng;sù
【点评】本题考查汉字读音的辨析。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把汉字读正确,这样才能选择正确的读音;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4.(九上 第2课《周总理,你在哪里》同步训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 ?你在哪里?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 !
(2)大地轰鸣:“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 ?”
(3)海浪声声:“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 ?”
(4)你永远居住在太阳升起的地方, ,你的人民世世代代想念你!
【答案】(1)你在哪里呵;你的人民想念你
(2)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
(3)你不见海防战士身上;他亲手给披的大衣
(4)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想念你呵,想念你——想——念——你……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周总理,你在哪里》诗歌内容的理解和默写能力。题目中所涉及内容都是课内要求熟悉掌握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记忆背诵时,不但能正确地书写出来,还要注意领悟其情感,同时还要特别注意生僻难写字、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故答案为:(1)你在哪里呵;你的人民想念你
(2)、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
(3)、你不见海防战士身上;他亲手给披的大衣
(4)、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想念你呵,想念你——想——念——你……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名句的识记、默写、理解能力。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直接性默写,根据提示写出上下句即可;理解性默写,需要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分析。需要注意生僻难写字的写法。
二、阅读理解
文章前后部分对人物的语言描写有很大不同,请分别分析其特点和妙处。
周总理,你在哪里
柯岩
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你在哪里啊,你在哪里?/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你的人民想念你!
我们对着高山喊:/周总理——/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革命征途千万里,/他大步前进不停息!”
我们对着大地喊:/周总理——/大地轰鸣:/“他刚离去,他刚离去,/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
我们对着森林喊:/周总理——/松涛阵阵:/“他刚离去,他刚离去,/宿营地上篝火红啊,/伐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
我们对着大海喊:/周总理——/海浪声声:/“他刚离去,他刚离去,/你不见海防战士身上,/他亲手给披的大衣……”
我们找遍整个世界,/啊,总理,/你在革命需要的每一个地方,/辽阔大地/到处是你深深的足迹。
我们回到祖国的心脏,/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唤:/周——总——理——/广场回音:/“啊,轻些呀,轻些,/他正在中南海接见外宾,/他正在政治局出席会议……”
总理啊,我们的好总理!/你就在这里啊,就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
你永远居住在太阳升起的地方,/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你的人民世世代代想念你!/想念你啊,想念你——想——念——你……
5.通读全诗,说说周总理到底在哪里,用诗中的一句话概括。
6.诗中对周总理的寻觅追问最终回到了哪里?为什么要写这个地方?
7.诗中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找出选文中运用反复、拟人修辞手法的地方,各举一例并阐述其妙处。
8.本文首尾两节通过相互呼应的“问”与“答”的方式,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答案】5.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
