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71张PPT。赤壁赋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旷世奇才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为豪放词的创始人
书法:为宋初四大书法家,
苏、黄(庭坚)、米(沛)、蔡(襄) 绘画:“朱竹”别具一格;文学理论:提出写文章要如“行云流水”
的文艺观。 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者,是瑜珈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林语堂《神·鬼·人—苏东坡传》 将庐山写得最有韵味的诗是苏东坡;将西湖写得最为传神的诗也是苏东坡;而中秋,自有了苏东坡大醉而作,其他便都“余词尽废”。……他一戏墨,就创立了中国文人画;他一写字,就有着惊世的书法流芳千古;他一好吃,就传出“东坡肉”、“东坡饼”诸类佳肴;他一穿戴,就使“东坡帽”、“东坡屐”民间长存;他一说笑,就让和尚成为名僧……如此等等,仿佛只要苏东坡稍一动弹,就会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
—— 方方《喜欢苏东坡(节选)》 最浪漫的诗人
最豪放的词家
最超脱的文人
最潇洒的过客
最具人格魅力的大师 命途多舛,生活坎坷。
但他
既没有像贾谊那样“抑郁而终”,
也没有像陶潜那样“归隐田园”。 自题金山画像
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元丰三年春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实则等于充军。一度下狱,三度贬官。特别的事“在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坡。这种成熟是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伸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儒:积极入世,忧国忧民,平生倾慕贾谊。
佛:精通佛理,不计得失,常与僧人来往。
道:好学老庄,齐万物,一死生,追求内心调和 儒家的积极入世态度与佛道的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态度是矛盾的,但又奇妙地统一在苏轼身上。当儒家思想遭遇挫折时,苏轼却能峰回路转,在佛道二家思想中找到精神归宿。特别的精神世界 这里说的赤壁,在现在的湖北黄冈西北的长江边上,是一处风景胜地。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状很像鼻子,人们就称它为赤鼻矶;又因为山崖陡峭如一面墙壁,所以它也被称为赤壁。 特别的寄寓之所--赤壁三咏赤壁
《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词赋 何为赋? 赋是一种有韵的文体,讲求声律、押韵、对比等形式,有辞赋、骈赋、律赋、文赋等。赋的似诗似文的特征,与现代文学中的散文诗有些相像。
有三个特点:
一、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
二、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
三、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排偶和藻饰是赋的一大特征。
有多种形式: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 特别的文体“赋”文赋之美以文为赋
主客对话,以客衬主
换韵自由,疏密相间
骈散结合,错落有致特别的文赋
整体感知
1. 文章大致写了什么内容?
2. 客与苏子的人生看法有什么不同?
3. 全文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
夜游赤壁,抒发对人生的感慨。客-悲观 苏子-乐观一 (1) 月下泛舟 乐
二 (2~3) 吊古伤今 悲
三 (4~5) 阐述哲理 乐
苏轼的悲从何而来? 从歌声中来 (政治失意)从箫声中来 (箫声幽怨)从历史人物中来 (人生无常)从个人境遇中来 (生命短暂) 苏轼的诗文中,很多地方都写到了鹤,如《放鹤亭记》、《鹤叹》等都有对鹤的生动描写与赞美。我们知道,鹤在古代是放达隐逸的象征,是超脱不群的象征,是超然尘世的象征。所以,游赤壁后入睡的苏子在梦乡中见到了曾经化作孤鹤的道士,在“揖予”、“不答”、“顾笑”的神秘幻觉中,表露了作者本人出世入世思想的矛盾所带来的内心苦闷。政治上屡屡失意的苏轼很想从山水之乐中寻求超脱,结果非但无济于事,反而给他心灵深处的创伤又添上新的哀痛。南柯一梦后又回到了令人压抑的现实。结尾八个字“开户视之,不见其处”相当迷茫,但还有双关的含义,表面上像是梦中的道士倏然不见了,更深的内涵却是“苏子的前途、理想、追求、抱负又在哪里呢?” 意象解读——鹤 限于舟中 主要写岸上
字字秋色 句句冬景 谈玄说理 亦实亦幻 主调旷达乐观 略为虚无缥缈 前赋 后赋
点 景 重 情 形式、思想:
就形式而论之,前赋主客问答,中规中矩之赋也;后赋,散文化,更具“以文为赋”之特质。
