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8张PPT)
江南的冬景
郁达夫
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刘海粟)
艺术大师刘海粟
作家简介
郁达夫(1996.12.7-1945.9.17) 郁达夫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1911年起开始创作旧体诗.1912年考入之江大学预科,因参加学潮被校方开除。1914年7月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后开始尝试小说创作。1919年人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1921年6月,与郭沫若、成仿吾、等人酝酿成立了新文学团体创造社。7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沉沦》问世,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 1922年3月,自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归国。5月,主编的《创造季刊》创刊号出版。7月,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发表。1923年至1926年间先后在北京大学、武昌师大、广东大学任教。1926年底返沪后主持创造社出版部工作,主编《创造月刊》.
接前
移居杭州后,写了大量山水游记和诗词。1936年任福建省府参议。1938年,赴武汉参加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的抗日宣传工作,并在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大会上当选为常务理事。 1938年12月至新加坡,主编《星洲日报》等报刊副刊.1942年,日军进逼新加坡,与胡愈之、 1928年加入太阳社,并在鲁迅支持下,主编《大众文艺》。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为发起人之一。12月,小说《迟桂花》发表。 1933年4月王任叔等人撤退至苏门答腊的巴爷公务,化名赵廉。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日军宪兵杀害。
一、郁达夫笔下的“江南”指哪些地方?
二、江南的冬景给郁达夫留下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江浙一带
明朗的情调
文章选取了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构成了哪几幅画面
曝 背 谈 天 图
午 后 冬 郊 图
农 村 冬 雨 图
江 南 雪 景 图
旱 冬 闲 步 图
你最喜欢哪幅画面,为什么?
思考1
郁达夫笔下的“江南”指哪些地方?
江南的冬景给郁达夫留下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问一问
你知道吗
江浙一带
明朗的情调。
另:可爱、美丽、迷人。
思考2(整体把握)
文章选取了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构成了哪几幅画面
想一想
曝 背 谈 天 图2
江南 山 野 图5
午后 冬 郊 图6
微 雨 寒 村 图7
江 南 雪 景 图8
旱 冬 闲 步 图9
你最喜欢哪幅画面?
为什么?
局部理解1.2
北国的冬天1
寒冷
风雪
人:
居室内
天气:
江南的冬天2
天气:
晴暖
湿润
人:
背谈天
蛰
曝
思考3 :
为什么写北方的冬天?运用什么手法?文中还有这种手法的运用吗?
与北方的冬天比较:3
突出了江南冬天的明朗的情调
与闽粤的冬天比较:4
突出了江南冬天的冷暖相宜。
明确了江南冬天的地域界限。
参考答案
和北方的冬景比较
和闽粤的冬景比较
和北方的无寒郊散步比较(突出特异的恩惠)
和德国的寒郊散步比较(相仿)
都是为了突出作者所钟爱的江南的冬景的特征
思考4.作者写了江南冬天的
哪几种景色
1、 冬 野
2、 冬雨
3、 冬 雪
4 、冬 旱
思考5. 作者写了冬野哪几种植物,这些植物各是什么颜色?试用文中一个词概括本段景物特征。
芦花
乌桕叶
乌桕子
野草
白色
红色
白色
赭色、绿色
富有生气
作者在我们面前呈现了一幅
怎样的冬雨画面?
思考讨论6:
参考
三五人家
门对长桥
窗临远阜 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
树枝槎桠
背景如墨
门前泊乌蓬小船
茅屋添喧哗酒客
一味红黄.灯光月晕
井栏砂宿遇夜客
暮雨潇潇江上村,
绿林豪客夜知闻。
他时不用逃名姓,
世上如今半是君。
李 涉
思考7:面对雨中之景,作者有怎样的感受?
感受:
悠闲
洒脱
思考8.
1、在本节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写冬雪的?
参考
1.借古人之诗描写雪景.
2.虚写.略写.
思考9 比一比
同是写雪景,与《济南的冬天》比较,《江南的冬景》在写法上有何不同?
济南的冬天(节选)
最妙的是下一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地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像些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白,一道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参考:不同之处:
《江南的冬景》写雪是略写、虚写
《济南的冬天》写雪是详写、实写
思考:这些引用的诗句的排列有何顺序?
1、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2、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
3、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4、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日暮
入夜
深夜
清晨
按时间先后为序
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
晴和
快活
思考
“一切景语皆情语”,这篇文章让我们看到了“可爱”“迷人”“美丽”的江南的冬景,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郁达夫的心境是怎样的?
