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
【学习目标】
①通过良渚、陶寺遗址,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②了解华夏族的形成、理解禅让制的含义。(历史解释)
③认识到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家国情怀)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了解良渚古城、陶寺都城遗址、禅让制。
学习难点:认识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课前预习】
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
大约在 多年前,我国原始的农业、畜牧业有了较大发展,人口显著增长, 逐步形成。社会分化加剧,出现了掌握政治、经济、军事和祭祀权力的 。以王为首的统治阶级对内进行管理和统治,对外发动战争,从而形成了 。
、 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二、良渚古城与陶寺都城
1、良渚古城遗址
①地点: 省 市
②时间:距今约 年
③遗址概况:古城等多组高等建筑反映了良渚社会 。贵族墓地说明当时的 已经相当明显。考古证实,距今约5000年,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 。
陶寺都城遗址
①地点: 省襄汾县
②时间:距今约 年
③遗址概况:城内墓葬随葬品的多少说明当时 严重。大型墓葬的随葬品来源十分广泛,反映出各
地文化因素 。还发现了很有可能是 的观象台。这些发现表明当时 地区已经出现了 。
3、良渚古城、陶寺都城等考古发现,表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具有 的特征。
三、远古的传说
1、炎黄部落联盟
①部落首领:炎帝、 帝、蚩尤
②战役
阪泉之战:结果:黄帝胜 影响: 形成。
之战:结果:炎黄联盟胜 影响: 逐渐形成,后人尊称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 ,海内外华人也以“ ”自称
2、尧舜禹部落联盟
① 的含义:将联盟首领传位给 之人。
②尧舜禹的功绩
尧——鼓励人们 ;
舜——制定 ,完善 ,稳定局势,派 治水,解除水患
禹—— 有功,被尊称为“ ”
【课中探究】
探究一:问题:【历史解释】结合所学说一说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具备了国家初始形态的历史依据。
探究二:问题:【家国情怀】小组讨论,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形成有什么特点?
【课后检测】
1.(2024·江苏连云港·中考真题)考古工作者在良渚遗址发现古城和外围水利系统,据估算,其工程总量超过1000万立方米。这可用于印证良渚古城( )
A.初步产生物品交换 B.已经出现早期国家 C.广泛使用青铜工具 D.开始推广牛耕技术
2.(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五千年的文明沉淀;铸就了灿烂的华夏文明。被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炎帝和黄帝 B.尧 C.舜 D.禹
3.(2023·山东潍坊·中考真题)“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这描述了(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郡县制
4.(2023·河南·中考真题)有学者说,在我国史前时期的各个文化区当中,中原有“居天下之中”的地理优势,扮演了中华文明大熔炉的角色。该学者肯定了中原文化区在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 )
A.产生时间最早 B.居于核心地位 C.发展相对独立 D.体系最为完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