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13 17:49:40

文档简介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基础练]
1.下列文物图片可以印证我国原始居民(  )
图1河姆渡猪纹陶钵 图2仰韶鱼鸟纹彩陶壶 图3马家窑舞蹈纹彩陶盆
A.熟练掌握制陶技术
B.舞蹈艺术水平高超
C.农业与畜牧业发达
D.普遍饲养家禽家畜
2.(2024·湖南长沙联考)中华文明的物质创造不胜枚举,距今约7 000年至5 000年前,仰韶就已绽放出华夏文明之光。这主要表现在(  )
A.修建大规模祭坛和神庙
B.成功驯化了猪和狗等家畜
C.粟作农业在孕育中发展
D.使用胎壁薄如蛋壳的黑陶
3.(2023·浙江杭州联考)据考古发现,浙江杭州良渚文化遗址的瑶山11号墓出土了不少玉器和纺织器具。这些文物无论从种类上还是品级上都堪称良渚文化女性墓之最。由此可知,当时(  )
A.养蚕缫丝技术领先 
B.阶级分化现象明显
C.氏族成员共同劳动
D.女性贵族掌握权力
4.2023年4月5日,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桥山祭祀广场举行。我们祭祀黄帝主要因为他(  )
A.教民种植五谷蔬菜
B.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C.统一中国建立王朝
D.奠定中华文明发展的基础
5.(2023·湖南张家界期末)考古发现,二里头铸铜作坊的容器陶范中,所铸圆形铜器直径最大者可达30厘米以上,作坊遗址面积约1万平方米左右。据此可以推知,当时(  )
A.贫富差距比较悬殊
B.青铜器开始出现
C.手工业技术较发达
D.大一统格局初显
6.(2023·福建漳州期末)有学者指出,“商代是典型的奴隶制社会,在这种社会中,支配人的除了自然之外还有阶级统治的社会力量”。下列各项中,与商代“阶级统治的社会力量”直接相关的制度是 (  )
A.禅让制
B.内外服制
C.分封制
D.王位世袭制
7.(2023·重庆万州联考)《史记》记载,西周开国功臣太公望被封到齐国后,“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据此可知,分封制(  )
A.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B.推动了文化交融
C.扩大了国家统治范围
D.巩固了王室权威
8.(2023·甘肃天水校考)甲骨文中有许多卜辞占卜是否“受年”,即卜问谷物收成如何,是否能获得丰收,还有很多是卜问是否“有雨”。表明当时(  )
A.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B.农业生产受到重视
C.君权神授思想盛行
D.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能力练]
9.(2024·河南郑州调研)下图是在新疆阿勒泰地区通天洞遗址出土的碳化小麦和碳化青稞,年代在距今约5 000年,这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最早的小麦、青稞。这可以用来说明 (  )
碳化小麦       碳化青稞
A.中国是最早种植小麦、青稞的国家
B.中国原始农业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
C.古代中国形成南稻北麦的种植格局
D.农作物的出现使人类过上定居生活
10.(2023·云南大理期末)考古发现河姆渡人以象牙、骨、玉、石、陶、木为载体,通过琢磨、雕刻、捏塑、绘画等艺术手段,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构思奇巧、寓意深远的艺术作品。这表明河姆渡人 (  )
A.创作了最早的原始艺术
B.具有非凡的智慧
C.是旧石器时代典型代表
D.已进入文明时代
11.(2023·辽宁大连期中)如表为不同史籍中关于启继位一事的历史记述。根据“孤证不立”的史学研究方法,能够被认定的共同的史实是(  )
记述 出处
益让帝禹之子启,而辟居箕山之阳……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 《史记·夏本纪》
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战国策·燕策一》
A.启继位建立了夏朝
B.禅让制遭到了破坏
C.禹死后其子启继位
D.世袭制遭到了破坏
12.西周为避免“殷道衰,诸侯或不至。殷复兴,诸侯归之”的局面再次出现,进行了“天下归周”“天下归宗”“天下归心”的制度设计。西周的制度设计(  )
A.削弱了诸侯势力
B.蕴含着大一统思想
C.实现了权力集中
D.促进了周文化传播
13.(2024·湖南长沙月考)图1为四川三星堆出土的龙虎纹青铜尊,它与图2安徽阜南出土(属于商文化前中期)龙虎纹青铜尊高度相似,据此可知(  )
A.不同地区文化存在交流
B.三星堆文化由商人创造
C.巴蜀成为商人统治区域
D.礼乐制度得到广泛传播
14.(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期末)长期以来,历史学界对夏王朝存在与否颇有争议。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考古工作者通过不懈的努力,在夏文化的探索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碳十四测年数据(选样)
考古文化遗存 标本编号 标本年代(公元前)
龙山文化晚期 SA98122 2030—1965
二里头文化第一期 XSZ104 1880—1840
二里头文化第二期 ZK5253 1685—1610
二里头文化第三期 ZK5249 1610—1555
二里头文化第四期 ZK5255 1560—1529
——整理自《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
材料二 (二里头)遗址中部发现有数十块夯土基址,大的长宽约百米,小的长宽约二三十米,形成一个规模庞大的宫殿区。宫殿周围有一般的房址、客穴、水井、道路和灰坑,出土有大量的陶器、石器、骨角器、蚌器与少量的青铜器和玉器等。此外,还发现一批中、小型墓葬,随葬有青铜器、玉器、漆器、陶器和石器等。在遗址南部发现有铸铜陶范、坩埚碎片、铜渣和红烧土块,表明这里原为冶铸青铜器的作坊区。北部发现有陶窑,为制陶作坊区。东部发现有骨料、骨质半成品和磨石,应是制骨作坊区。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候师二里头:1959—1978年考古发掘报告》
(1)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认定夏朝的起讫年代为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据此你认为材料一中哪些考古文化遗存可以成为探索夏文化的对象?
