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15 13:54:07

文档简介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一、选择题
1.1851年,英国农业投资增长200万英镑,农场经济得到发展。同时约有6000个小型农场被合并成为大规模农场,农场几乎占据了30%的土地。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
A.农业经营方式的改变
B.土地分配不合理
C.农业机械化基本实现
D.工业化进程加速
A [据材料“约有6000个小型农场被合并成为大规模农场,农场几乎占据了30%的土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工业革命的影响,英国农场经济得到发展,农业出现大规模农场经营,这体现出农业经营方式改变,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英国农业经营方式的改变,没有涉及对土地分配的评价,排除B项;材料强调农业经营方式的改变,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经营方式改变的原因,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英国农业经营方式,没有涉及工业化进程加速,排除D项。]
2.下表是我国在不同时期对现代农业内涵与特征的界定。这体现了我国(   )
时间 内涵与特征
20世纪50年代 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化肥化
20世纪80年代 科学化、集约化、社会化、商品化
20世纪90年代 商品化、产业化、技术化、生态化
A.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的发展
B.农业现代化不断推进
C.粮食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
D.农业科技领先于世界
B [据材料信息可知,20世纪50年代我国农业突出机械化、电气化,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业突出科学化和集约化,20世纪90年代我国农业突出商品化和产业化,说明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推进,故选B项;材料强调不同时期我国农业的内涵,并无政府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材料强调不同时期对现代农业内涵的界定,与粮食安全无关,排除C项;材料并无中国农业科技与世界的对比,不能得出“领先于世界”的结论,排除D项。]
3.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农业将精深加工做到极致,如稻谷除加工成稻米外也开发成大米面膜、洁面乳液、肥皂等产品。我国许多地区也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基础,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一体化的农业经营体系。这反映了现代农业(   )
A.着力扩大农业的生产规模
B.重视农业产业化经营
C.使食品供应得到有效保障
D.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
B [据材料信息可知,20世纪90年代末,日本将精深加工做到极致,并开发新型产品,中国也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业经营体系,这体现现代农业对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视,故选B项;材料强调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视,不并不属于扩大生产规模,排除A项;材料强调中日两国进行产业化经营,并无食品供应保障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并无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息,排除D项。]
4.21世纪以来,我国农业机器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目前,我国已研发出耕耘、除草、施肥、喷药、蔬菜嫁接、收割、采摘等多种农用机器人。这表明我国(   )
A.人工智能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
B.农业产品竞争优势增强
C.农业发展推动生产工具的变革
D.农业实现了智能化生产
A [据材料可知,我国农业机器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推动着农业生产从人工劳动向自动化转变,故选A项;材料并未将中国的现代农业发展与世界其他国家进行横向对比,不能体现我国农产品竞争优势增强,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我国科技发展推动农业工具的革新,C项存在因果倒置的错误,排除;材料中现代农业采用智能化生产只是在少数地区,不具有普遍性,排除D项。]
5.中国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不断取得突破,2021年10月,“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百亩试验田平均亩产1326.77千克,创造世界新纪录,美国也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玉米新品种。由此说明,杂交育种新技术的发明(   )
A.成为大国博弈的新形式
B.有利于降低世界粮食安全风险
C.导致粮食储备不再重视
D.彻底消除人类食物短缺的现象
B [据材料信息可知,中美杂交技术不断突破,这有利于提高粮食产量,降低世界粮食安全风险,故选B项;材料强调中美杂交技术的进步,与大国博弈无关,排除A项;“不再重视”的说法有误,排除C项;“彻底消除”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
6.如图为湖南常宁智慧育苗大棚建设施工现场。近年来,湖南省常宁市通过智慧大棚建设,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这反映了当地(  )
A.重视现代设施农业的建设
B.把消除饥饿作为首要任务
C.提升了杂交水稻育种技术
D.提高了食物储备保鲜功能
A [据材料“湖南省常宁市通过智慧大棚建设,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可知,通过智慧大棚建设,推动农业的发展,体现出重视现代设施农业的建设,A项正确;近年来,已经解决饥饿问题,现在是利用现代技术,追求幸福生活,排除B项;材料并未提及对杂交水稻育种技术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突出的是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未涉及食物储备保鲜,排除D项。]
