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基础练]
1.(2023·福建厦门期末)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开始“北伐”;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继续“北伐”,讨伐张作霖。这两次“北伐”( )
A.以国共合作为基础 B.为了争夺地盘和统治权力
C.对象都有北洋军阀 D.两者以反帝反封建为目标
2.《民族工业发展史话》中记载:1932年“荣家”的发展达到鼎盛时期,荣宗敬说:“当今中国人,有一半是吃我的和穿我的。”荣氏家族企业在这一时期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
A.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C.官僚资本企业的推动 D.南京国民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3.(2023·陕西延安期末)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会议,会议上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进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最主要任务。八七会议的决定说明中共( )
A.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B.工作重心已转到农村
C.创建了自己的人民军队 D.开始从幼稚走向成熟
4.(2023·江西宜春期末)有学者认为,(中共)政治局遵循共产国际在城市中发动罢工、怠工和暴动的策略,但毛泽东所采取的“非正统做法”,使他最终取得了共产党采用的所有策略中最大的成功。“非正统做法”是指( )
A.“城市中心道路”
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C.“工农武装割据”
D.持久广泛的游击战
5.(2023·山西运城期末)下图为1935年初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的宣传漫画。这一运动( )
A.适应了民族战争的形势需要
B.壮大了反抗国民政府的力量
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反映了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6.(2023·广东韶关期末)历史学家徐中约在评论20世纪30年代的一次会议时说:“这次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召开是史无前例的,因为不符合党章或党内规则和附则,它是中国共产党党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次“会议”( )
A.挽救了党和红军以及中国革命
B.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不断扩大
C.标志着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
D.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7.(2023·广西百色期末)1936年10月,我国西北某地文庙举行了庆祝会师联欢大会。在会上,朱德宣读了党中央从陕北发来的贺电《为庆祝一、二、四方面军大会合通电》。这一“西北某地”最有可能是( )
A.贵州遵义
B.陕北延安
C.甘肃会宁
D.陕北吴起镇
8.(2023·福建龙岩期中)“在红一方面军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长征这条红飘带,是无数红军的鲜血染成的。”这表明( )
A.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移到农村
B.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C.坚定的信念是长征胜利的保证
D.党内要根除“左”的错误
[能力练]
9.(2023·河北邯郸期末)1928年7月,蒋介石力促张学良“易帜”。张学良致电蒋介石说:“弟现实处两难,不易帜无以对我兄,无以对全国;易帜则祸乱立生,无以对三省父老。数日前探知田中意旨,如我方不听劝告,即用武力。”材料中的“祸乱”指的应该是( )
A.日本的武装侵略
B.东北士绅的反对
C.军队将领的叛乱
D.关内军阀的北上
10.(2023·山东枣庄期中)1930年,有国民党党部声称:“训政之时,以党权代民权,则政权属于党,治权属于政府,即党行其权,政府尽其能,是谓党治。”这体现了( )
A.孙中山训政理念得到践行
B.政党政治蓬勃发展
C.国民党力图维持一党专政
D.国民革命即将实现
11.(2023·安徽合肥预测)下表是苏区创建的部分报刊。据下表可知,苏区的文化工作( )
刊名 创刊时间 刊名 创刊时间
《群众》半月刊 1928年7月 《英特纳雄耐尔》 1929年春
《我们的路线》 1930年 《红军战士》 1931年
《赤色儿童》 1931年 《红军生活》 1931年
《赤色先锋》 1931年7月 《列宁三日刊》 1931年夏
《红日》画报 1931年 《消息汇报》 1931年
A.注重形式多样
B.学习苏联经验
C.体现党的宗旨
D.重视军事报道
12.(2023·河南开封期末)中央苏区在发展军事工业的同时,还兴办了一些公营民用工业。如长汀造纸厂、长汀印刷厂、汀州弹棉厂、长汀樟脑厂、长汀织布厂、瑞金织布厂、于都卫生材料厂、无线电器材厂等。这些工业( )
A.成为根据地的经济命脉
B.使苏区度过了经济难关
C.壮大了新民主主义经济
D.满足了根据地生活所需
13.(2023·山东东营期末)1937年7月5日,上海出版的《逸经》杂志登载《红军二万五千里西引记》。该文对红军长征战斗的时间、地点都交代得比较清楚准确,其中有许多细致的情节描写,如讲述红军战士强渡乌江、由安顺场到泸定桥的艰难行军等。该文的发表( )
A.巩固了长征精神的时代印记
B.体现国民党新闻监察制度变化
C.促进了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
D.鼓舞了红军开辟敌后战场士气
14.研究性学习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式,某历史社团搜集了以下两则史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你认为该社团研究的课题是什么?说明两则史料对该课题的研究价值。
(2)围绕课题,为该社团推荐一个实地考察地点,并说明理由。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基础练]
1.(2023·福建厦门期末)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开始“北伐”;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继续“北伐”,讨伐张作霖。这两次“北伐”( )
A.以国共合作为基础 B.为了争夺地盘和统治权力
C.对象都有北洋军阀 D.两者以反帝反封建为目标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大革命时期广州国民政府为推翻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统治进行的“北伐”和国民大革命失败后南京国民政府讨伐张作霖的“北伐”,对象都有北洋军阀,故选C项;两次北伐之间,1927年七一五政变的发生,标志着国共合作的破裂,排除A项;“为了争夺地盘和统治权力”只与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北伐的目的相符,排除B项;南京国民政府的北伐不以反帝反封建为目标,排除D项。
