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基础练]
1.(2023·广东普宁期末)饮茶在宋代不再是奢侈的享受,平民百姓日常也能享用。这反映出( )
A.农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B.经济作物种植的扩大
C.边疆地区农业生产的进步
D.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2.宋代诗人艾可叔在其作品《木棉》中描绘的“车转轻雷秋纺雪,弓弯半月夜弹云……机杼终年织妇勤”等句,反映了( )
A.南宋棉纺织业已规模化生产
B.男耕女织的传统小农经济
C.南宋已普遍发展棉纺织业
D.南宋棉纺织业有一定发展
3.(2023·湖北荆州期中)“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折大钱一贯,重十二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持。”这段关于宋朝的记载,有助于研究当时( )
A.农业经济的发展
B.城市的繁荣
C.纸币的出现
D.夜市的出现
4.(2023·江西鹰潭期末)在宋代,富家之女是人们选择儿媳的首选。蔡襄曾对此有抱怨:“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问门户,直求资财。”这反映了宋代( )
A.形成了健康的婚姻观
B.门第观念逐渐淡化
C.人身依附关系的消失
D.更加强调公平竞争
5.(2023·辽宁大连期末)宋以前,奴婢如同主人家的牛、羊,是可以任意打骂和买卖的。宋代奴婢与主人是雇佣关系,双方签订雇佣契约,一旦所约定的期限到了,奴婢又恢复了自由身。这一变化反映了宋代( )
A.社会成员地位平等
B.人身依附关系削弱
C.奴婢政治地位上升
D.已经出现手工工场
6.(2023·甘肃张掖期末)北宋时期,程颢、程颐兄弟认为个人的行为好坏无法影响天理的变化。他们还强调人伦就是天理,这些理论( )
A.复兴了先秦时期的儒学
B.旨在强化封建伦理教化
C.强调唤醒人内心的良知
D.有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
7.(2023·辽宁大连期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诗句反映了宋代( )
A.统治面临严重危机
B.士人的家国情怀
C.民本思想影响深远
D.经世致用的风气
8.(2023·湖北荆州期中)法国学者谢和耐说:“正是有了宋版书,当时的绝大部分著作以及到宋代尚流行的更早的著作得以保存至今,这些印刷品向我们提供了一个令人吃惊的材料……”这说明了( )
A.宋版书印刷质量好
B.宋代市民文化的兴起
C.宋代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D.印刷术有利于文化的传承
[能力练]
9.(2023·江苏盐城期末)如表为学者统计的中国历代著名人物地理分布,对此阐释最合理的因素是( )
时代 西汉 东汉 唐 北宋 南宋 明 清 民初
著名人物最多省份 山东 河南 陕西 河南 浙江 浙江 江苏 江苏
A.社会阶层流动影响
B.政治中心变动影响
C.经济重心变动影响
D.选官制度变化影响
10.(2023·甘肃白银期末)“如果说长城是一撇,大运河则是一捺,二者在首都交汇在一起。”这是轰动全国的电视专题片《话说运河》的第一句解说词。这“一捺”的主要作用是( )
A.为解决北方缺水问题
B.促进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
C.便于军事力量的调控
D.帝王游山玩水更加便利
11.(2023·黑龙江大庆期末)据记载,宋代乡村居民的职业流向包括参与经商活动、应募参军、出家为僧道等内容,部分乡民在农闲时节兼职商贩、雇工,出现身兼数职的现象。这说明当时( )
A.基层治理较为松散
B.租佃关系发展普遍
C.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D.社会的流动性加强
12.(2023·山东威海期中)宋代士人哲思玄想趋于活跃,一些文化英才惯于以哲人慧眼观察世界,使某些诗文富哲思,含理趣,染禅味。这一现象( )
A.得益于理学思想的盛行
B.反映了自由张扬的个性
C.凸显了恢宏开放的气度
D.体现了格物致知的理论
13.(2023·河南郑州期末)在元杂剧中,商人形象被丑化的现象比比皆是,如《青衫泪》中的商人刘一郎、《玉梳记》中的奸商柳茂英。他们依仗金钱破坏才子佳人的爱情,最后受到惩罚。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民众通过杂剧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B.重利轻义的价值取向引发了道德危机
