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0张PPT)
第七单元知识
梳理强化
(部编版)五年级
上
一
学习目标
目录
导入
复习
二
字词梳理
三
句子赏析
四
积累运用
五
拓展
练习
六
课堂总结
七
学习目标
字词梳理
句子赏析
积累运用
拓展练习
1、认识并会写本单元生字词语,能够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读懂词句的意思。
2、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能背诵《古诗词三首》和课文《四季之美》,积累优美的句段及运用,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4、巩固本单元字词句子,课文知识点,学会观察景物的变化,写下观察所得。
浣女( ) 哀愁( ) 寺庙( )
聒噪( ) 湖畔( ) 黎明( )
漆黑( ) 夜幕( ) 凛冽( )
闲逸( ) 纠正( ) 茂盛( )
huàn
āi chóu
sì
guō zào
pàn
lí
qī
mù
lǐn liè
yì
jiū
shèng
任务一:字词梳理
易读错的字
涨潮( ) 照耀( ) 兴奋 ( )
树梢( ) 翅膀( ) 抛弃 ( )
嫉妒( ) 袅袅( ) 倏忽( )
粗糙( ) 面面相觑( )
zhǎng cháo
yào
xīng
shāo
chì bǎng
pāo
jí dù
niǎo
shū
cāo
qù
任务一:字词梳理
易读错的字
会写的词语
浣女 随意 榆关 湖畔 黎明 红晕 漆黑 凛冽 愈合 闲逸 船桨 规律 纠正 树梢 抛弃 应接不暇
泊
涨
累
晕
bó( )
pō( )
yūn ( )
yùn( )
zhǎng ( )
léi ( )
湖泊
停泊
涨价
晕倒
红晕
果实累累
多音字
lěi( )
lèi ( )
积累
劳累
zhàng( )
涨红
成群结队:很多人聚集到一起,形成了队伍。
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不可计数:形容数量很多。
应接不暇:原指美景繁多,看不过来 后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
悄没声儿:形容没有声音或声音很低。
词语理解
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不知所措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倏忽:很快地;忽然。
羡慕:看见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
嫉妒:忌妒。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胜过自己的人心怀怨恨。
大呼小叫:高声喊叫吵嚷。
无边无际:无限广阔,没有边际。
词语理解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黄昏—傍晚 朦胧—隐约 凛冽—凛凛 暖和—温暖
闲逸—安逸 茂盛—繁茂 展示—展现 照耀—照射
缓缓—徐徐 静寂—寂静 忽然—突然 兴奋—激动
倏忽—猛然 嫉妒—忌妒 羡慕—艳羡
词语积累
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漆黑—皎洁 寒冷—温暖 茂盛—稀疏
热闹—安静 粗糙—光滑
词语积累
①ABB式词语:
②AABC式词语:
③“××不×”式词语:
白茫茫、绿油油、红彤彤、黑漆漆、黄澄澄、灰溜溜、笑眯眯
应接不暇、坚持不懈、忍俊不禁、诲人不倦、临危不惧
面面相觑、息息相关、欣欣向荣、息息相通、恋恋不舍
词语归类
④量词:
⑤动词:
⑥描写四季景物的词语
一堆白灰、一支乐曲、一簇树叶、一声鸟叫 、一只画眉
春光明媚、春暖花开、春和景明、秋高气爽、白雪皑皑
纠正错误、照耀在水面、拨着桨、立在地上
词语归类
1、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这句话讲的是黎明的美,天空、红晕、彩云构成了春天黎明的美景。
任务二:句子赏析
2、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这句话讲了榕树的茂盛和生命力之美。“照耀” “颤动”表现出了榕树旺盛的生命力。
任务二:句子赏析
3、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这句话采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将鸟儿们不同的姿态写了出来,表现出了“鸟的天堂”中鸟的数量之多。
任务二:句子赏析
4、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但突出了鸟鸣的悦耳,而且让我们体会到作者对画眉鸟的喜爱之情。
任务二:句子赏析
5、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中啊!
