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2024·河北保定检测)下图所示为1978年10月7日《内蒙古日报》刊登的文章《全国各地热烈讨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可用于研究 ( )
A.拨乱反正时期的思想状况
B.经济体制改革对传统观念的冲击
C.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开启
D.改革开放初期传媒界的思想变迁
2.(2024·湖南张家界联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了党内存在的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批评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据此可知,这次会议 ( )
A.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B.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C.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路线
D.取得了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成果
3.(2024·湘豫名校联考)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不仅恢复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且“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放在了“国家机构”之前。这说明1982年宪法 ( )
A.弥补了1954年宪法的不足
B.健全了中国法律体系
C.凸显了国家权力的来源
D.落实了依法治国精神
4.(2023·湖南长沙联考)年画是中国的一种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我和妈妈去旅游》(赵绍虎创作)折射了新时期我国 ( )
我和妈妈去旅游
注:夏日机场,客人如织,一位来自农村的青年妇女带着孩子在候机。
A.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C.第三产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果显著
5.(2024·山东潍坊检测)1983年,农村开始出现许多新经济现象,如承包大户、雇工、长途贩运、个人购置农机和农副产品加工机具、私人开办工商业、农民外出打工等。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民择业观念的变化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C.经济责任制逐步实行
D.农村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
6.(2024·福建泉州一模)20世纪80年代初,洛阳轴承厂在北京、上海等地设立了经销处。各经销处按季度向洛阳轴承厂提供市场动态、行情和用户对产品的意见,推动轴承销售数量大大增加。由此可知,当时我国( )
A.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
B.对外开放领域逐步扩大
C.现代企业制度已经建立
D.传统经济模式已被突破
7.(2023·四川泸州期末)下图是我国出口工业制成品结构示意图,这反映了我国 ( )
A.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已经完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D.制造业的转型与升级
8.(2024·山东滨州摸底)1990年3月,政府允许上海、深圳两地试点公开发行股票。同年,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利用股票融资改善企业经营的机制在全国逐渐推广开来。这反映出( )
A.企业体制改革全面铺开
B.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
C.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D.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9.(2023·山东德州期末)1992年1月开始,中国各大媒体刊物陆续发表《醒来!铜陵》《“西安不安了”》《自醒,时代的呼唤》《长兴人坐不住了》等文章,引发了强烈反响。这反映出 ( )
A.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深入
B.经济改革试点的启动
C.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定
D.思想解放程度的提高
10.(2023·山东临沂期末)1981年,深圳蛇口提出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这可谓“冲破思想禁锢的第一声春雷”。这一口号体现出( )
A.思想领域的争论激烈
B.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改革创新的进取精神
D.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11.(2023·江西上饶期末)某班学生准备纪念一位伟人,他们的笔记本上有“16岁远赴法国留学、千里跃进大别山、1975年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等关键词。据此可知,这位伟人的贡献有( )
A.找到了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B.创立“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C.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带领中国人民进入新时代
12.(2023·山西阳泉期末)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上,江泽民明确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和基本政策没有变……我要十分明确地讲两句话:一句是坚定不移,毫不动摇;一句是全面执行,一以贯之。”这段讲话意在( )
A.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
B.强调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的方向
C.阐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内涵
D.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3.(2023·湖北恩施期末)美国学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认为,当代中国经济发展:一是务实性,就是摸着石头过河,边走边解决问题;二是渐进性,中国改革是速度和渐进的混合体,在每个发展阶段都有不同的制度和政策安排。这可用于解释当代中国( )
A.改革开放成就巨大的原因
B.调整发展模式的紧迫性
C.制定对外开放政策的谨慎
D.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14.(2024·安徽合肥联考)2005年10月8日,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决定( )
A.成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大举措
B.标志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
C.为开展三线建设做好了充分准备
D.明晰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15.(2023·山东菏泽二模) 下图是海外中国共产党研究趋势图。这一变化趋势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西方对中国的敌意日益明显
B.世界的时代主题发生了变化
