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练习(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练习(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13 16:40:01

文档简介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对应知能达标训练P31]
1.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英国伦敦附近,出现了“市场菜园产业”,有卷心菜、萝卜、胡萝卜、苹果等,导致“普通市民饮食上的一场小小革命”。这源于(  )
A.城市化的发展
B.食物生产的近代化
C.工业化的推进
D.区域物种交流频繁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伦敦是英国的大城市,由于城市人口增多,需要蔬菜瓜果的供应,由此在附近出现了“市场菜园产业”,服务于普通市民,这是城市化发展的结果,故选A项;材料看不出食物是如何生产的,而且这是表现,而非原因,排除B项;当时尚未开展工业革命,排除C项;供应的并非外来物种,无法说明区域物种交流频繁,排除D项。
答案 A
2.美国西部曾是尚处于开发中的边远地区,但在19世纪后半期却基本实现了城市化,而在此过程中,铁路作为当时美国经济发展的中心,发挥了十分特殊和非常重要的作用。这表明(  )
A.美国东西经济格局发生逆转
B.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先决条件
C.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D.城市发展不受自然条件影响
解析 根据材料“但在19世纪后半期却基本实现了城市化,而在此过程中,铁路作为当时美国经济发展的中心,发挥了十分特殊和非常重要的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铁路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交通改善为美国西部带来资本、劳动力等,从而推动了城市化进程,故选C项;材料主旨是美国西部城市化,没有涉及美国东西经济格局的转变,排除A项;美国西部城市化进程受益于交通的改善,但交通只是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因素之一,并非先决条件,排除B项;工业革命使得城市发展减少自然条件的限制对其的影响,但是影响还在,排除D项。
答案 C
3.(2023·辽宁沈阳期中)近代城市夜生活主要以酒馆、咖啡馆、音乐厅、剧院、俱乐部等为载体和平台。在17世纪的欧洲,夜生活只出现在上层贵族社会中;到18、19世纪,夜生活开始成为从贵族圈子扩展至普通民众的社会时尚。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封建势力的日益衰落
B.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
C.照明技术的不断改进
D.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
解析 据材料内容可知,夜生活由上层贵族社会的专属逐渐成为普通民众的社会时尚,由此体现了普通民众生活水平的逐渐提升。而夜生活的载体主要以酒馆、咖啡馆、音乐厅、剧院、俱乐部等为主,所以体现了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才能负担起大量普通民众的夜生活需求,故选D项;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而不是封建势力的日益衰落和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排除A、B两项;照明技术的改进只能算是条件之一,并不能算主要原因,排除C项。
答案 D
4.19世纪下半叶,西方出现了新的城市规划理论,如以财产共有为基础的全新规划,建立城乡交融、环境优美的分散城镇群,融生物学、社会学、教育学、城市规划学为一体的“城市学”等。这些理论(  )
A.是对工业革命反思的产物
B.表明了阶级矛盾日渐尖锐
C.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奠基
D.反映了城市环境日益恶化
解析 据材料“建立城乡交融、环境优美的分散城镇群,融生物学、社会学、教育学、城市规划学为一体的‘城市学’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后,西方城市问题突出,因此出现了新的城市规划理论,故选A项;材料并未对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展开论述,无法说明矛盾尖锐的问题,排除B项;1848年马克思主义已经诞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19世纪下半叶,西方出现了新的城市规划理论有利于城市环境日益改善,排除D项。
答案 A
5.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曼彻斯特因加工制造的棉纺织品销往世界而被称为“棉都”。20世纪七八十年代,该城因制造业萎缩,就业岗位减少约60%而沦为学者眼中的“收缩城市”。这种变化(  )
A.说明英国城市发展的后劲不足
B.有利于引导经济多元化发展
C.反映城市化进程进入衰退阶段
D.根源在曼彻斯特的棉源枯竭
解析 根据材料“该城因制造业萎缩,就业岗位减少约60%而沦为学者眼中的‘收缩城市’”可知,当时传统制造业的收缩,有利于将资金、人才和资源向新兴产业转移,促进了社会经济多元化发展,故选B项;制造业的萎缩在当时有利于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为城市化带来新的动力,排除A项;传统制造业的萎缩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推动英国城市化的深入发展,排除C项;导致曼彻斯特传统制造业萎缩的根源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促使社会经济的转型,排除D项。
答案 B
6.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城市变革更多的属于外力冲击下的被动过程,缺乏足够的内在动力和自主性,加上持续的社会动荡,始终徘徊于传统与近代之间,只能说是“半截子”近代化。这反映了近代中国城市近代化(  )
A.发展进程具有不彻底性
B.空间地域上分布不均衡
C.对西方的依赖程度过高
D.城市间发展速度不平衡
解析 材料表明中国的城市近代化是徘徊于传统与近代之间,不是完全的近代化,反映了发展进程具有不彻底性,故选A项;材料没有涉及各个地区具体的城市化程度,不能得出城市化空间地域上分布不均衡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最终形成了怎样的城市化,不是城市化形成的原因,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城市间发展程度的对比,不能得出城市间发展速度不平衡的结论,排除D项。
答案 A