6.回到了祖国的心脏——天安门。因为这里是周总理工作的地方,他活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也活在全国人民的心坎上
7.示例:①文中多处运用反复修辞的句子,如“你就在这里啊,就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中的“在这里”“在一起”两个短语重复出现,加重语气,有一唱三叹之效果,表明人民不会忘记周总理,周总理永远和大家在一起。
②文中运用拟人修辞的句子,如诗中“我们”对“高山”“大地”“森林”“大海”“天安门前”的呼唤,它们都回应了,仿佛它们就是周总理一生的见证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使作品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的色彩。
8.抒发了亿万人民对周总理的敬爱、怀念之情。
【知识点】把握现代诗歌主题;感悟现代诗歌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倾向;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拟人;反复;其他文学性文本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大意。在文中找到对应句,归纳后对比分析即可。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大意。在文中找到对应句,归纳分析,这句话表达作者何种情感态度观点。
(3)本题考查修辞手法。注意修辞格式,指出运用何种修辞方法,分析如何修饰语句,修辞的作用,表达作者何种情感。常考修辞手法是:比喻、拟人、排比、反问、设问、借代等。
(4)本题考查作者情感。在文中找到对应句,归纳分析问答的具体内容,写了主人公的哪些事情,分析表达了作者何种情感态度观点。
5.文中原话: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
故答案为: 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
6.广场回音:/“啊,轻些呀,轻些,/他正在中南海接见外宾,/他正在政治局出席会议……”写寻觅追问最终回到中南海,这是周总理工作的地方,写周总理好似还活着,还在工作,也写了周总理在人民心中永存。
故答案为: 回到了祖国的心脏——天安门。因为这里是周总理工作的地方,他活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也活在全国人民的心坎上
7.在这里,在这里。在一起,在一起。反复,反复出现,增强语气,有一唱三叹之效果,写了人民永远记住周总理,周总理永远和大家在一起。
山谷回音,大地轰鸣,松涛阵阵,海浪声声,拟人,写山谷、大地、松涛、海浪对我们的回答,告诉我们周总理在哪里,写他们是周总理的见证人,语言生动形象。
故答案为:①文中多处运用反复修辞的句子,如“你就在这里啊,就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中的“在这里”“在一起”两个短语重复出现,加重语气,有一唱三叹之效果,表明人民不会忘记周总理,周总理永远和大家在一起。
②文中运用拟人修辞的句子,如诗中“我们”对“高山”“大地”“森林”“大海”“天安门前”的呼唤,它们都回应了,仿佛它们就是周总理一生的见证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使作品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的色彩。
8.写亿万人民在广阔世界里齐声呼唤、四处寻找周总理的动人场景,并以群众和万物的应和与深情作答,把怀念周总理和追述周总理一生伟业结合起来,抒发了人民群众对周总理无限热爱和怀念的感情。
故答案为: 抒发了亿万人民对周总理的敬爱、怀念之情。
(九上 第2课《周总理,你在哪里》同步训练)课外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献给周总理的花
①我见过雍容华丽的牡丹,也见过高贵清雅的菊花;见过婀娜多姿的水仙,也见过出污泥不染的荷花;见过朴实无华的小麦花、高粱花,也见过光彩照人的英雄花 ……
②然而,在我记忆深处,使我终生难忘的却是这样的一种花;它不是开在阳春三月,而是开在寒冬腊月;它不是开在花坛暖房,而是开在冰天雪地;迎接它出生的不是和煦的春风,而是凛冽的北风;滋育它成长的不是春雨秋露,而是人们的眼泪和心血。
③它,就是献给周总理的花。
④那是一九七六年一月的一个夜晚,我刚刚下了车,便赶到天安门广场,去向总理表达心中的哀痛。夜色中,广场更加肃穆了,仿佛天空和大地都披上了黑纱。纪念碑下,花圈如海,哀思如海,总理的功德如海!松柏林间,白花似雪,情贞似雪,总理的节操似雪!敬爱的总理啊,您把一生献给人民,您赢得了人民的无限敬重,人民对您无限地眷念!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英雄豪杰可谓多矣,可 又有哪个人的去世像我们的总理这样,使八亿人哀痛欲绝,同声痛哭?千万朵圣洁的白花,顶着寒风,冒着霜雪,凝结着爱和恨,满载着哀和愁,在祖国的大地上,为我们敬爱的总理盛开了。
⑤眼泪,是人民感情的流露,它只能为人民崇敬的英雄飘洒;白花,是人民心意的寄托,它永远属于我们的总理啊!