C.海外对中国的研究起步较晚
D.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6.(2023·辽宁鞍山统考)改革开放前,在“要高山低头,令河水倒流”的口号下建立的东江—深圳供水工程,缓解了香港同胞用水之急。改革开放初期,香港助力深圳,谱写了一曲“港同深比翼齐飞,深同港共同转型”的赞歌。这体现出( )
A.香港特别需要中央政府的有力庇护
B.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C.体现了“一国两制”的强大生命力
D.香港深圳间加强交流合作促进发展
17.(2023·四川内江期末)40年时间,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下表中的经济奇迹,这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这一奇迹源于( )
国内生产总值(GDP) 占全球经济总量 在全球地位
1978年 3 600多亿 不足2% 低收入国家
2017年 82万多亿 15%左右 中等偏上收入国家
A.中国安全环境的改善
B.计划经济的强大作用
C.劳模精神的不断激励
D.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18.(2024·河北承德检测)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的口号是:“永远的朋友”。下图为1992年《人民日报》夏季奥运会报道高频词词云图(字号越大表示频次越高)。据此可知,在当时中国( )
A.“五讲四美三热爱”开始流行
B.国际性比赛规则为大众所熟知
C.奥林匹克精神受到了高度重视
D.新闻传播方式呈现多样化态势
19.(2023·福建泉州期末)
据图所示内容,可以说明中美 ( )
A.终结了东西方的冷战局面
B.形成战略伙伴关系
C.政治分歧得到了彻底解决
D.外交关系持续改善
20.(2023·浙江金华期末)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同时,各个阶段的外交有其时代特征。下列有关“世纪之交”中国外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
B.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
C.实现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
D.巩固与发展周边关系成为外交工作首要任务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0分)
21.(2023·辽宁葫芦岛期中)长久以来,蔗糖在食物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上对甘蔗有文字记载最早的国家,早在2 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已经开始栽培甘蔗,并榨蔗汁作为饮料饮用,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经济掠夺,致使我国蔗糖业每况愈下,从蔗糖出口国变为外糖倾销地,1924—1930年,我国每年平均进口白糖60万吨,1931—1937年,每年平均进口约30万吨。直到20世纪40年代后期,我国产糖量有减无增,而进口糖量有增无减,从20世纪初到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中国内地机制糖厂年产糖3万吨,加上生产的土糖17万吨,合计食糖年产量也就20万吨,在当时世界产糖国家中排名第26位。
——摘编自周可涌《中国蔗糖简史》
材料二
——摘编自罗凯《中国甘蔗糖业60年的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中国糖业“每况愈下”的主要原因。(6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蔗糖业的发展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蔗糖业发展变化的原因。(8分)
22.(2024·广东湛江期末)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年,是农村治理路径明显变化的60年,最能反映这场变革的是农村治理方式的变化。新中国成立之初仍然是一个分散的乡村社会,国家就借助土改和合作化运动把家庭从旧的地方束缚中部分地解放出来,开始了由互助组和初级生产合作社到建立新联盟的过程,初步建立乡、村基层政权,呈现乡、村政权并存。国家在农村诸多力量博弈中的全面获胜则以1958年人民公社体制的实施为标志。这一局面一直维持到农村社会的治理转向村民自治模式,在这种治理模式中,国家的行政管理权收至乡镇。乡镇以下的村则实行村民自治,村民自己选举产生的村民委员会是群众性自治组织,村级公共事务由本村村民自我管理。1982年村民自治写进了宪法,自1983年到1985年,全国基本完成了废除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和村委会的工作。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对村民自治的性质和地位作了比较明确的规定,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
——摘编自戴玉琴、高广景《新中国成立以来
农村治理模式变迁的路径、影响和走向》等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农村治理模式变迁的特征。(8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影响新中国农村治理模式变迁的因素。(6分)
23.(2023·海南海口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根据文库网数据整理
上图为1950—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变化示意图,根据图表信息,从整体或者任意节选一个时间段,对表中的数据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要求: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2024·河北保定检测)下图所示为1978年10月7日《内蒙古日报》刊登的文章《全国各地热烈讨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可用于研究 ( )
A.拨乱反正时期的思想状况
B.经济体制改革对传统观念的冲击
C.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开启
D.改革开放初期传媒界的思想变迁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各个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任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提出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成为实现党和国家历史性伟大转折的思想先导,故选A项;经济体制改革和改革开放在1978年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才开始,排除B、D两项;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由《光明日报》于1978年春开启的,排除C项。
答案 A
2.(2024·湖南张家界联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了党内存在的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批评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据此可知,这次会议 ( )
A.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B.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C.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路线
D.取得了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成果