参考答案
悠闲 洒脱
思考10
作家对对江南冬天的描写中除了写江南冬天的景物外还写到了什么
参考
民俗。人们的生活场景、生活习惯。
善于将自然景物描写和民俗描写结合起来,用简约的语言勾勒出富有人文气息的情景。
思考11:怎样写景
运用比较写法突出景物的特点。
多引用诗句,多用色,使 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3 融进自己的个性感受
文章的语言特点
全文语调舒缓,恰似江南冬天的悠闲;语言清新、淳朴,和江南冬景的清朗相得益彰。语调平和、叙述节奏徐缓,有利于作者对于描写对象进行多角度的反复渲染,实现景物描写的绘画美。
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征
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抒情性强。
善于将自然景物描写和民俗描写结合起来,用简约的语言勾勒出富有人文气息的情景。
国画大师刘海粟有言:
“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的山水,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
1.填充下列横线上所空缺的名言名句。(3分)
①寒沙梅影路,________________。
(元·何中《辛亥元夕》)
②前村深雪里,________________。
(唐·齐己《早梅》)
③柴门闻犬吠,________________。
(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④______________,雪却输梅一段香。
(宋·卢梅坡《雪梅二首》)
微雪酒香村
昨夜一枝开
风雪夜归人
梅须逊雪三分白
课堂检测
⑤日暮诗成天又雪,____________________。
(宋·卢梅坡《雪梅二首》)
⑥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_______。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与梅并作十分春
千树万树梨花开
文本阅读(25分)
阅读《江南的冬景》全文,回答6~10题。
2.本文开篇写出了北国冬天的几种趣味?作用是
什么?(4分)
答: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四种趣味:围炉煮茗、吃涮羊肉、剥
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令人回味;冬季蛰居的
生活有劲;有萝卜、雅儿梨等水果食用;有大
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日。②写北
国冬天的种种生活情趣令人怀恋回味,把北国
冬天写得越美好,越能衬托江南冬景的美。
3.《江南的冬景》描绘了一幅江南暖冬的水墨画,
其中第5、7、8自然段分别是从哪三个角度来
写江南的冬景的?刻意描写了哪三种意境?由
此看出江南的冬天有哪些特征?(6分)
答: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三个角度:江南的植被、微雨寒村里
的冬霖景象、江南的雪。
②三种意境:色彩亮丽,蕴含生机;淡雅朦
胧;高雅宁静。
③温润和煦、优美闲适,总体特征是明朗(或
“晴朗”、“晴和”)。
4.我们学过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同是写雪景,
与《济南的冬天》相比,《江南的冬景》在写
法上有什么不同?(5分)
答: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济南的冬天》更多的是进行直接的描
写。而《江南的冬景》是引用诗句、避实就虚
地写江南的雪景。
在《江南的冬景》中,作者对雪景没有实景的
描绘,只是引用了一些诗句,在品评诗句的时
候写出了雪趣。作者引用诗句,避实就虚,巧
借诗句意境,通过自己的品评将这个意境推到
一个新的境界,虽然语句简省洗练,但所包含
的意象十分丰富。这种虚景传达出作者恬静清
新的心境和情趣。
5.为了突出江南冬景的美好,作者作了哪些比较?
