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2024·江西南昌联考)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发表宣言,揭露日本有意“实行第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太平洋帝国主义战争”,要求全党“大胆地警醒群众的民族自觉”,领导群众“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暴力政策”。随后,派出干部奔赴抗日前线。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 )
A.积极推动联蒋抗日的实现
B.坚持实施全面抗战路线
C.肩负领导全民族抗战使命
D.倡导反法西斯国家联合
解析 材料说明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认清日本侵华的本质,号召群众和党员干部积极抵抗日本侵略,肩负起领导全民族抗战的使命,故选C项;九一八事变后,国共仍然处于对抗状态,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实现了联蒋抗日的转变,排除A项;全面抗战路线是在1937年洛川会议上制定的,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对反法西斯国家的态度,仅涉及国内的号召,排除D项。
答案 C
2.(2024·河南信阳调研)20世纪30年代,日本大力收买汉奸,鼓动“防共自治运动”,制造了一系列事件。主要包括“河北事件”“张北事件”“香河事件”“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等。这一系列事件( )
A.表明华北人民的民族意识尚未觉醒
B.提升了华北军民敌后抗战必胜的信心
C.致使中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
D.表明日本在沦陷区实行“以华制华”政策
解析 据材料可知,1935年,日本妄图控制华北地区,相继炮制了包括“河北事件”“张北事件”等事件,即“华北事变”,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致使中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故选C项;“尚未觉醒”说法错误,排除A项;1937年上海、太原失守后,八路军、新四军建立了多个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敌后抗战,排除B项;1935年,华北地区还不属于沦陷区,排除D项。
答案 C
3.(2023·河北张家口期中)下表为西安事变发生后各方势力的表态或行动,这( )
各方势力 表态或行动
宋美龄 12月14日,派蒋介石的英籍顾问、同时也做过张学良顾问的澳大利亚人端纳飞往西安
张学良 12月16日晚,托蒋百里见蒋介石,请蒋介石致函南京方面,“勿即攻陕,(蒋)不久当可出来”
中国共产党 12月17日,周恩来奔赴西安并与各方势力接触
A.有利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表明各方势力均希望联合抗日
C.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D.践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
解析 据材料表格内容可知,宋美龄派遣端纳飞往西安,张学良托蒋百里见蒋介石,说明了国民党亲英美派和张学良都在求取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周恩来奔赴西安也是希望通过对话谈判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有利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故选A项;材料体现的是西安事变发生后各方势力的表态或行动,只能说明各方势力对西安事变的态度,而不能说明对日本的态度,排除B项;抗日救亡运动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就已经兴起,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1937年9月才正式形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答案 A
4.(2024·贵州贵阳联考)如图为徐悲鸿1937年创作的作品《风雨鸡鸣》,其引用《诗经》做题款:“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对这幅画作的意象分析合理的是( )
A.借“风雨”之景表现革命形势汹涌澎湃
B.种种意象表明该画属于现实主义流派
C.“鸡鸣不已”象征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D.“云胡不喜”是表达对盟军的感恩之情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风雨鸡鸣》是1937年徐悲鸿在桂林创作的画作,这只高昂头颅的雄鸡代表了不屈不挠的中华民族,而“风雨如晦”的背景正是体现了当时的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侵略,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借这幅画作,徐悲鸿表达了心中的感情,他盼望着雄鸡站起来,用鸡啼赶走阴霾,渴望着和平美好生活的到来,因此该画象征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故选C项;当时处于抗日战争时期,“革命”说法错误,排除A项;现实主义美术以写实作为基本特征,明显与《风雨鸡鸣》借景抒情的绘画手法不符,排除B项;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于1942年1月,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
答案 C
5.(2023·湖北十堰期末)1937年,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游击队在国民党正面战场有序战略撤退之时,迅速挺进华北、华中和华南地区,创建抗日根据地,变日军的后方为前线,广泛开展游击战争,给敌人以有力的打击。这可用于说明( )
A.敌后战场成为抗战主战场
B.国共合作抗战的重要意义