7.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飞速发展,自来水、天然气等通到家家户户,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逐步标准化和环保化。城市道路四通八达,人们可以乘坐公共汽车、电车、地铁等多种公共交通工具出行。这集中体现了(  )
A.城镇化率的提高
B.基础设施的发展
C.居住条件的改善
D.社会问题的解决
解析 根据材料“自来水、天然气等通到家家户户,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逐步标准化和环保化。城市道路四通八达,人们可以乘坐公共汽车、电车、地铁等多种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飞速发展,故选B项;材料没有涉及城镇化率的提高、居住条件的改善和社会问题的解决,排除A、C、D三项。
答案 B
8.(2023·江西吉安期末)据估计,1925年城市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1%,1950年增为29.1%,1960年达35.3%,1970年为36.6%,1980年增至41.3%,1985年达44.5%,其增长速度超过了总人口的增长速度。这反映了(  )
A.各国城市化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强
B.世界城市化发展速度日益加快
C.城市开始领导乡村的新时期到来
D.国际大都市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解析 材料表明1925年到1985年,世界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占世界总人口比例增加迅速,说明世界城市化发展速度日益加快,故选B项;材料是整体描述,不能证明各个国家的城市化发展情况,排除A项;城市领导乡村的新时期开始于工业时代城市的发展,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并未提及国际大都市的作用,排除D项。
答案 B
9.下列选项中符合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1950—2015年)发展趋势的是(  )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二战后,发展中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政治上获得独立,经济上亟待发展民族经济,大多采取了工业化优先的发展战略,这对城市化起到了很大的助推作用,城市人口迅速增长,但因为人口基数大,所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较低,城市化率较低,故选B项;1950年,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所占的比重达不到百分之五十,且在2015年不会出现城市人口下降的可能,排除A项;1950年,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所占的比重达不到百分之八十,且在2015年不会出现城市人口比重下降的可能,排除C项;二战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率呈现持续上升趋势,排除D项。
答案 B
10.(2023·湖北荆州调研)1805年,英国受审判的罪犯为4605人,1846年这一数字增加到30 349人,他们大多数都是城市居民。城市酗酒者人数也在增加,因为在他们看来喝啤酒是逃避悲惨生活的最好方法。这表明英国(  )
A.工业革命导致工人生活悲惨
B.尚未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
C.城市化进程中社会问题突出
D.犯罪率与城市化率成正比
解析 据材料可知,1805至1846年正值工业革命期间,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城市化迅速发展,但是城市中罪犯率上升,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说明了城市化进程中社会问题突出,故选C项;材料旨在说明城市化的影响而非工业化的影响,排除A项;城市化发展中出现许多新问题,需要法律的不断完善以应对城市化的需求,但是与材料中内容无关,排除B项;材料中只有犯罪人数增加的数据,缺少城市化发展速度的数据,故无法判断二者的相关性,排除D项。
答案 C
11.如图反映的突出社会问题是(  )
A.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不协同
B.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不协调
C.经济发展与人民健康不统一
D.社会财富与社会分配不均衡
解析 根据图示内容可知,英国农业郡的人均寿命相比较工业市来说要长,这说明了工业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虽然较高,但环境可能出现恶化从而导致人均寿命受到影响,故选B项;图示无法体现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的不协同,排除A项;图示反映的是人均寿命,不能体现人民的健康水平,排除C项;材料中体现的不是城市相较于农村获得了更多的社会财富和分配,而是受到了更多的负面影响,从而使寿命缩短,排除D项。
答案 B
12.2007年1月,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执行主任安娜·蒂贝琼卡夫人在77国集团会议上发出警告:“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增长最快的社区是贫民窟,贫民窟是日益增长的犯罪和暴力的中心。”由此可知,当代的城市发展(  )
A.导致失业率大为提高
B.存在着社会危机隐患
C.是工业化的必然产物
D.制约了市民生活改善
解析 根据材料“增长最快的社区是贫民窟,贫民窟是日益增长的犯罪和暴力的中心”可知,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了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贫民窟犯罪和暴力增多,说明了存在着社会危机隐患,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城市贫富差距加大,不是失业率的问题,排除A项;材料论述的是城市化发展带来的影响,而非城市化形成的原因,排除C项;城市化发展有利于提高市民生活水平,而非“制约”,排除D项。
答案 B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后,伴随着新科技革命的浪潮,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入深入发展阶段。城市的基础设施高度完善,并呈现出信息化和智能化趋势,大批购物中心和生活配套设施涌现,人们的生活更加舒适和方便。与此同时,在城市中心过度拥挤以及交通运输迅速发展的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从以集中为主转向以分散为主,中心城市人口逐渐向郊区分散,郊区化特征日趋明显。经历了二战后60多年的发展,至2013年,西方发达国家总体的城市化水平已达到79.8%,法国、德国的城市化水平超过了75%,英国与美国则有80%以上,日本更是超过了90%。
