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13 18:53:30

文档简介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基础练]
1.(2023·湖北荆州期中)《费正清中国史》一书中提到,佛教装饰了中国文化,但并没有像基督教改造了欧洲文化。该书的主要观点是三国至隋唐时期(  )
A.佛教成为主流思想
B.佛教重新塑造了中国文化
C.佛教对中国影响不大
D.儒学依然维持正统地位
解析 “佛教装饰了中国文化,但并没有像基督教改造了欧洲文化”意思是中国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但没有完全被佛教改造,中国文化仍然保持了基本特征和内容,特别是儒学依然占据正统地位,故选D项;汉代以后,儒学一直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思想 ,排除A项;材料认为中国文化没有被佛教完全改造和重塑,排除B项;题干认为“佛教装饰了中国文化”,肯定佛教给中国带来了一定影响,排除C项。
答案 D
2.南朝时某思想家抨击佛教宣扬的形神分离、形亡而神不亡的观点,提出“岂容形亡而神在”的观点。这位思想家是(  )
A.荀子    
B.董仲舒
C.范缜
D.韩愈
解析 根据材料可得出,这是范缜的思想主张,故选C项;荀子、董仲舒、韩愈均无此思想,排除A、B、D三项。
答案 C
3.(2023·山东菏泽期中)唐诗作为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对于后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风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下表所示的这些诗句(  )
人物 诗句
杨炯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王维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李白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杜甫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A.说明唐朝边患危机严重
B.反映出唐朝对外战争的频繁
C.体现了唐代的尚武风气
D.折射出唐朝民族关系的紧张
解析 材料中的诗句都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体现了唐代的尚武风气,故选C项;材料没有体现边患危机的严重,排除A项;材料看不出唐朝对外战争的频繁,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唐朝民族关系的发展状况,排除D项。
答案 C
4.(2023·陕西咸阳期末)如图是唐代张旭所书《古诗四帖》。它所反映的书法形式(  )
A.技法以内敛含蓄著称
B.书写气象突出灵动写意
C.兼具实用与审美功能
D.文字结构强调谨严整饬
解析 《古诗四帖》属狂草作品,其特点是较过去更为狂放,在书写上,也一反魏晋“匆匆不及草书”的四平八稳的传统书写速度,而采取了奔放、写意的抒情形式,它反映的书写气象突出灵动写意的特征,故选B项;“藏锋”在篆书、隶书和楷书中经常出现,排除A项;行书兼具实用与审美功能,排除C项;楷书强调文字谨严整饬,排除D项。
答案 B
5.(2023·河南商丘期末)魏晋至隋唐时期,修造了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和甘肃敦煌莫高窟等石窟。这反映了(  )
A.儒学正统地位加强
B.道教文化的广泛传播
C.佛教影响范围扩大
D.北方经济影响力上升
解析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佛教的存在和发展对当时中国的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修造了大量的佛教石窟,说明佛教影响范围扩大,故选C项;材料中没有关于儒家正统地位加强的相关论述,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佛教文化而不是道教文化,排除B项;魏晋至隋唐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影响力逐渐上升,排除D项。
答案 C
6.(2023·安徽蚌埠期末)南北朝时期,北齐烧制出仰覆莲六系青瓷尊,北朝贾思勰编写了《齐民要术》,隋朝李春设计建造了赵州桥。这些成就(  )
A.源于人民的劳动实践
B.依赖于北方人民的南迁
C.得益于中外文化的交流
D.取决于社会环境的安定
解析 根据“北齐烧制出仰覆莲六系青瓷尊,北朝贾思勰编写了《齐民要术》,隋朝李春设计建造了赵州桥”等可知,材料中的成就源于人民的劳动实践,故选A项;赵州桥位于河北省,与北方人民的南迁无关,排除B项;材料中的成就与中外文化的交流无关,排除C项;南北朝时期,战争频繁,社会动荡,排除D项。
