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13 20:34:55

文档简介

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基础练]
1.(2023·辽宁鞍山期末)电影《八佰》取材于国民革命军第9集团军第88师524团在上海即将沦陷时奉命退守四行仓库的抗日事迹。该影片反映的史实(  )
A.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B.属淞沪会战组成部分
C.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D.发生在战略相持阶段
解析 影片反映的这场战争发生在上海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指的是淞沪会战,故选B项;材料是国民党军队抗战,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无关,排除A项;打破了日本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是平型关大捷,排除C项;淞沪会战发生在战略防御阶段,排除D项。
答案 B
2.(2023·山东临沂期中)1938年7月,蒋介石认为长江大决战不可避免。8月,他说:“吾人深信汉口必不致失陷也。日军之困难,与日俱增,吾人将使其一败涂地。”此“决战”(  )
A.标志着中国全国抗战由此开始
B.是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C.是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D.粉碎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
解析 据材料“1938年7月”“长江大决战”“汉口必不致失陷”等可知,这是武汉会战,这次会战是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故选C项;1937年的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国抗战的开始,排除A项;1938年的台儿庄战役是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排除B项;1937年的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排除D项。
答案 C
3.(2023·湖北武汉期末)全国抗战开始后,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辗转迁徙,联合办学,至昆明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前后存在8年11个月。这一壮举有利于(  )
A.推动文化中心的转移 B.奠定抗战胜利的精神基础
C.促进西南地区的开发 D.汇聚全国各地的军事人才
解析 全国抗战开始后,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辗转迁徙到西南方的昆明,建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为抗战培养了大批人才,推动文化教育的发展,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精神基础,故选B项;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建立,不能说明文化中心发生转移,排除A项;这一壮举有利于抗战胜利,C项不是最主要作用,排除;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不是军事学校,无法汇聚全国各地的军事人才,排除D项。
答案 B
4.(2023·河南安阳期末)太原会战后,八路军和新四军以“敌进我进”的超常胆略逆势而上,陆续开赴华北、华中敌后……不得不变成犬牙交错的战场布局。这说明,敌后战场的开辟(  )
A.改变了中日战争态势 B.形成了全民抗战局面
C.打破了日军速胜阴谋 D.配合了正面战场胜利
解析 据材料“陆续开赴华北……不得不变成犬牙交错的战场布局”及所学知识可知,敌后战场的开辟和坚持,改变了敌我对阵的基本态势,故选A项;国共合作宣言和蒋介石谈话的发表,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正式形成,从此形成了全民抗战的局面,排除B项;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速胜的阴谋,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敌后战场配合正面战场胜利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
答案 A
5.(2023·江苏南京期末)抗日战争时期,重庆《大公报》的一篇社论说:“三年多的抗战军事……形式上几乎完全是被动的,这次北线之战,敌军未战,我们先攻,敌军将南侵,我们先北战,这在战略上讲,也是一种进步。”“北线之战”指的是(  )
A.太原会战      B.百团大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解析 全民族抗战1937年开始,“三年多的抗战”表明此时应当为1940年,“北线之战”应当发生在北方,“敌军未战,我们先攻”表明是中国方面进攻的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以破袭日军华北交通线为主要目标,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进攻作战。随着战役的展开,八路军参战部队达到105个团,约20余万人,称为“百团大战”,故选B项;太原会战发生在1937年,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发生在1938年,都是以日军进攻中国方面防御为主,排除A、C、D三项。
答案 B
6.(2023·山东日照期末)到1939年欧战爆发,中国已只身抗战八年,美国总统罗斯福曾称赞“中国人民在这次战争中是首先站起来同侵略者战斗的”。其意在强调(  )
