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13 20:36:03

文档简介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基础练]
1.(2023·江苏苏州期末)1945年,《大公报》将“毛泽东翩然到渝”与“抗战胜利”“中苏定约,结为盟好”并列为国家的喜事。“毛泽东毅然来渝,使我们过去所听到的对共产党的一切诬词和误解,完全粉碎了。”材料反映了(  )
A.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了主动
B.和平建国是人民的普遍愿望
C.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
D.民主党派支持共产党的主张
解析 由材料可知,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成为当时轰动国内外的大事,受到舆论热烈赞誉,为中国共产党争取了民心,赢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故选A项;“和平建国是人民的普遍愿望”说法过于绝对,独裁反动势力想消灭共产党力量,排除B项;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排除C项;《大公报》并不能代表民主党派,且在抗战胜利初期,有些民主党派提出了“中间路线”,排除D项。
答案 A
2.(2023·湖北恩施期中)下表是某次会议的各党派参会代表的人数统计。这次会议是(  )
政党 国民党代表 共产党 民主同盟 青年党 无党派人士 合计
代表人数 8 7 9 5 9 38
A.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D.国共两党重庆谈判
解析 根据表格中参会的各代表人数可知,这次会议应该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召开的重庆政治协商会议,故选B项;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没有共产党等其他党派的参加,排除A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没有国民党参加,排除C项;国共两党重庆谈判中没有民盟、青年党等党派参加,排除D项。
答案 B
3.(2023·河北唐山期中)1946年6月,中共中央致电各军区负责人说:“观察近日形势,蒋介石准备大打,恐难挽回。我军必须战胜蒋军进攻,争取和平前途。”这一电报的历史背景是(  )
A.重庆谈判正在进行 
B.全面内战已经爆发
C.土地改革正在进行
D.战略决战已经开始
解析 据材料“1946年6月”“观察近日形势,蒋介石准备大打,恐难挽回。我军必须战胜蒋军进攻,争取和平前途”可知,这一时期全面内战已经爆发,故选B项;重庆谈判的时间是194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土改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战略决战开始的时间是194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答案 B
4.(2023·吉林白城期中)“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地逃。信号飞飞星乱眼,照明处处火如潮……”陈毅这首诗所指战役的意义是(  )
A.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B.使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
C.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D.结束国民党政府在中国大陆的反动统治
解析 根据材料“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地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战役是指解放战争时期的孟良崮战役,它粉碎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故选C项;A项是土地革命时期,排除;B项是抗日战争时期,排除;D项是1949年4月攻占南京,排除。
答案 C
5. 下图漫画刊登在1948年在上海发行的《论语》杂志上,画中文字写道“刑满不肯去,此去衣食虑”。该漫画反映了(  )
A.国民党政治腐败
B.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C.国统区民生维艰
D.底层人民地位低下
解析 漫画描绘了1948年的上海,犯人刑满释放却不愿意离开监狱,因为离开后就将面临没吃没穿的生活,这形象地反映了国统区民生维艰,故选C项;漫画信息反映的是百姓生活艰难,无法体现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底层人民地位低下等问题,排除A、B、D三项。
答案 C
6.(2023·江西宜春期末)毛泽东曾在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的给陈毅、邓小平、粟裕等人的电报中提出了“截断宿蚌路,歼敌于淮河长江以北”的战略方针,“夹其额,断其腰,置之于死地而后已”。这场战役是(  )
A.千里跃进大别山
B.淮海战役
C.第三次长沙会战
D.渡江战役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1948年11月、陈毅、粟裕,发起了淮海战役,故选B项;千里跃进大别山拉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是由刘邓大军发动的,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第三次长沙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组织的,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渡江战役剑指南京,而且主要在长江以南歼灭敌人,排除D项。
答案 B
7.(2023·江西吉安期中)毛泽东在中共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城乡必须兼顾,但是党和军队的工作重心必须放在城市,必须用极大地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这一主张提出的背景是(  )
