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练习(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练习(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13 16:29:33

文档简介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对应知能达标训练P1]
1.原始社会时期,西亚培植出大麦、小麦等作物,中国培育出水稻、粟等作物。以下能够作为最有力证据的是(  )
A.农耕畜牧业的产生及发展示意图
B.当地发现的粮食作物遗存、化石等
C.西亚、中国发现的岩画、壁画等
D.《全球通史》中相关内容记载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遗物、遗迹、化石等实物资料属于第一手历史资料,是最有力的证据,故能为西亚、中国古代农作物培植提供最有力证据的是当地发现的粮食作物遗存、化石等,故选B项;“农耕畜牧业的产生及发展示意图”是二手史料,具有主观性,排除A项;“西亚、中国发现的岩画、壁画等”是当时人的文艺创作,具有主观性,排除C项;“《全球通史》中相关内容记载”是历史学家的著述,具有主观性,排除D项。
答案 B
2.(2023·辽宁沈阳月考)下面两幅图片为阿尔及利亚塔西利·恩·阿耶洞穴的壁画。它们反映了(  )
图1         图2
A.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
B.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出现
C.部分人专门从事管理工作
D.原始人已经过上定居生活
解析 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地区壁画出现于距今约1万年到4000年,壁画描绘了古代非洲人们放牧和弯腰耕种的画面,体现了当时非洲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故选A项;材料仅涉及农业发展,不涉及手工业劳作,“分工出现”无法得出,排除B项;画面中都是集体行动,看不出有人从事管理工作,排除C项;材料没有房屋等建筑的出现,看不出古代非洲人已经过上了定居生活,排除D项。
答案 A
3.某学者指出:“因为人类学会了生产食物——而不是采集、狩猎或收集食物——把食物储藏在粮仓里和牲圈里,他们不得不而且也有能力大批地定居下来。”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农业出现推动人类转变为食物生产者
B.人类在采集和狩猎过程中学会了种植农业
C.人类在产生之初是以采集和渔猎为生
D.能够生产食物是人类定居生活的重要前提
解析 由材料中“人类学会了生产食物”“他们不得不而且也有能力大批地定居下来”等信息可得出,能够生产食物是人类定居生活的重要前提,故选D项;“农业出现推动人类转变为食物生产者”说法正确,但是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B、C两项均与材料不符,排除。
答案 D
4.如表所示为内蒙古高原裕民文化(距今8600—7000年)遗址出土的动植物遗存。据此可推知,该地(  )
类别 概况
动物 蚌、雉、鸟、狗、狼、马鹿、梅花鹿、狍、野兔、野马、野驴、野牛、水牛、野猪等,其中狗为驯养家畜
植物 种子:粟、水棘针、繁缕、藜、大籽蒿、猪毛菜等植物残留物:粟、小麦、黍均为野生
A.先民生存主要依靠狩猎和采集
B.原始农耕与畜牧生产并存
C.文明发展水平处于旧石器时代
D.食物生产的分工现象明显
解析 材料中的动物中只有狗是驯养的,而后来成为重要粮食作物的粟、小麦、黍均为野生,可见当时先民生存主要依靠狩猎和采集,故选A项;材料中的植物残留物是野生的,驯养狗也是为了辅助狩猎,不能说明该地原始农耕与畜牧生产并存,排除B项;根据材料时间和所学知识可知,当地已经进入新石器时代,排除C项;材料并未体现食物生产的分工现象,不能得出相关结论,排除D项。
答案 A
5.罗振玉所编的《殷墟书契》为甲骨拓片的汇编。其中出现了“禾”“黍”“麦”“渔”等字,有的字体的写法也有着生动的形态,如“男”字由农具和田组成,“彘”字像豕中了箭矢,“率”字像鸟在田猎捕网之中。由此可以推知,商代(  )
A.小农经济的生产形式已经形成
B.获取食物的方式较为多样
C.北粟南稻的种植体系日臻完善
D.储藏肉类的技术十分成熟
解析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男’字由农具和田组成”“‘彘’字像豕中了箭矢”“‘率’字像鸟在田猎捕网之中”可知,商朝时期的食物来源有种植、狩猎等方式,说明获取食物的方式较为多样,故选B项;小农经济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北粟南稻的种植体系,排除C项;材料与储藏肉类的技术无关,排除D项。
答案 B
