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三年级科学期末检测卷
一、选择题
1.(2024三上·瓯海期末)著名气象学家( ),坚持每天观察和记录天气情况,最终成为我国现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奠基人。
A.袁隆平 B.钟南山 C.竺可桢
【答案】C
【知识点】天气现象
【解析】【分析】我国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是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坚持数十年如一日观察记录气象数据,领导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气象研究所的首批气象台站。
故选:C。
2.(2024三上·瓯海期末)自然界中物质的状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下列三种物质中状态与其他两种不同的是( )。
A.空气 B.水 C.水蒸气
【答案】B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不同的形态,水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需要吸热或放热,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在自然界中,水能以液态、气态、固态三种状态存在。冰、水、水蒸气是同一种物质。
3.(2024三上·瓯海期末)下列测量水温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答案】A
【知识点】温度计
【解析】【分析】温度计测量水温时,要注意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观测温度计的读数时,手拿温度计的上端,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4.(2024三上·瓯海期末)常温下,小科在30毫升水中加入20克食盐,搅拌了很久,发现杯底还有一些食盐没有溶解,这是因为( )。
A.搅拌不够
B.食盐颗粒太大
C.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有限
【答案】C
【知识点】水的溶解能力
【解析】【分析】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一样的。一般情况下,30毫升的水中大约可以溶解8克食盐,所以在30毫升的水中加入20克食盐,充分搅拌后,发现杯底还有部分食盐颗粒没有溶解,这是因为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
5.(2024三上·瓯海期末)要想食盐溶解得快,最好的方法是( )
A.20℃、不搅拌
B.20℃、搅拌
C.50℃、搅拌
【答案】C
【知识点】加快溶解
【解析】【分析】可溶性的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是否搅拌、颗粒物大小等因素有关,所以常用的加快溶解的方法有:搅拌、研碎、增加水的温度等。要使方糖溶解得快,50℃,搅拌最合适。
6.(2024三上·瓯海期末)游泳时,充满气的游泳圈可以使人浮在水面上,是因为( )。
A.空气比水轻 B.空气比水重 C.空气和水一样重
【答案】A
【知识点】浮力;物体的沉浮
【解析】【分析】救生圈的内部充满空气,空气的平均密度远远小于水的密度,所以同体积的空气比要比同体积的水轻得多,所以游泳圈会浮在水面上,故选A。
7.(2024三上·瓯海期末)寒冷的冬天,自来水管被冻裂,是因为( )。
A.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体积不变
B.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
C.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小
【答案】B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水结冰的过程是水从液体变为固体的过程,水结冰后体积会增大,冬天特别寒冷那几天,暴露在外的自来水管很容易爆裂,那是因为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
8.(2024三上·瓯海期末)将一团纸巾牢牢塞在杯底,杯口朝下竖直按入水中(如图)。我们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纸巾湿了
B.纸巾没有湿
C.纸巾一半湿,一半干
【答案】B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空气和水,石块一样,都能占据空间。把一团纸紧紧地塞在杯底,然后将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让水淹没杯子。杯内水面的位置与杯外(水槽内)的水位相比较,杯内比杯外水位低,这是因为空气把一部分水挤压出去了,纸巾没有湿。
9.(2024三上·瓯海期末)探究空气是否有质量时,天平的左侧放置气球并打气,右侧可以增加( )使天平再次平衡。
A.绿豆 B.玻璃弹珠 C.苹果
【答案】A
【知识点】探究空气是否具有质量;测定一袋空气的质量
【解析】【分析】探究空气是否有质量时,天平的右端除了使用绿豆,还可以使用米粒,因为米粒较轻,适合通过对比探究空气的质量,而玻璃弹珠和苹果与空气的质量差距较大,不适合用于探究空气的质量操作。
10.(2024三上·瓯海期末)一个吹鼓的气球质量是5克,如果放了气球里的全部空气,这时气球的质量( )。
A.大于5克 B.等于5克 C.小于5克
【答案】C
【知识点】探究空气是否具有质量
【解析】【分析】空气是有质量的,如果将吹鼓的气球放完气,质量会减小,小于5克。
11.(2024三上·瓯海期末)下列物品和我们做的“热气球”原理一样的是( )。
A.滑翔伞 B.风筝 C.走马灯
【答案】C
【知识点】制作热气球;对流
【解析】【分析】空气受热后体积会膨胀,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热气球和走马灯是利用了热空气上升的原理。
12.(2024三上·瓯海期末)一个压瘪的乒乓球,想让它鼓回去,放在( )最好。
A.热水里 B.冷水里 C.冰水里
【答案】A
