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五年级科学期中检测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五年级科学期中检测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8.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8-13 15:37:25

内容文字预览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五年级科学期中检测卷
一、判断题。
1.(2023五上·萧山期中)2023年2月22日晚,天空中的金星、木星和月亮上演了双星伴月的天象奇观,这三个天体都不是光源。 (  )
2.(2023五上·萧山期中)黄土高原上的沟壑是风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  )
3.(2023五上·萧山期中)当激光射入充满烟雾的透明盒子后,我们可以看到一条笔直的光束,说明光可以穿透烟雾。 (  )
4.(2023五上·萧山期中)地球的内部就像一锅滚烫的热粥,不停地运动着。 (  )
5.(2023五上·萧山期中)彩虹的出现,彩色轮快速旋转时变成白色,都是因为光发生了色散。 (  )
6.(2023五上·萧山期中)光的反射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它对我们百利无害。 (  )
7.(2023五上·萧山期中)电影院中的墙面、窗帘、地面以及装饰等应该以深色为主。 (  )
8.(2023五上·萧山期中)地形图中,海洋是蓝色的,而大陆是用不同颜色表示的,各种颜色代表着不同的海拔。
(  )
9.(2023五上·萧山期中)黄河入海口的沙洲是由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
10.(2023五上·萧山期中)制作潜望镜时,镜片与镜筒的夹角成45°时最合适。 (  )
11.(2023五上·萧山期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已经能够准确预测地震。 (  )
12.(2023五上·萧山期中)当地球挡住太阳射向月球的光时,我们就看到了日食。 (  )
13.(2023五上·萧山期中)在研究风的作用时,我们可以用砂纸打磨岩石来模拟风卷起的沙子对岩石的侵蚀。(  )
14.(2023五上·萧山期中)阳光明媚的下午,大树下洒满了光斑,这是光沿直线传播的杰作。 (  )
15.(2023五上·萧山期中)地震发生时,如果来不及逃离房屋,应尽快躲避到厕所、厨房等小房间处或躲在内墙墙角下,牢固的家具、门框附近等处。(  )
二、选择题。
16.(2023五上·萧山期中)白居易的《暮江吟》中写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江面上会呈现出红色的原因是(  )。
A.光的折射 B.光的反射
C.光的色散 D.光沿直线传播
17.(2023五上·萧山期中)如图,白光通过三棱镜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会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的光,其中折射角度最大的光是(  )。
A.红光 B.蓝光 C.绿光 D.紫光
18.(2023五上·萧山期中)如图所示,梵净山蘑菇石是贵州的标志性景点之一。蘑菇石屹立在崖边,高10余米,顶上一斗状石堆放在一根较细的石柱上,上大下小,形如蘑菇,因此得名。蘑菇石形成的原因可能是(  )。
A.风的作用 B.人类的活动 C.水的作用 D.地震
19.(2023五上·萧山期中)下列情况下,土壤最不容易被雨水侵蚀的是(  )。
A.土地坡度大,无植物覆盖 B.土地坡度小,无植物覆盖
C.土地坡度大,有植物覆盖 D.土地坡度小,有植物覆盖
20.(2023五上·萧山期中)地震发生时,下列避险措施错误的是(  )。
①在没有逃离室外的条件下,应立即找结实、不易倒塌的物体掩护身体
②地震时高层住户应尽快乘坐电梯逃离
③在野外要远离桥、湖及山边,迅速逃离至开阔处
④地震发生时,快速跑到窗边,打开窗户大声呼救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21.(2023五上·萧山期中)渔民在叉鱼时,真实的鱼是在渔夫看到的鱼的(  )。
A.上方 B.下方 C.前方 D.后方
22.(2023五上·萧山期中)下列图片,是由地球外部作用力引起的是(  )。
A.地震 B.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
C.乾坤湾 D.弯曲的岩层
23.(2023五上·萧山期中)在做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时,用酒精灯加热是为了(  )。
A.模拟太阳光的长期照射 B.模拟地球内部的力量
C.蒸发土豆泥表面的水分 D.模拟人为的加热活动
24.(2023五上·萧山期中)月球离我们有多远,这个问题是科学家用(  )解决的。
A.宇宙飞船的速度和时间
B.光的反射原理
C.天文望远镜
25.(2023五上·萧山期中)钱塘江是浙江省内最大的河流,在它的源头,我们最有可能看到(  )。
A.大石头 B.鹅卵石 C.沙石 D.泥沙
26.(2023五上·萧山期中)家里装修用的花岗岩是属于(  )。
A.沉积岩 B.岩浆岩 C.变质岩 D.都有可能
27.(2023五上·萧山期中)在完全黑暗的房间里,我们的眼睛(  )。
A.能看到镜子 B.能看到白墙
C.红布 D.什么都看不到
28.(2023五上·萧山期中)各种自然现象证明地壳是会发生变化的,下列证据不能说明地壳会发生变化的是(  )。
A.喜马拉雅山顶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B.汶川地震
C.我国南海进行填海造岛
D.不断扩张的东非大裂谷
29.(2023五上·萧山期中)下列做法,(  )可以减少光的反射带来的不便和危害。
A.为了美观把路面涂成白色 B.外墙使用表面光滑的材料
C.外墙使用表面粗糙的材料 D.建高楼时多用玻璃来当作外墙
30.(2023五上·萧山期中)岩石博物馆的标签受损,将部分岩石混在了一起。小科观察某块岩石时,发现里面有植物化石,这块岩石最有可能是(  )。
A.花岗岩 B.页岩 C.板岩 D.玄武岩
三、探究题。
31.(2023五上·萧山期中)神奇的光。
2022年2月20日晚,2022北京冬奥会在鸟巢国家体育馆落下帷幕。闭幕式上,美轮美奂的视效、流光溢彩的灯光,以科技的力量向世界展现了自信、开放、包容的中国形象。让我们一起重回冬奥闭幕式,领略隐藏其中的黑科技!
