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练习(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练习(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13 17:14:37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本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波斯帝国有全长2400多千米的“御道”;中国秦王朝则精心修建了“驰道”和“直道”;印度的“御道”也很长,从恒河三角洲直达西北部开伯尔山口附近的呾叉始罗,并在那里与西抵中东、北达中亚的商路连接起来。以上历史现象出现的前提是(  )
A.商业的繁荣
B.国家的统一
C.侵略的需要
D.宗教的传播
解析 依据材料“御道”“驰道”可知,这些帝国都建立起交通要道,而这样的建设必须是在国家统一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在国家分裂的状况下,道路根本无法如此修建,故选B项;材料未涉及商业的信息,排除A项;秦朝修建“驰道”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各地的联系,控制广阔的疆土,巩固统治,而不是因为侵略的需要,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宗教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
答案 B
2.(2024·山东嘉祥期中)早期罗马帝国的“国家邮驿系统”是一个专为国家服务的庞大交通系统。
据图可知,罗马“驿站马车”的设立(  )
A.具备了国家运输的经济职能
B.确保了日常信件传递的效率
C.保证了邮驿系统的有效运作
D.巩固了罗马对各行省的统治
解析 据材料信息可知,罗马帝国建立了专为国家服务的庞大交通系统,使每个行省发生的事情可以更加快捷地传到统治中心,这说明了罗马“驿站马车”的设立,巩固了对各行省的统治,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驿站”的政治功能,并未提及其经济职能,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驿站强化中央对各行省的统治,是为了国家建立庞大的交通系统,并不是为了传递日常信件,排除B项;“保证了”一词过于绝对,排除C项。
答案 D
3.(2023·重庆巴南月考)唐代洛阳城中的市多靠近漕渠,水路运输极其便利;南方的一些城市,扬州、杭州等地,也是商业繁荣的地区。荆南首府江陵,号称“全楚奥区,荆衡重地,凑舟车之都会,控湖岭之要冲”。这体现了(  )
A.大运河沿岸经济繁荣
B.南北经济差距的拉大
C.坊市制度的逐渐瓦解
D.水运的重要经济地位
解析 题干提及洛阳、扬州、杭州、江陵等城市因水路运输便利而商品经济发达可知,水运对城市商品经济有着重要作用,故选D项;江陵不是大运河沿岸的城市,排除A项;“南北经济差距的拉大”是在宋朝之后,唐朝时期南北经济差距不大,排除B项;坊市制度的瓦解是在宋朝,排除C项。
答案 D
4.(2023·海南三亚模拟)下表为蒙元时期的大陆交通路线。这说明元朝(  )
① 从中原地区向北越过太青山、内蒙古长城沿线,经蒙古草原向西北逐渐延伸,越过阿尔泰山,穿越西伯利亚草原、黑海北岸,抵达欧洲
② 以长安为起点,经过河西走廊西行,抵达敦煌再分南北两路西行
③ 从四川和云南穿越西南地区,与缅甸、印度相连
A.对外交通发达促进对外交往
B.开启了与印度的贸易往来
C.丝绸之路的功能呈现多样性
D.是东西方文化交往的桥梁
解析 据材料内容可知,元朝时期有多条路线通往欧洲、西亚、南亚等地,说明对外交通发达促进了对外交往,故选A项;8世纪时,我国已通过丝绸之路将瓷器销往南亚等地,与印度进行贸易往来,因此“开启了”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据材料内容可知,丝绸之路的功能主要是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多样性”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阿拉伯帝国是东西方文化交往的桥梁,且材料中的与缅甸、印度的交往不属于东西方交往的范畴,排除D项。
答案 A
5.(2024·江西九江联考)有学者说“明代漕运的历史就是一部京杭大运河的历史”,从明成祖迁都北京以后,漕运便成为朝廷都城赖以供给所在,而漕运的主要河道就是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事实上是一条“贡河”,将贡品运输到北京。由此可知,这一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政治中心转移
B.外来物种扩种
C.经济政策改变
D.江南经济发展
解析 据材料“漕运便成为朝廷都城赖以供给所在”“京杭大运河……将贡品运输到北京”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期经济重心及主要产粮区集中在江南,漕运利用京杭大运河实现南粮北调,并将贡品运输到北京,这一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江南经济的发展,故选D项;明成祖迁都北京,远离了富庶的江南地区,漕运成为朝廷首都赖以供给所在,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江南的富庶,迁都只是原因之一,并非主要原因,排除A项;据材料“将贡品运输到北京”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京杭大运河除了保障都城粮食供应,还将江南财赋、贡品等运输到京城,并且外来物种的扩种并不局限于江南地区,且明朝中后期外来物种才传入,排除B项;自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以来,古代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从未改变,排除C项。