7.1990年,国务院决定建立国家专项储备粮制度。从2000年开始,逐步建立起以中央储备为核心,地方储备为支柱,社会储备为基础,多层次、全社会的储备体系。我国粮食储备制度实施表明(  )
A.政府科学应对国际政局变化
B.国家粮食调控能力提高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粮食安全问题得到解决
B [根据材料“国务院决定建立国家专项储备粮制度” “逐步建立起以中央储备为核心,地方储备为支柱,社会储备为基础,多层次、全社会的储备体系”及所学可知,粮食储备制度有利于解决主产区农民卖粮难,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说明国家粮食调控能力得到提高,B项正确;国家建立国家专项储备粮制度是为了保障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生产,与国际政局变化无关,排除A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我国粮食储备制度实施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无关,排除C项;材料无法直接得出粮食安全问题得到解决的相关信息,表述不准确,排除D项。]
8.近年来美国每年有将近40%的粮食转化为储备粮。政府储备量不到8%,生产者储备和企业储备约占国家总储备的50%和42%。其中企业储备包括食品加工企业储备和粮食仓储公司储备。这说明美国粮食储备(   )
A.以生产者和企业为主体
B.主要来源于国家的财政
C.完全依靠市场自行调节
D.政府作用高于市场调节
A [据材料信息可知,美国粮食储备中生产者储备和企业储备占国家总储备的92%,说明美国粮食储备以生产者和企业为主体,故选A项;美国粮食储备以生产者和企业为主体,说明并非来源于国家财政,排除B项;“完全”一词过于绝对,排除C项;美国粮食储备以生产者和企业为主体,说明市场调节高于政府作用,排除D项。]
9.《马可·波罗行纪》中介绍了我国13世纪用冰保存鲜肉及制造冰酪冷食的技术;明朝政府在运河两岸修建冰库,给为宫廷运送鲜菜鲜果的船只加冰,保持其鲜嫩;清光绪年间,北京已专设冰窖,用于藏蒜薹,保证对皇宫的供应,这反映了古代中国(   )
A.食物保鲜技术历史悠久
B.政府重视物种交流
C.官府需求刺激科学发展
D.长途贩运贸易繁荣
A [据材料信息可知,我国用冰保存鲜肉可以追溯到《马可·波罗行纪》的记载,即早在13世纪就已用冰保存鲜肉,反映我国食物保鲜技术历史悠久,故选A项;材料强调我国食物保鲜技术,并无政府重视物种交流的信息,排除B项;用冰保鲜并非科学技术,并不能得出官府需求刺激科学发展的信息,排除C项;明清时期才出现长途贩运贸易,排除D项。]
10.2019年,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农业农村部等有关部门陆续发布《关于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意见》 《关于推动农商互联完善农产品供应链的通知》等政策文件,许多省市也出台冷链物流政策和规划,把发展冷链物流提升到同乡村振兴、精准扶贫、产业升级等息息相关的层面。这反映出(  )
A.冷链市场的发展环境不断改善
B.现代农业主要生产经营方式变化
C.冷链行业的监管制度特别严格
D.国家启动冷链物流产业整体布局
A [根据材料可知,各级政府支持冷链物流发展,体现了冷链市场的发展环境不断改善,A项正确;现代农业主要生产经营方式是大型农场、养殖场,排除B项;材料看不出冷链行业的监管力度,排除C项;2010年,中国颁布《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对冷链物流产业进行整体布局,排除D项。]
11.某国际组织的主要职能包含“向成员国提供技术援助,动员国际社会进行投资,并执行国际开发和金融机构的农业发展项目;制定有关国际行为准则和法规,谈判制定粮农领域的国际标准和协议,加强成员国之间的磋商和合作。”该组织的徽标是(   )
A [由“执行国际开发和金融机构的农业发展项目” “谈判制定粮农领域的国际标准和协议”等可知,这个国际组织与农业相关,结合所学可知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故选A项;B项是不结盟运动的徽标,与题目主旨不符,排除;C项指的是世界银行,属于一个单纯性的国际金融组织,其援助不仅限于农业领域,排除;D项是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徽标,与题目主旨不符,排除。]
1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围绕婴幼儿配方食品、肉制品、乳制品等食品,督促和指导生产企业依法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切实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这表明(  )
A.国家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管理
B.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急需进行改革
C.国家卫生环境已经得到改善
D.食品安全隐患开始受到国家关注
A [据材料“《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围绕婴幼儿配方食品、肉制品、乳制品等食品,督促和指导生产企业依法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切实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可知国家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管理,A项正确;材料强调国家的重视,没有提到改革,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卫生环境已经得到改善,排除C项;“开始”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粮食产量供不应求,粮商哄抬粮价,粮食问题突出。而正是在这一时期,城镇化、工业化开始起步,对粮食供应的数量及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1953年的《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正是为了缓解当时粮食供应紧张的情况而出台的,由政府出面控制市场流通粮食,收购农村余粮,分区进行粮食供应,这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供需矛盾。由此,我国进入粮食统购统销阶段。正由于有了政府的干预,以农支工,在粮食产量有限的情况下,国民基本生活需求和工业建设需要同时得到了保障。
——摘编自肖湘雄、周梦芬《保障国家
粮食安全的政策回溯与展望》
材料二 下表为1990—2020年间我国城镇居民对禽类、水产品、蛋类和奶类消费增幅
指标 1990年 1995年 2000年 2005年 2010年 2015年 2020年 增幅
