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练习(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练习(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13 16:53:06

文档简介

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对应知能达标训练P37]
1.1932年科隆至波恩新型公路投入使用,这是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这一成就(  )
A.体现了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B.受汽车工业发展的有力推动
C.说明工业革命造成道路堵塞
D.直接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2.(2023·浙江嘉兴期中)日本“东海道新干线”重塑了沿线城市的区位性能,推动了沿线城市向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这条“新干线”属于(  )
A.高速公路
B.海上航线
C.高速铁路
D.航空线路
3.(2023·重庆渝北统考)下表所示为20世纪以来公共交通管理领域的若干史实。表中信息集中反映了近现代交通管理的发展,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  )
① 1926年,英国第一次安装和使用自动化的控制器来控制交通信号灯
② 1964年,加拿大多伦多率先建立了一套由计算机控制的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系统
③ 2014年2月起,美国国家道路交通安全局逐步推行车对车通信(V2V)技术,并制定相关法规
A.机械化
B.智能化
C.电气化
D.法制化
4.(2023·安徽合肥期末)面对来自公路及民航的激烈竞争,自2004年开始,我国动车技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和谐号、复兴号等相继投入运营,满足了多元化客运需求,创造了“中国速度”“中国名片”。据此可知,推动中国高铁发展的原因是(  )
A.国企改革的启动
B.产业结构的升级
C.市场需求的转变
D.信息技术的发展
5.(2023·湖南郴州期末)分析下图可知,中欧班列的运行(  )
A.有利于沿线国家经济的发展
B.优化了亚欧陆路运输网络
C.调整了与西欧国家的关系
D.创新了新时代世界交通模式
6.新中国成立后至今,我国火车机车的型号命名经历了从“解放”型到“建设”型蒸汽机车,从“东风”型内燃机车到“韶山”型电力机车,再到“和谐号”“复兴号”高速动车组的发展演变。这反映了(  )
A.社会发展的典型时代特征
B.科技是社会进步的唯一推动力
C.交通助力经济的迅速发展
D.高铁发展冲破传统运输的弊端
7.1952年5月,中央军委、政务院决定将民航划归空军建制,并将民航行政管理和业务经营分开,改设民航局作行政领导机构,设民航公司为经营业务的机构。这表明当时中国民航局(  )
A.实行半军事化管理
B.奉行计划经济体制
C.实行政企合一体制
D.重视拓展业务范围
8.下图所示为2007—2018年中国民航业供需和客座率的变化情况(单位:%)。据此可知(  )
A.科技发展促使交通方式更加多样化
B.航空业已成为最重要的出行方式
C.经济稳定发展有利于促进人口流动
D.现代交通体系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9.据统计,武广高铁开通100多天后,武汉飞广州的航班从每天最多13班减为最多10班;郑西高铁开通不到50天,郑州到西安的所有航班停飞。这说明(  )
A.高铁发展冲击了航空业
B.新式交通之间存在竞争
C.航空业必定要走下坡路
D.中国开创了交通新时代
10.二战后,荷兰机动车数量迅速上涨,机动车出行成为主要出行方式。20世纪70年代,荷兰人发起了自行车回归运动,中央政府也拨出专款,修建大量自行车专用道,安装针对自行车的交通信号灯,自行车出行量得到大幅度提高。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
A.城市化进程出现了逆转
B.能源危机改变了出行方式
C.保护环境成为社会共识
D.欧洲汽车制造业陷入困境
11.能耗强度就是创造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所消耗的能量。阅读下表:“我国三种交通方式的能耗强度变化(单位:千克标准油每吨每千米)。”由此可知,我国(  )
1980年 1985年 1990年 2000年
铁路 0.0137 0.011 0.0097 0.0081
公路 0.1234 0.0704 0.0579 0.0675
航空 2.451 1.1676 1.0664 0.6686
A.铁路成为效率最高的运输方式
B.公路运输的成本不断下降
C.交通所用能源的结构变化明显
D.交通运输注重可持续发展
12.截至2022年底,深圳共在900多条公交线路上投入了纯电动公交车15 896辆实现公交100%纯电动化;年均节约34.5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量135.3万吨。由此可见,纯电动公交车的运行促进了(  )
A.经济增长与社会开放
B.汽车制造业技术创新
C.节能减排与环境改善
D.人们出行方式的巨变
13.(2024·广东惠州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中后期,铁路被引入中国。随着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中国的铁路权被瓜分殆尽。据统计,至1911年,在中国已建成的9200多千米铁路中,有8305.7千米铁路为西方列强所直接经营或控制经营;到1937年,已建成22 000多千米的铁路中,有19 070千米铁路为西方列强所直接经营或控制经营。此外,由于西方列强在中国修建铁路的标准不一,导致中国运用的机车来源国家多,制造厂家多,车型种类多,被戏称为“万国机车博物馆”。