⑥我含着眼泪,走向那缀着白花的柏树丛。一朵普通的纸花,下面是一张纸条:悼念敬爱的周总理——您的儿女。这是最普通的花,但又是最珍贵的花。它像牡丹一样华美,它像菊花一样高雅,它像水仙一样情深,它像荷花一样纯洁。这是没有生命 的花,是纸做的花,但又是最富于生命的花,它跳动着八亿人民的脉搏,它抚慰着周总理不朽的英灵,它具有着火山爆发的能量!敌人怕它,人民爱它!这是怀念之花,更是斗争之花,骄傲之花。
9.第①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10.第④段先描写后抒情,结合具体句子说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1.结合上下文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这是没有生命的花,是纸做的花,但又是最富于生命的花。
【答案】9.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自己见过各种花的美好,为下文写人民献给周总理的花做铺垫,渲染了一种沉痛、哀伤的氛围。
10.三个感叹句抒发了人民对总理无限眷念之情,一个反问句抒发了人民对总理逝世极度悲痛之情;最后一句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抒发了全国人民对总理的敬爱和沉痛的哀悼之情。
11.全国人民献给周总理的花是用纸做的,是没有生命迹象的,但是这些花却承载着全国人民对周总理的无限深情,它们跳动着八亿人的脉搏,抚慰着周总理不朽的英灵,每一朵花都代表着每一 个人,因此“最富有生命”活力。
【知识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排比;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力。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互文、反复等,要抓住特点去判断。我们掌握修辞手法,在了解了其基本概念和表现形式外,还应该知道常见修辞手法的特点及作用,才能更好的应对各种试题的考验。
(2)、此题考查学生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内容和写作背景理解。理解诗歌内容,结合写作背景分析。
(3)、此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的理解能力。做题时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到依据和理由。关键词往往为一种具体事物,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上的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一种深刻的内涵。
9.运用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长于抒情,渲染了气氛。
10.联系上下文,此处连用三个感叹句,抒发了人民对总理无限眷念之情,运用修辞手法,更进一步表明人民对总理的感情。
11.从生物学角度来说,它是没有生命的个体,因为没有生命活动,但是在某种情景下,作者赋予了它生命,认为它具有感情,从个人的感情角度上来看,认为它也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所以是有生命的。说它普通是因为这是人民用纸做的;说它珍贵是因为它代表全国人民对总理的敬爱和沉痛哀悼之情。
三、语言综合运用
12.语文实践活动
50年代初,中国在百废待兴、一穷二白的情况下,为了保卫朝鲜,冒着极大的风险,不惜与美国一战,并帮助朝鲜把美国侵略者赶到了38线以南。就在这个时候,周总理接受了美国记者的采访。在采访过程中,周总理随手将一支美国派克钢笔放在桌上。以下是他们之间的一段对话,你能读出他们的言外之意吗?请写在下面横线上。
记者: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生产的钢笔呢?
总理:提起这支笔啊,那话可就长了。这不是一支普通的笔,而是一个朝鲜朋友在朝鲜战场上的胜利品,是作为礼物送给我的。我觉得有意义,就收下了贵国的这支笔。
①美国记者:
②周总理:
【答案】①中国人连钢笔都生产不出来。;②派克笔是战利品,证明美国只不过是中国人民的手下败将。(意对即可)
【知识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生产的钢笔呢?暗示中国生产不了钢笔,嘲讽。
这不是一支普通的笔,而是一个朝鲜朋友在朝鲜战场上的胜利品,是作为礼物送给我的。暗示这是朝鲜战争的纪念品,美国输了,怎么好意思在中国人面前说话呢。
故答案为:①中国人连钢笔都生产不出来。 ②派克笔是战利品,证明美国只不过是中国人民的手下败将。
【点评】本题考查语言揣摩。注意读懂给到的对话,联系材料背景,分析人物言外之意。
13.(九上 第2课《周总理,你在哪里》同步训练)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 周年,学校拟举行“爱党爱国,爱我中华”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下面任务。
(1)精选名句。学校准备举行“爱我中华,天下国家”主题朗诵会,下列名句中适合主题的两句是( ) (只填序号)
①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②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
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④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⑤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确定标题。读完《红星照耀中国》后,学校将举行读书演讲比赛,请依据下面的材料,确定一个演讲标题。