就思想而论之,前赋虽然有乐有悲,但存在乐观旷达,变与不变之辨证,清风与明月之所共适;后赋写景叙事中给人一种罹难的惊恐,孤鹤鸣而掠舟,鹤化而为道士,是梦?“还是梦醒了无路可走的”的痛苦?是想超尘绝世,还是眷恋人世间?前人点评:
“前赋设为问答,此赋不过写景叙事。而寄托之意,悠然言外者,与前赋初不殊焉也。”
(<唐宋八大家类选>卷十四)
《古文观止》:“前篇写实情实景,从‘乐’字领出歌来;此篇作幻境幻想,从‘乐’字领出叹来。一路奇情逸致,相逼而出,与前赋同一机轴,而无一笔相似。”
李扶九评:“后篇亦写客、写歌、写风、写月、写乐、写酒、写肴,一一与前篇同,而各位置不同。前篇同在舟中,次早还在;此篇有登岸一举,半夜即归,则前篇所未有也;前篇借客生波,尚似实情;此篇忽鹤忽道士,奇幻极矣,乃神似《南华》,非袭其貌也;至前篇说悲处,在客口中;此篇悲则公自言矣。”面对逆境的态度儒家固穷的坚毅精神
老庄轻视有限时空和物质环境的超越态度
禅宗以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的观念执着于人生而又超然物外的生命范式蕴含着坚定、沉着、乐观、旷达的精神
没有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
没有经过苦难的超脱是轻佻的。
——傅 雷 启示:面对逆境,要把眼光放长远
一些,胸怀放宽广一些。
“假如将苏东坡连根须带枝蔓地拔起,我相信,整部中国文化史将因之而失重。”
——方方《喜欢苏东坡》最浪漫的诗人
最豪放的词家
最超脱的文人
最潇洒的过客
最具人格魅力的大师 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同为“唐宋八大家”成员。
词与辛弃疾齐名“苏辛”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书法与米芾.蔡襄.黄庭坚 共称“北宋四大家”
在文艺理论中提出写文章要如“行云流水”的文艺观。 通读了全文,我们知道此文实际上就是一篇游记。游记我们读得多了,但像这篇一样的游记我们要读到却不容易。因为它采用“文赋”的形式在写。语言上是非常讲究的。问题:本文语言上有哪些讲究?第一段 间 天 仙
第二段 桨 光 方
慕 诉 缕 蛟 妇
第三段 稀 诗 昌 苍 郎
东 空 雄
鹿 属 粟
穷 终 风
第四段 往 长
第五段
讲究押韵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讲究句式的对称讲究辞采的华丽 我们也写过游记。从内容方面来说,无非是写游历某个景点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整体上看,本文也是这样写的。问题:主客夜游赤壁有哪些见闻感受和思考?夜游赤壁客:主:赤壁之景
前
水后
水月所见所见所感乐所闻前:水月之诗
后:美人之歌所感悲所闻前:箫声
后:客语所思所思良辰美景乐事古今对比:人生渺小物人对比:人生短暂理想现实对比:人生无奈 变与不变不取与取喜问题:这种写法有没有特别之处?巧妙地运用互补结构,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而主客
实际上是苏轼人生的两个层面:主人———
道者的苏轼:达观,因缘自适,随遇而安
客人——
儒者的苏轼:悲观,人生短暂,生命渺小,事业无成,理想破灭 问题:最后一段为什么以酒后一片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的景象作结?照应开头,极写游赏之乐,以表现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表现自己豁达的胸襟,抒写自己达观的情怀。同时也是对对手的一种抗议:我虽被贬,但我能淡然处之,生活还不错,既不寂寞也不苦恼,从而表现本文主题。
积极进取,直面人生
听任天命,随遇而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小结问题: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和人生态度? 拓展讨论1:读了本文之后,你有哪些感悟?
拓展讨论2:作者的“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这种观点在今天是否还适用?
拓展讨论3:苏子听任自然的观点,在现代竞争激烈的社会是否可取?寂寞让苏轼如此美丽,
寂寞让苏轼如此成熟。
与其说是苏轼成全了赤壁,
不如说是赤壁成全了苏轼。启示:面对逆境,要把眼光放长远
一些,胸怀放宽广一些。启示: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 看法。要学会辩证地看待事物。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今存诗2700多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同情人民、关心生产是苏诗的一个突出内容,但更多地方则针砭了新法的流弊。对前人很少涉及的社会题材,多有开发,取材广泛,命意新颖。苏轼的诗歌???? 苏东坡喜爱烹调,以红烧肉最为拿手,他曾以诗介绍其经验:“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百姓们知道苏东坡喜食肉,那一年的春节,大家不约而同给他送来猪肉、绍酒。苏东坡收到这么多肉和酒,觉得应该与数万疏浚西湖的民工共享,便吩咐家人烧好,连酒一起回赠民工。家人误以为连酒一起烧,结果烧出的肉特别香醇味美,一时传为佳话。人们纷纷传颂苏东坡的为人,仿效他独特的烹调方法。?