——摘编自龚云《铁路史话》
材料二 中国高铁发展历程
时间 阶段 标志性事件
1990—2003年 初步探索 1990年底完成《京沪高速铁路方案构想报告》
2004—2007年 技术引进及吸收 2003年铁道部提出跨越式发展路线,明确整体引进技术、消化吸收,逐步实现国产化,力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路线
2008—2011年 自主创新 2008年铁道部与科技部签署了《中国高速列车自主创新联合行动计划》,提出研制新一代时速350千米及以上的高速列车
2012—2015年 “走出国门”成为“中国名片” 2014年7月,中国铁建总承包的土耳其安伊高铁二期正式通车
2015年至今 向成为全球引领者行进 我国在一些高铁技术领域已经处于国际一流水平。加大投入、认识不足,以求在未来引领全球高铁装备行业发展
——摘编自铁道部《2023年中国高铁行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被称为“万国机车博物馆”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近代中国铁路建设相比,当代中国高铁建设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变化的原因。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国交通工具的变化
年代 主要交通工具
20世纪50年代 主要是步行、独轮车或牛马车;人力、畜力是主力。1950年8月1日,中国民用航空正式开航,它是十足的“新鲜事物”,当时坐飞机前,乘客都要先过秤,体重合格才能坐飞机——因为飞机小,载重能力有限,如果乘客太胖,飞机就可能出现安全事故
20世纪60年代 公交车并不普及,由于国内石油资源紧张,公交车顶有一个大的煤气包。1969年10月,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完工,全长23.6千米
20世纪70年代 中国有“自行车王国”的称号。自行车与缝纫机、手表并称为“三大件”,省吃俭用才买得起,而且当时购买自行车得凭票。70年代末期,永久、凤凰、飞鸽等品牌的自行车风靡中国
20世纪80年代 摩托车是家庭富裕的象征;公交车开始普及全国;北京出租车黄色“面的”流行;1981年9月15日,北京地铁正式对外运营
20世纪90年代 公交车已经成为城市最主要的公共交通工具。80年代末90年代初,飞机还是新鲜事物,线路和航班次数都很少
21世纪 私家车普及,品牌众多,中国已跃居全球第一大汽车消费国;出租车更新换代,混合动力、无障碍出租车上路;建设更加绿色、环保、人性化的新型交通体系;火车、高铁、地铁、轮船、飞机等都成为国人常见的出行方式;新能源车辆加快推广
材料能够反映我国交通变化的多种趋势,简述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对应知能达标训练P37]
1.1932年科隆至波恩新型公路投入使用,这是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这一成就(  )
A.体现了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B.受汽车工业发展的有力推动
C.说明工业革命造成道路堵塞
D.直接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解析 根据材料“1932年科隆至波恩新型公路投入使用,这是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之所以要建设高速公路,是因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诞生了汽车,新式交通工具的发展助推了道路的建设,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生产力的发展影响,而不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排除A项;建设高速公路是为了更便捷,而不能证明造成道路堵塞的问题,排除C项;高速公路与世界市场没有直接的联系,排除D项。
答案 B
2.(2023·浙江嘉兴期中)日本“东海道新干线”重塑了沿线城市的区位性能,推动了沿线城市向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这条“新干线”属于(  )
A.高速公路
B.海上航线
C.高速铁路
D.航空线路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东海道新干线”不但是日本第一条高速铁路路线,也是全球第一个投入商业营运的高速铁路路线,故选C项;新干线”属于高速铁路,并非高速公路、海上航线和航空线路,排除A、B、D三项。
答案 C
3.(2023·重庆渝北统考)下表所示为20世纪以来公共交通管理领域的若干史实。表中信息集中反映了近现代交通管理的发展,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  )
① 1926年,英国第一次安装和使用自动化的控制器来控制交通信号灯
② 1964年,加拿大多伦多率先建立了一套由计算机控制的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系统
③ 2014年2月起,美国国家道路交通安全局逐步推行车对车通信(V2V)技术,并制定相关法规
A.机械化
B.智能化
C.电气化
D.法制化
