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辛亥革命
[基础练]
1.(2023·河北张家口期末)20世纪初清政府面临两难选择:不改必亡,改则助亡!体现“改则助亡”的历史事件是( )
A.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B.实行“新政”和预备立宪
C.宣布“铁路国有”
D.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
2.(2023·山东潍坊期末)1903年,邹容的 《革命军》出版后,天下读书识字之人,“几于人手一册”“远道不能致者,或以白金十两购之,置笼中,杂衣履糍饼以入,清关邮不能禁”。上述现象表明( )
A.民主革命成为大势所趋
B.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
C.革命派的群众基础广泛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2023·浙江衢州期末)1911年5月9日,清政府发布上谕:“所有宣统三年以前各省分设公司集股商办之干路,延误已久,应即由国家收回,赶紧兴筑,除支路仍准商民量力酌行外,其从前批准干路各案,一律取消。”这直接引发了( )
A.清末新政
B.预备立宪
C.保路运动
D.武昌起义
4.(2023·山东威海期中)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无论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看,武昌起义都可谓首创性义举,故史称“辛亥首义”。这里强调的“首义”是( )
A.推翻清王朝并推动民国建立的起义
B.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C.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清起义
D.第一次得到广泛响应和支持的起义
5.(2023·河南濮阳期末)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其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作出严格限制。这一变化( )
A.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
B.提高了总统的个人权力
C.受到政治形势的影响
D.盲目照搬西方政治体制
6.(2023·浙江杭州期末)清帝退位后次日,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莫理循报道说:“北京很安静。清帝退位诏书已经被人民普遍接受。”对此最为合理的解释是( )
A.袁世凯逼宫成功
B.旧礼教等已被彻底批判
C.国民对政治麻木
D.清朝专制统治大势已去
7.(2023·陕西榆林期末)辛亥革命的意义在于:为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开辟了一条通路,斩断了中国社会任何后退的可能。这种不朽的业绩,是值得大书特书的。由此可知,辛亥革命( )
A.促进了中国民主进程
B.直接打击了帝国主义
C.结束了中国封建制度
D.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8.(2023·四川遂宁期末)武昌起义之后,革命党人一再强调要进行“文明革命”“秩序革命”,并在布告中要求“各人照旧做事:读书的还是读书,种田的还是种田,做工的还是做工”。这反映出辛亥革命( )
A.深入到生活领域
B.具有不彻底性
C.有利于维护秩序
D.处于失控状态
[能力练]
9.(2023·陕西渭南期末)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先后出现了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黄兴、陈天华、宋毅仁领导的华兴会,蔡元培、陶成章等领导的光复会等团体。这些团体的出现( )
A.促使中国革命走向了胜利
B.标志着民主革命思潮的兴起
C.适应了国内革命形势的需要
D.推动了国内留学教育的发展
10.(2023·河南南阳期末)1911年11月,立宪派人士张謇致电清政府:“今共和主义之号召,甫及一月,而全国风靡”,并要求清政府“以归纳共和为福利”。这说明,当时( )
A.清政府统治已经土崩瓦解
B.立宪派已完全转向革命
C.南北和谈取得了重大进展
D.政治转型已成大势所趋
11.(2023·河北保定期末)“辛亥年,武昌发生的那点事,是一场意外,意外里的意外。这场意外,毁了一个王朝,像扳道岔一样,把古老的中国,扳到了另一个轨道上。”以下符合“另一个轨道”含义的是( )
A.清朝政府宣布预备立宪
B.孙中山首举反清革命旗帜
C.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D.中国陷入军阀混战与割据
12.(2023·广东湛江期末)下表所示为对 1912 年 2 月发生的某一历史事件的描述。这一历史事件( )
(1) 清政府外务部照会各国驻华公使馆,宣布清室已自动退位,希望各国承认中华民国政府为合法继位者
(2) 清帝下诏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
A.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统一
B.表明袁世凯已窃取革命果实
C.标志着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D.蕴含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精神
13.(2023·河南周口期末)辛亥革命胜利后,陈其美、周学熙、张謇等工商界人士先后在中央或地方政府担任要职,获得了政治、经济生活的某些发言权。这一现象( )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瓦解了传统的人才选拔制度