【知识点】气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分析】热胀冷缩是物体的一种基本性质,物体在一般状态下,受热以后体积会膨胀,在受冷的状态下体积会缩小。大多数物体都具有这种性质,把一个压瘪未破的乒乓球放在热水里,过一会儿乒乓球又恢复原状,是因为乒乓球内的空气受热体积膨胀,这说明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3.(2024三上·瓯海期末)温州的气候特征是( )。
A.四季分明 B.四季如春 C.雨季和旱季分明
【答案】A
【知识点】气候
【解析】【分析】一定地域里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象情况叫做气候,形容气候的词语主要有四季如春、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等。浙江省温州市的气候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是四季分明。
14.(2024三上·瓯海期末)根据下图雨量器中的降雨量,我们可以判断当天下的是( )。
24 小时降雨量等级标准(单位:毫米)
小雨 中雨 大雨 暴雨
0.1~9.9 10.0~24.9 25.0~49.9 50.0~99.9
A.小雨 B.中雨 C.大雨
【答案】B
【知识点】降雨量等级
【解析】【分析】降水是指空气中的水汽冷凝并降落到地表的现象。降水量是在24小时内降落在水平地面上的水,在未经蒸发、渗漏、流失的情况下所积的深度,通常以毫米为单位。图雨量器中的降水量是20毫米,降雨等级是中雨。
15.(2024三上·瓯海期末) 2023年12月22日是冬至,是( )中的一个重要节气,这是我国古代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
A.天气预报 B.天气记录 C.二十四节气
【答案】C
【知识点】天气对生活的影响;气候
【解析】【分析】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 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这些节气反映了季节的变化, 对古时候农事的进行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冬至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时间最短的一天, 也是全年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一天。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冬至有着丰富的民俗活动, 如数九、 冬节搓丸等, 体现了人们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对生活的热爱。
二、探究题。
16.(2024三上·瓯海期末)气象观测
下表是1月份连续6天大罗山的天气预报:
1月26日 -1~5℃ 1月27日 -3~3℃ 1月28日 -5~3℃ 1月29日 -2~10℃ 1月30日 -2~8℃ 1月31日 -3~5℃
(1)分析天气预报,研学队员选择 出行比较合适。(填日期)理由是: 。
(2)当地气温比较低,你认为他们穿什么衣服比较保暖( )。
A.短袖T恤 B.长袖T恤 C.羽绒服
(3)下列工具中,我们可以用( )去测量气温。
A.气温计 B.风速仪 C.天平
(4)到达营地后,小科和小瓯分别在树荫下和阳光下测量了气温,温度计显示如下图,请分别写出温度示数(注意写上单位)。
①树荫下:
阳光下:
(5)上题中,( )的温度可以代表此时的气温。
A.树荫下 B.阳光下 C.两个都可以
(6)研学队员将营地一天的气温变化画成了柱状图,如下图所示:
观察柱状图,一天中的最高气温是( )。
A.10时 B.12时 C.14时
(7)根据气温柱状图,我们发现一天中的气温变化规律是( )。
A.一直上升 B.先上升,后下降 C.先下降,后上升
(8)分析气温柱状图,推测同一地点,20时的气温最有可能是( )。
A.12℃ B.8℃ C.3℃
(9)测风向时,发现红旗向南飘,风向标箭头指向北,可以推断此时的风向为( )。
A.南风 B.北风 C.西北风
(10)天空云量如右图所示,此时的天气是( )。
A.晴 B.多云 C.阴
【答案】(1)1月29日;天气晴朗适合出行
(2)C
(3)A
(4)5℃|8℃
(5)A
(6)C
(7)B
(8)C
(9)B
(10)A
【知识点】天气现象;测量气温;风的大小和方向;云量;气象站
【解析】【分析】(1)研学队员应该选择气温适中、 天气稳定的日期出行,也就是1月29日。 理由是, 这样的天气条件有利于研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避免因极端天气或不稳定的气候条件对研学活动造成不利影响。
(2)在低温环境下, 羽绒服因其优异的保暖性能成为首选。 羽绒服能够有效地阻挡冷空气, 保持身体温暖。 此外, 羽绒服的设计通常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和透气性, 能够在保持温暖的同时, 也确保了舒适度。 因此, 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 选择羽绒服是保持温暖的最佳选择。
(3)我们可以用各种气象仪器来测量天气情况: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测量气温的温度计叫气温计,也叫寒暑表。用风向标测量风向,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风速:风每秒钟行进多少米。用风速仪测量风速。降水是天气的一个重要特征,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4)在这个实验中, 两支相同的温度计, 发现树荫下的温度计中温度要低一点。
(5)在气象学中, 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室外阴凉、 通风的地方, 以避免阳光直射影响温度读数。 通常, 温度计或温度表放置在百叶箱中, 以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因此, 树荫下的温度更能反映当地的实际气温, 而不是阳光直射下的温度。
(6)观察柱状图可以发现,一天中的最高气温是14时。
