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基础练]
1.“我们被爆炸声惊起,紧接着炮火纷飞横空而过,向北大营驻军地点发射。天一亮,我和几个同学走到沈阳城西大门发现是日军侵占了沈阳。”这段回忆揭示的是( )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2.(2023·江西南昌期末)1935年,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名义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号召( )
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B.“打倒列强,除军阀”
C.“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3.(2023·山东日照期末)下图是北平学生同反动军警搏斗的场景,他们高呼“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这一事实表明( )
A.国民政府不抵抗
B.日本发动全面侵华
C.九一八事变爆发
D.华北危机空前严重
4.如图中“历史在这里拐弯”是指从此( )
A.初步形成国共再次合作
B.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垮台
C.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了全国
D.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
5.(2023·河南商丘期末)七七事变后,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作用”。这一谈话( )
A.认清了日军的侵华本质
B.继续奉行对日妥协政策
C.鼓舞了军民的抗战决心
D.意识到国共合作重要性
6.(2023·山东济南期中)《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中指出:“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该宣言的发表标志着( )
A.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C.全国抗战正式开始
D.国共内战结束实现和平建国
7.(2023·福建泉州期末)抗战爆发后,泉州籍华侨或创设抗战组织,或创建宣传刊物,或为抗战慷慨解囊,甚至回国奔赴抗日前线。这表明他们( )
A.成为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B.率先举起抗战大旗
C.为抗战提供了精神与物质的支持
D.促进民族经济发展
8.(2023·福建泉州期中)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日军对战时陪都重庆进行了长达五年半的战略轰炸和无差别轰炸。下列反映这方面的历史真相的证据中,可信度最高的是( )
A.日本学校教科书的介绍
B.当时新闻报道中的照片
C.当年幸存者的口述材料
D.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能力练]
9.(2023·河北沧州期末)1940年,抗日名将杨靖宇在吉林濛江县被捕后,敌人残忍地剖开他的腹部,惊骇地发现里面竟全是未消化的草根、树皮和棉絮,却没有一粒粮食。这可用于佐证( )
A.日军对抗日根据地的残酷扫荡
B.国民党爱国将领的抗日情怀
C.东北抗日联军艰难的斗争环境
D.东北沦陷区经济的全面瘫痪
10.(2023·湖南长沙期末)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提出了用人民共和国的口号代替工农共和国的口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全国抗战局面的初步形成
B.中国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C.“八一宣言”的号召动员
D.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11.(2023·山东烟台期末)七七事变后,中国剧作者协会创作了《保卫卢沟桥》等话剧,曲作家创造了《全民抗战》《干一场》《游击队之歌》《太行山上》等音乐,电影界拍摄了《华北的黎明》《北战场精忠录》等影片。这些创作( )
A.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B.激发了民众抗战精神
C.壮大了反抗国民党独裁的力量
D.促进了国民革命发展
12.(2023·云南红河期末)1937年9月2日,一二○师在陕北庄里镇举行誓师大会。师长贺龙说:“现在国难当头,我愿带头穿国民政府发的衣服,戴青天白日帽徽,和国民党部队统一番号。看起来我们的外表是白的,但我们的心却是红的,永远是红的。”贺龙的动员讲话( )
A.调动了根据地民众抗战热情
B.有利于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
C.坚定八路军持久抗战的信念
D.顺应了合作抗日的时代潮流
13.(2023·安徽滁州期末)1938年2月,伪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在北平成立并在沦陷区发行伪币。日伪通过宣扬战场形势、强调兑换截止日期,以及制造紧迫感和恐慌情绪,加快民众旧币兑换速度。这表明日伪( )
A.加紧掠夺中国的财富和物资
B.扰乱国统区与边区经济秩序
C.维护华北地区金融稳定安全
D.破坏国共两党团结合作抗日
14.(2023·河北保定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 事变与应变