第一个加引号指的是那棵大榕树,表示一种特定称谓。第二个不加引号指的是作者看了被人们誉为的“鸟的天堂”的大榕树后,感觉是真正的鸟的天堂。
任务二:句子赏析
《渔歌子》
(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任务三:积累运用
积累背诵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按课文内容填空。
春天最美是( )。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 )
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 ),飘着红紫红紫的( )。
冬天最美是( )。落雪的早晨当然( ),就是
在遍地( )白霜的早晨,或是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 ),也要生起熊熊的( )。
黎明
鱼肚
红晕
彩云
早晨
美
铺满
清晨
炭火
《古诗词三首》
1、《山居秋暝》是唐朝诗人王维的作品,他是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苏轼称赞他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
任务三:积累运用
单元知识点
《古诗词三首》
2、《枫桥夜泊》是唐朝张继创作的,此诗精确而细腻地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
任务三:积累运用
单元知识点
《古诗词三首》
3、《长相思》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创作的一首词,他是清词三大家之一。词作上片描写跋涉行军与途中驻扎,夹杂着颇多无奈情绪;下片叙述夜来风雪交加,搅碎了乡梦,倍觉惆怅。全词描写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抒发了情思深苦的绵长心情。
任务三:积累运用
单元知识点
4、《四季之美》这篇课文的作者是日本的清少纳言,被后世誉为“日本散文鼻祖”。通过作者对于四季景物的观察,体会到四季景物的变化,四季里景物的不同的美,表现了作者善于观察,善于体验生活的高雅情致,字里行间渗透了作者对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任务三:积累运用
单元知识点
5、《鸟的天堂》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巴金的一篇散文,原名李尧棠,2003年被国务院授予“人民作家”荣誉称号。代表作《家》《春》《秋》等。本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里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任务三:积累运用
单元知识点
6、《月迹》是现代作家贾平凹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散文以孩童的心态和目光来展示、描绘中秋之月迹,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展现了美丽的月色,赞扬了孩子美好的心灵,表达了孩子们追求美好事物的纯真愿望。
任务三:积累运用
单元知识点
1、理解句子。
噢,月亮竟是这么多: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①句中的 “噢”表达的意思是( )。
A.出乎意料,流露出惊喜之情
B.回答的声音,流露出惊喜之情
C.知道了答案,流露出惊喜之情
A
任务三:积累运用
②这句话表达了( )之情,应该用( )的语气来读。
③句中的“它”能改成你”吗 为什么
④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惊喜
好奇和惊喜
不能,“它”指的是眼睛,亮,改了就不符合原意。
这句话说明了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你愿意去发现,美无处不在,希望无处不有。
⑴ “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写的是动态美。( )
⑵秋天,最美的时间是黄昏,最美的景物有归鸦、大雁、风声、虫鸣。( )
⑶ “大多变成了一堆白灰,这未免令人有点扫兴”,表现出作者对冬季的厌恶之情。( )
2、判断正误,在正确题号后面的括号里画“√”
√
√
3、下列句子属于静态描写的一项是( )。
A.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B.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
C.一阵风吹来,柳条儿随风飘扬。
D.鸟儿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任务三:积累运用
B
一、读拼音写字词。
yè mù jiàng lín( ),海边渐渐沉寂。
最后,只剩下dēng tǎ( )zhào yào( )
着lí míng( )前的海洋。。
夜幕降临
灯塔
照耀
黎明
任务四:拓展练习
窠(guǒ kē)里 扫兴( xìng xīng) 闲逸( yì miǎn )
红晕(yùn yūn ) 凛冽(liè lì) 蒙(méng měng )面
停泊(bó pō) 风一更(gēng gèng) 聒 ( gūo shé )碎
嫉妒(hù dù) 浣 (huàn wán )女 累(lěi lèi)累硕果
√
√
√
√
√
√
√
√
√
√
√
√