(7)通过观察气温柱状图, 我们可以发现一天中的气温是不断变化的, 具体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 一天中的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14~15时, 而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清晨日出前。 这种变化是由于地球接收和反射太阳辐射的程度随时间变化而产生的。 在日出后, 随着太阳的升高, 地表温度逐渐升高, 导致气温上升; 而随着太阳开始西落, 地表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减少, 气温随之开始下降。 因此, 一天中的气温变化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规律。
(8)分析气温柱状图,推测同一地点,20时的气温最有可能是3℃。
(9)当红旗向南飘动时, 这表明风是从北方吹来的, 即北风。 风向标的箭头指向北, 这表明风的方向是向北的。
(10)根据云量多少与天气的关系,图中的云量覆盖少于四分之一,这时的天气为晴。
17.(2024三上·瓯海期末)水的研究
(1)取水时,发现水潭里的水结冰了,冰的状态是( )。
A.固态 B.液态 C.气态
(2)想让冰快点融化,以下方法不可行的是( )。
A.加食盐 B.用毛巾包起来 C.放太阳底下晒
(3)取水时把衣服弄湿了,下列方法能让湿衣服干得最快的是( )。
A.展开放阴凉处 B.展开放太阳底下 C.揉成团放书包里
(4)烧水时下图最接近沸腾状态的是( )。
A. B. C.
(5)水沸腾时的温度是( )。
A.80℃ B.100℃ C.120℃
(6)水开时,杯子上方的“白气”是( )。
A.水蒸气 B.小水珠 C.白烟
(7)营地野餐,小科经过桌子旁边,闻见了阵阵香味,能闻到香味是因为( )。
A.空气被压缩 B.空气占据空间 C.空气在流动
【答案】(1)A
(2)B
(3)B
(4)C
(5)B
(6)B
(7)C
【知识点】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冰的融化;空气的特征;凝结;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 (1)当水在零摄氏度或低于零摄氏度的条件下凝结时, 会形成固态的冰。 取水时,发现水潭里的水结冰了,冰的状态是固态。
(2)冰的融化速度受到温度的影响, 温度越高, 冰的融化速度越快。 因此, 将冰放在温度更高的地方或阳光下晒, 以及用手捂住冰块等, 都可以加快冰的融化速度。 用毛巾捂起来不可以加快冰的融化。
(3)为了使湿衣服尽快干燥, 关键在于促进空气流动和增加衣服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把衣服放在太阳底下干得最快。
(4)在烧水过程中, 当水接近沸腾时, 会出现一系列的特征, 这些特征在提供的选项中可以通过对比来确认最符合描述的选项。 根据水沸腾的特点, 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会逐渐减小, 这是因为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 导致气泡变小。 而在水沸腾时, 整个容器中的水温相同, 水内部不停地汽化, 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 使得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 到液面处破裂。
(5)水沸腾是水受热到达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在标准大气压下, 水的沸点通常是100℃。
(6)当水烧开时, 从壶嘴冒出的“白气”实际上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而不是水蒸气本身。 水蒸气是一种无色、 无味、 看不见的气体, 而我们所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后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7)营地野餐,小科经过桌子旁边,闻见了阵阵香味,能闻到香味是因为空气在流动。
18.(2024三上·瓯海期末)调味时,不小心把食盐洒在地上,与沙子混在了一起。请你分离食盐与沙子。
(1)分离食盐和沙子,先选用上图中的装置 将食盐溶解在水中;再用装置 将沙子过滤出来;最后利用装置 将食盐从水中分离出来。(填“A”“B”或“C”)
(2)使用装置B过滤时,漏斗中的液体要( )滤纸边缘。
A.高于 B.平于 C.低于
(3)下列酒精灯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4)蒸发实验时,当发现( ),就应该熄灭酒精灯。
A.食盐水烧干了
B.食盐水沸腾了
C.有较多白色颗粒出现时
【答案】(1)A;B;C
(2)C
(3)B
(4)C
【知识点】酒精灯的使用;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分离是利用一定的方法将混合物中的各种成分分开,分离有沉淀、过滤、结晶等方法。物质的性质不同,使用的过滤方法也就不同。常用的方法有沉淀、过滤、蒸发。
(1)分离食盐和沙子,先选用上图中的装置A装置将食盐溶解在水中;再用装置B将沙子过滤出来;最后利用装置C将食盐从水中分离出来。
(2)据对过滤实验的注意事项,过滤时,漏斗中液体的液面要比滤纸的边缘低。
(3)点燃酒精灯时,要用火柴点燃,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连续盖灭两次。
(4)溶解在水中的食盐能用蒸发的方法把食盐和水分离出来。给杯子中的盐水加热,可以分离食盐和水,需要的材料有:蒸发皿、石棉网、酒精灯、三脚架、火柴、湿抹布。当发现有白色颗粒出现,就应该熄灭火焰,利用蒸发皿的余温蒸发剩余的水分。
19.(2024三上·瓯海期末)空气的研究
小科用两支注射器分别抽进同样多的水和空气,然后用橡皮泥堵住管口,用同样大小的力向下压活塞,观察到的现象如图所示:
(1)由图可知,第2支注射器装的是( )。
A.水 B.空气 C.无法判断
(2)他用力压这两支注射器的活塞,发现两支( )压到最底端。
A.都能 B.都不能 C.无法判断
(3)他用力向下压装有空气的注射器,松手后发现活塞( )。
A.会弹回来 B.不会弹回来 C.无法判断
(4)这个实验主要可以证明( )。
A.空气和水都有重量
B.空气和水都有固定的形状
C.空气易被压缩,水不易被压缩
(5)如图为加压前注射器里的空气状况,圆圈代表的是空气微粒。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表示活塞向右压后注射器里的空气状况的是( )。