《红星照耀中国》描述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经过,向全世界报道了长征这一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长征途中,红军将士不畏艰险,冒着严寒忍着饥饿,爬雪山,过草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事业而牺牲的崇高精神以及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这就是长征精神。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将以这一精神鞭策自己,磨砺自己,让自己成为新的历史时期的新长征人。
演讲标题:
(3)推荐景点。学校向同学们推荐了三处红色研学旅行景点,请你选择其中一处,仿照示例,写一句推荐语。
推荐景点: ①井冈山 ②遵义 ③延安
推荐语示例: 韶山,伟人故里,我们在这里探寻伟人成长的足迹。
【答案】(1)③④
(2)示例:读红色名著,学长征精神。
(3)示例一:井冈山,革命摇篮,我们在这里体会星星之火的无穷力量。
示例二:遵义,转折之城,我们在这里探寻中国革命的伟大历史转折。
示例三:延安,革命圣地,我们在这里感受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伟大
精神。
【知识点】主题活动;语言生动;语言得体;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能力。
①不适合,“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展现了旷达的胸怀;
②不适合,“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表现的是勤奋的主题;
③适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指国家的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人都有一份责任。此句表现的爱国情怀;
④适合,这是艾青的诗句,表达的是对家乡、对祖国的爱;
⑤不适合,“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反映的是诸葛亮对人生的哲理思考,认为一个人须恬淡寡欲方可有明确的志向,须寂寞清静才能达到深远的境界。故选:③④。
(2)本题考查拟写演讲标题。此题可根据材料内容进行概括,标题尽可能有激情,吸引听众。由“《红星照耀中国》描述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经过”“我们将以这一精神鞭策自己,磨砺自己,让自己成为新的历史时期的新长征人”可拟写标题为:读红色名著,学长征精神。
(3)本题考查拟写推荐语。此题可任选一处景点,结合该景点的革命事迹,仿照示例进行拟写即可。
故答案为: (1)、 ③④ (2)、 示例:读红色名著,学长征精神。 (3)、 示例一:井冈山,革命摇篮,我们在这里体会星星之火的无穷力量。
示例二:遵义,转折之城,我们在这里探寻中国革命的伟大历史转折。
示例三:延安,革命圣地,我们在这里感受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伟大
精神。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时,需要在把握全诗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再做具体分析。
(2)、本题考查拟写演讲标题。其实就是对演讲压缩,从材料的导语中提取关键信息点,抓住关键词,同时演讲的标题要求简明、连贯、准确,吸引听众,要在提取信息、抓关键词的基础上组合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3)、 此题考查学生写推荐语的能力。对于所推荐的对象,需要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写出真正符合推荐对象的推荐语。写推荐语之前必须明确推荐的目的、推荐的理由。
四、写作题
14.(九上 周总理,你在哪里课后练习)诗中分别写了我们对“高山”、“大地”、“森林”、“大海”的呼唤,请模仿这些诗节自己写一节诗。
【答案】略
【知识点】套用式仿写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只要想象合理,符合原文的语句格式,语句通顺即可。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仿写句子要仔细分析所给的句子,修辞、句式、结构、字数都要与所仿写的句子相同或基本相同,还要注意内容通顺连贯。
1 / 1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周总理,你在哪里》同步训练 (基础卷)
一、基础知识
1.(【精彩练习】2周总理,你在哪里)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我们对着森林 喊:
周总理——
松涛阵阵: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sù yíng 地上gōu 火红啊,
fá 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
2.(第二课 《周总理,你在哪里》随课练习)课文《周总理,你在哪里》多义词语解释。
(1)诗里说“革命征途千万里”,请你写出其中加点的“征途”这个词在词典中的意思: ;诗中的意思:
(2)诗里说“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请你写出其中加点的“居住”这个词在词典中的意思: ;诗中的意思:
3.(第二课 《周总理,你在哪里》随课练习)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轰鸣 谷穗 沉甸甸 呵,总理
篝火 松涛 心脏 宿营地
4.(九上 第2课《周总理,你在哪里》同步训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 ?你在哪里?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 !
(2)大地轰鸣:“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 ?”
(3)海浪声声:“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 ?”
(4)你永远居住在太阳升起的地方, ,你的人民世世代代想念你!