解析 据材料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了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故选A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实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但材料强调其在思想领域的贡献,排除B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路线,排除C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行了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此时尚未取得成果,排除D项。
答案 A
3.(2024·湘豫名校联考)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不仅恢复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且“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放在了“国家机构”之前。这说明1982年宪法 ( )
A.弥补了1954年宪法的不足
B.健全了中国法律体系
C.凸显了国家权力的来源
D.落实了依法治国精神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1982年宪法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放在“国家机构”之前,这表明国家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是凸显国家权力来源的体现,故选C项;材料中两项内容在1954年宪法中都存在,不能说弥补了其不足,排除A项;健全中国法律体系不是一部宪法所能完成的,排除B项;依法治国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排除D项。
答案 C
4.(2023·湖南长沙联考)年画是中国的一种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我和妈妈去旅游》(赵绍虎创作)折射了新时期我国 ( )
我和妈妈去旅游
注:夏日机场,客人如织,一位来自农村的青年妇女带着孩子在候机。
A.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C.第三产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果显著
解析 据材料“一位来自农村的青年妇女带着孩子在候机”可知,该年画强调的是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得益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故选D项;改革开放后,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普遍提升,但据材料“一位来自农村的青年妇女带着孩子在候机”可知,此年画表达的是农村经济得到发展,排除A项;1992年党的十四大才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与材料中“20世纪80年代出版”不符,排除B项;材料确实说明第三产业得到发展,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速度不断加快”不符合20世纪80年代的史实,排除C项。
答案 D
5.(2024·山东潍坊检测)1983年,农村开始出现许多新经济现象,如承包大户、雇工、长途贩运、个人购置农机和农副产品加工机具、私人开办工商业、农民外出打工等。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民择业观念的变化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C.经济责任制逐步实行
D.农村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
解析 由材料“农村开始出现许多新经济现象”可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农村推行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开始出现许多新经济现象,故选C项;农民择业观念的变化属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而不属于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时间是1984年,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农村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这是影响,不是原因,排除D项。
答案 C
6.(2024·福建泉州一模)20世纪80年代初,洛阳轴承厂在北京、上海等地设立了经销处。各经销处按季度向洛阳轴承厂提供市场动态、行情和用户对产品的意见,推动轴承销售数量大大增加。由此可知,当时我国( )
A.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
B.对外开放领域逐步扩大
C.现代企业制度已经建立
D.传统经济模式已被突破
解析 据材料可知,20世纪80年代初,洛阳轴承厂在北京、上海等地建立经销处,根据市场需要进行生产从而增加销售数量,这体现了传统计划经济模式已有所突破,故选D项;2001年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排除A项;材料显示的是对内改革,而非对外开放,排除B项;1992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排除C项。
答案 D
7.(2023·四川泸州期末)下图是我国出口工业制成品结构示意图,这反映了我国 ( )
A.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已经完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D.制造业的转型与升级
解析 根据材料“我国出口工业制成品结构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00年之后,中国的机电产品以及高新技术产品对外出口的占比逐年增加,体现了中国制造业不断转型与升级,提升了国际竞争力,故选D项;材料中没有其他国家的数据作对比,无法判定我国是否处于优势地位,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出口工业品的结构,而市场经济是指通过市场配置社会资源,主要针对国内市场,材料无法反映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排除B项;在图片显示的时间段,我国并没有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工业化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排除C项。
答案 D
8.(2024·山东滨州摸底)1990年3月,政府允许上海、深圳两地试点公开发行股票。同年,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利用股票融资改善企业经营的机制在全国逐渐推广开来。这反映出( )
A.企业体制改革全面铺开
B.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
C.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D.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解析 由材料可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股份制企业改善企业经营环境,有利于提高企业生产积极性,故选C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84年全面展开,中心环节就是扩大企业自主权,排除A项;材料现象是国内金融市场与企业的发展,并未涉及对外开放,排除B项;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排除D项。
答案 C