(1)开场表演《点亮》:黑暗中,孩子们手提雪花灯,在冰面上自由、肆意地玩耍。此时我们能看清表演,是因为 (  )。
A.眼睛发出光 B.雪花灯发出的光进入眼睛
C.物体将雪花灯的光反射到眼睛 D.眼睛反射了雪花灯发出的光
(2)下列与雪花灯发光特点不同的物体是 (  )。
A.月球 B.烛光 C.霓虹灯 D.萤火虫
(3)缅怀环节一曲《折柳寄情》寄托着中国人民的送别、怀念与铭记之情。雪花火炬台下一棵“光之树”拔地而起,直达天际。这棵由光束组成的大树,说明光在空气中是以 (  )的形式传播的。
A.射线 B.斜线 C.直线 D.曲线
(4)上题中,我们能在空中看到光的传播路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光能够穿透空气
B.光在传播过程中没有受到烟尘的阻碍
C.空气中的烟尘被光束照亮了
D.空气中的烟尘让光束的光路可见
(5)下列现象能证明第(3)题结论的是 (  )。
A.筷子放入装水的透明杯中,看到筷子“弯折”了
B.阳光透过三棱镜后出现七种不同颜色的光
C.排队时只能看见前一位同学的后脑勺,说明队伍排直了
D.人们在平静的湖面上看到月光
(6)激光垂直射入水中,光的传播路线是 (  )。
A.a B.b C.c D.d
32.(2023五上·萧山期中)潜望镜里的奥秘。
汉代初年的《淮南万毕术》中记载道:“取大镜高悬,置水盆于下,则见四邻矣。”就是利用高挂在上面的大镜与放在地上的水盆,可以看到田间耕作的农夫,这是世界上有记载的最早的“潜望镜”。
小科同学在学习了《光》单元的内容后,也想自己制作一个潜望镜,但他需要你的帮助。
(1)请你帮助小科完成光路图。如图所示,在院墙上方P处悬挂有一大镜,主人能够通过大镜和水盆,观察农夫劳作的情形。
(2)潜望镜是利用____原理,制作潜望镜需要用到____面平面镜。 (  )。
A.光的反射 2 B.光的折射 2
C.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 D.光的反射 3
(3)下列关于潜望镜的制作,说法错误的是 (  )。
A.放入潜望镜中的平面镜需要镜面相对
B.在制作潜望镜前,需要先进行设计并绘制简图
C.潜望镜的核心部件是平面镜,平面镜是可以任意角度放置的
D.我们可以利用牙膏盒、空牛奶盒、塑料管等身边的材料制作潜望镜
(4)小科终于完成了制作,兴高采烈地拿着潜望镜去观察物体,可他什么也看不见,你觉得可能的原因是    。
(5)小科发现自己的近视眼镜镜片与制作潜望镜所用的平面镜有些不一样,查阅资料发现近视眼镜的镜片是一种凹透镜,这种镜片边缘厚中间薄,光可以通过镜片并且向外发散,如图所示,近视眼镜镜片利用了 (  )原理。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D.光具有能量
(6)小科在模拟古代“潜望镜”的时候,发现如果将镜子放在水盆中,墙上会出现七种颜色的光,犹如形成了“彩虹”。这是因为在光线射入水中时发生了    现象,光线继续射到镜面上,被镜面    ,之后光线又从水中重新照射到空气中,此时发生了第二次    ,于是太阳光就被分解成了七种颜色的光显现在墙上。
33.(2023五上·萧山期中)汤加火山喷发。
北京时间2022年1月15日,位于南太平洋的岛国汤加王国境内,海底火山发生了猛烈的喷发,火山喷出的气体、烟尘形成蘑菇云,冲上2万米高空,海面响起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同时引发了海啸。
(1) 我们知道,地球从外到内可以分为    、   、   三个圈层,下列关于地球三个圈层结构的图示,最合理的是   。
(2)为了探究汤加火山喷发的原因,小科与实验小组的同学们进行了“火山喷发”的
   实验,他们在罐头盒中加入土豆泥,用来模拟    ,又在土豆泥中间注入番茄酱,用来模拟    ,用酒精灯加热罐头盒,一段时间后,同学们可以观察到    。通过实验,同学们明白了火山喷发是因为地球内部的    ,引起    运动而产生的。
(3)火山喷发时喷出大量有害气体,严重污染大气,也会形成酸雨降落到地面,破坏建筑物和农作物,还会引起地形地貌的改变。火山喷发对地表带来的变化与(  )类似。
A.风的作用 B.地震 C.水的作用 D.植物的作用
(4)同学们继续研究河流对地形的作用,他们在水槽里用土壤堆了一个斜坡,在斜坡中间挖了一条宽、深各为2厘米左右的“河道”,如图3所示,沿“河道”上端慢慢将水倒入“河道”,水向下流,形成河流,如图4所示。
“河流”形成后,水的流速最慢的是   (选填“a”“b”“c”)区域。
(5)如果这是自然界中的地形与河流,多年后,c区域河床最有可能 (  )。
A.越来越窄 B.越来越高 C.越来越深 D.没有变化
(6)取b处的流水于烧杯中,搅拌、静置后,与图5中的    图(填“A”或“B”)更接近真实情况。
(7)汤加火山的喷发,不仅造成了当地人员的伤亡,环境恶化,更是破坏了人类的生存环境,这是人类无法抗拒的。但作为大自然的主要成员,人类的活动也影响着地表的变化。小科呼吁同学们要保护生态环境,为“美丽地球”做出贡献。请结合“植被对土地侵蚀的影响”的探究,举例说说你可以为“美丽地球”做些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天空中的金星、 木星和月亮确实上演了双星伴月的天象奇观。 这三个天体本身并不是光源, 它们之所以能够被我们看到, 是因为它们反射或散射了来自太阳的光线。 金星和木星作为行星, 反射太阳光; 而月亮, 作为地球的卫星, 则是因为其表面反射太阳光而使得我们能够在夜晚看到它。 这种天文现象的形成, 是由于这些天体在天空中的相对位置关系, 使得它们在视觉上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景象, 即双星伴月。 这种现象不仅展示了天体的物理特性, 也让我们有机会欣赏到宇宙中的美丽景观。
2.【答案】错误
【知识点】地形、地貌;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 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黄土结构疏松,裂隙较多,缺乏植被保护,在降水集中的夏季,尤其是暴雨期间,容易遭受侵蚀。由于长期的流水侵蚀和搬运,黄土高原呈现出如今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3.【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当激光射入充满烟雾的透明盒子后, 我们可以看到一条笔直的光束, 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烟雾中飘动着许多不透光的颗粒物, 当光线通过时, 遇到这些颗粒物的阻碍会产生散射, 使得光线在烟雾中形成一条笔直的光束, 从而被观察到。 相比之下, 在清水中由于很少有不透光的颗粒, 几乎不会产生散射, 因此我们无法观察到光通过的路线。
4.【答案】正确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的运动
【解析】【分析】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慢和地壳的运动有关。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地球的深部物质就像一锅煮熟的粥,在不断地运动,驱动地球的表层运动,造成地球表层的变化。
5.【答案】错误
【知识点】棱镜;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彩虹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 当太阳光照射到半空中的水滴时, 光线被折射及反射, 在天空上形成拱形的七彩光谱, 由外圈至内圈呈红、 橙、 黄、 绿、 蓝、 靛、 紫七种颜色。 这种现象称为光的色散, 即白光通过三棱镜时在折射过程中被分解成单色光的现象。
6.【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的反射是一种光学现象, 指的是光在传播到不同物质时, 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 这种反射现象在许多情况下对人类是有利的, 例如, 我们能够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就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此外, 光的反射在生产生活中也有广泛应用, 如潜水艇潜望镜就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 使得观察者可以看到不发光的物体。
7.【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电影院的设计中, 墙面、 窗帘、 地面以及装饰的颜色选择对于观众的观影体验有着重要的影响。 根据《 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 (JGJ58—2008)的规定, 银幕边框、 银幕后墙及应采用深色, 这是因为深色的背景能够更好地突出电影画面, 提供更好的视觉效果。
8.【答案】正确
【知识点】地形、地貌;地球仪
【解析】【分析】地形图上, 不同的颜色用于表示不同的海拔高度。 蓝色通常用来表示水域, 而陆地则采用其他颜色来表示。 具体来说, 绿色通常表示海拔较低的地区, 而红色或紫色则表示海拔较高的地区。 这种颜色编码系统使得读者能够快速理解地形的特征和差异。
9.【答案】错误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 沙洲是水流、波浪堆积作用,夹带着泥沙、岩石等堆积物堆形成的堆积地貌。黄河入海口的沙洲,主要是由于河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