答案 D
6.1666年10月,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决定通过“避开直布罗陀海峡、海盗和西班牙国王的船队”,以“提高朗格多克省和吉耶纳省的优势”促进贸易的繁荣。为此,他(  )
A.强化王权并基本统一了法兰西
B.授权官员开通米迪运河
C.宣传牛痘接种法遏制瘟疫蔓延
D.资助卡蒂埃开辟新航路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1666年10月,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授权修建米迪运河,其目的是连通大西洋和地中海,避开直布罗陀海峡、海盗和西班牙国王的船队,促进贸易的繁荣,并大大提高了朗格多克省和吉耶纳省的优势,故选B项;材料反映了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授权官员开通米迪运河,促进贸易的繁荣,并不是统一法兰西,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授权官员开通米迪运河,促进贸易的繁荣,宣传牛痘接种法并不会“促进贸易的繁荣”,排除C项;16世纪,法国人卡蒂埃到达拉布拉多半岛,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答案 B
7.(2023·湖南长郡模拟)下图为英国画家透纳于1844年创作的油画。作者用迷蒙的色彩描绘了一辆蒸汽机车在雨中向伦敦飞驰的场景,巧妙地将细雨、蒸汽融为一体,又通过动静相生的手法,以左侧的古老拱桥和小船,以及画面右侧正在犁地的农夫来凸显主桥上疾速飞驰的火车的速度感。该作品反映出作者(  )
《雨,蒸汽和速度——西部大铁路》
A.向往田园牧歌的生活
B.面对社会转型的迷茫
C.赞颂工业文明的成就
D.批判工业带来的污染
解析 据材料可知,1844年处于工业革命时期,该画的主题是凸显蒸汽机车的速度,反映出作者赞颂工业文明的成就,故选C项;据材料“犁地的农夫来凸显主桥上疾速飞驰的火车的速度感”可知,油画凸显的是对工业革命的肯定,而非向往田园牧歌的生活,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4年的英国,在政治上民主政治已经完善,经济上工业革命已经完成,英国转型成功带来的是文化的繁荣和国民的荣耀,面对社会转型的迷茫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据材料“《雨,蒸汽和速度——西部大铁路》”可知,作者赞叹的是工业革命的积极影响,而非消极影响,排除D项。
答案 C
8.(2023·浙江杭州一模)1876年,淞沪铁路通车后,“华客即持照纷纷上车,并有妇女小孩”。1897年,京津铁路告成,“京城内外附近居民,咸思(乘火车)到津一扩眼界,其中以旗人妇女为最多”。这表明(  )
A.铁路是妇女解放的首要条件
B.中国近代化历程步履维艰
C.新式交通推动社会观念更新
D.妇女在晚清时期率先觉醒
解析 据材料可知,铁路这种新式交通的出现使得当时人们的社会观念更新,故选C项;题干强调的是铁路这一新式交通对人们观念更新的作用,而不是铁路对妇女解放的作用,排除A项;题干体现的是铁路这一新生事物一出现,人们就纷纷尝试乘坐,并未体现出近代化历程步履维艰,排除B项;妇女在晚清时期率先觉醒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答案 C
9.(2023·重庆万州检测)1902年,卢汉铁路(京汉铁路)修到石家庄;1903年,正太铁路(今石太铁路)动工兴建。石家庄成了两条铁路的交汇点,其逐渐取代正定、保定,成为控燕京南门、扼冀晋咽喉、连齐鲁中原的华北重镇。这反映了交通变迁(  )
A.改变城市格局
B.加强经济交流
C.提高行政效率
D.加快物流发展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铁路工程的修建提升了石家庄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使其成为了连接齐鲁中原的华北重镇,进而引发了城市格局的变化,故选A项;交通变迁可以起到加强经济交流的作用,但是材料强调的是交通变迁对石家庄的具体影响,排除B项;行政效率涉及的是各个机构之间的职能调整,和交通变迁没有直接联系,排除C项;交通变迁能够对物流发展产生直接影响,但是材料强调的是对石家庄这个城市的影响,而非对物流的影响,排除D项。
答案 A
10.如表是20世纪初北京有轨电车建设发展事件简表。由此可知(  )
时间 事件
1912年 北洋政府提出兴办有轨电车的计划
1913年 北洋政府将北京电车工程的修筑权授予了中法实业银行
1914年 有轨电车开始筹办
1920年 中法实业银行真正开始筹划电车建设工程
1921年 北洋政府委托中法实业兴办北京电车事业
1924年 北京电车公司成立,第一条有轨电车通车
A.政治斗争使电车建设受阻
B.交通建设依赖外国资本
C.交通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
D.政府无心改善公共交通
解析 由表格信息可知,北京有轨电车计划提出后,由中法实业银行主导,体现出当时交通建设依赖外国资本,故选B项;材料未体现政治斗争,无法反映政治斗争阻碍了电车建设,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北京有轨电车建设的曲折,未涉及其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中北洋政府不断推进有轨电车建设,并非无心改善,排除D项。