C.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到来
D.中共取得了抗战的主导权
解析 据材料可知,国民党在正面战场抵御日军,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则深入敌后,给敌人以有力打击,说明了国共合作抗战的重要意义,故选B项;1938年后,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战主战场,排除A项;1938年武汉会战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排除C项;1937年国共实现合作之初,抗战的主导仍是国民政府,排除D项。
答案 B
6.(2024·江苏苏州调研)如图所示是民国二十七年《中国的空军》杂志上刊载的著名漫画家丰子恺的作品,画中打油诗写道:“中国空军歼敌机,敌机翻落稻田里。农夫上前捉敌人,缚住两人如缚鸡。”该作品意在( )
A.祝贺武汉会战的伟大胜利
B.鼓舞全国人民的抗战斗志
C.展示国共合作的巨大成果
D.表明抗战进入了相持阶段
解析 据材料可知,民国二十七年是1938年,当时正值全民族抗战的战略防御时期,中国方面取得的胜利不多,漫画中的打油诗表达的是中国空军英勇抗战,将敌机打下,稻田里的农民轻易就将敌人活捉,这是通过漫画的形式鼓舞全国人民的抗战斗志,故选B项;武汉会战以武汉失守结束,并未取得胜利,排除A项;1938年中国的抗战还处于失利状态,且漫画本身也没有关于国共合作的信息,排除C项;广州、武汉的失陷标志着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
答案 B
7.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讲道:“我们不应因一个民族中有少数军国主义分子发起侵略战争就仇视这个民族,战争的罪责在少数军国主义分子而不在人民,但人们任何时候都不应忘记侵略者所犯下的严重罪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南京大屠杀是日军骇人听闻的反人类罪行 ②中国人民必须牢记日本侵略者的罪行 ③南京大屠杀惨案的历史不容篡改 ④中日两国人民应该世代友好下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材料“战争的罪责在少数军国主义分子而不在人民,但人们任何时候都不应忘记侵略者所犯下的严重罪行”体现了南京大屠杀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同时要勿忘历史,故①②正确;材料同时也昭示南京大屠杀惨案的历史不容篡改,故③正确;“我们不应因一个民族中有少数军国主义分子发起侵略战争就仇视这个民族,战争的罪责在少数军国主义分子而不在人民”体现了中日两国人民应该世代友好下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故④正确,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
8.(2024·山东潍坊摸底)1939年国立暨南大学向教育部提议收购流落到民间的古籍文献;1944年国立浙江大学组建“社会教育推行委员会”,在遵义开办民众学校及各类补习班,推进识字教育。上述活动的主要任务是( )
A.推动平民教育
B.适应高校西迁
C.践行文化救亡
D.宣扬抗战反日
解析 据材料可知,抗战时期,收购流落到民间的古籍文献及推进识字教育,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存和民众启蒙作出重大贡献,践行了文化救亡,故选C项;收购流落民间的古籍文献和平民教育无关,排除A项;材料强调通过文化教育来推动抗日救亡运动,与适应高校西迁无关,排除B项;宣扬抗战反日与“收购流落到民间的古籍文献”“开办民众学校及各类补习班,推进识字教育”不符,排除D项。
答案 C
9.(2024·山东济南联考)下图为1941年莫朴创作的版画《我们活跃在苏北》,画面中间位置,一头水牛正在田间劳作,新四军战士正和农民亲切交谈。画面保留了大片空白空间,表现一望无垠的天空与广阔的水田。这幅画体现了( )
A.“三三制”原则调动人民积极性
B.大生产运动在边区落实
C.中国共产党坚持贯彻群众路线
D.双减双交政策效果显著
解析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存亡大局出发,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发动并依靠人民群众进行了一系列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建设,据此可知,该版画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坚持贯彻群众路线,故选C项;“三三制”原则主要涉及政权建设,与经济建设无关,排除A项;大生产运动主要是在陕甘宁边区和华北抗日根据地进行,这与题干“苏北”不一致,排除B项;该版画主要述及新四军与农民亲切交谈,并没有述及“双减双交”政策,排除D项。
答案 C
10.(2024·安徽合肥摸底)20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中期,有关民主选举的标语和口号在陕甘宁、晋察冀等边区较为普遍,如“选举是保卫边区的法宝,民选各级政府,人民是政府的主人”。此外,还有民主答疑、民主漫画等多种形式。这些做法旨在( )
A.使人民群众成为国家的主人
B.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明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D.完善苏维埃基层政权组织架构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陕甘宁、晋察冀等边区的民主举措服务于调动广大民众的抗日积极性,旨在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选B项;新中国的成立,才使人民群众成为国家的主人,排除A项;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是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这个井冈山时期已经明确,排除C项;“苏维埃”的说法是土地革命时期的称呼,抗日战争时期称为边区政府,排除D项。
答案 B
11.(2023·湖南衡阳期末)下表反映了1939—1943年日军在“敌后战场”部署兵力的情况。据此可知,这段时间( )
时间(年) 数量(不含关东军) 占中国派遣军比重
1939 54万 62%
1940 47万 58%
1941 46万 75%
1942 33.2万 63%
1943 35万 58%
