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13 18:51:06

文档简介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基础练]
1.(2023·山东枣庄期中)东汉末年至魏晋之际,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了“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的荒凉残破景象。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B.政局动荡战乱频繁
C.南方自然资源丰富
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传统的长衣和袍服已不适应社会需要,而北方民族短衣打扮的袴褶渐成主流。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
A.中央集权的强化
B.经济重心南移
C.民族交融的加强
D.对外贸易发达
3.南北朝时,形成了记述家族世系的谱学,“有司选举,必稽谱籍,而考其真伪”“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出现这种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  )
A.保证士族高贵血统
B.维护士族特权地位
C.防止士族门第混乱
D.弘扬士族良好家风
4.下表是江南荆扬、两广地区在东汉和东吴时期设置郡、县的情况。该表反映出(  )
郡 县
东汉 20个 265个
东吴 43个 313个
A.基层治理措施的逐渐细化
B.江南地理空间拓展
C.江南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
D.地方行政制度革新
5.(2023·湖南怀化期末)548年8月南朝侯景叛乱,仅率千余人过江直驱建康。549年3月攻陷建康内城台城时竟已拥兵十万之众。这从侧面说明(  )
A.佛教传播加剧矛盾
B.南朝阶级矛盾尖锐
C.社会信仰体系崩塌
D.小农经济异常脆弱
6.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公元383年,这流亡政府的弱势军队出人意料打败了前秦领袖苻坚所统率的绝对优势的北方联军。”这个“流亡政府”是(  )
A.东汉
B.西晋
C.东晋
D.北魏
7.(2023·浙江嘉兴期中)北齐人魏收所著《魏书》记载“高祖将创迁都之计,诏引侍臣访以古事。韶对:‘洛阳九鼎旧所,七百攸基,地则土中,实均朝贡,惟王建国,莫尚于此。’高祖称善”。材料中的“高祖”应是(  )
A.曹丕
B.拓跋宏
C.司马炎
D.李渊
8.(2023·河北邢台期中)《孝文帝出行图》出自洛阳龙门石窟,图中以孝文帝为中心,前拥后簇,所有人都是峨冠博带,宽衣大袖。这幅图(  )
A.年代久远难以考辨真伪
B.设计思路源于艺术想象
C.能够完全还原汉朝历史
D.体现了北魏的改革成果
[能力练]
9.(2023·福建厦门期末)“曹操始屯田许昌,而北制袁绍,南折刘表;许昌之屯,乘黄巾之乱,民皆流亡,野多旷土也,此魏争夺天下之本图也。”由此可知,曹操推行屯田制的前提条件是(  )
A.大一统国家的形成
B.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C.争霸战争已经结束
D.大片耕地成为无主荒地
10.(2023·山东济宁期末)西晋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唯一的大一统王朝。下表是关于西晋统一的两种观点:
学者 观点
钱穆 西晋统一是秦汉统一政府的一段回光返照
阎步克 西晋政局其实处于一个微妙的关口,它可能维持优容士族的现状,也可能逐渐回归集权官僚政治的常态
这两位学者的观点意在强调西晋统一(  )
A.延续了士族的特权地位
B.蕴藏着严重的政治危机
C.强化了中央集权的态势
D.压缩了民族生存的空间
11.(2023·浙江杭州期中)《晋书·王敦传》载:“帝(司马睿)初镇江东,威名未署,敦与从弟导等同心翼戴,以隆中兴。时人为之语曰‘王与马,共天下’。”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
A.权臣揽权,天下大乱
B.世家大族地位的显赫
C.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
D.九品中正制度的形成
12.(2023·山东烟台期末)南朝刘宋时期,“荆城跨有南楚之富裕,扬州拥有全吴之丰饶,鱼盐杞梓的收益,可以滋养四面八方,丝绵布帛之丰茂,可以供天下百姓穿戴”。这反映当时(  )
A.北方经济严重依赖南方
B.长江中下游区域经济发展
C.民族交融取得重要进展
D.分裂割据的局面已经结束
13.著名学者易中天曾对北魏孝文帝改革作出评价:“原来有的没了,原来没有的有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汉民族文明对少数民族文明的单向融合
B.汉胡民族交融有利于隋唐经济文化发展
C.国家分裂严重影响了中华文明发展进程
D.导致近千年历史的纯粹的鲜卑文化消失
14.(2023·福建厦门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人物 主要事迹
秦始皇(前259—前210) 统一六国,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曹操(155—220)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北魏孝文帝(467—499) 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亲政后,进一步推行改革。对各族人民的融合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从表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话题(针对上述材料的整体或者局部来拟定),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话题简洁合理,史实充分,史论结合,表述清晰)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基础练]
