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动态几何问题训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动态几何问题训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8-13 21:58: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动态几何问题训练
一、单选题
1.如图,在中,,,.动点,分别从点,同时开始移动,点在上以的速度向点移动,点在上以的速度向点移动.当点移动到点后停止,点也随之停止移动.下列时刻中,能使的面积为的是(  )

A. B. C. D.
2.如图①,在矩形中,,对角线相交于点O,动点P由点A出发,沿向点D运动.设点P的运动路程为x,的面积为y,y与x的函数关系图象如图②所示,则边的长为(  )
A.3 B.4 C.5 D.6
3.如图,在矩形中,,,点从点出发沿以的速度向点移动,一直到达点为止;同时,点从点出发沿边以的速度向点移动. 设运动时间为,当时,( )

A. B.或4 C.或 D.
4.如图,将边长为的正方形沿其对角线剪开,再把沿着方向平移,得到,若两个三角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为,则它移动的距离等于( )

A. B. C.或 D.
5.如图,在矩形中,cm,cm,点从点出发沿以cm/s的速度向点运动,当时,点运动的时间为(  )
A.s B.2s C.10s D.10s或2s
6.如图,矩形中,,点E从点B出发,沿以 的速度向点C移动,同时点F从点C出发,沿以的速度向点D移动,当E,F两点中有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停止运动.当是以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时,则点运动时间为( )
A. B. C.6 D.
7.如图,在等腰中,,,动点P从点A出发沿向点B移动,作,,当的面积为面积的一半时,点P移动的路程为( )
A. B. C. D.
8.如图1,矩形中,点为的中点,点沿从点运动到点,设,两点间的距离为,,图2是点运动时随变化的关系图象,则的长为( )
A. B. C. D.
二、填空题
9.如图,在边长为正方形中,点P从点A开始沿边向点B以的速度移动,点Q从点B开始沿和边向D点以的速度移动,如果点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其中一点到终点,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过了 秒钟后,的面积等于.
10.如图,在矩形中,,,点P从点A开始沿边向终点B以的速度移动(到达终点后停止),点Q从点B开始沿边B﹣C﹣D向终点D以的速度移动.如果点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当点P和点Q都运动到终点时,运动过程停止,设运动时间为.在这个运动过程中,四边形的面积等于时,此时t的值是 .
11.如图,在四边形中,,,,,.动点P从点D出发,沿射线的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动点Q从点C出发,在线段CB上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B运动,点P、Q分别从点D,C同时出发,当点Q运动到点B时,点P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当 时,以B,P,Q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12.如图,在矩形中,,,点P从点A出发沿AB以的速度向点B运动,同时点Q从点B出发沿以的速度向点C运动,点P到达终点后,P、Q两点同时停止运动,则 秒时,的面积是.
13.如图,菱形中,,交于,,,动点从出发沿方向以每秒匀速直线运动到,动点从出发沿方向以每秒匀速直线运动到,若,同时出发,问出发后 s时,的面积为菱形面积的?

14.如图,在中,,,点从点出发,沿射线方向以的速度移动,点从点出发,沿射线方向以的速度移动,如果、两点同时出发,问:经过 秒后的面积等于.

15.如图,,,,一个小球从点出发沿着方向滚向点,另一小球立即从点出发,沿匀速前进拦截小球,恰好在点处截住了小球.若两个小球滚动的速度相等,则另一个小球滚动的路程是 .
16.如图,已知AGCF,AB⊥CF,垂足为 B,AB=BC=3 ,点 P 是射线AG 上的动点 (点 P 不与点 A 重合),点 Q是线段 CB上的动点,点 D是线段 AB的中点,连接 PD 并延长交BF于点 E,连接PQ,设AP=2t ,CQ=t,当△PQE 是以 PE为腰的等腰三角形时,t的值为 .
三、解答题
17.如图,在四边形中,,,,,,点从点出发,以的速度向点运动;点从点同时出发,以的速度向点运动.规定其中一个动点先到达端点停止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运动时间记为.
(1)当  时,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2)当时,求t的值.
18.如图,在中,,,,动点从点出发沿边向点以的速度移动,同时动点从点出发沿边向点以的速度移动,当运动到点时P,Q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
(1)_________;_________;(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2)若是的中点,连接、、,当为何值时的面积为?
19.如图,中,∠,,,点P从B点出发以每秒的速度向C点运动,同时Q从C点出发以相同的速度向A点运动,当其中一个点到达目的地时另一点自动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