答案 B
11.1912—1926年间,民国政府交通部负责修建的公路总里程数是晚清40年间修建公路总里程数的12倍之多,并且转变了以往以水运为主的交通运输方式,使运输方式向铁路、海运过渡。同时,财政部也制定并实施了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这可用于说明,当时中国(  )
A.政府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B.收回利权运动成效显著
C.列强侵略程度进一步加深
D.交通运输走在世界前列
解析 根据材料“交通部”“12倍”“财政部”“税收优惠政策”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在政府的支持下,交通运输业取得了一定发展,税收有一定的优惠政策,这都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故选A项;材料没有探讨利权问题,排除B项;材料所述的是民国政府的行为,而非列强的侵略,排除C项;当时中国的交通运输并未走在世界前列,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答案 A
12.从1960年开始,围绕日本东京城市外围的高速铁路站点不断增多,每年都有几十公顷住宅区被开发出来,由于住宅空间设计与环境比市区更优越,价格更便宜,设施更齐全,这些区域吸引了大量居民迁入,东京城市外围逐渐出现了一些新兴的综合性城市。这一现象说明(  )
A.现代交通促进城市化发展
B.东京城市的发展潜力削弱
C.大城市社会问题得以解决
D.社会资源实现更优化配置
解析 据材料“围绕日本东京城市外围的高速铁路站点不断增多,每年都有几十公顷住宅区被开发出来,由于住宅空间设计与环境比市区更优越,价格更便宜,设施更齐全,这些区域吸引了大量居民迁入,东京城市外围逐渐出现了一些新兴的综合性城市”可知,城市向外扩张,范围愈来愈大,结果使城市间的空白地带也发展为新的城市,推动了城市化进程,故选A项;材料未涉及东京城市自身的发展潜力的问题,得不出发展潜力被削弱的结论,排除B项;“大城市社会问题得以解决”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问题,得不出实现更优化配置的结论,排除D项。
答案 A
13.(2023·浙江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交通事业迅速发展。下列两幅图片所示相关成就是(  )
A.我国在两极格局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建设成果
B.我国交通事业在“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重大成果
C.“四个现代化”建设目标激发广大人民自主创新的见证
D.国家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结出的硕果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50—60年代是美苏两极对峙时期,中苏、中美关系交恶,我国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取得了工业化建设的成就,A项正确;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1964年底正式提出“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1995年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答案 A
14.“亚欧大陆桥”指横贯亚欧大陆,以铁路为骨干,联结亚洲和欧洲两侧海上运输线的国际陆上运输大通道。目前共三条投入使用,其中两条分别开通于1992年和2012年,起点均在中国。“亚欧大陆桥”修建的意义在于(  )
A.完全取代海运和航运的地位
B.沟通了亚、非、欧三大洲
C.促进了中国参与国际经贸合作
D.降低了海陆联运的运输成本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欧大陆桥”主要沟通的是亚欧大陆的贸易,三条线路有两条起点在中国,说明中国在其中非常重要,中国外贸额巨大,这有利于中国参与国际经贸合作,故选C项;材料并未明确说明“亚欧大陆桥”与当前海运和航运的地位和关系,排除A项;“亚欧大陆桥”与非洲无关,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运输成本的问题,排除D项。
答案 C
15.(2023·福建南平三模)据图可以推断,中国城市轨道交通(  )
截至2020年末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占比
A.兼具轻轨与快轨的综合特性
B.助力公交与地铁的有效互补
C.利用地上与地下的闲置空间
D.减缓运力与运量的交通矛盾
解析 据图可知,截至2020年末,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方式多样,既有运量大的城市内轨道交通地铁,又有可以跨越不同城市的其他轨道交通运营方式,它们可以补充地铁运能的不足,满足顾客远行的需求,减缓运力与运量的交通矛盾,故选D项;据图可知,城市轨道交通不单涉及轻轨与快轨两种方式,还有其他轨道交通方式,兼具轻轨与快轨的综合特性,不能全面准确概括城市轨道运营的状况,排除A项;图片反映的均为轨道交通,公交不属于有轨运输,助力公交与地铁的有效互补与主旨不符,排除B项;城市的交通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大动脉,交通路线的合理规划非常重要,而不是利用地上与地下的闲置空间随意建设,排除C项。
