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25*2)
1.秦王朝建立后,中央虽然建立了三公九卿制,但秦朝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一职形同虚设,只设将军领兵作战,军队调动以虎符为凭据,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这反映了秦王朝( )
A.制度建设缺乏创新精神 B.注重强化皇权专制统治
C.中央机构缺少制约机制 D.三公九卿制度名存实亡
2.西汉初年,诸侯国多在边远地区。东汉时,诸侯王多被封在洛阳以东,且离洛阳皆近。其中,离洛阳最远者为河间国,2500里;离洛阳最近者为陈国,700里;其他王国离洛阳一般在1000里左右。东汉王国封域的变化( )
A.改变了郡国并行的局面 B.扩大了郡县官员的职权
C.有助于王国问题的解决 D.加强了中央的集权统治
3.明初士人方孝孺在评论明太祖的某一揩施时称:惩元世政事之弊.防止大臣篡位,维护朱姓子孙的政统,并非为了达到善治。由此推知,该措施导致的结果是( )
A.设立三司,高度集权 B.内阁掌权,君权旁落
C.皇位世袭,家国同治 D.六部理政,皇权加强
4.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 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
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 D.官员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
5.据亚里士多德的《雅典政制》记载,自公元前5世纪中期起,雅典城邦开始给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津贴,他们总数达到两万人,全都获得数值不等的津贴。公元前4世纪初,出席公民大会者也会获得津贴。所有这些津贴都以现金形式发放。这说明,在古代雅典( )
A.主要以津贴维护民主制度 B.经济关系渗透到政治运作中
C.商品经济冲击了民主政治 D.公民参与政治的热情非常高
6.13世纪制定的《巴黎羊毛织工行会章程》规定:如果没有从国王处购得手工业执照,任何人不得在巴黎做羊毛织工;每个巴黎羊毛织工在其家里只能有两台宽织机和一台窄织机;行会里的人不得在日出前开始工作,违者罚款。这说明行会( )
A.注重维护织工的利益 B.受到王权的控制
C.推动了城市经济发展 D.限制了自由竞争
7.恩格斯曾评价18世纪英国议会下院,“无非是一个不依赖人民的、关门的、中世纪同业大会(中世纪西欧的一种商会组织)。”他意在说明英国议会( )
A.实质与商会组织无异 B.弊端严重亟需民主改革
C.完全由传统贵族组成 D.选举制度改革成效有限
8.当今世界采用英国两院制议会形式的国家众多,约占世界1/2以上的土地和1/3以上的人口。这表明英国的议会制度( )
A.是资产阶级民主的唯一模式 B.成为权力制衡的最佳形式
C.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D.适用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9.中国历代采用帝王纪年,这种办法一直沿用到清末。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电告各省都督:“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中国纪年的变革( )
A.是当时政治体制演进的结果 B.说明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C.是帝王纪年发展的必然产物 D.表明民族主义的目标得以实现
10.辛亥革命后,为反对袁世凯独裁专制,宋教仁到处演说为国民党争取多数席位。“宋案”发生后,袁世凯利用进步党对抗国民党并控制议会。当进步党势力大增之际,袁世凯又策动组建公民党,以打击国民党和进步党。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政党政治具有一定影响力 B.政党已经沦为专制工具
C.资产阶级政党局限性初显 D.北洋派系内部纷争加剧
11.元代,行省实行圆署会议,行省所掌重要政务,“事从公议”,且常有“大事集议,众论不齐”等情况。这一做法
A不利于强化集权 B具有原始民主性C减少决策失误D削弱了行省职权
12. 南开大学教授李治安认为:元朝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相当于自隋朝始第三个“正—反—合”阶段的“合”。作者旨在说明行省制
A.是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有机结合B. 巩固了元朝中央统治和国家的统一
C. 消除了地方分权 D. 解决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矛盾
13.明朝万历皇帝因太子之事与内阁争执长达十余年,最后索性三十年不再上朝,内阁出现了“人滞于官”“曹署多空”的现象,部、寺大官十缺七、六,史称“万历怠政”,这实质上反映了
A.君臣之争引起官场混乱 B.内阁对皇权制约强化
C.政治体制存在严重弊端 D.君主专制弱化
14. 清代的总督、巡抚除都带有京官头衔外,印信也使用临时遣官所用的长方形“关防”, 手下没有官方设置的属员,文牍事务主要依靠私人聘请“幕宾”处理。 这种设置实质上反映出清代督抚
A. 不能正式统领地方衙门 B. 身份和职位未被明确界定
C. 行使权力受到多方制约 D. 成为强化中央集权的工具
15. 雅典实行公开审核制度,鼓励民告官。每位官员经手的账目皆须接受由公众抽签产生的10位会计的核查:离任官员向陪审法庭提交账目后的3日内,由各地域部落抽签产生的10位审计员负责受理公众对离任官员的任何公私指控。这一制度
A. 有利于民主政治的良好运行 B. 损害了公务人员的正当权益
C. 杜绝了官员的贪污腐败行为 D. 保障了地域之间的利益平衡
16. 公元前494年,罗马平民不满土地、债务、政治权利等问题,集体撤离罗马城。元老院被迫与平民妥协,设立保民官,其地位神圣不可侵犯。保民官的设立
A. 取代了元老院的权力 B. 体现了贵族与平民政治平等
C. 促进了共和制发展 D. 推动了罗马君主专制的确立
17. 1689年《权利法案》基本上是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比如议会必须定期召开,征税权属于议会等。从表面看似乎没什么新意,但事实上却是政体制度上的一次革命。材料中所说的“革命”是指
A. 君主制在英国被推翻 B. 议会开始要求制约王权
C. 责任制内阁的确立 D. 议会地位高于王权
18.英国1701年通过的某法案中有这样一条规定:法官的任免应由议会决定,被议会定了罪的人国王不得任意赦免。这一条款宣示了
A.国王失去了所有权力 B.司法权独立于王权
C.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D.君权神授原则打破
19.“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当时地域性的政治结构,美洲必然再次为欧洲列强所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为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美国最终选择
A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B建立民主共和制
C实行分权制衡原则 D实行民主制原则
20.“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在1787年制宪会议上说:“需要筑起一道篱笆,即挑选一部分经过启蒙的公民,人数有限而立场坚定,时时能够起来提出异议,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据此判断,麦迪逊提出这种主张的主要目的是