10.【答案】正确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制作潜望镜时, 镜片与镜筒的夹角成45°时最合适。 这一说法是正确的。 潜望镜的工作原理利用了光的反射, 通过两块镜片的相对放置, 使得观察者可以从低处看到高处或水下的景物。 为了使视野范围最大化, 潜望镜的设计要求两块镜片与镜筒呈45°角放置。
11.【答案】错误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尽管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 人类对于地震的预测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地震预测是一个复杂的科学问题, 涉及到地球内部的物理和化学过程, 这些过程的理解和模拟仍然存在限制。
12.【答案】错误
【知识点】日食;月食
【解析】【分析】 当月球运行至太阳与地球之间时。对地球上的部分地区来说。月球挡住了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光线,看起来好像是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消失了,这就是日食现象。而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中时,月面就会变暗,就会发生月食。
13.【答案】正确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风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在研究风的作用时, 我们确实可以用砂纸打磨岩石来模拟风卷起的沙子对岩石的侵蚀。 这一方法基于磨蚀原理, 即通过砂纸对岩石的物理摩擦, 模拟自然界中风卷起的沙子对岩石表面的磨蚀作用。 这种模拟实验不仅有助于理解自然界中风化作用的过程, 还能帮助学生或研究者直观地观察到风化作用对岩石形态的影响。
14.【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阳光明媚的下午, 大树下洒满了光斑, 这是光沿直线传播的杰作。 这个现象可以通过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来解释。 当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时, 光线会沿直线传播, 形成光斑。 这些光斑实际上是树叶缝隙形成的“小孔”, 通过这些“小孔”投射到地面的光线在穿过树叶缝隙时, 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的特性, 会在地面上形成一个个光斑。 这种现象不仅展示了光沿直线传播的物理原理, 也让我们对自然界的奇妙现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15.【答案】正确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地震的成因及作用;安全常识
【解析】【分析】地震发生时,如果来不及逃离房屋,应尽快从大房间躲避到厕所、厨房等小房间处;当来不及逃离大房间时,应躲在内墙墙角下、家具与门框附近等处,并保护头部和呼吸安全;不要躲在楼房的外墙角,以防外墙震裂倒塌而跌出墙外。不可躲在阳台上、窗户旁与拥在楼梯口,更不可盲目跳楼以防摔伤。题意正确。
16.【答案】C
【知识点】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江面上会呈现出红色的原因是光在传播过程中出现光的折射,不同颜色的光折射率不同,发生光的色散作用。故C正确。
17.【答案】D
【知识点】棱镜;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 太阳用肉眼看上去是白色的,但太阳光是一种复合光,由许多不同颜色的混合组成的。当白光进入棱镜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就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的光。
18.【答案】A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风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 梵净山蘑菇石是在流水、风力、生物、温度变化等外力风化、侵蚀、搬运作用下形成的,与内力作用关系不大。板块张拉、板块碰撞作用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故A正确。
19.【答案】D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植被对侵蚀的影响
【解析】【分析】土壤的侵蚀程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包括土地的坡度、 是否有植物覆盖以及降雨量的大小等。 在这些因素中, 土地坡度的大小和是否有植物覆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尤为显著。 坡度越大, 土壤越容易受到雨水的冲刷, 从而导致土壤侵蚀加剧。 同时, 植物覆盖可以有效地减缓雨水的冲击力, 减少土壤被侵蚀的可能性。 因此, 当土地坡度较小且有植物覆盖时, 土壤最不容易被雨水侵蚀。
20.【答案】B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安全常识
【解析】【分析】 当地震来临时,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将身边的书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有时间时快速离开教室,跑到空旷地方去,且不可回屋抢救财产;来不及外逃时,双手抱头躲避在卫生间墙角或坚实的家具下,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面积较小的房间内,待震后有组织地撤离。假如地震时迅速于高处跳楼逃生或乘电梯快速下楼都是不正确的,那样有生命危险,在高压电线附件有触电的危险,陡坡处有坠物滚落的危险。如不幸被埋压在废墟下,应该保持体力,不要大声呼喊,最好用敲击的方式求救。
21.【答案】B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渔民在叉鱼时遇到的现象是由于光从水中射向空气时发生了折射, 导致渔夫看到的鱼的位置并不是鱼的真实位置, 而是鱼的虚像。 这个虚像相对于真实鱼的位置偏下。 这是因为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 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折射。 在光的折射现象中, 光路是可逆的, 意味着如果从一个角度看到另一个角度也能看到, 即渔夫看到鱼时, 鱼也能看到渔夫。 因此, 当渔民试图叉鱼时, 应该瞄准看到的鱼的下方, 因为真实的鱼位于渔夫视觉上的鱼的下方位置。
22.【答案】C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地壳的运动;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地球外部作用力主要指的是外力作用, 这种作用主要影响地表的形态和变化。 外力作用包括风化作用、 侵蚀作用、 沉积作用等, 这些作用主要由太阳辐射、 重力、 水流、 风、 冰川等自然力量引起。 地震、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弯曲的岩层都是地球内部作用力形成的。
23.【答案】B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在进行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中, 酒精灯被用来加热模型, 这一操作是为了模拟地壳深处的持续高温状态。 这种加热方式有助于模拟岩浆在地球内部的活动, 即岩浆通过岩石的空隙或裂缝向上运动的过程。 当岩浆遇到地壳中的薄弱环节时, 就会喷出地表, 形成火山活动。 因此, 酒精灯加热模型的过程, 实际上是在模拟地球内部的高温环境以及岩浆的活动状态, 从而帮助理解和观察火山喷发的过程和原理。
24.【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科学家们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来估算月球距离地球的距离。 具体来说, 他们通过测量从地球向月球发射的光信号的反射时间, 从而计算出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 这种方法不需要直接接触月球, 而是通过观察和计算光信号的传播时间来实现。
25.【答案】A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钱塘江流经安徽和浙江两个省, 最终注入东海。 由于其河长超过500多千米, 河流的源头部分可能会遇到各种地形和地貌, 包括河床上的鹅卵石。 下游鹅卵石的形成是由于河流中的石头在长期的水流作用下, 经过冲刷和磨圆形成的。
26.【答案】B
【知识点】矿物的组成;岩石的用途
【解析】【分析】花岗岩是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火成岩, 属于岩浆岩的一种。 岩浆岩是地壳下面的岩浆从地下沿着地壳薄弱的地方上升, 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后, 冷凝而成的岩石。 花岗岩的形成过程需要经历高温高压的环境, 因此它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密度, 非常适合作为建筑和装饰材料使用。 在家庭装修中, 花岗岩因其美观的外观和耐用的特性, 常被用作地面、 墙面等装饰材料。