A. B. C.
【答案】(1)B
(2)B
(3)A
(4)C
(5)C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空气能占据空间;压缩空气
【解析】【分析】(1)用两支注射器分别抽进同样多的水和空气,然后用橡皮泥堵住管口,用同样大小的力向下压活塞,空气会被压缩,水是不能呗压缩的,因此第2支注射器装的是空气,所以B符合题意。
(2)空气能够被压缩,但是不能被压缩到没有。他用力压这两支注射器的活塞,发现两支都不能压到最底端。
(3)在实验中, 当用力向下压装有空气的注射器活塞后, 松手发现活塞会弹回来一些。 这是因为被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 类似于弹簧的原理, 压缩后会有恢复原状的倾向。 这个实验现象说明了空气具有可压缩性和弹性, 即当外力去除后, 空气会试图恢复到原来的体积, 从而导致活塞弹回。
(4)这个实验主要可以证明空气易被压缩,水不易被压缩。
(5)如图为加压前注射器里的空气状况,圆圈代表的是空气微粒。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表示活塞向右压后注射器里的空气状况的是C选项,压缩后空气分子间的距离变小。
20.(2024三上·瓯海期末)小科做“风的成因”模拟实验,如图:
(1)实验中,点燃的蚊香的作用是( )。
A.模仿空气中的烟雾
B.帮助空气流动
C.便于观察空气的流动
(2)请在右图“风的成因”模拟实验装置中,用“→”画出烟雾流动方向。
(3)蜡烛在盒子里燃烧,蜡烛上方的空气受热后会 (填“上升”或“下沉”),周围冷空气补充进来,冷热空气流动就形成了 。
(4)在模拟实验中,拿一架纸风车靠近A孔,纸风车会转动起来。若蜡烛燃烧得更旺些,则纸风车的转动会( )。
A.更快 B.更慢 C.不变
(5)大自然中的“蜡烛”就是( )。
A.月球 B.太阳 C.地球
(6)大自然中,风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请你用文字或画画的方式表示出来。
【答案】(1)C
(2)
(3)上升;风
(4)A
(5)B
(6)略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风;对流
【解析】【分析】风是由空气流动引起的一种自然现象。风是由于空气受冷或者受热而导致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产生一定的结果。
(1)实验中,点燃的蚊香的作用是便于观察空气的流动。
(2)点燃蜡烛前,在无风状态下,蚊香烟雾向上流动,洞口b外的细纸条不会飘动,空气没有循环流动。点燃蜡烛,空气受热之后,热空气比较轻,容易向高处飞扬,就上升到周围的冷空气之上,空气的循环流动形成了风。点然蜡烛后,空气的流动情况空气从左边洞口流入,空气受热之后,热空气比较轻,容易向高处飞扬,从洞口A流出。
(3)蜡烛在盒子里燃烧,蜡烛上方的空气受热后会上升,周围冷空气补充进来,冷热空气流动就形成了风。
(4)当蜡烛燃烧得更旺时, “风”增强, 纸风车因此会转动得更快。 这一现象不仅在理论上有解释, 而且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说明热空气的上升和流动是形成风的基本原因。
(5)大自然中的“蜡烛”就是太阳,是我们地球上热的来源。
(6)地球上任何地方都在吸收太阳的热量,但是由于地面每个部位受热的不均匀性,空气的冷暖程度就不一样,于是,暖空气膨胀变轻后上升;冷空气冷却变重后下降,这样冷暖空气便产生流动,形成了风。
1 / 1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三年级科学期末检测卷
一、选择题
1.(2024三上·瓯海期末)著名气象学家( ),坚持每天观察和记录天气情况,最终成为我国现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奠基人。