二、阅读理解
文章前后部分对人物的语言描写有很大不同,请分别分析其特点和妙处。
周总理,你在哪里
柯岩
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你在哪里啊,你在哪里?/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你的人民想念你!
我们对着高山喊:/周总理——/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革命征途千万里,/他大步前进不停息!”
我们对着大地喊:/周总理——/大地轰鸣:/“他刚离去,他刚离去,/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
我们对着森林喊:/周总理——/松涛阵阵:/“他刚离去,他刚离去,/宿营地上篝火红啊,/伐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
我们对着大海喊:/周总理——/海浪声声:/“他刚离去,他刚离去,/你不见海防战士身上,/他亲手给披的大衣……”
我们找遍整个世界,/啊,总理,/你在革命需要的每一个地方,/辽阔大地/到处是你深深的足迹。
我们回到祖国的心脏,/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唤:/周——总——理——/广场回音:/“啊,轻些呀,轻些,/他正在中南海接见外宾,/他正在政治局出席会议……”
总理啊,我们的好总理!/你就在这里啊,就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
你永远居住在太阳升起的地方,/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你的人民世世代代想念你!/想念你啊,想念你——想——念——你……
5.通读全诗,说说周总理到底在哪里,用诗中的一句话概括。
6.诗中对周总理的寻觅追问最终回到了哪里?为什么要写这个地方?
7.诗中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找出选文中运用反复、拟人修辞手法的地方,各举一例并阐述其妙处。
8.本文首尾两节通过相互呼应的“问”与“答”的方式,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九上 第2课《周总理,你在哪里》同步训练)课外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献给周总理的花
①我见过雍容华丽的牡丹,也见过高贵清雅的菊花;见过婀娜多姿的水仙,也见过出污泥不染的荷花;见过朴实无华的小麦花、高粱花,也见过光彩照人的英雄花 ……
②然而,在我记忆深处,使我终生难忘的却是这样的一种花;它不是开在阳春三月,而是开在寒冬腊月;它不是开在花坛暖房,而是开在冰天雪地;迎接它出生的不是和煦的春风,而是凛冽的北风;滋育它成长的不是春雨秋露,而是人们的眼泪和心血。
③它,就是献给周总理的花。
④那是一九七六年一月的一个夜晚,我刚刚下了车,便赶到天安门广场,去向总理表达心中的哀痛。夜色中,广场更加肃穆了,仿佛天空和大地都披上了黑纱。纪念碑下,花圈如海,哀思如海,总理的功德如海!松柏林间,白花似雪,情贞似雪,总理的节操似雪!敬爱的总理啊,您把一生献给人民,您赢得了人民的无限敬重,人民对您无限地眷念!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英雄豪杰可谓多矣,可 又有哪个人的去世像我们的总理这样,使八亿人哀痛欲绝,同声痛哭?千万朵圣洁的白花,顶着寒风,冒着霜雪,凝结着爱和恨,满载着哀和愁,在祖国的大地上,为我们敬爱的总理盛开了。
⑤眼泪,是人民感情的流露,它只能为人民崇敬的英雄飘洒;白花,是人民心意的寄托,它永远属于我们的总理啊!
⑥我含着眼泪,走向那缀着白花的柏树丛。一朵普通的纸花,下面是一张纸条:悼念敬爱的周总理——您的儿女。这是最普通的花,但又是最珍贵的花。它像牡丹一样华美,它像菊花一样高雅,它像水仙一样情深,它像荷花一样纯洁。这是没有生命 的花,是纸做的花,但又是最富于生命的花,它跳动着八亿人民的脉搏,它抚慰着周总理不朽的英灵,它具有着火山爆发的能量!敌人怕它,人民爱它!这是怀念之花,更是斗争之花,骄傲之花。
9.第①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10.第④段先描写后抒情,结合具体句子说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1.结合上下文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这是没有生命的花,是纸做的花,但又是最富于生命的花。
三、语言综合运用
12.语文实践活动
50年代初,中国在百废待兴、一穷二白的情况下,为了保卫朝鲜,冒着极大的风险,不惜与美国一战,并帮助朝鲜把美国侵略者赶到了38线以南。就在这个时候,周总理接受了美国记者的采访。在采访过程中,周总理随手将一支美国派克钢笔放在桌上。以下是他们之间的一段对话,你能读出他们的言外之意吗?请写在下面横线上。
记者: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生产的钢笔呢?