27.【答案】D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人眼能够看到物体, 无论是发光的物体还是不发光的物体, 都是因为光线进入眼睛引起了视觉。 在一个完全黑暗的房间里, 没有光线直接或通过反射进入眼中, 因此用肉眼看不到任何物体。 即使房间内有镜子、 白墙或红布等物体, 没有光线照射到这些物体上, 或者这些物体不能反射光线到人的眼睛里, 人眼就无法看到它们。 因此, 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 我们的视觉功能受到限制, 无法感知到任何物体的存在。
28.【答案】C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
【解析】【分析】喜马拉雅山顶发现海洋生物化石、汶川地震、不断扩张的东非大裂谷等,都说明了地壳是会发生变化的,国南海进行填海造岛,不属于地壳运动。
29.【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外墙使用表面粗糙的材料可以减少光的反射带来的不便和危害。 这是因为物体表面的光滑程度会影响其反光能力, 表面越光滑, 反光能力越强, 而表面越粗糙, 反光能力则越弱。 因此, 通过在外墙上使用表面粗糙的材料, 可以有效地减少光的反射, 从而降低其对人们生活和环境的不便和危害。
30.【答案】B
【知识点】矿物的外观;矿物的组成;化石
【解析】【分析】小科观察到的岩石中含有植物化石, 这表明该岩石很可能属于沉积岩类别。 沉积岩是地球上的岩石类型之一, 其显著特征之一就是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结构。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涉及沉积物的沉积、 压实和胶结, 这些过程可能发生在水体中或陆地上。 由于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中, 沉积物可能包括动植物遗骸, 因此, 在沉积岩中经常可以找到动植物化石。 页岩属于沉积岩。选项B正确。
31.【答案】(1)B
(2)A
(3)C
(4)B
(5)C
(6)C
【知识点】光源;光的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必须是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我们能看到物体,必须有光进入我们的眼睛。我们能够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看到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发出的光进入我们的眼搐。
(1)我们能看到物体,必须有光进入我们的眼睛。开场表演《点亮》:黑暗中,孩子们手提雪花灯,在冰面上自由、肆意地玩耍。此时我们能看清表演,是因为雪花灯发出的光进入眼睛。
(2)雪花灯能够自己发出光,说明它是光源,给出的物体中,烛光、霓虹灯、萤火虫自身能够发光,属于光源。月球本身不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的太阳光,所以月球的光特点不同。
(3)图中这棵由光东组成的大树,说明光在空气中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从而产生了直达天际的视觉效果。
(4)上题中,我们能在空中看到光的传播路径,是因为光能够穿透空气,空气中的烟尘被光束照亮了,空气中的烟尘让光束的光路可见,选项B的说法是错误的。
(5)光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排队时只能看见前一位同学的后脑勺,说明队伍排直了,这是对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筷子放入装水的透明杯中,看到筷子“弯折”了,这是光的折射现象;阳光透过三棱镜后出现七种不同颜色的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人们在平静的湖面上看到月光,这是光的反射现象。
(6)激光垂直射入水中,光的传播路线是沿直线传播的,选项C符合题意。
32.【答案】(1)
(2)A
(3)C
(4)平面镜放反了或者平面镜放置角度不对
(5)B
(6)折射;反射;折射
【知识点】光的折射;光的反射;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光的反射是一种光学现象,指光在传播到不同物质时,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光遇到水面、玻璃以及其他许多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潜望镜使用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且都与水平方向成45度夹角。光由潜望镜镜筒的上端沿直线传播到第一块平面镜上,再由第一块平面镜反射到第二块平面镜上,最后,光由第二块平面镜反射到人的眼睛里。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斜向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这种现象叫光的
折射。
(1)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如图所示,在院墙上方P处县挂有一大镜,主人能够通过大镜和水盆,观察农夫劳作的情形。农夫劳作反射的光经过上方的大镜的反射照射在地上的水盆,经过水面的反射进入主人的眼中。其光线的线路图如下:
(2)潜望镜是利用了平面镜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制成的,两块互相平行、镜面相对的呈45°角放置的平面镜,能够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作潜望镜需要用到2面平面镜。
(3)A.放入潜望镜中的平面镜需要镜面相对,故A正确;
B.在制作潜望镜前,需要先进行设计并绘制简图,这样制作符合规范,故B正确;
C.潜望镜的核心部件是平面镜,两块平面镜是相互平行、镜面相对的呈45°角放置,而不能任意角度放置的,故C错误;
D.我们可以利用牙有意、空牛奶意、塑料管等身边的材料制作潜望镜,这样取材方便,故D正确。
(4)潜望镜是利用了平面镜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制成的、如果制成的潜望镜看不到观察物体,可能的原因是平面镜放反了或者平面镜放置角度不对。
(5)中间薄、边缘厚的透明镜片叫凹透镜。光可以通过镜片并且向外发散,近视眼镜镜片利用了光的折射原理。
(6)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斜向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小科在模拟古代“潜望镜”的时候,发现如果将镜子放在水盆中,墙上会出现七种颜色的光,犹如形成了“彩虹”。这是因为在光线射入水中时发生了折射现象,光线继续射到镜面上,被镜面反射,之后光线又从水中重新照射到空气中,此时发生了第二次折射,于是太阳光就被分解成了七种颜色的光显现在墙上。
33.【答案】(1)地壳;地幔;地核;A
(2)模拟;地壳;岩浆;番茄酱流出来;高温高压;地壳
(3)B
(4)c
(5)B
(6)A
(7)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保护植被,不踏草坪,不摘花,保护花草树木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的运动;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设计、制作模型
【解析】【分析】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根据地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一般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同心球层:地核、地幔和地壳。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慢;外层是地壳。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火山喷发是由于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地壳的岩层在相互挤压时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巨大能量,造成严重破坏这就是地震,
(1)地球内部是圈层结构,从外到内可以分为地壳、地、地核三个层,地壳厚度最薄,平均厚度只有17千米左右。地幔厚度近2900千米,地核厚度达3500千米。下列关于地球三个层结构的图示,最合理的是图A。
(2)探究“火山喷发”的实验属于模拟实验,他们在罐头盒中加入土豆泥,用来模拟地壳,在土豆泥中间注入番茄酱,用来模拟高温炽热的岩浆,用酒精灯加热罐头盒,模拟地壳深处高温高压的内部环境。加热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番茄酱流出来。通过火山喷发模拟实验,可以让同学们明白火山喷发是因为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引起地壳运动而产生的。