1.(2023·山东枣庄期中)东汉末年至魏晋之际,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了“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的荒凉残破景象。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B.政局动荡战乱频繁
C.南方自然资源丰富
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解析 东汉末年至魏晋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凋敝,人烟稀少,这与政局动荡战乱频繁有关,故选B项;自然条件恶劣不会造成“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的情况,排除A项;C项是南方开发的原因之一,与材料不符,排除;宋元时期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排除D项。
答案 B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传统的长衣和袍服已不适应社会需要,而北方民族短衣打扮的袴褶渐成主流。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
A.中央集权的强化
B.经济重心南移
C.民族交融的加强
D.对外贸易发达
解析 根据“中国社会传统的长衣和袍服已不适应社会需要,而北方民族短衣打扮的袴褶渐成主流”可以看出,在民族交融过程中,南北方的服饰也发生了融合,体现了民族交融的不断加强,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政治与经济方面,故排除A、B、D三项。
答案 C
3.南北朝时,形成了记述家族世系的谱学,“有司选举,必稽谱籍,而考其真伪”“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出现这种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  )
A.保证士族高贵血统
B.维护士族特权地位
C.防止士族门第混乱
D.弘扬士族良好家风
解析 材料“有司选举,必稽谱籍,而考其真伪”说明要保证士族的政治权力,“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体现要保证士族的血缘纯正,二者的目的都是维护士族特权地位,故选B项;A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防止士族门第混乱是“表现”不是“原因”,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答案 B
4.下表是江南荆扬、两广地区在东汉和东吴时期设置郡、县的情况。该表反映出(  )
郡 县
东汉 20个 265个
东吴 43个 313个
A.基层治理措施的逐渐细化
B.江南地理空间拓展
C.江南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
D.地方行政制度革新
解析 与东汉相比,东吴时期江南郡县数量显著增加,这与原有郡县的发展而导致的分置郡县和民族地区的开发密切相关,反映出当时江南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故选C项;材料中的变化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地方治理,但是得不出治理措施细化,排除A项;材料是江南地区郡县数量的变化,得不出江南地理空间的拓展,排除B项;材料中显示的两个时期都设置郡、县,得不出地方行政制度革新,排除D项。
答案 C
5.(2023·湖南怀化期末)548年8月南朝侯景叛乱,仅率千余人过江直驱建康。549年3月攻陷建康内城台城时竟已拥兵十万之众。这从侧面说明(  )
A.佛教传播加剧矛盾
B.南朝阶级矛盾尖锐
C.社会信仰体系崩塌
D.小农经济异常脆弱
解析 据材料“仅率千余人过江直驱建康……攻陷建康内城台城时竟已拥兵十万之众”可知,当时的阶级矛盾已经十分尖锐,因此起义的人数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大量增加,故选B项;题干没有涉及佛教传播的影响,排除A项;题干没有涉及社会信仰体系,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起义人数的众多,没有涉及小农经济,排除D项。
答案 B
6.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公元383年,这流亡政府的弱势军队出人意料打败了前秦领袖苻坚所统率的绝对优势的北方联军。”这个“流亡政府”是(  )
A.东汉
B.西晋
C.东晋
D.北魏
解析 结合材料中的“公元383年”“前秦领袖苻坚”等信息可知,材料描述的战役是淝水之战,该战役中战争的双方是前秦和东晋,故选C项。
答案 C
7.(2023·浙江嘉兴期中)北齐人魏收所著《魏书》记载“高祖将创迁都之计,诏引侍臣访以古事。韶对:‘洛阳九鼎旧所,七百攸基,地则土中,实均朝贡,惟王建国,莫尚于此。’高祖称善”。材料中的“高祖”应是(  )
A.曹丕
B.拓跋宏
C.司马炎
D.李渊
解析 材料描述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信息,孝文帝拓跋宏是北魏皇帝,曾迁都于洛阳,故选B项;曹丕并没有迁都洛阳,东汉以来到曹魏的都城都在洛阳,排除A项;司马炎建立的西晋都城就是曹魏的都城洛阳,没有迁都,排除C项;北齐人撰写的纪传体断代史书不可能记载唐高祖李渊,而且唐高祖李渊也没有迁都洛阳,排除D项。
答案 B
8.(2023·河北邢台期中)《孝文帝出行图》出自洛阳龙门石窟,图中以孝文帝为中心,前拥后簇,所有人都是峨冠博带,宽衣大袖。这幅图(  )
A.年代久远难以考辨真伪
B.设计思路源于艺术想象
C.能够完全还原汉朝历史
D.体现了北魏的改革成果
解析 《孝文帝出行图》中北魏君臣身着汉族服饰,服饰上的汉化体现了孝文帝改革的成果,故选D项;《孝文帝出行图》能够反映北魏时期的历史,并非难以考辨真伪,排除A项;《孝文帝出行图》取材于现实而非源于艺术想象,排除B项;《孝文帝出行图》反映北魏时期(属于南北朝时期)而非汉朝历史,排除C项。
答案 D
[能力练]
9.(2023·福建厦门期末)“曹操始屯田许昌,而北制袁绍,南折刘表;许昌之屯,乘黄巾之乱,民皆流亡,野多旷土也,此魏争夺天下之本图也。”由此可知,曹操推行屯田制的前提条件是(  )
A.大一统国家的形成