答案 C
2.《民族工业发展史话》中记载:1932年“荣家”的发展达到鼎盛时期,荣宗敬说:“当今中国人,有一半是吃我的和穿我的。”荣氏家族企业在这一时期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
A.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C.官僚资本企业的推动 D.南京国民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2年时处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荣氏家族企业在这一时期的发展主要是由于南京国民政府鼓励发展实业,故选D项;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排除A项;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是在一战时期,排除B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官僚资本对民族资本有抑制作用,排除C项。
答案 D
3.(2023·陕西延安期末)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会议,会议上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进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最主要任务。八七会议的决定说明中共( )
A.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B.工作重心已转到农村
C.创建了自己的人民军队 D.开始从幼稚走向成熟
解析 据材料“会议上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可以看出,1927年,八七会议上,中共认识到了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准备发动秋收起义,故选A项;中共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应该是在1927年秋收起义以后,排除B项;中共创建自己军队的标志应该是南昌起义,排除C项;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1935年的遵义会议,排除D项。
答案 A
4.(2023·江西宜春期末)有学者认为,(中共)政治局遵循共产国际在城市中发动罢工、怠工和暴动的策略,但毛泽东所采取的“非正统做法”,使他最终取得了共产党采用的所有策略中最大的成功。“非正统做法”是指( )
A.“城市中心道路”
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C.“工农武装割据”
D.持久广泛的游击战
解析 据材料可知,中共政治局虽然遵循共产国际的策略,但是毛泽东根据中国具体国情,走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工农武装割据”之路,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国与苏联道路的不同之处,排除A项;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国民革命时期的策略,而材料体现的是土地革命时期,排除B项;游击战属于武装斗争方式,包含在“工农武装割据”道路之中,排除D项。
答案 C
5.(2023·山西运城期末)下图为1935年初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的宣传漫画。这一运动( )
A.适应了民族战争的形势需要
B.壮大了反抗国民政府的力量
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反映了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打土豪,分田地”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有利于扩大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基础,壮大了反抗国民政府的力量,故选B项;“土豪”指的是地主阶级,“民族战争”的表述错误,排除A项;“国民革命”失败于1927年,早于题干中的时间“1935年”,排除C项;该时期,中国始终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D项。
答案 B
6.(2023·广东韶关期末)历史学家徐中约在评论20世纪30年代的一次会议时说:“这次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召开是史无前例的,因为不符合党章或党内规则和附则,它是中国共产党党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次“会议”( )
A.挽救了党和红军以及中国革命
B.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不断扩大
C.标志着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
D.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这次会议应该是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遵义会议挽救了党和红军以及中国革命,故选A项;革命统一战线的不断扩大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都是在20世纪20年代,排除B、C两项;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是在20世纪40年代,排除D项。
答案 A
7.(2023·广西百色期末)1936年10月,我国西北某地文庙举行了庆祝会师联欢大会。在会上,朱德宣读了党中央从陕北发来的贺电《为庆祝一、二、四方面军大会合通电》。这一“西北某地”最有可能是( )
A.贵州遵义
B.陕北延安
C.甘肃会宁
D.陕北吴起镇
解析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一、二、四方面军历经艰难跋涉,在甘肃会宁实现胜利大会师,所以材料中的“西北某地”应为甘肃会宁,故选C项;遵义会议是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排除A项;红军长征的会师地在甘肃会宁,不在陕北延安,排除B项;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随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今吴起县),落户“陕北”,排除D项。
答案 C
8.(2023·福建龙岩期中)“在红一方面军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长征这条红飘带,是无数红军的鲜血染成的。”这表明( )
A.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移到农村
B.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C.坚定的信念是长征胜利的保证
D.党内要根除“左”的错误
解析 据材料“长征这条红飘带,是无数红军的鲜血染成的”反映了长征的艰苦卓绝,说明坚定的信念是长征胜利的保证,故选C项;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移到农村,排除A项;材料主体是红军,排除B项;党内纠正“左”的错误是在1935年的遵义会议,排除D项。