(3)促使地形变化的原因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是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外力作用是来自地球外部的力量。内力作用是指由地球的内能所引起的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作用,外力作用是指地表受太阳能和重力而产生的各种作用,如风化、流水、冰川、海流、波浪、潮汐以及风力等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等。火山喷发产生的熔岩流、火山灰、有毒气体,掩埋农田、道路,破坏建筑物和农作物,还会引起地形地貌的改变。火山喷发对地表带来的变化是剧烈的,与地震灾害类似,它们都是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风的作用、水的作用和植物的作用,都属于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改变一般是缓慢的,与火山喷发和地震灾害不同。
(4)流水作用是改变地表形态的重要力量,流水对地势较高的地区的地表岩石和土壤进行侵蚀,对地表松散物质和它侵蚀的物质以及水溶解的物质进行搬运,最后由于流水动能的减弱又使其搬运物质在低洼处沉积下来。读图可知,图中河流的a、b、c三处,坡度最缓的是c处,落差小,水流水的流速最慢。
(5)如果图中“河流”属于自然界中的地形与河流,多年后,c区域河流不断淤积,泥沙越积越多,河床会不断抬高,如果人为再加固大堤,有可能形成“地上河”图中b河段位于河流的中游河段,水流速度比上游慢,比下游河段快,泥沙颗粒较大,多沙砾,磨圆度较高。
(6)取b处的流水于烧杯中,搅拌、静置后,与图5中的A图更接近,泥沙出现分层现象,最底层是沙砾,中间是沙、粉沙,最上层是黏质土。
(7)通过对“植被对土地侵蚀的影响”的探究可知,土地有无植被覆盖会影响水土流失的程度,有植被爱盖水土流失程度降低,无植被爱盖水土流失程度变高。植被能够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防止水土流失人人有责,作为小学生的我们要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保护植被,不踏草坪,不摘花,保护花草树木。
1 / 1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五年级科学期中检测卷
一、判断题。
1.(2023五上·萧山期中)2023年2月22日晚,天空中的金星、木星和月亮上演了双星伴月的天象奇观,这三个天体都不是光源。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天空中的金星、 木星和月亮确实上演了双星伴月的天象奇观。 这三个天体本身并不是光源, 它们之所以能够被我们看到, 是因为它们反射或散射了来自太阳的光线。 金星和木星作为行星, 反射太阳光; 而月亮, 作为地球的卫星, 则是因为其表面反射太阳光而使得我们能够在夜晚看到它。 这种天文现象的形成, 是由于这些天体在天空中的相对位置关系, 使得它们在视觉上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景象, 即双星伴月。 这种现象不仅展示了天体的物理特性, 也让我们有机会欣赏到宇宙中的美丽景观。
2.(2023五上·萧山期中)黄土高原上的沟壑是风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地形、地貌;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 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黄土结构疏松,裂隙较多,缺乏植被保护,在降水集中的夏季,尤其是暴雨期间,容易遭受侵蚀。由于长期的流水侵蚀和搬运,黄土高原呈现出如今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3.(2023五上·萧山期中)当激光射入充满烟雾的透明盒子后,我们可以看到一条笔直的光束,说明光可以穿透烟雾。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当激光射入充满烟雾的透明盒子后, 我们可以看到一条笔直的光束, 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烟雾中飘动着许多不透光的颗粒物, 当光线通过时, 遇到这些颗粒物的阻碍会产生散射, 使得光线在烟雾中形成一条笔直的光束, 从而被观察到。 相比之下, 在清水中由于很少有不透光的颗粒, 几乎不会产生散射, 因此我们无法观察到光通过的路线。
4.(2023五上·萧山期中)地球的内部就像一锅滚烫的热粥,不停地运动着。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的运动
【解析】【分析】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慢和地壳的运动有关。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地球的深部物质就像一锅煮熟的粥,在不断地运动,驱动地球的表层运动,造成地球表层的变化。
5.(2023五上·萧山期中)彩虹的出现,彩色轮快速旋转时变成白色,都是因为光发生了色散。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棱镜;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彩虹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 当太阳光照射到半空中的水滴时, 光线被折射及反射, 在天空上形成拱形的七彩光谱, 由外圈至内圈呈红、 橙、 黄、 绿、 蓝、 靛、 紫七种颜色。 这种现象称为光的色散, 即白光通过三棱镜时在折射过程中被分解成单色光的现象。
6.(2023五上·萧山期中)光的反射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它对我们百利无害。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的反射是一种光学现象, 指的是光在传播到不同物质时, 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 这种反射现象在许多情况下对人类是有利的, 例如, 我们能够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就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此外, 光的反射在生产生活中也有广泛应用, 如潜水艇潜望镜就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 使得观察者可以看到不发光的物体。
7.(2023五上·萧山期中)电影院中的墙面、窗帘、地面以及装饰等应该以深色为主。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电影院的设计中, 墙面、 窗帘、 地面以及装饰的颜色选择对于观众的观影体验有着重要的影响。 根据《 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 (JGJ58—2008)的规定, 银幕边框、 银幕后墙及应采用深色, 这是因为深色的背景能够更好地突出电影画面, 提供更好的视觉效果。
8.(2023五上·萧山期中)地形图中,海洋是蓝色的,而大陆是用不同颜色表示的,各种颜色代表着不同的海拔。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地形、地貌;地球仪
【解析】【分析】地形图上, 不同的颜色用于表示不同的海拔高度。 蓝色通常用来表示水域, 而陆地则采用其他颜色来表示。 具体来说, 绿色通常表示海拔较低的地区, 而红色或紫色则表示海拔较高的地区。 这种颜色编码系统使得读者能够快速理解地形的特征和差异。
9.(2023五上·萧山期中)黄河入海口的沙洲是由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 沙洲是水流、波浪堆积作用,夹带着泥沙、岩石等堆积物堆形成的堆积地貌。黄河入海口的沙洲,主要是由于河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
10.(2023五上·萧山期中)制作潜望镜时,镜片与镜筒的夹角成45°时最合适。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制作潜望镜时, 镜片与镜筒的夹角成45°时最合适。 这一说法是正确的。 潜望镜的工作原理利用了光的反射, 通过两块镜片的相对放置, 使得观察者可以从低处看到高处或水下的景物。 为了使视野范围最大化, 潜望镜的设计要求两块镜片与镜筒呈45°角放置。
11.(2023五上·萧山期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已经能够准确预测地震。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尽管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 人类对于地震的预测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地震预测是一个复杂的科学问题, 涉及到地球内部的物理和化学过程, 这些过程的理解和模拟仍然存在限制。
12.(2023五上·萧山期中)当地球挡住太阳射向月球的光时,我们就看到了日食。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日食;月食
【解析】【分析】 当月球运行至太阳与地球之间时。对地球上的部分地区来说。月球挡住了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光线,看起来好像是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消失了,这就是日食现象。而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中时,月面就会变暗,就会发生月食。