A.袁隆平 B.钟南山 C.竺可桢
2.(2024三上·瓯海期末)自然界中物质的状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下列三种物质中状态与其他两种不同的是( )。
A.空气 B.水 C.水蒸气
3.(2024三上·瓯海期末)下列测量水温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4.(2024三上·瓯海期末)常温下,小科在30毫升水中加入20克食盐,搅拌了很久,发现杯底还有一些食盐没有溶解,这是因为( )。
A.搅拌不够
B.食盐颗粒太大
C.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有限
5.(2024三上·瓯海期末)要想食盐溶解得快,最好的方法是( )
A.20℃、不搅拌
B.20℃、搅拌
C.50℃、搅拌
6.(2024三上·瓯海期末)游泳时,充满气的游泳圈可以使人浮在水面上,是因为( )。
A.空气比水轻 B.空气比水重 C.空气和水一样重
7.(2024三上·瓯海期末)寒冷的冬天,自来水管被冻裂,是因为( )。
A.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体积不变
B.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
C.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小
8.(2024三上·瓯海期末)将一团纸巾牢牢塞在杯底,杯口朝下竖直按入水中(如图)。我们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纸巾湿了
B.纸巾没有湿
C.纸巾一半湿,一半干
9.(2024三上·瓯海期末)探究空气是否有质量时,天平的左侧放置气球并打气,右侧可以增加( )使天平再次平衡。
A.绿豆 B.玻璃弹珠 C.苹果
10.(2024三上·瓯海期末)一个吹鼓的气球质量是5克,如果放了气球里的全部空气,这时气球的质量( )。
A.大于5克 B.等于5克 C.小于5克
11.(2024三上·瓯海期末)下列物品和我们做的“热气球”原理一样的是( )。
A.滑翔伞 B.风筝 C.走马灯
12.(2024三上·瓯海期末)一个压瘪的乒乓球,想让它鼓回去,放在( )最好。
A.热水里 B.冷水里 C.冰水里
13.(2024三上·瓯海期末)温州的气候特征是( )。
A.四季分明 B.四季如春 C.雨季和旱季分明
14.(2024三上·瓯海期末)根据下图雨量器中的降雨量,我们可以判断当天下的是( )。
24 小时降雨量等级标准(单位:毫米)
小雨 中雨 大雨 暴雨
0.1~9.9 10.0~24.9 25.0~49.9 50.0~99.9
A.小雨 B.中雨 C.大雨
15.(2024三上·瓯海期末) 2023年12月22日是冬至,是( )中的一个重要节气,这是我国古代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
A.天气预报 B.天气记录 C.二十四节气
二、探究题。
16.(2024三上·瓯海期末)气象观测
下表是1月份连续6天大罗山的天气预报:
1月26日 -1~5℃ 1月27日 -3~3℃ 1月28日 -5~3℃ 1月29日 -2~10℃ 1月30日 -2~8℃ 1月31日 -3~5℃
(1)分析天气预报,研学队员选择 出行比较合适。(填日期)理由是: 。
(2)当地气温比较低,你认为他们穿什么衣服比较保暖( )。
A.短袖T恤 B.长袖T恤 C.羽绒服
(3)下列工具中,我们可以用( )去测量气温。
A.气温计 B.风速仪 C.天平
(4)到达营地后,小科和小瓯分别在树荫下和阳光下测量了气温,温度计显示如下图,请分别写出温度示数(注意写上单位)。
①树荫下:
阳光下:
(5)上题中,( )的温度可以代表此时的气温。
A.树荫下 B.阳光下 C.两个都可以
(6)研学队员将营地一天的气温变化画成了柱状图,如下图所示:
观察柱状图,一天中的最高气温是( )。
A.10时 B.12时 C.14时
(7)根据气温柱状图,我们发现一天中的气温变化规律是( )。
A.一直上升 B.先上升,后下降 C.先下降,后上升
(8)分析气温柱状图,推测同一地点,20时的气温最有可能是( )。
A.12℃ B.8℃ C.3℃
(9)测风向时,发现红旗向南飘,风向标箭头指向北,可以推断此时的风向为( )。
A.南风 B.北风 C.西北风
(10)天空云量如右图所示,此时的天气是( )。
A.晴 B.多云 C.阴
17.(2024三上·瓯海期末)水的研究
(1)取水时,发现水潭里的水结冰了,冰的状态是( )。
A.固态 B.液态 C.气态
(2)想让冰快点融化,以下方法不可行的是( )。
A.加食盐 B.用毛巾包起来 C.放太阳底下晒
(3)取水时把衣服弄湿了,下列方法能让湿衣服干得最快的是( )。
A.展开放阴凉处 B.展开放太阳底下 C.揉成团放书包里
(4)烧水时下图最接近沸腾状态的是( )。
A. B. C.
(5)水沸腾时的温度是( )。
A.80℃ B.100℃ C.120℃
(6)水开时,杯子上方的“白气”是( )。
A.水蒸气 B.小水珠 C.白烟
(7)营地野餐,小科经过桌子旁边,闻见了阵阵香味,能闻到香味是因为( )。
A.空气被压缩 B.空气占据空间 C.空气在流动
18.(2024三上·瓯海期末)调味时,不小心把食盐洒在地上,与沙子混在了一起。请你分离食盐与沙子。
(1)分离食盐和沙子,先选用上图中的装置 将食盐溶解在水中;再用装置 将沙子过滤出来;最后利用装置 将食盐从水中分离出来。(填“A”“B”或“C”)
(2)使用装置B过滤时,漏斗中的液体要( )滤纸边缘。
A.高于 B.平于 C.低于
(3)下列酒精灯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4)蒸发实验时,当发现( ),就应该熄灭酒精灯。
A.食盐水烧干了
B.食盐水沸腾了
C.有较多白色颗粒出现时
19.(2024三上·瓯海期末)空气的研究
小科用两支注射器分别抽进同样多的水和空气,然后用橡皮泥堵住管口,用同样大小的力向下压活塞,观察到的现象如图所示:
(1)由图可知,第2支注射器装的是( )。
A.水 B.空气 C.无法判断
(2)他用力压这两支注射器的活塞,发现两支( )压到最底端。
A.都能 B.都不能 C.无法判断
(3)他用力向下压装有空气的注射器,松手后发现活塞( )。
A.会弹回来 B.不会弹回来 C.无法判断
(4)这个实验主要可以证明( )。
A.空气和水都有重量
B.空气和水都有固定的形状
C.空气易被压缩,水不易被压缩
(5)如图为加压前注射器里的空气状况,圆圈代表的是空气微粒。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表示活塞向右压后注射器里的空气状况的是( )。
A. B. C.
20.(2024三上·瓯海期末)小科做“风的成因”模拟实验,如图:
(1)实验中,点燃的蚊香的作用是( )。
A.模仿空气中的烟雾
B.帮助空气流动
C.便于观察空气的流动
(2)请在右图“风的成因”模拟实验装置中,用“→”画出烟雾流动方向。
(3)蜡烛在盒子里燃烧,蜡烛上方的空气受热后会 (填“上升”或“下沉”),周围冷空气补充进来,冷热空气流动就形成了 。
(4)在模拟实验中,拿一架纸风车靠近A孔,纸风车会转动起来。若蜡烛燃烧得更旺些,则纸风车的转动会( )。
A.更快 B.更慢 C.不变
(5)大自然中的“蜡烛”就是( )。
A.月球 B.太阳 C.地球
(6)大自然中,风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请你用文字或画画的方式表示出来。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天气现象
【解析】【分析】我国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是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坚持数十年如一日观察记录气象数据,领导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气象研究所的首批气象台站。
故选:C。
2.【答案】B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不同的形态,水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需要吸热或放热,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在自然界中,水能以液态、气态、固态三种状态存在。冰、水、水蒸气是同一种物质。
3.【答案】A
【知识点】温度计
【解析】【分析】温度计测量水温时,要注意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观测温度计的读数时,手拿温度计的上端,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4.【答案】C
【知识点】水的溶解能力
【解析】【分析】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一样的。一般情况下,30毫升的水中大约可以溶解8克食盐,所以在30毫升的水中加入20克食盐,充分搅拌后,发现杯底还有部分食盐颗粒没有溶解,这是因为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
5.【答案】C
【知识点】加快溶解
【解析】【分析】可溶性的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是否搅拌、颗粒物大小等因素有关,所以常用的加快溶解的方法有:搅拌、研碎、增加水的温度等。要使方糖溶解得快,50℃,搅拌最合适。
6.【答案】A
【知识点】浮力;物体的沉浮
【解析】【分析】救生圈的内部充满空气,空气的平均密度远远小于水的密度,所以同体积的空气比要比同体积的水轻得多,所以游泳圈会浮在水面上,故选A。
7.【答案】B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水结冰的过程是水从液体变为固体的过程,水结冰后体积会增大,冬天特别寒冷那几天,暴露在外的自来水管很容易爆裂,那是因为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
