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13 19:54:32

文档简介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基础练]
1.(2023·山东日照期末)明清时期,出现湖广、江汉、四川、珠江三角洲等新兴农业区,东北、蒙古草原、西北、西南等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这说明,当时(  )
A.种植结构发生变化
B.农业区域得到扩展
C.土地利用效率提高
D.重农政策持续贯彻
解析 明清时期出现了许多新兴的农业区,所以这是农业区域得到扩展的表现,故选B项;材料仅能体现农业区域的扩展,不能说明种植结构的变化和土地利用效率提高,更不能据此体现重农政策的持续贯彻,排除A、C、D三项。
答案 B
2.(2023·山东威海期中)“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这种现象可能出现在(  )
A.租佃关系普遍的宋朝
B.丝织业繁荣的唐朝
C.资本主义萌芽的晚清
D.17世纪的苏州工场
解析 据材料可知,明朝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江南地区的手工工场中出现“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的雇佣关系,故选D项;材料描述的是明朝时期的雇佣关系,而非宋朝时期的租佃关系,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明朝,而非唐朝,排除B项;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明朝中后期,排除C项。
答案 D
3.(2023·河南开封期末)下表所示为清朝前期“四大聚”的概况。据此可知,清朝前期(  )
“四大聚” 概况
京师 “八方兼四方,无处不来行”“万方货物列纵横”
佛山 “天下商贾皆聚焉”
苏州 “贸易之盛,甲于天下”“万商之所必走的市场中心”
汉口 “九州百货各集之所”
A.传统农业生产衰退
B.长途贩运贸易始兴起
C.全国性市场已形成
D.重农抑商政策已松动
解析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路的增辟和长途贩运的发展,把各区域性市场联结起来,逐步形成为全国性市场,清代前期就形成了四个市场中心,故选C项;传统农业衰退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B项“兴起”表述错误,排除;清朝前期重农抑商政策并未松动,排除D项。
答案 C
4.(2023·辽宁大连期末)王阳明提出“四民异业而同道”的观点,其门人则“以化俗为任,随机指点农工商贾。秋成农隙,则聚徒谈学,一村既毕,又之一村”。这种现象(  )
A.动摇了理学的正统地位
B.冲击了传统社会的秩序
C.推动了儒学教育平民化
D.继承了先秦儒学的内核
解析 据材料可知,王阳明认为四个阶层的人虽然从事的行业不同,但本心是一样的,只要能发明本心,都可以成为圣人,而他的门人将这一思想发扬光大,在农工商贾等下层民众中宣讲儒学,故选C项;动摇了理学的正统地位的是新文化运动,排除A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对传统社会秩序的冲击,排除B项;先秦儒学的内核是“仁”“礼”“为政以德”,排除D项。
答案 C
5.(2023·江西南昌期末)明朝后期的思想家李贽反对“人欲”与“天理”对立,提出“自然之性乃是自然真道学”,并要求“各遂千万人之欲”。此主张(  )
A.体现了对个性自由的追求
B.彻底否定了程朱理学思想
C.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要求
D.激发了人们的社会责任感
解析 材料中的“自然之性乃是自然真道学”肯定了人的自然属性,而“各遂千万人之欲”又肯定了人们各自“私欲”的不同和合理性,这体现了李贽对个性自由的追求,故选A项;仅凭材料信息不足以说明他彻底否定程朱理学,排除B项;明代中后期,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排除C项;材料中的主张与社会责任感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答案 A
6.(2023·山东威海期中)从明朝后期起,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和普通妇女经常成为小说的主人公。这种现象(  )
A.动摇了儒学正统地位
B.凸显了经世致用之风
C.反映了市民文化发展
D.受到了西学东渐影响
解析 据材料“从明朝后期起,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和普通妇女经常成为小说的主人公”可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不断壮大,明清小说满足了其精神文化需要,故选C项;儒家思想此时仍然是正统思想,排除A项;经世致用即学术服务于社会实践,解决社会现实问题,材料未体现,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西学东渐的内容,且市民文化与西学东渐无关,排除D项。
答案 C
7.(2023·陕西宝鸡期中)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  )
A.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缤纷
B.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
C.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
D.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