9.(2023·山东德州期末)1992年1月开始,中国各大媒体刊物陆续发表《醒来!铜陵》《“西安不安了”》《自醒,时代的呼唤》《长兴人坐不住了》等文章,引发了强烈反响。这反映出 ( )
A.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深入
B.经济改革试点的启动
C.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定
D.思想解放程度的提高
解析 自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到20世纪90年代,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继续深化改革成为当务之急,各大报刊陆续发表一系列文章,号召人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的历程,故选D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在1978年,排除A项;题干所述各大媒体所发表的文章都是号召人们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改革试点”无关,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思想解放,与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无关,排除C项。
答案 D
10.(2023·山东临沂期末)1981年,深圳蛇口提出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这可谓“冲破思想禁锢的第一声春雷”。这一口号体现出( )
A.思想领域的争论激烈
B.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改革创新的进取精神
D.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解析 据材料可知,深圳蛇口的“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率先冲破了思想禁锢,反映了深圳特区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故选C项;“争论激烈”不符合题意,“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是蛇口人的期望与心声,排除A项;“市场经济体制”不符合时空,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提出于1992年,排除B项;对外开放格局形成在21世纪,排除D项。
答案 C
11.(2023·江西上饶期末)某班学生准备纪念一位伟人,他们的笔记本上有“16岁远赴法国留学、千里跃进大别山、1975年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等关键词。据此可知,这位伟人的贡献有( )
A.找到了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B.创立“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C.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带领中国人民进入新时代
解析 据材料“千里跃进大别山”“1975年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可知,这位伟人是邓小平,他在1947年率领晋鲁豫野战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1975年接替周恩来主持中央工作,开始对“左”倾错误进行全面整顿,改革开放以来,他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总设计师,故选C项;毛泽东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成功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排除A项;1927年毛泽东立足国情,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排除B项;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带领中国人民进入新时代,排除D项。
答案 C
12.(2023·山西阳泉期末)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上,江泽民明确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和基本政策没有变……我要十分明确地讲两句话:一句是坚定不移,毫不动摇;一句是全面执行,一以贯之。”这段讲话意在( )
A.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
B.强调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的方向
C.阐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内涵
D.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解析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9年召开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党中央明确宣告党的基本路线和党的十三大决策,强调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的方向,故选B项;党的十七大首次概括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排除A项;江泽民于2000年2月在广东考察工作时,首次提出并比较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排除C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排除D项。
答案 B
13.(2023·湖北恩施期末)美国学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认为,当代中国经济发展:一是务实性,就是摸着石头过河,边走边解决问题;二是渐进性,中国改革是速度和渐进的混合体,在每个发展阶段都有不同的制度和政策安排。这可用于解释当代中国( )
A.改革开放成就巨大的原因
B.调整发展模式的紧迫性
C.制定对外开放政策的谨慎
D.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解析 据材料可知,美国学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认为当代中国经济发展有两大特性:务实性和渐进性,具体来讲,当代中国的经济政策符合实际,而且会随着实际情况作出调整,由此可以推断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成就巨大,故选A项;材料中虽然有“在每个发展阶段都有不同的制度和政策安排”这句话,但是不能就此认定当代中国调整发展模式的紧迫性,排除B项;对外开放政策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已经制定,排除C项;材料只是强调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务实和渐进两大特性,没有与资本主义制度做比较,无法得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认识,排除D项。
答案 A
14.(2024·安徽合肥联考)2005年10月8日,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决定( )
A.成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大举措
B.标志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
C.为开展三线建设做好了充分准备