A.建立全民民主 B.实现权力制衡 C.改革邦联政治 D.强调地方自主
21.某学生的论文把英国“光荣革命”、美国l787年宪法、法国1875年“一票共和”、设计德国政治管理模式的俾斯麦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 B.西方政党政治的发展演变
C.走向世界的英国政治发展模式 D.资产阶级革命在欧美的扩展
22. 1946年4月,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的《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边区、县、乡人民代表会议(参议会)为人民管理政权机关”“人民普遍直接平等无记名选举各级代表,各级代表会选举政府人员”。这一文件颁布的主要目的是
A. 建立边区苏维埃政权 B. 落实重庆和谈的民主建国要求
C. 探索新民主主义宪政 D. 团结民主力量以赢取解放战争
23.《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均有平等的权利”“反对大民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禁止民族间的歧视、压迫和分裂各民族团结的行为”。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
A.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 B.保证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C.满足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 D.为了实现人民平等和民主
2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新中国民主政治的核心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村民选举制度
25.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下列有关新中国法制建设成就的表述,正确的是
A.《共同纲领》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1954年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C.1982年宪法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
D.1999年宪法修正案的通过标志着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完全形成
二、材料分析题
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8分)
材料一
1912年 2月 13日,孙中山请辞临时大总统,并在他任职的最后一段时间里主持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用意,“一以表示我党国民革命真意义之所在,一以杜防盗憎主人者,与国民共弃之”……尽管后来袁世凯践踏了这个约法,但它规定了“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不再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不再是任何人所得而私,这便是它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美国制宪者认为,将国家的命运与个人的权利托付于情绪化的民众,缺少一种精英的理性慎思明辩和权力的必要集中,其后果必然是无政府主义的民粹政治……他们关心的更多的是如何建立一个有效力的但又受到约束的政府。代表们既想建立一个有足够权威的中央政府,又要竭力保护各州已经拥有的重要权力;他们既希望联邦政府的权威得到有效的施展,但又要防止不同利益集团对政府权力的垄断;他们既反对贵族或寡头政治,又害怕简单无序的“暴民政治”,正因为有这些忧虑,1787年的宪法格外注重权力的分割与制约。
——摘编自万绍红《共和主义与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目的及意义。(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因及影响。(16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法律制定的因素。(4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 秦朝推行的“二十等爵”制,始创于商鞅变法时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功爵制。汉承秦制,继续沿用“二十等爵”制,但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
曹魏末年,专权的晋王司马昭为取代曹魏政权,“深览经远之统,思复先哲之轨,分土画疆,建爵五等,或以进德,或以酬功”。此次改革仿照《周礼》,设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把爵位封授给支持司马氏的群臣。受封者获得民户数量不等的“封邑”,爵位由子孙承袭。“自骑督已上六百余人皆封”。由此,面向文武官员的“五等爵”制确立。通过五等爵分封,司马昭对曹魏朝廷中的大臣进行了一次比较彻底的区分,将那些倾向于司马氏的大臣与其他曹魏大臣明确区别开来,成为司马氏建立晋朝的前奏。
——摘编自杨光辉《汉唐封爵制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秦“二十等爵”制和曹魏末年“五等爵”制所反映的思想流派。(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秦“二十等爵”和曹魏末年“五等爵”的授予对象,并简析两种爵位制的各自作用。(12分)
(3)从古至今,改革对你有哪些启示?(6分)
参考答案
1-5BDDBB 6-10 DBCAA 11-15 CACDA 16-20 CDBAB 21-25ACBAB
21. 答案:(1)目的:明确革命的意义;限制袁世凯的权利。(4分)意义: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或体现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民主性,具有重大意义)。(4分)
(2)原因:民众容易情绪化,缺少理性;防止利益集团权力的垄断;防止专制、独裁;防止多数人的暴政;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美国宪法制定者的政治智慧。(10分)影响:美国政治制度趋向民主化、法制化;推动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工业革命的发展;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不利于权力集中,容易导致无政府主义。(6分)
(3)因素:时代局限性;制定法律者的认知;具体的国情(4分)。
22、答案:(1)“二十等爵”制反映了法家思想;“五等爵”制反映了儒家思想。(4分)
(2)对象:“二十等爵”主要授予军人;“五等爵”主要授予官员。(4分)作用:“二十等爵”制打破了世卿世禄制,激发了军队斗志,促成秦统一;(4分)“五等爵”制壮大了司马氏力量,为晋朝建立奠定基础。(4分)
(3)改革要顺应历史的潮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改革一定要适应国情;改革需要人民群众的支持;改革要做好迎接各种困难的准备(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