6.下图为江苏邳州市出土的汉代《捕鱼归来》画像石。画面上渔人肩扛双股鱼叉,手臂上驾着鱼鹰。此类画像石能够佐证,汉代(  )
A.农耕文明的艰难发展
B.渔业是经济的组成部分
C.渔猎与原始农业并存
D.精耕细作生产模式产生
解析 据材料及图片信息可知,渔人肩扛双股鱼叉,手臂上架着鱼鹰,说明当时渔业是经济生活的一部分,故选B项;材料信息体现出汉人以捕鱼为生,不能得出农耕文明的发展,排除A项;材料只说了渔猎,没有体现原始农业的信息,排除C项;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初步形成,排除D项。
答案 B
7.约在9000年前,伊拉克北部的耶莫人已种植小麦、大麦、扁豆、豌豆等农作物。巴勒斯坦的耶利哥也有新石器时代农业和农村的遗址,时间为8500多年前。这说明(  )
A.西亚是重要的农业发源地
B.伊拉克北部是小麦原产地
C.耶莫人是最早食物生产者
D.耶利哥拥有最早农业遗址
解析 材料中伊拉克、巴勒斯坦都属于西亚地区,其农业种植历史久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范围内的农耕主要起源于西亚、东亚和中美洲,故选A项;小麦原产地是西亚的小亚细亚半岛南部等地,排除B项;“最早”说法绝对化,排除C、D两项。
答案 A
8.下图为公元前6世纪末的古希腊陶瓶,瓶上的画描绘了雅典人收获橄榄的情景。这些信息可以佐证,古希腊(  )
A.将橄榄作为主要粮食作物
B.进行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
C.在土地肥沃的地方种植橄榄
D.可能存在使用奴隶劳动的现象
解析 根据图片信息可知,陶瓶上描绘了三个人共同劳作,正在收获橄榄的场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时期可能存在使用奴隶劳动的现象,故选D项;橄榄在古希腊属于油料作物,并非粮食作物,排除A项;古希腊主要发展的是商品经济,并非农业生产,排除B项;古希腊地区所在的巴尔干半岛多山地少平原,土壤贫瘠,排除C项。
答案 D
9.在印第安人的部落和村社中,玉米磨坊设置在村镇中心,因为家家户户都要磨面,所以磨坊也是全村的重要社交场所。有时村民大会也在这里举行,从而又使磨坊与“权力”联系在一起。这反映了(  )
A.玉米是印第安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B.印第安人实行直接民主
C.食物生产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D.印第安人注重集体活动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玉米是印第安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印第安人的部落和村社中,玉米磨坊是重要社交场所,与“权力”有关,这反映了食物生产对印第安人的社会生活有重要影响,故选C项;A项说法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实行直接民主”“注重集体活动”不能由材料得出,排除B、D两项。
答案 C
10.大约1万年前,原始农耕出现,人类开始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后来,各种金属工具的使用大大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此后人类社会的历史才真正开始。由此可知(  )
A.原始农业出现是文明产生的标志
B.社会分工的出现源于农业产生
C.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文明的出现
D.人类社会历史起源于阶级分化
解析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说明生产力发展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从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出现,故选C项;材料涉及的是农业的出现使人由适应自然到改造自然,但原始农业的出现不是文明产生的标志,文明产生的标志是金属工具、文字、城市等,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农业的发展促使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因此无法得出农业产生促进了社会的分工,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人类社会历史的起源以生产力发展为根本条件,未提及起源于阶级分化,排除D项。
答案 C
11.有学者指出,从社会发展和分层角度而言,人类的食物结构在原始社会无差别或差别很小,进入阶级社会后,差别出现并逐渐拉大。这意在说明(  )
A.阶级压迫加大了贫富差距
B.奴隶社会落后于原始社会
C.社会发展拉大了不同阶层食物结构的差距