(1)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的长,并直接写出t的取值范围;
(2)多长时间后的面积为?
(3)多长时间后P点、Q点的距离为5?
20.如图A,B,C,D为矩形的四个顶点,,,动点P,Q分别从点A,C同时出发,点P以的速度向点B移动,一直到达B点为止,点Q以的速度向D点移动,当点P到达B点时点Q随之停止运动.
(1) , , , (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
(2)t为多少时,四边形的面积为;
(3)t为多少时,点P和点Q的距离为.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B
【分析】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二次方程是解题的关键.设当运动时间为秒时,的面积为,利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得出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值,再结合当点移动到点后停止点也随之停止移动,即可确定值.
【详解】解:设当运动时间为秒时,的面积为,
依题意得:,
整理得:,
解得:,.
又,


故选:B
2.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解题的关键是分析三角形面积随动点运动的变化过程,找到分界点极值,结合图象得到相关线段的具体数值.当点在上运动时,面积逐渐增大,当点到达点时,结合图象可得面积最大为3,得到与的积为12;当点在上运动时,面积逐渐减小,当点到达点时,面积为0,此时结合图象可知点运动路径长为7,得到与的和为7,构造关于的一元二方程可求解.
【详解】解:当P点在上运动时,面积逐渐增大,当P点到达B点时,面积最大为3.
∴,即.
当P点在上运动时,面积逐渐减小,当P点到达C点时,面积为0,此时结合图象可知P点运动路径长为7,
∴.
则,代入,得,解得或3,
因为,即,
所以.
故选:B.
3.C
【点评】此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运用.利用作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运用勾股定理列方程是解题关键.
作,垂足为H,设运动时间为t秒,用t表示线段长,用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
【详解】解:设P,Q两点从出发经过t秒时,点P,Q间的距离是,
作,垂足为H,

则,,.

可得:,
解得,.
答:P,Q两点从出发经过或秒时,点P,Q间的距离是.
故答案为:C.
4.D
【分析】根据平移的性质,结合阴影部分是平行四边形,与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则若设,则阴影部分的底长为x,高,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列出方程求解.
【详解】解:设交于H,交于点G,

由平移的性质知,,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由正方形的性质可得:,,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同理,也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设,则阴影部分的底长为x,高,
∴,
∴.
即.
故选:D.
【点睛】此题考查解一元二次方程、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及性质,平移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根据平移的性质得到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是解题的关键.
5.B
【分析】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s,根据题意得:,然后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即可.
【详解】解: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s,
根据题意得:,


∴,

解得或(舍去),
∴点P运动的时间为2s,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一元二次方程,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矩形的性质.
6.B
【分析】设点E运动的时间是.根据题意可得,根据勾股定理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解:∵,
∴,
设点E运动的时间是.
根据题意可得,
解得, ,
∵,
∴两点运动了后停止运动.
∴.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考查了矩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勾股定理的运用.
7.B
【分析】设AP=xcm,则PB=(8 x)cm,求出∠A=45°,∠APR=90°,得到PR=PA=xcm,然后根据 PQCR的面积为△ABC面积的一半列方程求解即可.
【详解】解:设AP=xcm,则PB=(8 x)cm,
∵∠B=90°,AB=BC=8cm,
∴∠A=45°,
∵PRBC,
∴∠APR=90°,
∴PR=PA=xcm,
∵ PQCR的面积为△ABC面积的一半,
∴,
解得:,
∴点P移动的路程为4cm.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根据几何图形的性质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8.C
【分析】先利用图2得出当P点位于B点时和当P点位于E点时的情况,得到AB和BE之间的关系以及,再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即可得到BE的值,最后利用中点定义得到BC的值.
【详解】解:由图2可知,当P点位于B点时,,即,
当P点位于E点时,,即,则,
∵,
∴,
即,