13.(2023五上·萧山期中)在研究风的作用时,我们可以用砂纸打磨岩石来模拟风卷起的沙子对岩石的侵蚀。(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风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在研究风的作用时, 我们确实可以用砂纸打磨岩石来模拟风卷起的沙子对岩石的侵蚀。 这一方法基于磨蚀原理, 即通过砂纸对岩石的物理摩擦, 模拟自然界中风卷起的沙子对岩石表面的磨蚀作用。 这种模拟实验不仅有助于理解自然界中风化作用的过程, 还能帮助学生或研究者直观地观察到风化作用对岩石形态的影响。
14.(2023五上·萧山期中)阳光明媚的下午,大树下洒满了光斑,这是光沿直线传播的杰作。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阳光明媚的下午, 大树下洒满了光斑, 这是光沿直线传播的杰作。 这个现象可以通过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来解释。 当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时, 光线会沿直线传播, 形成光斑。 这些光斑实际上是树叶缝隙形成的“小孔”, 通过这些“小孔”投射到地面的光线在穿过树叶缝隙时, 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的特性, 会在地面上形成一个个光斑。 这种现象不仅展示了光沿直线传播的物理原理, 也让我们对自然界的奇妙现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15.(2023五上·萧山期中)地震发生时,如果来不及逃离房屋,应尽快躲避到厕所、厨房等小房间处或躲在内墙墙角下,牢固的家具、门框附近等处。(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地震的成因及作用;安全常识
【解析】【分析】地震发生时,如果来不及逃离房屋,应尽快从大房间躲避到厕所、厨房等小房间处;当来不及逃离大房间时,应躲在内墙墙角下、家具与门框附近等处,并保护头部和呼吸安全;不要躲在楼房的外墙角,以防外墙震裂倒塌而跌出墙外。不可躲在阳台上、窗户旁与拥在楼梯口,更不可盲目跳楼以防摔伤。题意正确。
二、选择题。
16.(2023五上·萧山期中)白居易的《暮江吟》中写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江面上会呈现出红色的原因是(  )。
A.光的折射 B.光的反射
C.光的色散 D.光沿直线传播
【答案】C
【知识点】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江面上会呈现出红色的原因是光在传播过程中出现光的折射,不同颜色的光折射率不同,发生光的色散作用。故C正确。
17.(2023五上·萧山期中)如图,白光通过三棱镜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会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的光,其中折射角度最大的光是(  )。
A.红光 B.蓝光 C.绿光 D.紫光
【答案】D
【知识点】棱镜;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 太阳用肉眼看上去是白色的,但太阳光是一种复合光,由许多不同颜色的混合组成的。当白光进入棱镜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就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的光。
18.(2023五上·萧山期中)如图所示,梵净山蘑菇石是贵州的标志性景点之一。蘑菇石屹立在崖边,高10余米,顶上一斗状石堆放在一根较细的石柱上,上大下小,形如蘑菇,因此得名。蘑菇石形成的原因可能是(  )。
A.风的作用 B.人类的活动 C.水的作用 D.地震
【答案】A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风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 梵净山蘑菇石是在流水、风力、生物、温度变化等外力风化、侵蚀、搬运作用下形成的,与内力作用关系不大。板块张拉、板块碰撞作用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故A正确。
19.(2023五上·萧山期中)下列情况下,土壤最不容易被雨水侵蚀的是(  )。
A.土地坡度大,无植物覆盖 B.土地坡度小,无植物覆盖
C.土地坡度大,有植物覆盖 D.土地坡度小,有植物覆盖
【答案】D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植被对侵蚀的影响
【解析】【分析】土壤的侵蚀程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包括土地的坡度、 是否有植物覆盖以及降雨量的大小等。 在这些因素中, 土地坡度的大小和是否有植物覆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尤为显著。 坡度越大, 土壤越容易受到雨水的冲刷, 从而导致土壤侵蚀加剧。 同时, 植物覆盖可以有效地减缓雨水的冲击力, 减少土壤被侵蚀的可能性。 因此, 当土地坡度较小且有植物覆盖时, 土壤最不容易被雨水侵蚀。
20.(2023五上·萧山期中)地震发生时,下列避险措施错误的是(  )。
①在没有逃离室外的条件下,应立即找结实、不易倒塌的物体掩护身体
②地震时高层住户应尽快乘坐电梯逃离
③在野外要远离桥、湖及山边,迅速逃离至开阔处
④地震发生时,快速跑到窗边,打开窗户大声呼救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安全常识
【解析】【分析】 当地震来临时,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将身边的书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有时间时快速离开教室,跑到空旷地方去,且不可回屋抢救财产;来不及外逃时,双手抱头躲避在卫生间墙角或坚实的家具下,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面积较小的房间内,待震后有组织地撤离。假如地震时迅速于高处跳楼逃生或乘电梯快速下楼都是不正确的,那样有生命危险,在高压电线附件有触电的危险,陡坡处有坠物滚落的危险。如不幸被埋压在废墟下,应该保持体力,不要大声呼喊,最好用敲击的方式求救。
21.(2023五上·萧山期中)渔民在叉鱼时,真实的鱼是在渔夫看到的鱼的(  )。
A.上方 B.下方 C.前方 D.后方
【答案】B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渔民在叉鱼时遇到的现象是由于光从水中射向空气时发生了折射, 导致渔夫看到的鱼的位置并不是鱼的真实位置, 而是鱼的虚像。 这个虚像相对于真实鱼的位置偏下。 这是因为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 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折射。 在光的折射现象中, 光路是可逆的, 意味着如果从一个角度看到另一个角度也能看到, 即渔夫看到鱼时, 鱼也能看到渔夫。 因此, 当渔民试图叉鱼时, 应该瞄准看到的鱼的下方, 因为真实的鱼位于渔夫视觉上的鱼的下方位置。
22.(2023五上·萧山期中)下列图片,是由地球外部作用力引起的是(  )。
A.地震 B.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
C.乾坤湾 D.弯曲的岩层
【答案】C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地壳的运动;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地球外部作用力主要指的是外力作用, 这种作用主要影响地表的形态和变化。 外力作用包括风化作用、 侵蚀作用、 沉积作用等, 这些作用主要由太阳辐射、 重力、 水流、 风、 冰川等自然力量引起。 地震、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弯曲的岩层都是地球内部作用力形成的。
23.(2023五上·萧山期中)在做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时,用酒精灯加热是为了(  )。
A.模拟太阳光的长期照射 B.模拟地球内部的力量
C.蒸发土豆泥表面的水分 D.模拟人为的加热活动
【答案】B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在进行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中, 酒精灯被用来加热模型, 这一操作是为了模拟地壳深处的持续高温状态。 这种加热方式有助于模拟岩浆在地球内部的活动, 即岩浆通过岩石的空隙或裂缝向上运动的过程。 当岩浆遇到地壳中的薄弱环节时, 就会喷出地表, 形成火山活动。 因此, 酒精灯加热模型的过程, 实际上是在模拟地球内部的高温环境以及岩浆的活动状态, 从而帮助理解和观察火山喷发的过程和原理。
24.(2023五上·萧山期中)月球离我们有多远,这个问题是科学家用(  )解决的。
A.宇宙飞船的速度和时间
B.光的反射原理
C.天文望远镜
