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基础练]
1.(2023·陕西西安期末)据记载,1919年5月以前日本报刊对中国的报道每月平均26.6篇,而5月增加到了223篇,6月的报道量最大,为225篇。与此现象相关的事件是( )
A.“二十一条”签订
B.中国共产党诞生
C.五四运动的爆发
D.国民革命的兴起
2.(2023·福建龙岩期中)如图为1920年《北京大学学生周刊》封面设计。该设计可以用来说明( )
注:封面标题:劳动纪念号文字:一九二零年劳工神圣。
A.知识分子对劳工的关注
B.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C.劳动光荣理念深入人心
D.救亡运动进入了新阶段
3.(2023·广东佛山期末)1919年10月,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此后在全国新思潮刊物中涉及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剧增。由此可知( )
A.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B.北洋军阀政府迎合国际思想潮流
C.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始人
D.先进知识分子认同俄国革命道路
4.(2023·广东汕尾期末)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红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焕然一新。这里的“新”是( )
A.新的革命任务
B.新的革命前途
C.新的革命对象
D.新的群众基础
5.(2023·广东东莞期末)陈独秀说:“中共一大时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的实际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
A.适时调整革命目标与任务
B.在制定革命纲领时忽视国情
C.坚持城市中心的革命道路
D.放弃了无产阶级专政的道路
6.(2023·广西南宁期末)“群众”一词在1919年以前很少使用。但到了1925年,“群众”的使用次数达到最高峰,常用作“工农群众”“劳动群众”等。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B.辛亥革命的推动
C.国民革命的兴起
D.红色根据地的建立
7.(2023·陕西商洛期末)下图是漫画家玄生1925年发表的漫画《帝国主义和军阀原形写真》,右上角题字:有钱有势的美国人。该漫画( )
A.矛头直指奉系军阀张作霖
B.指明了北伐战争的战略战术
C.促进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D.助推国民大革命运动的发展
8.1921年2月,蔡和森写信给陈独秀,讨论马克思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的关系时称:“西方大工业国的无产阶级常常受其资本家的贿买、笼络而不自觉……此所以社会革命不发生于资本集中、工业极盛、殖民地极富之英、美、法,而发生于殖民地极少、工业落后之农业国俄罗斯也。”他意在强调( )
A.社会革命不会发生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B.无产阶级受资本家笼络而失去革命动力
C.中国已经具备了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客观条件
D.俄国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
[能力练]
9.(2023·山东枣庄期末)如图是载于1919年5月1日《上海泼克》杂志中的一幅漫画,(注:酒瓶上标明:青岛啤酒,图中英文为:“啤酒已尽,乃以空瓶归还原主。此种计划,未免欺人太甚”)。创作该漫画的作者意在( )
A.抨击北洋军阀的卖国行径
B.唤醒国人维护国家主权意识
C.声援北京开始的五四运动
D.谴责列强窃取民族工业成果
10.(2023·山东潍坊期末)如图为邓中夏早期经历简表。这反映了( )
◆1917年8月,投考北京大学,深受蔡元培“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思想影响。
◆1918年5月,初次组织领导学生请愿游行,要求废除《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
◆1919年9月,发出《实行新生活》的提议,与爱国且倾向马克思主义的进步学生一起成立“曦园”,开始工读互助生活。
◆1920年10月,加入北京共产主义小组。
A.民主和科学成为时代的主流
B.时代变化影响个人信仰选择
C.青年学生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力军
D.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觉醒民众的重要性
11.(2023·江苏泰州期末)陈旭麓曾这样评价某一纲领“这是一个直接社会主义革命的纲领,它取法于十月革命,却超越了中国革命”。此纲领( )
A.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与三民主义的内涵相一致
C.为中国革命指明前进的方向
D.推动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12.(2023·江西南昌期中)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出现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包括香港海员罢工、安源路矿罢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等。但在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的残酷镇压下运动遭受挫折。为此中国共产党决定( )
A.加入共产国际
B.开展土地革命
C.创建人民军队
D.建立统一战线
13.(2023·河南周口期末)国民革命期间,毛泽东提出:“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这反映出毛泽东( )
A.已经产生明确的工农联盟思想
B.对中国国情的深刻认识