材料二 二战以后,面对城市化的压力,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加强了对城市化的干预,加大财政投入,兴建和改善基础设施,并逐步形成和完善了福利体制。西方发达国家对城市化加强干预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通过经济、政治、法律手段,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以及再分配的功能,改变城市的空间结构与空间定位,为更好地发挥城市功能创造了条件。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袁帅、孙媛《西方发达国家
城市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深入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深入发展的原因。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城市的基础设施高度完善,并呈现出信息化和智能化趋势,大批购物中心和生活配套设施涌现,人们的生活更加舒适和方便”可知,城市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呈现智能化和信息化趋势,并且购物中心和配套设施大量涌现;根据材料一“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从以集中为主转向以分散为主,中心城市人口逐渐向郊区分散,郊区化特征日趋明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市郊区化特征明显;根据材料一“经历了二战后60多年的发展,至2013年,西方发达国家总体的城市化水平已达到79.8%,法国、德国的城市化水平超过了75%,英国与美国则有80%以上,日本更是超过了90%”可知,城市化率达到极高水平。综合以上可知,这是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深入发展的表现。
第(2)问,根据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后,伴随着新科技革命的浪潮,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入深入发展阶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科技革命的推动;根据材料二“二战以后,面对城市化的压力,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加强了对城市化的干预,加大财政投入,兴建和改善基础设施”可知,政府的积极干预和调控;根据材料二“加大财政投入,兴建和改善基础设施,并逐步形成和完善了福利体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的持续发展与相对稳定的国内外环境;根据材料一“与此同时,在城市中心过度拥挤以及交通运输迅速发展的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从以集中为主转向以分散为主,中心城市人口逐渐向郊区分散,郊区化特征日趋明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根据材料二“西方发达国家对城市化加强干预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通过经济、政治、法律手段,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以及再分配的功能,改变城市的空间结构与空间定位,为更好地发挥城市功能创造了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先前城市化经验的借鉴。综合以上可知,这是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深入发展的原因。
答案 (1)表现:城市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呈现智能化和信息化趋势;购物中心和配套设施大量涌现;城市郊区化特征明显;城市化率达到极高水平。
(2)原因:新科技革命的推动;政府的积极干预和调控;经济的持续发展;相对稳定的国内外环境;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先前城市化经验的借鉴。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齐爽《英国城市化发展研究》
上图反映了一位学者对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对该图进行解读。(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解析 从材料中的工业化及城市化之间的关系来看,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城市化反作用于工业化。关于解读可从工业革命的发展为城市化发展创造条件(如提供劳动力和市场、助推城市化进程、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等)、城市化对工业化的反作用(如配置资源、推动工业化等)角度进行分析。最后进行归纳总结。
答案 示例
观点: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城市化反作用于工业化。
解读:工业化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促进了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推动了农业革命。农业革命提高了粮食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消费市场,加速了城市化进程。工业化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促进了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刺激了商品生产的扩大,推动了商业革命的开展。商业革命扩大了对外贸易,促进了财富的积累和商品经济的繁荣,这都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对工业化具有反作用。城市的集聚作用将资本、生产资料、劳动力、信息、技术等集中起来,使之得以有效配置,推动了工业化的发展。
总之,工业化推动了农业革命和商业革命,进而推动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推动工业化水平的提高。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对应知能达标训练P31]
1.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英国伦敦附近,出现了“市场菜园产业”,有卷心菜、萝卜、胡萝卜、苹果等,导致“普通市民饮食上的一场小小革命”。这源于(  )
A.城市化的发展
B.食物生产的近代化
C.工业化的推进