解析 据材料“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可知,京剧是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突出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兼容性,故选B项;材料突出的是中华文化的兼容性,并不是突出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排除A项;材料突出的是传统文化的融合,并不是传承,排除C项;“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
答案 B
8.(2023·浙江绍兴期中)王世贞称《本草纲目》“如人金谷之园,种色夺目;如登龙君之宫,宝藏悉陈”。他主要是指(  )
A.李时珍医术高超
B.《本草纲目》内容丰富,价值极高
C.李时珍受人尊崇
D.《本草纲目》图文并茂,引人入胜
解析 《本草纲目》收录了草药1 016种,有极高的价值,故选B项;《本草纲目》是药物学著作,无法体现李时珍医术高超,排除A项;李时珍受人尊敬也是因为他在医药学上的贡献,排除C项;《本草纲目》最初版本并不是图文并茂,排除D项。
答案 B
[能力练]
9.(2023·重庆沙坪坝期末)明初,政府发行大明宝钞和铜钱作为国家的法定货币,同时禁止民间用金银交易。这一货币政策的出台,从侧面反映出当时(  )
A.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
B.大量白银流入中国
C.白银流通量初具规模
D.中央财政体制完备
解析 元朝大量发行纸币导致恶性通货膨胀,纸币信誉下降,又由于商品经济发展程度高,民间使用金银交易较为普遍,这一现象延续至明初,因此明初政府强制发行纸币,且禁止民间金银交易,恰恰从侧面反映出市场上有大量白银流通,故选C项;明初经济处于恢复发展时期,迅速发展的表述有误,排除A项;大量白银流入中国是在新航路开辟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中无法得出中央财政体制是否完备的信息,排除D项。
答案 C
10.(2023·河北张家口期末)黄宗羲认为:如果大臣认为自己的职责只服务于君主,而置“斯民之水火”于不顾,这样的人“即使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由此可见,黄宗羲(  )
A.主张限制君主的权力
B.首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批判了封建伦理纲常
D.根本上否定了君臣关系合法性
解析 材料中黄宗羲认为大臣不能认为自己的职责只服务于君主,不顾及百姓于水火,这实际上批判了封建伦理纲常,故选C项;材料内容是在批判封建伦理纲常,A项的表述材料无从体现,排除;首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是顾炎武,排除B项;受时代和阶级局限性的影响,黄宗羲并未从根本上否认君臣关系的合法性,排除D项。
答案 C
11.(2023·湖南永州期中)顾炎武在其著作《日知录》中分条缕列他对历史与世事的意见,包括典章制度、史事本末,尤其注意于具体的事务,例如:赋税、盐铁、漕运、军事、史事等。其意重在(  )
A.批评心学清谈  
B.继承传统文化
C.推动社会转型
D.强调经世致用
解析 顾炎武在其著作中注意具体的事务,体现了其注重实学,即体现了经世致用,故选D项;材料没有体现其批评心学的清谈,排除A项;材料内容没有涉及顾炎武思想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排除B项;顾炎武作为我国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家,其思想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我国专制主义,但没有推动我国社会转型,排除C项。
答案 D
12.(2023·河北邯郸期末)下图是从《列朝诗集小传》中统计的南方六省市诗人在各集数量占比折线图。据下图可知,明代(  )
注:甲前集:朱元璋起兵至建国之间;甲集:洪武、建文两朝;乙集:永乐至天顺六朝;丙集:成化、弘治、正德三朝;丁集:嘉靖至崇祯六朝。
A.南方文化影响力显著上升
B.江南商贸繁荣推动文学兴盛
C.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较大
D.江浙地区成为全国文化中心
解析 据材料可知,南方六省市的诗人数量分布并不平衡,江浙地区占比极高,这反映了明代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较大,故选C项;材料仅涉及南方六省市,并未提到北方地区及其他地区的文化状况,不能推断南方文化影响力显著上升,排除A项;折线图为南方六省市诗人占比变化,不能推断出江南商贸繁荣推动文学兴盛,排除B项;折线图反映江浙地区诗人数量在南方六省市占比较高,但不能推断江浙地区在全国比重,排除D项。
答案 C
13.(2023·山东菏泽期中)明朝末年耶稣会传教士最早将儒学西传,徐光启与传教士利玛窦合作翻译《几何原本》,“称其为穷方圆平直之情,尽规矩准绳之用”。这反映了(  )
A.东西方文化的全面融合
B.西学改变国人的观念
C.西学东渐成为时代潮流
D.包容开放的文化心态
解析 据材料可知,传教士将西方宗教和部分近代科技成果介绍到中国,将儒学传播到欧洲。中国只有少数开明士大夫对西方科技成果感兴趣,反映了明末东西方文化交流,体现了包容开放的文化心态,故选D项;东西方文化的全面融合,说法过于夸大,排除A项;改变国人的观念,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定西学东渐成为时代潮流,排除C项。
答案 D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清两朝科举进士录取中,乡试录取率约为4%,会试录取率约为5%.这意味着当时绝大多数文人在科举考试中被淘汰。此时,落榜文人的职业选择就显得至关重要,它受到传统与时代等影响。
请结合时代背景,为明清落榜文人设计一种职业规划,并说明理由。(要求:明确指出所设计的职业规划,理由充分,符合历史事实)
解析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如可回乡务农,关于理由可从政府政策、农业的地位、传统思想的影响及耕读结合等角度进行分析;如参与小说作品的市场化,关于理由可从当时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印刷术的发展及文人的自身素质等角度进行分析;其他角度如投身书画市场;成为地方官员幕僚,协助地方治理;从事商业贸易;开馆授徒等,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 示例一