C.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D.有利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14.(2023·重庆江北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武昌起义前6日,清政府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首法定正式国歌。其歌词出自严复之手,旋律则是由清宗室溥伦之弟溥侗选自康熙、乾隆年间遗留下来的皇家曲调。歌词:“巩金瓯,承天峙,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嗥,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译文:“铸成金瓯般的国土,承上天的护佑。民众万物皆欣喜欢悦。喜见大众同袍,我们有幸在太平盛世相遇,真谓怡然自得。帝国蒙上苍保佑。青天高高在上,大海川流不息。”)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正式公布了由沈恩孚作词,沈彭年谱曲的中华民国国歌:“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种国歌反映出的不同价值导向,指出这种不同所体现出来的时代变迁。
(2)根据材料并结合史实,分析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是如何“揖美追欧”的,并评价其实践效果。第18课 辛亥革命
[基础练]
1.(2023·河北张家口期末)20世纪初清政府面临两难选择:不改必亡,改则助亡!体现“改则助亡”的历史事件是( )
A.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B.实行“新政”和预备立宪
C.宣布“铁路国有”
D.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
解析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在一定程度上放开了言论自由,使不利于清政府统治的思想迅速传播,危害了清政府的统治,即“改则助亡”,故选B项;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只是涉及外交方面,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项;宣布“铁路国有”不会助亡,排除C项;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并不是必亡,排除D项。
答案 B
2.(2023·山东潍坊期末)1903年,邹容的 《革命军》出版后,天下读书识字之人,“几于人手一册”“远道不能致者,或以白金十两购之,置笼中,杂衣履糍饼以入,清关邮不能禁”。上述现象表明( )
A.民主革命成为大势所趋
B.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
C.革命派的群众基础广泛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解析 邹容的 《革命军》出版后,天下读书识字之人,几乎人手一册,结合所学可知,其宣扬的民主革命思想受到了推崇,说明民主革命成为大势所趋,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民主革命的发展大势,不能得出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排除B项;革命派并没有发动广大的人民群众,排除C项;材料突出的是民主革命思想的广受推崇,并不能说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排除D项。
答案 A
3.(2023·浙江衢州期末)1911年5月9日,清政府发布上谕:“所有宣统三年以前各省分设公司集股商办之干路,延误已久,应即由国家收回,赶紧兴筑,除支路仍准商民量力酌行外,其从前批准干路各案,一律取消。”这直接引发了( )
A.清末新政
B.预备立宪
C.保路运动
D.武昌起义
解析 据材料“应即由国家收回,赶紧兴筑,除支路仍准商民量力酌行外,其从前批准干路各案,一律取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清政府收回了部分铁路的修筑权,引发了保路运动,故选C项;新政是清政府力图在军事、官制、法律、商业、教育和社会方面进行一系列系统性改革,材料主旨不涉及清末新政内容,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立宪相关事宜,排除B项;材料提及的清政府收回铁路修筑权,与武昌起义不存在直接因果关系,排除D项。
答案 C
4.(2023·山东威海期中)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无论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看,武昌起义都可谓首创性义举,故史称“辛亥首义”。这里强调的“首义”是( )
A.推翻清王朝并推动民国建立的起义
B.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C.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清起义
D.第一次得到广泛响应和支持的起义
解析 据材料“武昌起义都可谓首创性义举”可知,武昌起义在“破”方面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在“立”方面创建了中华民国,故选A项;武昌起义之前还有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排除B项;太平天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反清起义,排除C项;材料是从“破”和“立”的角度强调的,排除D项。
答案 A
5.(2023·河南濮阳期末)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其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作出严格限制。这一变化( )
A.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
B.提高了总统的个人权力
C.受到政治形势的影响
D.盲目照搬西方政治体制
解析 据材料“先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又‘对总统权力作出严格限制’”并结合所学“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为了限制袁世凯权力”的史实可得出,这一变化受到政治形势的影响,故选C项;当时的指导思想就是三民主义和维护民主共和,不是没有明确的指导思想,排除A项;材料中的变化限制了总统的个人权力,排除B项;材料中的变化是根据国情进行了调整,没有盲目照搬西方政治体制,排除D项。
