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物理学科
【学习目标】
1. 知道汽化与液化的概念
2. 掌握沸腾的条件
3. 掌握沸腾时的现象(如气泡的变化)
4. 知道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
5. 知道影响蒸发的条件
6. 知道生活的“白气”是液化而来的
7. 知道生活中的汽化与液化的现象
【自主学习】
一、汽化与液化的概念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作 ,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作 。
二、沸腾
水“开”了这一生活用语在物理学中叫做 ,沸腾是液体 和 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沸腾前后气泡的区别如下:
在沸腾的过程中,虽然水的温度 ,但要用酒精灯 ,所以说水在沸腾的过程中 。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 。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液体在沸腾的过程中不断吸热。沸腾的条件: 。
注:大气压越大,同种物质沸点越高。
三、蒸发
这种在 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沸腾则是内外都在剧烈汽化)。 是汽化的两种形式。
影响蒸发的三个因素:(1) ;(2) ;(3)______________。
四、液化
北方的冬天,可以看到户外的人不断呼出“ ”,这是呼出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凝结成的小雾滴;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会蒙上一层 ,这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 凝结成的。即热遇冷(且水珠出现在热的那边)。冰啤酒水珠出现在热的水蒸气这边的接触面。再比如冬天家里比外面热,屋内的玻璃就会出现水珠。
清晨,人们有时会看到路边的草或树叶上结有露珠,也会有茫茫大雾,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实验表明,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 。
【例1】如图所示,一瓶刚取出的冰镇饮料,放置一会儿瓶外壁布满水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镇饮料的温度约为30°C
B.水珠是水蒸气液化而成
C.水珠形成需要吸收热量
D.水珠逐渐消失是升华现象
【例2】小方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做“纸锅烧水”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没有沸腾之前不会汽化
B.纸锅中的水沸腾时不会吸热
C.纸锅中的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D.火焰的温度较低,低于纸的着火点
【例3】如图所示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瓶装石油气,瓶装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烷烃和烯烃的混合物,下表中是在标准状态下这些有机物的沸点温度,常温下液化石油气很难用尽,瓶的底部常有残留物,请你判断这些残留物可能包含下表中的哪种物质( )
物质 乙烷 丙烷 丁烷 戊烷 乙烯 丙烯 丁烯 戊烯
沸点/ 36.1 30
A.乙烷和乙烯 B.丙烷和丙烯 C.丁烷和丁烯 D.戊烷和戊烯
4.如图是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热现象的解释,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寒冬撒盐熔雪,是为了提高雪的凝固点 B.冬天,地窖里放桶水,利用了水能吸热
C.管口冒白气是热的水蒸气汽化所致 D.游泳后从水里出来感觉冷,是蒸发吸热所致
【例5】小李用图1所示装置观察水的沸腾,正确实验并采集数据后,绘制出如图2所示的图像。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沸腾时温度保持100℃不变 B.水面上方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C.内水不需要吸收热量 D.杯口的“白气”是蒸发形成的
【例6】小明和小华分别利用图甲所示的相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水温与时间的关系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小华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较长,是因为小华加热的水质量大
B.小明加热6min后水开始沸腾
C.小明判断水开始沸腾的依据是水中形成大量气泡且上升时变大
D.由图乙可知水沸腾时温度不变,需要吸热
【例7】如图所示是小滨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水沸腾时吸收大量的热
B.图甲是水沸腾时的现象
C.沸腾时不断地冒出“白气”,是汽化形成的
D.他可以选用测量范围为﹣80℃ ~ 60℃的酒精温度计
【例8】一件湿衣服按下列四种方式晾晒,最容易晾干的是( )