答案 D
16.2021年12月,日兰高铁曲阜至菏泽至庄寨段正式开通运营,菏泽首次接入全国高铁网。菏泽至北京、济南最快分别2小时59分钟、1小时23分钟可达,这一铁路线完善了区域路网结构,增强了鲁南和中原地区交通互联互通性。这表明(  )
A.新型交通工具加快城市化进程
B.经济版图开始突破地域界限
C.人们的竞争意识正在逐步形成
D.区域之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解析 根据材料“菏泽至北京、济南最快分别2小时59分钟、1小时23分钟可达,这一铁路线完善了区域路网结构,增强了鲁南和中原地区交通互联互通性”可知,高铁开通后,把众多的城市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交通网络,推动了区域之间经济联系的增强,故选D项;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指的是农业人口加快转变为非农业人口,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项;随着区域间经济联系的密切,经济版图对地域的界限有所突破,但“开始”表述错误,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人们的竞争意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漕运是关系中国古代王朝兴衰的重要因素,漕运的本质在于把经济重心区域的物质财富输送到政治中心。漕运作为实物赋税的运输形式持续存在,始终成为政治中心紧扣、牵绊经济发达之区的绳索。然而,漕运线路方向一直处于变化之中。
中国古代漕运体系发展阶段表
朝代 发展阶段 漕运中心 主要运道 漕运量(单位:万石)
平均量 最高年份
秦汉 关东之漕 长安、洛阳 渭河、漕渠、黄河、汴渠 480 600
魏晋隋唐 从关东之漕到江淮之漕 长安、洛阳 漕渠、黄河、汴河、江南运河 200~300 400
两宋 江淮之漕 开封、杭州 汴渠、江南运河 600 700
元明清 江南之漕 北京 京杭运河 300~400 675
——摘编自王明德《论中国古代漕运体系发展的几个阶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漕运体系发展的特点,并指出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漕运发展的意义。(6分)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特点,从漕运中心看出,中国古代的漕运体系多以都城为中心展开;古代漕运的发展阶段反映出古代漕运体系呈南移趋势;隋唐之后的漕运与大运河的发展密切相关;从漕运的运道来看,主要运道由以东西向为主逐渐发展为以南北向为主;古代漕运在不同阶段具有继承性和延续性。第二小问因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唐以前,政治中心在长安、洛阳一带,因此漕运中心是长安、洛阳,而宋代以来,政治中心变为黄河下游和北京,漕运中心随之转移,说明影响漕运的主要因素是政治中心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漕运转运粮食,因此其受到经济中心的转移的影响。
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漕运转运粮食至都城,其有利于巩固封建王朝统治、保障财政供给;漕运属于跨区域的粮食转运,有助于促进区域间经济、文化交流;漕运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通过漕运带来的经济效益,会带动漕运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古代漕运为后世水利交通发展提供借鉴。
答案 (1)特点:漕运体系多以都城为中心展开;漕运体系呈南移趋势;与大运河的发展密切相关;主要运道由以东西向为主逐渐发展为以南北向为主;不同阶段具有继承性和延续性。
因素:政治中心的变化;经济中心的转移。
(2)意义:有利于巩固封建王朝统治;保障财政供给;促进区域间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带动漕运沿线地区经济发展;为后世水利交通发展提供借鉴。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在伊丽莎白统治时期,议会通过了两项改造水路的立法。1571年通过了一个使韦兰河通往大海的议会法案。1571年通过了第二项议会法案,授权伦敦市的公司给通往伦敦北部的利河改造提供资金。为了拓展英国的海外运输,17世纪中期,英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航海条例和航海法案,禁止外国船只在英国沿海航行,禁止用外国船只装载外国货进入英国港口。工业革命初期,英国运河运输兴旺起来。英国运河运输业的发展既得力于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又受益于政府引导和扶持。运河兴建过程中出现的购买土地、江河改道、穿越公路等问题,国家统一协调。有许多运河获得政府资助。此外,国家还给运河运输业一定程度上的政策倾斜,如减免税收。但随着铁路兴起,运河运输逐渐衰落下去。