政府现时既以此次案件诉之于国联行政会,以待公理之解决,故已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军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
——摘编自《告全国国民书》(1931年9月23日)
只有广大群众的革命铁拳,才能制止帝国主义的暴行,驱逐帝国主义滚出中国!……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
领东三省事件宣言》(1931年9月20日)
只要略有知觉的人就都知道:这回学生的请愿,是因为日本占据了辽吉,南京政府束手无策,单会去哀求国联,而国联却正和日本是一伙。读书呀,读书呀,不错,学生是应该读书的,但一面也要大人老爷们不至于葬送土地,这才能够安心读书。
——据编自鲁迅《“友邦惊诧”论》(1931年12月25日)
当一个国家受到外国侵略时,首要的是他自己起来抗战,然后才有希望得到他国的援助,如果自己不去抗战,像你们国家这样,而希望别人替你们火中取栗,这是史无前例的。
——摘编自国联秘书长艾文诺对中国驻国联代表吴秀峰的谈话(1933年)
(1)作为历史的观察者,结合所学知识,对九一八事变后国内各方的“应变”分别作出简要的历史阐释。
(2)你是否赞同艾文诺的观点,说明你的理由。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基础练]
1.“我们被爆炸声惊起,紧接着炮火纷飞横空而过,向北大营驻军地点发射。天一亮,我和几个同学走到沈阳城西大门发现是日军侵占了沈阳。”这段回忆揭示的是( )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军有预谋地制造了柳条湖事件,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这与材料中所述的史实相符,故选A项;1935年,日军制造华北事变 ,妄图将华北变成第二个伪满洲国,排除B项;1937年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即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排除C项;1937年日军制造八一三事变,进攻上海, 威胁南京,排除D项。
答案 A
2.(2023·江西南昌期末)1935年,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名义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号召( )
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B.“打倒列强,除军阀”
C.“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解析 根据材料“1935年”“《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抗日有关,故选C项;A项与五四运动有关,排除;B项与北伐有关,排除;D项体现不出抗日,排除。
答案 C
3.(2023·山东日照期末)下图是北平学生同反动军警搏斗的场景,他们高呼“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这一事实表明( )
A.国民政府不抵抗
B.日本发动全面侵华
C.九一八事变爆发
D.华北危机空前严重
解析 根据材料“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口号出现于一二·九运动中,一二·九运动的出现是由于日本意图实现华北自治,华北危机空前严重,故选D项;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采取所谓的“消极抵抗政策”,不符合材料,排除A项;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是在1937年的七七事变,不符合材料内容,排除B项;九一八事变爆发于1931年,发生于东北地区,不符合材料内容,排除C项。
答案 D
4.如图中“历史在这里拐弯”是指从此( )
A.初步形成国共再次合作
B.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垮台
C.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了全国
D.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图中将1936年的西安事变定位为历史的“拐弯”,是因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基本结束了国共十年对峙局面,初步形成了国共的再次合作,故选A项;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垮台是在1949年,排除B项;南京国民政府早在1927年就开始了对全国的统治,排除C项;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发生在1927年,排除D项。
答案 A
5.(2023·河南商丘期末)七七事变后,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作用”。这一谈话( )
A.认清了日军的侵华本质
B.继续奉行对日妥协政策
C.鼓舞了军民的抗战决心
D.意识到国共合作重要性
解析 材料强调全民族抗战的决心,起到了鼓舞军民抗战的作用,故选C项;材料只提到抗战,并未涉及日军侵华,排除A项;七七事变前蒋介石就已经转变为抗日,排除B项;材料强调全民族抗战,不符合材料内容,排除D项。
答案 C
6.(2023·山东济南期中)《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中指出:“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该宣言的发表标志着( )