A.中国抗战的意义和价值 B.反法西斯同盟的重要性
C.亚欧战场地位同等重要 D.中国敌后战场意义重大
解析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就已经开始对日作战,中国抗战时间最早,牵制了大量日军,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故选A项;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于1942年,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中国战场的重要作用,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中国敌后战场,无法得出该结论,排除D项。
答案 A
7.(2023·河北邢台期末)英国学者拉纳·米特所著《中国,被遗忘的盟友》一书充分肯定了中国军队配合盟军作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贡献。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最有可能出现在该书目录中的是(  )
A.东北抗日义勇军
B.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C.“三三制”原则
D.一二·九学生运动
解析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有力地配合了盟军作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故选B项;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抗日义勇军在东北抗日,与“配合盟军作战”无关,排除A项;“三三制”原则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根据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在人员组成上采取的制度,排除C项;1935年北平学生发动一二·九运动,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与“配合盟军作战”无关,排除D项。
答案 B
8.(2023·福建厦门期末)1945年6月24日,毛泽东在一份电报中指出,日寇崩溃尚有一年半,6月25日何应钦答记者问提出,现在距抗战结束大约一年。材料说明(  )
A.两党对战后的准备不足
B.日本尚未显露败相
C.国共合作关系已经破裂
D.中国尚未进行反攻
解析 据材料可知,离抗日战争结束一个多月时,国共双方都估计抗战结束时间在一年以上,这说明国共双方都没有预料到日本会马上投降,也就导致了双方没有足够时间做好战后的准备工作,故选A项;国共两党都认为日本要失败了,只是时间早晚问题,排除B项;此时尚处于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排除C项;1945年湘西会战是全面反攻的标志,排除D项。
答案 A
[能力练]
9.(2023·江西南昌期末)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确立了“持久消耗战略”,并提出“以空间换时间”,抗击日寇的进攻。这一方向无疑是正确的,然而在抗战防御阶段,国民政府军队节节败退。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抗战主体相对狭窄
B.根据地力量相对较弱
C.日军获得英美支持
D.国共合作出现了裂痕
解析 据材料可知,抗战防御阶段,国民政府“持久消耗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仅依靠政府军队抗日,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这是国民政府军队却节节败退的主要原因,故选A项;抗战防御阶段,主战场是正面战场,此时抗战主要依托的不是根据地的力量,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可知,日军并未获得英美的支持,排除C项;国共合作出现裂痕是在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排除D项。
答案 A
10.(2023·山东威海期末)1937年前,四川无酒精厂。1938年9月,四川省政府在裨木镇创办的四川酒精厂是大后方第一家酒精厂。1943年4月,内江县(今内江市)有13家酒精厂,最多时达21家,占全省四分之一。其发展兴盛源于(  )
A.抗战时期特殊能源的需求
B.沿海大量民族工业的内迁
C.国家工业布局的合理调整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解析 据材料可知,抗战之前,四川没有酒精厂,而全国抗战开始后,为了适应抗战时期特殊能源的需求,酒精厂大量出现,故选A项;沿海大量民族工业的内迁,是推动材料现象出现的原因,但非主要原因,排除B项;国家工业布局的合理调整是促进西部工业发展的原因,但在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调整有限,排除C项;1935年,国民政府推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答案 A
11.(2023·河北保定期末)“啊!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热血在你胸中奔腾。千万颗青年的心,埋藏着对敌人的仇恨,在山野间长长的行列,结成了坚固的战线……”这首创作于八十多年前的《延安颂》诞生于陕北高原,后迅速在边区广为传唱并远播大江南北。这首歌的流传(  )
A.为国民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
B.反映了中共开辟了革命的新道路
C.成为爱国青年抗日的动员号
D.表明全国团结抗战局面初步形成
解析 据材料“八十多年前的《延安颂》”可知,这首歌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据材料“千万颗青年的心,埋藏着对敌人的仇恨,在山野间长长的行列”可知,《延安颂》中的相关歌词对于调动青年抗日具有促进作用,故选C项;题干涉及抗日战争时期,时间不符,排除A项;B项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排除;D项是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排除。