∴,
∵点为的中点,
∴,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函数图象的理解与应用,涉及到了勾股定理、解一元二次方程、中点的定义等内容,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能正确理解题意,能从图象中提取相关信息,能利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等,本题蕴含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9.2或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的知识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Q点的运动位置,此题很容易漏掉一种情况,此题难度一般.设经过x秒,的面积等于,分类讨论当秒时,Q点在上运动,P在上运动,求出面积的表达式,求出一个值,当秒时,Q点在上运动,P在上运动,根据条件列出一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出一个值.
【详解】解:设经过x秒,的面积等于,
当秒时,Q点在上运动,P在上运动,
,,
∴,
解得或4,
又知,
故符合题意,
当秒时,Q点在上运动,P在上运动,

解得.
故答案为:2或.
10.3或
【分析】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根据各数量之间的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是解题的关键.分,及三种情况考虑:当时,连接AQ,DQ,连接,,此时,,当当时,,,当时,,,由四边形的面积等于
列出关于t的方程,解之即可得出t值.
【详解】解:(秒),(秒),(秒).
当时,连接,,此时,,如图1所示.
依题意得:,

解得:,(不合题意,舍去);
当时,,,如图2所示.
依题意得:

即,
解得:t(不合题意,舍去);
当时,,,如图3所示.
依题意得:,
即,
解得:t.
综上,t的值为3或.
故答案为:3或.
11.或
【分析】本题考查矩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本题应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①若,在中,由,,将各数据代入,可将时间求出;
②若,在中,由,,将数据代入,可将时间求出;
③若,则,可将时间求出.
【详解】解:过点作于,则四边形为矩形.
由图可知,,,若以、、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可以分三种情况:
①若,在中,,由得,解得;
②若,在中,,由得,即,
此时,,
所以此方程无解,.
③若,则,,
综上所述,当或时,以,,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故答案为:或.
12.2或3
【分析】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二次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设运动时间为t 秒,则,,利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结合的面积是,即可得出关于t的一元二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解:设运动时间为t 秒,则,,
∵,
∴,
整理得:,
解得:,,
∴2或3秒时,的面积是.
故答案为:2或3.
13.1或4
【分析】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及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出发后时间的多少确定列方程的方法.
根据点、运动过程中与点的位置关系,分当时,点在线段上,点在线段上、当时,点在线段上,点在线段上和当时,点在线段上,点在线段上三种情况分别讨论.
【详解】解:设出发后秒时,.
四边形是菱形,,,
,,,,

当时,点在线段上,点在线段上.
此时,,
则;
解得,(舍去)
当时,点在线段上,点在线段上,
此时,
则;化简为,
此时方程,原方程无实数解;
当时,点在线段上,点在线段上,
此时,,
则;
解得(舍去),
综上所述,出发后或时,.
故答案为:1或4.
14.或或
【分析】过点作于点,则,当运动时间为秒时,,,,,根据的面积等于,即可得出关于t的一元二次方程,解之取其符合题意的值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解:过点作于点,则,如图所示.

