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课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基础练]
1.2021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A.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体现
B.预示着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发生巨变
C.解决了发展不平衡与不充分的问题
D.实现了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
2.(2023·湖南长沙期中)下表为21世纪以来我国取得的成就(部分)这主要反映了我国( )
领域 成就
经济 2013—2019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接近30%;中国的外汇储备超过3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一
交通 2015年后,我国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总里程都居世界第一
科技 特高压输变电技术、“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中国天眼”、5G技术等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C.综合国力极大提升
D.成为科技创新强国
3.(2023·江苏盐城期中)2022年6月17日,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电磁弹射型航空母舰——“福建舰”成功命名下水,实现了我国自“辽宁舰”后五年下水一艘航空母舰的傲人成就。这一成就 ( )
A.反映了我国海权意识的觉醒
B.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全面发展
C.源于中国对外交往现实需要
D.得益于我国坚实的工业基础
4.(2023·山东德州期中)2023年3月10日,我国成功将天绘六号A/B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并成功发射的第400颗航天器,中国空间技术领域不断取得重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是( )
A.“向科学进军”热潮的掀起
B.科教兴国战略奠定了理论基础
C.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努力
D.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推动
5.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的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骨肉兄弟。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从现实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在于( )
A.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B.自力更生
C.实现直接“三通”
D.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6.(2023·河南商丘期末)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显示,中国外交政策不再强调“韬光养晦”,而是“将不再远离世界舞台中央”“更加积极主动地有所作为”。这说明 ( )
A.国力提升增强了外交自信
B.中国已放弃“不结盟”外交
C.中国开始主导世界新秩序
D.睦邻友好是中国外交宗旨
7.(2023·山东青岛期末)2020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提出:“各国要携手致力于推进合作共赢、合作共担、合作共治的共同开放。”“三个合作”是中国( )
A.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
B.构建命运共同体的有效策略
C.打破贸易壁垒的重要依托
D.捍卫多极化格局的权宜之计
8.(2023·山东滨州联考)2023年3月10日,沙特、伊朗两国达成《北京协议》,中沙伊三方签署并发表联合声明,宣布沙伊双方同意恢复外交关系,开展各领域合作。中国在这一事件中( )
A.决定了国际规则
B.主导着国际事务
C.展现了大国担当
D.掌控着国际局势
[能力练]
9.(2023·河北承德期中) 2020年11月23日,中国最后9个贫困县实现脱贫,改革开放以来,中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在全球贫困状况严峻、一些国家贫富分化加剧的背景下,中国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的70%以上。中国的脱贫攻坚成就 ( )
A.解决了全球性贫困和冲突加剧问题
B.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现
C.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成果
D.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10.(2023·江西南昌期中)2017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突破70万亿元;2018年突破80万亿元;2020年首次突破90万亿元。2020年,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2 447元,全员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这主要反映出我国( )
A.面临严峻的外部环境
B.社会生活日新月异
C.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D.第三产业占比增加
11.(2023·广东深圳期中)2022年,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2022年7月17日,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宣布,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浅水水下生产系统在渤海锦州31 1气田成功投用,单井试采气量达31万立方米/天。这一科研成果的应用使( )
A.我国海洋开发技术领先世界
B.我国能源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C.我国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
D.渤海成为我国石油主要产区
12.(2023·辽宁大连期中)近年来,澳门特区政府实现了全澳包括教会学校及国际学校在内的所有学校升挂国旗全覆盖,成立学界升旗队;以及新设立家国情怀馆、青少年爱国爱澳教育基地等场所,丰富学生对国家、澳门历史的多元学习体验。澳门特区政府的这一系列举措( )
A.实现了与内地教育的高度融合
B.增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
C.拓宽了中小学学生的国际视野
D.强化了“澳人治澳”理念
13.(2023·山东淄博期中)外交话语是外交工作中使用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中共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新世纪新的外交话语,如“和谐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和而不同”等。据此可知,我国外交( )
A.放弃了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
B.受冷战国际局势的影响明显
C.发展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对于人类文明多样性的尊重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以下是当代中国四个历史时期《人民日报》元旦社论高频词统计柱状图。
根据材料,分别给当代中国四个历史时期确立一个发展主题,并选其中一个进行解释。(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第30课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基础练]
1.2021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A.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体现
B.预示着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发生巨变
C.解决了发展不平衡与不充分的问题
D.实现了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