解析 交通信号灯及运载工具领域对自动控制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运用,集中反映了交通管理领域的智能化,故选B项;机械化、电气化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C两项;只有最后一例史实可以体现法制化趋势,排除D项。
答案 B
4.(2023·安徽合肥期末)面对来自公路及民航的激烈竞争,自2004年开始,我国动车技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和谐号、复兴号等相继投入运营,满足了多元化客运需求,创造了“中国速度”“中国名片”。据此可知,推动中国高铁发展的原因是(  )
A.国企改革的启动
B.产业结构的升级
C.市场需求的转变
D.信息技术的发展
解析 据材料“我国动车技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和谐号、复兴号等相继投入运营,满足了多元化客运需求”,可以看出多元化客运需求的发展,也就是市场需求的发展,推动了中国高铁的迅速发展,故选C项;高铁发展与国企改革、产业结构的升级关系不大,排除A、B两项;材料强调的是市场需求对高铁的推动作用,并不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排除D项。
答案 C
5.(2023·湖南郴州期末)分析下图可知,中欧班列的运行(  )
A.有利于沿线国家经济的发展
B.优化了亚欧陆路运输网络
C.调整了与西欧国家的关系
D.创新了新时代世界交通模式
解析 通过对中欧班列2013—2021年总计、西行、东行的运行量统计可知,这些都在不断增长,这说明了中欧班列开行规模的持续扩大,有利于沿线国家经济的发展,故选A项;截至2021年,中欧班列运行形成以“三大通道、五大口岸、五大集结中心”为特点的基本格局,使亚欧陆路运输网络优化,但图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中欧班列的运行促进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而不仅仅是调整了与西欧国家的关系,排除C项;图片仅反映了中欧班列开行规模的持续扩大,并没有反映它的运行能否创新新时代世界交通模式,排除D项。
答案 A
6.新中国成立后至今,我国火车机车的型号命名经历了从“解放”型到“建设”型蒸汽机车,从“东风”型内燃机车到“韶山”型电力机车,再到“和谐号”“复兴号”高速动车组的发展演变。这反映了(  )
A.社会发展的典型时代特征
B.科技是社会进步的唯一推动力
C.交通助力经济的迅速发展
D.高铁发展冲破传统运输的弊端
解析 据材料信息可知,新中国成立至今,机车名称变化与各阶段时代主题密切相关,故选A项;科技并非社会进步的唯一推动力,排除B项;材料侧重点并非交通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排除C项;材料信息并未体现传统运输的弊端,排除D项。
答案 A
7.1952年5月,中央军委、政务院决定将民航划归空军建制,并将民航行政管理和业务经营分开,改设民航局作行政领导机构,设民航公司为经营业务的机构。这表明当时中国民航局(  )
A.实行半军事化管理
B.奉行计划经济体制
C.实行政企合一体制
D.重视拓展业务范围
解析 根据材料“1952年5月,中央军委、政务院决定将民航划归空军建制,并将民航行政管理和业务经营分开,改设民航局作行政领导机构,设民航公司为经营业务的机构”可知,新中国初期的民航被划归空军建制,这体现了半军事化管理的特征,故选A项;当时计划经济体制尚未建立,排除B项;民航局行政管理和业务经营分开,说明民航局并未实行政企合一体制,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民航局对业务范围的拓展,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答案 A
8.下图所示为2007—2018年中国民航业供需和客座率的变化情况(单位:%)。据此可知(  )
A.科技发展促使交通方式更加多样化
B.航空业已成为最重要的出行方式
C.经济稳定发展有利于促进人口流动
D.现代交通体系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解析 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08年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中国民航业的客座率、需求增速和供给增速都有明显的下降,随着经济的恢复和稳定发展,客座率、需求增速和供给增速出现较大提升并总体呈现稳定发展的趋势,这说明了经济的稳定发展为人口的流动创造了有利条件,故选C项;材料只涉及航空业的发展,“多样化”在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A项;仅从表格数据,无法得出航空业已成为最重要的出行方式,排除B项;仅从材料无法判定现代交通体系的发展情况,排除D项。
答案 C
9.据统计,武广高铁开通100多天后,武汉飞广州的航班从每天最多13班减为最多10班;郑西高铁开通不到50天,郑州到西安的所有航班停飞。这说明(  )
A.高铁发展冲击了航空业
B.新式交通之间存在竞争
C.航空业必定要走下坡路
D.中国开创了交通新时代
解析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地间高铁的开通,导致航班次数减少,高铁具有安全可靠、平稳舒适、方便快捷的优点,高铁的竞争分流客源,冲击了航空业,故选A项;材料体现的是高铁和航空之间存在竞争,但不能说明所有新式交通之间存在竞争,排除B项;不同交通方式各有其优点,航空业有其不可替代之处,发展前景良好,并非必定要走下坡路,排除C项;材料主旨不是在强调中国在交通革新方面的成就,而是体现了高铁对交通运输格局的影响,排除D项。