——摘编自张卫良《工业革命前英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材料二 随着近代交通的发展,清政府设立机构进行管理。1906年,清政府设立邮传部,管理轮船、铁路和电邮。1907年,邮传部下设船政司,专门管理水上交通。清末邮传部为了振兴航运业,采取了以下措施:调查各地航运业发展状况;制订注册章程,健全规章制度;以资金补助航运。此外,邮传部还制订内河航运计划,积极发展内河航运,采取措施反对垄断。为了对抗外国航运公司,成立中美轮船公司,开通国际航线。邮传部竭力维持中国航运业发展。民国元年,邮传部改为交通部,分为总务、路政和邮电三股,船政由邮电股兼管,不久设航政司专管。民国政府还颁布了一系列法令规范水上交通,例如《航舶法》《从船舶登记法》《川内河航运章程》等。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交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水路运输的主要特征。(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水路运输相较于近代英国的不同之处,并说明造成不同的主要原因。(8分)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在伊丽莎白统治时期,议会通过了两项改造水路的立法。1571年通过了一个使韦兰河通往大海的议会法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水路运输得到了议会的立法支持;根据材料一“又受益于政府引导和扶持”可知,水路运输得到了政府扶持;根据材料一“授权伦敦市的公司给通往伦敦北部的利河改造提供资金。为了拓展英国的海外运输,17世纪中期,英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航海条例和航海法案”可知,运河运输与海上运输有机结合;根据材料一“伊丽莎白统治时期”与“工业革命初期”可知,英国的水路建设具有阶段性;“但随着铁路兴起,运河运输逐渐衰落下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的水路运输在工业革命后衰落。
第(2)问,第一小问不同之处,根据材料二“邮传部还制订内河航运计划,积极发展内河航运,采取措施反对垄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府采取措施反对垄断;根据材料二“为了对抗外国航运公司,成立中美轮船公司,开通国际航线”可知,中国与外国航运公司竞争;根据材料二“邮传部还制订内河航运计划,积极发展内河航运,采取措施反对垄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航运业地区发展不平衡。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二“为了对抗外国航运公司,成立中美轮船公司”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是重要原因;根据材料二“邮传部竭力维持中国航运业发展”可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其根本原因是近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的社会性质。
答案 (1)得到了议会的立法支持;政府的大力扶持;具有阶段性;运河运输与海上运输有机结合;工业革命后衰落。
(2)不同之处:与外国航运公司竞争;航运业地区发展不平衡;政府采取措施反对垄断。
主要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近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的社会性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19.(2024·广西柳州摸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下表是近代以来几个资本主义国家交通运输发展与崛起情况表。
国家 交通的地位 基本概况
英国 近代交通革命与大不列颠的称雄 当英国获得“世界运输者”绰号的时候,他们也常常骄傲地自称为“世界工厂”。19世纪20年代以来,占世界工业产品一半的英国货中,又是一半内销,一半外销
德国 运输技术更新与德国的跃进 德国火车头的动力由内燃机代替了蒸汽机。1866年制成发电机后,内燃机车又开始被电气机车取代。火车动力更新,也促进了整个运输业发展
美国 交通先行战略与美国的致富 空中运输是20世纪新兴的交通事业。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并试用飞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飞机工厂有24家,年产2万余架。1930年,飞机工厂扩大为122个航空公司,航线近25 000千米
日本 运输优惠政策与日本的崛起 明治政权以其“打破旧有陋习”和“向世界求取知识”的行动口号,特别优遇那些水陆交通运输的经营者:凡建筑铁道所需的土地,可以免征其租税,造船所需资金,每年可向政府领取25万元以上的补贴等
——摘编自郭正忠《交通与文明——关于交通经济建设的历史考察》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交通革命”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解析 首先,阅读表格,从中寻找四个国家的共性,即英、德、美、日四国交通方面的进步与其崛起和发展的关系,据此围绕“交通革命”拟定论题,如交通革命助推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崛起,或交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国家国际地位的提高,等等。然后结合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四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关史实,分别进行阐述,说明四国交通革命的表现及其对推动各自发展的作用,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表达要逻辑清晰、准确流畅。最后,总结陈词,说明自己论证的正确性,或者升华(或者深化)自己的观点都可以。