答案 C
6.(2023·浙江杭州期末)清帝退位后次日,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莫理循报道说:“北京很安静。清帝退位诏书已经被人民普遍接受。”对此最为合理的解释是( )
A.袁世凯逼宫成功
B.旧礼教等已被彻底批判
C.国民对政治麻木
D.清朝专制统治大势已去
解析 据材料“清帝退位诏书已经被人民普遍接受”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人们普遍接受这一现实,说明清朝专制统治大势已去,故选D项;材料体现的是英国记者对事实的报道,无法体现袁世凯逼宫成功,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时期旧礼教等才被彻底批判,排除B项;甲午战后民族意识开始迅速觉醒,国民对政治麻木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
答案 D
7.(2023·陕西榆林期末)辛亥革命的意义在于:为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开辟了一条通路,斩断了中国社会任何后退的可能。这种不朽的业绩,是值得大书特书的。由此可知,辛亥革命( )
A.促进了中国民主进程
B.直接打击了帝国主义
C.结束了中国封建制度
D.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解析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促进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故选A项;辛亥革命并没有直接打击帝国主义,辛亥革命主要是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排除B项;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并没有结束中国的封建制度,排除C项;辛亥革命的局限性之一是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排除D项。
答案 A
8.(2023·四川遂宁期末)武昌起义之后,革命党人一再强调要进行“文明革命”“秩序革命”,并在布告中要求“各人照旧做事:读书的还是读书,种田的还是种田,做工的还是做工”。这反映出辛亥革命( )
A.深入到生活领域
B.具有不彻底性
C.有利于维护秩序
D.处于失控状态
解析 据材料可知,革命党人强调文明、秩序,不愿放手发动群众,这体现了辛亥革命具有不彻底性,故选B项;材料反映不出辛亥革命深入到生活领域,排除A项;有利于维护秩序、处于失控状态的说法,与辛亥革命的史实不符,排除C、D两项。
答案 B
[能力练]
9.(2023·陕西渭南期末)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先后出现了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黄兴、陈天华、宋毅仁领导的华兴会,蔡元培、陶成章等领导的光复会等团体。这些团体的出现( )
A.促使中国革命走向了胜利
B.标志着民主革命思潮的兴起
C.适应了国内革命形势的需要
D.推动了国内留学教育的发展
解析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革命形势不断高涨,为了更好地团结和指导革命力量,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一系列革命团体,适应了当时国内革命形势的需要,故选C项;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成立后,组织的一系列斗争都以失败而告终,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革命团体的建立,与革命思潮的兴起无关,排除B项;材料反映革命形势高涨,一系列革命团体的建立,与留学教育的发展无关,排除D项。
答案 C
10.(2023·河南南阳期末)1911年11月,立宪派人士张謇致电清政府:“今共和主义之号召,甫及一月,而全国风靡”,并要求清政府“以归纳共和为福利”。这说明,当时( )
A.清政府统治已经土崩瓦解
B.立宪派已完全转向革命
C.南北和谈取得了重大进展
D.政治转型已成大势所趋
解析 1911年11月,立宪派人士张謇致电清政府,表达了全国响应共和主义的趋势,并要求清政府接受共和制度,这表明当时政治转型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故选D项;虽然清政府在辛亥革命中失去了对全国的控制,并没有完全土崩瓦解,排除A项;立宪派当时并没有完全转向革命,排除B项;南北和谈是指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和清朝代表在1911年12月至1912年2月期间的谈判,排除C项。
答案 D
11.(2023·河北保定期末)“辛亥年,武昌发生的那点事,是一场意外,意外里的意外。这场意外,毁了一个王朝,像扳道岔一样,把古老的中国,扳到了另一个轨道上。”以下符合“另一个轨道”含义的是( )
A.清朝政府宣布预备立宪
B.孙中山首举反清革命旗帜
C.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D.中国陷入军阀混战与割据
解析 据材料可知,辛亥革命使中国走上另一条轨道,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建立了共和政体,因此材料中“另一个轨道”含义是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故选C项;1908年清政府开始预备立宪,1894年孙中山首举反清革命旗帜,在1911年辛亥革命前发生,排除A、B两项;1916年袁世凯去世后,中国陷入军阀混乱和割据,排除D项。
答案 C
12.(2023·广东湛江期末)下表所示为对 1912 年 2 月发生的某一历史事件的描述。这一历史事件( )
(1) 清政府外务部照会各国驻华公使馆,宣布清室已自动退位,希望各国承认中华民国政府为合法继位者
(2) 清帝下诏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
A.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统一
B.表明袁世凯已窃取革命果实