总理:提起这支笔啊,那话可就长了。这不是一支普通的笔,而是一个朝鲜朋友在朝鲜战场上的胜利品,是作为礼物送给我的。我觉得有意义,就收下了贵国的这支笔。
①美国记者:
②周总理:
13.(九上 第2课《周总理,你在哪里》同步训练)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 周年,学校拟举行“爱党爱国,爱我中华”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下面任务。
(1)精选名句。学校准备举行“爱我中华,天下国家”主题朗诵会,下列名句中适合主题的两句是( ) (只填序号)
①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②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
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④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⑤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确定标题。读完《红星照耀中国》后,学校将举行读书演讲比赛,请依据下面的材料,确定一个演讲标题。
《红星照耀中国》描述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经过,向全世界报道了长征这一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长征途中,红军将士不畏艰险,冒着严寒忍着饥饿,爬雪山,过草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事业而牺牲的崇高精神以及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这就是长征精神。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将以这一精神鞭策自己,磨砺自己,让自己成为新的历史时期的新长征人。
演讲标题:
(3)推荐景点。学校向同学们推荐了三处红色研学旅行景点,请你选择其中一处,仿照示例,写一句推荐语。
推荐景点: ①井冈山 ②遵义 ③延安
推荐语示例: 韶山,伟人故里,我们在这里探寻伟人成长的足迹。
四、写作题
14.(九上 周总理,你在哪里课后练习)诗中分别写了我们对“高山”、“大地”、“森林”、“大海”的呼唤,请模仿这些诗节自己写一节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sēn lín;宿营;篝;伐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故答案为: sēn lín ; 宿营 ; 篝 ; 伐
【点评】考查字音字形。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2.【答案】(1)远行的路途;行军路途
(2)较长时间住在一个地方;存活
【知识点】创新题型;推敲现代诗歌关键词语的表达作用;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字词含义的掌握。解答此题,要有一定的字词积累。
故答案为:
(1)远行的路途;行军路途;
(2)较长时间住在一个地方;存活。
【点评】本题考查对字词含义的掌握。在日常学习中,要注意积累字词,并有意识地进行复习。
3.【答案】hōng;suì;diān;ā;gōu;tāo;zàng;sù
【知识点】形近字字音
【解析】【分析】考查汉字的字音。”轰鸣 “中的”轰“应读作”hōng“ ; ”谷穗“中的”穗“应读作” suì “;”沉甸甸“中的”甸“应读作” diān “ 。” 呵“应读作” ā “;”篝火“中的”篝“ 应读作” gōu “ ; ”松涛“中的”涛“ 应读作” tāo “ 。 ”心脏“中的”脏“ 应读作”zàng“ ;” 宿营地“中的”宿“应读作” sù “。
故答案为:hōng; suì;diān ;ā; gōu;tāo;zàng;sù
【点评】本题考查汉字读音的辨析。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把汉字读正确,这样才能选择正确的读音;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4.【答案】(1)你在哪里呵;你的人民想念你
(2)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
(3)你不见海防战士身上;他亲手给披的大衣
(4)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想念你呵,想念你——想——念——你……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周总理,你在哪里》诗歌内容的理解和默写能力。题目中所涉及内容都是课内要求熟悉掌握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记忆背诵时,不但能正确地书写出来,还要注意领悟其情感,同时还要特别注意生僻难写字、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故答案为:(1)你在哪里呵;你的人民想念你
(2)、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
(3)、你不见海防战士身上;他亲手给披的大衣