D.人们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其生产食物的能力
解析 据材料可知,进入阶级社会后,人类的食物结构差别出现并逐渐拉大,说明社会发展拉大了不同阶层食物结构的差距,故选C项;A项与材料“社会发展和分层角度”不符,排除;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排除B项;D项与学者的研究角度不符,排除。
答案 C
12.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农业革命还触发了一场链式反应,它引发了城市化、阶级分化以及社会分裂,从而损坏了原始社会令人神往的平等。”下列最能表达作者意图的是,农业革命(  )
A.开始了城市化的进程
B.导致了社会的不平等
C.加剧了社会分裂与动荡
D.引发了生产关系变化
解析 材料“它引发了城市化、阶级分化以及社会分裂”“损坏了原始社会令人神往的平等”体现的是农业革命对生产关系调整的影响,故选D项;城市化进程、社会不平等的出现及社会分裂与动荡仅属于材料中的一个方面,排除A、B、C三项。
答案 D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四纪冰川期对地球中纬度地区影响适度,这一地区包括西亚两河流域、南美安第斯山区、东亚黄河及长江流域。这里的冰期作用适度,既导致人类食物来源减少,同时又不像欧美北部那样严寒而使人类不能生存。这里的人们在食物相对多一些的季节采集一些食物以备乏食季节需要的过程中,对植物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又在贮藏食物过程中尝试种植食物,从而萌发了农业行为……不断增加的人口可以或多或少地促进持续不断地调整适应策略,但只有一种策略即通过使用农业技术才能增加资源……原始农业的生产工具主要是简陋的石器和木棒,生产方法是粗放的饲养与栽培;实行以简单协作为主的集体劳动,缺少社会分工,农业是唯一的生产部门。
——摘编自徐旺生《农业起源和传播对中西
早期文明发展影响的比较研究》等
材料二 农业诞生后,人类在稳定的农业和畜牧业生产中获得了稳定的、较充裕的生活资料来源,人类开始定居下来,逐渐形成村落和城镇。人类在剩余产品的积累和集中过程中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使得一批人能够脱离物质生产领域而专门从事脑力劳动进行精神文明创造……农业一直被当作定居生活的必要条件。的确,定居给人类带来了一些好处,但与此同时,由于垃圾及废弃物被丢在居住地附近,啮齿类动物及昆虫滋生,危害人类的野生动物亦在周围徘徊,天花、麻疹、霍乱及其他的传染病亦容易滋生。
——摘编自李世安等《世界文明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推动原始农业出现的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始农业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农业的出现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因素,根据材料一“第四纪冰川期对地球中纬度地区影响适度”可知,第四纪冰川期对中纬度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根据材料一“对植物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又在贮藏食物过程中尝试种植食物,从而萌发了农业行为”可知,人们对植物知识的积累;根据材料一“……不断增加的人口可以或多或少地促进持续不断地调整适应策略,但只有一种策略即通过使用农业技术才能增加资源”可知,人口增长带来的压力。第二小问基本特征,根据材料一“原始农业的生产工具主要是简陋的石器和木棒”可知,生产工具简单落后;根据材料一“生产方法是粗放的饲养与栽培”可知,生产方式粗放;根据材料一“实行以简单协作为主的集体劳动”可知,集体劳作;根据材料一“农业是唯一的生产部门”可知,农业是唯一的生产部门。
第(2)问,根据材料二“人类在稳定的农业和畜牧业生产中获得了稳定的、较充裕的生活资料来源”可知,使得人类获得相对稳定的生活资料来源;根据材料二“农业一直被当作定居生活的必要条件”可知,人类过上了定居生活,形成村落和城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加速了人口的增长;根据材料二“使得一批人能够脱离物质生产领域而专门从事脑力劳动进行精神文明创造”可知,为精神文明的创造奠定了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答案 (1)因素:第四纪冰川期对中纬度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人们对植物知识的积累;人口增长带来的压力。
基本特征:生产工具简单落后;生产方式粗放;集体劳作;农业是唯一的生产部门。