D.区域物种交流频繁
2.美国西部曾是尚处于开发中的边远地区,但在19世纪后半期却基本实现了城市化,而在此过程中,铁路作为当时美国经济发展的中心,发挥了十分特殊和非常重要的作用。这表明(  )
A.美国东西经济格局发生逆转
B.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先决条件
C.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D.城市发展不受自然条件影响
3.(2023·辽宁沈阳期中)近代城市夜生活主要以酒馆、咖啡馆、音乐厅、剧院、俱乐部等为载体和平台。在17世纪的欧洲,夜生活只出现在上层贵族社会中;到18、19世纪,夜生活开始成为从贵族圈子扩展至普通民众的社会时尚。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封建势力的日益衰落
B.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
C.照明技术的不断改进
D.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
4.19世纪下半叶,西方出现了新的城市规划理论,如以财产共有为基础的全新规划,建立城乡交融、环境优美的分散城镇群,融生物学、社会学、教育学、城市规划学为一体的“城市学”等。这些理论(  )
A.是对工业革命反思的产物
B.表明了阶级矛盾日渐尖锐
C.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奠基
D.反映了城市环境日益恶化
5.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曼彻斯特因加工制造的棉纺织品销往世界而被称为“棉都”。20世纪七八十年代,该城因制造业萎缩,就业岗位减少约60%而沦为学者眼中的“收缩城市”。这种变化(  )
A.说明英国城市发展的后劲不足
B.有利于引导经济多元化发展
C.反映城市化进程进入衰退阶段
D.根源在曼彻斯特的棉源枯竭
6.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城市变革更多的属于外力冲击下的被动过程,缺乏足够的内在动力和自主性,加上持续的社会动荡,始终徘徊于传统与近代之间,只能说是“半截子”近代化。这反映了近代中国城市近代化(  )
A.发展进程具有不彻底性
B.空间地域上分布不均衡
C.对西方的依赖程度过高
D.城市间发展速度不平衡
7.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飞速发展,自来水、天然气等通到家家户户,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逐步标准化和环保化。城市道路四通八达,人们可以乘坐公共汽车、电车、地铁等多种公共交通工具出行。这集中体现了(  )
A.城镇化率的提高
B.基础设施的发展
C.居住条件的改善
D.社会问题的解决
8.(2023·江西吉安期末)据估计,1925年城市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1%,1950年增为29.1%,1960年达35.3%,1970年为36.6%,1980年增至41.3%,1985年达44.5%,其增长速度超过了总人口的增长速度。这反映了(  )
A.各国城市化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强
B.世界城市化发展速度日益加快
C.城市开始领导乡村的新时期到来
D.国际大都市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9.下列选项中符合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1950—2015年)发展趋势的是(  )
10.(2023·湖北荆州调研)1805年,英国受审判的罪犯为4605人,1846年这一数字增加到30 349人,他们大多数都是城市居民。城市酗酒者人数也在增加,因为在他们看来喝啤酒是逃避悲惨生活的最好方法。这表明英国(  )
A.工业革命导致工人生活悲惨
B.尚未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
C.城市化进程中社会问题突出
D.犯罪率与城市化率成正比
11.如图反映的突出社会问题是(  )
A.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不协同
B.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不协调
C.经济发展与人民健康不统一
D.社会财富与社会分配不均衡
12.2007年1月,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执行主任安娜·蒂贝琼卡夫人在77国集团会议上发出警告:“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增长最快的社区是贫民窟,贫民窟是日益增长的犯罪和暴力的中心。”由此可知,当代的城市发展(  )
A.导致失业率大为提高
B.存在着社会危机隐患
C.是工业化的必然产物
D.制约了市民生活改善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后,伴随着新科技革命的浪潮,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入深入发展阶段。城市的基础设施高度完善,并呈现出信息化和智能化趋势,大批购物中心和生活配套设施涌现,人们的生活更加舒适和方便。与此同时,在城市中心过度拥挤以及交通运输迅速发展的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从以集中为主转向以分散为主,中心城市人口逐渐向郊区分散,郊区化特征日趋明显。经历了二战后60多年的发展,至2013年,西方发达国家总体的城市化水平已达到79.8%,法国、德国的城市化水平超过了75%,英国与美国则有80%以上,日本更是超过了90%。
材料二 二战以后,面对城市化的压力,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加强了对城市化的干预,加大财政投入,兴建和改善基础设施,并逐步形成和完善了福利体制。西方发达国家对城市化加强干预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通过经济、政治、法律手段,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以及再分配的功能,改变城市的空间结构与空间定位,为更好地发挥城市功能创造了条件。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袁帅、孙媛《西方发达国家
城市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深入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深入发展的原因。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齐爽《英国城市化发展研究》
上图反映了一位学者对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对该图进行解读。(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