C.认识到农民有较高的政治觉悟
D.对中国革命前途的忧虑
14.王尽美是中国共产党在山东的早期领导人。如表为对王尽美的部分回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内容 来源
1920年4月,共产国际派维经斯基来中……路过济南,即与王尽美、邓恩铭等联系,传播马克思主义 杨一辰《回忆王尽美事迹片段》
1920年下半年,父亲与邓恩铭等人一起创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在进步青年中传播马克思主义,介绍苏俄社会主义革命情况,并开展公开的宣传活动。1921年初,在研究会的基础上成立了“山东共产主义小组”。至此,父亲已从一个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王杰《怀念我的父亲王尽美》
1921年7月,山东的共产主义小组派王尽美和邓恩铭参加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回来后发展了我父亲等入党。到了下半年,就建立了中共山东省地方委员会的组织,书记是王尽美。同时在胶济沿线的青岛、青州、雄县、淄博等地建立了党的组织 黄秀珍《从五四到山东党组织的成立》
1923年,京汉路工人“二七”大罢工期间……王尽美又转往山东淄博、青岛、四方等地,继续指挥各地工农组织,不稍停歇。他时任山东省委书记兼山东工委主席 罗章龙《回忆王尽美光辉的一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成王尽美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因素。
(2)概括说明王尽美为山东革命作出的贡献。第20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基础练]
1.(2023·陕西西安期末)据记载,1919年5月以前日本报刊对中国的报道每月平均26.6篇,而5月增加到了223篇,6月的报道量最大,为225篇。与此现象相关的事件是( )
A.“二十一条”签订
B.中国共产党诞生
C.五四运动的爆发
D.国民革命的兴起
解析 据材料可知,日本对中国的报道篇幅明显增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中国要求索回德国强占的山东半岛的主权,但英、法、意主张将德国的利益转送给日本,引发五四运动,打出的口号“还我青岛”,中国人民的反帝浪潮特别是反日情绪高涨,故选C项;“二十一条”签订是1915年,排除A项;中国共产党诞生是1921年,排除B项;国民革命运动是从1924—1927年,排除D项。
答案 C
2.(2023·福建龙岩期中)如图为1920年《北京大学学生周刊》封面设计。该设计可以用来说明( )
注:封面标题:劳动纪念号文字:一九二零年劳工神圣。
A.知识分子对劳工的关注
B.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C.劳动光荣理念深入人心
D.救亡运动进入了新阶段
解析 据材料 “劳工神圣”及“1920年《北京大学学生周刊》封面设计”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知识分子对劳动者的关注,成为照亮中国劳动阶层的一支火炬,故选A项;材料与马克思主义传播无关,排除B项;深入人心的说法不符合史实,且过于绝对,排除C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标志着救亡运动进入了新阶段,排除D项。
答案 A
3.(2023·广东佛山期末)1919年10月,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此后在全国新思潮刊物中涉及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剧增。由此可知( )
A.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B.北洋军阀政府迎合国际思想潮流
C.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始人
D.先进知识分子认同俄国革命道路
解析 据材料可知,五四运动后,李大钊等人开始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涉及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剧增,由此可知,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故选A项;材料未提及宣传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北洋军阀政府的支持,排除B项;材料提及李大钊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方面的贡献,而非在中国共产党成立方面的贡献,排除C项;仅凭李大钊一人宣传马克思主义不能断定知识分子认同俄国革命道路,排除D项。
答案 A
4.(2023·广东汕尾期末)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红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焕然一新。这里的“新”是( )
A.新的革命任务
B.新的革命前途
C.新的革命对象
D.新的群众基础
解析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人民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光荣道路,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壮丽征程。因此“新”是指新的革命前途,故选B项。
答案 B
5.(2023·广东东莞期末)陈独秀说:“中共一大时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的实际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
A.适时调整革命目标与任务
B.在制定革命纲领时忽视国情
C.坚持城市中心的革命道路
D.放弃了无产阶级专政的道路
解析 据材料可知,陈独秀认为中共二大比中共一大更脚踏实地,结合中国国情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革命目标与任务,故选A项;“找到了中国的实际”表明结合了中国国情,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坚持城市中心的革命道路,排除C项;没有放弃无产阶级专政的道路,排除D项。