(4)、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想念你呵,想念你——想——念——你……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名句的识记、默写、理解能力。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直接性默写,根据提示写出上下句即可;理解性默写,需要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分析。需要注意生僻难写字的写法。
【答案】5.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
6.回到了祖国的心脏——天安门。因为这里是周总理工作的地方,他活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也活在全国人民的心坎上
7.示例:①文中多处运用反复修辞的句子,如“你就在这里啊,就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中的“在这里”“在一起”两个短语重复出现,加重语气,有一唱三叹之效果,表明人民不会忘记周总理,周总理永远和大家在一起。
②文中运用拟人修辞的句子,如诗中“我们”对“高山”“大地”“森林”“大海”“天安门前”的呼唤,它们都回应了,仿佛它们就是周总理一生的见证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使作品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的色彩。
8.抒发了亿万人民对周总理的敬爱、怀念之情。
【知识点】把握现代诗歌主题;感悟现代诗歌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倾向;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拟人;反复;其他文学性文本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大意。在文中找到对应句,归纳后对比分析即可。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大意。在文中找到对应句,归纳分析,这句话表达作者何种情感态度观点。
(3)本题考查修辞手法。注意修辞格式,指出运用何种修辞方法,分析如何修饰语句,修辞的作用,表达作者何种情感。常考修辞手法是:比喻、拟人、排比、反问、设问、借代等。
(4)本题考查作者情感。在文中找到对应句,归纳分析问答的具体内容,写了主人公的哪些事情,分析表达了作者何种情感态度观点。
5.文中原话: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
故答案为: 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
6.广场回音:/“啊,轻些呀,轻些,/他正在中南海接见外宾,/他正在政治局出席会议……”写寻觅追问最终回到中南海,这是周总理工作的地方,写周总理好似还活着,还在工作,也写了周总理在人民心中永存。
故答案为: 回到了祖国的心脏——天安门。因为这里是周总理工作的地方,他活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也活在全国人民的心坎上
7.在这里,在这里。在一起,在一起。反复,反复出现,增强语气,有一唱三叹之效果,写了人民永远记住周总理,周总理永远和大家在一起。
山谷回音,大地轰鸣,松涛阵阵,海浪声声,拟人,写山谷、大地、松涛、海浪对我们的回答,告诉我们周总理在哪里,写他们是周总理的见证人,语言生动形象。
故答案为:①文中多处运用反复修辞的句子,如“你就在这里啊,就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中的“在这里”“在一起”两个短语重复出现,加重语气,有一唱三叹之效果,表明人民不会忘记周总理,周总理永远和大家在一起。
②文中运用拟人修辞的句子,如诗中“我们”对“高山”“大地”“森林”“大海”“天安门前”的呼唤,它们都回应了,仿佛它们就是周总理一生的见证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使作品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的色彩。
8.写亿万人民在广阔世界里齐声呼唤、四处寻找周总理的动人场景,并以群众和万物的应和与深情作答,把怀念周总理和追述周总理一生伟业结合起来,抒发了人民群众对周总理无限热爱和怀念的感情。
故答案为: 抒发了亿万人民对周总理的敬爱、怀念之情。
【答案】9.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自己见过各种花的美好,为下文写人民献给周总理的花做铺垫,渲染了一种沉痛、哀伤的氛围。
10.三个感叹句抒发了人民对总理无限眷念之情,一个反问句抒发了人民对总理逝世极度悲痛之情;最后一句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抒发了全国人民对总理的敬爱和沉痛的哀悼之情。
11.全国人民献给周总理的花是用纸做的,是没有生命迹象的,但是这些花却承载着全国人民对周总理的无限深情,它们跳动着八亿人的脉搏,抚慰着周总理不朽的英灵,每一朵花都代表着每一 个人,因此“最富有生命”活力。
【知识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排比;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力。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互文、反复等,要抓住特点去判断。我们掌握修辞手法,在了解了其基本概念和表现形式外,还应该知道常见修辞手法的特点及作用,才能更好的应对各种试题的考验。