(2)积极影响:使得人类获得相对稳定的生活资料来源;人类过上了定居生活,形成村落和城镇;加速了人口的增长;为精神文明的创造奠定了基础;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某学者列举的“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技术成就”中的参考条目(部分)。
原始社会 刀耕火种
春秋战国 铁犁牛耕出现,掌握初步施肥技术连种制、复种制出现
秦汉时期 牛耕技术普及全国,已使用犁铧、犁壁
东汉 出现一牛耕
……
隋唐五代 江东犁、筒车发明,圩田发达掌握水稻育秧移栽技术,南方出现稻麦轮作复种制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参考条目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要求: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解析 本题要求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参考条目提出修改建议。解读材料信息,可判断出材料所列举的“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技术成就”的参考条目中,春秋战国时期有铁犁牛耕、生产技术等,但缺少“水利灌溉技术的发展”,可结合其在中国古代农业经济技术发展史上的地位,说明增加这一条目的理由。
答案 示例 
春秋战国时期增加“水利灌溉技术的发展”内容。
理由:春秋战国时期,都江堰、郑国渠等都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水利灌溉技术的发展”也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技术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予增加,才能更全面展示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技术的成就。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对应知能达标训练P1]
1.原始社会时期,西亚培植出大麦、小麦等作物,中国培育出水稻、粟等作物。以下能够作为最有力证据的是(  )
A.农耕畜牧业的产生及发展示意图
B.当地发现的粮食作物遗存、化石等
C.西亚、中国发现的岩画、壁画等
D.《全球通史》中相关内容记载
2.(2023·辽宁沈阳月考)下面两幅图片为阿尔及利亚塔西利·恩·阿耶洞穴的壁画。它们反映了(  )
图1         图2
A.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
B.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出现
C.部分人专门从事管理工作
D.原始人已经过上定居生活
3.某学者指出:“因为人类学会了生产食物——而不是采集、狩猎或收集食物——把食物储藏在粮仓里和牲圈里,他们不得不而且也有能力大批地定居下来。”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农业出现推动人类转变为食物生产者
B.人类在采集和狩猎过程中学会了种植农业
C.人类在产生之初是以采集和渔猎为生
D.能够生产食物是人类定居生活的重要前提
4.如表所示为内蒙古高原裕民文化(距今8600—7000年)遗址出土的动植物遗存。据此可推知,该地(  )
类别 概况
动物 蚌、雉、鸟、狗、狼、马鹿、梅花鹿、狍、野兔、野马、野驴、野牛、水牛、野猪等,其中狗为驯养家畜
植物 种子:粟、水棘针、繁缕、藜、大籽蒿、猪毛菜等植物残留物:粟、小麦、黍均为野生
A.先民生存主要依靠狩猎和采集
B.原始农耕与畜牧生产并存
C.文明发展水平处于旧石器时代
D.食物生产的分工现象明显
5.罗振玉所编的《殷墟书契》为甲骨拓片的汇编。其中出现了“禾”“黍”“麦”“渔”等字,有的字体的写法也有着生动的形态,如“男”字由农具和田组成,“彘”字像豕中了箭矢,“率”字像鸟在田猎捕网之中。由此可以推知,商代(  )
A.小农经济的生产形式已经形成
B.获取食物的方式较为多样
C.北粟南稻的种植体系日臻完善
D.储藏肉类的技术十分成熟
6.下图为江苏邳州市出土的汉代《捕鱼归来》画像石。画面上渔人肩扛双股鱼叉,手臂上驾着鱼鹰。此类画像石能够佐证,汉代(  )
A.农耕文明的艰难发展
B.渔业是经济的组成部分
C.渔猎与原始农业并存
D.精耕细作生产模式产生
7.约在9000年前,伊拉克北部的耶莫人已种植小麦、大麦、扁豆、豌豆等农作物。巴勒斯坦的耶利哥也有新石器时代农业和农村的遗址,时间为8500多年前。这说明(  )
A.西亚是重要的农业发源地
B.伊拉克北部是小麦原产地
C.耶莫人是最早食物生产者
D.耶利哥拥有最早农业遗址
8.下图为公元前6世纪末的古希腊陶瓶,瓶上的画描绘了雅典人收获橄榄的情景。这些信息可以佐证,古希腊(  )