解析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一步,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体现,故选A项;基层社会治理是对基层(如城市社区、农村等)的治理,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B项;发展不平衡与不充分的问题目前还没有得到解决,排除C项;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目前尚未实现,排除D项。
答案 A
2.(2023·湖南长沙期中)下表为21世纪以来我国取得的成就(部分)这主要反映了我国( )
领域 成就
经济 2013—2019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接近30%;中国的外汇储备超过3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一
交通 2015年后,我国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总里程都居世界第一
科技 特高压输变电技术、“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中国天眼”、5G技术等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C.综合国力极大提升
D.成为科技创新强国
解析 据表可知,我国在经济、科技和交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综合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故选C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 000美元等,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A项;和平发展道路属于中国的战略抉择,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B项;科技创新只属于材料中一个方面,无法将材料中内容表述完整,排除D项。
答案 C
3.(2023·江苏盐城期中)2022年6月17日,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电磁弹射型航空母舰——“福建舰”成功命名下水,实现了我国自“辽宁舰”后五年下水一艘航空母舰的傲人成就。这一成就 ( )
A.反映了我国海权意识的觉醒
B.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全面发展
C.源于中国对外交往现实需要
D.得益于我国坚实的工业基础
解析 据材料可知,“福建舰”成功命名下水,彰显了我国大国风范和综合实力,这都得益于我国坚实的工业发展基础,故选D项;我国海权意识的觉醒是在鸦片战争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科学技术的全面发展促进了我国工业建设的成就不断涌现,而非航母建设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全面发展,排除B项;材料“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电磁弹射型航空母舰——‘福建舰’成功命名下水”描述的是中国工业的发展促进航母的建设,与“中国对外交往现实需要”无关,排除C项。
答案 D
4.(2023·山东德州期中)2023年3月10日,我国成功将天绘六号A/B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并成功发射的第400颗航天器,中国空间技术领域不断取得重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是( )
A.“向科学进军”热潮的掀起
B.科教兴国战略奠定了理论基础
C.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努力
D.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推动
解析 据材料“我国成功将天绘六号A/B星送入预定轨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空间技术领域不断取得重大成就,故选D项;“向科学进军”是在1956年提出的,排除A项;科教兴国战略是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有利于我国空间技术的发展,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努力是我国科技进步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
答案 D
5.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的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骨肉兄弟。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从现实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在于( )
A.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B.自力更生
C.实现直接“三通”
D.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故选D项,排除A、B两项;两岸“三通”已于2008年实现,而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是2016年召开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
答案 D
6.(2023·河南商丘期末)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显示,中国外交政策不再强调“韬光养晦”,而是“将不再远离世界舞台中央”“更加积极主动地有所作为”。这说明 ( )
A.国力提升增强了外交自信
B.中国已放弃“不结盟”外交
C.中国开始主导世界新秩序
D.睦邻友好是中国外交宗旨
解析 据材料“将不再远离世界舞台中央”“更加积极主动地有所作为”可知,伴随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外交上更加主动自信,故选A项;材料突出的是中国更加主动融入世界,并未提及“不结盟”外交,排除B项;中国并没有主导世界新秩序,排除C项;中国的外交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排除D项。
答案 A
7.(2023·山东青岛期末)2020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提出:“各国要携手致力于推进合作共赢、合作共担、合作共治的共同开放。”“三个合作”是中国( )
A.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
B.构建命运共同体的有效策略
C.打破贸易壁垒的重要依托
D.捍卫多极化格局的权宜之计
解析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个合作”是中国应对世界问题提出的中国方案,即构建命运共同体的有效策略,故选B项;材料没有涉及全面深化改革,排除A项;材料与贸易壁垒无关,排除C项;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排除D项。
答案 B
8.(2023·山东滨州联考)2023年3月10日,沙特、伊朗两国达成《北京协议》,中沙伊三方签署并发表联合声明,宣布沙伊双方同意恢复外交关系,开展各领域合作。中国在这一事件中( )
A.决定了国际规则
B.主导着国际事务
C.展现了大国担当
D.掌控着国际局势
解析 据材料可知,在中国的积极斡旋和推动下,伊朗和沙特宣布恢复外交关系并开展各领域合作,说明当代中国外交展现了大国担当,故选C项;材料不足以说明中国“决定”了国际规则,排除A项;仅此一事,不能说明中国“主导”着国际事务,排除B项;掌控着国际局势的说法过于绝对,也与中国“协和万邦”的外交理念不符,排除D项。
答案 C
[能力练]
9.(2023·河北承德期中) 2020年11月23日,中国最后9个贫困县实现脱贫,改革开放以来,中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在全球贫困状况严峻、一些国家贫富分化加剧的背景下,中国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的70%以上。中国的脱贫攻坚成就 ( )
A.解决了全球性贫困和冲突加剧问题
B.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现
C.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成果
D.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解析 据材料“中国最后9个贫困县实现脱贫”可知,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成果,故选C项;“中国减贫……70%以上”说明中国的脱贫攻坚战为缓解全球贫困作出了重要贡献,“解决”说法错误,排除A项;21世纪初,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经济体制),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国民经济结构是指一国国民经济中各个领域、各个部门、各个地区和各种经济成分之间的对比关系和结合状况,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答案 C