A.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C.全国抗战正式开始
D.国共内战结束实现和平建国
解析 1937年7月15日,中共递交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旨在响应国共合作需要,推动全民族抗战形势,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故选B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排除A项;七七事变后,全国抗战正式开始,排除C项;此时处于全民族抗战时期,无法和平建国,排除D项。
答案 B
7.(2023·福建泉州期末)抗战爆发后,泉州籍华侨或创设抗战组织,或创建宣传刊物,或为抗战慷慨解囊,甚至回国奔赴抗日前线。这表明他们( )
A.成为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B.率先举起抗战大旗
C.为抗战提供了精神与物质的支持
D.促进民族经济发展
解析 据材料“抗战爆发后,泉州籍华侨或创设抗战组织,或创建宣传刊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泉州华侨为抗日战争提供了精神支持,据材料“或为抗战慷慨解囊,甚至回国奔赴抗日前线”可知,泉州华侨为抗日战争提供了物质支持,故选C项;泉州华侨并不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排除A项;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得出泉州华侨率先举起抗战大旗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内容与近代民族经济的发展无关,排除D项。
答案 C
8.(2023·福建泉州期中)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日军对战时陪都重庆进行了长达五年半的战略轰炸和无差别轰炸。下列反映这方面的历史真相的证据中,可信度最高的是( )
A.日本学校教科书的介绍
B.当时新闻报道中的照片
C.当年幸存者的口述材料
D.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闻照片具有客观性,最有说服力,故选B项;教科书、口述材料、回忆录都具有一定主观性,排除A、C、D三项。
答案 B
[能力练]
9.(2023·河北沧州期末)1940年,抗日名将杨靖宇在吉林濛江县被捕后,敌人残忍地剖开他的腹部,惊骇地发现里面竟全是未消化的草根、树皮和棉絮,却没有一粒粮食。这可用于佐证( )
A.日军对抗日根据地的残酷扫荡
B.国民党爱国将领的抗日情怀
C.东北抗日联军艰难的斗争环境
D.东北沦陷区经济的全面瘫痪
解析 从材料中杨靖宇的悲惨遭遇可以看出东北抗日联军艰难的斗争环境,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日本对东北的侵略,并不是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排除A项;材料并未提及国民党爱国将领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东北沦陷区的经济状况,排除D项。
答案 C
10.(2023·湖南长沙期末)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提出了用人民共和国的口号代替工农共和国的口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全国抗战局面的初步形成
B.中国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C.“八一宣言”的号召动员
D.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解析 据材料可知,改变这个口号是因为日本侵华使国内的主要矛盾由阶级矛盾上升为中日民族矛盾,这一变化,有利于广泛吸收各阶级阶层参加民族统一战线,故选B项;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全国抗战局面的初步形成,排除A项;“八一宣言”是1935年8月1日发表的,号召全国人民动员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与这一变化有一定的关联性,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1937年9月23日,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答案 B
11.(2023·山东烟台期末)七七事变后,中国剧作者协会创作了《保卫卢沟桥》等话剧,曲作家创造了《全民抗战》《干一场》《游击队之歌》《太行山上》等音乐,电影界拍摄了《华北的黎明》《北战场精忠录》等影片。这些创作( )
A.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B.激发了民众抗战精神
C.壮大了反抗国民党独裁的力量
D.促进了国民革命发展
解析 据材料可知,日本全面侵华后,文化界创作话剧、音乐、影片等进行抗战宣传,激发了民众抗战精神,故选B项;材料未涉及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的变化,排除A项;七七事变后,民族危亡,材料体现的是全民族抗击日本侵略,不是反抗国民党独裁,排除C项;国民革命在1927年失败,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
答案 B
12.(2023·云南红河期末)1937年9月2日,一二○师在陕北庄里镇举行誓师大会。师长贺龙说:“现在国难当头,我愿带头穿国民政府发的衣服,戴青天白日帽徽,和国民党部队统一番号。看起来我们的外表是白的,但我们的心却是红的,永远是红的。”贺龙的动员讲话( )
A.调动了根据地民众抗战热情