???? 从此以后,以这位大文学家命名的“东坡肉”,也就成为杭州的传统名菜。
趣闻逸事后 赤 壁 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 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 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象吴淞江的鲈鱼。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我划地一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括起,波浪汹涌。我也不觉忧伤悲哀,感到恐惧,觉得这里使人害怕,不可久留。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那里停泊。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这时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象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戛戛地拉长声音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过了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轻快地走来,走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噢!哎呀!我知道你的底细了。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经过我船上的,不就是你吗?”道士回头笑了起来,我也忽然惊醒。开门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 1、壬戌( ) 9、酾酒( )
2、桂棹( ) 10、横槊( )
3、余音袅袅( ) 11、渔樵( )
4、幽壑( ) 12、扁舟( )
5、嫠妇( ) 13、匏樽( )
6、愀然( ) 14、蜉蝣( )
7、山川相缪( ) 15、无尽藏( )
8、舳舻千里( ) 16、枕藉( ) rén xūzhàoniǎohèlíqiǎoliáozhú lúshīshuòqiáopiānpáofú yóuzàngjiè课上练习听准语音七月既望
泛舟
清风徐来
举酒属客
少焉
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
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农历十六日
漂浮
慢慢地
致意,引申为劝酒
一会儿,短时间
斗宿和牛宿
白茫茫的水汽
任凭 / 去,往
越过 / 旷远的样子点拨字词浩浩乎如冯虚御风浩浩,水大的样子;乎,形容词词尾,不译;冯,通“凭”,依靠;虚,天空;御,驾。所+动词:遗世独立:遗,抛弃;世,世事;独,独自;立,本意为“站立”,引申为“存在”。倚歌而和之:倚,依,循着;和,应和。缕:细丝“所”字结构,……的地方(或东西等),如“所如”、“所止”。舞、泣:使动用法,使……起舞,使……哭泣。正襟危坐:正,使……正,整理;襟,衣襟;危,端正、正直。何为其然也:何为,宾语前置,为何;其,代指前文的萧声;然,这样。郁乎苍苍:郁,草木茂盛的样子;苍苍,深青色。下:东:固:安在:攻占东下,名词用作动词副词,本来“在安”,在哪里渔樵:渚: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伴侣,以……为朋友,意动用法。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携同仙人一起遨游,抱着明月一起长存。骤得:遗响:盖:曾:打鱼砍柴,名词用作动词。水中的小块陆地,这里泛指江边。突然。遗留,剩余的。如果,表示假设语气。副词,用来加强语气,竟然,简直。且夫:苟:毫:无禁: 适:洗盏更酌:盏,浅而小的杯子;更,再。既:藉:固定结构,用于句首,表示意思更进一层,可译为“再说”。如果。比喻极细小的东西。没有人禁止。享用。已经。本意为草垫子,这里引申为动词“垫”。文字通假嘱缭凭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白茫茫的水气。 旷远的样子。在这时。 指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 理想的象征。
1.而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2)倚歌而和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3)正襟危坐而问客
(4) 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连词,表承接。虚词意义和用法2.之
(1)月出于东山之上/
哀吾生之须臾
(2)凌万顷之茫然
(3) 苟非吾之所有/
吾与子之所共适
(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耳得之而为声/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它们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助词,的3. 于
(1)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徘徊于斗牛之间/
渔樵于江渚之上/
托遗响于悲风/
于是饮酒乐甚
(2)月出于东山之上
(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在介词,从介词,被4.乎
(1) 此非盂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而又何羡乎
(2)
相与枕藉乎舟中
(3)
郁乎苍苍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4)
知不可乎骤得语气词,表示疑问,吗。
介词,相当于“于”,在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助词,无义,调整音节。本是一位盖世英雄。 这不是曹操被周瑜打败的地方吗? 为什么箫声这样悲凉呢? 我们又羡慕什么呢! 然而如今在哪里呢? 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和牛宿之间。 我和客人在赤壁之下泛舟游览。越过那茫茫的江面。 有位吹洞箫的客人。 成语归纳1、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物体非常渺小。
2、正襟危坐:形容人物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3、遗世独立:脱离社会,独自生活,不跟别人往来。
4、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就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5、杯盘狼藉: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课堂练习1、诵读:
2、口头翻译3、指出修辞手法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驾一叶之扁舟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对偶比喻夸张特别人事思想文体寄寓
之所文章课后作业1、理清本文的线索.
2、背诵默写全文
3、学习文赋的语言表达形式----骈散结合,错落有致;换韵自由,疏密相间。仿写排偶句。
感情线索:乐——悲——乐
时间线索:月初出——东方既白
叙事线索:夜游——听曲——主问客答——主辩——客喜 例段: 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 ……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余秋雨·《苏东坡突围》课后积累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卜算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寂寞沙洲冷 周传雄
自从你走后心憔悴,白色油桐风中纷飞,落花似人有情,这个季节,河畔的风放肆拼命的吹,无端拨弄离人的眼泪,那样浓烈的爱再也无法给,伤感一夜一夜,当记忆的线缠绕过往支离破碎,是慌乱占据了心扉,有花儿伴着蝴蝶,孤雁可以为飞,夜深人静独徘徊,当幸福恋人寄来红色分享喜悦,闭上眼难过,头也不敢回,仍然拣尽寒枝不肯安歇,微带着后悔,寂寞沙洲,我该思念谁。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赤壁
杜牧 (唐)
折戟沉沙铁未消,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定风波·赞柔奴
???? 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世住京师。定国南迁归,余问柔:广南风土应是不好?柔对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因为缀词云。
?????????????常羡人间琢玉郎, ???????????天应乞与点酥娘。 自作清歌传皓齿, ???????????风起, 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年愈少, 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 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