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祝福》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一 时长 1课时
教学背景分析 本单元课文选自古今中外小说,类型多样,风格各异,都是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经典之作,反映了不同时代、地域的社会生活,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和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阅读这些作品,可以让学生提升思维品质,加深对社会人生的理解,从作品中得到审美的愉悦。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沉浸式分析《祝福》剧本案件,把握文章主旨。 2.思维发展与提升:体会并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掌握解答自然环境描写作用题型的一般解法及答题模式。 3.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准确概括祥林嫂的变化及形象特点。 4.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重难点 1.通过沉浸式分析《祝福》剧本案件,把握文章主旨。 2.体会并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掌握解答自然环境描写作用题型的一般解法及答题模式。
教学方式与策略 《祝福》通过祥林嫂一生的不幸遭遇控诉了吃人的封建社会和封建礼教,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梳理脉络,然后探究环境描写的作用,最后分析人物形象,指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并精讲必要的历史知识。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内容 活动意图 时间分配
一、导入: (一)作者介绍 1、鲁迅(1881__1936)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898年离家到南京学习,1902年留学日本,原学医,后弃医从文,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9年回国。1918年5月第一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2、主要作品: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坟》《热风》《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南腔北调集》《花边文学》《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 重要作品:《狂人日记》《阿Q正传》《祝福》《药》《孔乙己》《故乡》。 (二)文体知识 1.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 2.小说三要素: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的故事情节、典型的环境描写。 3.小说的情节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还有序幕和尾声) 4、小说的叙述顺序有以下几种: 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人物形象或内容更加充实丰满,与上文或下文对比照应;人物前后变化的对比照应。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阅读小说,要把握四个关键词:环境、情节、人物、主题。 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1.把握故事情节;2.揣摩人物形象;3.解读环境描写; 概括主题内容;5.品味语言特色 ;6.分析写作技巧。 (三)写作背景 《祝福》写于1924年,反映的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农村妇女的悲惨命运。 1911年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并没有从根本上摧毁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所以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之下,依然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位,政权还是掌握在地主阶级和官僚买办的手里。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向来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绳索,而农村的劳动妇女所受的压迫最深,痛苦最大。她们不仅没有地位,而且没有人身自由;如果是再嫁寡妇,就更受人歧视,甚至连劳动和生活的权利也被剥夺了。 《祝福》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反映出旧社会中千千万万劳动妇女共同的悲惨命运:肉体遭受压榨、蹂躏,精神也受到摧残和毒害。鲁迅通过祥林嫂的故事所显示出的摧残和杀害劳动人民的有形和无形的刀子,有些也正属于鲁迅所要探索和要改造的“国民性”,其实所谓“国民性”正是长期封建统治造成的。作者怀着对劳动人民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揭露吃人的社会制度和旧礼教的罪恶,以唤醒人们来“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鲁迅全集》第一卷《灯下漫笔》)。 (四)题目解读 “祝福”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过的一种迷信习俗。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杀鸡、宰鹅、买猪肉,并将三牲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享用,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 学生根据初中所学回答并记鲁迅有关文学常识。 结合背景让学生体会文本内容 了解“祝福”的含义 5分钟