(2)材料二中二里头遗址有哪些发现能够体现早期国家的发展水平?是否可以根据两则材料推断出二里头遗址为夏文化遗迹?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基础练]
1.下列文物图片可以印证我国原始居民(  )
图1河姆渡猪纹陶钵 图2仰韶鱼鸟纹彩陶壶 图3马家窑舞蹈纹彩陶盆
A.熟练掌握制陶技术
B.舞蹈艺术水平高超
C.农业与畜牧业发达
D.普遍饲养家禽家畜
解析 据材料信息可知,时间是中国原始社会,三张图片都是精美的陶器,说明当时居民已经熟练掌握了制陶技术,故选A项;三张图片中只有图3马家窑舞蹈纹彩陶盆能看出舞蹈水平,排除B项;当时是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农业和畜牧业不发达,排除C项;“普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
答案 A
2.(2024·湖南长沙联考)中华文明的物质创造不胜枚举,距今约7 000年至5 000年前,仰韶就已绽放出华夏文明之光。这主要表现在(  )
A.修建大规模祭坛和神庙
B.成功驯化了猪和狗等家畜
C.粟作农业在孕育中发展
D.使用胎壁薄如蛋壳的黑陶
解析 据材料可知,距今约7 000年至5 000年前,黄河中游地区进入仰韶文化时期,典型器物是彩绘陶器,以粟为主要栽培物,故选C项;距今约5 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修建大规模祭坛和神庙,排除A项;距今约8 500年前,中国贾湖的居民已经饲养猪,后来,河姆渡的居民也饲养猪和狗,排除B项;距今约5 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的代表器物是黑陶,胎壁薄如蛋壳,被称为“蛋壳陶”,排除D项。
答案 C
3.(2023·浙江杭州联考)据考古发现,浙江杭州良渚文化遗址的瑶山11号墓出土了不少玉器和纺织器具。这些文物无论从种类上还是品级上都堪称良渚文化女性墓之最。由此可知,当时(  )
A.养蚕缫丝技术领先 
B.阶级分化现象明显
C.氏族成员共同劳动
D.女性贵族掌握权力
解析 材料“浙江杭州良渚文化遗址的瑶山11号墓出土了不少玉器和纺织器具”说明当时出现私有财产,阶级分化现象明显,故选B项;材料与养蚕缫丝技术无关,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私有制的产生,无法得出氏族成员共同劳动的结论,排除C项;此时处于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男性贵族掌握权力,排除D项。
答案 B
4.2023年4月5日,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桥山祭祀广场举行。我们祭祀黄帝主要因为他(  )
A.教民种植五谷蔬菜
B.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C.统一中国建立王朝
D.奠定中华文明发展的基础
解析 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所以,我们祭祀黄帝主要是因为他奠定中华文明发展的基础,故选D项;据所学知识可知,炎帝神农氏教人们开垦耕种,种植五谷和蔬菜,排除A项;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是大禹,排除B项;黄帝没有建立王朝,排除C项。
答案 D
5.(2023·湖南张家界期末)考古发现,二里头铸铜作坊的容器陶范中,所铸圆形铜器直径最大者可达30厘米以上,作坊遗址面积约1万平方米左右。据此可以推知,当时(  )
A.贫富差距比较悬殊
B.青铜器开始出现
C.手工业技术较发达
D.大一统格局初显
解析 二里头铸铜作坊的容器陶范中所铸圆形铜器直径大、作坊遗址面积大,据此可推知,当时的青铜铸造业技术的发达,故选C项;贫富差距表现为财富的差距,而材料强调的是青铜铸造技术的先进发达,排除A项;中国青铜器最早的记载产于距今约5 000—4 000年,相当于尧舜禹传说时代,而材料强调的是青铜铸造技术的先进发达,并未说明青铜器开始出现的时间,排除B项;秦朝出现大一统格局,排除D项。
答案 C
6.(2023·福建漳州期末)有学者指出,“商代是典型的奴隶制社会,在这种社会中,支配人的除了自然之外还有阶级统治的社会力量”。下列各项中,与商代“阶级统治的社会力量”直接相关的制度是 (  )
A.禅让制
B.内外服制
C.分封制
D.王位世袭制
解析 据材料“阶级统治的社会力量”可知,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商王直接控制内服王畿地区,王畿四周是外服,故选B项;禅让制是指统治者生前把首领之位让给别人,产生于上古五帝时代,排除A项;西周实行分封制,周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以藩屏周,排除C项;王位世袭制是君主的继承制度,不是“阶级统治的社会力量”,排除D项。
答案 B
7.(2023·重庆万州联考)《史记》记载,西周开国功臣太公望被封到齐国后,“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据此可知,分封制(  )