答案 C
12.(2023·湖南长沙期末)1942年7月7日,《晋察冀画报》创刊号在平山县碾盘沟出版,刊载新闻照片150余幅,中英文对照说明,全面反映了晋察冀边区抗战5年来的战斗和生活。下图为《晋察冀画报》中的部分内容。这些内容(  )
A.推动了全民族抗战的实现
B.适应了中国民族战争形势的需要
C.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气焰
D.表明中共重视根据地文化的建设
解析 据材料时间“1942年7月7日”“全面反映了晋察冀边区抗战5年来的战斗和生活”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推知,抗战中作为视觉媒体的画报不仅对内,在对外宣传中更是发挥了特殊作用,适应了当时中国全民族抗战的需要,故选B项;1937年底全民族抗战已实现,排除A项;《晋察冀画报》的出版是中共领导下的舆论宣传方式之一,材料没有关于对日本侵略者的气焰实现打击的相关论述,排除C项;《晋察冀画报》的出版是中共重视抗日根据地文化建设的表现,但材料反映的是画报出版后的作用,排除D项。
答案 B
13.(2023·江苏扬州期末)聂荣臻曾指出:“我们是要吃牛肉还是要喝牛奶的问题。吃牛肉痛快?但是这样做,只能是帮敌人的忙。我们认真搞减租减息政策,这是挤‘牛奶’的办法,慢慢挤,细水长流。”聂荣臻提到的这一政策(  )
A.适应了国内主要矛盾变化
B.巩固了革命统一战线
C.维护了广大农民经济利益
D.揭示了土地革命实质
解析 据材料可知,此时处于抗日战争时期,这时期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中国最大的任务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进行抗日战争,因此材料所述政策适应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故选A项;此时处于抗日战争时期,革命统一战线属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排除B项;聂荣臻提到的这一政策适应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此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C项;聂荣臻提到的这一政策适应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未体现土地革命的实质,排除D项。
答案 A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胜仗!胜仗!日本跪下来投降!
祝捷的炮像雷声响,
满街的爆竹,烟火飞扬。
漫山遍野是人浪!
笑口高张,热泪如狂。
向东望,看我们的百万雄师。
配合英勇的盟军,浩浩荡荡,
扫残敌,如猛虎驱羊踏破那小扶桑。
河山再造,日月重光。
胜利的大旗,拥护着蒋委员长!
我们一同去祭告国父,在紫金山旁。
八年血战,千万忠魂,
才打出这建国的康庄。
真不负我们全民抗战,
不负我们血染沙场。
——摘编自原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凯歌》
(1)从《凯歌》中,你能得出抗战胜利有哪些原因?
(2)你能发现作者缺失的地方吗?为什么?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真不负我们全民抗战”可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下的全民族抗战;根据材料“漫山遍野是人浪!笑口高张,热泪如狂。向东望,看我们的百万雄师”可知,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根据材料“配合英勇的盟军”可知,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盟军的有力援助;根据材料“胜仗!胜仗!日本跪下来投降”“八年血战,千万忠魂”可知,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
第(2)问,第一小问缺失,根据材料可知,从《凯歌》中,我们能得出抗战胜利的原因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下的全民族抗战;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盟军的有力援助;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等等,缺失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原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可知,作者的身份立场影响事实判断。
答案 (1)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下的全民族抗战;②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③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盟军的有力援助;④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
(2)缺失: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作者的身份立场影响事实判断。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基础练]
1.(2023·辽宁鞍山期末)电影《八佰》取材于国民革命军第9集团军第88师524团在上海即将沦陷时奉命退守四行仓库的抗日事迹。该影片反映的史实(  )
A.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B.属淞沪会战组成部分