【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科学家们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来估算月球距离地球的距离。 具体来说, 他们通过测量从地球向月球发射的光信号的反射时间, 从而计算出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 这种方法不需要直接接触月球, 而是通过观察和计算光信号的传播时间来实现。
25.(2023五上·萧山期中)钱塘江是浙江省内最大的河流,在它的源头,我们最有可能看到(  )。
A.大石头 B.鹅卵石 C.沙石 D.泥沙
【答案】A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钱塘江流经安徽和浙江两个省, 最终注入东海。 由于其河长超过500多千米, 河流的源头部分可能会遇到各种地形和地貌, 包括河床上的鹅卵石。 下游鹅卵石的形成是由于河流中的石头在长期的水流作用下, 经过冲刷和磨圆形成的。
26.(2023五上·萧山期中)家里装修用的花岗岩是属于(  )。
A.沉积岩 B.岩浆岩 C.变质岩 D.都有可能
【答案】B
【知识点】矿物的组成;岩石的用途
【解析】【分析】花岗岩是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火成岩, 属于岩浆岩的一种。 岩浆岩是地壳下面的岩浆从地下沿着地壳薄弱的地方上升, 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后, 冷凝而成的岩石。 花岗岩的形成过程需要经历高温高压的环境, 因此它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密度, 非常适合作为建筑和装饰材料使用。 在家庭装修中, 花岗岩因其美观的外观和耐用的特性, 常被用作地面、 墙面等装饰材料。
27.(2023五上·萧山期中)在完全黑暗的房间里,我们的眼睛(  )。
A.能看到镜子 B.能看到白墙
C.红布 D.什么都看不到
【答案】D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人眼能够看到物体, 无论是发光的物体还是不发光的物体, 都是因为光线进入眼睛引起了视觉。 在一个完全黑暗的房间里, 没有光线直接或通过反射进入眼中, 因此用肉眼看不到任何物体。 即使房间内有镜子、 白墙或红布等物体, 没有光线照射到这些物体上, 或者这些物体不能反射光线到人的眼睛里, 人眼就无法看到它们。 因此, 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 我们的视觉功能受到限制, 无法感知到任何物体的存在。
28.(2023五上·萧山期中)各种自然现象证明地壳是会发生变化的,下列证据不能说明地壳会发生变化的是(  )。
A.喜马拉雅山顶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B.汶川地震
C.我国南海进行填海造岛
D.不断扩张的东非大裂谷
【答案】C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
【解析】【分析】喜马拉雅山顶发现海洋生物化石、汶川地震、不断扩张的东非大裂谷等,都说明了地壳是会发生变化的,国南海进行填海造岛,不属于地壳运动。
29.(2023五上·萧山期中)下列做法,(  )可以减少光的反射带来的不便和危害。
A.为了美观把路面涂成白色 B.外墙使用表面光滑的材料
C.外墙使用表面粗糙的材料 D.建高楼时多用玻璃来当作外墙
【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外墙使用表面粗糙的材料可以减少光的反射带来的不便和危害。 这是因为物体表面的光滑程度会影响其反光能力, 表面越光滑, 反光能力越强, 而表面越粗糙, 反光能力则越弱。 因此, 通过在外墙上使用表面粗糙的材料, 可以有效地减少光的反射, 从而降低其对人们生活和环境的不便和危害。
30.(2023五上·萧山期中)岩石博物馆的标签受损,将部分岩石混在了一起。小科观察某块岩石时,发现里面有植物化石,这块岩石最有可能是(  )。
A.花岗岩 B.页岩 C.板岩 D.玄武岩
【答案】B
【知识点】矿物的外观;矿物的组成;化石
【解析】【分析】小科观察到的岩石中含有植物化石, 这表明该岩石很可能属于沉积岩类别。 沉积岩是地球上的岩石类型之一, 其显著特征之一就是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结构。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涉及沉积物的沉积、 压实和胶结, 这些过程可能发生在水体中或陆地上。 由于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中, 沉积物可能包括动植物遗骸, 因此, 在沉积岩中经常可以找到动植物化石。 页岩属于沉积岩。选项B正确。
三、探究题。
31.(2023五上·萧山期中)神奇的光。
2022年2月20日晚,2022北京冬奥会在鸟巢国家体育馆落下帷幕。闭幕式上,美轮美奂的视效、流光溢彩的灯光,以科技的力量向世界展现了自信、开放、包容的中国形象。让我们一起重回冬奥闭幕式,领略隐藏其中的黑科技!
(1)开场表演《点亮》:黑暗中,孩子们手提雪花灯,在冰面上自由、肆意地玩耍。此时我们能看清表演,是因为 (  )。
A.眼睛发出光 B.雪花灯发出的光进入眼睛
C.物体将雪花灯的光反射到眼睛 D.眼睛反射了雪花灯发出的光
(2)下列与雪花灯发光特点不同的物体是 (  )。
A.月球 B.烛光 C.霓虹灯 D.萤火虫
(3)缅怀环节一曲《折柳寄情》寄托着中国人民的送别、怀念与铭记之情。雪花火炬台下一棵“光之树”拔地而起,直达天际。这棵由光束组成的大树,说明光在空气中是以 (  )的形式传播的。
A.射线 B.斜线 C.直线 D.曲线
(4)上题中,我们能在空中看到光的传播路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光能够穿透空气
B.光在传播过程中没有受到烟尘的阻碍
C.空气中的烟尘被光束照亮了
D.空气中的烟尘让光束的光路可见
(5)下列现象能证明第(3)题结论的是 (  )。
A.筷子放入装水的透明杯中,看到筷子“弯折”了
B.阳光透过三棱镜后出现七种不同颜色的光
C.排队时只能看见前一位同学的后脑勺,说明队伍排直了
D.人们在平静的湖面上看到月光
(6)激光垂直射入水中,光的传播路线是 (  )。
A.a B.b C.c D.d
【答案】(1)B
(2)A
(3)C
(4)B
(5)C
(6)C
【知识点】光源;光的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必须是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我们能看到物体,必须有光进入我们的眼睛。我们能够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看到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发出的光进入我们的眼搐。
(1)我们能看到物体,必须有光进入我们的眼睛。开场表演《点亮》:黑暗中,孩子们手提雪花灯,在冰面上自由、肆意地玩耍。此时我们能看清表演,是因为雪花灯发出的光进入眼睛。
(2)雪花灯能够自己发出光,说明它是光源,给出的物体中,烛光、霓虹灯、萤火虫自身能够发光,属于光源。月球本身不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的太阳光,所以月球的光特点不同。
(3)图中这棵由光东组成的大树,说明光在空气中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从而产生了直达天际的视觉效果。
(4)上题中,我们能在空中看到光的传播路径,是因为光能够穿透空气,空气中的烟尘被光束照亮了,空气中的烟尘让光束的光路可见,选项B的说法是错误的。
(5)光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排队时只能看见前一位同学的后脑勺,说明队伍排直了,这是对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筷子放入装水的透明杯中,看到筷子“弯折”了,这是光的折射现象;阳光透过三棱镜后出现七种不同颜色的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人们在平静的湖面上看到月光,这是光的反射现象。
(6)激光垂直射入水中,光的传播路线是沿直线传播的,选项C符合题意。
32.(2023五上·萧山期中)潜望镜里的奥秘。
汉代初年的《淮南万毕术》中记载道:“取大镜高悬,置水盆于下,则见四邻矣。”就是利用高挂在上面的大镜与放在地上的水盆,可以看到田间耕作的农夫,这是世界上有记载的最早的“潜望镜”。
小科同学在学习了《光》单元的内容后,也想自己制作一个潜望镜,但他需要你的帮助。
(1)请你帮助小科完成光路图。如图所示,在院墙上方P处悬挂有一大镜,主人能够通过大镜和水盆,观察农夫劳作的情形。
(2)潜望镜是利用____原理,制作潜望镜需要用到____面平面镜。 (  )。
A.光的反射 2 B.光的折射 2
C.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 D.光的反射 3
(3)下列关于潜望镜的制作,说法错误的是 (  )。
A.放入潜望镜中的平面镜需要镜面相对
B.在制作潜望镜前,需要先进行设计并绘制简图
C.潜望镜的核心部件是平面镜,平面镜是可以任意角度放置的
D.我们可以利用牙膏盒、空牛奶盒、塑料管等身边的材料制作潜望镜
(4)小科终于完成了制作,兴高采烈地拿着潜望镜去观察物体,可他什么也看不见,你觉得可能的原因是    。
(5)小科发现自己的近视眼镜镜片与制作潜望镜所用的平面镜有些不一样,查阅资料发现近视眼镜的镜片是一种凹透镜,这种镜片边缘厚中间薄,光可以通过镜片并且向外发散,如图所示,近视眼镜镜片利用了 (  )原理。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D.光具有能量