A.抗日战争转入相持阶段
B.世界反法西斯战线建立
C.正面战场面临更大压力
D.敌后战场是东方主战场
解析 据材料可知,敌后战场始终牵制了超过半数的日军兵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主战场,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敌后战场又是中国战场的主战场,故选D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转入相持阶段是1938年10月,排除A项;世界反法西斯战线建立于1942年,无法涵盖1939—1941年,排除B项;1941年以后日军转移了大量兵力投入太平洋战场,相持阶段正面战场的压力要小于战略防御阶段,排除C项。
答案 D
12.(2023·湖南怀化期末)1945年4月,在抗日战争的最后一次会战——“雪峰山会战”中,中国军队与日军鏖战肉搏,反复争夺阵地。在中国军队的英勇搏杀下,终以日军被击毙3万余人,彻底溃败告终。由此可知( )
A.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
B.国共两党摒弃前嫌精诚合作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
D.反法西斯国家之间团结一致
解析 根据材料“鏖战肉搏”“英勇搏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中雪峰山会战的中国军队奋勇杀敌,展现出中华民族的英勇不屈精神,故选A项;1937年9月国共两党开始了第二次合作,排除B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指的是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全国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各爱国军队、各阶层爱国人士以及海外华侨参加的,团结一致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全民族统一战线,而材料体现会战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军队,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没有体现反法西斯国家之间团结一致,排除D项。
答案 A
13.(2024·重庆江北联考)1945年3月,国民政府拟定的《台湾接管计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国语普及计划”:中小学校以国语为必修课,公职人员和教职人员应首先使用国语,限期逐步实施。这一计划 ( )
A.提高了国民党政治威望
B.激励了台湾的抗日斗争
C.旨在加快普及基础教育
D.利于强化民族文化认同
解析 据材料可知,1945年,被日本殖民半个世纪之久的台湾得以光复后,在台湾大力普及国语,有助于强化民族认同,故选D项;1945年3月,台湾还未最终光复,国民政府的接管措施也未实施,不能得出提高了国民党政治威望的结论,排除A项;《台湾接管计划纲要》出台时,抗日战争仍在继续,这一政策并不能在台湾得到广泛宣传,激励了台湾的抗日斗争与题中信息的逻辑关系不成立,排除B项;台湾光复后的国语教育不仅涉及基础教育,还包括公职人员和教职人员,旨在加快普及基础教育的说法提取信息不完整,排除C项。
答案 D
14.(2023·福建漳州期末)1945年10月,毛泽东在《忆重庆谈判》中感叹:“遍地哀鸿遍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这表明他赴重庆进行谈判是为了( )
A.合作创办黄埔军校
B.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
C.争取国内民主和平
D.商讨新中国成立事宜
解析 抗日战争胜利后,和平建国是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中共力主和平、民主、团结,与题意相合,故选C项;黄埔军校从1924年创建到1930年停办,历时6年,排除A项;全民族共同抗日发生于1937—1945年,排除B项;商讨新中国成立事宜是1949年9月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职责,排除D项。
答案 C
15.(2023·广东惠州期末)1945年9月,八路军接受苏共中央的建议“到农村去发展,去没有国民党和苏军的地方发展,不要留在沈阳、长春这样的大城市”,主动撤出了沈阳。同月,八路军还主动从广东、江苏、浙江、湖北等多个解放区撤出。此举( )
A.表达了中共和平建国的诚意
B.体现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揭露了国民党假和平的面目
D.基于中国革命性质的变化
解析 据材料可知,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主动从大城市撤出,这体现出中共为与国民党一起和平建国的诚意,故选A项;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此时是抗日战争胜利初,排除B项;重庆谈判揭露了国民党假和平的面目,排除C项;此时中国革命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并未变化,排除D项。
答案 A
16.(2024·浙江金华联考)下图是创作于1947年漫画《后备空虚,败局已定》。这一漫画创作的主要背景是( )
A.国共双方达成《双十协定》
B.国共两党的战略决战结束
C.反对美蒋的爱国民主运动兴起
D.解放军挫败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解析 漫画创作于1947年,主要反映国共两党军事变化,国民党军队大部分已派至内战前线,另有一部分已出局的“被歼灭的美械蒋军”,来说明国民党“后备空虚,败局已定”。图中信息反映的不是针对国统区的第二条战线,而是基于1946年人民解放军挫败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故选择D项。
答案 D
17.(2023·北京西城二模)1947年3月,中共中央作出决定:一方面成立中央前敌委员会,由毛泽东等主持,仍留陕北,同敌“兜圈子、扭辫子”并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同时成立中央工作委员会,撤出陕北后“经五台往太行”疏散,负责“中央委托之工作”。这些调整( )
A.促进了土地改革群众运动的高涨
B.成功开辟了国统区内的第二条战线