二、给红色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心旷神( ) 应接不( ) 成群( )队
不可计( ) 无( )无际 百鸟争( )
(1)写出一个画“ ”的词语的近义词: 。
(2)坐在观光车上,沿途的风景使我的眼睛 。(选词填空)
暇
怡
结
数
边
鸣
三、把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应接不暇
数不胜数
四、按要求写句子。
1、我们又把船在树下泊了片刻。(改为“被”字句 )
2、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改为“把”
字句 )
船又被我们在树下泊了片刻。
那翠绿的颜色把我们的眼睛,明亮地照耀着。
3、仿照例句把事物写具体。
例:夕阳西下,乌鸦归窠。
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仿写:眼前是一条清澈的小河。
那翠绿的颜色把我们的眼睛,明亮地照耀着。
1、本文是按( )顺序来写的。在写每个季节的时候,先用一个句子概括这个季节的特点,这个句子叫作( )。在写夏季时,写出( )时的动态美。
时间
中心句
萤火虫飞行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四季之美》写了榕树的静态美:( )、( )( )、( )还写了鸟的动态美:( ),
( )。这是一种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以静写动,以动衬静,给人以栩栩如生的画面。
干:不可计数
枝:枝上生根
根:直垂地面
叶:生机勃勃
到处是鸟声、鸟影
叫、飞、扑
多 :
欢:
最后一句话第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是因为( );第二个没有加引号是因为( ) (把字母填在括号里)
A.对大榕树的称呼
B.这的确是鸟栖息的好地方,是作者由衷的赞叹
B
A
3、选择。
六、读片段,回答问题。
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案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
冬天最美是早晨。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或是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也要生起熊熊的炭火。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时,那闲逸的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只是到了中午,寒气渐退,火盆里的火炭,大多变成了一堆白灰,这未免令人有点儿扫兴。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用“____”分别画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这两个句子在语段中起 的作用。
2、选文第1自然段按 顺序描绘了 和
两幅画面。( ) 。
A.空间 乌鸦归巢 大雁南飞
B.时间 夕阳斜照西山 夕阳西沉
领起下文
B
3、秋天最美的时间是 ,最美的景物有 ;冬天最美的时间是 ,与寒冷的冬晨和谐的是人们 的心情。
4、冬天,作者明明喜欢早晨,为什么还要写中午呢?
.
.
。...
早晨
黄昏
归鸦、大雁、风声、虫鸣
闲逸
这样写是为了突出早晨温暖、和谐的画面。
第七单元: 即景
题目:1、晨雾即景 2、乡村傍晚即景
点拨:1、美的含义是丰富的,同样,人们对于景色的美也有不同的理解。绵绵青山、潺潺溪水如诗如画;急流险滩激荡人心;茫茫无边的大沙漠……,都可以写入你的文章。
2、要抓住景物特征,多方位、多角度予以描绘,写出景物的动、静、声、色。还要将自己的生动感受融入到景色描绘当中,以感染打动读者。
3、注意观察景物的变化。
任务四:拓展练习
习作
乡村傍晚即景
城镇的傍晚是喧闹的,而乡村的傍晚却是宁静的、柔和的。当夕阳恋恋不舍地下山之前,这片绿色的村庄的每一个角落都变成了金黄色。啊,家乡的傍晚多么美丽啊!
你瞧,太阳慢慢地下山了。绿荫掩映的村庄上空升起了一层层薄薄的烟雾,真像一层细腻的轻纱罩住了整个村庄。竹林里响起叽叽喳喳的声音,原来是小鸟们在尽情歌唱。虽然我不懂它们在唱什么,可是我知道它们的心情一定是欢快的。
我和妈妈一块儿去摘菜。在路上,我看见一群活蹦乱跳的孩子。
任务四:拓展练习
范文
他们一边嬉闹着一边往家走,是那样的天真可爱。烟雾似乎又来到这片绿色的田野,绿油油的麦苗、金灿灿的油菜花,仿佛都被罩上了一层乳白色的轻纱,景色真迷人!田里干活的人们陆续走出田地,漫步在回家的小路上。他们有的赤着脚,发出噔噔的脚步声;有的赶着牛,牛移动着笨重的身躯,尾巴一甩一甩的,慢腾腾地朝前走着。主人的吆喝声和赶牛的皮鞭声不时在田野里回荡。不知不觉,妈妈已经离我很远了,我急忙追上去,妈妈说:“你是不是被傍晚这美丽的风光迷住了 ”我笑着点点头。
这时候,天色已晚,我和妈妈拎着菜回到院子里。院落的上空炊
任务四:拓展练习
烟袅袅,不时还听到广播里传出悠扬的歌声。一阵微风吹来,风里裹着香喷喷的腊肉味,真香啊!这时,我仿佛置身于梦幻般的童话王国……
啊,乡村的傍晚多么宁静,多么美丽!我爱家乡的傍晚!
任务四:拓展练习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针对第七单元的知识进行了复习和巩固,相信同学们都能够查缺补漏,找到了自己的短板并能在以后的复习中针对性的掌握。
课堂总结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