8.【答案】B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空气和水,石块一样,都能占据空间。把一团纸紧紧地塞在杯底,然后将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让水淹没杯子。杯内水面的位置与杯外(水槽内)的水位相比较,杯内比杯外水位低,这是因为空气把一部分水挤压出去了,纸巾没有湿。
9.【答案】A
【知识点】探究空气是否具有质量;测定一袋空气的质量
【解析】【分析】探究空气是否有质量时,天平的右端除了使用绿豆,还可以使用米粒,因为米粒较轻,适合通过对比探究空气的质量,而玻璃弹珠和苹果与空气的质量差距较大,不适合用于探究空气的质量操作。
10.【答案】C
【知识点】探究空气是否具有质量
【解析】【分析】空气是有质量的,如果将吹鼓的气球放完气,质量会减小,小于5克。
11.【答案】C
【知识点】制作热气球;对流
【解析】【分析】空气受热后体积会膨胀,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热气球和走马灯是利用了热空气上升的原理。
12.【答案】A
【知识点】气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分析】热胀冷缩是物体的一种基本性质,物体在一般状态下,受热以后体积会膨胀,在受冷的状态下体积会缩小。大多数物体都具有这种性质,把一个压瘪未破的乒乓球放在热水里,过一会儿乒乓球又恢复原状,是因为乒乓球内的空气受热体积膨胀,这说明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3.【答案】A
【知识点】气候
【解析】【分析】一定地域里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象情况叫做气候,形容气候的词语主要有四季如春、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等。浙江省温州市的气候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是四季分明。
14.【答案】B
【知识点】降雨量等级
【解析】【分析】降水是指空气中的水汽冷凝并降落到地表的现象。降水量是在24小时内降落在水平地面上的水,在未经蒸发、渗漏、流失的情况下所积的深度,通常以毫米为单位。图雨量器中的降水量是20毫米,降雨等级是中雨。
15.【答案】C
【知识点】天气对生活的影响;气候
【解析】【分析】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 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这些节气反映了季节的变化, 对古时候农事的进行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冬至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时间最短的一天, 也是全年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一天。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冬至有着丰富的民俗活动, 如数九、 冬节搓丸等, 体现了人们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对生活的热爱。
16.【答案】(1)1月29日;天气晴朗适合出行
(2)C
(3)A
(4)5℃|8℃
(5)A
(6)C
(7)B
(8)C
(9)B
(10)A
【知识点】天气现象;测量气温;风的大小和方向;云量;气象站
【解析】【分析】(1)研学队员应该选择气温适中、 天气稳定的日期出行,也就是1月29日。 理由是, 这样的天气条件有利于研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避免因极端天气或不稳定的气候条件对研学活动造成不利影响。
(2)在低温环境下, 羽绒服因其优异的保暖性能成为首选。 羽绒服能够有效地阻挡冷空气, 保持身体温暖。 此外, 羽绒服的设计通常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和透气性, 能够在保持温暖的同时, 也确保了舒适度。 因此, 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 选择羽绒服是保持温暖的最佳选择。
(3)我们可以用各种气象仪器来测量天气情况: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测量气温的温度计叫气温计,也叫寒暑表。用风向标测量风向,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风速:风每秒钟行进多少米。用风速仪测量风速。降水是天气的一个重要特征,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4)在这个实验中, 两支相同的温度计, 发现树荫下的温度计中温度要低一点。
(5)在气象学中, 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室外阴凉、 通风的地方, 以避免阳光直射影响温度读数。 通常, 温度计或温度表放置在百叶箱中, 以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因此, 树荫下的温度更能反映当地的实际气温, 而不是阳光直射下的温度。
(6)观察柱状图可以发现,一天中的最高气温是14时。
(7)通过观察气温柱状图, 我们可以发现一天中的气温是不断变化的, 具体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 一天中的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14~15时, 而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清晨日出前。 这种变化是由于地球接收和反射太阳辐射的程度随时间变化而产生的。 在日出后, 随着太阳的升高, 地表温度逐渐升高, 导致气温上升; 而随着太阳开始西落, 地表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减少, 气温随之开始下降。 因此, 一天中的气温变化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规律。
(8)分析气温柱状图,推测同一地点,20时的气温最有可能是3℃。