答案 A
6.(2023·广西南宁期末)“群众”一词在1919年以前很少使用。但到了1925年,“群众”的使用次数达到最高峰,常用作“工农群众”“劳动群众”等。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B.辛亥革命的推动
C.国民革命的兴起
D.红色根据地的建立
解析 国民革命是一次人民的大革命。广大群众、工人农民广泛参与,1925年以后是国民革命兴起到高潮的时期,故C项正确;新文化运动的主力是知识分子,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没有发动群众,故B项错误;红色根据地建立于1927年之后,故D项错误。
答案 C
7.(2023·陕西商洛期末)下图是漫画家玄生1925年发表的漫画《帝国主义和军阀原形写真》,右上角题字:有钱有势的美国人。该漫画( )
A.矛头直指奉系军阀张作霖
B.指明了北伐战争的战略战术
C.促进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D.助推国民大革命运动的发展
解析 1925年开始进入国民革命时期,该漫画揭露帝国主义和军阀的实质,从而有利于使人们认清帝国主义和军阀的真面目,助推国民大革命运动的发展,故选D项;这幅漫画针对的是帝国主义和军阀,而不仅仅是奉系军阀张作霖,排除A项;该漫画是揭示了帝国主义和军阀的实质,而不是指明了北伐战争的战略战术,排除B项;革命统一战线在1924年就已经建立起来,排除C项。
答案 D
8.1921年2月,蔡和森写信给陈独秀,讨论马克思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的关系时称:“西方大工业国的无产阶级常常受其资本家的贿买、笼络而不自觉……此所以社会革命不发生于资本集中、工业极盛、殖民地极富之英、美、法,而发生于殖民地极少、工业落后之农业国俄罗斯也。”他意在强调( )
A.社会革命不会发生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B.无产阶级受资本家笼络而失去革命动力
C.中国已经具备了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客观条件
D.俄国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
解析 1921年蔡和森写信给陈独秀讨论的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无产阶级的关系,所以他的意图应该是为中国考虑,而由其所述社会革命发生在“工业落后之农业国”可知他认为中国已经具备了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客观条件,故选C项;题干中蔡和森的观点重在强调社会革命没有发生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发生在相对落后的俄国的原因,排除A项;题干说的是“西方大工业国的无产阶级常常受其资本家的贿买、笼络而不自觉”,不是指所有地方的无产阶级受资本家笼络而失去革命动力,排除B项;蔡和森是借俄国是个落后的农业国发生了社会革命,来类比中国也具有了相似的社会革命发生的条件,而不是说俄国革命道路问题,排除D项。
答案 C
[能力练]
9.(2023·山东枣庄期末)如图是载于1919年5月1日《上海泼克》杂志中的一幅漫画,(注:酒瓶上标明:青岛啤酒,图中英文为:“啤酒已尽,乃以空瓶归还原主。此种计划,未免欺人太甚”)。创作该漫画的作者意在( )
A.抨击北洋军阀的卖国行径
B.唤醒国人维护国家主权意识
C.声援北京开始的五四运动
D.谴责列强窃取民族工业成果
解析 据材料可知,材料与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有关,在巴黎和会上,中国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等正义要求遭和会拒绝,和会竟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国家利益受损,因此作者意在唤醒国人维护国家主权意识,故选B项;材料是想激发国人民的家国情怀,并没有抨击北洋军阀卖国行径,排除A项;五四运动于1919年5月4日发生,时间不符合,排除C项;材料意在唤醒国人维护国家主权意识,未体现列强窃取民族工业成果,排除D项。
答案 B
10.(2023·山东潍坊期末)如图为邓中夏早期经历简表。这反映了( )
◆1917年8月,投考北京大学,深受蔡元培“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思想影响。
◆1918年5月,初次组织领导学生请愿游行,要求废除《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
◆1919年9月,发出《实行新生活》的提议,与爱国且倾向马克思主义的进步学生一起成立“曦园”,开始工读互助生活。
◆1920年10月,加入北京共产主义小组。
A.民主和科学成为时代的主流
B.时代变化影响个人信仰选择
C.青年学生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力军
D.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觉醒民众的重要性
解析 据材料可知,邓中夏在五四运动前后的经历,反映了他在时代变化中的信仰选择,在时代变化的影响下,最终选择信仰马克思主义,加入共产主义小组,故选B项;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得出民主和科学成为时代主流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只提到邓中夏一人,不能代表青年学生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力军,排除C项;材料主要论述了邓中夏早期经历,并未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展开论述,排除D项。
答案 B
11.(2023·江苏泰州期末)陈旭麓曾这样评价某一纲领“这是一个直接社会主义革命的纲领,它取法于十月革命,却超越了中国革命”。此纲领( )
A.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与三民主义的内涵相一致