C.传统价值观对文学创作产生影响
D.海禁政策导致商人社会地位愈加低下
14.(2024·山东济南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代出版的各类农书数量统计表
分类 数量 占宋代农书比例
农业通论 13 9.22%
农业气象 1 0.71%
耕作、工具、水利 2 1.42%
粮食作物 2 1.42%
经济作物 24 17.02%
观赏性作物(花、果、竹) 55 39.01%
蔬菜及野菜 4 2.84%
虫害防治 1 0.71%
蚕桑 2 1.42%
畜牧、兽医 29 20.57%
(1)这些农书出版的时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2)宋代出版的农书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基础练]
1.(2023·广东普宁期末)饮茶在宋代不再是奢侈的享受,平民百姓日常也能享用。这反映出( )
A.农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B.经济作物种植的扩大
C.边疆地区农业生产的进步
D.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茶叶属于经济作物,饮茶之风的普遍盛行有利于带动经济作物的种植,故选B项;中国古代的农业种植结构始终以粮食作物为主,排除A项;茶叶种植主要分布于江南地区,反映了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进步,排除C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与否需要将北方与南方地区的多重经济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排除D项。
答案 B
2.宋代诗人艾可叔在其作品《木棉》中描绘的“车转轻雷秋纺雪,弓弯半月夜弹云……机杼终年织妇勤”等句,反映了( )
A.南宋棉纺织业已规模化生产
B.男耕女织的传统小农经济
C.南宋已普遍发展棉纺织业
D.南宋棉纺织业有一定发展
解析 诗歌反映的是南宋棉纺织业的发展, 故选D项。
答案 D
3.(2023·湖北荆州期中)“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折大钱一贯,重十二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持。”这段关于宋朝的记载,有助于研究当时( )
A.农业经济的发展
B.城市的繁荣
C.纸币的出现
D.夜市的出现
解析 据材料可知,宋朝铁钱太重,难以运输和携带,为了方便运输和携带,纸币产生,故选C项;材料只涉及了货币“铁钱”,无法看出农业经济的发展,排除A项;仅凭“街市买卖”无法得出“城市的繁荣”,排除B项;根据材料无法看出夜市是否出现,排除D项。
答案 C
4.(2023·江西鹰潭期末)在宋代,富家之女是人们选择儿媳的首选。蔡襄曾对此有抱怨:“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问门户,直求资财。”这反映了宋代( )
A.形成了健康的婚姻观
B.门第观念逐渐淡化
C.人身依附关系的消失
D.更加强调公平竞争
解析 依据材料“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问门户,直求资财”,可以看出宋朝时期门第观念逐渐的淡化,故选B项;材料涉及的是门第观念的淡化,不能体现出“形成了健康的婚姻观”,排除A项;人身依附关系在这一时期逐渐松弛,但并没有消失,排除C项;“更加强调公平竞争”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答案 B
5.(2023·辽宁大连期末)宋以前,奴婢如同主人家的牛、羊,是可以任意打骂和买卖的。宋代奴婢与主人是雇佣关系,双方签订雇佣契约,一旦所约定的期限到了,奴婢又恢复了自由身。这一变化反映了宋代( )
A.社会成员地位平等
B.人身依附关系削弱
C.奴婢政治地位上升
D.已经出现手工工场
解析 据材料“一旦所约定的期限到了,奴婢又恢复了自由身”可知,奴婢与主人的关系发生变化,故选B项;宋代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而不是实现了平等,排除A项;题中没有涉及政治地位,排除C项;手工工场出现是明中叶以后,排除D项。