禽类 3.42 3.97 5.44 8.97 10.21 9.4 13 280%
水产品 7.69 9.2 11.74 12.55 15.21 14.7 16.6 116%
蛋类 7.25 9.74 11.21 10.4 10 10.5 13.5 86%
奶类 4.63 4.62 9.94 17.92 13.98 17.1 17.3 274%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建国初期粮食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指出党和政府为此而采取的措施。
(2)据材料一、二,指出建国以来中国人膳食结构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趋势的成因。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一“ 粮食产量供不应求,粮商哄抬粮价,粮食问题突出”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国家财政经济困难,粮食供求矛盾突出、粮商哄抬粮价及长期的社会环境动荡等角度进行分析。第二小问措施,据材料一“由政府出面控制市场流通粮食,收购农村余粮,分区进行粮食供应” “我国进入粮食统购统销阶段”可得国家进行干预,实行统购统销政策;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实行米棉之战打击投机商人,稳定市场物价;推行土改运动和农业生产合作社,解放农村生产力。第(2)问,第一小问趋势,据材料二“禽类、水产品、蛋类和奶类”可得食物由单一向多样化发展;据材料和所学,食物的种类增多且营养价值高,可得由追求吃饱向追求营养健康发展;据材料二消费增幅数据可得营养健康食物的消费比重不断上升。第二小问成因,据材料二时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改革开放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科技创新。
答案 (1)原因:投机商哄抬粮价;粮食需求量大;农业生产力水平低;战争破坏。
措施:米棉之战打击投机商人,稳定市场物价;出台文件,实行统购统销政策;推行土改运动和农业生产合作社,解放农村生产力。
(2)趋势:食物由单一向多样化发展;由追求吃饱向追求营养健康发展;营养健康食物的消费比重不断上升。
成因:改革开放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科技创新。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粮食安全保障主体变迁历程
——摘编自王钢、钱龙《新中国成立70年
来的粮食安全战略》
根据“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粮食安全战略”的五个阶段变迁情况,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解析 首先,据材料“1979—1992年” “集体所有制下的家庭经营” “承包户”并结合所学得出论题: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升国家粮食安全。其次,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进行阐述:据材料“1979—1992年” “集体所有制下的家庭经营” “承包户”并结合所学得出随着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与实施,确立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户生产模式,这种模式适应了当时农业生产的客观要求,极大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之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农村家庭生产经营的基本形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迅速推广。同时,撤销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中国农业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历史性变革。最后,总结升华,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全国农业得到大发展,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答案 示例:
论题: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升国家粮食安全。
阐述:随着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与实施,确立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户生产模式,这种模式适应了当时农业生产的客观要求,极大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之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农村家庭生产经营的基本形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迅速推广。同时,撤销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中国农业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历史性变革。
综上所述,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全国农业得到大发展,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一、选择题
1.1851年,英国农业投资增长200万英镑,农场经济得到发展。同时约有6000个小型农场被合并成为大规模农场,农场几乎占据了30%的土地。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
A.农业经营方式的改变
B.土地分配不合理
C.农业机械化基本实现
D.工业化进程加速
2.下表是我国在不同时期对现代农业内涵与特征的界定。这体现了我国(   )
时间 内涵与特征
20世纪50年代 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化肥化
20世纪80年代 科学化、集约化、社会化、商品化
20世纪90年代 商品化、产业化、技术化、生态化
A.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的发展
B.农业现代化不断推进
C.粮食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
D.农业科技领先于世界