A. B.
C. D.
【归纳整理】
【课后巩固
1.如图所示,运动员为了能在赛场上为国争光,平时刻苦训练时往往会大汗淋漓。出汗能使运动员体温不会升得太高。这是由于汗液( )
A.熔化吸热 B.蒸发吸热
C.液化放热 D.汽化放热
2.对图中四种情景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图甲中,把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过一会儿把双手同时放入温水中,两只手对“温水”的感觉不同,说明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与热并不可靠
B.图乙中,“简易冰箱”中的饭菜不容易变质是因为水蒸发时会吸热
C.图丙中,在纸锅里盛水,放在火上加热后水会沸腾而纸锅不会燃烧,是因为水的沸点高于纸的着火点
D.图丁中,初秋清晨,昆虫和植物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3.关于蒸发和沸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而沸腾只能在一定温度下发生
B.蒸发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而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C.蒸发和沸腾都是汽化现象,比较起来沸腾是剧烈的
D.蒸发是放热过程,而沸腾是吸热过程
4.关于蒸发和沸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蒸发不需要吸热,沸腾需要吸热
B.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必须在一定温度下进行
C.蒸发是发生在液体表面缓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只发生在液体内部剧烈的汽化现象
D.水沸腾的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
5.《淮南子·俶真训》记载:“今夫冶工之铸器,金踊跃于炉中”。金属在炉中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 )
A.汽化 B.液化 C.熔化 D.凝固
6.如图所示为学校教学楼楼道里放置的二氧化碳灭火器,打开阀门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喷口处冒出“白气”是二氧化碳气体
B.灭火器内的二氧化碳液体喷出后汽化放热
C.瓶内的液体是通过降温实现二氧化碳气体液化后装入的
D.瓶壁外侧出现少量水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7.关于图中的四幅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用体温计能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B.乙图中,石油气通常采用降温的方法将其液化储存在钢罐内
C.丙图中,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放入冰箱中,是为了减慢水分的蒸发
D.丁图中,锅内的水沸腾后再用猛火持续加热,则水的温度将继续升高
8.电冰箱工作时,液态致冷剂氟利昂经过毛细管进入冷冻室的管子,发生物态变化变为气态使冰箱内温度降低;气态的氟利昂又被压缩机压入冷凝管内,再次发生物态变化变为液态;氟利昂循环流动使冷冻室保持低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氟利昂在冷冻室的管内发生升华,并放热
B.氟利昂在冷冻室的管内发生汽化,并吸热
C.氟利昂在冷凝管内发生液化,并吸热
D.氟利昂在冷凝管内发生凝华,并放热
9.用足够的100℃的沸水和100℃的水蒸气分别去熔化冰块( )
A.无论用100℃的水还是100℃的水蒸气,都不能使冰变成100℃的水
B.无论用100℃的水还是100℃的水蒸气,都可以使冰变成100℃的水
C.只有用100℃的水蒸气才能使冰变成100℃的水
D.只有用100℃的水才能使冰变成100℃的水
10.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的沸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安装实验器材时,应自上而下
B.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不断升高
C.水在沸腾时水中的气泡上升情况如乙图所示
D.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的“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
11.图中甲、乙、丙三幅图都是加快蒸发的实例。其中甲图表示加快蒸发的方法是增加液体的 ;图 (选填“甲”、“乙”或“丙”)表示的是通过增加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来加快蒸发。
12.“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是民间的俗语,这个现象是水温差异以及气压大小导致的。水烧开之前,气泡由 变 ,气泡在上升过程中,还没有到达表面就破裂了,引起水面的振荡,发出声响。水沸腾时 热量,温度 。
13.在干旱缺水的地区,可用塑料布收集露水,如图所示,露形成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该物态变化过程要 热量,所以露的形成多在夜间。
14.某小组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在实验中观察到很多有趣的现象,图乙是水 (填“沸腾前”或“沸腾时”)的情况;烧杯的上方出现大量的“白气”,“白气”是由水蒸气 形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
(2)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此时的气压 (选填“低于”或“高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3)如图丁,是小明和小红分别绘制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发现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有一段是相互平行的,若小明实验时烧杯中水的质量,小红实验烧杯中水的质量,则水的质量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5.如图甲所示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丙中的a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
(1)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是 ℃;
(2)加热时,杯底有“气泡”形成,上升到水面破裂,有“白雾”冒出,“白雾”是水蒸气 形成的;
(3)由图像a可知,水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水的沸点是 ℃;当地大气压 一个标准大气压(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
(4)如果只提高水的初温,重新实验并绘制的图像应为图丙中的 (选填“b”或“c”)。
16.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图甲实验装置探究“水的沸腾现象”的实验。