D.明晰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解析 据材料可知,进入新世纪,我国采取措施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成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大举措,故选A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78年,排除B项;三线建设的开始时间是1964年,排除C项;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D项。
答案 A
15.(2023·山东菏泽二模) 下图是海外中国共产党研究趋势图。这一变化趋势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西方对中国的敌意日益明显
B.世界的时代主题发生了变化
C.海外对中国的研究起步较晚
D.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解析 根据题干柱状图内容可知,自1978年之后,海外研究中国共产党的论文数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在2008年到2017年之间达到了580篇,其主要原因在于自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逐年提高,即自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故选D项;研究中国共产党论文数量的增加,说明西方逐渐关注中国共产党,但是柱状图并没有显示出其目的何在,即没有述及这些论文的具体内容,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今世界的主题依然是和平与发展,并没有发生变化,排除B项;题干柱状图仅是展示了海外研究中国共产党的论文数量,并没有与研究其他国家共产党相比较,也就不能得出“海外对中国的研究起步较晚”,排除C项。
答案 D
16.(2023·辽宁鞍山统考)改革开放前,在“要高山低头,令河水倒流”的口号下建立的东江—深圳供水工程,缓解了香港同胞用水之急。改革开放初期,香港助力深圳,谱写了一曲“港同深比翼齐飞,深同港共同转型”的赞歌。这体现出( )
A.香港特别需要中央政府的有力庇护
B.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C.体现了“一国两制”的强大生命力
D.香港深圳间加强交流合作促进发展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初期深圳与香港加强合作的事例,反映了香港深圳间加强交流合作促进发展,D项正确;香港回归前,受英国殖民政府的控制,并不能体现中央政府的有力庇护,排除A项;在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在香港的发挥是不够充分的,排除B项;香港回归后,“一国两制”体现了强大生命力,赢得香港社会广泛认同和国际社会普遍赞誉,排除C项。
答案 D
17.(2023·四川内江期末)40年时间,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下表中的经济奇迹,这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这一奇迹源于( )
国内生产总值(GDP) 占全球经济总量 在全球地位
1978年 3 600多亿 不足2% 低收入国家
2017年 82万多亿 15%左右 中等偏上收入国家
A.中国安全环境的改善
B.计划经济的强大作用
C.劳模精神的不断激励
D.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解析 据表格信息可知,此40年指的是1978年到2017年,正是改革开放的40年,故选D项;新中国成立后,两极格局下中国安全受到来自资本主义阵营的威胁,1978年依旧是两极格局下,因此“中国安全环境的改善”并不恰当,排除A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计划经济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排除B项;劳模精神的确起到了激励中国人民不断进取、书写经济奇迹的作用,但只能说是主观原因之一,从根源上说,关键在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排除C项。
答案 D
18.(2024·河北承德检测)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的口号是:“永远的朋友”。下图为1992年《人民日报》夏季奥运会报道高频词词云图(字号越大表示频次越高)。据此可知,在当时中国( )
A.“五讲四美三热爱”开始流行
B.国际性比赛规则为大众所熟知
C.奥林匹克精神受到了高度重视
D.新闻传播方式呈现多样化态势
解析 由材料可知,1992年《人民日报》夏季奥运会报道高频词词云图中,“巴塞罗那”“奥运会”“金牌”“独联体”“运动员”等频次高,再结合材料信息“永远的朋友”及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奥林匹克精神受到了高度重视,故选C项;A项表述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与材料所述时间不符,故排除;材料没有国际性比赛规则为大众所熟知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新闻传播方式呈现多样化态势,排除D项。
答案 C
19.(2023·福建泉州期末)
据图所示内容,可以说明中美 ( )
A.终结了东西方的冷战局面
B.形成战略伙伴关系
C.政治分歧得到了彻底解决
D.外交关系持续改善
解析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0—1979年,中美交往中,先是美国记者访问中国,之后美国官方访问中国,1979年1月邓小平访美期间中美正式建交,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故选D项;“终结了”不符合时空,冷战结束于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排除A项;中美建立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在1997年克林顿时期,排除B项;“得到了彻底解决”不符合史实,中美关系正常化后两国仍有政治分歧,排除C项。
答案 D
20.(2023·浙江金华期末)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同时,各个阶段的外交有其时代特征。下列有关“世纪之交”中国外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
B.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
C.实现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
D.巩固与发展周边关系成为外交工作首要任务
解析 由材料可知,世纪之交,中国把巩固与发展周边关系作为外交工作首要任务,解决了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国的边界问题,故选D项;2012年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排除A项;1985年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排除B项;实现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是在1972年,排除C项。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0分)
21.(2023·辽宁葫芦岛期中)长久以来,蔗糖在食物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上对甘蔗有文字记载最早的国家,早在2 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已经开始栽培甘蔗,并榨蔗汁作为饮料饮用,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经济掠夺,致使我国蔗糖业每况愈下,从蔗糖出口国变为外糖倾销地,1924—1930年,我国每年平均进口白糖60万吨,1931—1937年,每年平均进口约30万吨。直到20世纪40年代后期,我国产糖量有减无增,而进口糖量有增无减,从20世纪初到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中国内地机制糖厂年产糖3万吨,加上生产的土糖17万吨,合计食糖年产量也就20万吨,在当时世界产糖国家中排名第26位。