A.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B.推动了文化交融
C.扩大了国家统治范围
D.巩固了王室权威
解析 据材料可知,太公望在齐国既保留了本地风俗,又根据周礼简化其原有的礼,这是周文化与本地文化的交融,故选B项;材料并未涉及中央与封国的关系,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与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太公望在齐国的治理,分封制能够扩大西周的统治范围,但与主旨无关,排除C项;太公望在齐国的治理赢得了民心,巩固了王室的权威与主旨不符,排除D项。
答案 B
8.(2023·甘肃天水校考)甲骨文中有许多卜辞占卜是否“受年”,即卜问谷物收成如何,是否能获得丰收,还有很多是卜问是否“有雨”。表明当时(  )
A.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B.农业生产受到重视
C.君权神授思想盛行
D.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题干内容与农业密切相关,说明当时农业是社会生产的重要部门,故选B项;材料无法体现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的信息,排除A项;君权神授是古代以宗教来主导政治的时期,君主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而提倡的一种做法,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材料无法判断自然灾害的发生状况,排除D项。
答案 B
[能力练]
9.(2024·河南郑州调研)下图是在新疆阿勒泰地区通天洞遗址出土的碳化小麦和碳化青稞,年代在距今约5 000年,这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最早的小麦、青稞。这可以用来说明 (  )
碳化小麦       碳化青稞
A.中国是最早种植小麦、青稞的国家
B.中国原始农业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
C.古代中国形成南稻北麦的种植格局
D.农作物的出现使人类过上定居生活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原产于西亚地区的小麦和青稞传入我国,并扎根种植,这是我国原始农业发展的表现,故选B项,排除A项;材料不能反映“南稻北麦”和“定居生活”,排除C、D两项。
答案 B
10.(2023·云南大理期末)考古发现河姆渡人以象牙、骨、玉、石、陶、木为载体,通过琢磨、雕刻、捏塑、绘画等艺术手段,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构思奇巧、寓意深远的艺术作品。这表明河姆渡人 (  )
A.创作了最早的原始艺术
B.具有非凡的智慧
C.是旧石器时代典型代表
D.已进入文明时代
解析 据材料可知,河姆渡人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及非凡的智慧,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构思奇巧、寓意深远”的艺术作品,故选B项;题干仅是述及河姆渡人的许多艺术成就,但是并没有将其进行比较,也就无法得出“最早”的结论,排除A项;河姆渡文化是新石器时代的典型代表,排除C项;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标志是文字的发明和国家的出现,并且最早具备国家初始形态是在“万邦”时代,即龙山文化时期,排除D项。
答案 B
11.(2023·辽宁大连期中)如表为不同史籍中关于启继位一事的历史记述。根据“孤证不立”的史学研究方法,能够被认定的共同的史实是(  )
记述 出处
益让帝禹之子启,而辟居箕山之阳……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 《史记·夏本纪》
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战国策·燕策一》
A.启继位建立了夏朝
B.禅让制遭到了破坏
C.禹死后其子启继位
D.世袭制遭到了破坏
解析 据材料“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和“其实令启自取之”可知,两则文献均记载了禹死后其子启继位,可以认定为共同的史实,故选C项;第二则材料没有体现启继位后建立夏朝,排除A项;第一则材料认为“益让帝禹之子启”,没有破坏禅让制,排除B项;第二则材料反映的是禅让制遭到了破坏,并非世袭制遭到破坏,排除D项。
答案 C
12.西周为避免“殷道衰,诸侯或不至。殷复兴,诸侯归之”的局面再次出现,进行了“天下归周”“天下归宗”“天下归心”的制度设计。西周的制度设计(  )
A.削弱了诸侯势力
B.蕴含着大一统思想
C.实现了权力集中