A.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
B.国民革命进入到高潮阶段
C.抗日战争即将获得胜利
D.解放战争初期的不利局面
解析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的背景下,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故选A项;当时是解放战争时期,排除B、C两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之时,解放战争接近尾声,排除D项。
答案 A
8.(2023·陕西渭南期末)邓小平对此诙谐地说:“蒋委员长,今天我们上门了。”刘伯承指着桌上的台历说:“蒋先生的台历还是4月23号,转移真不慢啊。”与此事直接相关的事件是(  )
A.国共重庆谈判
B.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
C.渡江战役胜利
D.人民解放军占领上海
解析 1949年4月20日夜,百万雄师在千里江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23日占领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故选C项;重庆谈判是抗日战争胜利之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就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建设大计在重庆进行的一次历史性会谈,排除A项;1947年,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南征进入大别山,完成了千里跃进的任务,排除B项;1949年5月27日,上海国民党守城部队投降,上海宣告解放,排除D项。
答案 C
[能力练]
9.(2023·湖南长沙期末)1945年日本投降后,中共中央制定方针要求加大宣传“解放区军队是人民的军队”。随后,中共报刊在报道中共军队收复失地时注重强调“解放者”的概念。1946年,中共军队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些做法旨在(  )
A.调动民众参战的积极性
B.契合新的政治斗争需要
C.扭转解放战争不利局面
D.争取各民主党派的支持
解析 据材料可知,日本投降后,中共中央加大宣传“解放区军队是人民的军队”,在中共军队收复失地时注重强调“解放者”的概念,1946年,中共军队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些做法是为了尽快适应抗战胜利后新的政治斗争的需要,故选B项;中共中央的做法目的是保障政治斗争的需要,而非调动民众参战的积极性与争取各民主党派的支持,排除A、D两项;解放战争是从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中原解放区开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
答案 B
10.(2023·辽宁大连期末)周恩来曾生动地比喻说:“黄河是蒋介石的‘外壕’,陇海路是他的‘铁丝网’,长江是他的‘内壕’。现在,我们……不仅跨过了‘外壕’,踏破了‘铁丝网’,而且打到他的 ‘内壕’。”上述局面的出现得益于(  )
A.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   
B.淮海战役
C.解放军进行战略进攻
D.渡江战役
解析 据材料可知,跨过“外壕”,踏破“铁丝网”,打到蒋介石“内壕”,出现这一局面得益于解放军进行战略进攻,故选C项;“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的是1946年的自卫战争,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淮海战役”是在长江以北,与“打倒他的‘内壕’”不符,排除B项;“渡江战役”是在长江以南,与“跨过了‘外壕’,踏破了‘铁丝网’”不符,排除D项。
答案 C
11.(2023·河北邢台期末)下面为解放战争时期华东部队的战时军粮供应流程图。这反映了(  )
A.各战区军粮供应一体化
B.中共大兵团作战经验较为丰富
C.军粮供应程序化系统化
D.军粮供应充分保障了前线需求
解析 根据图示可知,中共华东部队构建了从需求预测、筹措、仓储、运输、使用、调剂、反馈调整等完整的战时军粮供应流程,形成了完整的闭环,这说明战时军粮供应不断程序化系统化,故选C项;材料未体现其他战区的情况,排除A项;材料只提到华东部队的后勤保障,无法体现中共的大兵团作战经验,排除B项;材料只是军粮供应流程图,无法体现充分保障前线需求,排除D项。
答案 C
12.(2023·福建龙岩期中)1948年,在上海、天津、广州、武汉等城市,有120万工人、青年学生参加反对内战、反对美帝国主义暴行的罢工和示威游行,其中罢工次数达3 000次。这表明(  )
A.国民党发动的全面内战爆发
B.青年学生是反蒋统治的主力
C.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已经形成
D.国民党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
解析 据材料可知,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国统区频繁发生反对内战、反对美帝国主义的罢工和示威游行,这体现了国统区工人、青年学生对国民党统治的不满,表明国民党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故选D项;国民党发动的全面内战爆发于1946年,排除A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是反蒋统治的主力,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国统区的罢工和游行,没有体现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且此时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尚未形成,排除C项。
答案 D
13.(2023·山东烟台期末)1949年3月,毛泽东说:“随着战斗逐步地减少,工作队的作用就增加了……现在准备随军南下的五万三千个干部……是很不够用的,我们必须准备把二百一十万野战军全部地化为工作队。”这是因为(  )