C.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D.发生在战略相持阶段
2.(2023·山东临沂期中)1938年7月,蒋介石认为长江大决战不可避免。8月,他说:“吾人深信汉口必不致失陷也。日军之困难,与日俱增,吾人将使其一败涂地。”此“决战”(  )
A.标志着中国全国抗战由此开始
B.是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C.是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D.粉碎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
3.(2023·湖北武汉期末)全国抗战开始后,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辗转迁徙,联合办学,至昆明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前后存在8年11个月。这一壮举有利于(  )
A.推动文化中心的转移 B.奠定抗战胜利的精神基础
C.促进西南地区的开发 D.汇聚全国各地的军事人才
4.(2023·河南安阳期末)太原会战后,八路军和新四军以“敌进我进”的超常胆略逆势而上,陆续开赴华北、华中敌后……不得不变成犬牙交错的战场布局。这说明,敌后战场的开辟(  )
A.改变了中日战争态势 B.形成了全民抗战局面
C.打破了日军速胜阴谋 D.配合了正面战场胜利
5.(2023·江苏南京期末)抗日战争时期,重庆《大公报》的一篇社论说:“三年多的抗战军事……形式上几乎完全是被动的,这次北线之战,敌军未战,我们先攻,敌军将南侵,我们先北战,这在战略上讲,也是一种进步。”“北线之战”指的是(  )
A.太原会战      B.百团大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6.(2023·山东日照期末)到1939年欧战爆发,中国已只身抗战八年,美国总统罗斯福曾称赞“中国人民在这次战争中是首先站起来同侵略者战斗的”。其意在强调(  )
A.中国抗战的意义和价值 B.反法西斯同盟的重要性
C.亚欧战场地位同等重要 D.中国敌后战场意义重大
7.(2023·河北邢台期末)英国学者拉纳·米特所著《中国,被遗忘的盟友》一书充分肯定了中国军队配合盟军作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贡献。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最有可能出现在该书目录中的是(  )
A.东北抗日义勇军
B.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C.“三三制”原则
D.一二·九学生运动
8.(2023·福建厦门期末)1945年6月24日,毛泽东在一份电报中指出,日寇崩溃尚有一年半,6月25日何应钦答记者问提出,现在距抗战结束大约一年。材料说明(  )
A.两党对战后的准备不足
B.日本尚未显露败相
C.国共合作关系已经破裂
D.中国尚未进行反攻
[能力练]
9.(2023·江西南昌期末)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确立了“持久消耗战略”,并提出“以空间换时间”,抗击日寇的进攻。这一方向无疑是正确的,然而在抗战防御阶段,国民政府军队节节败退。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抗战主体相对狭窄
B.根据地力量相对较弱
C.日军获得英美支持
D.国共合作出现了裂痕
10.(2023·山东威海期末)1937年前,四川无酒精厂。1938年9月,四川省政府在裨木镇创办的四川酒精厂是大后方第一家酒精厂。1943年4月,内江县(今内江市)有13家酒精厂,最多时达21家,占全省四分之一。其发展兴盛源于(  )
A.抗战时期特殊能源的需求
B.沿海大量民族工业的内迁
C.国家工业布局的合理调整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11.(2023·河北保定期末)“啊!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热血在你胸中奔腾。千万颗青年的心,埋藏着对敌人的仇恨,在山野间长长的行列,结成了坚固的战线……”这首创作于八十多年前的《延安颂》诞生于陕北高原,后迅速在边区广为传唱并远播大江南北。这首歌的流传(  )
A.为国民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
B.反映了中共开辟了革命的新道路
C.成为爱国青年抗日的动员号
D.表明全国团结抗战局面初步形成
12.(2023·湖南长沙期末)1942年7月7日,《晋察冀画报》创刊号在平山县碾盘沟出版,刊载新闻照片150余幅,中英文对照说明,全面反映了晋察冀边区抗战5年来的战斗和生活。下图为《晋察冀画报》中的部分内容。这些内容(  )
A.推动了全民族抗战的实现
B.适应了中国民族战争形势的需要
C.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气焰
D.表明中共重视根据地文化的建设
13.(2023·江苏扬州期末)聂荣臻曾指出:“我们是要吃牛肉还是要喝牛奶的问题。吃牛肉痛快?但是这样做,只能是帮敌人的忙。我们认真搞减租减息政策,这是挤‘牛奶’的办法,慢慢挤,细水长流。”聂荣臻提到的这一政策(  )
A.适应了国内主要矛盾变化
B.巩固了革命统一战线
C.维护了广大农民经济利益
D.揭示了土地革命实质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胜仗!胜仗!日本跪下来投降!
祝捷的炮像雷声响,
满街的爆竹,烟火飞扬。
漫山遍野是人浪!
笑口高张,热泪如狂。
向东望,看我们的百万雄师。
配合英勇的盟军,浩浩荡荡,
扫残敌,如猛虎驱羊踏破那小扶桑。
河山再造,日月重光。
胜利的大旗,拥护着蒋委员长!
我们一同去祭告国父,在紫金山旁。
八年血战,千万忠魂,
才打出这建国的康庄。
真不负我们全民抗战,
不负我们血染沙场。
——摘编自原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凯歌》
(1)从《凯歌》中,你能得出抗战胜利有哪些原因?
(2)你能发现作者缺失的地方吗?为什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