B.有利于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
C.坚定八路军持久抗战的信念
D.顺应了合作抗日的时代潮流
解析 根据材料贺龙所说“穿国民政府发的衣服,戴青天白日帽徽,和国民党部队统一番号”得出,当时红军整编到国民政府下,是因为抗战全面爆发,中日民族矛盾已是主要矛盾,因此贺龙讲话顺应了合作抗日的时代潮流,故选D项;材料没有体现民众的抗战热情,排除A项;全面抗战路线形成是在1937年8月洛川会议上,排除B项;此时全国抗战刚刚开始,持久抗战是在进入相持阶段后,排除C项。
答案 D
13.(2023·安徽滁州期末)1938年2月,伪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在北平成立并在沦陷区发行伪币。日伪通过宣扬战场形势、强调兑换截止日期,以及制造紧迫感和恐慌情绪,加快民众旧币兑换速度。这表明日伪( )
A.加紧掠夺中国的财富和物资
B.扰乱国统区与边区经济秩序
C.维护华北地区金融稳定安全
D.破坏国共两党团结合作抗日
解析 据材料可知,发行伪币是对中国人民财富赤裸裸的掠夺,故选A项;伪币是在沦陷区发行,排除B项;发行伪币是对中国人民财富赤裸裸的掠夺,不是为了稳定金融秩序,排除C项;发行伪币与国共两党的合作也没有关系,排除D项。
答案 A
14.(2023·河北保定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 事变与应变
政府现时既以此次案件诉之于国联行政会,以待公理之解决,故已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军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
——摘编自《告全国国民书》(1931年9月23日)
只有广大群众的革命铁拳,才能制止帝国主义的暴行,驱逐帝国主义滚出中国!……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
领东三省事件宣言》(1931年9月20日)
只要略有知觉的人就都知道:这回学生的请愿,是因为日本占据了辽吉,南京政府束手无策,单会去哀求国联,而国联却正和日本是一伙。读书呀,读书呀,不错,学生是应该读书的,但一面也要大人老爷们不至于葬送土地,这才能够安心读书。
——据编自鲁迅《“友邦惊诧”论》(1931年12月25日)
当一个国家受到外国侵略时,首要的是他自己起来抗战,然后才有希望得到他国的援助,如果自己不去抗战,像你们国家这样,而希望别人替你们火中取栗,这是史无前例的。
——摘编自国联秘书长艾文诺对中国驻国联代表吴秀峰的谈话(1933年)
(1)作为历史的观察者,结合所学知识,对九一八事变后国内各方的“应变”分别作出简要的历史阐释。
(2)你是否赞同艾文诺的观点,说明你的理由。
解析 第(1)问,据材料“政府现时既以此次案件诉之于国联行政会,以待公理之解决,故已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军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及所学知识可知,从国民政府弱势外交的角度作答:如国民政府对日妥协,其主要忙于内战、幻想国联干预、反对民众抗争。据材料“只有广大群众的革命铁拳,才能制止帝国主义的暴行,驱逐帝国主义滚出中国!……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从中共积极抗争的角度作答:如中国共产党主张坚决抗日,要求收复失地,维护国家主权,同时抨击国民政府的卖国行径。据材料“只要略有知觉的人就都知道:这回学生的请愿,是因为日本占据了辽吉,南京政府束手无策,单会去哀求国联,而国联却正和日本是一伙。读书呀,读书呀,不错,学生是应该读书的,但一面也要大人老爷们不至于葬送土地,这才能够安心读书”及所学知识可知,从知识分子群体批判国民政府不抵抗政策的立场角度作答:如以鲁迅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群体忧国忧民,抨击南京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揭露日军侵华罪行,支持学生运动,对国联调停不抱希望,具有浓厚的家国情怀。
第(2)问,据材料“当一个国家受到外国侵略时,首要的是他自己起来抗战,然后才有希望得到他国的援助,如果自己不去抗战,像你们国家这样,而希望别人替你们火中取栗,这是史无前例的”可知,艾文诺认为南京国民政府对日妥协,依赖国联,没有自己去积极抗战。对这种观点可以赞同,主要从面对日本侵华的不抵抗政策等相关内容进行说明。也可以反对这种观点,因为艾文诺的言论从表面上看是在批判南京国民政府,但其实他是在为国联的绥靖行为进行推脱。他的这一言论无视国际正义,忽视了日本侵华的非正义性,表明了国联在处理国际争端上的软弱无力与欺软怕硬,体现出国联在维护华盛顿体系方面的重大挫败。
答案 (1)从国民政府弱势外交的角度作答:如国民政府对日妥协,其主要忙于内战、幻想国联干预、反对民众抗争。
从中共积极抗争的角度作答:如中国共产党主张坚决抗日,要求收复失地,维护国家主权,同时抨击国民政府的卖国行径。
从知识分子群体批判国民政府不抵抗政策的立场角度作答:如以鲁迅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群体忧国忧民,抨击南京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揭露日军侵华罪行,支持学生运动,对国联调停不抱希望,具有浓厚的家国情怀。
(2)观点一:赞同。艾文诺的言论批判了南京国民政府对日妥协、依赖国联的错误政策,间接反映出国民政府的懦弱,同时也表明国联认清了日本通过九一八事变挑起侵略战争这一事实。
观点二:反对。艾文诺的言论从表面上看是在批判南京国民政府,但其实他是在为国联的绥靖行为进行推脱。他的这一言论无视国际正义,忽视了日本侵华的非正义性,表明了国联在处理国际争端上的软弱无力与欺软怕硬,体现出国联在维护华盛顿体系方面的重大挫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