C.是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具体实践
D.有助于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解析 据材料可知,这些调整有助于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故选D项;题干内容述及的是中共中央的政治、军事调整,与“土地改革”无关,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条战线指的是国统区人民与蒋介石反动政府之间的尖锐斗争,这与题干中“陕北”“经五台往太行”不一致,排除B项;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指的是从城市到农村,抑或是从农村到城市,这与题干内容不一致,排除C项。
答案 D
18.(2024·河南信阳调研)1948年,民主派普遍认为,所谓“民权”,变成了官权,变成土豪劣绅的权,地痞流氓的权。民族资产阶级更相信国民党是官僚资本、豪门资本的代言人。农民则对于长期盼望的平均地权彻底灰心。据此可知,国民党 ( )
A.开始摒弃新三民主义
B.统治已呈现全面危机
C.初现专制独裁的面目
D.所属阶级利益发生改变
解析 据材料可知,民主派、民族资产阶级和农民对国民党统治深感失望,国民党在民众中的信誉已经丧失,其统治已呈现全面危机,故选B项;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的时候,国民党就已经摒弃了以三大政策为核心的新三民主义,排除A项;1927年秋,“宁汉合流”后,国民党专制独裁统治就已开始,排除C项;1927年之后的国民党始终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排除D项。
答案 B
19.(2024·河南平顶山测试)20世纪40年代后期,某次军事行动是规模空前的大会战,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首次联合作战,形成“饮马长江、解放全国”的有利态势。据此可知,该军事行动( )
A.是抗战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
B.为解放军渡江战役奠定了基础
C.结束了国民党政权独裁统治
D.揭开了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解析 据材料可知,该军事行动是淮海战役,为渡江战役奠定了基础,故选B项;抗战以来最大一次胜利指台儿庄大捷,发生在193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此时尚未发生渡江战役,国民党政权独裁统治尚未结束,排除C项;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
答案 B
20.(2024·重庆渝北月考)1949年5月,石家庄市委市政府组织开展“红五月竞赛”,全市职工踊跃参加,人人出力,个个建功。经过两个月的竞赛,石家庄在增产、创造、节约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和收益。“红五月竞赛”的成果( )
A.彰显了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
B.为战略决战打下坚实物质基础
C.贯彻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策
D.积累了新中国政权建设的经验
解析 据材料可知,“红五月竞赛”是工人阶级的劳动竞赛,得到了广大职工的积极响应,突出显示了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故选A项;战略决战开始于1948年秋,结束于1949年1月,这与题中信息的因果关系不成立,排除B项;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涉及的是所有制结构问题和对官僚资本的态度问题,与工人阶级竞赛的主旨不符,排除C项; 组织工人竞赛体现了领导经济建设的问题,与政权建设没有关系,排除D项。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0分)
21.(2023·江苏南京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20世纪30年代国耻地理教育
1930年 历史学家贾逸君编写了《中国国耻地理》一书,对日本在华租借地、割让地以及满洲问题大书特写,希望国人“共谋挽救之策”
1931年 教育部通令各级学校每周“专讲”日本侵华历史数小时,重视“本国历史地理”,增强学生救国雪耻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1933年 中华书局出版的《小学地理课本教学法》要求儿童制作“割让地图”“租借地表”,鼓励学生拟定“收回割让租借地的计划书”
1936年 江苏省立教育学院拍摄国难教育卡通片《五十六痛史》,片中通过地图对国土沦陷后的严峻形势进行了直观形象展示
1937年 北平民众教育馆则在明耻楼展示中华国耻地图,同时对“国耻时间、起因及损失”加以略述,强烈的视觉与情感冲击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摘编自熊斌《近代中国的国耻地理教育》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30年代国耻地理教育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耻地理教育加强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30年代国耻地理教育的历史意义。(8分)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历史学家贾逸君编写了《中国国耻地理》”“教育部通令各级学校每周‘专讲’日本侵华历史数小时”“江苏省立教育学院拍摄国难教育卡通片《五十六痛史》”“北平民众教育馆则在明耻楼展示中华国耻地图”等信息,从内容、形式、主体、对象等角度思考可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政府与民间相结合,教育对象不断扩大。第二小问原因,综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从国内、国际、政府和社会等角度思考可得出,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国民政府推动,各界爱国人士的倡导。