答案 A
10.二战后,荷兰机动车数量迅速上涨,机动车出行成为主要出行方式。20世纪70年代,荷兰人发起了自行车回归运动,中央政府也拨出专款,修建大量自行车专用道,安装针对自行车的交通信号灯,自行车出行量得到大幅度提高。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
A.城市化进程出现了逆转
B.能源危机改变了出行方式
C.保护环境成为社会共识
D.欧洲汽车制造业陷入困境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70年代,产油国提高油价引发了战后严重的能源危机,深刻影响了西方社会的生活方式,自行车回归运动便是在这一背景下发生的,推动了荷兰成为名副其实的“自行车王国”,故选B项;城市化进程出现了逆转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社会共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当时的经济危机确实对欧洲汽车制造业有一定冲击,但它无法解释自行车出行量大幅度提高的现象,排除D项。
答案 B
11.能耗强度就是创造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所消耗的能量。阅读下表:“我国三种交通方式的能耗强度变化(单位:千克标准油每吨每千米)。”由此可知,我国(  )
1980年 1985年 1990年 2000年
铁路 0.0137 0.011 0.0097 0.0081
公路 0.1234 0.0704 0.0579 0.0675
航空 2.451 1.1676 1.0664 0.6686
A.铁路成为效率最高的运输方式
B.公路运输的成本不断下降
C.交通所用能源的结构变化明显
D.交通运输注重可持续发展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从1980—2000年,我国三种交通方式的能耗强度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反映了我国注重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着力提高运输能效,故选D项;材料为我国三种交通方式的能耗强度变化,并没有体现三种交通方式的效率对比情况,排除A项;从1990—2000年,公路的能耗强度有所上升,B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材料体现的是我国三种交通方式的能耗强度变化,未涉及交通所用能源的结构变化,排除C项。
答案 D
12.截至2022年底,深圳共在900多条公交线路上投入了纯电动公交车15 896辆实现公交100%纯电动化;年均节约34.5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量135.3万吨。由此可见,纯电动公交车的运行促进了(  )
A.经济增长与社会开放
B.汽车制造业技术创新
C.节能减排与环境改善
D.人们出行方式的巨变
解析 根据材料“年均节约34.5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量135.3万吨”可知,纯电动公交车的运行促进了节能减排与环境改善,故选C项;材料主旨是深圳实现公交100%纯电动化有利于节能减排与环境改善,无法表明其促进经济增长与社会开放,排除A项;纯电动公交车应用了新的汽车制造业技术,它的运行不会促进汽车制造业技术创新,排除B项;纯电动公交车依然是公共交通工具,并不能促进人们出行方式的巨变,排除D项。
答案 C
13.(2024·广东惠州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中后期,铁路被引入中国。随着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中国的铁路权被瓜分殆尽。据统计,至1911年,在中国已建成的9200多千米铁路中,有8305.7千米铁路为西方列强所直接经营或控制经营;到1937年,已建成22 000多千米的铁路中,有19 070千米铁路为西方列强所直接经营或控制经营。此外,由于西方列强在中国修建铁路的标准不一,导致中国运用的机车来源国家多,制造厂家多,车型种类多,被戏称为“万国机车博物馆”。
——摘编自龚云《铁路史话》
材料二 中国高铁发展历程
时间 阶段 标志性事件
1990—2003年 初步探索 1990年底完成《京沪高速铁路方案构想报告》
2004—2007年 技术引进及吸收 2003年铁道部提出跨越式发展路线,明确整体引进技术、消化吸收,逐步实现国产化,力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路线
2008—2011年 自主创新 2008年铁道部与科技部签署了《中国高速列车自主创新联合行动计划》,提出研制新一代时速350千米及以上的高速列车
2012—2015年 “走出国门”成为“中国名片” 2014年7月,中国铁建总承包的土耳其安伊高铁二期正式通车
2015年至今 向成为全球引领者行进 我国在一些高铁技术领域已经处于国际一流水平。加大投入、认识不足,以求在未来引领全球高铁装备行业发展
——摘编自铁道部《2023年中国高铁行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被称为“万国机车博物馆”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近代中国铁路建设相比,当代中国高铁建设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变化的原因。
