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时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8-13 16:31: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课时 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04~106例1及“做一做”第2题
教学目标
1.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结构,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及其特征。
2.能读懂单式折线统计图,会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对事物做出初步判断和预测。
3.能根据提供的资料,在网格图中画出单式折线统计图,进一步提高表示数据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和学会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
体会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和学会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准备
课件、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交流:
孩子们,课前周老师让大家对近几年中国人口作了个调查,谁来说说你的调查结果?
指名学生说一说。
师:哇,同学们可真厉害!老师也收集到了从1998—2024年全国总人口数。并将这些数据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制成了统计表,根据这一统计表,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统计表)
学生举手回答。
师:为了更好地进行分析,我们还可以将这些数据用学过的什么统计图表示?(出示条形统计图)
2.分析统计图。
思考:从这张统计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师:从条形统计图中你有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1:横轴,纵轴
生2:标题 还有纵轴每一格表示多少。
师: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根据数据的情况,第一个起始格表示多少?接下来每格代表多少?(师问生齐答)
生:横轴表示年份,纵轴表示数量,第一个起始格表示12亿,接下来每格代表5000万。
师:观察完成的条形统计图,哪一年人口数最多?哪一年人口数最少?
生:1998年总人口数最少,2024年总人口数最多。
师:看来,条形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直观。条形统计图通过直条的长短,就能够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请同学们再仔细看看,每一年全国人口的数量都有变化吗?
生:有。
师:用你的手势,试着比划一下从1998年到2024年,全国人口数数量的变化情况。
(教师手指条形统计图,从1998年开始)
学生尝试。指一生试一试。师:如果把大家手势运动的路线画下来,想像一下会是什么呢?
预设:弯曲的线,一段一段的线。
3、揭示课题
师:老师把我们的手势画了下来,请看大屏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折线统计图。
板书:单式折线统计图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师:看到今天我们要研究学习的内容,我想你们的脑海中一定有一个一个的问号吧。你们想知道关于折线统计图的哪些知识?
生:画法,特点,分析等等。
1.观察比较,了解结构。
师:同学们刚才提的问题都非常有意义。为了能帮助你们解开这么多关于折线统计图的疑问,咱们先来仔细观察一下,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相比,有什么相同点?
(1) 相同点
生: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都有横轴,纵轴,标题
师:有补充吗?
生:都能表示数量的多少。
师:大家同意吗?(同意)
小结:他们的相同点是都能表示数量的多少。板书:都能表示数量的多少(板书:数量多少)
(2)不同点
师:那我们再找找它们的不同点是什么?(提示:那条形统计图的数量是用什么来表示的?折线统计图的数量又是用什么来表示的?)
生:条形统计图用直条表示数量,折线统计图用点表示数量。(板书:点)
师:对,它们呈现的形式不一样。
2.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小组学习、合作交流)
那和条形统计图相比,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请小组之间一起交流交流吧。
小组讨论:
①这幅统计图中,横轴表示?纵轴表示?
②折线统计图的点和线段分别表示什么
③哪年全国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
④我国总人口数是怎样变化的?
请你带着上面的几个问题。仔细观察,独立思考。然后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1)了解折线统计图中的点。
教师:同学们思考一下,从图中你能看出哪一年人口数最多、哪一年人口数最少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要求学生上台指一指)
教师:那图中其他的点又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指名回答)师:非常正确,我们能从一个点观察到这么多的信息,那别的
点又表示什么呢?谁愿意再来说一说?
师;现在我们能知道点的高低代表什么了吗?
预设:表示全国人数的多少。
小结:点能表示数量的多少。
(2)了解折线统计图中的线段。
教师:在图中除了点还有什么?(线段)这些线段看起来有什么不同呢?(长度不同,倾斜角度不同)
现在我们来研究统计图上的折线,请你找一段折线,说说这一段表示什么。
预设:2009年到2010年的这段线,表示人数增加了。
师:既然这样倾斜是表示数量上升的,那你还能从这个统计图中找到别的上升的线段吗?
谁能来找一段人数增加最大的线段?
预设: 2007年到2008年的线段表示人数增加最多。
师:都同意吗?倾斜的角度越大,表示增加幅度越大。
那减少的呢?你能找到表示人数减少的线段吗?
预设: 2006年到2007年这段线表示人数减少了。
师:所以,你知道这条线的作用是什么吗?
小结:折线表示数量增加或减少的趋势。
师:看来啊,折线统计图不仅能够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清楚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3.读图分析,感受数据随机性。
同学们,刚才我们是一段一段、一部分一部分来观察的。接下来从整体上观察这幅折线统计图,预测2025年的总人口数吗?
生;有可能增多,也可能减少。
师:按照这幅折线统计图的变化趋势,哪种可能性会更大些呢?
生:向上增加可能性更多。
师:老师也觉得增加的可能性最大。能根据折线统计图作出合理的预测和科学的判断,真棒。
三、 动手绘制,阅读思考
师:看了这么多的折线统计图,是不是也想绘制一幅折线统计图呢?
那你能根据统计表(2012—2024年某地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数统计表)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吗?并从画好的折线统计图中找一找、填一填。
1、学生自主动手,教师巡视。
2、展示学生作品(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画法)
3、总结画法
师:想一想,画折线统计图时,先画什么?再画什么?要注意什么?
【学情预设】让学生着重说出画折线的步骤和方法(板书):描点——表示数据——连线。教师随机说出几个具体的数据,让学生说说是如何找点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结方法:描点、标数、连接。
4、读图分析。
师:哪年的参赛队伍最多?
生:2021年。
师:哪一年参赛队伍比上一年增加的最多?
生:2020年。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线段最陡。
师: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在刚才的这项统计图中,我们知道,从线段中我们可以看出数量的变化趋势。
5、分析发展趋势
师: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数量是怎样变化的?你有何感想?你能预测2013年参赛队伍可能是多少吗?
小结:折线统计图不仅能够通过点的高低看出数量的多少,还能通过线的起伏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并从中发现数量的发展趋势。
巩固练习
1、学生自主动手,教师巡视。
2、展示学生作品(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画法)
3、回答问题
师:仔细观察折线统计图,并思考:哪一年长得最快?
生:第一年长的最快。
师:0岁是第一个生长的飞跃期。你们知道吗?第二个生长的飞跃期10-12岁。你们预测一下,陈东11岁的身高是多少厘米?
生:交流。
师:那我们要趁着第二个生长飞跃期积极锻炼身体。陈东的身体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长高,它会一直一直长下去吗?
生:不会。
师:到成年不会再长了,到老年就会变矮。预测时,既要考虑折线统计图的变化趋势也要根据生活实际。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数学学得才更有价值。
四、检测反馈、拓展运用。
1.感知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
我们已经对折线统计图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想想,生活中你还从哪儿见过折线统计图?(报纸上、股市上、电视里……)
2.统计图已广泛用于生产生活,也演变出形式各异的统计图。除了我们已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以外,还有柱形统计图、饼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雷达统计图等等。
五、板书设计
单式折线统计图
特点:数量多少 增减变化
绘制:描点、标数、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