第(2)问,据材料“希望国人‘共谋挽救之策’”“增强学生救国雪耻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对国土沦陷后的严峻形势进行了直观形象展示”等信息,从思想、政治、社会和历史进步等角度思考可得出,唤醒民众的爱国热情,提升民族凝聚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捍卫领土完整、洗雪百年屈辱提供了精神动力。
答案 (1)特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政府与民间相结合;教育对象不断扩大。
原因: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国民政府推动;各界爱国人士的倡导。
(2)意义:唤醒民众的爱国热情;提升民族凝聚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捍卫领土完整、洗雪百年屈辱提供了精神动力。
22.(2023·辽宁丹东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940年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开播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广播事业的开始,国统区和沦陷区有数十万台收音机可收听。电台在语言广播的同时。亦用国际通码向世界各国播发新华通讯社电讯。电台广播的主要内容有:中共中央的重要文件,重要社论和文章、国际国内时事新闻、军情战报等、电台还播放京剧名段、名人讲演、音乐戏曲等节目。后增加对日本官兵播音,揭露日本侵华战争的反动残暴,号召日本士兵积极投入反战活动,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摘编自刘莹莹、赵云泽《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材料二 解放战争时期,党领导下的新华广播复播,各解放区纷纷涌现地方性广播电台。各电台广播内容主要有:宣传党的主张、揭露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阴谋、新闻报道、文艺节目、社论、介绍解放区等,灵活采取宣传策略,积极争取更多可团结的力量。各电台还声援国统区的爱国民主运动,请国民党起义人员进行广播讲话,号召国民党官兵退出军队。
——摘编自赵聪、邱菊《新中国成立前党的广播宣传特色与当代启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前党的广播宣传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前党的广播宣传的重要意义。(8分)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开播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广播事业的开始”可知,当时根据地的广播事业直接接受党的领导,体现了党管传媒的原则;根据材料一、二“揭露日本侵华战争的反动残暴,号召日本士兵积极投入反战活动”“宣传党的主张、揭露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阴谋”可知,抗日战争时期的广播积极号召人民的反侵略意识,解放战争时期的广播积极揭露美蒋政权的独裁内战政策,这说明革命时期的广播事业服务于革命形势的需要;根据材料二“灵活采取宣传策略,积极争取更多可团结的力量”可知,解放战争时期的广播事业通过灵活宣传,争取从心理的角度瓦解敌方阵线;根据材料一、二“电台还播放京剧名段、名人讲演、音乐戏曲等节目”“宣传党的主张、揭露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阴谋、新闻报道、文艺节目、社论、介绍解放区等”可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广播事业既注重政治宣传,也注重满足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需要,内容上具有灵活多样的特点;根据材料二“积极争取更多可团结的力量”“各电台还声援国统区的爱国民主运动”可知,解放战争时期的广播事业还积极维护社会各界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团结,积极声援国统区的反独裁斗争。
第(2)问,根据材料一、二“亦用国际通码向世界各国播发新华通讯社电讯”“党领导下的新华广播复播,各解放区纷纷涌现地方性广播电台”可知,党领导的广播事业积极向国内外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有利于扩大党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根据材料一、二“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开播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广播事业的开始”“各解放区纷纷涌现地方性广播电台”可知,党在根据地的广播事业带动了地方广播电台的发展,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传媒体系的完善;根据材料一、二“电台广播的主要内容有:中共中央的重要文件,重要社论和文章”“各电台广播内容主要有:宣传党的主张、揭露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阴谋、新闻报道、文艺节目”可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广播事业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打破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的舆论垄断;根据材料一“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可知,党在根据地广播事业的发展有利于争取社会和平,推动了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发展,也加速了民主革命的胜利。
答案 (1)特点:坚持党管传媒原则(坚持党的领导);服务于革命形势的需要(抗日战争时期以救亡图存为主调,解放战争时期以反蒋争取群众支持为主调);采取分化瓦解的心理战,针对性强;注重民众精神文化需求;内容灵活多样;极力维护统一战线,争取各界支持。