10.(2023·江西南昌期中)2017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突破70万亿元;2018年突破80万亿元;2020年首次突破90万亿元。2020年,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2 447元,全员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这主要反映出我国( )
A.面临严峻的外部环境
B.社会生活日新月异
C.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D.第三产业占比增加
解析 据材料可知,2017—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呈增长趋势,经济水平是判断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这反映出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故选C项;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不能说明外部环境严峻,排除A项;材料只反映了国民生产总值总额,未反映社会生活的具体细节,因此不能判定社会生活的日新月异,排除B项;材料没有第三产业比重的信息,因此不能判定其比重是否增加,排除D项。
答案 C
11.(2023·广东深圳期中)2022年,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2022年7月17日,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宣布,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浅水水下生产系统在渤海锦州31 1气田成功投用,单井试采气量达31万立方米/天。这一科研成果的应用使( )
A.我国海洋开发技术领先世界
B.我国能源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C.我国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
D.渤海成为我国石油主要产区
解析 据材料可知,我国自主研发浅水水下生产系统,是我国浅水海域油气开发模式的又一创新,可撬动渤海油田数亿吨天然气储量,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增添了新的技术装备,故选B项;材料没有与其他国家进行对比,得不出“领先世界”的结论,排除A项;1959年发现大庆油田,新中国甩掉“贫油国”的帽子,排除C项;“采气量达31万立方米/天”反映的是天然气的开采,而不是石油的开采,排除D项。
答案 B
12.(2023·辽宁大连期中)近年来,澳门特区政府实现了全澳包括教会学校及国际学校在内的所有学校升挂国旗全覆盖,成立学界升旗队;以及新设立家国情怀馆、青少年爱国爱澳教育基地等场所,丰富学生对国家、澳门历史的多元学习体验。澳门特区政府的这一系列举措( )
A.实现了与内地教育的高度融合
B.增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
C.拓宽了中小学学生的国际视野
D.强化了“澳人治澳”理念
解析 据材料可知,澳门特区政府注重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国史教育,能够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故选B项;中央贯彻“一国两制”,澳门教育与内地各有特色,不是高度融合,排除A项;材料强调对国家认同,并不是对世界的更多认识,不能得出拓宽了中小学学生国际视野的结论,排除C项;“澳人治澳”的理念与材料主旨相反,排除D项。
答案 B
13.(2023·山东淄博期中)外交话语是外交工作中使用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中共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新世纪新的外交话语,如“和谐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和而不同”等。据此可知,我国外交( )
A.放弃了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
B.受冷战国际局势的影响明显
C.发展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对于人类文明多样性的尊重
解析 据材料可知,中共十八大后,中国形成一系列如“和谐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和而不同”等外交话语,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和谐共生、合作共赢、尊重人类文明多样性的外交理念,故选D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外交始终坚持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排除A项;1991年随着苏联的解体,冷战国际格局就已结束,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中国发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排除C项。
答案 D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以下是当代中国四个历史时期《人民日报》元旦社论高频词统计柱状图。
根据材料,分别给当代中国四个历史时期确立一个发展主题,并选其中一个进行解释。(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解析 根据材料,分别给当代中国四个历史时期确立一个发展主题,1978—1992年的主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1993—2002年的主题为:加强党的领导,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2003—2012年的主题为:贯彻科学发展观,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又快又好发展。2013—2020年的主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响彻世界。选其中一个进行解释,可选“1978—1992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为例,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释,“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成为第一要务。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实现了党和国家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一时期,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成效巨大,对外开放迈出重大步伐;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持续推进,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所以,“经济”成为《人民日报》元旦社论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这一阶段的体制改革、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等。
答案 主题:1978—1992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1993—2002年:加强党的领导,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2003—2012年:贯彻科学发展观,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又快又好发展。
2013—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响彻世界。
解释:以“1978—1992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为例。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成为第一要务。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实现了党和国家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一时期,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成效巨大,对外开放迈出重大步伐;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持续推进,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所以,“经济”成为《人民日报》元旦社论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这一阶段的体制改革、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