答案 B
6.(2023·甘肃张掖期末)北宋时期,程颢、程颐兄弟认为个人的行为好坏无法影响天理的变化。他们还强调人伦就是天理,这些理论( )
A.复兴了先秦时期的儒学
B.旨在强化封建伦理教化
C.强调唤醒人内心的良知
D.有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
解析 北宋时期,著名理学家程颢、程颐强调天理的权威,把人伦上升到天理的高度,旨在强化封建伦理教化,故选B项;北宋理学是对先秦儒学的发展和改造,并非简单重复,排除A项;强调唤醒人内心良知的是陆王心学,排除C项;强化封建道德伦理的客观唯心思想,不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排除D项。
答案 B
7.(2023·辽宁大连期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诗句反映了宋代( )
A.统治面临严重危机
B.士人的家国情怀
C.民本思想影响深远
D.经世致用的风气
解析 据材料可知,范仲淹具有忧患意识,陆游主张收复故土,文天祥具有高尚的气节,三者的共同点是家国情怀,所以这些诗句反映了宋代士人的家国情怀,故选B项;材料并未对宋代的统治危机进行论述,排除A项;民本思想的含义是重视百姓,材料反映的是士人的家国情怀,排除C项;经世致用的含义是做学问要有益于国事,材料反映的是士人的家国情怀,排除D项。
答案 B
8.(2023·湖北荆州期中)法国学者谢和耐说:“正是有了宋版书,当时的绝大部分著作以及到宋代尚流行的更早的著作得以保存至今,这些印刷品向我们提供了一个令人吃惊的材料……”这说明了( )
A.宋版书印刷质量好
B.宋代市民文化的兴起
C.宋代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D.印刷术有利于文化的传承
解析 据材料可知,正是有了宋代印刷术的存在,使多数著作保留至今,由此可以看出,宋代印刷术在教育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文化的传承,故选D项;材料并未提到印刷术质量如何,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市民文化,排除B项;雕版印刷术出现于唐朝,排除C项。
答案 D
[能力练]
9.(2023·江苏盐城期末)如表为学者统计的中国历代著名人物地理分布,对此阐释最合理的因素是( )
时代 西汉 东汉 唐 北宋 南宋 明 清 民初
著名人物最多省份 山东 河南 陕西 河南 浙江 浙江 江苏 江苏
A.社会阶层流动影响
B.政治中心变动影响
C.经济重心变动影响
D.选官制度变化影响
解析 据材料可知,表格中著名人物从汉至民国初年,名人总量分布地区数量呈由北向南转移的趋势,尤其是南宋以后,著名人物都分布在江南,反映了经济、文化南移的趋势,故选C项;社会阶层流动并不会决定著名人物的地理分布,只会影响到官僚集团的各阶层出身占比变化,排除A项;明清时期政治中心在北方,排除B项;从唐到清,选官制度一直都是科举制,所以选官制度无法说明著名人物地理分布的变化情况,排除D项。
答案 C
10.(2023·甘肃白银期末)“如果说长城是一撇,大运河则是一捺,二者在首都交汇在一起。”这是轰动全国的电视专题片《话说运河》的第一句解说词。这“一捺”的主要作用是( )
A.为解决北方缺水问题
B.促进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
C.便于军事力量的调控
D.帝王游山玩水更加便利
解析 据材料可知,大运河主要作用在于促进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故选B项;元朝后的大运河主要是为了将南方钱粮运到都城,排除A项;元朝以后经济重心南移,连接南北的大运河方便把南方钱粮运到都城,而不是调控军事力量,排除C项;帝王游山玩水不是大运河主要作用,排除D项。
答案 B
11.(2023·黑龙江大庆期末)据记载,宋代乡村居民的职业流向包括参与经商活动、应募参军、出家为僧道等内容,部分乡民在农闲时节兼职商贩、雇工,出现身兼数职的现象。这说明当时( )
A.基层治理较为松散
B.租佃关系发展普遍
C.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D.社会的流动性加强
解析 据材料可知,宋代乡村居民的职业流向多样,是社会流动性加强的结果,故选D项;材料未涉及基层治理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宋代租佃关系的普遍,排除B项;传统社会结构仍是“士农工商”,并未解体,排除C项。