C.标志着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D.蕴含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精神
解析 据材料“希望各国承认中华民国政府为合法继位者”“为一大‘中华民国’”可知,清帝以和平的方式退位,为中华民国谋求国际社会的认可,同时明确强调中华民国领土主权的唯一性,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统一,故选A项;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职标志着北洋政府的建立和对革命果实的成功窃取,排除B项;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政府已经正式建立,排除C项;材料主要强调国家主权的重要性,《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主要强调公民主权的重要性,排除D项。
答案 A
13.(2023·河南周口期末)辛亥革命胜利后,陈其美、周学熙、张謇等工商界人士先后在中央或地方政府担任要职,获得了政治、经济生活的某些发言权。这一现象( )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瓦解了传统的人才选拔制度
C.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D.有利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 据材料“工商界人士……获得了政治、经济生活的某些发言权”可知,此举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有利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故选D项;辛亥革命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任务,当时的中国仍然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项;“瓦解了传统的人才选拔制度”应为1906年科举制度的废除,排除B项;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应为洋务运动的影响,排除C项。
答案 D
14.(2023·重庆江北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武昌起义前6日,清政府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首法定正式国歌。其歌词出自严复之手,旋律则是由清宗室溥伦之弟溥侗选自康熙、乾隆年间遗留下来的皇家曲调。歌词:“巩金瓯,承天峙,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嗥,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译文:“铸成金瓯般的国土,承上天的护佑。民众万物皆欣喜欢悦。喜见大众同袍,我们有幸在太平盛世相遇,真谓怡然自得。帝国蒙上苍保佑。青天高高在上,大海川流不息。”)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正式公布了由沈恩孚作词,沈彭年谱曲的中华民国国歌:“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种国歌反映出的不同价值导向,指出这种不同所体现出来的时代变迁。
(2)根据材料并结合史实,分析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是如何“揖美追欧”的,并评价其实践效果。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价值导向,根据材料“有幸在太平盛世相遇,真谓怡然自得。帝国蒙上苍保佑”可得,清政府的国歌,为腐朽不堪的王朝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祈祷清帝国金瓯永保;根据材料“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可得,谱写了一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建立一个资本主义新中国。第二小问时代变迁,根据材料“铸成金瓯般的国土,承上天的护佑”,体现了王朝时代(帝制时代)的过去;根据材料“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可得,民主共和时代的到来。
第(2)问,第一小问史实,结合所学辛亥革命的知识,得出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学习美国的三权分立,也向英国学习确立了责任内阁制。第二小问评价,对其效果的评价,首先说明其效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被袁世凯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被废除,责任内阁制也被改为总统制;从其产生的积极作用分析得出,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民主革命进程,是中国法制史上的里程碑(或者表达为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
答案 (1)不同价值导向:清政府的国歌,为腐朽不堪的王朝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祈祷清帝国金瓯永保;南京临时政府的国歌,谱写了一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建立一个资本主义新中国的价值导向。
时代变迁:王朝时代(帝制时代)的过去;民主共和时代的到来。
(2)史实: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学习美国的三权分立,也向英国学习确立了责任内阁制。效果:被袁世凯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被废除,责任内阁制也被改为总统制;但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民主革命进程,是中国法制史上的里程碑(或者《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