答案 示例
论题:交通革命助推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崛起。
阐述:英国最早进行工业革命,而以蒸汽为动力的轮船和火车的发明,推动了水上交通和陆上铁路建设两项交通革命的进行,英国由此获得“世界运输者”的绰号。随着英国对外贸易的扩展,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确立了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德国注重设备和技术更新,交通工具的动力由蒸汽机到内燃机再到发电机,大大促进了德国运输业的发展,带动了德国经济的腾飞,并引发了英德对世界市场的争夺。美国在空中运输方面优势显著,航空工业的发展以及利用两次世界大战的有利时机拓展对外输出,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实行运输优惠政策,利用国家力量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造船业的兴旺为它带来海外贸易的蓬勃和金融市场的繁荣,使日本跻身资本主义经济强国之列。
综上所述,许多国家工业化和国家崛起的成功经验,是从发展交通事业入手。交通运输建设事业的发展,推动了其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摘编自[美]交通研究委员会编《道路交通能力手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中期美国公共交通系统生产发展的背景及其特点。(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20世纪中期以来美国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的电视专题片写一段解说词。(要求:表述成文,符合实际,史论结合,逻辑严密)(8分)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背景,根据题干时间和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来临,信息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为了迅速恢复经济,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美国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出现了“黄金时代”,经济进入稳定高速发展时期。第二小问特点,根据图表信息可知,美国1955—1959年,每名员工对应乘客的数量呈现出上升趋势,生产效率高。第(2)问,20世纪60年代到2015年,美国公共交通系统的生产效率总体上呈现出下降趋势,由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每位员工对应乘客近6万人,下降到2015年的约2.5万人,生产效率下降超过半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从技术的角度看,由于公共交通属于普惠性交通工具,国家对公共交通投入不多,公共交通运输技术没有出现突破,不能满足人们快节奏生活的要求;第二,从管理的角度看,美国管理机制陈旧,更新速度慢,不能与时俱进,管理效率较低;第三,由于美国经济发展,私家车人均占有率逐步攀升,私家车的出现分割了公共交通工具所占的市场份额。总之,美国公共交通运输业生产效率面临困境。唯有技术突破和管理改革,才能满足人们日常出行的需求。
答案 (1)背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来临;美国经济进入稳定高速发展时期。
特点:持续增长,生产效率高。
(2)示例
解说词: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公共交通系统的生产效率总体上呈现出下降趋势,由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每位员工对应乘客近6万人,下降到2015年的约2.5万人,生产效率下降超过半数。从技术和管理的角度看,与私家车的冲击,公共交通运输技术没有出现突破,管理机制陈旧,效率较低,不能满足人们快节奏生活的要求等密切相关。
总之,美国公共交通运输业生产效率面临困境。唯有技术突破和管理改革,才能满足人们日常出行的需求。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本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波斯帝国有全长2400多千米的“御道”;中国秦王朝则精心修建了“驰道”和“直道”;印度的“御道”也很长,从恒河三角洲直达西北部开伯尔山口附近的呾叉始罗,并在那里与西抵中东、北达中亚的商路连接起来。以上历史现象出现的前提是(  )
A.商业的繁荣
B.国家的统一
C.侵略的需要
D.宗教的传播
2.(2024·山东嘉祥期中)早期罗马帝国的“国家邮驿系统”是一个专为国家服务的庞大交通系统。
据图可知,罗马“驿站马车”的设立(  )
A.具备了国家运输的经济职能
B.确保了日常信件传递的效率
C.保证了邮驿系统的有效运作
D.巩固了罗马对各行省的统治
3.(2023·重庆巴南月考)唐代洛阳城中的市多靠近漕渠,水路运输极其便利;南方的一些城市,扬州、杭州等地,也是商业繁荣的地区。荆南首府江陵,号称“全楚奥区,荆衡重地,凑舟车之都会,控湖岭之要冲”。这体现了(  )