答案 A
7.(2023·浙江杭州联考)下图是现存于不列颠图书馆的雕版印刷《金刚经》卷子,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有明确日期的雕版印刷品。由此可知,唐朝(  )
A.雕版印刷术开始出现
B.各项科技领先于世界
C.已经有了雕版印刷品
D.佛教思想最受到尊崇
解析 《金刚经》卷子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有明确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据此判断,在唐朝时期,雕版印刷品已经出现了,故选C项;“开始”一词说法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定,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对比的信息,无法判定“领先世界”,也无法判定“佛教最受尊崇”,排除B、D两项。
答案 C
8.(2023·黑龙江大庆期中)“宁向西方一步死,也绝不向后一步生。”唐代某高僧一路向西,抵达印度那烂陀寺,留下了壮游取经的“神话”。该高僧最有可能是(  )
A.法显     
B.玄奘
C.空海
D.鉴真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玄奘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他遍访名寺,研习佛法,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故选B项;法显是东晋时期的高僧,排除A项;空海是日本的高僧,排除C项;鉴真是东渡日本,排除D项。
答案 B
[能力练]
9.(2023·江苏苏州统考)白居易用“外以儒行修其身,中以释教治其心,旁以山水风月、歌诗琴酒乐其志”诠释自己一生思想和行事。这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唐朝(  )
A.诗歌创作达到新高峰
B.儒学复兴运动兴起
C.三教并行政策的发展
D.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解析 据材料可知,白居易的思想中包含了儒、佛、道三家的思想,这从侧面说明了当时唐朝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故选C项;材料未涉及诗歌创作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儒学复兴,排除B项;材料与中外交流的说法无关,排除D项。
答案 C
10.(2023·湖南长沙期末)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代宋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中,百分之九十是情歌,内容或表现对爱情的渴望;或表现爱情的欢乐;或表现相思之苦;或表现生死不渝的爱情。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A.社会战乱影响广泛
B.正统思想受到冲击
C.北朝民歌成就不足
D.南朝社会治理失控
解析 南北朝时期,由于佛道思想的盛行,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表达爱情的民歌得以流行,故选B项;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战乱主要集中在北方,南方相对安定,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南朝民歌,没有涉及北朝民歌的成就,排除C项;材料内容为南朝的情歌较多,与社会治理失控没有直接联系,且据所学知识可知,南朝整体相对稳定,排除D项。
答案 B
11.(2023·河北石家庄期末)如图为唐代宫廷画师阎立本所作《职贡图》(局部),此图表现的是唐太宗时期婆利国和罗刹国使臣入唐朝贡的情景。该作品(  )
A.源于作家的艺术想象
B.属于传统文人画风格
C.说明唐代民族关系十分融洽
D.具有较高的史料和艺术价值
解析 《职贡图》描绘外国使臣入唐朝贡的情景,直观反映了唐代的强盛,展现了唐代各方来朝的朝贡体系,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该画作中每位使臣形象各异,人物刻画精湛,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综上可知,该作品具有较高的史料和艺术价值,故选D项;阎立本作为宫廷画师会见到该朝贡场景,说明《职贡图》并非源于艺术想象,排除A项;《职贡图》属于宫廷写实绘画风格,而文人画强调写意,重在抒发文人的个人情怀,排除B项;该画作反映的是唐代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而非唐代的民族关系,排除C项。
答案 D