(1)安装如图甲实验器材应按 的顺序(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如果在组装器材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部,此时应当将 (选填“A处向上或B处向下”)调整;
(2)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则该时刻的温度是 ℃;
(3)如图乙(a)、(b)所示,图 (选填“a或b”)是水沸腾时的情况。由图丙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 ℃,实验时大气压强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
(4)从实验可得出,水在沸腾过程中 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5)如图丙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刻不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像如图丙所示,Ⅰ、Ⅱ两种图像(Ⅰ为实线,Ⅱ为虚线)不同的原因是水的 不同。
1.如图所示,干湿泡温度计是由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干泡温度计的玻璃泡暴露在空气中,湿泡温度计的玻璃泡被湿布包起来了。两个温度计的示数不一样,湿泡温度计的示数较 ;在一定气温下,两个温度计示数的差别越小,表示空气的湿度越 。(两空均选填“大”或“小”)
2.重庆的小巷公交入选经济改革创新案例如图,夏天非常炎热,公交车里开了空调,秋妍发现车窗玻璃上有水珠,这是由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出现在车窗的 (选填“内侧”或“外侧”)。
3.如图所示,烧杯内盛有适量水并用酒精灯加热(标准大气压下),甲试管盛有水,乙试管盛有酒精,则甲、乙两试管( )
A.都会沸腾
B.都不会
C.甲会沸腾,乙不会沸腾
D.甲不会沸腾,乙会沸腾
4.如图,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A和B,A中装有一些水,B倒扣放入盛水的容器中。用酒精灯给容器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继续加热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中的水均不沸腾
B.A杯中的水不沸腾,B杯中的水沸腾
C.A、B中的水均沸腾
D.A杯中的水沸腾,B杯中的水不沸腾
5.如图1所示,在“探究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
(1)小明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其中的错误之处是: ,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小红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2)中(a)、(b)所示,则图 (填“(a)”或“(b)”)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3)小明和小红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加热到水开始沸腾的时间不同,他们绘制的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3)所示,a、b两种图象不同的原因是水的 不同;
(4)取走酒精灯,将装有海波的大试管放入上面实验的热水中如图(4)所示。根据温度计A和B的示数,绘制了海波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5)所示。由图象可知,在第8min时,大试管内的海波处于 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海波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
(5)如图2所示,大试管和小试管里都装有水,将三支大试管中的水加热,使之保持沸腾,则大试管中的水不断沸腾的过程中,小试管中的水会沸腾的是 。(填字母)
6.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的沸腾。
(1)①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甲中的 (选填“A”或“B”);
调整好器材,用酒精灯加热,在水温升高到90℃时开始计时,小明每隔1min观察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注意观察水中发生的现象,直至水沸腾并持续4min后停止读数,将所得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②小明观察到:第6min时,水中气泡的情形应为图乙中 图(选填“C”或“D”);
③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丙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
④根据实验数据,猜想当时的气压可能 (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
(2)当水沸腾时,水的温度 (选填“上升”、“不变”或“下降”),水中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内主要成分应该是 (选填“空气”或“水蒸气”或“二氧化碳”);
(3)移开酒精灯,小明发现水很快停止沸腾,说明水沸腾时需要不断地 (选填“吸热”或“放热”);
(4)水沸腾后,水面上出现大量“白气”。如果突然停止加热,水面上出现“白气”会比停止加热前 (“多”或“少”)一些;
(5)星期天,小华在家烧水煮饺子。当水烧开准备下饺子时,妈妈提醒他锅里的水量少了点,于是小华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水量比锅里少),用同样大的火直至将水再次烧开。下面能反映小华整个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A. B. C. D.
【课后评价】
这节课我给自己☆☆☆☆☆颗星。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一、汽化与液化的概念:汽化、液化
二、沸腾:沸腾、内部、表面、不变、持续加热、不断吸热、沸点、达到沸点且持续吸热
三、蒸发:任何温度下、蒸发和沸腾、(1)液体的温度;(2)空气的流速;(3)液体表面积
四、液化:白气、小水珠、冷镜片、液化
【例1】B 【例2】C 【例3】D 【例4】D
【例5】B 【例6】B 【例7】A 【例8】B
【课后巩固】
基础练习
1. B 2. C 3. D 4. B 5. C
6. D 7. C 8. B 9. C 10. C
11. 温度、乙 12. 大、小、吸收、不变 13. 液化、放出
14. (1)沸腾时 、液化;(2)低于;(3)等于
15. (1)71 ;(2)液化;(3)不变、98、低于;(4)c
16. (1)自下而上、A处向上;(2)79;(3)a、98、小于;(4)吸收、不变;(5)质量
能力提升
1. 小、大
2. 液化、外侧
3. D
4. A
5. (1)温度计玻璃泡与烧杯底部接触、自下而上 ;(2) ( a );(3)质量;(4)固液共存、晶体;(5) C
6. (1)B 、 C、 、 低于 ;(2)不变、水蒸气;(3)吸热;
(4)多;(5)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