A.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基本胜利
B.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结束
C.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具备了组织基础
解析 从时间上看,1949年3月三大战役已经结束,国民党军队的主力部队基本上被消灭,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故选A项;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结束的标志是1949年4月解放南京,排除B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排除C项;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作了组织上的准备,排除D项。
答案 A
14.(2023·福建福州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9年5月25日清晨,上海市区一些早出门的市民走到马路上时,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马路两边睡着许多解放军战士,他们虽看上去很累很疲劳,但睡得很熟很香。下表是当时的一些记载:
记载 出处
26日。下午三点起微雨,子夜大雨……解放军在路站岗,秩序极佳,绝不见欺侮老百姓之事。在研究院门前亦有岗位,院中同人予以食物均不受。守门之站岗者倦则卧地,亦绝不扰人,纪律之佳,诚难得也 科学家竺可桢的日记
中国共产党军纪优良,行止有节,礼貌周到……虽然有许多大厦是大开着,可以用来做军营,而中共军队仍睡在人行道上 美国合众社的报道
某对新人定于25日在新生活俱乐部结婚,婚礼正在进行,解放军到了,来接收这个国民党机构。新人宾客进退维谷。不想解放军很客气地说“你们结婚”,站在一旁等待。等到礼毕,又等到宾客进完茶点,司仪宣布终场,解放军才进场接收 《大公报》报道
我的车开到一个路口,有位解放军战士告诉我,前边还有战斗,不安全,要我别过去,态度和气诚恳,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解放军 原国家副主席荣毅仁的回忆
——摘编自王彝伟《65年前人民解放军进上海“睡马路”背后的故事》
根据表中的一种或多种记载,对解放军进入上海后人们的评价进行观点提炼,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解析 首先,提炼观点,据材料“科学家竺可桢的日记”的记载得出,中国共产党对人民解放军要求严格;据材料“美国合众社的报道”得出,人民解放军战士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据材料“《大公报》报道”得出,中国共产党对人民解放军要求严格;据材料“原国家副主席荣毅仁的回忆”得出,人民解放军战士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综合以上观点得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代表人民利益,这同国民党有本质区别。其次,进行理由说明,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从人民军队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从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属性方面进行论述。
答案 观点1:中国共产党对人民解放军要求严格。
理由:人民解放军诞生后不久,就确立了“党指挥枪”的原则,人民解放军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以身作则,不仅严格要求自己,也要求人民解放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严格要求逐渐形成传统,人民解放军进入上海后也不例外。
观点2:人民解放军战士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理由:人民解放军战士是人民的子弟兵,其中绝大部分出身工农;人民解放军战士艰苦朴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人民解放军战士具有朴素的家国情怀,极为看重国家利益与民众权益。
观点3: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代表人民利益,这同国民党有本质区别。
理由:在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军队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经常损害百姓权益,离心离德,最终失败;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在同国民党斗争中,看到了国民党及其军队的腐败,深恶痛绝;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要求全党全军坚持“两个务必”,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将革命进行到底。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基础练]
1.(2023·江苏苏州期末)1945年,《大公报》将“毛泽东翩然到渝”与“抗战胜利”“中苏定约,结为盟好”并列为国家的喜事。“毛泽东毅然来渝,使我们过去所听到的对共产党的一切诬词和误解,完全粉碎了。”材料反映了(  )
A.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了主动
B.和平建国是人民的普遍愿望
C.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
D.民主党派支持共产党的主张
2.(2023·湖北恩施期中)下表是某次会议的各党派参会代表的人数统计。这次会议是(  )
政党 国民党代表 共产党 民主同盟 青年党 无党派人士 合计
代表人数 8 7 9 5 9 38
A.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D.国共两党重庆谈判