——摘编自周可涌《中国蔗糖简史》
材料二
——摘编自罗凯《中国甘蔗糖业60年的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中国糖业“每况愈下”的主要原因。(6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蔗糖业的发展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蔗糖业发展变化的原因。(8分)
解析 第(1)问,据材料一“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经济掠夺”可知,西方列强对我国发动了侵略战争得出,战争对人民生产生活的破坏、列强对中国进行大规模经济侵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蔗糖业每况愈下说明国家不能保护民族工业、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得出,中国国家主权的沦丧;据所学可知,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滞后,机器设备需依赖外国进口得出,中国制糖技术落后。
第(2)问,第一小问趋势,据材料二“蔗糖短缺,政府统一收购甘蔗”“食糖取消票证,敞开供应”得出,蔗糖产量提高(蔗糖供应从短缺到充足);据材料二“政府统一收购甘蔗,价格也由政府管理”“食糖销售、甘蔗收购由政府定价逐渐变成由市场调节,国家的食糖收购调拨计划由指令性计划改为指导性计划”得出,生产经营从政府控制到市场导向。第二小问原因,据所学可知,蔗糖产量的提高直接得益于蔗糖原料的供应充足,土地经营方式发生变化使蔗农生产积极性的提高得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据所学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中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得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据所学可知,蔗糖业的不断发展也得益于对外开放的政策得出,中国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
答案 (1)主要原因:①战争对人民生产生活的破坏;②列强对中国进行大规模经济侵略;③中国国家主权的沦丧;④中国机器制糖技术的落后。
(2)趋势:①蔗糖产量提高(蔗糖供应从短缺到充足);②生产经营从政府控制到市场导向。
原因: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③中国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
22.(2024·广东湛江期末)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年,是农村治理路径明显变化的60年,最能反映这场变革的是农村治理方式的变化。新中国成立之初仍然是一个分散的乡村社会,国家就借助土改和合作化运动把家庭从旧的地方束缚中部分地解放出来,开始了由互助组和初级生产合作社到建立新联盟的过程,初步建立乡、村基层政权,呈现乡、村政权并存。国家在农村诸多力量博弈中的全面获胜则以1958年人民公社体制的实施为标志。这一局面一直维持到农村社会的治理转向村民自治模式,在这种治理模式中,国家的行政管理权收至乡镇。乡镇以下的村则实行村民自治,村民自己选举产生的村民委员会是群众性自治组织,村级公共事务由本村村民自我管理。1982年村民自治写进了宪法,自1983年到1985年,全国基本完成了废除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和村委会的工作。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对村民自治的性质和地位作了比较明确的规定,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
——摘编自戴玉琴、高广景《新中国成立以来
农村治理模式变迁的路径、影响和走向》等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农村治理模式变迁的特征。(8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影响新中国农村治理模式变迁的因素。(6分)
解析 第(1)问,据材料“国家……写进了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结合所学得出,党和政府主导;据材料“1982年村民自治写进了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结合所学得出,以人民为中心;据材料“呈现乡、村政权并存……村民自治”结合所学得出,经历了从乡政并立到政社合一再到乡政村治的演变;据材料“国家的行政管理权收至乡镇……村级公共事务由本村村民自我管理”结合所学得出,参与主体走向多元化。
第(2)问,结合所学得出,政权性质;据材料“国家就借助土改和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体制的实施”“转向村民自治模式”结合所学可从国家政策、经济发展状况、时代变迁、社会观念等角度入手。
答案 (1)变迁特征:党和政府主导;以人民为中心;经历了从乡政并立到政社合一再到乡政村治的演变;参与主体走向多元化。
(2)因素:政权性质;国家政策;经济发展状况;时代变迁;社会观念。
23.(2023·海南海口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根据文库网数据整理
上图为1950—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变化示意图,根据图表信息,从整体或者任意节选一个时间段,对表中的数据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要求: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解析 依据材料中的图表信息,我们可以选择改革开放后的时间段为例进行说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作出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广开来。同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以扩大企业自主权为主要内容进行试点。中共十四大又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此同时,我国的对外开放又迈出重大步伐,设立经济特区,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2001年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更深层次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推进,实现了中国长达20多年的GDP增长率维持在10%左右的高速增长,使得我国的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是十分正确的。
答案 示例
时间段:改革开放后。
解释: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党领导全国人民,对内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并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对外设立经济特区,逐步扩大对外开放。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于2001年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改革开放的实行,使我国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局面,实现了长达20多年的GDP增长率维持在10%左右的高速增长,使得我国的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实践证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是十分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