(9)当红旗向南飘动时, 这表明风是从北方吹来的, 即北风。 风向标的箭头指向北, 这表明风的方向是向北的。
(10)根据云量多少与天气的关系,图中的云量覆盖少于四分之一,这时的天气为晴。
17.【答案】(1)A
(2)B
(3)B
(4)C
(5)B
(6)B
(7)C
【知识点】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冰的融化;空气的特征;凝结;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 (1)当水在零摄氏度或低于零摄氏度的条件下凝结时, 会形成固态的冰。 取水时,发现水潭里的水结冰了,冰的状态是固态。
(2)冰的融化速度受到温度的影响, 温度越高, 冰的融化速度越快。 因此, 将冰放在温度更高的地方或阳光下晒, 以及用手捂住冰块等, 都可以加快冰的融化速度。 用毛巾捂起来不可以加快冰的融化。
(3)为了使湿衣服尽快干燥, 关键在于促进空气流动和增加衣服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把衣服放在太阳底下干得最快。
(4)在烧水过程中, 当水接近沸腾时, 会出现一系列的特征, 这些特征在提供的选项中可以通过对比来确认最符合描述的选项。 根据水沸腾的特点, 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会逐渐减小, 这是因为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 导致气泡变小。 而在水沸腾时, 整个容器中的水温相同, 水内部不停地汽化, 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 使得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 到液面处破裂。
(5)水沸腾是水受热到达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在标准大气压下, 水的沸点通常是100℃。
(6)当水烧开时, 从壶嘴冒出的“白气”实际上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而不是水蒸气本身。 水蒸气是一种无色、 无味、 看不见的气体, 而我们所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后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7)营地野餐,小科经过桌子旁边,闻见了阵阵香味,能闻到香味是因为空气在流动。
18.【答案】(1)A;B;C
(2)C
(3)B
(4)C
【知识点】酒精灯的使用;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分离是利用一定的方法将混合物中的各种成分分开,分离有沉淀、过滤、结晶等方法。物质的性质不同,使用的过滤方法也就不同。常用的方法有沉淀、过滤、蒸发。
(1)分离食盐和沙子,先选用上图中的装置A装置将食盐溶解在水中;再用装置B将沙子过滤出来;最后利用装置C将食盐从水中分离出来。
(2)据对过滤实验的注意事项,过滤时,漏斗中液体的液面要比滤纸的边缘低。
(3)点燃酒精灯时,要用火柴点燃,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连续盖灭两次。
(4)溶解在水中的食盐能用蒸发的方法把食盐和水分离出来。给杯子中的盐水加热,可以分离食盐和水,需要的材料有:蒸发皿、石棉网、酒精灯、三脚架、火柴、湿抹布。当发现有白色颗粒出现,就应该熄灭火焰,利用蒸发皿的余温蒸发剩余的水分。
19.【答案】(1)B
(2)B
(3)A
(4)C
(5)C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空气能占据空间;压缩空气
【解析】【分析】(1)用两支注射器分别抽进同样多的水和空气,然后用橡皮泥堵住管口,用同样大小的力向下压活塞,空气会被压缩,水是不能呗压缩的,因此第2支注射器装的是空气,所以B符合题意。
(2)空气能够被压缩,但是不能被压缩到没有。他用力压这两支注射器的活塞,发现两支都不能压到最底端。
(3)在实验中, 当用力向下压装有空气的注射器活塞后, 松手发现活塞会弹回来一些。 这是因为被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 类似于弹簧的原理, 压缩后会有恢复原状的倾向。 这个实验现象说明了空气具有可压缩性和弹性, 即当外力去除后, 空气会试图恢复到原来的体积, 从而导致活塞弹回。
(4)这个实验主要可以证明空气易被压缩,水不易被压缩。
(5)如图为加压前注射器里的空气状况,圆圈代表的是空气微粒。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表示活塞向右压后注射器里的空气状况的是C选项,压缩后空气分子间的距离变小。
20.【答案】(1)C
(2)
(3)上升;风
(4)A
(5)B
(6)略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风;对流
【解析】【分析】风是由空气流动引起的一种自然现象。风是由于空气受冷或者受热而导致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产生一定的结果。
(1)实验中,点燃的蚊香的作用是便于观察空气的流动。
(2)点燃蜡烛前,在无风状态下,蚊香烟雾向上流动,洞口b外的细纸条不会飘动,空气没有循环流动。点燃蜡烛,空气受热之后,热空气比较轻,容易向高处飞扬,就上升到周围的冷空气之上,空气的循环流动形成了风。点然蜡烛后,空气的流动情况空气从左边洞口流入,空气受热之后,热空气比较轻,容易向高处飞扬,从洞口A流出。
(3)蜡烛在盒子里燃烧,蜡烛上方的空气受热后会上升,周围冷空气补充进来,冷热空气流动就形成了风。
(4)当蜡烛燃烧得更旺时, “风”增强, 纸风车因此会转动得更快。 这一现象不仅在理论上有解释, 而且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说明热空气的上升和流动是形成风的基本原因。
(5)大自然中的“蜡烛”就是太阳,是我们地球上热的来源。
(6)地球上任何地方都在吸收太阳的热量,但是由于地面每个部位受热的不均匀性,空气的冷暖程度就不一样,于是,暖空气膨胀变轻后上升;冷空气冷却变重后下降,这样冷暖空气便产生流动,形成了风。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