B.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C.争霸战争已经结束
D.大片耕地成为无主荒地
解析 东汉末年,百姓流亡,土地荒芜,是曹操推行屯田制的前提条件,故选D项;东汉末年军阀分裂割据,排除A项;北方经济遭到破坏,曹操实行屯田制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结果”不是“前提条件”,排除B项;此时仍是地方军阀争霸,排除C项。
答案 D
10.(2023·山东济宁期末)西晋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唯一的大一统王朝。下表是关于西晋统一的两种观点:
学者 观点
钱穆 西晋统一是秦汉统一政府的一段回光返照
阎步克 西晋政局其实处于一个微妙的关口,它可能维持优容士族的现状,也可能逐渐回归集权官僚政治的常态
这两位学者的观点意在强调西晋统一(  )
A.延续了士族的特权地位
B.蕴藏着严重的政治危机
C.强化了中央集权的态势
D.压缩了民族生存的空间
解析 据材料可知,西晋的统一比较短暂,具有明显的士族政治的特征,这蕴含着严重的政治危机,故选B项;钱穆并未强调士族的特权地位,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中央集权强化的态势,门阀政治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西晋时期的民族关系,西晋的统一有利于扩展民族生存的空间,排除D项。
答案 B
11.(2023·浙江杭州期中)《晋书·王敦传》载:“帝(司马睿)初镇江东,威名未署,敦与从弟导等同心翼戴,以隆中兴。时人为之语曰‘王与马,共天下’。”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
A.权臣揽权,天下大乱
B.世家大族地位的显赫
C.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
D.九品中正制度的形成
解析 据材料“王与马,共天下”可知,东晋时期,迁居江南的世家大族实力强大,故选B项;材料没有体现出天下大乱,排除A项;此时是东晋时期,排除C项;材料主旨为东晋初期政治格局,不涉及九品中正制度,排除D项。
答案 B
12.(2023·山东烟台期末)南朝刘宋时期,“荆城跨有南楚之富裕,扬州拥有全吴之丰饶,鱼盐杞梓的收益,可以滋养四面八方,丝绵布帛之丰茂,可以供天下百姓穿戴”。这反映当时(  )
A.北方经济严重依赖南方
B.长江中下游区域经济发展
C.民族交融取得重要进展
D.分裂割据的局面已经结束
解析 据材料可知,南朝时期,荆州、扬州物产丰富,纺织业发达,反映当时长江中下游区域经济有所发展,故选B项;材料没有强调北方经济依赖南方,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民族交融取得重要进展的信息,排除C项;刘宋政权的统治是在南北朝对峙时期,结束南北朝分裂割据局面的是隋朝的统一,排除D项。
答案 B
13.著名学者易中天曾对北魏孝文帝改革作出评价:“原来有的没了,原来没有的有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汉民族文明对少数民族文明的单向融合
B.汉胡民族交融有利于隋唐经济文化发展
C.国家分裂严重影响了中华文明发展进程
D.导致近千年历史的纯粹的鲜卑文化消失
解析 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汉族与少数民族间的文化习俗等方面的交融不断增强,为隋唐大一统和经济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故选B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是双向的,而非单向,排除A项;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但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进程起到了推动作用,排除C项;鲜卑文化融合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千年历史的纯粹的鲜卑文化消失”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答案 B
14.(2023·福建厦门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人物 主要事迹
秦始皇(前259—前210) 统一六国,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曹操(155—220)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北魏孝文帝(467—499) 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亲政后,进一步推行改革。对各族人民的融合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从表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话题(针对上述材料的整体或者局部来拟定),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话题简洁合理,史实充分,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解析 从表中内容可以看出,这些英雄人物都为国家统一作出了贡献,于是可以从国家统一这个话题开始,如:统治阶层致力于国家统一。然后联系表格中所列举的史实进行说明即可。
答案 示例
话题:统治阶层致力于国家统一。
说明:战国末期,秦国完成国家统一,在全国废分封、行郡县,书同文、车同轨,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三国时期,曹操在北方实行屯田制,安抚流民,唯才是举,统一北方,奠定国家再次统一的基础。北魏孝文帝整顿吏治,实行均田制,迁都洛阳,全面改革鲜卑旧俗,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为隋统一奠定了基础。
总之,统治者阶层顺应历史潮流,为国家统一作出了历史贡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