(2)、此题考查学生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内容和写作背景理解。理解诗歌内容,结合写作背景分析。
(3)、此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的理解能力。做题时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到依据和理由。关键词往往为一种具体事物,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上的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一种深刻的内涵。
9.运用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长于抒情,渲染了气氛。
10.联系上下文,此处连用三个感叹句,抒发了人民对总理无限眷念之情,运用修辞手法,更进一步表明人民对总理的感情。
11.从生物学角度来说,它是没有生命的个体,因为没有生命活动,但是在某种情景下,作者赋予了它生命,认为它具有感情,从个人的感情角度上来看,认为它也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所以是有生命的。说它普通是因为这是人民用纸做的;说它珍贵是因为它代表全国人民对总理的敬爱和沉痛哀悼之情。
12.【答案】①中国人连钢笔都生产不出来。;②派克笔是战利品,证明美国只不过是中国人民的手下败将。(意对即可)
【知识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生产的钢笔呢?暗示中国生产不了钢笔,嘲讽。
这不是一支普通的笔,而是一个朝鲜朋友在朝鲜战场上的胜利品,是作为礼物送给我的。暗示这是朝鲜战争的纪念品,美国输了,怎么好意思在中国人面前说话呢。
故答案为:①中国人连钢笔都生产不出来。 ②派克笔是战利品,证明美国只不过是中国人民的手下败将。
【点评】本题考查语言揣摩。注意读懂给到的对话,联系材料背景,分析人物言外之意。
13.【答案】(1)③④
(2)示例:读红色名著,学长征精神。
(3)示例一:井冈山,革命摇篮,我们在这里体会星星之火的无穷力量。
示例二:遵义,转折之城,我们在这里探寻中国革命的伟大历史转折。
示例三:延安,革命圣地,我们在这里感受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伟大
精神。
【知识点】主题活动;语言生动;语言得体;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能力。
①不适合,“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展现了旷达的胸怀;
②不适合,“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表现的是勤奋的主题;
③适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指国家的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人都有一份责任。此句表现的爱国情怀;
④适合,这是艾青的诗句,表达的是对家乡、对祖国的爱;
⑤不适合,“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反映的是诸葛亮对人生的哲理思考,认为一个人须恬淡寡欲方可有明确的志向,须寂寞清静才能达到深远的境界。故选:③④。
(2)本题考查拟写演讲标题。此题可根据材料内容进行概括,标题尽可能有激情,吸引听众。由“《红星照耀中国》描述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经过”“我们将以这一精神鞭策自己,磨砺自己,让自己成为新的历史时期的新长征人”可拟写标题为:读红色名著,学长征精神。
(3)本题考查拟写推荐语。此题可任选一处景点,结合该景点的革命事迹,仿照示例进行拟写即可。
故答案为: (1)、 ③④ (2)、 示例:读红色名著,学长征精神。 (3)、 示例一:井冈山,革命摇篮,我们在这里体会星星之火的无穷力量。
示例二:遵义,转折之城,我们在这里探寻中国革命的伟大历史转折。
示例三:延安,革命圣地,我们在这里感受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伟大
精神。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时,需要在把握全诗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再做具体分析。
(2)、本题考查拟写演讲标题。其实就是对演讲压缩,从材料的导语中提取关键信息点,抓住关键词,同时演讲的标题要求简明、连贯、准确,吸引听众,要在提取信息、抓关键词的基础上组合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3)、 此题考查学生写推荐语的能力。对于所推荐的对象,需要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写出真正符合推荐对象的推荐语。写推荐语之前必须明确推荐的目的、推荐的理由。
14.【答案】略
【知识点】套用式仿写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只要想象合理,符合原文的语句格式,语句通顺即可。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仿写句子要仔细分析所给的句子,修辞、句式、结构、字数都要与所仿写的句子相同或基本相同,还要注意内容通顺连贯。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