(6)小科在模拟古代“潜望镜”的时候,发现如果将镜子放在水盆中,墙上会出现七种颜色的光,犹如形成了“彩虹”。这是因为在光线射入水中时发生了    现象,光线继续射到镜面上,被镜面    ,之后光线又从水中重新照射到空气中,此时发生了第二次    ,于是太阳光就被分解成了七种颜色的光显现在墙上。
【答案】(1)
(2)A
(3)C
(4)平面镜放反了或者平面镜放置角度不对
(5)B
(6)折射;反射;折射
【知识点】光的折射;光的反射;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光的反射是一种光学现象,指光在传播到不同物质时,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光遇到水面、玻璃以及其他许多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潜望镜使用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且都与水平方向成45度夹角。光由潜望镜镜筒的上端沿直线传播到第一块平面镜上,再由第一块平面镜反射到第二块平面镜上,最后,光由第二块平面镜反射到人的眼睛里。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斜向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这种现象叫光的
折射。
(1)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如图所示,在院墙上方P处县挂有一大镜,主人能够通过大镜和水盆,观察农夫劳作的情形。农夫劳作反射的光经过上方的大镜的反射照射在地上的水盆,经过水面的反射进入主人的眼中。其光线的线路图如下:
(2)潜望镜是利用了平面镜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制成的,两块互相平行、镜面相对的呈45°角放置的平面镜,能够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作潜望镜需要用到2面平面镜。
(3)A.放入潜望镜中的平面镜需要镜面相对,故A正确;
B.在制作潜望镜前,需要先进行设计并绘制简图,这样制作符合规范,故B正确;
C.潜望镜的核心部件是平面镜,两块平面镜是相互平行、镜面相对的呈45°角放置,而不能任意角度放置的,故C错误;
D.我们可以利用牙有意、空牛奶意、塑料管等身边的材料制作潜望镜,这样取材方便,故D正确。
(4)潜望镜是利用了平面镜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制成的、如果制成的潜望镜看不到观察物体,可能的原因是平面镜放反了或者平面镜放置角度不对。
(5)中间薄、边缘厚的透明镜片叫凹透镜。光可以通过镜片并且向外发散,近视眼镜镜片利用了光的折射原理。
(6)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斜向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小科在模拟古代“潜望镜”的时候,发现如果将镜子放在水盆中,墙上会出现七种颜色的光,犹如形成了“彩虹”。这是因为在光线射入水中时发生了折射现象,光线继续射到镜面上,被镜面反射,之后光线又从水中重新照射到空气中,此时发生了第二次折射,于是太阳光就被分解成了七种颜色的光显现在墙上。
33.(2023五上·萧山期中)汤加火山喷发。
北京时间2022年1月15日,位于南太平洋的岛国汤加王国境内,海底火山发生了猛烈的喷发,火山喷出的气体、烟尘形成蘑菇云,冲上2万米高空,海面响起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同时引发了海啸。
(1) 我们知道,地球从外到内可以分为    、   、   三个圈层,下列关于地球三个圈层结构的图示,最合理的是   。
(2)为了探究汤加火山喷发的原因,小科与实验小组的同学们进行了“火山喷发”的
   实验,他们在罐头盒中加入土豆泥,用来模拟    ,又在土豆泥中间注入番茄酱,用来模拟    ,用酒精灯加热罐头盒,一段时间后,同学们可以观察到    。通过实验,同学们明白了火山喷发是因为地球内部的    ,引起    运动而产生的。
(3)火山喷发时喷出大量有害气体,严重污染大气,也会形成酸雨降落到地面,破坏建筑物和农作物,还会引起地形地貌的改变。火山喷发对地表带来的变化与(  )类似。
A.风的作用 B.地震 C.水的作用 D.植物的作用
(4)同学们继续研究河流对地形的作用,他们在水槽里用土壤堆了一个斜坡,在斜坡中间挖了一条宽、深各为2厘米左右的“河道”,如图3所示,沿“河道”上端慢慢将水倒入“河道”,水向下流,形成河流,如图4所示。
“河流”形成后,水的流速最慢的是   (选填“a”“b”“c”)区域。
(5)如果这是自然界中的地形与河流,多年后,c区域河床最有可能 (  )。
A.越来越窄 B.越来越高 C.越来越深 D.没有变化
(6)取b处的流水于烧杯中,搅拌、静置后,与图5中的    图(填“A”或“B”)更接近真实情况。
(7)汤加火山的喷发,不仅造成了当地人员的伤亡,环境恶化,更是破坏了人类的生存环境,这是人类无法抗拒的。但作为大自然的主要成员,人类的活动也影响着地表的变化。小科呼吁同学们要保护生态环境,为“美丽地球”做出贡献。请结合“植被对土地侵蚀的影响”的探究,举例说说你可以为“美丽地球”做些什么。
【答案】(1)地壳;地幔;地核;A
(2)模拟;地壳;岩浆;番茄酱流出来;高温高压;地壳
(3)B
(4)c
(5)B
(6)A
(7)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保护植被,不踏草坪,不摘花,保护花草树木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的运动;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设计、制作模型
【解析】【分析】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根据地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一般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同心球层:地核、地幔和地壳。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慢;外层是地壳。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火山喷发是由于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地壳的岩层在相互挤压时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巨大能量,造成严重破坏这就是地震,
(1)地球内部是圈层结构,从外到内可以分为地壳、地、地核三个层,地壳厚度最薄,平均厚度只有17千米左右。地幔厚度近2900千米,地核厚度达3500千米。下列关于地球三个层结构的图示,最合理的是图A。
(2)探究“火山喷发”的实验属于模拟实验,他们在罐头盒中加入土豆泥,用来模拟地壳,在土豆泥中间注入番茄酱,用来模拟高温炽热的岩浆,用酒精灯加热罐头盒,模拟地壳深处高温高压的内部环境。加热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番茄酱流出来。通过火山喷发模拟实验,可以让同学们明白火山喷发是因为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引起地壳运动而产生的。
(3)促使地形变化的原因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是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外力作用是来自地球外部的力量。内力作用是指由地球的内能所引起的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作用,外力作用是指地表受太阳能和重力而产生的各种作用,如风化、流水、冰川、海流、波浪、潮汐以及风力等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等。火山喷发产生的熔岩流、火山灰、有毒气体,掩埋农田、道路,破坏建筑物和农作物,还会引起地形地貌的改变。火山喷发对地表带来的变化是剧烈的,与地震灾害类似,它们都是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风的作用、水的作用和植物的作用,都属于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改变一般是缓慢的,与火山喷发和地震灾害不同。
(4)流水作用是改变地表形态的重要力量,流水对地势较高的地区的地表岩石和土壤进行侵蚀,对地表松散物质和它侵蚀的物质以及水溶解的物质进行搬运,最后由于流水动能的减弱又使其搬运物质在低洼处沉积下来。读图可知,图中河流的a、b、c三处,坡度最缓的是c处,落差小,水流水的流速最慢。
(5)如果图中“河流”属于自然界中的地形与河流,多年后,c区域河流不断淤积,泥沙越积越多,河床会不断抬高,如果人为再加固大堤,有可能形成“地上河”图中b河段位于河流的中游河段,水流速度比上游慢,比下游河段快,泥沙颗粒较大,多沙砾,磨圆度较高。
(6)取b处的流水于烧杯中,搅拌、静置后,与图5中的A图更接近,泥沙出现分层现象,最底层是沙砾,中间是沙、粉沙,最上层是黏质土。
(7)通过对“植被对土地侵蚀的影响”的探究可知,土地有无植被覆盖会影响水土流失的程度,有植被爱盖水土流失程度降低,无植被爱盖水土流失程度变高。植被能够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防止水土流失人人有责,作为小学生的我们要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保护植被,不踏草坪,不摘花,保护花草树木。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