(2)意义: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扩大了党的影响;完善了中国共产党的传媒体系;打破了帝国主义与国民党的舆论垄断;有利于争取和平,推动了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发展。
23.以下材料为中共中央所在地变迁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1921年7月,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上海因其特殊的历史机缘,中共中央曾较长时间驻扎于此。
1927年初,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由广州迁至武汉,中共中央领导也相继来到武汉,武汉成为中共中央的第二个驻扎地。7月,鉴于武汉地区形势的险峻,中共中央被迫再次搬迁回上海。
在上海,以博古为首的临时中央政治局推行“左”倾冒险主义政策,再加上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使得党在组织上和工作中都遭到严重损失,党中央已经无法在上海立足。从1933年初开始,临时中央的领导人相继离开上海来到瑞金。瑞金成为临时党中央的所在地。临时中央的到来,使“左”倾错误思想在中央革命根据地严重泛滥。
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1935年10月,中共中央随中央红军抵达陕甘根据地的吴起镇。1937年1月,中共中央领导机关由保安迁至延安。此后的十年间,延安作为中国革命的指导中心和战略总后方,领导了敌后军民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初期的斗争。
1948年,中共中央迁至西柏坡。至此,西柏坡成了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
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后,中共中央及其所属机构陆续离开西柏坡,至3月25日全部迁往北平(北京)。
——摘编自《党史文苑》
依据材料,结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解读中共中央驻地的变迁。(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解析 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中共中央所在地经历了从上海、武汉、上海、江西瑞金、延安、西柏坡、北京的辗转过程,然后联系所学解读这种转移的原因。如从上海到武汉是与中共在上海成立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有关,从上海到江西瑞金是同“左”倾冒险主义和国民党的白色恐怖有关,从江西瑞金到延安是同“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和工农红军长征胜利有关,从延安到西柏坡和北京,是同中国革命的胜利进展有关,据此可以看出,中共中央所在地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进程密切相关。
答案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央驻扎地经历了从上海到江西,再到陕北、西柏坡,直至北京的过程。这一转移过程的原因既有反动势力的迫害(如五次“围剿”),也有中共自身原因(如“左”倾错误),也有因为革命形势发展而作的转移(如解放战争时期)。总体来看,中共中央驻扎地的变迁反映出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反映出中共不断调整政策应对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说明中共中央驻扎地的变迁与中国革命进程紧密相关。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2024·江西南昌联考)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发表宣言,揭露日本有意“实行第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太平洋帝国主义战争”,要求全党“大胆地警醒群众的民族自觉”,领导群众“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暴力政策”。随后,派出干部奔赴抗日前线。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 )
A.积极推动联蒋抗日的实现
B.坚持实施全面抗战路线
C.肩负领导全民族抗战使命
D.倡导反法西斯国家联合
2.(2024·河南信阳调研)20世纪30年代,日本大力收买汉奸,鼓动“防共自治运动”,制造了一系列事件。主要包括“河北事件”“张北事件”“香河事件”“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等。这一系列事件( )
A.表明华北人民的民族意识尚未觉醒
B.提升了华北军民敌后抗战必胜的信心
C.致使中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
D.表明日本在沦陷区实行“以华制华”政策
3.(2023·河北张家口期中)下表为西安事变发生后各方势力的表态或行动,这( )
各方势力 表态或行动
宋美龄 12月14日,派蒋介石的英籍顾问、同时也做过张学良顾问的澳大利亚人端纳飞往西安
张学良 12月16日晚,托蒋百里见蒋介石,请蒋介石致函南京方面,“勿即攻陕,(蒋)不久当可出来”
中国共产党 12月17日,周恩来奔赴西安并与各方势力接触
A.有利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表明各方势力均希望联合抗日
C.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D.践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
4.(2024·贵州贵阳联考)如图为徐悲鸿1937年创作的作品《风雨鸡鸣》,其引用《诗经》做题款:“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对这幅画作的意象分析合理的是( )
A.借“风雨”之景表现革命形势汹涌澎湃
B.种种意象表明该画属于现实主义流派
C.“鸡鸣不已”象征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D.“云胡不喜”是表达对盟军的感恩之情