C.为中国革命指明前进的方向
D.推动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这是中共一大提出的革命纲领,提出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以达到最终消灭阶级,实现共产主义;但这一纲领超越了当时中国正在开展的民主革命的阶段。因此得出是中共一大的纲领,这一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前进的方向,故选C项;A项是中共二大的纲领,排除;中共的纲领与三民主义并不一致,排除B项;与革命统一战线相关的是中共三大纲领,排除D项。
答案 C
12.(2023·江西南昌期中)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出现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包括香港海员罢工、安源路矿罢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等。但在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的残酷镇压下运动遭受挫折。为此中国共产党决定( )
A.加入共产国际
B.开展土地革命
C.创建人民军队
D.建立统一战线
解析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的工人运动高潮,在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的残酷镇压下运动遭受挫折,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行,必须建立统一战线,故选D项;中国共产党成立就是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成立的,排除A项;1927年八七会议决定开展土地革命,排除B项;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人民军队建立的标志,排除C项。
答案 D
13.(2023·河南周口期末)国民革命期间,毛泽东提出:“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这反映出毛泽东( )
A.已经产生明确的工农联盟思想
B.对中国国情的深刻认识
C.认识到农民有较高的政治觉悟
D.对中国革命前途的忧虑
解析 据材料可知,毛泽东认为,国民革命要成功,必须解决农民问题,农民阶级对国民革命运动有重要作用,这反映出毛泽东对中国国情的深刻认识,故选B项;材料信息表明毛泽东意识到要发动农民阶级参与国民革命,没有提到建立工农联盟,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出毛泽东认识到农民有较高的政治觉悟,排除C项;毛泽东是在国民革命期间提出的主张,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国民革命,不是对中国革命前途的忧虑,排除D项。
答案 B
14.王尽美是中国共产党在山东的早期领导人。如表为对王尽美的部分回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内容 来源
1920年4月,共产国际派维经斯基来中……路过济南,即与王尽美、邓恩铭等联系,传播马克思主义 杨一辰《回忆王尽美事迹片段》
1920年下半年,父亲与邓恩铭等人一起创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在进步青年中传播马克思主义,介绍苏俄社会主义革命情况,并开展公开的宣传活动。1921年初,在研究会的基础上成立了“山东共产主义小组”。至此,父亲已从一个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王杰《怀念我的父亲王尽美》
1921年7月,山东的共产主义小组派王尽美和邓恩铭参加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回来后发展了我父亲等入党。到了下半年,就建立了中共山东省地方委员会的组织,书记是王尽美。同时在胶济沿线的青岛、青州、雄县、淄博等地建立了党的组织 黄秀珍《从五四到山东党组织的成立》
1923年,京汉路工人“二七”大罢工期间……王尽美又转往山东淄博、青岛、四方等地,继续指挥各地工农组织,不稍停歇。他时任山东省委书记兼山东工委主席 罗章龙《回忆王尽美光辉的一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成王尽美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因素。
(2)概括说明王尽美为山东革命作出的贡献。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共产国际派维经斯基来中……路过济南,即与王尽美、邓恩铭等联系,传播马克思主义”可知,王尽美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因素有共产国际代表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的锻炼培养。
第(2)问,根据材料“1921年初,在研究会的基础上成立了‘山东共产主义小组’”可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山东早期党组织建立做准备;根据材料“1921年7月,山东的共产主义小组派王尽美和邓恩铭参加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回来后发展了我父亲等入党。到了下半年,就建立了中共山东省地方委员会的组织,书记是王尽美。同时在胶济沿线的青岛、青州、雄县、淄博等地建立了党的组织”可知,参与了山东早期党组织的建立;根据材料“1923年……大罢工期间……王尽美又转往山东淄博、青岛、四方等地,继续指挥各地工农组织,不稍停歇”可知,发动工农运动,领导山东革命斗争。
答案 (1)五四运动的锻炼培养;共产国际代表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从宣传马克思主义,为山东早期党组织建立做准备的角度作答;从直接参与山东早期党组织建立的角度作答;从发动工农运动,领导山东革命斗争的角度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