当运动时间为秒时, ,,, ,
依题意得:.
当时,,
解得:,;
当时,,
解得:不符合题意,舍去,.
经过或或秒后,的面积等于.
故答案为:或或.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二次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15.
【分析】根据题意设,则,在中,用含的式子表示出,根据两个小球的速度相等,时间相等,即可求解.
【详解】解:,,,设,则,
在中,,
∵两个小球滚动的速度相等,设速度为,根据题意可知,一个小球从点出发,另一小球立即从点出发,恰好在点处截住,则运动时间相等,
∴,则,
∴,解得,,
∴,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动点、方程与直角三角形的综合,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解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16.或
【分析】以B为原点、直线CF为x轴,直线AB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先证明AP=BE,即可得E点坐标为(2t,0),CQ=t,BQ=3-t,P点坐标为(-2t,3),C点坐标为(-3,0),A点坐标为(0,3),Q点坐标为(t-2,0),根据Q点在线段BC上,P点不与A点重合,可得0<t<3,进而有BE=2t,BQ=3-t,QE=BQ+EB=3+t,利用勾股定理有:,,,根据△PQE是以 PE为腰的等腰三角形,分类讨论:当PQ=PE时,当QE=PE时两种情况,即可求解.
【详解】以B为原点、直线CF为x轴,直线AB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
∵,AB⊥CF,
∴AB⊥AG,
∴∠GAB=∠ABF=90°,
∵D点为AB中点,
∴AD=BD,
∴结合∠ADP=∠BDE可得△APD≌△BED,
∴AP=BE,
∵AP=2t,
∴BE=2t,
∴E点坐标为(2t,0),
∵AB=BC=3,
∴CQ=t,即BQ=3-t,P点坐标为(-2t,3),C点坐标为(-3,0),A点坐标为(0,3),
∴Q点坐标为(t-3,0),
∵Q点在线段BC上,P点不与A点重合,
∴0<t<3,
∵BE=2t,BQ=3-t,
∴QE=BQ+EB=3+t,
∴利用勾股定理有:,,,
根据△PQE是以为腰的等腰三角形,分类讨论:
当PQ=PE时,有,
整理:,
解得(负值舍去),
当QE=PE时,有,
整理:,
解得(0舍去),
综上所述:t的值可以为,.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构建直角坐标系、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等知识,构建直角坐标系是快速解答此题的关键.解答时,需注意分类讨论的思想.
17.(1)
(2)或
【分析】(1)当运动时间为时,,由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可得出,进而可得出关于t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
(2)过点作于点,则,当运动时间为时,,,,由,利用勾股定理,可得出,进而可得出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1)解:当运动时间为时,,
根据题意得:,
∴,
解得:,
∴当时,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故答案为:;
(2)解:∵,,
∴,
过点作于点,则,如图所示,
当运动时间为时,,,
根据题意得:,
∴,
整理得:,
解得:,,
答:的值为或.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动点与线段数量关系,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勾股定理的综合运用,掌握以上知识,图形结合分析思想是解题的关键.
18.(1),
(2)或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找到关键描述语,列出等量关系.
(1)根据速度时间路程,列出代数式即可;
(2)如图,过点D作于H,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求得的长度;然后根据题意和三角形的面积列出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
【详解】(1)根据题意得:,,
所以;
(2)如图,过点D作于H,
∵,即,
∴,


又∵D是的中点,

∴,,

∵的面积为



整理得,
解得:,,
∴当或4时,的面积是.
19.(1),,
(2)或时,的面积为
(3)秒
【分析】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再求解.注意分类思想的运用.
(1)根据题意即可得到结论;
(2)根据题意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
(3)根据勾股定理解方程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1)解:;

的取值范围为:;
(2)设秒后,的面积为
根据题意得,
解得:,
答: 经过或时,的面积为;
(3)设秒后点、点的距离为,
根据题意得,,
解得: 或 (不合题意舍去),
答:秒后点、点的距离为 .
20.(1);;;
(2)当t为5时,四边形的面积为.
(3)当t为或时,点P和点Q的距离为10cm
【分析】(1)当运动时间为t s时,根据点P,Q的运动方向及运动速度,即可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出各线段的长度;
(2)利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即可得出关于t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t的值;
(3)过点Q作于点E,则,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出关于t的一元二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1)解:当运动时间为时,,,,.
故答案为:;;;.
(2)依题意得:,
整理得:,
解得:.
答:当t为5时,四边形的面积为.
(3)过点Q作于点E,则,如图所示.
依题意得:,
即,
解得,.
答:当t为或时,点P和点Q的距离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列代数式以及勾股定理,解题的关键是:(1)根据各线段之间的关系,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出各线段的长度;(2)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一次方程;(3)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二次方程.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