A.大运河沿岸经济繁荣
B.南北经济差距的拉大
C.坊市制度的逐渐瓦解
D.水运的重要经济地位
4.(2023·海南三亚模拟)下表为蒙元时期的大陆交通路线。这说明元朝(  )
① 从中原地区向北越过太青山、内蒙古长城沿线,经蒙古草原向西北逐渐延伸,越过阿尔泰山,穿越西伯利亚草原、黑海北岸,抵达欧洲
② 以长安为起点,经过河西走廊西行,抵达敦煌再分南北两路西行
③ 从四川和云南穿越西南地区,与缅甸、印度相连
A.对外交通发达促进对外交往
B.开启了与印度的贸易往来
C.丝绸之路的功能呈现多样性
D.是东西方文化交往的桥梁
5.(2024·江西九江联考)有学者说“明代漕运的历史就是一部京杭大运河的历史”,从明成祖迁都北京以后,漕运便成为朝廷都城赖以供给所在,而漕运的主要河道就是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事实上是一条“贡河”,将贡品运输到北京。由此可知,这一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政治中心转移
B.外来物种扩种
C.经济政策改变
D.江南经济发展
6.1666年10月,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决定通过“避开直布罗陀海峡、海盗和西班牙国王的船队”,以“提高朗格多克省和吉耶纳省的优势”促进贸易的繁荣。为此,他(  )
A.强化王权并基本统一了法兰西
B.授权官员开通米迪运河
C.宣传牛痘接种法遏制瘟疫蔓延
D.资助卡蒂埃开辟新航路
7.(2023·湖南长郡模拟)下图为英国画家透纳于1844年创作的油画。作者用迷蒙的色彩描绘了一辆蒸汽机车在雨中向伦敦飞驰的场景,巧妙地将细雨、蒸汽融为一体,又通过动静相生的手法,以左侧的古老拱桥和小船,以及画面右侧正在犁地的农夫来凸显主桥上疾速飞驰的火车的速度感。该作品反映出作者(  )
《雨,蒸汽和速度——西部大铁路》
A.向往田园牧歌的生活
B.面对社会转型的迷茫
C.赞颂工业文明的成就
D.批判工业带来的污染
8.(2023·浙江杭州一模)1876年,淞沪铁路通车后,“华客即持照纷纷上车,并有妇女小孩”。1897年,京津铁路告成,“京城内外附近居民,咸思(乘火车)到津一扩眼界,其中以旗人妇女为最多”。这表明(  )
A.铁路是妇女解放的首要条件
B.中国近代化历程步履维艰
C.新式交通推动社会观念更新
D.妇女在晚清时期率先觉醒
9.(2023·重庆万州检测)1902年,卢汉铁路(京汉铁路)修到石家庄;1903年,正太铁路(今石太铁路)动工兴建。石家庄成了两条铁路的交汇点,其逐渐取代正定、保定,成为控燕京南门、扼冀晋咽喉、连齐鲁中原的华北重镇。这反映了交通变迁(  )
A.改变城市格局
B.加强经济交流
C.提高行政效率
D.加快物流发展
10.如表是20世纪初北京有轨电车建设发展事件简表。由此可知(  )
时间 事件
1912年 北洋政府提出兴办有轨电车的计划
1913年 北洋政府将北京电车工程的修筑权授予了中法实业银行
1914年 有轨电车开始筹办
1920年 中法实业银行真正开始筹划电车建设工程
1921年 北洋政府委托中法实业兴办北京电车事业
1924年 北京电车公司成立,第一条有轨电车通车
A.政治斗争使电车建设受阻
B.交通建设依赖外国资本
C.交通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
D.政府无心改善公共交通
11.1912—1926年间,民国政府交通部负责修建的公路总里程数是晚清40年间修建公路总里程数的12倍之多,并且转变了以往以水运为主的交通运输方式,使运输方式向铁路、海运过渡。同时,财政部也制定并实施了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这可用于说明,当时中国(  )
A.政府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B.收回利权运动成效显著
C.列强侵略程度进一步加深
D.交通运输走在世界前列
12.从1960年开始,围绕日本东京城市外围的高速铁路站点不断增多,每年都有几十公顷住宅区被开发出来,由于住宅空间设计与环境比市区更优越,价格更便宜,设施更齐全,这些区域吸引了大量居民迁入,东京城市外围逐渐出现了一些新兴的综合性城市。这一现象说明(  )
A.现代交通促进城市化发展
B.东京城市的发展潜力削弱
C.大城市社会问题得以解决
D.社会资源实现更优化配置
13.(2023·浙江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交通事业迅速发展。下列两幅图片所示相关成就是(  )
A.我国在两极格局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建设成果
B.我国交通事业在“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重大成果
C.“四个现代化”建设目标激发广大人民自主创新的见证
D.国家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结出的硕果
14.“亚欧大陆桥”指横贯亚欧大陆,以铁路为骨干,联结亚洲和欧洲两侧海上运输线的国际陆上运输大通道。目前共三条投入使用,其中两条分别开通于1992年和2012年,起点均在中国。“亚欧大陆桥”修建的意义在于(  )
A.完全取代海运和航运的地位
B.沟通了亚、非、欧三大洲
C.促进了中国参与国际经贸合作
D.降低了海陆联运的运输成本
15.(2023·福建南平三模)据图可以推断,中国城市轨道交通(  )
截至2020年末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占比
A.兼具轻轨与快轨的综合特性
B.助力公交与地铁的有效互补
C.利用地上与地下的闲置空间
D.减缓运力与运量的交通矛盾
16.2021年12月,日兰高铁曲阜至菏泽至庄寨段正式开通运营,菏泽首次接入全国高铁网。菏泽至北京、济南最快分别2小时59分钟、1小时23分钟可达,这一铁路线完善了区域路网结构,增强了鲁南和中原地区交通互联互通性。这表明(  )