3.(2023·河北唐山期中)1946年6月,中共中央致电各军区负责人说:“观察近日形势,蒋介石准备大打,恐难挽回。我军必须战胜蒋军进攻,争取和平前途。”这一电报的历史背景是(  )
A.重庆谈判正在进行 
B.全面内战已经爆发
C.土地改革正在进行
D.战略决战已经开始
4.(2023·吉林白城期中)“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地逃。信号飞飞星乱眼,照明处处火如潮……”陈毅这首诗所指战役的意义是(  )
A.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B.使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
C.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D.结束国民党政府在中国大陆的反动统治
5. 下图漫画刊登在1948年在上海发行的《论语》杂志上,画中文字写道“刑满不肯去,此去衣食虑”。该漫画反映了(  )
A.国民党政治腐败
B.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C.国统区民生维艰
D.底层人民地位低下
6.(2023·江西宜春期末)毛泽东曾在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的给陈毅、邓小平、粟裕等人的电报中提出了“截断宿蚌路,歼敌于淮河长江以北”的战略方针,“夹其额,断其腰,置之于死地而后已”。这场战役是(  )
A.千里跃进大别山
B.淮海战役
C.第三次长沙会战
D.渡江战役
7.(2023·江西吉安期中)毛泽东在中共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城乡必须兼顾,但是党和军队的工作重心必须放在城市,必须用极大地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这一主张提出的背景是(  )
A.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
B.国民革命进入到高潮阶段
C.抗日战争即将获得胜利
D.解放战争初期的不利局面
8.(2023·陕西渭南期末)邓小平对此诙谐地说:“蒋委员长,今天我们上门了。”刘伯承指着桌上的台历说:“蒋先生的台历还是4月23号,转移真不慢啊。”与此事直接相关的事件是(  )
A.国共重庆谈判
B.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
C.渡江战役胜利
D.人民解放军占领上海
[能力练]
9.(2023·湖南长沙期末)1945年日本投降后,中共中央制定方针要求加大宣传“解放区军队是人民的军队”。随后,中共报刊在报道中共军队收复失地时注重强调“解放者”的概念。1946年,中共军队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些做法旨在(  )
A.调动民众参战的积极性
B.契合新的政治斗争需要
C.扭转解放战争不利局面
D.争取各民主党派的支持
10.(2023·辽宁大连期末)周恩来曾生动地比喻说:“黄河是蒋介石的‘外壕’,陇海路是他的‘铁丝网’,长江是他的‘内壕’。现在,我们……不仅跨过了‘外壕’,踏破了‘铁丝网’,而且打到他的 ‘内壕’。”上述局面的出现得益于(  )
A.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   
B.淮海战役
C.解放军进行战略进攻
D.渡江战役
11.(2023·河北邢台期末)下面为解放战争时期华东部队的战时军粮供应流程图。这反映了(  )
A.各战区军粮供应一体化
B.中共大兵团作战经验较为丰富
C.军粮供应程序化系统化
D.军粮供应充分保障了前线需求
12.(2023·福建龙岩期中)1948年,在上海、天津、广州、武汉等城市,有120万工人、青年学生参加反对内战、反对美帝国主义暴行的罢工和示威游行,其中罢工次数达3 000次。这表明(  )
A.国民党发动的全面内战爆发
B.青年学生是反蒋统治的主力
C.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已经形成
D.国民党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
13.(2023·山东烟台期末)1949年3月,毛泽东说:“随着战斗逐步地减少,工作队的作用就增加了……现在准备随军南下的五万三千个干部……是很不够用的,我们必须准备把二百一十万野战军全部地化为工作队。”这是因为(  )
A.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基本胜利
B.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结束
C.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具备了组织基础
14.(2023·福建福州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9年5月25日清晨,上海市区一些早出门的市民走到马路上时,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马路两边睡着许多解放军战士,他们虽看上去很累很疲劳,但睡得很熟很香。下表是当时的一些记载:
记载 出处
26日。下午三点起微雨,子夜大雨……解放军在路站岗,秩序极佳,绝不见欺侮老百姓之事。在研究院门前亦有岗位,院中同人予以食物均不受。守门之站岗者倦则卧地,亦绝不扰人,纪律之佳,诚难得也 科学家竺可桢的日记
中国共产党军纪优良,行止有节,礼貌周到……虽然有许多大厦是大开着,可以用来做军营,而中共军队仍睡在人行道上 美国合众社的报道
某对新人定于25日在新生活俱乐部结婚,婚礼正在进行,解放军到了,来接收这个国民党机构。新人宾客进退维谷。不想解放军很客气地说“你们结婚”,站在一旁等待。等到礼毕,又等到宾客进完茶点,司仪宣布终场,解放军才进场接收 《大公报》报道
我的车开到一个路口,有位解放军战士告诉我,前边还有战斗,不安全,要我别过去,态度和气诚恳,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解放军 原国家副主席荣毅仁的回忆
——摘编自王彝伟《65年前人民解放军进上海“睡马路”背后的故事》
根据表中的一种或多种记载,对解放军进入上海后人们的评价进行观点提炼,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