12.(2023·福建福州期末)南朝天文历法算学家祖冲之“不虚推古人”“亲量圭尺,躬察仪漏,目尽毫厘,心穷筹策”。他还有两句名言“愿闻显据,以核理实”“浮辞虚贬,窃非所惧”。这体现出了祖冲之具有(  )
A.初步的理学思想
B.注重实践的科学精神
C.反抗权威的思想
D.注重调查的研究精神
解析 据材料“不虚推古人”“亲量圭尺,躬察仪漏,目尽毫厘,心穷筹策”等可知,祖冲之不盲目遵循前人经验,而是通过实地考察、亲身实践得出结论,这体现了他注重实践的科学精神,故选B项;理学思想形成于北宋时期,与“南朝”不符,排除A项;材料无法说明祖冲之反抗权威的思想,排除C项;材料重在实践,而不是调查,排除D项。
答案 B
13.(2023·江西南昌期末)为了照顾外邦学生,唐朝特设宾贡科,考中者称宾贡进士,如新罗留学生崔致远十八岁考中进士,后在唐淮南节度使军中任职。这可以佐证唐朝(  )
A.对外政策的开放性
B.民族关系的交融性
C.选官方式的多样性
D.社会阶层的流动性
解析 唐朝时期,为了照顾外邦学生,在科举制中特设宾贡科,通过考试者,可以在唐朝任职,体现了开明的对外政策,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对外关系,不是民族关系,排除B项;材料中的选官方式属于科举制,无法体现“多样性”,排除C项;外邦人不属于中国士农工商的社会阶层,排除D项。
答案 A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类别 说明
行卷诗 应试者把自己的上佳作品献给社会贤达、名公巨卿,得其赏识,再向主考官推荐,以便中举。如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朱庆余的《近试呈张水部》,大诗人杜甫也有许多行卷之作,如《奉寄河南韦尹丈人》《赠韦左丞丈济》
应试诗 诗赋是进士科必考科目,而且关系到举子们能否被录取,那么我们可以肯定唐朝的科场考试必定会产生大量的诗歌,不仅数量多,且质量上乘
及第诗 中举后吟诗作歌,是唐代十分盛行的风气。如刘沧的《及第后宴曲江》“及第新春逸胜游,杏园初宴曲江头,紫毫粉笔题仙籍,柳色箫声拂御楼”……
落榜诗 唐科举的发展,“落第”“下第”题材的诗篇几乎成为一大门类。如赵嘏在《下第后上李中丞》中叹道:“落第逢人痛哭初,平生志业欲何如?”……
——摘编自《论科举制度与唐诗的繁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四类唐诗的共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科举制度与唐诗的繁荣”这一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行卷诗”“应试诗”“及第诗”“落榜诗”可概括出,均与科举制度相关;根据材料“及第新春逸胜游,杏园初宴曲江头,紫毫粉笔题仙籍,柳色箫声拂御楼”“落第逢人痛哭初,平生志业欲何如”可概括出,均反映了诗人在科举制度下的际遇和心态。
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科举制度在唐代的逐步完善,参加进士科考试成为广大读书人改变命运、门第生辉的主要途径。由于进士科主考诗赋,学会题诗吟赋便成为参加科举的重要条件。士人不仅以诗参加科举,并且会因为诗好、出名而受到社会的尊重,这在当时成为一种风尚,影响了整个社会,有力地推动了唐朝社会各个阶层对诗歌的热爱,大大地刺激了诗人的创作,促进了唐诗的繁荣,使唐诗走上中国古代诗歌的最高峰。
答案 (1)共同特点:均与科举制度相关;均反映了诗人在科举制度下的际遇和心态。
(2)阐述:随着科举制度在唐代的逐步完善,参加进士科考试成为广大读书人改变命运、门第生辉的主要途径。由于进士科主考诗赋,学会题诗吟赋便成为参加科举的重要条件。士人不仅以诗参加科举,并且会因为诗好、出名而受到社会的尊重,这在当时成为一种风尚,影响了整个社会,有力地推动了唐朝社会各个阶层对诗歌的热爱,大大地刺激了诗人的创作,促进了唐诗的繁荣,使唐诗走上中国古代诗歌的最高峰。[基础练]
1.(2023·湖北荆州期中)《费正清中国史》一书中提到,佛教装饰了中国文化,但并没有像基督教改造了欧洲文化。该书的主要观点是三国至隋唐时期(  )
A.佛教成为主流思想
B.佛教重新塑造了中国文化
C.佛教对中国影响不大
D.儒学依然维持正统地位
2.南朝时某思想家抨击佛教宣扬的形神分离、形亡而神不亡的观点,提出“岂容形亡而神在”的观点。这位思想家是(  )
A.荀子    
B.董仲舒
C.范缜
D.韩愈
3.(2023·山东菏泽期中)唐诗作为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对于后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风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下表所示的这些诗句(  )
人物 诗句