A.新型交通工具加快城市化进程
B.经济版图开始突破地域界限
C.人们的竞争意识正在逐步形成
D.区域之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漕运是关系中国古代王朝兴衰的重要因素,漕运的本质在于把经济重心区域的物质财富输送到政治中心。漕运作为实物赋税的运输形式持续存在,始终成为政治中心紧扣、牵绊经济发达之区的绳索。然而,漕运线路方向一直处于变化之中。
中国古代漕运体系发展阶段表
朝代 发展阶段 漕运中心 主要运道 漕运量(单位:万石)
平均量 最高年份
秦汉 关东之漕 长安、洛阳 渭河、漕渠、黄河、汴渠 480 600
魏晋隋唐 从关东之漕到江淮之漕 长安、洛阳 漕渠、黄河、汴河、江南运河 200~300 400
两宋 江淮之漕 开封、杭州 汴渠、江南运河 600 700
元明清 江南之漕 北京 京杭运河 300~400 675
——摘编自王明德《论中国古代漕运体系发展的几个阶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漕运体系发展的特点,并指出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漕运发展的意义。(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在伊丽莎白统治时期,议会通过了两项改造水路的立法。1571年通过了一个使韦兰河通往大海的议会法案。1571年通过了第二项议会法案,授权伦敦市的公司给通往伦敦北部的利河改造提供资金。为了拓展英国的海外运输,17世纪中期,英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航海条例和航海法案,禁止外国船只在英国沿海航行,禁止用外国船只装载外国货进入英国港口。工业革命初期,英国运河运输兴旺起来。英国运河运输业的发展既得力于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又受益于政府引导和扶持。运河兴建过程中出现的购买土地、江河改道、穿越公路等问题,国家统一协调。有许多运河获得政府资助。此外,国家还给运河运输业一定程度上的政策倾斜,如减免税收。但随着铁路兴起,运河运输逐渐衰落下去。
——摘编自张卫良《工业革命前英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材料二 随着近代交通的发展,清政府设立机构进行管理。1906年,清政府设立邮传部,管理轮船、铁路和电邮。1907年,邮传部下设船政司,专门管理水上交通。清末邮传部为了振兴航运业,采取了以下措施:调查各地航运业发展状况;制订注册章程,健全规章制度;以资金补助航运。此外,邮传部还制订内河航运计划,积极发展内河航运,采取措施反对垄断。为了对抗外国航运公司,成立中美轮船公司,开通国际航线。邮传部竭力维持中国航运业发展。民国元年,邮传部改为交通部,分为总务、路政和邮电三股,船政由邮电股兼管,不久设航政司专管。民国政府还颁布了一系列法令规范水上交通,例如《航舶法》《从船舶登记法》《川内河航运章程》等。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交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水路运输的主要特征。(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水路运输相较于近代英国的不同之处,并说明造成不同的主要原因。(8分)
19.(2024·广西柳州摸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下表是近代以来几个资本主义国家交通运输发展与崛起情况表。
国家 交通的地位 基本概况
英国 近代交通革命与大不列颠的称雄 当英国获得“世界运输者”绰号的时候,他们也常常骄傲地自称为“世界工厂”。19世纪20年代以来,占世界工业产品一半的英国货中,又是一半内销,一半外销
德国 运输技术更新与德国的跃进 德国火车头的动力由内燃机代替了蒸汽机。1866年制成发电机后,内燃机车又开始被电气机车取代。火车动力更新,也促进了整个运输业发展
美国 交通先行战略与美国的致富 空中运输是20世纪新兴的交通事业。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并试用飞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飞机工厂有24家,年产2万余架。1930年,飞机工厂扩大为122个航空公司,航线近25 000千米
日本 运输优惠政策与日本的崛起 明治政权以其“打破旧有陋习”和“向世界求取知识”的行动口号,特别优遇那些水陆交通运输的经营者:凡建筑铁道所需的土地,可以免征其租税,造船所需资金,每年可向政府领取25万元以上的补贴等
——摘编自郭正忠《交通与文明——关于交通经济建设的历史考察》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交通革命”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摘编自[美]交通研究委员会编《道路交通能力手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中期美国公共交通系统生产发展的背景及其特点。(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20世纪中期以来美国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的电视专题片写一段解说词。(要求:表述成文,符合实际,史论结合,逻辑严密)(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