D.促进了周文化传播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天下归周”“天下归宗”和“天下归心”,分别与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相对应,如此制度设计含有“归一”的思想内涵,有利于巩固西周的统治,故选B项;分封制下诸侯的权力较大,容易造成诸侯割据,排除A项;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C项;分封制有利于传播周文化,仅仅对应“天下归周”的制度设计,并不能全面反映材料内容,属于片面选项,排除D项。
答案 B
13.(2024·湖南长沙月考)图1为四川三星堆出土的龙虎纹青铜尊,它与图2安徽阜南出土(属于商文化前中期)龙虎纹青铜尊高度相似,据此可知(  )
A.不同地区文化存在交流
B.三星堆文化由商人创造
C.巴蜀成为商人统治区域
D.礼乐制度得到广泛传播
解析 据材料可知,四川三星堆出土的龙虎纹青铜尊与安徽阜南出土的商代龙虎纹青铜尊高度相似,表明三星堆文化与商文化之间存在一定联系,故选A项;三星堆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此时商朝尚未创立,排除B项;商朝统治区域尚未深入西南地区,且三星堆文化早于商朝,排除C项;礼乐制度是西周确立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答案 A
14.(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期末)长期以来,历史学界对夏王朝存在与否颇有争议。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考古工作者通过不懈的努力,在夏文化的探索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碳十四测年数据(选样)
考古文化遗存 标本编号 标本年代(公元前)
龙山文化晚期 SA98122 2030—1965
二里头文化第一期 XSZ104 1880—1840
二里头文化第二期 ZK5253 1685—1610
二里头文化第三期 ZK5249 1610—1555
二里头文化第四期 ZK5255 1560—1529
——整理自《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
材料二 (二里头)遗址中部发现有数十块夯土基址,大的长宽约百米,小的长宽约二三十米,形成一个规模庞大的宫殿区。宫殿周围有一般的房址、客穴、水井、道路和灰坑,出土有大量的陶器、石器、骨角器、蚌器与少量的青铜器和玉器等。此外,还发现一批中、小型墓葬,随葬有青铜器、玉器、漆器、陶器和石器等。在遗址南部发现有铸铜陶范、坩埚碎片、铜渣和红烧土块,表明这里原为冶铸青铜器的作坊区。北部发现有陶窑,为制陶作坊区。东部发现有骨料、骨质半成品和磨石,应是制骨作坊区。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候师二里头:1959—1978年考古发掘报告》
(1)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认定夏朝的起讫年代为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据此你认为材料一中哪些考古文化遗存可以成为探索夏文化的对象?
(2)材料二中二里头遗址有哪些发现能够体现早期国家的发展水平?是否可以根据两则材料推断出二里头遗址为夏文化遗迹?
解析 第(1)问,据材料可知“夏朝的起讫年代为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2070年早于公元前2030年,龙山文化晚期在时间上可以成为探索夏文化的对象,公元前1880年至公元前1840年,公元前1685年至公元前1610年位于夏朝的起讫年代之内,所以二里头文化第一期和二里头文化第二期可以用来研究夏文化,公元前1610年早于公元前1600年,所以二里头文化第三期也可以用来研究夏文化,公元前1560年晚于公元前1600年,在时间上晚于夏朝的截止时间。
第(2)问,第一小问内容,据材料二“遗址中部发现有数十块夯土基址,大的长宽约百米,小的长宽约二三十米,形成一个规模庞大的宫殿区”可知,宫殿区;据材料二“少量的青铜器和玉器等。此外,还发现一批中、小型墓葬,随葬有青铜器、玉器”可知,青铜器、玉器;据材料二“在遗址南部发现有铸铜陶范、坩埚碎片、铜渣和红烧土块,表明这里原为冶铸青铜器的作坊区。北部发现有陶窑,为制陶作坊区。东部发现有骨料、骨质半成品和磨石,应是制骨作坊区”可知,手工业作坊区。第二小问推断,据所学知识可知,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有宫殿、城址、青铜器、文字等,据材料一、二可知,二里头遗址在时间上整体符合夏朝的起讫年代,同时二里头遗址中的宫殿、青铜礼器等都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答案 (1)龙山文化晚期、二里头文化第一期、二里头文化第二期、二里头文化第三期。
(2)遗址:宫殿区;青铜器、玉器;手工业作坊区。可以,二里头文化遗址的时间与夏朝的起讫年代十分接近,而且在二里头遗址中发现的宫殿、青铜礼器等都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