二、探究文本 爱的侦探,欢迎来到剧本杀犯罪现场——《祝福》 各位侦探大家好,我是本场 DM 鲁迅(鲁镇有志青年),欢迎各位侦探来到案发现场。很抱歉地告诉大家,在这个普天同庆的日子里,我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一项不占的美丽小镇出现了一起凶杀案,由于案件性质的特殊,我们不得不选择邀请机智勇敢的侦探——你,来为我们破获这起不幸的案件。 首先,请允许我为大家简单介绍案件的基础背景: 案发地点:鲁镇 案发时间:鲁镇旧历的新年(祝福时刻) 死者:祥林嫂,姓名不详,真实身份不详,死亡原因不详 任务一:第一轮搜证,请大家阅读课文剧本,找到死者祥林嫂的相关资料 (一)死者档案 姓名年龄籍贯住址婚姻状况配偶子女
(二)汇报死者体貌特征 时间肖像描写初到鲁镇 第34、36段 第17页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再到鲁镇 第66、71段 第20页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临死前 第3段 第15页头发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眼色木头似的。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以剧本杀的形式吸引学生阅读和探究的兴趣。 通过反复阅读,梳理课文脉络并且准确复述文本有关内容祥林嫂的故事情节,以及灵活运用倒序手法的作用。 15分钟
四十上下 问我三个问题,死去
死者侧写结论: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安分耐劳、质朴、顽强,生活要求低;但在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社会里,她曾不断地挣扎与反抗,不但不能争得做人的起码权利,反而被践踏、遭迫害、被愚弄、受鄙视,最终为旧社会吞噬。最后还是被社会压垮了,在“祝福”中走向死亡。祥林嫂的悲剧深刻揭示了旧社会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控诉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任务二:第二轮搜证,锁定嫌疑人,行凶路径分析 有人说,祥林嫂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有人说,祥林嫂是被鲁四老爷等极端冷酷的人“杀”死的;也有人说是柳妈的一席话葬送了祥林嫂;还有人说是不幸的命运害了她。分组讨论:造成祥林嫂悲剧命运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1)嫌疑人分析——鲁四老爷 祥林嫂第一次来做工时,四叔只说了五句话,其中两次说到“然而”都省略了,其省略的内容应该是这样的——第一次:虽然她婆婆的行为野蛮粗暴,然而作为婆婆也有这样的权利。第二次:虽然你这样说,但未必真能再荐一个像祥林嫂这样能干的人。 鲁四老爷说了两次“可恶”。我们细细分析一下就可以发现,里面没有丝毫对祥林嫂的同情。第一次“可恶”的是婆婆“抢”的举动,给自己带来了麻烦。第二次说“可恶”是针对卫老婆子的,对卫老婆子先荐祥林嫂然后又合伙劫她,闹得沸反盈天,有损鲁家的体面。 明确:1.因为他自身的封建思想排挤祥林嫂 2.作为鲁镇的上层人士,带头对其实施精神压迫与攻击 3.赶出祥林嫂,让其变成乞丐 (2)嫌疑人分析——柳妈 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四婶慌忙的说。 “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四婶又慌忙的说。 “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 ①“祥林嫂,你放着罢!”“你放着罢,祥林嫂!”这两句话的语气是很不一样的,前者语气舒缓,后者倒装句式,命令的意味更强烈,态度也更严厉。 ②祥林嫂第一次感到“疑惑”,她并不明白自己的“罪过”;而第二次她已经捐了“门槛”,认为自己已经“赎罪”,可以被“宽恕”了。可是四婶的呵斥让她明白自己永远不能被这个冷漠的社会“接受”。她的精神崩溃了。 明确: 1.向祥林嫂传达鬼神之说,让祥林嫂陷入死后被分为两半的恐惧 2.怂恿祥林嫂捐门槛积功德,让祥林嫂白白失去一年的工钱 (3)嫌疑人分析——婆婆 婆婆带人掳走祥林嫂,逼迫她再嫁;大伯收屋赶走祥林嫂,他们断送了祥林嫂两段短暂而平稳的生活。祥林嫂想在鲁四老爷家做工,为祥林守一辈子的寡,婆婆却逼她再嫁,让她成了一个不贞不洁的女人。大伯收走房屋,赶走祥林嫂,使得祥林嫂承受丧夫失子后,无法给贺老六守寡。 明确:祥林嫂婆婆行使的是封建社会的族权、夫权 (4)嫌疑人分析——“我” 祥林嫂对“我”的三问:人死后有无魂灵,有无地狱,死后的一家人能否见面。“我”对祥林嫂的三答:“也许有”“也未必”“说不清”。“我”在回答的时候心理活动:悚然、踌躇、吃惊、胆怯。因为“我”不知道实情,不愿意说假话,更不愿意承担责任。 明确:“我”一个见过世面、有知识的先进革命者。面对祥林嫂最后的灵魂提问,“我”逃避,表现出无法救助的无能为力和软弱妥协。 任务三:结案 总结概括:鲁四老爷、卫老婆子、祥林嫂的婆婆、夫家堂伯、鲁四婶、柳妈、鲁镇闲人以及“我”,他们在精神上、灵魂上都影响了祥林嫂,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封建伦理道德、礼教思想的驱使,致使祥林嫂成为愚昧、吃人的封建礼教思想的牺牲品。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鲁四老爷、祥林嫂婆婆、柳妈、“我”都是凶手,又都不是直接的凶手,那么直接的凶手是谁呢? 表面上:这些人都是凶手,他们合谋害死了祥林嫂。 实质上: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害死了祥林嫂。 通过一个比较吸引学生的问题方式,让学生进行受害者分析,抓住嫌疑人,逻辑思考,得出结论 23分钟
三、课堂小结: 最终的案件结论是:鲁四老爷、祥林嫂的婆婆、柳妈、众人以及“我”,他们在精神上、灵魂上都影响了祥林嫂,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封建伦理道德、礼教思想的驱使,致使祥林嫂成为愚昧、吃人的封建礼教思想的牺牲品。 作业布置: 1、充分发挥想象,以“弥留之际的祥林嫂”为题,想象她死前会想些什么,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文章 2、完成《祝福》练习册 总结分析祥林搜悲剧命运,引发学生思考。 2分钟
板书设计
教学特色与反思 本节课主要在于引导学生梳理故事情节,通过剧本杀的形式激发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并结合每个版块之间的不同任务,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可以体会人物的复杂性,提高鉴赏人物形象的水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上课节奏过快,没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