(4分)
答: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一至四段,第六段,作者作了一系列的对比,
包括:北国与江南的冬天的比较,突出了江南冬天的
晴暖温和,渲染北国冬天所不能提供的屋外曝背谈天
的乐趣;江南冬天与秋天的比较,作者将江南的冬景
比作北方的夏夜,写那种“明朗的情调”;闽粤等地
的冬天与作者所说的江南冬天的比较,作者将他所感
受到的“江南的冬景”作了更明确的区域界定;德国
与江南的寒郊散步的比较,这和后文提到的散步形成
呼应。比较的着眼点各不相同,但都突出了作者所钟
爱的江南冬景的主要特征。
6.结合文章第7自然段,谈谈你从郁达夫的散文
中学到了哪些写法。(6分)
答: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以色彩入文,给画面着色,如白(雨)、
淡得不成墨(的背景)、乌(篷)、红黄(的灯光)
等。②动静结合。“雨”、“树”、“船”
是静景,“几个喧哗的酒客”是动景,而这
一切都沐浴在微雨中,铺成一幅绝美的山水
画,令人悠然神往。③引用诗句。④描写与
直接抒情相结合。作者用丰富的想像为读者
描绘了一幅迷人的冬霖图,同时直接抒情,
如“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可以说本段情景交融,意境优美,将对江南冬景的钟爱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课堂延伸(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北方的秋天
柳 峰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一阵彻心彻骨的寒意,一地堆积如小丘的银杏叶,北方的秋天便也走到了尽头。即使那些还没来得及变黄的绿叶也在一夜之间柄断叶落,离开得惨然而决然。脚踏在尚且丰润的树叶上,了无声响,想那“无边落木萧萧下”的景况,也未必有眼前这般凄凉吧,若是杜老先生一见今日之情景,恐怕不止于悲哀,也要落泪了吧。
长期生活在南方的人,习惯了秋天的暖日骄阳、满山苍翠,突然进入到了北方的秋日,看见的却是落木凄凄,日照微微,方才发觉秋之真味是应该在北方品评的。南方的秋天掺杂着太多夏日的焦躁和冬日的冷酷,而真正属于自己的温煦却被挤得身无着落。北国之秋则是十足的满溢,侵占着属于他的每一分时间和每一寸空间。凉风细雨,树老叶黄,草衰蛩鸣。自然的脉动灵动而鲜活,怪不得郁达夫也要专程从上海跑到北平,只为着能够静静地坐在庭院一角,沏一壶香茗,幽幽然地感受着北方秋天的韵味。
其实说到秋韵,更多的还是秋之凄美吧,天地间演绎过了春之兴隆、夏之繁盛,陡然失落于秋之凄凉,怎不让人感悟伤怀呢?就像一个昔日强悍伟大王朝的子民,耳闻目见了太多的成就与辉煌,然而“一场春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昔日的王朝皆成为过往的烟云,此情此景,又是何等的寥落啊!
于是秋之于人,已不仅仅是一种物候的存在,更是一种精神的归化了。中国古代万千文人,所伤之春所悲之秋,多半也应该是北方的春天和秋天吧。因为只有北方的春秋才有如此强烈的视觉对比,才能引发如此强烈的心灵震撼。一篇《秋声赋》,一句“秋风秋雨愁煞人”便足以让局外之人也跟着忧郁满怀、伤悲满腹了。无论是仕途失意,还是光阴不再,抑或为生活中的小有挫折,一放到秋日的背景下,便显得格外的苍凉。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的无奈与苦闷,“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的孤寂与失落,一旦化入秋日的真境,便不唯是作者的泪水潸然了,后来者念到此处也应该“心有戚戚焉”了吧。
然而,不知什么时候,却又站出来一个狂傲的陆放翁,居然在秋风落日之中,放声狂歌:“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想来也算得上是万千旋律之中的一脉异音了。真的有感于放翁之豪放,倾倒于放翁之达观。不是每个人在困顿抑郁的时候都能有如此之气魄豪情的。天地间的秋风秋雨牵引出我们太多的人世伤悲,难得有此一人会对着凄清与肃杀俯仰狂笑。
或许这便是北国秋日的魅力,它可以造就牢骚满腹的文人词客,也可以催生豪情满怀的志士仁人。而对于身处其中的后世子民,或许更应该的是收敛一下万里悲秋的情怀了,与其自怨自艾,倒不如化为一只鲲鹏,积蓄冲天的力量,在今之秋光之中、秋空之下,扶摇直上。
7.北方秋天的韵味是什么?(4分)
答: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十足的满溢,凉风细雨,树老叶黄,
草衰蛩鸣。②灵动而鲜活,具有南方秋天所
不具有的独特味道。
8.文中画线句子该怎样理解?(4分)
答: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秋天对于人而言,是四季更替的一
种,具有强烈的视觉对比感。②它还体现着
古代文人的“悲秋”之意,当人们在仕途失
意,光阴不再,生活中遇到挫折时,它所体
现的是一种苍凉和失落的情感。
9.解释文章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及意义。(4分)
答: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用:点明主旨,紧扣中心,说明自己的
写作意图以及表达出自己对“北方的秋天”的独
特认识。
意义:告诉人们,在新的时代,要改变千百年来
人们悲秋的情怀,昂扬我们的精神,理智地看待
人世间的伤悲,努力地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开
创新的局面。
10.联系本文,结合学过的知识,列举你学过的
关于“秋”的诗词,谈谈你对“北方的秋天”
的认识与评价。(70字左右)(6分)
答: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要求:①列举出有关“秋”的诗词。
②扣住时令特色,谈谈你对北方的秋天的认识。
③符合字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