答案 D
12.(2023·山东威海期中)宋代士人哲思玄想趋于活跃,一些文化英才惯于以哲人慧眼观察世界,使某些诗文富哲思,含理趣,染禅味。这一现象( )
A.得益于理学思想的盛行
B.反映了自由张扬的个性
C.凸显了恢宏开放的气度
D.体现了格物致知的理论
解析 据材料可知,理学具有哲学化和思辨化的特点,理学思想的盛行推动了材料中的现象出现 ,故选A项;材料未体现人们自由张扬的个性,且理学侧重说理,并不利于自由张扬个性的弘扬,排除B项;汉赋凸显了恢宏开放的气度,排除C项;格物致知探究一切事物之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答案 A
13.(2023·河南郑州期末)在元杂剧中,商人形象被丑化的现象比比皆是,如《青衫泪》中的商人刘一郎、《玉梳记》中的奸商柳茂英。他们依仗金钱破坏才子佳人的爱情,最后受到惩罚。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民众通过杂剧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B.重利轻义的价值取向引发了道德危机
C.传统价值观对文学创作产生影响
D.海禁政策导致商人社会地位愈加低下
解析 元朝时期,儒家思想及“重农抑商”政策作为传统价值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学作品的主题,所以在元杂剧中商人的形象多被丑化,故选C项;材料中没有关于元朝民众对社会现实态度的相关论述,排除A项;材料中奸商最后受到惩罚,体现了当时的价值取向是重义轻利,排除B项;海禁政策形成于明清时期,排除D项。
答案 C
14.(2024·山东济南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代出版的各类农书数量统计表
分类 数量 占宋代农书比例
农业通论 13 9.22%
农业气象 1 0.71%
耕作、工具、水利 2 1.42%
粮食作物 2 1.42%
经济作物 24 17.02%
观赏性作物(花、果、竹) 55 39.01%
蔬菜及野菜 4 2.84%
虫害防治 1 0.71%
蚕桑 2 1.42%
畜牧、兽医 29 20.57%
(1)这些农书出版的时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2)宋代出版的农书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 第(1)问,据表格中的诸多分类(如农业通论、农业气象等等)可知,宋代小农经济得到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宋朝时期,政府仍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了各类农书;据表格数据可知,观赏性作物占比最高(39.01%),说明商品性作物得到发展;据表格中“耕作、工具、水利”可知,农业科技进步;就思想方面来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理学思想崇尚“格物致知”;就经济因素而言,可知商业经济进一步发展;就科技因素而言,可知印刷出版技术进步。
第(2)问,首先要明确一点,就“数量”来说,宋代出版和保存下来了大量农业科技著作;就其“分类”的具体内容来说,大量农业科技著作的出版和保存说明了宋代农业发展积累了大量的农业生产发展技术,宋代农业发展较好;同时,还应该看到,在这些农书种类里面,经济作物、观赏性作物种类较多,这说明当时宋代农业商品化发展较快,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级发展壮大,适应了市民阶层消费的需要。
答案 (1)时代:宋代小农经济得到发展;商品性经济作物得到发展;农业科技进步;印刷出版技术进步;商业经济进一步发展;政府仍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理学思想崇尚“格物致知”。
(2)看法:宋代出版和保存下来了大量农业科技著作。一方面大量农业科技著作的出版和保存说明了宋代农业发展积累了大量的农业生产发展技术,宋代农业发展较好。另一方面,在这些农书种类里面,经济作物、观赏性作物种类较多,这说明当时宋代农业商品化发展较快,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级发展壮大,适应了市民阶层消费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