3.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农业将精深加工做到极致,如稻谷除加工成稻米外也开发成大米面膜、洁面乳液、肥皂等产品。我国许多地区也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基础,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一体化的农业经营体系。这反映了现代农业(   )
A.着力扩大农业的生产规模
B.重视农业产业化经营
C.使食品供应得到有效保障
D.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
4.21世纪以来,我国农业机器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目前,我国已研发出耕耘、除草、施肥、喷药、蔬菜嫁接、收割、采摘等多种农用机器人。这表明我国(   )
A.人工智能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
B.农业产品竞争优势增强
C.农业发展推动生产工具的变革
D.农业实现了智能化生产
5.中国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不断取得突破,2021年10月,“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百亩试验田平均亩产1326.77千克,创造世界新纪录,美国也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玉米新品种。由此说明,杂交育种新技术的发明(   )
A.成为大国博弈的新形式
B.有利于降低世界粮食安全风险
C.导致粮食储备不再重视
D.彻底消除人类食物短缺的现象
6.如图为湖南常宁智慧育苗大棚建设施工现场。近年来,湖南省常宁市通过智慧大棚建设,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这反映了当地(  )
A.重视现代设施农业的建设
B.把消除饥饿作为首要任务
C.提升了杂交水稻育种技术
D.提高了食物储备保鲜功能
7.1990年,国务院决定建立国家专项储备粮制度。从2000年开始,逐步建立起以中央储备为核心,地方储备为支柱,社会储备为基础,多层次、全社会的储备体系。我国粮食储备制度实施表明(  )
A.政府科学应对国际政局变化
B.国家粮食调控能力提高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粮食安全问题得到解决
8.近年来美国每年有将近40%的粮食转化为储备粮。政府储备量不到8%,生产者储备和企业储备约占国家总储备的50%和42%。其中企业储备包括食品加工企业储备和粮食仓储公司储备。这说明美国粮食储备(   )
A.以生产者和企业为主体
B.主要来源于国家的财政
C.完全依靠市场自行调节
D.政府作用高于市场调节
9.《马可·波罗行纪》中介绍了我国13世纪用冰保存鲜肉及制造冰酪冷食的技术;明朝政府在运河两岸修建冰库,给为宫廷运送鲜菜鲜果的船只加冰,保持其鲜嫩;清光绪年间,北京已专设冰窖,用于藏蒜薹,保证对皇宫的供应,这反映了古代中国(   )
A.食物保鲜技术历史悠久
B.政府重视物种交流
C.官府需求刺激科学发展
D.长途贩运贸易繁荣
10.2019年,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农业农村部等有关部门陆续发布《关于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意见》 《关于推动农商互联完善农产品供应链的通知》等政策文件,许多省市也出台冷链物流政策和规划,把发展冷链物流提升到同乡村振兴、精准扶贫、产业升级等息息相关的层面。这反映出(  )
A.冷链市场的发展环境不断改善
B.现代农业主要生产经营方式变化
C.冷链行业的监管制度特别严格
D.国家启动冷链物流产业整体布局
11.某国际组织的主要职能包含“向成员国提供技术援助,动员国际社会进行投资,并执行国际开发和金融机构的农业发展项目;制定有关国际行为准则和法规,谈判制定粮农领域的国际标准和协议,加强成员国之间的磋商和合作。”该组织的徽标是(   )
1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围绕婴幼儿配方食品、肉制品、乳制品等食品,督促和指导生产企业依法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切实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这表明(  )
A.国家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管理
B.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急需进行改革
C.国家卫生环境已经得到改善
D.食品安全隐患开始受到国家关注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粮食产量供不应求,粮商哄抬粮价,粮食问题突出。而正是在这一时期,城镇化、工业化开始起步,对粮食供应的数量及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1953年的《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正是为了缓解当时粮食供应紧张的情况而出台的,由政府出面控制市场流通粮食,收购农村余粮,分区进行粮食供应,这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供需矛盾。由此,我国进入粮食统购统销阶段。正由于有了政府的干预,以农支工,在粮食产量有限的情况下,国民基本生活需求和工业建设需要同时得到了保障。
——摘编自肖湘雄、周梦芬《保障国家
粮食安全的政策回溯与展望》
材料二 下表为1990—2020年间我国城镇居民对禽类、水产品、蛋类和奶类消费增幅
指标 1990年 1995年 2000年 2005年 2010年 2015年 2020年 增幅
禽类 3.42 3.97 5.44 8.97 10.21 9.4 13 280%
水产品 7.69 9.2 11.74 12.55 15.21 14.7 16.6 116%
蛋类 7.25 9.74 11.21 10.4 10 10.5 13.5 86%
奶类 4.63 4.62 9.94 17.92 13.98 17.1 17.3 274%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建国初期粮食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指出党和政府为此而采取的措施。
(2)据材料一、二,指出建国以来中国人膳食结构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趋势的成因。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粮食安全保障主体变迁历程
——摘编自王钢、钱龙《新中国成立70年
来的粮食安全战略》
根据“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粮食安全战略”的五个阶段变迁情况,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