5.(2023·湖北十堰期末)1937年,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游击队在国民党正面战场有序战略撤退之时,迅速挺进华北、华中和华南地区,创建抗日根据地,变日军的后方为前线,广泛开展游击战争,给敌人以有力的打击。这可用于说明( )
A.敌后战场成为抗战主战场
B.国共合作抗战的重要意义
C.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到来
D.中共取得了抗战的主导权
6.(2024·江苏苏州调研)如图所示是民国二十七年《中国的空军》杂志上刊载的著名漫画家丰子恺的作品,画中打油诗写道:“中国空军歼敌机,敌机翻落稻田里。农夫上前捉敌人,缚住两人如缚鸡。”该作品意在( )
A.祝贺武汉会战的伟大胜利
B.鼓舞全国人民的抗战斗志
C.展示国共合作的巨大成果
D.表明抗战进入了相持阶段
7.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讲道:“我们不应因一个民族中有少数军国主义分子发起侵略战争就仇视这个民族,战争的罪责在少数军国主义分子而不在人民,但人们任何时候都不应忘记侵略者所犯下的严重罪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南京大屠杀是日军骇人听闻的反人类罪行 ②中国人民必须牢记日本侵略者的罪行 ③南京大屠杀惨案的历史不容篡改 ④中日两国人民应该世代友好下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8.(2024·山东潍坊摸底)1939年国立暨南大学向教育部提议收购流落到民间的古籍文献;1944年国立浙江大学组建“社会教育推行委员会”,在遵义开办民众学校及各类补习班,推进识字教育。上述活动的主要任务是( )
A.推动平民教育
B.适应高校西迁
C.践行文化救亡
D.宣扬抗战反日
9.(2024·山东济南联考)下图为1941年莫朴创作的版画《我们活跃在苏北》,画面中间位置,一头水牛正在田间劳作,新四军战士正和农民亲切交谈。画面保留了大片空白空间,表现一望无垠的天空与广阔的水田。这幅画体现了( )
A.“三三制”原则调动人民积极性
B.大生产运动在边区落实
C.中国共产党坚持贯彻群众路线
D.双减双交政策效果显著
10.(2024·安徽合肥摸底)20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中期,有关民主选举的标语和口号在陕甘宁、晋察冀等边区较为普遍,如“选举是保卫边区的法宝,民选各级政府,人民是政府的主人”。此外,还有民主答疑、民主漫画等多种形式。这些做法旨在( )
A.使人民群众成为国家的主人
B.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明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D.完善苏维埃基层政权组织架构
11.(2023·湖南衡阳期末)下表反映了1939—1943年日军在“敌后战场”部署兵力的情况。据此可知,这段时间( )
时间(年) 数量(不含关东军) 占中国派遣军比重
1939 54万 62%
1940 47万 58%
1941 46万 75%
1942 33.2万 63%
1943 35万 58%
A.抗日战争转入相持阶段
B.世界反法西斯战线建立
C.正面战场面临更大压力
D.敌后战场是东方主战场
12.(2023·湖南怀化期末)1945年4月,在抗日战争的最后一次会战——“雪峰山会战”中,中国军队与日军鏖战肉搏,反复争夺阵地。在中国军队的英勇搏杀下,终以日军被击毙3万余人,彻底溃败告终。由此可知( )
A.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
B.国共两党摒弃前嫌精诚合作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
D.反法西斯国家之间团结一致
13.(2024·重庆江北联考)1945年3月,国民政府拟定的《台湾接管计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国语普及计划”:中小学校以国语为必修课,公职人员和教职人员应首先使用国语,限期逐步实施。这一计划 ( )
A.提高了国民党政治威望
B.激励了台湾的抗日斗争
C.旨在加快普及基础教育
D.利于强化民族文化认同
14.(2023·福建漳州期末)1945年10月,毛泽东在《忆重庆谈判》中感叹:“遍地哀鸿遍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这表明他赴重庆进行谈判是为了( )
A.合作创办黄埔军校
B.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
C.争取国内民主和平
D.商讨新中国成立事宜
15.(2023·广东惠州期末)1945年9月,八路军接受苏共中央的建议“到农村去发展,去没有国民党和苏军的地方发展,不要留在沈阳、长春这样的大城市”,主动撤出了沈阳。同月,八路军还主动从广东、江苏、浙江、湖北等多个解放区撤出。此举( )
A.表达了中共和平建国的诚意
B.体现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揭露了国民党假和平的面目
D.基于中国革命性质的变化
16.(2024·浙江金华联考)下图是创作于1947年漫画《后备空虚,败局已定》。这一漫画创作的主要背景是( )
A.国共双方达成《双十协定》
B.国共两党的战略决战结束
C.反对美蒋的爱国民主运动兴起
D.解放军挫败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17.(2023·北京西城二模)1947年3月,中共中央作出决定:一方面成立中央前敌委员会,由毛泽东等主持,仍留陕北,同敌“兜圈子、扭辫子”并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同时成立中央工作委员会,撤出陕北后“经五台往太行”疏散,负责“中央委托之工作”。这些调整( )
A.促进了土地改革群众运动的高涨
B.成功开辟了国统区内的第二条战线
C.是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具体实践
D.有助于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18.(2024·河南信阳调研)1948年,民主派普遍认为,所谓“民权”,变成了官权,变成土豪劣绅的权,地痞流氓的权。民族资产阶级更相信国民党是官僚资本、豪门资本的代言人。农民则对于长期盼望的平均地权彻底灰心。据此可知,国民党 ( )
A.开始摒弃新三民主义
B.统治已呈现全面危机
C.初现专制独裁的面目
D.所属阶级利益发生改变