答案 C
[能力练]
9.(2023·河北邯郸期末)1928年7月,蒋介石力促张学良“易帜”。张学良致电蒋介石说:“弟现实处两难,不易帜无以对我兄,无以对全国;易帜则祸乱立生,无以对三省父老。数日前探知田中意旨,如我方不听劝告,即用武力。”材料中的“祸乱”指的应该是( )
A.日本的武装侵略
B.东北士绅的反对
C.军队将领的叛乱
D.关内军阀的北上
解析 在张作霖时期,奉系军阀是投靠日本侵略者的北洋军阀,张作霖死后,张学良再次面临日本对东北地区的武力威胁,故选A项;“无以对三省父老”说明“祸乱”指的并非东北士绅,排除B项;东北军将领大多数是具有爱国主义情结的,排除C项;北伐军并未到达东北地区,排除D项。
答案 A
10.(2023·山东枣庄期中)1930年,有国民党党部声称:“训政之时,以党权代民权,则政权属于党,治权属于政府,即党行其权,政府尽其能,是谓党治。”这体现了( )
A.孙中山训政理念得到践行
B.政党政治蓬勃发展
C.国民党力图维持一党专政
D.国民革命即将实现
解析 从“党权代民权”等可知,国民党力图维持一党专政,违背了孙中山的训政理念,故选C项,排除A项;国民党的一党专政使得政党组织名存实亡,排除B项;国民革命的时间是1924—192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答案 C
11.(2023·安徽合肥预测)下表是苏区创建的部分报刊。据下表可知,苏区的文化工作( )
刊名 创刊时间 刊名 创刊时间
《群众》半月刊 1928年7月 《英特纳雄耐尔》 1929年春
《我们的路线》 1930年 《红军战士》 1931年
《赤色儿童》 1931年 《红军生活》 1931年
《赤色先锋》 1931年7月 《列宁三日刊》 1931年夏
《红日》画报 1931年 《消息汇报》 1931年
A.注重形式多样
B.学习苏联经验
C.体现党的宗旨
D.重视军事报道
解析 根据材料报刊名称可知,苏区的文化工作注重群众、军事以及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相关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属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材料“《我们的路线》《英特纳雄耐尔》《红军战士》”等便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故选C项;材料列举的是报刊这一种形式,并未体现形式多样,排除A项;学习苏联经验不是材料的全面反映,排除B项;材料不全是军事方面,还有政治和其他方面,重视军事报道不是材料的特征,排除D项。
答案 C
12.(2023·河南开封期末)中央苏区在发展军事工业的同时,还兴办了一些公营民用工业。如长汀造纸厂、长汀印刷厂、汀州弹棉厂、长汀樟脑厂、长汀织布厂、瑞金织布厂、于都卫生材料厂、无线电器材厂等。这些工业( )
A.成为根据地的经济命脉
B.使苏区度过了经济难关
C.壮大了新民主主义经济
D.满足了根据地生活所需
解析 新民主主义经济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以前,以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为领导,由国营经济、合作经济、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组成的过渡性经济,材料中兴办公营民用工业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发展了新民主主义经济,故选C项;材料只说是创办一些公营民用工业,不能证明这些工业成为根据地的经济命脉,排除A项;中央苏区采取的措施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其未能真正解决苏区的经济困境,第五次反“围剿”最终失利,红军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排除B项;这些工业只是缓解了部分物资短缺所造成的压力和困难,“满足了”的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答案 C
13.(2023·山东东营期末)1937年7月5日,上海出版的《逸经》杂志登载《红军二万五千里西引记》。该文对红军长征战斗的时间、地点都交代得比较清楚准确,其中有许多细致的情节描写,如讲述红军战士强渡乌江、由安顺场到泸定桥的艰难行军等。该文的发表( )
A.巩固了长征精神的时代印记
B.体现国民党新闻监察制度变化
C.促进了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
D.鼓舞了红军开辟敌后战场士气
解析 据材料可知,该文详细介绍了红军长征路上所遇的艰难险阻,对关键事件的描写细致入微,集中展现了红军战士不畏生死的豪情壮志,该文的发表有利于在社会上传播长征革命精神,进一步巩固长征精神的时代印记,故选A项;材料并未涉及国民党新闻监察制度,无法体现国民党新闻监察制度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只描写了杂志文章对长征的记载,未体现国共两党之间的关系,排除C项;1937年11月,上海、太原失守后,敌后战场开辟,与材料时间“1937年7月”不符,排除D项。
答案 A
14.研究性学习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式,某历史社团搜集了以下两则史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你认为该社团研究的课题是什么?说明两则史料对该课题的研究价值。
(2)围绕课题,为该社团推荐一个实地考察地点,并说明理由。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毛泽东的《井冈山的斗争》以及内容以及“土地分配证”可知,这一课题的主题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创与发展。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的《井冈山的斗争》”以及“土地分配证”两则史料均为一手史料,价值较高。史料1:根据材料《井冈山的斗争》中的相关内容以及理论可以得出,这一著作对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依据;史料2是实物证据,对研究革命根据地的发展提供了有力证据。
第(2)问,第一小问地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农武装割据道路主要在根据地,可以选择瑞金或者井冈山。以选择江西瑞金为例。第二小问理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瑞金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对革命根据地建设和红军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
答案 (1)课题示例: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创与发展。(围绕根据地或革命道路言之有理亦可)
价值:两则史料均为一手史料,价值较高。史料1对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依据;史料2对研究革命根据地的发展提供了有力证据。
(2)地点示例:江西瑞金。
理由:瑞金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对革命根据地建设和红军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他如答井冈山;古田等言之成理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