职业规划:回乡务农
理由:国家长期持续重视农业;小农经济稳固,农业是封建经济基础;传统经学教育,缺乏具体技能;理学思想影响,思想观念相对保守;耕读结合是文人的传统选择。
示例二
职业规划:参与小说作品的市场化
理由:明清商品经济活跃;市民阶层壮大,精神消费需求旺盛;白话小说等市民文学兴起;印刷术的进一步发展;文人自身具有较好的文化素养。
(其他可供参考的角度:投身书画市场;成为地方官员幕僚,协助地方治理;从事商业贸易;开馆授徒等)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基础练]
1.(2023·山东日照期末)明清时期,出现湖广、江汉、四川、珠江三角洲等新兴农业区,东北、蒙古草原、西北、西南等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这说明,当时(  )
A.种植结构发生变化
B.农业区域得到扩展
C.土地利用效率提高
D.重农政策持续贯彻
2.(2023·山东威海期中)“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这种现象可能出现在(  )
A.租佃关系普遍的宋朝
B.丝织业繁荣的唐朝
C.资本主义萌芽的晚清
D.17世纪的苏州工场
3.(2023·河南开封期末)下表所示为清朝前期“四大聚”的概况。据此可知,清朝前期(  )
“四大聚” 概况
京师 “八方兼四方,无处不来行”“万方货物列纵横”
佛山 “天下商贾皆聚焉”
苏州 “贸易之盛,甲于天下”“万商之所必走的市场中心”
汉口 “九州百货各集之所”
A.传统农业生产衰退
B.长途贩运贸易始兴起
C.全国性市场已形成
D.重农抑商政策已松动
4.(2023·辽宁大连期末)王阳明提出“四民异业而同道”的观点,其门人则“以化俗为任,随机指点农工商贾。秋成农隙,则聚徒谈学,一村既毕,又之一村”。这种现象(  )
A.动摇了理学的正统地位
B.冲击了传统社会的秩序
C.推动了儒学教育平民化
D.继承了先秦儒学的内核
5.(2023·江西南昌期末)明朝后期的思想家李贽反对“人欲”与“天理”对立,提出“自然之性乃是自然真道学”,并要求“各遂千万人之欲”。此主张(  )
A.体现了对个性自由的追求
B.彻底否定了程朱理学思想
C.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要求
D.激发了人们的社会责任感
6.(2023·山东威海期中)从明朝后期起,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和普通妇女经常成为小说的主人公。这种现象(  )
A.动摇了儒学正统地位
B.凸显了经世致用之风
C.反映了市民文化发展
D.受到了西学东渐影响
7.(2023·陕西宝鸡期中)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  )
A.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缤纷
B.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
C.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
D.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
8.(2023·浙江绍兴期中)王世贞称《本草纲目》“如人金谷之园,种色夺目;如登龙君之宫,宝藏悉陈”。他主要是指(  )
A.李时珍医术高超
B.《本草纲目》内容丰富,价值极高
C.李时珍受人尊崇
D.《本草纲目》图文并茂,引人入胜
[能力练]
9.(2023·重庆沙坪坝期末)明初,政府发行大明宝钞和铜钱作为国家的法定货币,同时禁止民间用金银交易。这一货币政策的出台,从侧面反映出当时(  )
A.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
B.大量白银流入中国
C.白银流通量初具规模
D.中央财政体制完备
10.(2023·河北张家口期末)黄宗羲认为:如果大臣认为自己的职责只服务于君主,而置“斯民之水火”于不顾,这样的人“即使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由此可见,黄宗羲(  )
A.主张限制君主的权力
B.首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批判了封建伦理纲常
D.根本上否定了君臣关系合法性
11.(2023·湖南永州期中)顾炎武在其著作《日知录》中分条缕列他对历史与世事的意见,包括典章制度、史事本末,尤其注意于具体的事务,例如:赋税、盐铁、漕运、军事、史事等。其意重在(  )
A.批评心学清谈  
B.继承传统文化
C.推动社会转型
D.强调经世致用
12.(2023·河北邯郸期末)下图是从《列朝诗集小传》中统计的南方六省市诗人在各集数量占比折线图。据下图可知,明代(  )
注:甲前集:朱元璋起兵至建国之间;甲集:洪武、建文两朝;乙集:永乐至天顺六朝;丙集:成化、弘治、正德三朝;丁集:嘉靖至崇祯六朝。
A.南方文化影响力显著上升
B.江南商贸繁荣推动文学兴盛
C.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较大
D.江浙地区成为全国文化中心
13.(2023·山东菏泽期中)明朝末年耶稣会传教士最早将儒学西传,徐光启与传教士利玛窦合作翻译《几何原本》,“称其为穷方圆平直之情,尽规矩准绳之用”。这反映了(  )
A.东西方文化的全面融合
B.西学改变国人的观念
C.西学东渐成为时代潮流
D.包容开放的文化心态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清两朝科举进士录取中,乡试录取率约为4%,会试录取率约为5%.这意味着当时绝大多数文人在科举考试中被淘汰。此时,落榜文人的职业选择就显得至关重要,它受到传统与时代等影响。
请结合时代背景,为明清落榜文人设计一种职业规划,并说明理由。(要求:明确指出所设计的职业规划,理由充分,符合历史事实)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