杨炯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王维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李白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杜甫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A.说明唐朝边患危机严重
B.反映出唐朝对外战争的频繁
C.体现了唐代的尚武风气
D.折射出唐朝民族关系的紧张
4.(2023·陕西咸阳期末)如图是唐代张旭所书《古诗四帖》。它所反映的书法形式(  )
A.技法以内敛含蓄著称
B.书写气象突出灵动写意
C.兼具实用与审美功能
D.文字结构强调谨严整饬
5.(2023·河南商丘期末)魏晋至隋唐时期,修造了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和甘肃敦煌莫高窟等石窟。这反映了(  )
A.儒学正统地位加强
B.道教文化的广泛传播
C.佛教影响范围扩大
D.北方经济影响力上升
6.(2023·安徽蚌埠期末)南北朝时期,北齐烧制出仰覆莲六系青瓷尊,北朝贾思勰编写了《齐民要术》,隋朝李春设计建造了赵州桥。这些成就(  )
A.源于人民的劳动实践
B.依赖于北方人民的南迁
C.得益于中外文化的交流
D.取决于社会环境的安定
7.(2023·浙江杭州联考)下图是现存于不列颠图书馆的雕版印刷《金刚经》卷子,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有明确日期的雕版印刷品。由此可知,唐朝(  )
A.雕版印刷术开始出现
B.各项科技领先于世界
C.已经有了雕版印刷品
D.佛教思想最受到尊崇
8.(2023·黑龙江大庆期中)“宁向西方一步死,也绝不向后一步生。”唐代某高僧一路向西,抵达印度那烂陀寺,留下了壮游取经的“神话”。该高僧最有可能是(  )
A.法显     
B.玄奘
C.空海
D.鉴真
[能力练]
9.(2023·江苏苏州统考)白居易用“外以儒行修其身,中以释教治其心,旁以山水风月、歌诗琴酒乐其志”诠释自己一生思想和行事。这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唐朝(  )
A.诗歌创作达到新高峰
B.儒学复兴运动兴起
C.三教并行政策的发展
D.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10.(2023·湖南长沙期末)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代宋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中,百分之九十是情歌,内容或表现对爱情的渴望;或表现爱情的欢乐;或表现相思之苦;或表现生死不渝的爱情。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A.社会战乱影响广泛
B.正统思想受到冲击
C.北朝民歌成就不足
D.南朝社会治理失控
11.(2023·河北石家庄期末)如图为唐代宫廷画师阎立本所作《职贡图》(局部),此图表现的是唐太宗时期婆利国和罗刹国使臣入唐朝贡的情景。该作品(  )
A.源于作家的艺术想象
B.属于传统文人画风格
C.说明唐代民族关系十分融洽
D.具有较高的史料和艺术价值
12.(2023·福建福州期末)南朝天文历法算学家祖冲之“不虚推古人”“亲量圭尺,躬察仪漏,目尽毫厘,心穷筹策”。他还有两句名言“愿闻显据,以核理实”“浮辞虚贬,窃非所惧”。这体现出了祖冲之具有(  )
A.初步的理学思想
B.注重实践的科学精神
C.反抗权威的思想
D.注重调查的研究精神
13.(2023·江西南昌期末)为了照顾外邦学生,唐朝特设宾贡科,考中者称宾贡进士,如新罗留学生崔致远十八岁考中进士,后在唐淮南节度使军中任职。这可以佐证唐朝(  )
A.对外政策的开放性
B.民族关系的交融性
C.选官方式的多样性
D.社会阶层的流动性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类别 说明
行卷诗 应试者把自己的上佳作品献给社会贤达、名公巨卿,得其赏识,再向主考官推荐,以便中举。如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朱庆余的《近试呈张水部》,大诗人杜甫也有许多行卷之作,如《奉寄河南韦尹丈人》《赠韦左丞丈济》
应试诗 诗赋是进士科必考科目,而且关系到举子们能否被录取,那么我们可以肯定唐朝的科场考试必定会产生大量的诗歌,不仅数量多,且质量上乘
及第诗 中举后吟诗作歌,是唐代十分盛行的风气。如刘沧的《及第后宴曲江》“及第新春逸胜游,杏园初宴曲江头,紫毫粉笔题仙籍,柳色箫声拂御楼”……
落榜诗 唐科举的发展,“落第”“下第”题材的诗篇几乎成为一大门类。如赵嘏在《下第后上李中丞》中叹道:“落第逢人痛哭初,平生志业欲何如?”……
——摘编自《论科举制度与唐诗的繁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四类唐诗的共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科举制度与唐诗的繁荣”这一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