19.(2024·河南平顶山测试)20世纪40年代后期,某次军事行动是规模空前的大会战,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首次联合作战,形成“饮马长江、解放全国”的有利态势。据此可知,该军事行动( )
A.是抗战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
B.为解放军渡江战役奠定了基础
C.结束了国民党政权独裁统治
D.揭开了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20.(2024·重庆渝北月考)1949年5月,石家庄市委市政府组织开展“红五月竞赛”,全市职工踊跃参加,人人出力,个个建功。经过两个月的竞赛,石家庄在增产、创造、节约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和收益。“红五月竞赛”的成果( )
A.彰显了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
B.为战略决战打下坚实物质基础
C.贯彻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策
D.积累了新中国政权建设的经验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0分)
21.(2023·江苏南京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20世纪30年代国耻地理教育
1930年 历史学家贾逸君编写了《中国国耻地理》一书,对日本在华租借地、割让地以及满洲问题大书特写,希望国人“共谋挽救之策”
1931年 教育部通令各级学校每周“专讲”日本侵华历史数小时,重视“本国历史地理”,增强学生救国雪耻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1933年 中华书局出版的《小学地理课本教学法》要求儿童制作“割让地图”“租借地表”,鼓励学生拟定“收回割让租借地的计划书”
1936年 江苏省立教育学院拍摄国难教育卡通片《五十六痛史》,片中通过地图对国土沦陷后的严峻形势进行了直观形象展示
1937年 北平民众教育馆则在明耻楼展示中华国耻地图,同时对“国耻时间、起因及损失”加以略述,强烈的视觉与情感冲击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摘编自熊斌《近代中国的国耻地理教育》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30年代国耻地理教育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耻地理教育加强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30年代国耻地理教育的历史意义。(8分)
22.(2023·辽宁丹东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940年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开播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广播事业的开始,国统区和沦陷区有数十万台收音机可收听。电台在语言广播的同时。亦用国际通码向世界各国播发新华通讯社电讯。电台广播的主要内容有:中共中央的重要文件,重要社论和文章、国际国内时事新闻、军情战报等、电台还播放京剧名段、名人讲演、音乐戏曲等节目。后增加对日本官兵播音,揭露日本侵华战争的反动残暴,号召日本士兵积极投入反战活动,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摘编自刘莹莹、赵云泽《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材料二 解放战争时期,党领导下的新华广播复播,各解放区纷纷涌现地方性广播电台。各电台广播内容主要有:宣传党的主张、揭露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阴谋、新闻报道、文艺节目、社论、介绍解放区等,灵活采取宣传策略,积极争取更多可团结的力量。各电台还声援国统区的爱国民主运动,请国民党起义人员进行广播讲话,号召国民党官兵退出军队。
——摘编自赵聪、邱菊《新中国成立前党的广播宣传特色与当代启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前党的广播宣传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前党的广播宣传的重要意义。(8分)
23.以下材料为中共中央所在地变迁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1921年7月,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上海因其特殊的历史机缘,中共中央曾较长时间驻扎于此。
1927年初,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由广州迁至武汉,中共中央领导也相继来到武汉,武汉成为中共中央的第二个驻扎地。7月,鉴于武汉地区形势的险峻,中共中央被迫再次搬迁回上海。
在上海,以博古为首的临时中央政治局推行“左”倾冒险主义政策,再加上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使得党在组织上和工作中都遭到严重损失,党中央已经无法在上海立足。从1933年初开始,临时中央的领导人相继离开上海来到瑞金。瑞金成为临时党中央的所在地。临时中央的到来,使“左”倾错误思想在中央革命根据地严重泛滥。
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1935年10月,中共中央随中央红军抵达陕甘根据地的吴起镇。1937年1月,中共中央领导机关由保安迁至延安。此后的十年间,延安作为中国革命的指导中心和战略总后方,领导了敌后军民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初期的斗争。
1948年,中共中央迁至西柏坡。至此,西柏坡成了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
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后,中共中央及其所属机构陆续离开西柏坡,至3月25日全部迁往北平(北京)。
——摘编自《党史文苑》
依据材料,结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解读中共中央驻地的变迁。(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