解析 第(1)问,据材料一“随着西方列强……被瓜分殆尽”得出,列强入侵,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不断加深;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铁路运输业发展的内驱力不足,得出小农经济占主导,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据材料一“19世纪中后期……被引入中国”得出,近代中国缺乏相应的技术设备;据材料一“已建成22 000千米……有19 070千米……直接经营或控制经营”得出,大部分铁路建设和运营被西方列强控制;据材料一“国家多……厂家多……种类多”得出,缺乏统一的铁路修建标准。
第(2)问,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一“标准不一……戏称为‘万国机车博物馆’”、材料二“自主创新……‘中国名片’”得出,由技术落后到领先世界,对外技术输出,成为“中国名片”;据材料一“铁路被引入中国……直接经营或控制经营”、材料二“研制新一代……总承包的土耳其安伊高铁”得出,由仿制、引进(受制于列强)到自主研发、独立修建。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的政策、综合国力、科技创新等多角度分析得出,国家重视政策支持;改革开放推动交通运输的需求;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铁路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多部门合作推动高铁技术发展。
答案 (1)背景:列强入侵,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不断加深;小农经济占主导,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近代中国缺乏相应的技术设备;大部分铁路建设和运营被西方列强控制;缺乏统一的铁路修建标准。
(2)变化:由技术落后到领先世界,对外技术输出,成为“中国名片”;由仿制、引进(受制于列强)到自主研发,独立修建。
原因:国家重视政策支持;改革开放推动交通运输的需求;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铁路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多部门合作推动高铁技术发展。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国交通工具的变化
年代 主要交通工具
20世纪50年代 主要是步行、独轮车或牛马车;人力、畜力是主力。1950年8月1日,中国民用航空正式开航,它是十足的“新鲜事物”,当时坐飞机前,乘客都要先过秤,体重合格才能坐飞机——因为飞机小,载重能力有限,如果乘客太胖,飞机就可能出现安全事故
20世纪60年代 公交车并不普及,由于国内石油资源紧张,公交车顶有一个大的煤气包。1969年10月,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完工,全长23.6千米
20世纪70年代 中国有“自行车王国”的称号。自行车与缝纫机、手表并称为“三大件”,省吃俭用才买得起,而且当时购买自行车得凭票。70年代末期,永久、凤凰、飞鸽等品牌的自行车风靡中国
20世纪80年代 摩托车是家庭富裕的象征;公交车开始普及全国;北京出租车黄色“面的”流行;1981年9月15日,北京地铁正式对外运营
20世纪90年代 公交车已经成为城市最主要的公共交通工具。80年代末90年代初,飞机还是新鲜事物,线路和航班次数都很少
21世纪 私家车普及,品牌众多,中国已跃居全球第一大汽车消费国;出租车更新换代,混合动力、无障碍出租车上路;建设更加绿色、环保、人性化的新型交通体系;火车、高铁、地铁、轮船、飞机等都成为国人常见的出行方式;新能源车辆加快推广
材料能够反映我国交通变化的多种趋势,简述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解析 从材料中的交通种类来看,交通工具种类由少到多;从材料中的交通技术发展来看,交通工具技术不断改进,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从材料中的交通体系来看,交通体系越来越完备,更加绿色、环保、人性化;若选择说明交通种类变化的趋势,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经济体制变化、技术发展、人口流动、国际环境变化等角度分析。
答案 示例
趋势:①交通工具种类由少到多(或从单一到多元、从平面到立体等)。
②交通工具技术不断改进,科技含量越来越高。
③交通体系越来越完备,更加绿色、环保、人性化。
说明: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由于经济发展滞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人民生活水平不高,交通工具种类单一(或技术落后、体系不完备)。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发展,随着物质生产的丰富、交流需求的增加和科技的发展,我国交通工具种类走向多样化,人们生活越来越方便。
②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出行需求增加;科技不断进步,制造业、筑路技术进步。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人员流动性不断增强,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变化;经济发展,环境恶化,人们环保意识增强;政府更加重视民生,不断提升管理职能,服务于民;经济全球化,受国际大环境的影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