A.将橄榄作为主要粮食作物
B.进行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
C.在土地肥沃的地方种植橄榄
D.可能存在使用奴隶劳动的现象
9.在印第安人的部落和村社中,玉米磨坊设置在村镇中心,因为家家户户都要磨面,所以磨坊也是全村的重要社交场所。有时村民大会也在这里举行,从而又使磨坊与“权力”联系在一起。这反映了(  )
A.玉米是印第安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B.印第安人实行直接民主
C.食物生产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D.印第安人注重集体活动
10.大约1万年前,原始农耕出现,人类开始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后来,各种金属工具的使用大大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此后人类社会的历史才真正开始。由此可知(  )
A.原始农业出现是文明产生的标志
B.社会分工的出现源于农业产生
C.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文明的出现
D.人类社会历史起源于阶级分化
11.有学者指出,从社会发展和分层角度而言,人类的食物结构在原始社会无差别或差别很小,进入阶级社会后,差别出现并逐渐拉大。这意在说明(  )
A.阶级压迫加大了贫富差距
B.奴隶社会落后于原始社会
C.社会发展拉大了不同阶层食物结构的差距
D.人们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其生产食物的能力
12.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农业革命还触发了一场链式反应,它引发了城市化、阶级分化以及社会分裂,从而损坏了原始社会令人神往的平等。”下列最能表达作者意图的是,农业革命(  )
A.开始了城市化的进程
B.导致了社会的不平等
C.加剧了社会分裂与动荡
D.引发了生产关系变化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四纪冰川期对地球中纬度地区影响适度,这一地区包括西亚两河流域、南美安第斯山区、东亚黄河及长江流域。这里的冰期作用适度,既导致人类食物来源减少,同时又不像欧美北部那样严寒而使人类不能生存。这里的人们在食物相对多一些的季节采集一些食物以备乏食季节需要的过程中,对植物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又在贮藏食物过程中尝试种植食物,从而萌发了农业行为……不断增加的人口可以或多或少地促进持续不断地调整适应策略,但只有一种策略即通过使用农业技术才能增加资源……原始农业的生产工具主要是简陋的石器和木棒,生产方法是粗放的饲养与栽培;实行以简单协作为主的集体劳动,缺少社会分工,农业是唯一的生产部门。
——摘编自徐旺生《农业起源和传播对中西
早期文明发展影响的比较研究》等
材料二 农业诞生后,人类在稳定的农业和畜牧业生产中获得了稳定的、较充裕的生活资料来源,人类开始定居下来,逐渐形成村落和城镇。人类在剩余产品的积累和集中过程中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使得一批人能够脱离物质生产领域而专门从事脑力劳动进行精神文明创造……农业一直被当作定居生活的必要条件。的确,定居给人类带来了一些好处,但与此同时,由于垃圾及废弃物被丢在居住地附近,啮齿类动物及昆虫滋生,危害人类的野生动物亦在周围徘徊,天花、麻疹、霍乱及其他的传染病亦容易滋生。
——摘编自李世安等《世界文明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推动原始农业出现的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始农业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农业的出现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某学者列举的“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技术成就”中的参考条目(部分)。
原始社会 刀耕火种
春秋战国 铁犁牛耕出现,掌握初步施肥技术连种制、复种制出现
秦汉时期 牛耕技术普及全国,已使用犁铧、犁壁
东汉 出现一牛耕
……
隋唐五代 江东犁、筒车发明,圩田发达掌握水稻育秧移栽技术,南方出现稻麦轮作复种制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参考条目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要求: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